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509

  “嘭!”杨广一掌拍在了桌上。
  一双有些苍白的脸上,怒目圆睁!
  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行刺朝中重臣,更关键的是还动用了军中制式弩箭。他不在意陈克复的死活,哪怕就是死了,他也不一定会真的难过。他真正生气的是,这件事情所透露出来的性质十分严重。有人居然能在他的眼皮底下,调到一支三百人的兵马并且使用弩箭行刺。那表示着,护卫着他安全的京都禁卫已经不再可靠。至少是有一部份,已经不再可靠。
  虽然杨广一直对陈克复突然在辽东掌控大军,十分不放心。但是他也还没有到要杀掉陈克复的地步,他的想法是等辽东稳定后,将陈克复调入朝中,那样就不用担心陈克复即好用又怕伤手。可是现在,却有人敢不经他的同意,就擅自出手。
  “是谁干的?”杨广牙缝里冷冷的磞出四个字。
  杨威跪在地下,汗水不停地冒出,“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些黑衣人都是京都禁卫。至于再详细的,一切还不清楚。”
  “陈破军等人情况如何?那些刺客抓拿到了吗?”
  “回陛下,臣入宫之时,金吾卫卫士已经赶过去了。目前听说陈破军一方只有几人受伤,陈克复没有受伤。”
  杨广起身走下墀台,轻轻踱着步伐,走到司马德堪面前,“司马德堪,此事可是你骁果军所为?”骁果军也属于禁卫之一,且人数不少,四万骁果军全都驻扎在皇城之中,是杨广最信任的禁卫。
  司马德堪同样满是汗水,虽然他是统领骁果军的郎将。但是骁果军是皇帝亲卫,其中有太多的勋贵子弟,甚至骁果军的统领有六七位之多。他虽然是最高的那个郎将,但其它的几个郎将同样权力很大。他不敢保证,这件事情骁果军有没有参与进去。
  “传朕命令,封闭宫门,关闭京都城门。派出骁果军、羽林军、骁骑军出动,大索京师,务必拿下所有的刺客。另传旨,宣宇文述、裴蕴、裴世矩、苏威、虞世基、陈克复、樊子盖即刻进宫。并传旨所有京城兵马,立刻戒严,关闭营门,没有朕的敕令兵符,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违者就地斩杀。速去!”
  “臣遵旨!”司马和杨威都连忙告退。
  不管这次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杨广已经感受到了危机。他要借这件事情,再一次的清洗。裴铉、来整、虞荣三人上次就曾加入过杨玄感叛军,今天的事情未必和他们没有关系。京城二十多万禁卫军中,有太多的勋贵子弟在其中挂职或者掌权。前一段时间的清洗,他对付的都是边关大将,和一方大臣。现在,是时候清理禁卫军了。
  而且在杨广的心中,他已经怀疑,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裴阀或者宇文阀所为。宇文述执掌京城禁卫大权,上午他的儿子才被陈克复打了,下午陈克复就被禁卫军行刺,这个嫌疑太大,能逃干系。
  而裴阀现在属于京城之中,仅次于宇文阀的势力,而且裴阀中的裴仁基率兵驻守在不远处的虎牢关。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现在就是禁卫军中任职,统领着数千人马。
  宇文阀、裴阀过去不过是小阀,是在他杨广的支持下,才能成为如今大隋最有权势的门阀。过去他起用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人,就是因为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关陇旧阀。
  他一手将他们拉起,又让他们发展起了这么大的门阀势力,亲信党羽遍布朝中,为的就是帮他一起对付关陇旧阀。如今经过他父子两代皇帝的努力,那些关陇贵族集团大部份已经被清洗打压下去,剩下的也是如李渊等这样既亲信,又让他不觉得威胁的势力。
  今天的事情发生之后,杨广才正视到,原来的关陇旧阀已经失去了他们一手遮天的势力。过去渺小的这些新贵门阀,反而已经坐大了。鸟尽弓藏也好,过河拆桥也罢,讲的无非就是一个平衡掣肘。
  裴阀、宇文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让杨广警惕的界线,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打压一下的时候了。
  轻轻地在殿中踱了一圈,杨广又走回了墀台之上,坐在龙椅上继续打量起眼前的一份地图来。这是陈克复不久前送来的,上面是他平定室韦之后,在室韦做的一系列军事动作。击败迁走所有室韦人,修建棱堡驻军,迁移各族人口在室韦草原上定居。而且让他一直盯着这张地图的是,陈克复跟随地图而到的还有一份条陈。
  在室韦继续增加兵马驻守,对东突厥形成战略牵制,让其无法放心的南顾。陈克复的这个条陈,完全是道出了他的心意。平定高句丽之后,他已经将目光对准了东突厥。现在他正努力用外交手段,试图分化掣肘东突厥。但是从草原归来的裴世矩带回来的消息并不好,东突厥已经太强大了。这是一头已经长成的狼,他们失去了最好的掣肘时机。
  裴世矩告诉他,大隋和东突厥很有可能须一战来决定未来的关系。他有信心打赢东突厥,但也许那又会是一个征辽之战,漫长而艰难。而眼下陈克复却给了他一个更好的机会,为他又增添了几分胜利的筹码。
  “裴阀、宇文阀,是不是也暂时的扶持一把陈克复,将他扶持为陈阀,再让他们互相牵制掣肘?”杨广看着那地图喃喃自语,要想实现这个对东突厥的战略规划,只能交给一个信的过的将领。如果将陈克复从辽东调入室韦草原牵制突厥,就能放心的完成他的计划,又不用担心他无法掣肘。
  只要陈克复没了辽东,哪怕陈克复在遥远的室韦草原再怎么折腾,他也不用担心。而且有陈克复顶在室韦草原,他也能安心的将辽东经营稳固。不过如此一来,陈克复却是无法回朝。呆在室韦的他,又如何帮他掣肘越来越澍胀的宇文阀和裴阀?
  如果调陈克复入朝,那么以陈克复现在和宇文阀和裴阀的关系来看,他们绝对会成为不能相容的对手。陈克复就可以很好的在朝中掣肘隐隐有联合的裴阀和宇文阀。
  一阵脚步声传来,香风扑面,一位风韵无双的美人带着一队宫女走入殿中。
  当先那位美人,看年纪不过二十六年纪的样子,云髻高挽,发髻中插珠戴翠。一袭紫烟罗的宫装,广袖长裙,走动之时如同仙子凌波微步。
  那美人脸如鸡白一般细腻光洁,长长的睫毛之下是一双灵动的眼睛。笔挺的瑶鼻上的额头间,贴着一片紫色的花钿。一近杨广身边,未语先微笑,如同玫瑰花瓣一样的嘴唇微微张开,露出里面两排细细的洁白贝齿。
  声音一出口,却是婉转动听,“陛下,又在为国事操劳了,吃点点心吧,这是我刚刚做的桂花糕。”
  杨广起身,对着那美人微微一笑,伸手捉住那双玉手,“皇后怎么过来了,天气渐冷,你也要多注意保暖。”
  “臣妾适才好象听闻陛下动怒,不知道是何事情恼怒了陛下?”那美人却正是杨广的皇后萧后,打小就养在宫中,也算得上是童养媳一般了。两人夫妻多年,算是最知心者。
  “也没有什么事情,一点小事情。”杨广笑了笑,最后又跟皇后说了下陈克复遇刺的事情,又说了说对宇文阀和裴阀的担忧。
  萧后本就是公主出身,自小聪明,又是在宫中长大,对于这些事情也是十分了解。托腮想了一会道:“其实这事情也很简单,陛下想留陈克复在辽东室韦,却又想要留他在朝中掣肘宇文两阀。其余臣妾倒是有一两全之法。”
  “皇后快说与朕听!”杨广一听皇后居然有一个两全之法,不禁高兴地道。
  “其实很简单,臣妾听闻那陈破军这次入京后将与唐国公李渊之女完婚。这李渊本也是陛下的表哥,且向来忠诚。陛下何不留下陈破军在室韦牵制突厥人,再在朝中扶持李渊牵制宇文两阀?李渊和陈破军分开,难以制衡两家。如果他们两家联手,那么却还是能掣肘于宇文阀和裴阀。”
  杨广一听,大喜,“好,此计甚好。陈破军加一个李渊,不算太强,但是用来制衡宇文阀和裴阀却是足够了。”
  这个计策虽然简单,不过杨广却是觉得十分合适。既将陈克复调离了辽东,省去了他的担忧。也能帮他牵制住突厥,让他对突厥的筹码又多了一分。更兼,还能帮他掣肘如今朝中势力越来越大的宇文阀和裴阀。这简直就是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第308章
御驾亲征
  杨广对别人不放心,但是对于李渊却很放心。这个放心并不单单是因为李渊是他的表哥,关系到天下江山,不要说是一个表哥,就是李渊是他亲哥,他也同样不会因为这个就放心于他。
  真正让杨广放心的是,杨广自认为早看透了李渊。李渊七岁袭唐国公爵位,年轻之时也是长安城中有名的公子哥。长得俊俏无比,更兼十分风流。但是后来外放为官,当了差不多快二十年的外官太守,可是政绩却十分的平庸,甚至属于中下的一类。后来调进京,先后担任了殿内少监、卫尉寺卿,可以说是表现十分平庸。
  甚至后来因杨玄感叛乱,他临时给了李渊极大的权力,让他节制了关陇十一郡的兵马。那是一个巨大的权利,那时他也对李渊起了警惕心,不过李渊后来的表现让他放心了。手握十一郡兵马,结果也只是整日花天酒地,不说整军备武,就是坐堂办公的时间都十分的少。
  现在李渊担任河东慰抚大使,不过是帮他在河东监察百官罢了。李渊出身关陇贵族,又是皇戚,本身却没什么能力,这样的条件让杨广十分看重。在他看来,李渊没能力没野心,但是本身的身份和家族的势力,却是能够在短期内壮大到和宇文阀、裴阀相制衡。他要的只是一个分走宇文阀、裴阀手中权利的人,并不是真正想扶持起一个野心之人。
  有了杨广的命令,禁卫军、大理寺,京兆府都迅速出动,关闭城门,封闭宫门,各坊各市关门收铺,军队官差挨家挨户搜捕清理。
  而陈克复等人在金吾卫赶到之后,也是迅速的将那些黑衣人击败。不过这些人却十分的狠,见事败居然全都服毒自尽。虽然最后通过尸体也能查出他们的身份,可是人死之后,却再也不可能从他们和身份追查到其背后的指使之人。
  “陛下,大理寺已经初步查清,参与行刺陈大人的三百名刺客全都是禁卫军,而且他们来自禁卫军各支部队,既有骁果军也有羽林军,还能骁骑军,甚至连城外大营的外府番上府兵也有。三百人除大部被当场击毙以外,其余之人全部服毒自尽。所有人身份都已经确认,最高军官不过是伙长,且这三百人大都是天下各地之普通百姓出身。”
  紫微宫两仪宫之中,几十位大臣都已经召集进宫,杨广端坐墀台之上。此时大理寺少卿,一名年过花甲的老臣徐朗正向皇帝禀报最新情况。
  陈克复、苏威、宇文述、裴蕴、裴世矩、虞世基六位挂有参掌朝政的大臣全都到齐,此时正坐在杨广近前的垫子之上。陈克复经过一场刺杀,却什么事情也没有,安然的坐在那里。
  事实上,当金吾卫快速赶到之后,陈克复就已经判断出,这绝对不是杨广要杀他。如果杨广要杀他,金吾卫不可能这么快赶到。推断出不是杨广要杀他后,陈克复反而有些高兴起来。
  不是杨广暗杀他,那么结果已经很简单了。不是宇文述就是裴蕴或者裴世矩,但是不管是哪个,反正他陈克复一点事情没有。而经过这一事,他敢相信,他们这样的暗杀异己的行为肯定会触怒杨广。接下来的,肯定吃亏的不是他。说不定,他这次东都之行,接下来还会相当安全。
  “着刑部、大理寺会同河南府共同追查此案,必须一个月内将事情真相探查清楚。”杨广扫视了一遍下面的大臣,冷冷地道。
  几位被点到名的大臣心里也都有些数,这件案子估计最后只能是找些倒霉鬼来替死了。能出动这么多禁卫刺杀陈破军的人,又岂是好追究的。
  杨广扫了他们一眼,早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不过他却没有说半句话,他要的不过是借这件事情来做文章。至于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他无需知道。他是天子,做事讲的既不是律法,也不是公正公平。他讲的是势,制衡之道。哪怕这件事情真的跟宇文阀和裴阀没半点关系,杨广也不会因此而放过他们。
  “禁卫军乃朕身边亲卫,却做出此等行刺朝中重臣之事,实在是让朕失望至极。自即日起,禁卫军必需彻底清查。”一通雷霆之怒之后,宣旨官上殿宣旨。
  “大隋皇帝令,除宇文述左翊卫大将军之职,调为兵部尚书。裴蕴除御史台御史大夫职,调民部尚书。苏威除辽东慰抚大使、纳言,加封尚书左仆射。李渊除山西、河东慰扶大使,加封太原留守、纳言,参掌朝政。在室韦之地,新建对山、欠山、深末、完水四郡,除陈克复纳言、辽东留守,加封陈克复为尚书右仆射、对山、欠山、深末、完水四郡太守,兼知辽东、室韦十一郡军事。晋樊子盖辽东留守,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为辽东副留守。”
  长长的一封圣旨,一次性涉及了近百人的官职调动。最次也是正五品以上的文臣武将,这样的调动事先没有半点风声,让众臣都是大吃一惊。
  对于朝中的大臣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地震。圣旨头一个就是宇文述,被免去了左翊卫大将军之职,改成了后部尚书。这相当于直接免去了他的掌兵权,今后京城的禁卫军再也不归他管。虽然还挂着一个参掌朝政的头衔,但谁都知道,这表示他在皇帝面前失宠了。
  宇文述听旨谢恩之后,整个人一下子跨了下来。一张脸无比惨白,双目无神的坐在垫子之上。现在他的心中满是后悔与恐惧,他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和他同样表情的还有裴蕴,御史大夫正三品,民部尚书却只有从三品。这是一个极其不好的信号,过去他执掌御史台,等于就是杨广手中的一把刀。如果看哪个不顺眼,他就会顺着杨广的意,指使御史弹劾那位官员。他就是杨广的狗,让他咬哪个,他就咬哪个。现在杨广却一下子不让他咬人了,他不知道,接下来,是不是轮到新的御史台来咬自己了。
  有人忧愁有人欢喜,满头白发的苏威没有想到,自己被发配到了辽东之后,居然还能再次返回朝廷。而且居然还登上了左仆射之位,这可是真真切切的宰相之位。他做过尚书右仆射、纳言,却从没有做过这个百官之首的左仆射之位。纵横大隋朝堂之上近三十年,他没有想到,到了这个时候,还能登上这个位置。心中激动的无以复加,差点就要晕过去了。
  而匆匆进宫而来的李渊同样是激动的嘴唇发抖,混迹官场几十年的他没有想到,这几年居然接连升官,从偏远之地的太守升到京城中枢,如今更是直接加上了纳言之外,还给了参掌朝政的大权、直接拜相。就连他的三个儿子,也都是给了个不小的官职。从今天起,他就是朝廷的第七位参掌朝政,第四个挂有相位的宰相。
  陈克复坐在那里看着众的或激动或惊惶,心里却是五味俱陈。杨广给他加了个尚书右仆射,看似是升官了。可是却把他手中的辽东留守一职给免了,虽然还挂着知辽东、室韦十一郡的军事,可是却等于彻底的被从辽东撇开了。从一方面讲他终于如愿的留在了辽东,可是却被从辽东赶到了更远的室韦。更加让他警惕的是,裴阀的裴仁基居然被调入辽东任辽东带留守,这让他十分的担忧。辽东本来就有了数位大将,如今又加一个,这无疑是杨广想要将他彻底从辽东摘出去。
  杨广长身而起,让两名内侍将桌上的那副地图展示在众臣面前。
  “破军可知朕让你继续留在室韦,而非马上调入京城辅佐朕的原因?”
  陈克复行了一礼,“陛下心是看过臣的条陈,让臣居于东突厥之北,以牵制东突厥之兵马,让其不敢妄自南下。”
  “卿之奏表,朕阅后甚慰,有卿在,即是我大隋之长城也。”
  “为大隋守土,为陛下守土,是臣之本份。”
  杨广抚须笑了数声,“君臣之交,贵在知心。卿有此意,朕心甚慰。如果朕让卿年后主动进攻东突厥,将其兵马北调,到时朕再御驾亲征,亲率大军自南面而伐突厥,卿可愿意为朕先锋?”
  陈克复愣了一下,这突厥大草原无边无际,绵延万里,更兼得此时的突厥兵强马壮。放弃自己的城池要塞之优势、山川之险峻,却主动跑去草原和突厥人打仗,这不是扯蛋?更何况如今天下盗匪未平,杨广却又打算亲征,这岂不是自取灭亡?难道杨广真是打仗打上瘾了,而且居然还老想亲征。一想起他两次亲征高句丽的结果,陈克复都有眉头紧皱。
  “陛下,突厥不是高句丽,要想打突厥在于后发置人,在守不在攻!”陈克复虽然巴不得杨广早点自取灭亡,不过也不愿意看着无数中原汉人再因杨广的意愿,而无辜的命丧草原。
第309章
连拜五相
  杨广沉默良久,突然叹了一口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东突厥人之危害近在眼前,如果我大隋不能先一步将其打倒,让其反叛我大隋,那后果不堪设想。我大隋和突厥之边境何止万里?万里边境,如何可守?朕曾听你说过,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朕深感同意。”
  杨广就不是一个能接受被动挨打的人,在他的眼中,突厥再强,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草原蛮族。他的心中,从未将突厥放到与大隋平等的地位,所以也从未将其当做一个平等的对手来看待。他只觉得,如果让突厥打进中原,那就会让他大失颜面。他要做的是千古一帝,要与秦皇汉武比齐,又岂能忍受一个小小的突厥打上门来。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陈克复想了想,还是劝解道:“派军队去数千里之外作战,很难取得胜利。现在东突厥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隋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以分化拉拢之策破之。”
  “卿有何策?”
  “陛下,当初先皇面对强大的突厥,就是利用远交近攻、合弱制强之策,才能不断的削弱突厥的实力,保我大隋边境安宁。如今西突厥势弱,我大隋所忧者东突厥也。东突厥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管奚、霫、铁勒等数十部。而如今,我们已经成功地将契丹、室韦从东突厥人的手中拉了过来。契丹的阿地那成了我大隋的契丹王,室韦草原,也成了我对山四郡。陛下,只要继续如此下去,我们甚至不须动用大军,就能成功的制住突厥人。”
  “裴爱卿之意如何?”杨广对着下面的裴世矩道。裴世矩是朝中最擅长外交之人,数十年来的各个对外策略基本都有他参与。当初打高句丽,就是他做的计划。这个时候,杨广自然而然又想到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