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072

  反正吵来吵去最后的症结所在就是缺粮食。
  而这个脱粒机如果全国推广开来,贫穷农户可能买不起,但那些稍微富裕一些的农户还是买得起,一石粮换来十多天的抢收时间,完全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不然遇上灾害天气,辛苦一年的收成都会泡汤,所以在收割粮食的节骨眼上,时间就等同于生命,有粮就活,没粮就饿死,因为朝廷要收的税粮是一粒都不能少,少了就会被抓去服役,然后基本上就一去不回,粮田抛荒一年,即便是活着回来,第二年的税还是交不上,这也是一个恶心循环,实在逼急了,就只有拖家带口跑到山里面当山匪靠打劫过日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三个部门吵吵了几天之后,就连郎中令、廷尉和典客三府的主官也忍不住了,跳出来要求分一杯羹,因为这三个部门都属于按照定制拨给钱粮的衙门,但下面张嘴吃饭的太多了,下属的许多官员的官秩根本就发不够,许多已经欠账多年了,怨气更大。
  就比如郎中令,下属有一大票各种级别的大夫和郎官、谒者,这些属官大多数都是大秦公卿官僚的后辈,在里面挂一个郎官头衔作为候补官员等待出仕,虽然没有正规的职务,但品级在,因此官秩必须要照常发放,一个都是几百石,而且一个个都来头不小,该发的不能少,发慢了还要闹腾,而且还光吃饭不干活儿,完全就是后世泡一杯茶在衙门混一天的混混公务员一个级别,就比如被虞无涯阉掉的赵柘,此前就是户郎,根本连衙门在哪儿都不知道,整天斗鸡遛狗喝酒赌博玩女人,已经快混成神仙了。
  看着朝堂之上吵吵嚷嚷,跪坐在龙塌上的秦始皇气势威严脸色平静,并没有半分的不满和生气。
  大秦在他手中一统华夏,如今他要雄心勃勃的把大秦打造成一个万世不朽的铜铁江山,然后遗传万代,如果再能找到长生不老之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大秦势必国力强盛,那时兵强马壮足以横扫中国周边蛮族震慑天下,盛世可期也!
  作为华夏千古第一帝王,秦始皇算得上是雄才大略。
  但在治国之上,他并无太多良策。
  最受他器重的法家门徒李斯,贵为左相统御全国官员,总揽政务,推行严苛法令限制农民的经营活动,大力开垦粮田种植粮食,但几年下来,全国的粮食供应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转,而且鼓励生育之后吃饭的人口也逐渐增多,加上大修道路、水利和长城,粮食甚至开始捉襟见肘。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朝廷需要囤积更多的粮食才能将各项计划顺利推行下去,而收税几乎是唯一的途径。
  但要想在这种已经快到农民承受极限的临界边缘再加上一种税收项目,直接就会导致大量农民破产。
  因此朝廷迫切需要增加新的税收来源,从商人手中想办法就是可行之举,反正商人不种粮食不事生产。
  眼下脱粒机工坊的税收虽然只有几万石,但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信号和开端,脱粒机会从那些富裕的农户手中换来税粮,但对穷人并没有太多影响,这是一种平衡,一种朝廷、商人和农民都自然认可的平衡,没有任何的强迫措施,买得起就买,买不起还是用古老的方法继续收割。
第154章
奇怪的话
  “咳咳~”吵吵嚷嚷的朝堂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李斯突然轻轻咳嗽了几下,一帮子官员立刻慢慢安静下来。
  “陛下,我建议针对脱粒机的制造和售卖拟定一条新的法令推行下去,除开咸阳内史府之外,各郡县让置田超过二十亩的农户必须购置或制造一台脱粒机,每台征十钱粮税,所收税粮由治粟内史府和各地郡县税仓平分,这样全国又会多出来数十万石粮食!”李斯站起来慢条斯理的说。
  作为帝国第一丞相,李斯认为的治国良策就是法律,只要推行严苛的法令,然后各地官员加强监督,只要所有人都依照法令行事,天下就可以繁荣稳定。
  但老百姓可并不这么想,任何人都希望自由自在,虽然吃饱穿暖是第一要务,种田种麻的确对国家安定很重要,但严苛的法令带来的却是民间的怨愤,而且这种怨愤不光民间有,朝堂也有,从周朝延续下来的各种流派和理念如今在大秦可以说延续的更加繁荣,方士儒生对法令并不太感冒,他们都有不同的治国方略,只不过胳膊抗不过大腿,暂时被李斯的权势压制住罢了。
  而李斯作为千古第一丞相,推行的车同轨和书同文度同制的法令的确对中国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那是针对六国当时各种规制和文字的混乱制定的,如今天下大统,混乱情况逐渐消弭,正是修生养民之时,还要大力推行各种严苛的律令,只会适得其反。
  “陛下,李丞相所言恕臣不能苟同,如今天下安定,需要轻徭薄赋修生养民增加人口,我大秦才能民心安定,区区十钱粮税看似不多,但对于苦贫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臣建议此事应缓缓推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右相冯去疾一如既往的站出来跟李斯唱反调。
  “陛下,前几日北地再次传来降卒哗变,因为口粮接济不上,导致数百人饿死,若无粮草,北境不安,若无粮草,军心不稳,若无粮草,匈奴之祸患何日得灭,百姓虽苦,但又何如毁家灭国之苦?”李斯看都懒得看冯去疾一眼,对着秦始皇疾呼。
  “陛下,如若不积蓄民力,盘剥太甚,恐民心哗变也,织者无衣、耕者无食才是最大祸患,北境之地可以移民垦荒,但万不可再增税负!”冯去疾同样也懒得用正眼去瞅李斯。
  两人身为大秦左右相,关心的都是大秦安危,不过理念和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因此每次两人都喜欢唱对台戏,而且乐此不疲。
  “两位丞相所言皆都有理,此事容后再议,但关于此次脱粒机征税之事已经开始,所的得税粮还是要严格管理,不可混乱,此事交由高内史统筹处置!”秦始皇一锤定音,治粟内史高腾赶紧站出来应喏,一张老脸笑的都快开花了。
  匠作少府令敖平和内史府令齐宕都满脸怏怏的叹口气不再说话,其他刚才参与争吵想要分一杯羹的大臣也都闭嘴。
  有利益争一下很正常,但始皇陛下已经有了决断之后还多嘴那就是找不痛快,满朝文武大臣都不会犯二。
  “陛下,近日咸阳城中开了一家制茶坊,商贾来自南阳宛城,制售前些日子南阳谣传的仙家弟子传授的所谓仙茶,如今茶坊门前每日人群汹汹不绝,都是购买茶叶之人,臣担心会引起祸端,因此恳请陛下应允将商贾捉拿惩戒,查封茶坊!”有廷尉官员出列奏报。
  “陛下,此茶臣已品尝过,他们所制之茶徒有仙茶之型而无茶味,虽有提神醒脑之效,但却苦涩难咽,商贾之事非无律而行之,贸然查封恐会引起其他商贾恐慌,何况购茶者多为方家术士,非无事生非之辈,臣以为不必太过紧张!”李斯淡淡的说。
  “李相所言有理,臣附议!”一个大臣站出来。
  “臣附议,此茶虽然与传言之仙茶差异甚巨,但亦有定神安魂之效,疲乏之下喝上一盏,便会疲乏消解,实乃良物也,何况臣亦问过,他们所制的茶叶就是普通的山间青叶,查封并无理由!”
  “臣等附议!”
  接连又有五六个大臣站出来为制茶坊打CALL。
  “商贾之事本有律令约束,茶叶虽为新物,但不可矫枉过正,此事容后观察再议!”
  “是!”一群人纷纷站回自己的队列。
  “今日所说之事,诸位爱卿是否觉得有些怪异?”秦始皇突然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很奇怪的话。
  满朝大臣都满脑子雾水,许多人和前后左右的同僚互相看看之后不知所以,但没想清楚前又不敢接话,因此朝堂上突然有些冷场。
  “陛下是否是说这脱粒机和茶叶均来自南阳之事?”许久之后冯去疾突然拱手说。
  “正是,冯丞相一语中的,难道诸位爱卿不觉的奇怪乎!”秦始皇捋着黑色的胡须点头。
  “是啊是啊,的确很奇怪啊”
  “不光如此,上次那把改良铜锯的匠工也是南阳人氏!”
  “不错,听说还是来自于一个偏僻乡镇的匠户!”
  “南阳乃是我华夏发祥之地,自古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这些东西出现在南阳也不足为奇也!”
  “我可听说仙茶传闻也是列子门徒在雉县境内遇到的仙家弟子,那雉县本在伏牛山中,就不知这改良铜锯的工匠来自哪里,这脱粒机的发明者又来自哪里?”
  “如若都是在雉县境内,恐怕就非是巧合也!”
  “此事当问匠作少府令敖大人!”
  秦始皇的一句话,顿时引出满朝大臣窃窃私语和猜测。
  “敖少府,朕所想之事,诸位臣工所议之事你可有答案?”秦始皇看着匠作少府令敖平。
  “陛下,根据宛城郡守呈报公文,此三样物事都来自于南阳郡下属雉县境内,与各位大人猜测的确相符!”敖平站起来。
  满朝大臣顿时哗然,同时也有一个更加怪异的猜测在各自心里升腾起来。
第155章
玄武卫急报
  “莫非伏牛山中真的有仙家弟子出现?不然何以一个小小的偏僻穷县,短短月余就接二连三的出现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东西?”
  “是啊,铜锯还好说,这制茶之术来历就很神秘,而脱粒机就更加不可置信,结构之精巧,非凡夫俗子可以领悟也……”
  朝堂上诸多大臣公卿都开始窃窃私语。
  “敖少府,南阳郡公文可有制作脱粒机的工匠之名?”李斯转头问敖平。
  敖平赶紧拱手:“回丞相,公文上并未提及制作之工匠,只言说是雉县境内一山村村民为省力无意中制作出来的,原品制作极其粗糙不堪大用,现在的样式是经过宛城工匠改良之后得到的!”
  “当初呈献改良铜锯的匠工现在在何处?”李斯又问。
  “此人名叫古山,现正在我少府属衙任匠吏,专事指导打造改良铜锯!”敖平回答。
  李斯的问题就是秦始皇的问题,两人的对话他自然听在耳中,于是一抬手,旁边站立的一个中年人立刻上前。
  “赵高,速速宣古山来见朕!”
  “是,陛下!”赵高退到旁边,对一个侍卫低声吩咐几句之后,这个侍卫便转身从后殿离开。
  而就在朝堂议事之时,咸阳东门外,三匹足有两米高的骏马四蹄翻飞而来,四肢粗壮,脖颈如同蛟龙一般,马鞍旁边挂着弓弩和长剑,马上三位身穿黑色劲装的大汉,其中一人背着包裹,脸色苍白的半伏在马背上,胸口染血身体摇摇欲坠,当先一人手持一块铜牌,连声大喝:“玄武卫急奏,阻挡者死~”
  城门处瞬间兵荒马乱,无论进出的平民还是商贾方士,甚至包括守城的兵卒,全部都纷纷躲避,瞬间空出来一条大道。
  这三匹马入城之后直奔咸阳宫而去,等路人纷纷醒过神来再去看时,三人早已远去。
  ……
  “报,工匠古山带到。”咸阳宫朝议大殿外传来侍卫的禀报。
  “宣!”秦始皇点头。
  “宣古山入殿!”赵高一声长喝,不一会儿一个侍卫就带进来一个矮矮胖胖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
  “噗通~”
  刚进入大殿,古山便跪在地上,四肢伏地不敢有任何动弹,甚至身体还在微微的哆嗦,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吓的。
  “古山,听闻你是雉县人氏,改良铜锯有莫大功勋,今日宣你入殿,朕是想问你那改良铜锯之法是你自己所为还是有人指点?”秦始皇直接问出所有人心中的问题。
  此言一出古山顿时浑身如同筛糠,趴在地上结结巴巴,声音都开始嘶哑:“皇……皇帝陛……陛下,铜锯……铜锯……”
  “说,支支吾吾成何体统!”敖平忍不住低声呵斥。
  “铜锯……铜锯不是……不是我改……改良的……”古山内心瞬间崩溃,他一个山野村夫,如何想到还有见到始皇陛下的一天,此时满朝文武在他心中一个个如同猛虎环伺,而高坐龙榻之上的就是当今皇帝,更是如同巨龙俯视,他根本就不敢正眼观望,进门就趴在地上,连大殿有多长都不知道,所谓做贼心虚,心中那点儿私心早已被吓的一干二净,脑袋完全就是空白的。
  “什么?”满朝文武尽皆哗然。
  “大胆古山,欺君罔上可是死罪!”匠作少府令敖平也瞬间脸色苍白。
  此言一出,趴在地上的古山直接双眼一翻彻底趴到地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