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509

  两位元帅联手歼灭五万追兵从容撤走之后,谋刺加率领的两万金狼骑兵也紧跟而至,不过他们终究是慢了一步,赶到战场见到的也只有无数烧焦、破碎的尸体,和那些无主而徘徊在战场上的悲鸣受伤战马。
  纵然谋刺加没有丝毫犹豫的率军疾驰,但最后追击了半天,眼看着要追上了,却最终只能看见近在咫尺的数万疲惫陈军如洪水一般的涌入了高大坚固的大利城中,望着城墙徒呼奈何。
  经过这一系列的血战,二十万突厥军被重创,剩下不足八万人马,其兵力与退入大利城中的七万陈军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是在当天傍晚,统叶护之子肆叶特勒带着臣服于突厥的铁勒九部九万余人马赶到,两位疯狂的元帅,说不定还会再次主动与突厥人决一死战。
  不过肆叶特勒一到,兵力占据了优势的统叶护反而于当天夜里率兵后退数百里,一直撤到了摩天岭以北的金河岸边的原阳镇驻营。
  特勤司的张锦密报陈克复,表示探到的消息是统叶护吃此大亏后,反而变得越发深沉起来。突厥人中传言,统叶护原本打算率军踏平大利城,为结义兄弟乙利小可汗和战死的十余万突厥士兵报仇,但可敦窦红线却劝阻了他,说服他暂时后退,等待其它本位小可汗率军到达汇集之后,再一举南下。不知道什么原因,统叶护听信了窦红线之言,率兵后退。
  张锦在密报中奏报,特勤司根据收集到的情报推测,突厥人在两个月内暂时不会进攻,他们的进攻时间将在两个月之后。
  看完李靖的捷报,与王仁恭、薛定国两位元帅的亲笔奏章,再看过了张锦的密报,处理了一些其它的奏章之后,陈克复的心情开朗放松了许多。一直压在他心头的几座大山已经有两座被掀翻。陈国百姓对于征召的积极,让他暂时不用担心内部不行色稳,可以放手与突厥人一战。而王仁恭与薛定国两位元帅大胜突厥人,斩敌十余万,并成功将突厥人的进攻推迟至两月之后,这无疑给陈军更多的准备机会。
  这时,连续数日的阴霾天气也终于结束,秋日的天空份外的蓝,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田野间最后的一些作物都已经收割,只余下一望无垠的土地。心情大好的陈克复终于踏出多日不出的晋阳行宫,换上了一身普通的羽林军官服,带着陈雷与几名金甲御卫与数名银袍卫士微服私访。
  打马出城,沿着汾水一路前行向南飞驰数十里地,金秋十月,漫山的金黄与红叶,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在飞驰的马背上,陈克复心中一直徘徊的念头是,如何利用两位元帅拼命赢得的这两个月时间,来化险为夷?在这隋末的乱世之中,是没有绝对的强势一方的。威慑四海的大隋帝国不过区区数年就轰然坍塌,称霸辽东立国700年的高句丽王国也不过是短短几年就被亡国灭种。纵横草原的东突厥汗国,更是转眼间就灰飞烟灭。
  如今,大陈在中原独占半壁江山,算是第一等的强国。一对一,其余七国任何一国都不是陈国的对手,但是一旦诸国联手,在外有突厥的威胁下,陈国却是要占据绝对的弱势。
  自魏晋以来,世道只能用一个乱来形容,战乱不止,征伐不断。名将百出,枭雄不断。如陈破军今日般地位者,多不胜数,南北朝数十个王朝的创立者,无一不曾经是纵横一时的枭雄,比之他陈克复也并不逞让。但是南北朝王朝更替,却是比之流水更加无情。
  北魏一统北方,可也转眼就被灭亡,尔朱荣一代枭雄,却也不过是身死即族灭。高欢、宇文泰都是雄主,但所立王朝也不过是几世而亡。南梁萧衍更是南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最长,且与陈霸先并称的明主,在位四十余年,可他一死,南梁之后又经十一位皇帝,却也不过再延长了南梁十一年的国运,甚至南梁的十二位皇帝,没有一个是善终的。饿死,毒死,杀死,各种让人惊叹的死法,堪称一大奇事。
  世上并非无英雄,只是英雄面对此乱世也只能徒呼奈何!
  陈克复比任何人都明白,造成这些短命王朝最大的原因就是分裂与战争。战争不断,使得几乎每一个战场上的名将最后都成了篡位者,然后他们的后世又被自己的大将篡位,如此循环不断。
  要想避免陈朝也如这数百年来的其它短命王朝的命运,最根本的就是得统一中原。与突厥人的战争固然不可避免,但如果陈朝能统一中原,到那时却根本不用畏惧草原部族。
  但是如今草原突厥人已经逼到了家门口,这个时候却是无法再兼顾中原其它七国。眼下陈克复只希望七国能忙着相互征伐,而暂时不要来打陈朝的主意。只是这样的想法不免一厢情愿,就是陈克复自己也是难以相信的。
  但是,除此之外,陈朝除了坐等外,难道还能先发制人么?六国虽然并非铁板一块,但国家之事,向来是没有什么朋友敌人的,有的只是利益。谁也不敢保证,七国会不会最后联合起来对陈发难。一旦七国真的联兵伐孤臣孽子,那大陈就将真正的面对两面受敌了。
  陈克复真正最担心的还是岭南与辽东,岭南本就是一块还未煮熟的肉,而辽东虽是他起家根基之地,但周边却是辽东诸部族王国。这几个辽东王国,虽然是以大陈为盟主,可一旦大陈在与突厥与中原七国的交战中衰弱,谁也不能保证这些蛮夷部族会不会背后咬一口。
  然则,若只一味被动等待他们发动而后击之,陈国又必然陷入多面作战,即或取胜,也将从此沦落为弱势。万一不测,陈国有可能尽失关外,甚至丢失中原,被重新赶回河北。无论哪个结局,都是大陈所必须避免的。可是,其中的兼顾之策在哪里?
第836章
陈克复微服私访
小李广箭挑天子
  太阳正午时分,陈克复一行人缓步进入了太原南面的清源县城。
  进入县城,陈克复一路随心所至,打算好好观察一下此时百姓对朝廷的真实反应。不过让他惊奇的是,进入县城后,北门大街这条宽阔且布满商铺的大街,此时却是冷冷清清,街道上甚至看不到路人。偶尔有一两人经过,也是神色匆匆,急急而走。
  在路边的荼铺,陈克复一边要了碗荼,一边不着声色的向倒茶的妇人打听,才知道,全县城的男人都差不多去了县衙门口了。刚一听这话,陈克复心里还一惊,此时正是大战前夕,最怕的就是地方出现民乱。不过随后那妇人解释,他才明白,原来所有的男人都去县衙门口要求应征入伍去了。
  听了此事,陈克复也没心情再喝茶,留下茶钱就牵着马赶往县衙门口。在县衙前的人山人海中一路穿行,最终才挤到了里面,不料刚一挤过去,却正好听到那个长的粗壮却又十分青涩的少年的一番自述,也不由的有些不相信。
  陈克复刀山枪林中拼杀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勇士壮汉见的多了,能力举千金的他都曾经见过,但那些都是万中无一的大力士。而眼前这少年虽然长的粗壮,可怎么看也不过十四五岁的样子,就号称能力分双牛他却是不信的。两牛角力,要想凭双手分开两牛,这需要的力气可并不比力举千斤少。
  陈克复打笑的话刚出,那少年却直接要向他挑战。
  “比什么?”少年神色肃然,却没有半点慌乱,神色泰然。
  “行伍打仗,需要的不单单是勇气,还得有好本领。你既然自称能一箭射中天上老鹰的眼睛,不如我们就比比箭术!”陈克复笑道。
  “好。不过别怪我没事先告诉你,我的箭术可不是自夸的,同伴们都称我为小李广。”
  陈克复一听却是更多了几分关注,笑道:“既然你人称小李广,那看来箭术确实不错了。不过我行伍多年,虽然没有什么威风的名号,可是箭下杀敌却也不少。今日你若真的能胜过我,我定答应你入伍的要求。不但帮你入伍,而且还定让你入大陈的禁卫羽林军,并至少保你一个九品的队正官职!”
  “你可说话算话,我若赢你,你能让我做队正?”少年眼中一抹亮色,随即有些不相信地问道。
  陈克复从腰间取过一面银牌一亮,笑道:“这可是银甲御前侍卫腰牌,如假包换。你要真有本事,我一定向皇帝禀明,为你求一个队正之职。”
  周围的百姓见一位银甲御前侍卫居然要和一个毛头猎户小子比比箭,还答应只要能赢就保他一个九品的队正军官之职,一时间都是兴奋不已。虽然就算那少年赢了,军官也轮不到他们身上来,但自古以来看热闹总是百姓们的天性。一见有如此热闹之事,当时就有不少人哄叫喝彩。
  倒是那少年身旁的老汉目光如电的打量了陈克复诸人几眼,眼中闪过几道神彩,一番欲言又止之后,还是没有说什么,任由那少年摘下了背后的弓来。
  百姓们早已经自动的让出了一片空地来,连那县令马文此时也没有干涉。反而指挥着衙役在空地上立起了木桩,绑好了横杆,在上面吊下了一枚外圆四方的神龙通宝。左右还有两名衙役,更是搬出了县衙门前的那名大鼓。
  马文此时自动充当了主持裁判,笼了笼袖子,十分客气的对陈克复这边清一色的羽林卫年轻军官们道:“既然要比箭,那请问两位是要马上射箭,还是步下射箭呢?”
  一身羽林卫少尉军官装束的陈雷道:“既然是想要上战阵而比箭,那自然是得马上射箭!”
  陈克复伸手一挥,道:“我等俱是军人,马上比箭本是应该。但这位小兄弟只是一位猎人,想必没有受过骑射的训练,如果比骑射,未免对小兄弟不公。我看,不如就步下射箭吧!”
  那少年却并不愿意受陈克复的这个好,头一仰:“别小看了人,骑马射箭我也不会差你什么,就马上骑射吧。省得万一你输了,到时有机会找借口抵赖。”
  “那如何比法?”陈克复却对这小子越来越有兴趣了,笑道。
  “咱们是走马三箭,箭射钱孔,还要连中三元。如有一箭不中,那就是箭法不高,就得认栽服输。”
  “好,就请你先发箭吧。”
  此时县衙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谁都不想要错过这样的一个热闹。
  陈克复正叫陈雷先借少年一匹马,谁知那少年身旁的老人却已经从一旁牵了一匹马,少年翻身上马一催马跑将过来。陈克复等人此时看到这少年马上装束,都不由的是一阵惊叹。只见少年身高八尺开外,彪壮身才,却是少年相貌。短短时间,少年居然已经换上了一身铠甲。
  少年头戴亮银打造狮子盔,身披天河寒江甲,内衬一件素征袍,白脸膛,重眉大眼高鼻梁,胯下一匹白马,马鞍桥上挂着一条亮银黑缨枪,背弓带箭,真是英俊非凡。
  陈雷等见到都不由惊叹一声,转头向陈克复望来。连陈克复都不由惊叹,这少年的一身装束,像极了当年陈克复带着陈林他们第一次上战场时的那套山寨麒麟宝甲的装束。
  越是如此,陈克复却不由的越是惊讶起来。原来只以为这少年是个猎户,却不料他还带着战马与全套的铠甲。虽然陈克复立国之后,为了发扬崇文尚武之风,不但广开学院,还废除了前朝关于严禁私人武器的法律。大陈律法中,所有的百姓都可以拥有刀枪箭棍等常规武器,只要不是持有弩箭、火器以及大型器械外,所有人只要在当地府县将所持武器铠甲登记过后,人人都可以拥有一套私有武器。
  当时更改这个律法,也是考虑到加强陈国百姓的尚武之风,又可寓武于民,一旦国家有事,征召百姓为兵之时,兵员素质可以得到保证,二来百姓们拥有武器,关键之时也能为国家节省武备开支。
  可是就算如此,大多百姓也顶多是家里备把长矛,或者短刀一类的。像这少年一样的不但有马,而且还有铠甲长枪弓箭,这可就是相当难得的了。
  在诸人的惊叹声中,猎户少年马往上冲,绕过了刁斗旗杆,到了裁判台前,转过来又往西南放马,此时他左手抽弓,右手拔箭,认扣填弦,弓开如满月,对准了金钱,飕的一声发出箭去,就听一阵金鼓齐鸣,箭中了金钱孔。跟着放马又绕过了旗杆,第二圈、第三圈都是这样儿,连中三元。金鼓大震,两边人等齐声喝彩。
  如此精彩的箭术和骑术,顿时引得无数百姓喝彩,仿佛那三箭是他们自己射的一样。
  少年射完三箭,绕着场地跑了三圈,颇有些得意的策马来到陈克复面前:“我已经射完三箭,枝枝箭中钱孔,连中三元,你能照我这样儿射吗?”
  陈克复微微地含笑,说:“我要仍照着你这样射法,岂不雷同,怎么能分胜负呢!”
  “啊!那你怎么样的射法呢?”
  “你且回去,注目观看吧!”
  “好!”少年有些不服气的道。
  陈克复在阵阵鼓声中翻身上马,跨下一匹骏马神俊无比,大陈的高级将领们都认识此马,乃是当年统叶护与大陈结盟,为取得皇帝支持,将爱女阿依古丽送到大陈嫁与大陈天子时,作为陪嫁的三十六骏马之一。当时皇帝将其余三十五匹骏马通通赏赐给了将领们,唯独留下了这匹战马。自皇帝的坐骑煞紫露战死后,这匹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的骏马特勒骠也就成了皇帝的御马。
  特勒骠马走鸾铃响,在场地里奔驰如飞,让众人称赞。陈克复虽然一身普通御林军官的铠甲军袍,但他策马奔驰之时,那种马上的神采,依然让那些百姓们惊叹。
  众人一看,皆心道这御林军官,实有大将的威风。陈克复在空场里催开了坐下马,绕了刁斗旗杆有三四个圈儿,往北撒马,左手抽弓,右手拔箭,认扣填弦,拉满了弓,马到了校军场的中间,反背回身一箭,就听金鼓大震,箭中了钱孔。少年旁边的那位老汉这时止不住失声说:“啊!回头射月,这是飞将军李广传下来的箭法。”
  众人更是无不喝彩。陈克复在马上又绕了几个圈子,这一次马又转过了旗杆,到了场地的中间,抽出第二枝箭来,认扣填弦,平着把弓拉圆,往后折腰使了一个铁板桥,把箭从头上倒发出去,又是一阵的金鼓齐鸣,箭中钱孔,大伙儿是无不发愣。
  特勒骠还在绕圈,陈克复又把弓换在了右手,转过了旗杆,左手抽箭,右手的二指、三指把箭杆夹住,左手反倒撒开了。旁边不少百姓看到这里,都不由叫出声道:啊呀!,怎么撒手啦!
  看热闹的众人正在替陈克复着急,却见特勒骠往前奔跑之时,陈克复右手的弓箭往后一背,提气换腰,歪过身来,使了一个卧看牵牛的招数,二指一撒,哧!射出第三枝单手箭来,又中了钱孔。
  这时候县衙前的众人无不喝彩,鼓声如雷。
第837章
名师大将莫自牢
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克复缓策战马,慢慢绕场一周,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来到少年身旁,轻笑道:“小李广兄弟,这刚才用的这三招你可认得?”
  少年脸色有些胀红,目光中还有些不敢置信,缓缓道:“这三箭,分别是飞将军李广的‘回头射月’、‘折腰赶日’、‘卧看牵牛’。将军三箭皆中金元,且三箭用的都是飞将军李广的箭技,箭技惊人,在下佩服。将军箭法,深得飞将军李广箭法精要,小可以前妄称小李广,实是坐井观天,还请将军以后再不要如此称呼,小的惭愧。”
  “你的箭法高强,我甘心佩服,你赢了。”少年说完,翻身上马,就要转头离开。
  陈克复先前还只是欣赏少年的那一腔初生牛犊的气势,这个时候却是十分佩服少年的为人磊落,不由更加欣赏他,心下已经有了要收揽此人之心。当下叫道:“且慢!你不想从军了?”
  “当然想,只是我已经输给你了。”少年喃喃道。
  陈克复策马上前,轻笑道:“我只说过如果你赢了保你入羽林军,还保你一个队正之职。可没有说你输了就不让人入伍啊。”
  “啊!”少年一声惊呼,根本没有想到,这事情还可以这样理解。
  “我真的可以入伍吗?”
  陈克复见少年如此心切,也不由感动道:“看你年纪还不过十三四岁,从军入伍打仗,这是成年人的职责,你为何如此急切呢?是为了从军博取功名?还是为了当兵吃粮的待遇比耕田打猎要好?”
  少年摇头,瞪着陈克复道:“我听爷爷常说起,当今天子曾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虽只是一山野猎户,可也明白如今的生活比从前好的多。但这一切都不是天上白掉下来的,如今突厥南侵,我自然也有责任为国而战!”
  陈克复大感欣慰,伸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你有如此想法,又有如此本领,堪当将才。你今年多大,竟然就有这身好本领。而且听你说你是猎户,可为何却有套如此精良的铠甲?我还不知道小兄弟姓名呢?”
  少年一行礼挺身答道:“我今年十五,这身本领都是得我祖父所授,这战马和铠甲也是祖父所遗之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