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09

  “陛下,我等愿率一军轻骑杀回中原,拿下几个逆贼的首级献给陛下。”杨广的话一落,一众将军们马上起身请令道。
  宇文述此时更是不落人后,当初还在长安时,他就和李密很是投缘,常把李密叫到府上下个棋聊个天什么的,此时李密成了反贼,宇文述也是惊讶不已,忙跳出来道:“陛下,当初臣走了眼,没看出那李密居然脑长反骨,致今日之祸,臣请令,以轻骑五万回河北,拿下那几个逆贼的首级献予陛下。”
  杨广也是犹豫不定,恨恨地道:“那两个逆贼在我眼中不过是如蝼蚁一般,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可恨的是居然选此时机,坏我征高句丽的大计。此次眼看着辽东城能一战而下,高句丽也将被我大军踏平,可恨杨逆居然在河北断我粮草。怪不得前些日子粮草迟迟不到,他却总是推脱找借口,没有想到那厮居然是想断我粮草,使我大军不战自乱。幸好,陈破军攻下新城,诸将又拿下南苏等三城,不然我大军岂能一日无粮。”
  不得不说,杨玄感的这招很狠,杨广大军百万在辽东,这每日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他却在后方拖着不给。要不是这次有了陈克复他们弄回来的粮草,这大军一旦面临断粮,到时候如果再被高句丽攻击,甚至有可能重演上次的征辽大败而归。
  大将军杨义臣起身道:“陛下,当此时,朝廷当速派一上将,领一支兵马轻骑而下平叛。那杨逆本是大族,杨素当年更是门生故吏满天下,加之当今四外叛民四起,如果不早做处理,万一等他站住了脚,联合起了那些叛民,那时可就麻烦了。而且一天不除杨逆,我辽东百万大军的粮道就得一天不通。现在我们还有不少粮草,可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
  宇文述忙跟着道:“杨将军说得没错,如今我大军俱汇聚辽东,中原空虚,如果不速加剿灭,恐后患无穷啊。”对于杨广他们来说,那些泥腿子们造反,他们一向都是瞧不大上的,哪怕是十万二十万人造反,也难以成气候,一朝就能剿灭。但是那些世家大族,甚至是朝中大臣谋反,那就完全是两个性质了,一个不好,就能成心腹大患。
  杨广点了点头,“两位爱卿说的有理,那就由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武侯大将军杨义臣统十万轻骑连夜出发,务必将那杨逆一党火速平定。另拟旨,着各地大臣立刻追查杨逆一党,凡是杨逆一党,全都拿下候审。并着水师统帅来护儿将右武侯大将军李子雄拿下,押往东都候审。帐中诸位大臣回去后马上清查各军中的杨逆一党,但有关连者,一律拿下,等拿下杨逆等党首再一起审理。”
  “遵旨”马上有门下省的大臣领旨。
  裴世矩起身问道:“陛下,那如今我大军今夜是否继续按原计划攻打辽东城?”
  杨广沉吟了一会,“暂时休兵,如今辽东城就是我们砧板上的鱼肉,我们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还是让将士们休息一下,等两位将军平定了杨逆之后再行攻打辽东城,到时一鼓作用,直接攻克平壤。”
  陈克复听了半天,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这样的结果他当然不能接受,忙起身道:“陛下,臣有话有说。”
  杨广看到陈克复居然有话要说也不由得愣了一下,今天这个会议那是最高级别的会议。陈克复不过是正四品的折冲郎将,不过他的散官和勋官等级倒是可以参加这个会议,陈克复不出声,他都没有注意到他。
  “你有何话要说?”杨广虽然觉得陈克复是位猛将,但并不认为陈克复也能参政议政,这样大的事情,他不认为陈克复能有什么好建议,不过,本着对陈克复的喜欢,他还是点头让他说说看。
第071章
上中下策
  满帐中的大臣们都转过来看着这最末座的陈克复,此时的陈克复是直接从战场上过来的,身上依然是一身的铠甲,在这大帐中的满帐紫袍中,倒也显得有些显眼。
  陈克复起身从垫子上站起,对着杨广一躬腰道:“陛下,我虽未见过那逆贼杨玄感与他的那谋主李密。可是也曾听说过这二人的名字,知道这二人,并不能与如今山东河南江北诸地的那些叛乱的乱民们相比。虽然二逆无法与诸位大人相提并论,但却也都是素有才能之辈。如若我等对其过于轻心,恐怕会吃亏的。”
  此时杨义臣和宇文述还没有离去,一听到这话,宇文述笑着道:“那杨逆再厉害又能如何,想当初我随先皇打天下的时候,他还没有出世呢。我随皇帝陛下打天下的时候,那杨逆只怕还在吃奶吧。对这样的眼高手低的公子哥,有我一人就足矣,更何况陛下还让杨大将军随行呢。破军你不用过多担心,区区逆贼,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杨义臣也大笑了几声,“莫不是破军也想一起去平乱?不过最近你的表现可是够抢眼的了,还是让我们这些老刀去吧,也证明下我们还没有生锈。你还是留在陛下身边,护卫陛下安全最好。”
  一众大臣一听也笑了起来,以为陈克复是也想跟着去,想要趁这机会立上一功。
  杨广笑了笑,“陈破军你就不用去了,你那一万人只有五千轻骑,还有一半是重骑,此次平乱要的是速度。再说,破军营多次战斗将士们也都疲了,就让他们先休息休息吧。这高句丽还是要灭的,到时还怕没有立功的机会?”
  陈克复笑了笑,“陛下和诸位大人们误会臣的意思了,臣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自进军营来,也读过不少兵书战册。知道些兵法阵要。如今杨逆在河北起兵叛乱,断我粮草。诸位大人都以为可以手到擒来,却忽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看到陈克复说的这么认真,杨广也不由得认真了起来,“忽视了什么,你说,如果说的好,朕重重有赏。”
  “陛下,想那杨逆起兵反叛,陛下觉得若是换位思考一下,陛下觉得杨逆下一步将会何去何从?”陈克复问道。
  “换位思考?”
  “哦,就是站在杨逆的角度来考虑了他们眼前的情况,猜测他们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不以为意的道:“这还用猜,他们当然是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了。”
  陈克复笑着道:“裴大将军说得没错,他们当然会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但是他们招兵买马后,会往哪个地方攻城略地呢?如今杨逆初叛,人不过一万,肯定不会坐死黎阳等我大军去围剿。所以他们一定会去攻打城池,但是他们会去哪呢?”
  “东都洛阳,杨逆最有可能去打洛阳,洛阳是京城,只要一拿下洛阳,必定天下震动。”老纳言苏威道。
  他的这话明显代表了众多大臣们的看法,如今中原空虚,朝中大军及大将们都随着皇帝东征,可以说中原并没有多少防卫力量,就连京城洛阳也没有多少兵马。如果杨逆真的杀向了洛阳,这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只要一攻破洛阳,到时各大臣的家眷,大隋皇室等尽落于杨逆之手,这对大隋来说无疑会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陈克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老大人只说对了其中一点,如今我百万大军隋陛下御驾亲征高句丽,俱在辽东。如果我是那杨玄感和李密,那现在有三条计策出供选择,而这三条计策不管哪一条,对我大隋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
  杨广此时也脸沉如水,站在案几前,双手背负,双眼瞪着陈克复道:“若你是杨逆当有哪三策?快速速说来!”
  陈克复拱了拱手,“陛下,若我是杨玄感或者那李密,那么现在面对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必然有三个选择。上策就是天子亲自出征高句丽,远在辽东城,就是距离北平郡也有千里之遥,南有大海,北面有强大的突厥、契丹、奚等胡人,中间只有一条通道,情况极其艰难危险。若率兵出其不意,长驱直入,攻占北平郡,据守险要,扼其咽喉,那我等的归路便被切断了。高丽人得知,必然追踪于其后,不出一个月,物资粮草全都消耗殆尽。万一那杨李二逆再联系胡人,到时三面夹击,大军肯定就随之溃败了,就连我等也有可能会被不战而擒了!”
  陈克复的第一个叛军可能动作说出来,都一下子让一众大臣们有些心惊。如果真如陈克复说的那样,到时被困在这辽东,百万大军连一粮草都没有,真的三面夹击围困,不用打,饿都能把他们饿死。到时,不要说他们这些大臣会被不战而擒,就是皇帝杨广估计也逃不掉。
  宇文述摇了摇头道:“此计确实毒辣,不过就算那杨逆真如你说的那样,北上北平郡,可是我如今马上就要率十万精骑去北平,他们不过是新叛招募之兵,如何有那么多马?不等他们赶到北平攻克北平郡,我等已经到了北平了,他们远路而来,不是正好让我以逸待劳,一举全歼吗?”
  陈克复摇了摇头,“大人,这杨逆起兵反叛,是东都知道之后,然后再派快马来报的,这东都距此何极遥远。哪怕是再快的马,跑到这,所花去的时间也不少了。更何况,我们又如何能知道东都是在叛军反叛后多久知道的消息呢。如果东都知道消息的时候,叛军已经动身赶来北平郡,这最后谁先到谁后道又如何敢保证。最关键的是,叛军就算没有足够的马匹,可是他们只要先挑选一支精骑北上,拿下北平郡,到时就算叛军大部没到,有了北平郡城池在手,宇文大人就算赶过去了,也拿他们无可奈何啊。更何况,大人不要忘记,中原可是有直通涿郡的大运河。用水路运兵,可是要比走路快多了。”
  杨义臣也阴着一张脸,有些不高兴地道:“陈破军,你说的这些也都是万一,你又怎么能知道先到的不是我们呢。”
  “将军,叛军能赌这个万一,我们不能赌,我们这里不光是有诸位将军大人,这里还有陛下。我们作为臣子的又岂能拿陛下的安危去赌呢。”
  陈克复的这翻十足肉麻无耻表忠心、拍马屁的话一下子就把杨义臣给堵住了,杨广却十分高兴地看了眼陈克复,看来他十分喜欢陈克复的这番肉麻的表忠心的话。
  杨广沉吟着道:“若那杨李二逆真如破军所言,那倒真是一件麻烦事情了。不过,杨玄感那人,朕再看出他志大才疏,为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此计策虽然有机会让朕等十分危险。不过对杨逆来说,选择这条路何尝不是万分凶险,一个不好,如果让我等抢先占了北平郡,甚至是他先到了却拿不到北平郡,那么,北平就将是杨逆的葬身之地。杨逆不是那种敢豁的出去的人,这样完全没有退路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做的。破军,你再说说他们其它的两条选择。”
  陈克复一直在留意着杨广的表情,虽然杨广说杨玄感肯定不会选这条奔袭北平的计策,可是陈克复却看到杨广此时的脸色却是比刚过还更差。他明白,杨广有些害怕了,没错,哪怕是多次带兵的杨广,甚至是在登基后还数次亲征的他,此时也不敢拿自己的命赌。
  他一个皇帝,宝贵无比,他又怎么愿意去和杨玄感以命赌命呢。以往他带兵,那都是以众击寡,以强击弱,像如今这样凶险的情况他确实是没有遇到过。
  “陛下,如果杨玄感不敢行上策,那么对我等来说就是个好消息了,其余两策虽然会对我大隋造成一些麻烦,但都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现在摆在杨玄感面前还有两条路,关中之地四面都有险关要隘,是天府之国,虽然有大将卫文升镇守,但兵马并不强。杨李二逆如不选上策攻北平则可大军向西挺进,沿途经过城池不要攻打,直取长安城。然后,收取当地豪杰、抚慰当地民众,凭借险要据守长安城,到时即使陛下率大军从辽东返回,一时间也难以马上平定他们,到时他们就可以据关中而徐徐图之了。”
  杨广点了点头,“关中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关中同样空虚,如果杨逆真的奔袭长安,倒真有可能让他得手。如果让他据了关中,这乱事倒有可能会拖延下去,想要平定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只怕关内就要糜烂了。这倒真是一个腹心之患,确实当为中策,虽然不如上策般好,却也没有太大的危险,一般人恐怕都会选这一条吧。”
  不过杨广虽然说杨玄感如果去了长安,可能会是腹心之乱,但是心里去巴不得他们去长安。只要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哪怕是关中打个几年仗,从此糜烂,他也并不是太在意。无论如何,总比被人困在这强吧。
第072章
不败而败
  杨广认真的打量了陈克复几眼,他也没有想到陈克复今天居然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虽然他觉得他之所以没有想到杨逆可能会奔袭北平郡,堵他归路,那也是他自觉得对杨玄感很了解。他不相信杨玄感这样出身的人,真的肯豁的出去,不顾危险千里奔袭于他。要知道,就算他真的能把自己的百万大军堵在辽东又如何?一切都还是不可知。
  北平郡不过是一个小郡,城池也不大,他杨玄感千里奔袭而来,又能有多少兵士?而北面的突厥、契丹、奚人又有几分的可能来攻打他。
  再说了,他如今有数十万大军在手,而且最关键的一点。高句丽的主力已经被他歼灭了,现在辽东城都要守不住了,高句丽人又拿什么来夹击他?乙支文德可是刚刚被他歼灭了八万骑兵。
  高句丽现在恐怕是守在城中都不敢出来了吧,就算来,又能凑出多少人来?他杨玄感最最没有算到的一点就是,虽然杨玄感拖住了没发送他的粮草过来。
  但是杨玄感这招虽狠,却也算漏了一个地方,那就是陈克复他们攻克新城、南苏等四城获得了近五十万石粮食,这可是高句丽数十年来的积聚在此的。这些粮食完全够百万军民食用一个月这久,甚至节约点,加上军中的粮草完全能够维持三个月之久没问题。
  而有这么长的时间,他什么事情也解决了。再加上,他早就看透了杨玄感那人的性格,是绝对不相信杨玄感会不顾一切跑来北平的,杨玄感起兵反叛不过是想夺他的天下,而不是为了和他同归于尽。
  杨玄感来北平,就有可能到最后面对着辽东数十万隋军,及中原勤王军队的夹击,以杨玄感那人的性格,是肯定不会选这条路的。
  不过他对于陈破军能想到这一点,分析的这么条理清楚,却是很感意外。这陈破军不过是他一路破格提拔起来的,虽然有着南陈皇室的血统,不过却是从小在偏僻涿郡之乡下长大。再想想陈克复这数次战斗的用兵,皆是可圈可点,杨广不由得对这位小将更加喜欢起来。
  将最初的那种心中惶惶感尽去后,杨广脸色也好看了许多,转身回到上首,“破军一番分析果然是有理有据,真不愧是常读兵书啊,没有白读。看来朕不但得了一将才,还更加是得了一帅才。经破军这么一分析,我倒觉得这杨玄感真是不值一提。我敢说,破军说的两条计策,杨玄感绝对不会采用。”
  “陛下所言甚是,陛下真是料敌如神”,一众大臣忙拍皇帝马屁。
  杨广挥挥手,“朕早观出杨素有反意,当年就想诛他九族,不过杨素那是一头老狐狸,看出了朕的意思,居然就此吓的收手,连病了都不敢医,生生的就那样死了,也算是为他全族争了一线生机。朕看他既死,念在往日他也对我朝多有功劳,就不再追究,还大加赏赐了他一番,甚至让杨玄感袭了他的爵位,还加官上柱国,礼部尚书。”
  “没有想到,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当年杨素是何等狡猾了得,居然生出了个这么蠢的儿子。他老子都不敢造反,他居然还真的就造反了。这倒也给了朕一个机会,当年常为不能诛杨素九族而心有不甘,今次正好,这次朕就诛他九族,连杨素也要挖坟开棺鞭尸。”
  一番话听的下面的一众大臣们心里都在冒冷汗,这皇帝对杨素有多大的不满啊,居然觉得当年杨素没造反不能诛他九族而觉得遗憾。不过被皇帝这样一说,一些胆小的文臣们倒也没有刚才那么担心了。
  杨广冷笑着道:“如果我猜得不错,那杨逆定会取第三策。而第三策肯定就是挑选精锐士卒,日夜兼程而进,偷袭占领东都,以号令天下。不过那猪脑子的杨逆也不想想,他们造反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东都肯定已经加强防守。如果率兵攻城,以东都那样的京城,没有百日绝难以攻克,而这期间,大隋各地军队从四面八方赶来,其结果就不用我说了,他完全是自寻死路!”
  陈克复听完这话后,对于杨广真的是十分佩服,他对人的性格看的真的是十分准。他这个后来人回忆起那些历史,当初确实就是如杨广所说的那般,杨玄感弃上中策,而独取下策攻洛阳,结果去打了许久都打不下,最后又想去长安,半路上就被赶到的隋军给结果了。
  “如此说来,那杨逆倒是不需多虑了。只不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此番杨逆叛乱,必然会对朝野造成很大震动。当此之时,陛下当返回京城坐镇,威慑天下。”纳言苏威顶着头白发,站出来道。
  对于这快八十岁的老头子来说,说什么也没有小命重要,他的家眷等全在东都洛阳,这万一洛阳有事,那这国未必会破,他的家倒是要先破了。
  苏威一带头,一众大臣们也都是开始附议,纷纷打着皇帝安危的旗号,劝皇帝还朝。
  杨广本来也还是有些担心怕杨玄感真的不顾一切跑到北平来,那时可就是麻烦了。再被众大臣一劝,倒是也有些心动。
  裴世矩平日里最会察言观色,一看以杨广的反应,就猜到了点他的心思。忙上前道:“陛下,此次我大军征高句丽夺其四城,歼其近二十万精锐,更兼夺得人口十余万,连王爷也俘获了一位。可以说是取得了大胜利啊。这眼看着就要进入八月,辽东之地,一到八月就是连绵雨季,雨季过后就是长达数月的大雪封山之季,到明年五月之前都是不宜动兵的日子。”
  “况且,如今我军中虽不担忧粮草问题,可是如今北上粮草槽运皆被杨逆占据,这粮草终是大问题。依臣之见,大军不如先行退朝,待明年五月天暖之后,再来征辽东,到时一举将高句丽平定。陛下,您看如何?”
  裴世矩的一番话真的是说到了杨广的心里去了,现在眼看着就要进入雨季,这大半年都不适合用兵,现在退兵倒也合适。虽然辽东城已经差不多就能打下了,但是毕竟辽东城还有个内城,但是如果高句丽人拼死不降,也不知道要拖多久。中原现在不能有粮草补充过来,实在不是个好事。
  反正他觉得这次也将高句丽的主力打光了,辽人要想恢复实力,没有个几年时间是不可能的。而他现在先回朝,等到明年天气转好了,到时国内的事情也都处理好了,到时再毕其功于一役,完全的了了结高句丽的事情,倒也是个很好的策略。
  杨广点点头,对着下面的一众大臣道:“诸位爱卿可有不同意见?”
  大多文臣此时也都同意裴世矩的意见,就连一些将军们虽然觉得现在班师有些功亏一篑的感觉,不过这辽东也不是打了一次两次了,下次再来他们倒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大家现在一担心粮草,二担心洛阳家眷,倒也没有几个真的是有心在这打仗的。
  皇帝一问,他们自然是全都同意了。
  杨广沉吟了一下,“好,那朕现在下令,全军凯旋班师还朝,待明年五月天气合适了,再来征高句丽。通知所有将士,为了不让高句丽人趁机袭扰我们退兵,让所有将士们准备,今日晚上三更时退兵。三军不可有声响,丢弃所有辎重粮草,每人带上十日粮草,营帐等物皆原封不动以迷惑辽人。以宇文述和杨义臣为前军,命你二人率五万骑兵轻骑前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平郡驻守。”
  杨广等人先前还说的好像是大胜后退兵,但是这番命令一出来,却还是暴露了隋军要跑路的意思。为了怕高句丽人在后面袭击,连大营都不要了,就为了能骗高句丽人一天半天的。
  陈克复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他觉得现在这个季节确实也到了退兵的时候了,但是你好歹再等个几天,把辽东城打下来之后再走啊。到时占据辽东城,还可以和新城、南苏等五城相连,有了这片地方,到时明年隋军再来,那打高句丽还不简单。可是现在按杨广的命令,却等于是要将新城等四城都弃守。
  这明年再来,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到时高句丽人肯定已经对这国门重新派部队增守了。这辽东第一坚城,他们是不可能会放弃的。想想这次征高句丽,围攻辽东城这么久,死了这么多人,现在却又将这样轻易丢掉。陈克复真的是心里十分的不舒服,隋朝再强盛,也不是这样败家的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