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9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4/1072

  一句玩笑之后,始皇帝微微哆嗦的手和有些扭曲的脸皮也瞬间平息舒展开来,微笑着点头说:“爱卿出门巡视,还不曾忘记朝堂之事,实乃劳苦,这许多奏书只怕今日早朝处置不完了!”
  “陛下宽心,这些奏书臣已经在去来的路途上反复斟酌,还与各地郡县官员仔细询问,皆都是针对农商工矿以及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法令和改革奏书,并非紧急之事,其中许多都息息相关,若是单独拿出来讨论则繁琐无比,因此便今日一起提出来,综合在一起提请陛下和诸位同僚帮忙斟酌讨论,看看该如何执行或者是该如何修改的更加合理……”
  “为了继续推进农业的发展,臣以为要进一步加大对于农民的扶持,特别是针对农业工具的生产近一步降低商税,让从事这些产业的工坊商户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扩大经营,打造出更加便宜的器具,同时还要加大对于农具和牲畜的补贴,鼓励平民精耕细作,进一步放宽平民种植经济林木的限制,鼓励引导条件和气候适宜的地区大规模种植茶树、油桐、乌桕、甘蔗等作物,以此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由此臣提请陛下通过农村农业以及人口发展十年规划,为大秦打造一个更加稳健的农业生态发展模式,这十年规划的内容如下……”
  “第一,扩大农学院在全国各地的招生数量,继续推广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增加对于良种的培育和优选,不断扩大高产作物的推广,财政署每年拨付不少于两百万钱进行良种基地的建设补贴……”
  “第二,继续加大对于河湖沟渠的修建,扩大新的粮田灌溉区域,特别是温暖潮湿的南方要加大投入……”
  “第三,推行户有其居计划,针对特别贫困没有房屋宅院的平民进行大规模的税粮减免,资助其修建房舍或者翻新宅院,争取十年之内我大秦再无有饥寒交迫露宿荒野者……”
  “第四,继续推行铁锅计划,鼓励种植胡麻等油料作物,最终让平民百姓都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
  “第五……”
  拿着一本深化农业农村十年改革计划的总纲,陈旭一口气念出了七八条改革措施,每念一条,就有一本奏书被放到旁边,表示这是对应的改革章程,而每少一本,始皇帝的脸色变微微轻松一分。
  根据这些条款看来,似乎这厚厚一摞奏书也并不是特别恐怖。
  “为了继续推进商业的发展,臣提请进一步放开商业管制,降低基础商税,以此鼓励商贾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营之中来,同时鼓励各地以集市的方式开展商品交易活动,加大对于厂矿工坊投入的支持,针对商业的发展,臣同样有一个为期五年的规划……”
  “第一,将粮食、布匹、食盐等民生相关的商税降低到十税一,同时取消各地粮食交易税,制定更为合理的市场指导价,鼓励商贾薄利多销,增加民间的供应……”
  “第二,取消丝绸少府专营模式,放开民间丝绸交易……”
  “左相,丝绸自古都不允许平民穿戴,如若放开岂不是乱套了?”陈旭刚刚念出这一条,立刻就有礼部官员跳出来大声询问。
  “姚大人怕是几年没有出过京师了吧,还不知道如今东南诸郡丝绸产业的现状,少府令应该很清楚,若是由少府继续专营下去,明年少府全部的税收用来购买全国的丝绸怕是都不够!”陈旭不动声色的看着少府令赵威。
  赵威苦笑着站起来拱手说:“左相说的不错,一年前,我大秦全部的丝绸产量加起来不过十万匹,这还包括绢纱等劣质丝绸,真正的上好绸缎不过万余匹,少府通过桑蚕税和各地郡县统购入库,所有开销也不过三百万钱,由此少府还能控制,但今年恐怕不行了,光是广陵和杭州两个丝绸厂,每个月的产量加起来就超过四万匹,而且具都是上好的丝绸,光是购置蚕茧、生丝和织机织娘的开销,若是全部由少府投入统购入库,每个月的开销就超过八百万钱,一年下来接近一亿钱,而根据少府和工部的推测,明年两座丝绸厂织机规模总数达到两千架,加上民间商贾投入有总数超过三千架的规模,还有改良的小型织机的推广,明年每个月全国的丝绸产量将突破十万匹,一年接近甚至超过一百五十万匹,而诸位可能还不知道,去年我大秦全国的细麻布产量也不过才五百八十万匹而已……”
  “嘶~~”赵威这样一解释,朝堂之上瞬间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第1418章
逮谁杠谁
  “姚大人如今明白了吧,丝绸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多,南方的桑蚕养殖和丝绸产业还将继续扩大,丝绸的产量也会飞速增长,根据本侯的推测,三年之后,我大秦的丝绸产量将突破三百万匹,五年之后将突破六百万匹,而我大秦的人口在五年之后将突破五千万,丝绸以前只能供给王侯公卿等贵族使用,不光是因为丝绸华美,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产量太低,无法满足市场供给,但如今有了高效的织机和大规模的丝织厂,丝绸必将和瓷器玻璃钢铁一样进入寻常百姓之家,何况衣食住行乃是正常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不能阻挡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正常需求,而是要努力发掘这种需求,才能不断的刺激商业的更好发展,如若生产出来这些丝绸不能卖,不能换钱,那么我们研发织机开办工厂还有何意义?东南方的桑蚕养殖也必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当地百姓如何解决温饱,朝廷如何从中获取税收……农业的意义在于生产,工业的意义在于加工,商业的意义在于流通,而朝廷的职责则在于引导和教化……”
  陈旭针对需求和消费问题进行了一番演讲,并且将农业工业商业和朝堂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陛下当年不忍见华夏纷乱诸侯相争,怜悯六国黎民不再年年经受刀兵之苦,于是驱大秦百万儿郎,费时十余年终于一统华夏,为的就是天下黎民皆都安居乐业,居有其屋耕有其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黎民百姓皆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以前丝绸价格堪比黄金,即便是王侯公卿也珍惜无比,而普通百姓更是拮据穷困,一匹麻衣就要穿许多年,如今这种艰难困苦已经过去,我大秦民丰物埠粮食布帛堆积如山,黎民百姓越来越富裕,国家越来越安宁,本侯受陛下重托掌控中书省,编制律法审核奏书签发诏令,为的就是让大秦能够在这条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丝绸从来都不是公卿贵族的专利品,诸位家族往上细数三代,可有所谓的贵族?如今锦衣貂裘站在此处,岂能忘本耶?本侯的出身更是天下皆知,是当初贫苦的村民一食一饭接济长大,而诸位每日吃穿住用,也都是普通百姓耕种织造而来,而我大秦从废井田开始,黎民百姓便一视同仁,又何来高贵低贱,商君制法,非军功不得封爵,就连皇族都不得例外,我等又何敢自称贵族独享人间财富耶……”
  陈旭一口气说到嘴都干了,转头对着始皇帝满脸歉意的拱手说:“陛下,臣失态了,此次巡查东南诸郡,又从西北诸郡返回,此行一趟所听所见给臣巨大的冲击和感慨,数年时间的改革,成效已经非常显著,时移世易,在如此巨大的变革时期,许多不合时宜的东西需要改变,许多不合时宜的观念也需要摒弃,我大秦起于革新,当然要在革新的道路上更加坚定立场,要让天下百姓知道陛下乃是胸怀天下的有为之君,仁德之君,当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呼万世流传,而大秦的盛世威名,也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
  “好好,太师所言极是,我大秦先祖当初也不过是周王的奴仆,地位低贱,因养马有功而被封于西戎地界为附庸之国,而后慢慢图强才有我大秦如今之盛况,我大秦之强,强于律法和军功,非是强于歌舞享乐,更非强于锦衣玉食,而丝绸也从未被令之以勋贵专用,何况如今丝绸产量如此巨大,放开民间交易也势在必行,不然必将压制东南桑蚕养殖规模,同时也会极大限制丝织产业的发展,此事朕准了,让户部颁布推行便是!”
  始皇帝被陈旭几句马匹拍的心花怒放,满脸笑容捋着胡须一口答应了开放丝绸管制的奏请。
  对于开放丝绸管制,其实除开礼部之外,三省六部其他部门许多官员根本就不在乎。
  随着经济越来越繁荣,如今民间也越来越富,对于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也日趋强烈,普通百姓如今仍旧还处在为温饱忙碌的阶段,但满朝文武和王侯公卿这几年却因为权势地位,在陈旭推动的改革之中获益最大,因此也体味最深,每家每户车载斗量赚钱的时候,修房子买地买马买车买奴仆家私,金银珠宝绫罗玉器,就是展示家庭财力的最好方法,家族富不富裕,出门车马服饰这些就是最表象的东西。
  炫富,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热门的话题。
  文武百官王侯公卿甚至是咸阳百姓每日感兴趣的话题就是讨论哪位侯爷又买了几匹骏马,哪位官员又修了宅院,哪位大夫又娶了第几房小妾等等等等。
  而瓷器玻璃丝绸陶瓷等这些精美贵重的物品,就是日常有身份的人互相攀比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家不摆放几样贵重器具,在客人眼中就体现不出自己的富有,如若出门不穿一身锦袍,不挂几样精美的玉佩,在王侯公卿之中就有些自惭形秽。
  这并非盲目的攀比炫富,而是经济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家家户户都不缺钱财的基础上,必然要追求的物质享受。
  而在百家门徒和书生学子的心目中,或许他们攀比的就是看谁的书多,看谁的笔墨纸砚更加齐全华美,在缺钱的基础上,他们同样也会去追求更好的精神享受,看着省吃俭用买到的满书架的精美书籍,也是一种极好的攀比炫耀。
  富贵不还乡,有若锦衣夜行。
  曾经的楚霸王为了炫富,连咸阳都不要,连皇帝都不做,而是要回江东向父老乡亲显摆。
  因此从炫富的过程中,就能看出不同人的秉性。
  而对于不同的阶层来说,其实对于物质享受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完全不一样,炫富的形式也不一样,唯独没有差别的是,这些都是在有钱的基础上才能变成现实。
  丝绸以前的确是少府专营,民间所有丝绸的生产都被各地郡县官府管得非常严苛,因为产量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把丝绸作为皇族和公卿王侯的奢侈消费品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以前天下几乎都是穷人的,价格堪比黄金的丝绸除开皇帝和王侯公卿以及少量的富豪商贾之外,只怕即便是放开管制,也没有人买得起。
  所以,丝绸自从诞生之日起,基本上也就奠定了贵族专用的地位。
  但到了眼下的大秦,实际上丝绸的地位早已下降,民间已经开始有私下的丝绸贩卖,购买者有王侯公卿,也有富豪商贾,虽然秦法以前也有规定平民只能穿白衣的条令,但这条法令早在几年前就被陈旭废止了,不废止这条法令,颜色鲜艳制作新潮的服饰就无法推行。
  因此早在几年前,咸阳街头的百姓穿戴就已经不是清一色的灰白布衣,而是有了丰富的颜色和款式。
  眼下陈旭废除丝绸专卖,在朝堂的许多官员来看,实际上又是一个极好的发财机会。
  丝绸如论如何便宜,从质量和产量上就决定了其不会很快走入寻常百姓之家,消费的群体依旧是王侯公卿和富豪商贾。
  每年上百万匹的产量,一旦放开,只怕很快就会形成一个极其火热的新兴产业,从而也刺激更多的资金流入丝绸产业,东南方的桑蚕养殖也必然会更加火热。
  好衣服,没人嫌多,而赚钱,也没人嫌少。
  始皇帝一锤定音支持陈旭开放丝绸产业的奏请,朝堂之上也不过微微一阵骚动之后很快恢复平静,然而还是礼部官员再次站出来,这次是吏部令杨竹。
  “陛下,丝绸自古便是皇家和公卿专用,如若一旦开放丝绸允许民间自由购买,以后皇家穿戴该如何体现尊严,难道要与普通平民一样,岂非再无上下尊卑之礼,皇家颜面何存?”
  “杨礼部说的极是,上下尊卑乃是礼仪规范,岂能让皇家和平民等同,还请陛下三思?”
  这次有几个大夫站起来为杨竹顶帖,这些人全都是死硬的儒家门派弟子,对于上下尊卑和仁德礼仪看得比性命还重,以前都喜欢为陈旭摇旗呐喊,自从李斯挂了之后,这些人安静了很多,今日陈旭这一条奏书在他们看来有些违礼,于是就跳出来几个表达自己的存在,同时也表示儒家虽不得势,但儒家仍旧是天下第一大派,无所不在,而且立场坚定,逮谁杠谁,从来不分场合和敌我。
  “臣等附议,还请陛下三思!”一群大夫跳出来之后,又有一群比较维护皇家颜面的官员呼呼啦啦站起来。
  始皇帝脸色略微有些凝重。
  虽然说他支持陈旭的议案,但若是以后他出门和一群农民都穿一样的丝绸,从内心来说他还是拒绝的,任何时候,颜面都很重要,礼仪尊卑同样很重要,不然皇家的威严何在。
  但始皇帝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转头看着陈旭,“太师必然有解决之法?”
  “不错,此事陛下无需忧虑,臣此行东南,已经叮嘱广陵和杭州两座丝绸厂尽快利用提花机纺织质量更好花色更丰富的锦缎,而且还让他们组织心灵手巧的绣娘织绣花纹更加丰富多彩的绣锦,少府和礼部可以专门制定一些皇家专用的图案和花纹等要求,向丝绸厂定制这些高端丝绸产品,以满足皇家使用,以此区分皇家和民间的丝绸等级,这种专用丝绸臣称之是为贡绸,民间任何人不得经营买卖,否则一律按谋逆罪论处!”陈旭恭恭敬敬的拱手回答。
第1419章
一个人的演讲
  朝堂之上瞬间一阵喧哗躁动,无数人都瞪大眼珠子看着陈旭,特别是蒙毅,嘴里低声念念有词,不知道是不是在诅咒自己这个便宜女婿。
  贡品,自古有之,但眼下贡品这个词和后世的贡品含义相差极大,从三皇五帝开始,下属部落和平民百姓把自己得到的物品敬献给首领或者君王,意味上贡,然而这个贡并没有任何强制的意思,就是表达一种爱戴,禹帝巡游天下,百姓贡献粮食和肉糜,表示对禹帝仁德爱民的敬重和喜爱。
  到了战国至大秦时期,贡依旧还是这个意思,从来都没有任何法律强制民间贡奉某种物品给天子或者皇家专用,即便是丝绸这种珍贵的物品,也是少府通过桑蚕税和购买的方式从民间获得,法令不允许民间私自售卖丝绸,多余的丝绸只能卖给少府,虽然带有强制性,但少府是要花钱的,最次的一匹绢纱也要一百多钱,一匹上好的丝绸更是上千钱,至于锦缎一般民间也纺织不出来,都是那些有家传技能的纺织户在制作,身份也等同于匠工,算是朝廷认可的职业技师,每年制作多少都有定数,而且产能低下,想多出一尺来都是奢望,因此丝绸一直以来都被皇家垄断的比较成功,然后这些丝绸又被皇帝分发给皇族或者赏赐给王侯公卿等勋贵。
  而今天,为了开放丝绸产业市场,陈旭竟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贡品法案,设计一套专用的皇家贡品来满足和区别民间丝绸产品。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提案。
  而且完美的解决了礼部令杨竹的担心,也完美的维护了皇家的颜面。
  而由此,许多官员也迅即由此联想到更多的皇家专供产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可以制定一套特殊的法案来制作生产皇室专供物品,以此维护皇家的威严和礼仪。
  看着始皇帝满意点头的神情和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窃窃私语热烈讨论的情形,特别是一群礼部官员和少府官员兴奋激动的表情,陈旭知道自己这个提案肯定已经完美通过。
  放开丝绸市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一点是刺激东南丝绸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当地农民和丝织工人的待遇。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陈旭去过两次东南,亲眼见证了当地蚕农的艰辛和困苦,虽然绸缎价值堪比黄金,但老百姓却根本得不到任何实惠,大量的丝绸都被作为桑蚕税强行征收,而即便是多余卖给少府的丝绸,除开要够买粮食衣服满足一家人的生存之外,基本上也都是家徒四壁的境况,蚕农比之粮农过得更加凄苦。
  而这也是陈旭要极力推动放开丝绸产业和市场的决心。
  任何产品,只有足够市场化和商业化,所有参与者才能得到足够公平的劳动分配,降低桑蚕税,打破朝廷强行收购的框架,丝绸产业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何况一旦打通西方的航线,丝绸和玻璃瓷器这些大秦独有的精美物品,将成为重要的输出商品,由此会带来丝绸收购价格上扬,桑蚕养殖和纺织产业的人才会更加获益,所以此事必须尽快布局完成。
  本来是一个关于商业的五年规划,但眼下竟然变成了讨论贡品的讨论会,吵吵嚷嚷之中始皇帝拿起玉尺轻轻敲了几下御案,朝议大殿瞬间就安静下来。
  “太师请继续!”
  “是,陛下!”
  陈旭翻开手中的五年商业规划再次接着宣读。
  “第三,规范水泥钢铁矿山等事关基础工业命脉的产业,鼓励商人兼并厂矿,通过改良发掘和冶炼技术,提高钢铁水泥等的产量和质量,勿要造成环境的大量破坏和污染……”
  “第四……”
  “鉴于军制改革已经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两年的改革缓冲时间也足够完成军制改革的前提下,臣提议进行一次军工企业的改革,重新制定新的武器标准和军服,为郡县役卒、警卒、马卒、步卒以及海师舰队制定适应不同战况的武器和服装,并且制定军衔肩章铭牌等区别身份等级的醒目标识……”
  “继续加大对于全国道路的扩建和翻建投入,争取在十年之内,完成全国大部分郡县都能通达水泥马路,通行里程超过十万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4/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