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1072

  “你说的不错,这份奏书的确疑点重重,这也是本相让你来的原因,但如若就此发还刑部,此事必然会被慢慢拖下去,而从奏书看来,此事无论刑部还是朝堂官员都不会太过在意,而这件事无根无由没有半分头绪,如若交给皇帝审阅,也必然得不到一个有用的结果,因此本相有些踌躇,中书省作为审核部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然或许就会酿成冤情和惨祸,这件事你处置的不错!”
  “多谢左相夸奖,此乃属下的职责!”宴庄忐忑的心情瞬间平复下来。
  “此事既然有疑惑,又事涉戍边将士和平民,因此也不能就此罢手,你拿着这份奏书去刑部一趟,看看能不能弄清楚更加详细的始末!”
  “是,属下这就去办!”宴庄接过奏书急匆匆离开中书省直奔刑部而去。
  而陈旭接下来在中书省各个署衙转了一圈,巡视了一番,差不多半个时辰,宴庄拿着诏书返回,不过带回来的消息依旧差不多,刑部对这件事也是满头雾水,甚至刑部令阴戊还亲自帮忙过问,但下面办事的官员依旧不知此事原委。
  陈旭坐在椅子上使劲儿撸下巴,感觉皮都要撸掉一层。
  雁门距离咸阳两千余里,中间还有高山大河阻挡,而且西北本来就地广人稀野兽横行,来往非常不方便,一封普通奏书从雁门发往咸阳,时间至少在一个月左右,即便是所谓的四百里加急情报,平日一趟也至少十天,冬夏暴雨冰雪时节甚至需要十五到二十天,幸亏中间还有一个太原郡城晋阳,不然往来西北边郡更加困难。
  因此这件事虽然在陈旭和宴庄看来疑点重重,但若是专门安排御史前去探查,光是来回花费在路上的时间都需要一个多月,再加上背后可能隐藏的许多事情,调查或许会遭遇重重阻力,最后可能也会功亏一篑不了了之。
  特么的,连个电话都没有,太J8操蛋了!
  陈旭郁闷的继续揪本来就不多的几根胡须。
  “左相,此事虽然一团浆糊,但属下倒是打听到了一件事,或许和这场冲突有些关联!”
  “何事?快快说来。”陈旭一下来了兴趣。
  “此事发生在靖边寺,但相爷可知靖边寺是何来历?”
  “靖边寺,既然是寺庙,自然是祭祀之所!”陈旭微微皱起眉头。
  后世许多人一直以为寺庙是有了和尚之后才有的,但实际上不是,寺庙很早就有了,而且寺、庙分别是不同的建筑,功能也不一样,开始的时候都是作为祭祀的场所,庙是祭祀神灵和祖先地方,寺则是一种官方的祭祀机构,后来寺演化成为了官衙,隶属于朝廷,比如太常寺、大理寺、鸿胪寺、光禄寺等机构,都是朝堂九卿执掌的重要部门,最为让人熟悉的就是大理寺,负责主持审理重大案件,相当于最高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一直到明清时期,寺也并不是秃驴……嗯,佛教徒的专业聚集场所,只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原之时,天竺来的僧人被安置在鸿胪寺照顾,后来所有的佛教建筑都以寺为名,才有了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等名称。
  而这份奏书上的冲突发生在一座祭祀的寺庙当中,也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
第1037章
老狐狸
  “左相,这靖边寺祭祀的乃是前赵国名将李牧!”
  “哦,竟然是他?”陈旭愣了一下赶紧坐好。
  春秋战国华夏名人辈出,但让陈旭最为佩服的人只有几个,王翦算一个,蒙恬算一个,李牧也算一个,特别是蒙恬和李牧,都是刚过匈奴的名将,秦赵大战之所以赵国失败,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牧被赵王杀死了,不然秦始皇能不能刚得过赵国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对于李牧,陈旭还是充满了敬佩之情,同时也充满了感怀和嗟叹,如若李牧不死,眼下中原估计还是一团糟,七国之间还在年年征战,华夏也不可能有眼下一统的局面,自然也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的改革。
  “左相,当初李牧兵出雁门关狠击匈奴,导致匈奴人数十年不敢南下侵犯中原,因此赵国民众在雁门关修建靖边寺,纪念李牧的功勋和功绩!”
  “原来如此!”陈旭微微点头,沉思片刻之后开口,“宴侍郎觉得此事和靖边寺会有何联系?”
  “左相,属下是如此猜测的,李牧是赵国人心中的英雄,而雁门关也是当初赵国抵抗匈奴的一座雄关,在赵国人心目中同样地位重要,如今赵国虽然已经灭亡,但赵地民众对于昔日赵国的情义并不曾磨灭太多,前六国之地的民众,实际上暗中皆都还是以国名称呼,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如今雁门郡乃是北地屯兵的军营所在,雁门关同样地位重要,武城侯王离执掌北方军营共计四万精锐新式马卒,大部分都在雁门郡,而大秦和赵乃是世仇,当初始皇陛下都被赵国囚禁,秦人皆以为耻,因此这件事虽然看似发生的偶然,但实际却是必然之事,戍边的马卒必然是想破坏靖边寺,以此羞辱赵地民众,但因此也惹怒了当地人,因而产生了冲突……”
  宴庄把自己的推断大致说了一遍,陈旭微微一想便也差不多明白事情必然不会相差太远。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件事必然不会像奏书所言的如此简单,说不定不止有伤,或许还有人死……”陈旭的眉头瞬间皱起老高。
  虽然眼下只有关于靖边寺这样一条线索,但根据宴庄的推测看来,那么这件事其实已经有些豁然开朗的味道,一群大秦的精锐将士想要去破坏赵国祭祀英雄的圣地,当地人自然不肯,然后推推搡搡起了冲突,而一群平民哪里是精锐士兵的对手,很快就被揍的鼻青脸肿,然后一群士兵破坏靖边寺之后扬长而去,当地民众便聚集闹事,因为碍于王离的原因,雁门关守和当地官员必然也不敢得罪,此事便一直拖了下来……
  但这种事必然无法拖的太久,因为拖的越久,后果也可能越发严重。
  陈旭觉得此事如果处理不好,最后很可能会酿成一出巨大的民变。
  而根据西北赵国人的尿性,闹大了造反也并非不可能。
  “宴侍郎先回去办公吧,此事严格保密勿要透露出去,本侯亲自去一趟尚书省!”陈旭站起来,整理一下衣服之后拿着这份奏书去找冯去疾。
  紫英殿,尚书省府衙。
  如同中书省一样,高大巍峨的宫殿门口,挂着尚书省三个鎏金古篆,宽阔的台阶两边,分列着数十位装备精良的禁军护卫,大殿门口画停车线的位置,密密麻麻停着数十辆不同款式的马车,不断有官吏进进出出,看起来比中书省忙碌多了。
  “恭迎清河侯!”在禁军统领的带领下,所有的禁军护卫一起抱拳行礼,连带进出的官吏也赶紧一起停下来躬身行礼。
  “免礼,冯相可在?”陈旭下车微微点头之后问。
  “冯相眼下正在府衙办公,左相里面请!”在禁军首领的引导下陈旭走进紫英殿,刚好遇到急匆匆迎接出来的冯去疾,两人把臂问候一番之后携手进入冯去疾的办公室。
  “冯相好雅兴,这几盆秋兰涨长势不错,竟然都开花了!”
  一走进冯去疾的办公室便闻到一股幽兰香味,眼神也被摆放在一张香楠大木桌上的几盆兰草吸引了目光,因此便走上去一边观看一边赞叹。
  “哈哈,清河侯夸赞太过,您才是园艺大家,那暖室大棚能在寒冬培育出瓜果蔬菜和玫瑰芍药等鲜花,老夫这只是玩闹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汗颜汗颜!”
  冯去疾笑着捻须客气几句,邀请陈旭坐下,有侍女奉上香茶之后退去,冯去疾这才脸色平静下来开口说:“不知左相突然光临尚书省是为何事?”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陈旭自己的中书省平日都懒得去,今天竟然没有打招呼就急匆匆来尚书省找他,必然不是来吹捧他的兰花种的好。
  “某是专门来看望冯相的!”陈旭笑着一边喝茶一边继续在冯去疾的办公室左顾右盼,眼神落在墙壁上一副书画上,“咦,这幅画莫非是冯相手笔?”
  冯去疾哭笑不得的摇头:“清河侯何必埋汰老夫,这画乃是画师所做,老夫字画粗陋上不得台面,清河侯既来,还是快说事吧,老夫最近公务忙的一塌糊涂!”
  听冯去疾不愿意和自己聊天,陈旭也只能干笑几声放下茶杯,脸色变的认真起来从衣袋之中掏出那封奏书递给冯去疾,“冯相,旭今日来,为的就是这份奏书,不知冯相此前可曾见过?”
  看见陈旭如此严肃认真的样子,冯去疾感觉心脏微微一紧,伸手接过奏书之后几眼扫过……然后再仔细看了一遍,最后又凝神沉思片刻之后开口:“恕老朽愚笨,不知左相以为这份奏书有何问题?”
  “秦赵两国争斗数百年,这靖边寺听闻乃是前赵国名将李牧的祭祀神庙,如今被武城侯属下的兵将毁去,还可能有当地平民死伤,此事若是处置不好,恐会引起赵地民变,甚至会酿成大祸!”陈旭一边喝茶一边说。
  冯去疾脸色也瞬间凝重起来,再次把奏书仔细看了一遍,眉头慢慢皱了起来,“此事发生已经过去数月,而且事涉军卒,为何不是武城侯上书,而是当地一个县令?”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份奏书言辞模糊,似乎轻描淡写并无出奇,但往往简单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背景,而且就像冯相所说,此事本不该广武县令上奏,因此此奏书有欲盖弥彰之嫌,刑察监宴侍郎认为此事本不该如此简单,因此驳回了刑部的处置文书,而某看过之后,也觉得其中还有许多问题,这才来找冯相商议!”陈旭放下茶杯,神情此时已经变的相当严肃。
  “那左相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冯去疾凝神片刻之后开口。
  “自然是想查个水落石出!”
  冯去疾的脸色一下变的深沉无比,枯瘦的手指紧紧的捻着胡须,似乎陷入了天人交战的思想斗争之中。
  作为浸淫朝堂近十年的重臣,如今大权在握执掌天下的大秦右相,其实根本就不需要陈旭过多去提点,从陈旭说出武城侯三个字的时候,他便感觉到了事情非常棘手,甚至是可能超出了他能够处置的能力范围。
  秦法虽利,但却法自君出,君主独断。
  秦律不少而且几乎面面俱到,但秦律针对的都是普通民众,对于贵族几乎管不到,即便是贵族犯法,但只能由皇帝来审判处置,这就是家天下的王权。
  秦律当中涉及刑法的不少,《游士律》、《捕盗律》、《除吏律》、《封诊式》等不同的律令当中都有审判问案的条令,但无一例外,这些法令都是特意针对底层民众,官员贵族皆都不在其列。
  王氏一门三位武侯,王离虽然年轻,如今不过二十多岁,但却也得王翦王贲的荫庇,得始皇帝重用,并且征服东胡之后封为彻侯,这完全是一种作弊式的封爵,如今整个大秦都对王离封侯感到不满的人大有人在。
  但不管有多么不满,王氏三代已经成为了大秦帝国一个无人敢置喙的超级家族,无人敢去捋虎须,老虎的屁股更是摸不得,只能看其摇头摆尾虎啸天下。
  如今王离执掌北地军营,统御四万精锐马卒,几乎有横扫天下的能力,而王贲在家颐养天年几年之后,又被皇帝任命执掌岭南二十万大军征讨百越,如今两年过去也已经即将成功,这一对父子一南一北掌控着大秦几乎全部的军队。
  而剩下一个执掌西部大军负责攻略西域的蒙恬,眼下两万大军已经驻扎到了西域,陇西军营之中只有一万人的辅助马卒,虽然也算精锐,但实力已经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如果眼下王氏想造反,大秦瞬间便会天翻地覆。
  但皇帝却并不曾有丝毫的担心,每日在咸阳过的异常安静和逍遥。
  由此可以看出王氏在皇帝心中恩隆丝毫不减,几乎倚重到了没有半分防备的地步。
  如果陈旭想要深查这份奏书背后的情况,不管最后结局如何,肯定会得罪王离。
  而得罪王离,就是得罪王贲和王翦这对大秦军神父子。
  冯去疾虽然如今大权在握权势滔天,但他也知道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无论如何都不敢去和王氏掰腕子,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档次的存在,如果真的撕破脸,皇帝绝对会将他罢官,而王氏最后可能屁事都没有。
  大秦以武立国,无论是春秋争霸还是战国争雄,武力就是诸侯排定秩序的唯一标准,如今战争的烟云刚刚散去,始皇帝还没有昏聩到要自断臂膀的地步。
  但眼下陈旭拿着这份奏书找上门来,也必然不想空手而归。
  得罪王氏不行,得罪陈旭更不行。
  毕竟他能够有今天的朝堂地位,几乎是陈旭一手促成的。
  夹在两个大佬之间,冯去疾感觉非常难受。
  而这种事……最好的处置方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拖上半年一年,估计这件事也就黄了。
  作为深耕朝堂多年而且甘于屈服李斯熬到现在的地位,老谋深算只是官员最基本的技能而已,冯去疾瞬间就在心中拿定了注意。
  至于为赵地民众声张正义,冯去疾压根儿就没去考虑过。
  “老夫也赞成左相的意思彻底调查,等明日朝堂之上,老夫把这份奏书通报陛下,最好让监察省派出御史去雁门郡……”冯去疾慢慢的喝了一口茶之后开口。
  尼玛个老狐狸!
  半个小时之后,陈旭嘀咕着走出尚书省府衙。
  而站在府衙门口目送陈旭的马车离开之后,冯去疾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用袖子擦着额头的虚汗转回去继续办公。
  既然陈旭说要查个水落石出,他自然不能拒绝,但只要把奏书丢给皇帝,然后让蒙毅出面,这一来一去路上至少都是一两个月,不管能不能查清楚,然后再拖上几个月,这件事自然也就慢慢平息下来,蒙毅也不是傻子要去和王氏掰腕子,或许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何况即便是蒙毅铁了心要帮助自己的女婿刚一下王氏三头老虎,但和冯去疾已经没啥关系了。
  冯去疾的算盘还是打的不错,可惜他遇上了陈旭这个较真的家伙,而且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陈旭最近的确闲的蛋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