帝国吃相(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072

  不支持的自然是内史和户部两个府衙,一旦将商税和农税剥离出来,实际上就几乎夺取了两个府衙对于税款的收支权力,以后的肥差就没有了。
  而支持的人也大有人在,少府令赵威和冯去疾两人都同意陈旭的建议,少府令筹备中央钱庄,将铸钱和兑票业务抓在手中,这样就能牢牢控制天下钱财,保证不会因为商业钱庄擅自印刷兑票而造成混乱,这件事陈旭以前就和赵威提过一次,赵威以前不太懂,但通过东方道这件事之后,他已经完全搞懂了兑票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法,的确奏效但也的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冯去疾支持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财政署筹备之后还是归他管理,而且将所有收支都归集在一个部门,方便调度和掌控,这将极大减轻他的工作负担。
  至于其他人,大部分都是没听懂,听懂了也无所谓,反正大秦的钱袋子倒来倒去还是皇帝的,有本事的人操心,没本事的人负责站队就行了。
  李斯对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没有表态,因为对于钱庄的管理和经营他也是毫无头绪。
  钱庄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表面上就是存钱取钱,但里面的经营手段和方法外人无从知晓,要控制几乎覆盖整个大秦郡城和中原地区繁华县城的钱庄分部,要清算资金往来,要协调这么多部门和当地商贾还有朝廷郡县府衙的钱款交易,无论那一项都是想破头的过程,但华夏钱庄仅仅凭借一个女子便将其操持的井井有条。
  面对陈旭,李斯感觉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够用,想法完全落后数千年,仿佛两人完全就不是同一个时空的人。
  不光是李斯有这种感觉,其实满朝文武都有这种感觉。
  传说陈旭得太乙仙尊三卷天书,这天书看不见摸不着,但天书之中能够把这些东西描写的如此清晰和细致么?
  看见朝堂之上对于陈旭的奏书应者寥寥,皇帝也有些头疼,心里大概也能猜到满朝文武和他一样没怎么听懂,没听懂没关系,还可以让陈旭继续解释,迟早会听懂,但一旦开始推行改制,则就会有一堆麻烦接踵而来,朝堂官员懂金融的太少了,他们只懂打仗、收税和花钱,对于各种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都只能遵循古老的方法,催促百姓使劲儿种田,使劲儿生娃。
  粮食多了,人口多了,国家自然就强大了。
  这是上到皇帝下到乡吏最直观的认知,全然都不会考虑老百姓能不能承受如此繁重的劳动和超出承受能力的赋税。
  “陛下,方才臣说了,华夏钱庄已经快支撑不住眼下的局面了,不说几年之后,就光是从开春之后就要全面铺开的驰道改建和水泥马路的修筑,这部分的资金往来就会压的钱庄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全国郡县的税收归集和朝廷支出,如果不改,说不定明年华夏钱庄就会彻底崩溃!”陈旭满脸苦笑的再次拱手。
  看见陈旭说的这么严重,皇帝再次翻开手中的奏书看了几页,感觉又开始头昏脑涨,因此直接把奏书合上之后说:“华夏钱庄如今作用巨大,既然少师认为已经到了必改不可的地步,朕也认为可以实施,不然恐怕以后改起来更加困难,不过这件事还得少师亲自安排,因此朕就把华夏钱庄改制之事全权交于少师处置,所需人手和钱粮开支,办公府衙的场所,官吏的任免和调配,三省六部都必须配合少师的安排,若有无故推脱拖延者,朕将严厉处置,诸位爱卿可曾听明白?”
  “臣等遵旨!”
  皇帝一锤定音,满朝文武无论支不支持都只能一起站起来拱手领命。
  陈旭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件事忙活半个月,总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至于剩下的事情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就是将华夏钱庄一分为三彻底拆开就行了,这件事他已经和范采盈还有杨堃交流讨论过多次,问题应该不大。
  主要的原因就是眼下大秦的金融领域几乎都被华夏钱庄掌控,其他有些地方这两年陆续也出现了几个钱庄,但规模都不大,而且还需要依托华夏钱庄才能开展跨郡的资金业务,而且也紧紧局限于存取和小额的贷款,和华夏钱庄完全不能比。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秦眼下的金融活动非常简单和单调,远不如后世的银行业务那么复杂,衍生的各种金融项目如同牛毛一般捋不清楚,现在改制不算太困难。
  “陛下,臣还有一事想奏!”看见皇帝已经准备起身退朝了,陈旭再次拱手。
  “爱卿还有何事?”秦始皇再次惊奇的看着陈旭。
  “项氏叛乱,祸乱东南三郡,先后攻陷数坐县城数百乡镇村寨,叛匪过处必然大肆搜刮民财充作军饷,此次匪乱虽然已经平息,但被叛军祸乱的百姓却衣食无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惨乱无比,因此臣提请陛下免除叛军祸乱区域至少一年的粮税和徭役,并要求当地郡县开放粮仓救济难民……”
  “清河侯之言有理,兵灾所至祸乱民生,臣附议!”有官员站起来顶帖。
  “陛下,项氏叛乱之时,当地官员组织民众抵抗叛军,攻掠的五座县城官吏被叛匪杀死数十人,民众伤亡也甚是惨重,的确需要谕令安抚,臣附议!”冯去疾也站起来。
  “臣等附议!”许多官员都站起来。
  “朕也正有此意,传朕谕令,通传会稽,故鄣、九江三郡免除匪乱之地一年的税粮和两年的徭役,开开仓放粮,妥善安抚当地民众!”秦始皇大袖一摆站起来。
  “臣等遵旨!”
  “退朝!”
第952章
你们的娃呢
  ……
  项氏这次提前造反,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虽然起兵成功夺取了五座县城,但有若昙花一现瞬间就被扑灭下去。
  支持项氏起兵的皆都是楚地一些落拓的贵族和游侠,就连当地诸多豪强都还在犹豫观望之中并没有跟风,东南诸郡的确还有不少起兵响应的匪徒,但规模都很小,数十数百人还不等聚成大患就被当地警尉镇压下去。
  而在朝堂谕令出兵之时,陈旭便已经通知陈平安排报馆的记者随军行动,期间也传回来一些东南诸郡的新闻,但陈旭叮嘱报纸上专门登载那些匪兵对当地的破坏和洗劫乡镇百姓钱财的消息,大肆宣扬叛军的残暴,这样报纸流通出去,其他地方的百姓了解的大部分都是叛军作乱的情形,各地民众对叛军的行为不是欢欣鼓舞,反而是同仇敌忾的愤怒,这样其他郡县即便是有心怀不轨蠢蠢欲动的六国反叛势力就变得非常被动和谨慎,东南几个郡治乱成一团的时候,西北东北和中原却安稳无比,基本上没有出现太多乱象。
  利用宣传瓦解反叛势力的斗志,同时又凝聚民心,这就是大秦都市报如今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巨大作用。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大秦都市报在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显,慢慢开始达到了陈旭当初开办报纸的初衷和目的。
  而今天朝堂最后一道谕令,很快也会通过报纸宣传出去,这样天下百姓皆知朝廷不仅镇压了残暴不仁的叛军,而且皇帝还非常关心匪乱地区的民众生活,免除税收和徭役,开仓赈济难民都是仁德之举,如今大秦各地粮仓积粟如山,皇帝和官员都不会太过吝啬这种收取民心的大好时机。
  接下来足足一个月,陈旭都在忙碌拆分华夏钱庄的事,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要完全理顺也并不容易,但随着春天来临,天气逐渐温暖,这件事还是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财政署、中央钱庄和华夏钱庄的各项准备也几乎都全部完成。
  范采盈依旧掌控华夏钱庄,而杨堃则被陈旭推荐去少府担任新筹备的中央钱庄做主管,至于财政署陈旭不会去染指,因为财政署只管理朝廷收支,并不属于顶层架构,陈旭只要把央行管理好就行了,本来最好的人选是范采盈,但安排一个女人担任如此重要的官职不说大秦没有,后世也没有,陈旭想想之后也只能作罢。
  而对于陈旭推荐杨堃担任中央钱庄的主管少府令赵威并没有异议,而且还非常感谢,因为对于中央钱庄的运行制度整个少府的官员都是两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来运行。
  杨堃虽然不太懂金融,但毕竟拥有非常灵活的商业头脑,在陈旭和范采盈填鸭式的灌输之后,很是兴奋和激动的接下了这个差事,而这个差事也让杨堃的身份一步登天,从一个挂着郎职的闲官一下变成了少府的三品大员,因为其职位对大秦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具有极大的作用,在陈旭推荐之后皇帝也没小气,直接封爵下卿,成为了掌控整个大秦金融命脉的朝廷重臣。
  对于陈旭的推荐,杨堃自然是感激涕零,发誓此生要唯清河侯马首是瞻。
  始皇帝三十二年春,两个新筹备的朝廷署衙中央钱庄和财政署正式开衙办公。
  而中央钱庄开衙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鼓励全国郡县有实力的商贾在各地筹建钱庄,并且和华夏钱庄展开深度合作,尽快将钱庄开遍大秦所有县城甚至是乡镇。
  这是陈旭策划中央钱庄最大的一个原因,用朝廷的力量去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完善基层金融单位,这样不仅能够快速推进货币改革,同时还能形成一个遍布整个大秦的金融网络,时不我待,光靠华夏钱庄单打独斗,再过十年二十年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太过偏远的地方华夏钱庄的手既伸不了那么长也管不了那么远,但民间的力量却轻而易举就能实现,鼓励当地商贾投资开设钱庄,很快就能将钱庄业务拓展到巴郡蜀郡这些地方,甚至将来还可以开设到月氏和岭南这些大秦中央统治之外的区域。
  转眼已是仲春二月,万物竞发草长莺飞,整个华夏从南到北桃红柳绿,而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一轮规模更加宏大的全国道路建设已经进入了热火朝天的状态,春播过后大量的平民背着锅碗瓢盆和被褥工具到各处的工地打工挣钱,全国各地的水泥厂也昼夜不停,把大量烧制好的水泥源源不断的卖给各地修路的承包商,除此之外,煤铁矿石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整个华夏到处都是烧制水泥和炼制钢铁的滚滚浓烟,基础工业的蓬勃兴盛已经能够看到苗头。
  东南的局势已经完全平静下来,来往的朝廷奏报之中说的也不再是叛军和匪乱之事,大部分说的都是事关民生、严打和修路的情况。
  项氏叛军已经烟消云散,除开乘船逃脱的项伯和钟离昧之外,整个项氏家族的主力基本上死绝,但让陈旭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季布这个匪首竟然就像失踪了一样,没有丝毫的消息。
  但全国各地的严打还在继续,抓捕季布的通缉令还依旧挂在全国无数郡城县城和关隘城墙之上,而各地民众对于严打的支持热情前所未有,在民众的踊跃举报和参与之下,这一轮足足要持续半年的严打眼下已经抓捕了十余万人,全都作为刑徒发配到各地修建道路,这些平日在城镇乡村为非作歹的闲汉游侠,在国家机器的镇压下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甩开膀子搬砖,成为了建设大秦的一支生力军。
  对于陈旭来说,过去的一年绝对是让他最为记忆深刻的一年,收刘邦,破项氏,干死黄石公救回水轻柔,开始制造帆船为将来的环球远航做准备,而且还征服了月氏,大秦的触角已经深入西域,加上新商律的推行,再有冬春之交又把大秦金融彻底理顺,如今大秦的发展已经在他一步一步的推动下开始向他设想的方向发展,刘邦和项羽等人的身份变化,历史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已经彻底扭转,以后无论大秦如何发展,将在也不会出现楚汉争霸的局面,那一场惨绝人寰的民族自杀式的混乱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消弭无形。
  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因为始皇帝的支持,诸子百家的先贤典籍也大量开始印刷上市,灿烂的诗书经义汇编的华夏大典也正在紧张的修订和整理之中,上古和夏商周三朝史书也还在不断的整理,这是一个浩若烟海史无前例的文化盛事,除开文学院之外,天下郡县都有名士参与其中,每天都有大量编纂的书稿投递到文学院,数万百家门徒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就连皇帝和满朝文武都很是期待这些足以流传万世的典籍整理出来之后的盛况,那绝对是开天辟地一般的仁德和功劳。
  “舒坦!”开满鲜花的溪岸边,陈旭枕着水轻柔充满弹性的大腿躺在草地上,嘴里叼着一根甜丝丝的草根眯着眼睛晒太阳。
  嬴诗嫚和几个侍女坐在旁边一块巨大的蒲草垫上逗弄刚刚会爬的陈汐玩耍,四周摆满了巴浪鼓和各种竹木制作的小玩具,甚至还有一本水轻柔手绘的彩色图册,上面画着各种花鸟虫鱼的图案。
  溪水岸边,蒙婉和杏儿虞姬等一群少女穿着彩群来回奔跑采摘野花嬉戏玩耍,溪水中,一群少年和家仆正在捕捉虾蟹。
  范采盈和范采薇姐妹两个也和几个侍女在河滩不远的地方放风筝,时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
  远处的山谷之中噗通噗通的声音不时传来,同时还有嘻嘻哈哈的大笑,那是蒙云和一群纨绔正在里面撒网捕捉五色鱼。
  这里还是前年和皇帝野炊的那个地方。
  不过今天没有皇帝来凑热闹,所有人都感觉到无与伦比的轻松和自在。
  陈旭也好久都没这么轻松自在过了。
  “恩公~~”
  随着踢踢踏踏的马蹄声从远处而来,很快就看到两匹高壮的骏马疾驰而来,前面的男子黑衣黑裤身背宝剑,正是出门数月的虞无涯,而跟在他旁边的一身青色长裙,同样身背宝剑的女子,正是虞无涯的欢喜冤家夏子衿。
  “虞大哥回来了!”陈旭惊喜的爬起来,水轻柔也跟着站起来。
  “恩公,这么好玩的野炊竟然不等我!”骏马冲到陈旭不远处一声嘶鸣停下来,虞无涯翻身跳下马背大声埋怨。
  “你不在家我怎么等你?还有,你们的娃呢?”
  “娃?什么娃?”虞无涯满头雾水的一屁股坐到陈旭旁边,拿起旁边盘子里面的一只油炸螃蟹就咔咔擦擦啃起来。
  “自然是你们的娃,出去这么久,我还以为会生个侄儿带回来!”陈旭冲着后面下马的夏子衿微笑点头。
  虞无涯手一抖螃蟹都掉地上了,偷偷看了夏子衿一眼手忙脚乱的捡起来吹了几下继续吃,满头黑线的摇头说:“恩公莫瞎说,我们是出去寻找季布,哪有时间生娃!”
  “我不是说找不到就早点儿回来吗?你看我女儿都快要出嫁了,你们不快点了生个娃,到时候可就没你们的份儿了!”陈旭打趣说。
  “噗嗤~”水轻柔和几个侍女都忍不住捂着嘴巴嗤嗤笑的娇躯乱颤。
  嬴诗嫚忍不住埋怨:“夫君,汐儿才八个月大呢,嫁人还得十多年!”
  “嘿嘿,娃娃亲懂不懂,汐儿虽小,但这门亲事事要赶早,说不定再过几天皇帝都忍不住要来提亲了,到时候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可不希望将来女儿嫁个王孙子弟当个王妃整天不快活!”陈旭干笑几声说。
  “恩公说的是,汐儿将来最好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吃喝玩乐啥都自在,当了王妃如果身居宫中,必然不得开心……”虞无涯一边啃螃蟹一边点头,然后转头看着坐下来的夏子衿说,“子衿,我们也要努力帮忙恩公完成这个心愿,生个带把儿的出来抢先下手……嗷~”
  夏子衿脸颊羞红的从虞无涯的腰间把手收了回来,狠狠的翻个白眼儿气鼓鼓的说:“你没用难道还怪我?”
  “嘿嘿,如此春色美景,一会儿我们找个地方去努力……嗷~”虞无涯呲牙咧嘴的再次惨叫一声,而夏子衿脸上红云密布的站起来飘然而去看范采盈等人放风筝去了。
  “师兄,子衿姐姐脸皮薄,如此大庭广众,你怎可以说这般羞涩之语?”水轻柔同样脸颊羞红的瞪了虞无涯一眼。
  “她脸皮薄么?我怎么没发现?”虞无涯郁闷的轻轻揉了一下腰上的软肉嘀咕,“上次一脚就把我踹到榻上爬了上来……”
  “噗嗤~~”
  嬴诗嫚和水轻柔各自面红耳赤的站起来,带着几个侍女抱着陈汐去别处玩耍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