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精校)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559

  张问小心地使用着措词:“皇上既然有长子朱慈炅,按照祖制理应让长子继位,如果遵循遗诏让信王继位,那将皇子置于何地?且信王非皇上正脉,势必心存疑心而让朝局动荡,非社稷之福,请皇后娘娘三思!”
  张嫣不动声色地说道:“那依张阁老之见,应该擅改皇上遗诏,让朱慈炅继承大统?”
  “是。”张问直截了当地说道。
  张嫣捂住胸口,使劲地吸了一口气,平息住那种窒息的难受,有些疲惫地低声说道:“我听姐夫的。”
  张问顿时怔了怔,一句姐夫让他心里一热。他的心里很是受用,只要这次政变成功,以后这朝廷还是谁说了算?
  她想了想,又说道:“遗诏这样写:朕以皇长孙入继大统,获奉宗庙三年有余……盖有皇长子朱慈炅延续朱氏正脉,宜上遵祖训,下顺群情,即皇帝位。因其年幼,内事托皇后张嫣,勉修令德,勿遇毁伤;外事以武英殿大学士张问,辅佐幼主治理朝政……”
  她心里记着今日之仇,故意让张问不加上皇帝的生母任贵妃,然后问道:“如此写,可否行通?”
  张问沉吟道:“其他倒是没有问题,但是任贵妃作为皇长子的生母,遗诏里没有提到,不仅任贵妃不服,恐怕大臣也会生疑。”
  张嫣冷冷道:“任贵妃铁了心要和我们作对,须得从开始就打压她。张问,我相信你能做到。”
  “是,臣谨遵懿旨。”张问拱手道。
  “那你即刻就叫王体乾安排正式拟遗诏。”
  张问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跪倒在地行了拜礼,告辞而出。刚走到门口,张嫣又叫住他,张问复转身道:“娘娘还有旨意?”
  “你办好的事儿,要回到我这里来。”张嫣不忘加了一句。她的心里仍然有些恐惧,需要一个依靠。
  “臣遵命。”张问应了一句。
  张问出了坤宁宫,王体乾还在交泰殿门口,张问走上前去和王体乾抱拳执礼:“王公公还在这里,正好,咱们赶紧商量大事……咦,任贵妃呢?”
  王体乾回礼道:“去乾清宫了。”
  张问心道不在这里正好,先把遗诏给弄好了,免得和这女人又吵一顿耽搁时间。这时王体乾迫不及待地问道:“皇后娘娘怎么说?”
  “王公公,借一步说话。”张问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其实这里就三个人,除了张问和王体乾,还有李朝钦。
  王体乾随将张问带到就近的一个偏殿,让李朝钦在外边守着,他和张问走到偏殿说话,“张阁老,娘娘怎么说?”
  偏殿里透光不太好,太阳还没下山,但是这里边光线很暗淡。张问压低了声音道:“皇后娘娘说皇上亲自下旨要诏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王体乾怔了怔,忙解释道:“不瞒您说,当时西暖阁里边只有皇后娘娘和老夫两个人。皇爷的遗诏确实是这么说的,可您也知道,老夫不能真去给信王传旨啊!当时在内阁值房里,顾阁老问起皇爷的遗诏,因为他在场,老夫就说不知道。现在皇爷的遗诏就三人知道,张阁老您、皇后娘娘、还有老夫,你我都不说,皇后同意,谁知道皇爷的遗诏是什么?!您劝了皇后娘娘吗?”
  两人都压低了声音说话,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张问顿时感受到一股子阴气。在这偌大的紫禁城、恢宏大殿的光辉形象后面,这些角落里该发生过多少阴谋?
  张问道:“王公公,咱们的交情也不浅了,如今皇上不省人事,咱们也犯不着对着干不是。我什么立场您还不清楚?”
  王体乾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张问又道:“皇后娘娘……”张问欲言又止的样子,充分利用着王体乾的急迫心态。所谓关心则乱,王体乾此时关心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关心着自己的荣华富贵,什么风雅早都刨到九霄云外去了,他弯着身子侧耳专心致志地要听张问说话的时候,浑身都泛出一股子俗气。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密议阴谋,原本就谈不上任何风雅。
  “我劝了。”张问道,“但是娘娘的为人您是知道的,这种事儿她不愿意做……”
  王体乾愕然道:“娘娘不听张阁老的劝说?”
  “我话还没说完呢,皇后娘娘是不愿违背皇上的遗诏,但是我将厉害关系详细解释之后,娘娘动了心,但是娘娘可不愿意背骂名……你我不是外人,我就给您直说皇后的意思吧。当时听遗诏的时候有王公公和皇后两个人,而皇后和任贵妃的关系您知道,就怕您站在任贵妃那边,皇后参与了此事会对她不利。”
  王体乾忙指天发誓道:“皇上的遗诏,咱家也听了的,咱家怎么会说出去?连任贵妃也不会说啊!咱家的心思不是明摆着么,不忠于皇后娘娘还能忠谁呢?”
  张问点点头,便把草拟遗诏的内容给王体乾说了一遍。王体乾才不管任贵妃的权利,当即就和张问达成了共识。
  当张问和王体乾走出偏殿的时候,夕阳已经快下山了,在天边露出今天最后的光芒,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种温暖的金光之中,但是,张问却分明感觉周围都阴风惨惨;他抬起头,天上连一朵云都没有、十分清澈,他却总觉得好像乌云密布。
  他站在大明的中心,恢宏的宫殿楼阁之间,没有生出一丝王八之气,反而迷茫极了。整个朝廷都因为他的一番阴谋暗算、变得迷雾重重。他想问苍天:我做错了吗?张问心里充满了彷徨,他侵蚀了帝国的中心,但是面对的却是整个庞大的国家机构,整个大明朝的历史。在浩浩的历史洪流面前,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面对天下与青史,个人都是诚惶诚恐的……
  宫廷的机构,司礼监太监控制着大部分,当王体乾完全加入了张问的阵营之后,几个人联手,任贵妃实际上已经失去任何主动权。形势逆转,王体乾为了表态对皇后的忠心,把任贵妃给控制软禁了。
  正式的遗诏很快写在了黄绢上、用了玉玺、在内府备了案,从程序上说,这份诏书变得完全合法。
  张问一面叫王体乾下令午门放入、放王公大臣进宫,一面拿着诏书去坤宁宫见皇后。
  张问把诏书交到皇后手上时,他充满了惶恐。虽然这一切都是他预先就计划好的,但是当他意识到要在满朝大臣面前读出来的时候,心里面依然没底。
  朝廷大臣会如何应对、这庞大的国家机器会怎么反应?其实张问也完全无法预见,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猜测。他在这种时候,才感觉出一种无力感……一个人,面对无数勋亲贵族、万计官员、亿兆臣民,而且他没有“天赐王道”没有“奉天承运”,可谓名不正言不顺,这种无助的感受,就如一个人面对浩浩万里黄河、面对滔滔长江巨潮……
  张嫣内心也有愧疚,她接过遗诏的时候,脸色苍白。
  对张问来说,压力最大的是明明心里惶恐不安、却要做出一副安之若素的神态,他压抑着自己,冷着脸躬身拜道:“王公大臣要到乾清宫了,微臣不能与娘娘同行、只能一会和大臣们同到乾清宫来……臣,告退。”
  “张问!”皇后怔怔地喊住他,她的声音带着颤音,可以想象她和张问一样诚惶诚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5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