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8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6/1072

  热热闹闹的相亲见面会一直持续了整整一天。
  陈旭为了让这些年轻男女能够互相更加了解,除开蹴鞠比赛之外,还在清河商场三楼的饮食区举行了一场简单而热烈的茶宴,让这些互相有好感的年轻男女能够在一起吃喝谈心,然后又让他们自己结伴去逛蹴鞠商厦和河滨公园,一直到日落西山,这一次热热闹闹的相亲活动才宣告结束。
第1260章
集体婚礼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咸阳城内,莺歌燕舞的曲园杂舍和酒楼剧院之中,很快就开始传扬清河侯举办的这次相亲大会的详细经过,特别为五大学院更是激动热闹,参加相亲的诸多学子都被好事的学长教习围在寝室和操场之上,详细询问相亲的过程,然后无论是民间还是五大学院,都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这个时代男女婚配,很少有听闻自由恋爱的,当然也有,比如陈旭和水轻柔,虞无涯和夏子衿等,越是穷苦的平民,反而结婚相对来说还自由一些,很多都有青梅竹马的感情,或者从小就是邻居或者亲戚,而越是富裕和权势地位都很高的家族,基本越是没有婚姻选择自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长辈一句话就把婚姻安排好了。
  以后陪你吃饭睡觉的人都由不得自己选择,性格相貌自己喜欢还好,若是不喜欢就只能忍一辈子。
  当然也并非完全不能选择,而是你最终的选择还是要符合家族的利益,要门当户对,要符合家族的身份和地位。
  比如皇帝的女儿,嫁人是一点儿选择权利都没有,就算是嬴诗嫚喜欢陈旭,也不过是因为她年龄刚好合适,刚好符合始皇帝的安排而已,至于蒙婉,那纯粹是个添头,连他老爹都没选择的权利,被皇帝一手安排好的。
  不过她们嫁人之后都很幸福。
  所以古代婚姻并非都不圆满,实际上许多家庭都很美满幸福,夫妻相敬相爱白头偕老,反而是后世自由恋爱的时代家庭矛盾多如牛毛,离婚如同家常便饭一般让人唏嘘。
  在陈旭亲自把关下,在三位夫人亲自带领下,清河侯府一百多位侍女仆娘这次的相亲活动全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男子,还送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香囊折扇等男士出门装逼的常备物件儿当做礼物。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一旦自己太过挑剔错过,或许最后会被三位夫人随便找一个家仆或者封地上的庄户人家嫁了,那样绝对会后悔一辈子。
  何况五大学院的学子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的读书人,即便是长相有些不太喜欢,不如侯爷那么和煦帅气,或者性格脾气也不熟悉,没有侯爷那般温柔体贴,或者还有些乱七八糟的坏习惯比如不讲卫生,喜欢逛曲园喝酒玩小娘子,不如侯爷要天天用香皂洗澡而且每日按时归家天天轮换宠爱妻妾等等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从今天开始,她们以后的生活就将截然不同。
  接下来的几天,不光大秦都市报用醒目的标题登载了清河侯府举办这次别开生面的相亲大会的详细经过,这件事迅速成为了咸阳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同时,清河侯府也家仆尽出大规模采办嫁妆,准备尽快将相亲成功的侍女仆娘都嫁出去,而在嫁女的同时,清河侯府也到处在搜罗购买新一批小侍女进行培养和交接侯府的日常工作。
  这次出嫁陈旭很重视,毕竟这些侍女仆娘名义上都算是他的女人,陈旭一个手令送去户部,很快这些侍女的户籍都从奴籍变成了平民,每人都得到了崭新的户籍册和身份牌,有了这些东西,将来才能名正言顺的出嫁。
  接下来的时间,陆陆续续每天都有五大学院的学子家长聘请的媒人前来清河侯府提亲,三书六礼等步骤陈旭都让管家在接待操办。
  作为始皇帝亲自点名安排的清河侯府的管家,赵纶身份地位不言自喻,是有皇族血统的,让一个皇族来给清河侯看家,这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态度。
  当然赵纶这些年也把侯府的大小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虽然陈旭挣钱有如大江大河涌来,但在收入开支上他都还是非常小心和谨慎,精打细算为陈旭省了不少钱,而且常年都有人大车大车的送礼物,因此清河侯府和清河别院加起来十多个库房早已堆积的满满当当,里面到底有多少财货陈旭完全两眼一抹黑,但老管家却是清清楚楚,丝绸多少匹,锦缎多少匹,珍珠多少斗,黄金多少斤,玉石珍宝多少箱,皮货象牙犀角人参都各有几许等等,至于普通的布匹瓷器只能用车来形容,无法清点。
  五大学院的年轻学子大部分都来自普通平民家庭,读过一些书认识不少字,因为没有人举荐只能当普通文吏或者帮工,要不跟着百家门徒中的一些能人混吃混喝,许多都还是外地人,家中父母长辈都不在咸阳,还有的虽然家在咸阳,但父母双亡家徒四壁的也有,反正情况很复杂,甚至可以说穷的娶不起老婆的也为数不少。
  但针对这些未来建设大秦的中坚力量,陈旭吩咐婚礼一切从简,三书六礼备齐即可。
  穷不可怕,未来这些人几乎都会成为身份显赫之辈。
  作为他改革大秦之后成长起来的头几批学生,陈旭对他们寄予厚望,因此在嫁妆方面也非常丰厚,要求每位侍女都要陪嫁一万钱的钱财之外,还会置办吉服、被褥、木箱、餐具、瓷器、布料、首饰、冬服、夏服、米面、咸肉等嫁妆,价值超过五千钱,最后为了表示喜庆,陈旭还让搪瓷厂赶紧生产一批搪瓷脸盆,就和后世那种画着花鸟虫鱼还有大红囍字的搪瓷脸盆,再准备一些香皂和一块丝绸制作的大红色的囍字红盖头。
  而为了把这些看似简单的婚礼筹办的热闹一些,陈旭还让五大学院各自专门组织了专门的迎亲队伍,由学校的教习和官员牵头,要把这次大规模的集体婚礼办的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既不让娶亲的贫寒学子觉得丢脸,又不让自己的侍女仆娘看着寒酸。
  从四月初开始,整个咸阳突然再次热闹起来。
  城西门通往清河别院的大路上,每天到巳时左右,都能看到一长溜骑马乘车的迎亲队伍,有时两三支,有时七八支,各自都吹吹打打热闹非凡,沿途不断的抛洒一些糖果饼干,惹得路人和无数孩童跟着争抢欢闹。
  而这样一个集体出嫁的奇特风景也引起了咸阳民众的广泛兴趣,许多百姓吃饱喝足一天到晚就守候在西门附近看热闹,每一辆从清河别院来的迎亲马车上,透过车窗都能够看到一位身穿红色吉服盖着红盖头的新娘子,而同样穿着吉服胸前挂着一朵红色绸花的年轻学子,一个个都笑容灿烂骑马走在马车的前面,四面招手表达自己的激动,迎亲的队伍当中丝竹钟磬悠扬悦耳,一路跟着欢笑喝彩的大部分也都是各自学院的学长学弟。
  这种新奇莫名的集体婚礼除开普通百姓感兴趣,百家门徒、富豪商贾和王侯公卿也同样感兴趣,因此迎亲的队伍进城之后,就能看到大街两边的曲园杂舍二楼站满了各式各样身穿华服锦袍的男子,大街两边的人群中站了许多仪态万千花枝招展的贵妇和少女,皆都指指点点观看和讨论清河侯举办的这场别开生面的热闹婚庆。
  “好漂亮的新娘子!”
  “这吉服据说是清河侯的大夫人水氏亲自设计,霓裳制衣厂定制的款式……”
  “看见马车上那个搪瓷脸盆没有,听闻是清河侯专门为这些出嫁的侍女仆娘制作的,一个要五百多钱呢!”
  “不止呢,我可听说还有香皂饰品,光是衣服被褥都置办夏冬好几套!”
  “娘,我出嫁也要穿这种吉服盖红盖头~”人群中一个少女挽住旁边一个妇人的胳膊央求。
  “好~”夫人怜爱的摸摸少女的头发点头。
  “啧啧,一个女奴出嫁都能弄得如此热闹喧嚣!”
  “热闹也就罢了,光是嫁妆都能让我等汗颜!”
  “是啊,听闻光是钱币都有足足一万钱,还有五千钱的衣物被褥……”
  “这么多财货,足够一个小家庭安安稳稳过好几年了!”
  “然,呜呼哀哉,某早生了数年,要不然再年轻几岁说不定也可以考入五大学院,不光抱得美人,还凭空得这一大笔财货也!”
  “是啊,老夫也早生了三十年,要不然还有机会操一下清河侯的侍女,想必也是一件极美之事!”
  一群二三十岁的青年文士聚在路边观看指点,旁边一个衣着邋遢长相猥琐的半拉子老头也揪着稀稀拉拉的胡须心有戚戚的附和。
  “嘁,你个老色鬼,胡言乱语小心清河侯用太乙神雷劈死你!”旁边一个年轻文士鄙夷的翻白眼儿。
  “卧槽,神雷来也,快离这老货远点儿!”随着一声惊呼,围观者瞬间都打着摆子呼啦一声散开数丈,老者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中央。
  “砰~~”
  几乎就在人散开的同时,突然城门处一颗神雷焰火串上数十丈高空炸开,虽然看不见烟花,但如同惊雷般的爆炸声只震的所有人耳朵嗡嗡作响。
  这是每天的必备节目。
  迎亲队伍入城之后清河侯府送亲的管事就会在城门外燃放两颗神雷焰火,以此作法为新郎新娘驱除灾厄保佑平安。
  但在这每日都要燃放的神雷焰火炸开的瞬间,方才说话的老者吓的惊叫一声一屁股坐到地上,脸色惊恐扭曲的爬起来落荒而逃,而他经过之处,不光围观者闻到一股聊骚味儿,还能看到一些液体洒落的痕迹。
  “握草,都吓尿了!”
  “哼,此人形象邋遢猥琐,言语对清河侯大不敬,还有不轨之心,清河侯必然是以法术震慑其心神,破其肝胆魂魄……”
  “是极是极,清河侯岂能诋毁,此人活该!”
  “下次见到必揍之!”
  围观者皆都掩住口鼻看着落荒而去的老者指点斥责一顿之后,继而转头继续观看还在络绎不绝路过的迎亲队伍。
第1261章
节钺虎符
  集体婚礼是继集体相亲活动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喜庆活动。
  创意者仍旧是仙家弟子清河侯陈旭。
  而对于陈旭弄出来的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活动,所有人都没有丝毫的抵触,不光如此,都还非常的兴奋和激动。
  对于眼下的大秦人来说,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不光旧的苛刻法令在逐步瓦解,就连许多商周遗留下来的诸多繁琐的礼仪传统也在慢慢改变。
  生活节奏似乎比以前变得快多了,不断发行的报纸,满城穿梭的公交车,日益增多的骏马和马车,遍布大街小巷的饮食摊和书报亭,还有平整宽阔的道路,以及以前数月一年都难的去一趟的渭河南岸,如今也因为渭河大桥的畅通彻底连在一起,虽然河两岸相隔七八里,但许多人仍旧每天乐此不疲的去蹴鞠广场和河滨公园玩耍娱乐。
  更何况还有各种林立而起的高层建筑和正在大规模修建的清河医院、图书馆、京师大学、大礼堂、百家诸子的雕像以及中华神碑和帝王群雕像等等等等。
  不知不觉之中,整个咸阳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咸阳民众也已经适应了这种快速的变化和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和清河侯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切在咸阳民众看来已经见怪不怪。
  而且所有人已经都日趋熟悉了清河侯的风格。
  凡是只要是清河侯发明出来的东西,必然要与众不同,不符合常理而又充满新奇。
  比如已经举行了五届的蹴鞠联赛。
  比如刚刚结束的花魁大赛。
  再比如眼前的集体相亲活动和集体婚礼。
  快速的变化,快速节奏,快速的消息传播,快速的交通往来。
  因为有了清河侯,眼下咸阳人足不出户便能通过大秦都市报了解几乎整个大秦两个月甚至一个月内的许多事情。
  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哪怕是朝廷文书四百里加急,从岭南边关或者辽东传到咸阳,最少都需要一个月,这还是紧急军务,民间的消息延迟半年一年都算快,但如今在遍布整个大秦的记者站和越来越通畅的道路交通以及大规模商旅往来的支持下,消息通传的速度比以前快了无数倍。
  这种信息和生活节奏变快既让许多人不适宜,也让许多人如鱼得水,时代的变化带来的就是人们各种观念的急剧变化,在这个破旧迎新的巨大变革时期,大秦人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法来适应这快速的变化。
  但已经身处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这股潮流,因为大秦的掌舵者秦大大非常欣喜的希望看到大秦就这样往前飞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6/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