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072

  陈旭也松了一口气,他小时候玩过泥巴,但从来没有玩的这么高大上过。
  这个陶碗就是凭借感觉做出来的,由于陶泥够细腻也软硬合适,竟然让他一次成型,虽然只有两个简单的动作,但也足够让陈旭感到自豪。
  穿越到大秦三个月,他终于做出来了第二件机器。
第170章
机器速度
  “拿铲刀来!”陈旭吩咐,很快一个帮工从人群中递过来一把锋利的青铜铲刀,陈旭小心翼翼的从陶碗的底部铲断陶泥,一个形状规整的陶碗泥坯就完整的取了下来。
  做一个陶碗陈旭肯定不能满足,他需要作出来的是酒瓶,于是又挖了一坨陶泥放到圆盘上,按压了几下吩咐帮工再次转动摇把。
  这次帮工已经有了经验,因此没等到陈旭吩咐就用尽全身的力气摇起来,听着圆盘呜呜的声音,陈旭判断转速可能达到了每秒七八转,也就是说这个帮工的手速至少也达到了每秒两转的速度,这已经非常吓人了,不过对于拉制泥坯来说已经足够了,再快估计陶泥都会被甩出去,而且速度太快对于拉坯的人来说就要求技艺越高,这么软的泥巴轻轻碰一下瞬间就会变形,因此想塑成需要的形状就越不容易。
  陈旭面色冷静,一双手不断的挤压泥巴,随着一个陶杯的形状出现,然后继续长高,很快就变到足有一尺,看看高度差不多了,陈旭双手慢慢往中间合拢,很快就收缩出来一个细长的瓶颈,最后把一根手指伸到颈口往内按了一下,瓶口瞬间变的又平又圆。
  陈旭收手看了一下,似乎还有些不太满意,于是吩咐帮工放慢速度,然后用手轻微的修整了一下,使得瓶子这个仿佛葡萄酒瓶的陶瓶上下看起来更加规整。
  “停~”陈旭抬手,随着转盘慢慢停下来,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就是一个一尺高,下面细圆如柱,上面收拢成一个细颈,瓶口只有不到一寸的光滑泥坯。
  连续两件作品完成,所有围观的人已经完全无法呼吸了,一个个长大嘴巴感觉满地都是眼珠子在乱蹦。
  这种制作陶坯的方式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老陶匠匠直接浑身哆嗦,满脑子都已经完全空白了。
  陈旭一口气做了两件陶器,前后时间不到三分钟,但如果放在以前,三分钟连一根泥条都还没搓出来,而要成功做出一个陶碗来,即便是他这种熟练的老工匠,一个时辰也只能做出来不到十个,换算成后世的时间,就是一个小时五个的样子,也就是平均十二分钟才能做出来一个陶碗,而学徒花费的时间就更久了,一个小时能做出两个就算是可以出师了,由里典报备到县衙,就可以单独开陶器作坊售卖,抵田税和徭役,成为正规的工匠。
  而陈旭的制作时间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陶碗只需要差不多半分钟就能完成,一团泥巴用手轻轻按压几下,一个圆溜溜的碗就转出来了,而瓶子略花时间,但也没有超过两分钟。
  这个效率如果传出去,简直能够吓傻全大秦的陶器工匠。
  “高河,你来试试!”陈旭用铲刀将陶瓶从转盘上铲下来放到旁边,然后从一块陶土做的凳子上站起来对老陶匠说。
  “师傅,里典叫你呢!”一个学徒使劲儿扯了几下老陶匠的衣服。
  “我?欸,好好,我来试试!”老陶匠回过神来瞬间兴奋莫名的坐下来,一双沾满泥巴的双手激动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根据你要做的陶器大小用合适的陶泥,适当的多一点儿也无所谓,就跟我刚才的样子一样做,很简单的!”陈旭站在傍边指点,老陶匠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息下来,然后学着陈旭的样子,挖一坨泥巴放到转盘上按压好,然后把手上沾上水,帮工很有眼色的开始快速摇动摇把,很快圆盘就又开始快速转动起来。
  老陶匠的手抖抖着刚一靠拢陶泥,泥巴瞬间开始扭曲变形,老陶匠赶紧把手收回来,深吸了几口气又再次伸手按到泥巴上,随着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上泥浆翻滚,一个圆圆的陶碗也很快就现出雏形来。
  人群再次发出各种惊喜的欢呼。
  “快去陶器坊,听说那儿里典大人又制作了一个可以长出陶器来的东西!”随着几个小娃子兴奋的跑到镇上大声嚷嚷了几声,马上就有一些无所事事的乡民立刻往制陶坊跑去。
  本来收拾好行礼准备离开的赵擎忍不住也跟着一群人来到了制陶坊,然后看着里三圈外三圈把一间凉棚围的密不透风的大人孩子,而且里面不断传来哇哇的惊叹和怪叫。
  “哇,这个瓶子好看!”
  “哇,这个瓶子肚子又大又圆!”
  “哇,瘪了瘪了,唉~~”
  里面的声音让外面的人急的跳脚,便使劲往里面挤,赵擎也是费尽力气终于挤了进去,然后看到正在制作陶器的老陶匠,一团泥巴随着他的手指,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形状规整的陶器形状。
  老陶匠自然是老陶匠,虽然也是第一次接触拉坯机,但由于制陶多年,自然胸有成竹,熟悉了几次之后,已经能够熟练的制作出来几乎大小高矮一模一样的陶碗和陶瓶,地面上现在已经摆满了高高低低的各种形状的陶器。
  而且做得越多,他越来越得心应手,比之陈旭做出来的还要精细规整。
  就像造车的不一定是赛车手一样,陈旭现在也只能站在旁边鼓掌,这老头儿的确很有制陶天分,短短不到二十分钟,已经把拉坯机玩儿的非常溜了,而旁边摇摇把的帮工已经坚持不住换人歇息了。
  “这是何物?”赵擎目瞪口呆的踮着脚看了许久之后,一个激灵清醒过来扳着一个乡民的肩膀焦急的问。
  “这叫拉坯机,就是用来制作陶器泥坯的!”乡民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
  “这可是在里典的指挥下我们做出来的!”旁边一个木器工坊的学徒得意的说。
  赵擎的眼光很自然的落在了站在一堆人之中鼓掌的少年身上,心中的感觉越来越怪异,仿佛陈旭身上蒙着一层白茫茫的光芒,似真似幻,怎么都看不清楚。
  “高河,这几天加快速度多做一些酒瓶,记得泥坯晾干之后先不要入窑烧制,我还要在上面写一些字!”陈旭叮嘱完后从人群中挤出来,在一口水缸边把手洗干净,然后往镇上走去。
  “陈里典!”赵擎从后面追上来。
  “赵先生不是说要回去吗?”陈旭笑着问。
  “呵呵,我是有这个打算,不过因惦记里典的葡萄美酒,因此还一直舍不得走!”赵擎干笑几声说。
  “原来如此,不过快了,最多还有两三天便可以见到分晓!”陈旭也笑着边走边说,“对了,赵先生,既然你是商贾之家,旭可不可以请你帮个忙?”
  “里典请说,只要赵某能够做到必不推辞!”
  “嗯,就是帮我打听和购买一些东西而已,因为我无法外出,只能委托南来北往的商旅,一会儿我把清单给你,如果弄到了到时候就帮我带到清河镇来,报酬必不会少!”
  “此事易耳,最近几日多谢里典招待,区区小事何谈报酬!”赵擎连连摆手,然后话锋一转说,“不过赵某对这制陶坊的拉坯机很感兴趣,不知能不能得到里典的制作方法?”
  陈旭似笑非笑的转头看了赵擎一眼:“赵先生,这个代价可是很大的哦!”
  “无妨无妨,这拉坯机能够将制陶速度提高数十倍,做出来的器物也都圆满规整,某行遍大秦也从未见过也,如若此物能够传播出去,将大大降低陶器的价格,普通老百姓也将可以大量购置以作家用……”赵擎跟在后面滔滔不绝说出一大堆拉坯机的好处。
  陈旭听完却不置可否,笑着说:“其实这台拉坯机还非常原始,等我闲暇有空就改成脚踏式的,那样工匠一人就可以操作,也可以自己掌控旋转的速度,等赵先生下次来的时候在再给你制作图纸吧!”
  陈旭当然不肯答应了,拉坯机虽然结构就简单,但在当今大秦来说,那就是后世最尖端的工业机器,如果赵擎真的是商人,一旦大规模推广开,获利简直不可计数,目前的大秦几乎每个县都有单独的制陶坊,而雉县甚至好几个乡镇都有。
  陶器不像瓷器,非得要用到高岭土,陶器的成分是黏土,含有石英砂的细黏土都能烧制,因此一般有黏土的地方就有制陶工坊,就近采料就近制造,哪怕一个县只卖掉三五台,一台只要三百钱,那全国算下来绝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笔钱他虽然挣不完,但必须分一杯羹,才能有足够的钱来发展清河镇,有足够的钱来推动自己的事业,去研发更多的东西。
  要知道他在镇上做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自己最后要掏钱的,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动工,他发现自己的钱开始有点儿捉襟见肘了。
  陈旭的话赵擎自然听懂了。
  那就是这个小里典大人不见兔子不撒鹰,没看到好处一前绝对不会把拉坯机的制造技术传给他。
  而去木器坊和陶器坊偷技术这个念头刚飘起来就被他按了下去。
  首先肯定是打听不到,木器坊和陶器坊无论是工匠还是学徒都不会告诉他,这个他已经偷偷试过了。
第171章
始皇二十七年的年份酒
  刚来清河镇的第二天,赵擎便看见地里有人牵牛犁地,用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犁,翻地又深又快,于是打听了一下,乡民说是里典大人设计改进的曲辕犁,单牛就可以耕地,一人在前面牵牛,一人在后面掌犁,铸铁的犁头足足可以翻起半尺深的泥土,而且效率非常高,两人一牛一天可以耕六七亩地,而且是深耕,足以将杂草根茎全部都犁断翻露出来,等暴晒几日之后再用骡马拉着耙来回耙几遍,翻起来的泥土就会耙的非常平整,而且里面的杂草根也会被清除出来。
  这么好的东西赵擎自然要之下打听一下,结果一问,耕地的农民立刻警惕起来,连话都不和他说了。
  而接下来几天都是这样,凡是看起来一些新奇的未见过的东西,只要一问就必然是陈里典发明的,高脚的桌子椅子、石磨、蒸笼、还有篾器,制药等等,但不能仔细问,一问都不理他,而赵擎最感兴趣的造纸坊直接就有两块大牌子挂在门口:禁止通行,闲人止步,里面的东西远远的也看不见,暗中打探了几天之后,赵擎只能把所见所闻写在一叠纸上,今天让人全部送到咸阳去了,而其中还有许多陈旭上课讲述的内容,比如算盘,比如九九乘法表等等等等。
  陛下吩咐不可鲁莽冲撞这个少年,因此赵擎即便是心里狠的痒痒,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先生,这些就是我需要的东西,你收集到之后安排人送过来,要多少钱到时候一起结算!”
  回到住处,陈旭把写满了密密麻麻几张纸的清单递给赵擎。
  “陈里典,这……这些是何物?”赵擎挨着看了一遍,然后指着最后一页上面罗列的一些西奇怪的东西问。
  前面几张还好说,大部分都是一些药材和香料之类的东西,比如八角,茴香、桂皮、人参、川穹、肉桂、三七、天麻等等,这些都是陈旭根据后世的记忆整理下来的,有些是拿来做菜,有些是拿来制药,而且名称也全部都是后世的名称,现在叫什么名字许多都不知道,只能写下来让人去找,能找到最好,全面撒网能找到多少算多少,至于普通的药材南阳附近几乎都能找到,拼拼凑凑弄齐几十种常见的没有任何问题。
  但最后一张写的却是有能够燃烧的有光泽的黑石,透明纯净的无暇水晶,黑色可以燃烧的泥油,灰白色的细腻泥土,黄色可以燃烧的石头和能够吸附铁质的磁石,各种颜色的矿石等等。
  这些东西林林总总有数十种,但都写的语焉不详,自然赵擎就是满头雾水。
  “这些东西因为我也只是听人说的,有些好奇所有就想收集一些见识一番,能弄到最好,弄不到也无所谓!”陈旭只能打马虎眼糊弄一下。
  因为这些东西的确说不清楚,就比如说煤。
  煤在中国的产量非常大,南阳附近的平顶山就有,但估计是深埋在地下,但还有一些地方的煤埋得比较浅,按道理来说,比如山西这些地方煤储量丰富的地方,即便是埋的很深,但地球沧海桑田数十亿年下来,造山运动中有煤露出地表一点儿都不稀奇,只是看多少而已,而且不久之后的西汉时期已经开始用煤冶炼钢铁,到几百年后的东汉时期,煤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因此在秦代找到煤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而且煤这种东西最早是用来当做装饰品,因为好打磨易加工,而且还有光泽,据说辽河地区的考古中就发现过新时期时代用煤制作的装饰品,虽然不知道现在秦朝有没有煤的使用,但肯定是有人已经发现过,不过煤即便是有人使用,也最多是很小区域,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不然一定会应用到铜铁的冶炼之中。
  而且陈旭也隐约记得,煤似乎在山海经中也提到过,只不过不叫煤而已,而是叫石涅。
  只要找到了煤,那么铁的冶炼工艺就会很快提高,然后就能打造铁锅,香喷喷的炒菜也就不是太远的梦想了。
  不过如果秦始皇知道陈旭炼出铁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一口炒菜的铁锅,不知道会不会把他塞进煤炉之中烧死祭天。
  至于透明水晶、石油、硫磺、高岭土、各种五颜六色的矿石等东西,对将来他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而且这些东西如果依靠他一个窝在山旮旯的小屁孩儿来说,要弄到简直比登天还难,必须依靠外力,而南来北往的商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知道水轻柔最近怎么样了?
  想起商人,陈旭瞬间想起自己的漂亮老婆还一个人呆在宛城,心情一下有些低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