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509

  “哦”,听到这铠甲与战马都是少年所留,而且还教授出了如此优秀的孙子,陈克复不由的更加的对少年的那位祖父所动容。
  “不知道令祖名号是?”
  “家祖一向不愿意见人,我从小一直跟他隐居山中,以打猎为生。除了祖父和我外,就只有老家人陈伯陪伴。家祖三年前就已经先逝了。我姓陈,名克敌,没有取字。”
  “陈克敌?”陈雷等人都是一愣。
  皇帝叫陈克复,当年隐居河北二十多年,这突然又冒出来一个陈克敌,难道他也是当年南陈皇室子孙?可是从没有听说过啊。陈雷等人都疑惑不已,但没有人出声出问。就连陈克复听到这个名字,都不觉得有些惊讶。
  夜幕降临之时,县衙前的人海已经散去。在陈克复让陈雷偷偷的和县令马文亮了身份之后,马文就按陈雷所传的皇帝旨意,从前来要求入伍的百姓中,又挑选了一百名健壮勇武的壮丁入伍,其余百姓则勉励一番后劝回家去了。
  至于陈克敌和他的老家人陈伯,陈克复却是把他们留了下来,带回了太原。
  陈克敌太年青,他祖父死时他才不过十二岁,关于父亲与家族的一切都不清楚,只知道父亲一直不肯告诉他祖辈的事情,但却传了孙子一身好武艺,而且陈克敌不但能武,居然还能通文做诗。
  在仔细的询问了那位驼背的陈伯许久之后,陈克复终于打听到了陈克敌的家族信息。
  陈克敌和陈克复之间除了名字差不多外,没有什么其它的关联之处,陈克敌的祖父并不是南陈的皇族出身。但是,陈克敌的祖上却也并不是无名之辈。陈克敌的祖父一直隐居在外,不肯与世人联系,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家族的原因。
  几番询问之后,陈克复从陈伯的口中知道了连陈克敌都不知道的其祖父的名字,陈昭嗣。
  陈昭嗣,一个普通的名字,据陈伯所说,三年前陈昭嗣死时已经是六十多岁了。陈昭嗣虽是无名之辈,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提起来就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南梁陈庆之。
  没错,就是那个名师大帅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南梁大将陈庆之,一个以七千败三十万的传奇名将。
  南北朝时代,名将辈军,枭雄纷起。
  北魏有拓跋珪、拓跋焘、元英、杨大眼、萧宝寅、奚康生、邢峦、慕容白曜、薛安都、尔朱荣。
  北齐有高欢、高长恭、斛律光、段韶、高敖曹、窦泰、侯景北周有宇文泰、宇文邕、宇文护、韦孝宽、于瑾、李虎、独孤信、杨忠。
  南宋有刘裕、檀道济、裴方明、沈庆之、沈攸之、臧质、沈璞南齐有周盘龙、崔慧景、陈显达、裴叔业。
  南梁有韦睿、曹景宗、昌义之、裴邃、陈庆之、兰钦、羊侃、王琳南陈有陈霸先、周文育、侯安都、杜僧明、吴明彻、萧摩诃。
  乱世出名将,南北朝这个混乱的时代,更是名将辈出。但是在这些名将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却是更加耀眼的,那就是南梁的陈庆之。
  一个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庶族出身,不善于骑马,连普通弓弩也拉不开,直到四十一岁时才开始领兵,但却依然最终成为南北朝时代最耀眼的名将。他领兵的第一战,即是以两千人马攻敌两万却大获全胜。之后数次领兵更是每战必胜,但他最辉煌的一战,却是在其后的率兵北伐,以七千人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回中原。
  以七千人北伐,开创了陈庆之的神话之旅。陈庆之又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由于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更是南朝自恒温之后,第二个北伐攻入洛阳的南朝将领,而且之中相隔了两百余年。
  虽然说当时北魏正是风雨飘摇之时,尔朱荣、葛荣、萧宝寅等纷纷拥兵割据,互相征伐,才导致了中原空虚。但无论如何,仅以七千人,一路上攻城破池,面对着三十余万敌众,而能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而已军并无多少损伤,并能攻占北魏都城洛阳的将领,这世上唯有陈庆之一人了。
  就连将秦皇汉武也说成略欠文采,把唐宗宋祖,稍欠风搔。把建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说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毛泽东,读过陈庆之传后,却单独留下读此传,令人神往的评语。
  南梁末年,还是东魏将领的侯景南下,书信于陈欲招降之,陈庆之老将出马,不等萧衍的援军到达,就已经把后来把南梁搞灭掉的侯景七万大军击败了。
  539年,五十六岁的陈庆之去世,追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武。
  陈庆之死后,曾经英明一世的南梁开国之君开始昏匮,沉迷佛教,终于在其在位四十余年后被侯景叛乱俘虏,最后饿死。随后南梁虽然走马灯一样换了无数皇帝,但最后也不过是再维持了十一年,终究被草根而起的大将陈霸先取而代之,灭梁建陈。
  陈克复与陈克复两人没什么多大的关系,说起来,两人都是南朝后人。两人的祖上都是南梁的将军,陈庆之病死,陈霸先却灭梁建陈。
  虽然陈庆之早已远去,死了有82年了,但对冉阙和陈庆之这一南一北的两个名将极向尊崇的陈克复和,依然对于这位突然出现的陈庆之孙子无比的高兴在陈伯的述说下,陈克复才对陈庆之的子孙后人的遭遇有了些详细了解。陈庆之死后,南梁也就陷入了混乱之中。庶族出身的陈庆之虽然以不世之功为后人挣下了爵位封号,但没多久家族还是在乱世中衰败了。陈庆之的数个儿女多死于战乱,唯有长子陈昭嗣一人远走他乡,最后隐居山野,才避过一劫。陈昭嗣中年娶妻生下一子,待儿子出生后,陈昭嗣将得自父亲陈应之所传的兵法精要与武艺等尽传于儿子。
  陈昭嗣儿子长大成人之后,允文能武,马上骑射,马下步战,甚至是指挥布阵,样样精通。如此一生好本领的陈昭嗣之子当然不愿意和父亲一样一辈子窝在山中。当时正值隋朝新立,四处征战,陈昭嗣之子一心想要建功立业,最后背着父亲偷偷出山,赶到了江凌,投奔了当时处于大隋与南陈夹缝间生存的西梁国。凭着他的本领,确是很快就立下了功业,当上了将军,可惜没过几年,西梁就降了隋朝,不愿意投降的他重新回了山。之后中年方才娶一妻生下一子,儿子刚生下来,妻子却是难产而死,之后他郁郁难安,几年之后也随着妻子去了,留下了年幼的儿子从此由陈昭嗣抚养。直到三年前,陈昭嗣老迈死去,留下十二岁的孙子,和一个年迈驼背的家人陈伯。
第838章
挑战头狼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所说的南梁名将就是我曾祖?”陈克敌一脸的不可置信,少年自小开始学文习武,对于历史上的诸多名将十分尊崇,其中尤其对南北朝时代的将领更为尊敬。由于是南人出身,他对曾经以七千败三十万的南梁名将陈庆之更是敬仰无比。
  只是他从没有想到,有这么一天,他会被告之,他就是那位无敌战神的曾孙。
  刹那之间,陈克敌有些茫然失措,微张着嘴想笑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是那么木然的呆立着。陈庆之,那可是南朝数百年来最为有名的将领,以七千兵马北伐,大败三十万敌军,数十战无一败绩,攻无不克,夺取洛阳。这样的一位英雄,居然是他的曾祖父。说来也怪,当年陈庆之才五十六岁就去世,英雄一死,曾经强大的南梁从此开始走向灭亡之路。相反的,原本混乱的北魏虽然之后一分为二,但最终却还是出现了一统北方的大隋。而强盛的南梁,最后却十一年换了十一个皇帝,最后彻底灭亡,侯景之乱,甚至彻底的毁了南朝,无数江南大世族灭族,建康等繁华大城成为白地,由此南方越加衰弱,最后隔江相对了几百年的南北朝也就此结束。
  身为南朝的后人,陈克复心中十分明白,南梁的乱世,虽然给了先祖陈霸先取梁建陈的机会,但最终整个南朝灭于北方政权,其实就是从那时埋下的引线。
  今日能再见南梁名将陈庆之的后人,陈克复的心中万分意外与激动。陈克敌的出现,让他觉得这仿佛是上天在提醒他,切不可重蹈南梁萧衍那般的覆辙。萧衍英明了一世,最后十年却昏匮无比,以至于八十七岁之时还被叛军攻破都城,最后饿死。
  “克敌,你可愿意加入陈军?”
  “将军,是的。”陈克敌坚定地道。
  “从今日起,你就做我的侍卫吧,以你的能力,做一个银甲御卫也可以了,不过你先从黑铁御卫做起,授与你正七品职,你可愿意?”陈克复望着少年道。
  少年愣了一下,满脸的疑惑。
  一旁的陈雷笑道:“这位就是大陈皇帝陛下,见到陛下,还不快行礼!”
  “你就是天子?”少年望着还是一身羽林军官装束的陈克复,犹豫地问道。
  “没错,我就是大陈天子陈克复,我叫陈克复,你叫陈克敌,我们的名字听起来倒像是两兄弟。克敌,我听你说还未娶字?”
  “是的,还请陛下赐字。”陈克敌反应却是不慢,一见皇帝如此说,马上顺坡而上。
  陈克复笑了笑,看着此时的陈克敌,就仿佛看到了数年前的自己。那个时候的他,如果不是穿越而来,只怕也只是一个比陈克敌大上些的河北农庄少庄主吧。
  “你我今日相见即是有缘,朕名克复,你名克敌。朕的字是前朝隋帝所取,表字破军,乃有杀伐征战之意。今日朕观你也有立功之志,就为你取字贪狼。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名克敌,字贪狼,希望你今后上战场百战克敌,建功立业。”
  “贪狼。贪狼。”少年默默的念了两遍这个皇帝亲赐的表字,心头激动不已。皇帝表字破军,自己表字贪狼,这两个都是北斗七星之一,能与皇帝沾上边,这可是无上的福气。
  给陈克敌取了表字之后,心情大好的陈克复马上让宫中准备好御膳,即为塞外两位元帅的捷报庆贺,也为收得名将陈庆之的后人这样的勇猛小将而高兴。太原城中的其它大臣们都忙着战争与朝政,也没有哪个有空来陪皇帝喝酒。不过陈克复倒也没在意,拉着陈雷等侍卫,正好杨善会、屈突通兄弟等原先驻守淮南等地的将领们陆续北上经过太原,陈克复正好拉着他们入宫赴宴,一面算是庆贺,一面也是为诸将接风。
  战争时期,宫中宴会也没有多少排场,只是热闹的酒宴,知道朝廷刚打了大胜仗,赴宴的将领们也都是尽兴开怀大饮,直到半夜而归。
  大陈这边君臣一片喜悦,可在原阳镇中驻守的突厥大可汗统叶护此时却完全成了一匹暴怒的红眼狼。
  短短时间,损兵折将,老兄弟战死,汗族大将被俘,粮草被焚,还未开战,就已经先折损了十三万兵马,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如果折损了十三万人马能换得陈军重创还好,偏偏如此损失,可陈军却不过损失了两万兵马左右。一比六的损失,这让他这突厥大可汗的面子往哪放?
  更加让他愤怒的是,之前他连续下数道令箭传给莫贺咄等三位小可汗,让他们加快速度赶来汇合。可是等到了今日,他的儿子肆叶特勒带着九万兵马都已经到了,可是莫贺咄他们还遥遥无期。这种状况,更加让统叶护的心里万分震怒。
  当初他联手小乙利可汗,两大部族联手击败了达罗可汗,将西突厥可汗之位抢到了手中,随后又一统东西突厥。可是现在,乙利小可汗这个最忠诚的老伙计突厥战死,乙利所统的部族也开始混乱。失去了乙利强有力的支持,又接连损失了阙度设、阿史那、大奈特勒、阿史那、思摩等高级汗族将领,统叶护已经在心底开始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寒意。
  突厥草原讲究强者为尊,当初他也正是因此才得以从侄子手中抢过了可汗之位。可是眼下,失去乙利的支持,他已经无法完全震慑住莫贺咄等人了。
  战争还没开始,统叶护就已经开始感觉他已经失去了这场战事的胜利。虽然战死的十三万人之中,直属于汗族的本部人马只有不到三万人,但乙利所部却基本上已经残了,另外几个附属于汗族的部族也基本上残了。虽然得到儿子肆叶带来的铁勒九姓九万人马增援。可是莫贺咄、泥孰、同娥三个可汗的手中加起来的兵马也将达到十万以上,如果他们要是知道了这边的大败,说不定还会私自增添兵马,到时两边的实力将会相差无几。
  打这场战场,统叶护最初的目的既是要抑制中原的势力,也是想要从中原敲诈一比,更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借南征,利用陈朝之手,来为他削弱那些暗地里反对他的莫贺咄三个小可汗的实力,以增添他突厥统一大可汗的威望。
  可惜,一切并不如他所想。首先陈朝皇帝陈克复强硬的态度大出他的意料。陈朝不但没有半点讲和的意思,反而主动出击,似乎陈朝才是真正占理的那个人,他动员数十万兵马,陈朝居然连半点粮草都不愿意给他们一点来缓和关系。
  而另一方面,莫贺咄等人也是迟迟不至,最终陈朝突然出兵,终于导致出现了他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不但没能削弱陈朝或者莫贺咄等任一势力的实力,反而是他自己的直属势力遭受到了严重打击。到现在,他已经是骑虎难下,进退不得。
  往前,有一个比他还有狠还要强硬的陈破军顶在雁门关前,寸步不让。
  向后,莫贺咄等人说不定早已经在等着看他的笑话。如果就此无功而返,灰溜溜的回去,这无异是对他威望的严重打击,今后他又要如何统率着辽阔的突厥汗国?
  按脾气,统叶护此时在受到如此大辱之后,因此出动他的鹰,发动他的猎犬,将大利城中所有的陈军的皮都剥下来,做成毯子从此以后铺在他的汗帐中,永远踩在他的脚下。可理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打仗是有目的。只不了仇恨或者一腔热血而战,那只是庸者所为。
  此时就算他真的歼灭了大利城中的那数万陈军,对他来说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那只会消耗掉他本已不多了的富贵兵力。
  不过,统叶护确实是理智了,或者在其它突厥贵族们的口中,是大汗被那中原女人的枕边风所欺骗了。但是那些突厥贵族们却不肯罢休的,尤其是乙利小可汗所属的各部族首领俟斤们。虽然所有的突厥部族都属于突厥大可汗管辖,但按老规矩,他们只听乙利小可汗的,而不必听统叶护的。
  大可汗说禁止出战,但依然有不少的首领不愿意接受。
  大利城与原阳镇距离并不远,只有一天的距离而已,快马甚至只有半天多一点。自统叶护率兵退守原阳镇之后,大利城中的陈军也差不多休整完毕。突厥人退了,陈军却又上来了。
  每到傍晚,总会有一些陈军侦察骑兵一小队一小队的出现在原阳附近,极尽能事的挑逗引诱他们出战。他们越是不肯出战,他们就越猖獗。有时甚至大白天的,策马直驱到大营的弓箭距离之内。
  统叶护是不愿意打这无谓的仗,而肆叶特勒却是觉得这与兵法不合。冒然出战,只会反而中了陈军的计,被陈军拖着节奏走。所以统叶护与肆叶都严禁所有军队出战。不过统叶护自退回原阳后就一直在金帐中不肯出来,对外只说是在养伤。而大汗的儿子肆特勒虽然竭力对贵族们说明这一点,但这对早被怒气冲昏了头的贵族们并没有多少效果。虽然乙利死了多日,但这只会让他们越来越愤怒。
  到了第三天,贵族们的怒气终于无法压抑地爆发了。有一群乙利所属的年轻贵族无视禁止出击的命令,自个带领着本部军马走出营寨,对陈军游骑加以攻击。原本大模大样的陈骑似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落荒而逃,丢下了不少物资,甚至有的连马都丢下了。
  乙利所部出击的贵族们大笑着嘲讽道:“这些家伙逃的真快啊,打仗的真本事没有,跑的倒是真快。”
  “哪有什么诡计啊!不也就是如此而已!我看肆叶特勒是还没长大,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年轻的贵族们于是掠夺了陈军留下的一些盔甲兵器和战马,得意洋洋挺胸昂然地凯旋归来。但在大营中等着这群夸耀胜利的年轻贵族回来的,却是一道严峻的命令。
  “大可汗与肆叶特勒明令禁止出击,你们但却违背军令,擅自出击与敌军交战,罪行重大,应按军法予以处置。违犯军规者缴械之后,一律押解营门处斩首示众,传首全营,以为警戒!”肆叶特勒身为统叶护的长子,虽然还不到三十岁,但却深有乃父之风。统叶护暂时不理军事,军营暂时归由他管。他之所以下达如此严厉的命令,也是维持军队组织秩序理所当然势在必行的。否则若因一点小胜而不予以追究,那么今后违背大桃叶命令的行为,都有了一个前例可循,从而造成恶劣的影响。
  肆叶虽是突厥人,但却也伯父射匮、堂兄达罗可汗等一样,自小就是受过完整的汉文化教育的,特别是兵法战策,更是十分熟悉。肆叶一直赞成自射匮可汗开始,几代汗族一直想利用汉文化来更改突厥人的传统制度,把松散的部落联盟性质的汗国,改变成一个如中原王朝般中央集权的汗国。在他看来,草原部族先天是比中原人强大的,可是却很少有能延续数百年不败的草原汗国,在这一点上,他十分推崇中原人的制度。
  但是年轻贵族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愤恨与不忿。所有的人都陶醉在一时的胜利当中,自以为是不用一世的英雄。拥有俟斤称号的部族首领达达思扯下了自己的皮盔,奋力地掷到地上,大声喊道:“死,我并不害怕,但若不是与敌人作战而战死沙场,却是死在一个分不清是非黑白,连勇气与自尊心是什么都不懂的毛都没长齐的小家伙手中,我无法忍受!不需要你们处决我,老子宁可现在当场自杀!”更有其它部族首领叫嚣道:“我们是属于乙利可汗的麾下,肆叶可汗有什么资格处罚我们?乙利可汗都已经死了,咱们还打什么,回部族吧,部族里的牛羊还在等着过冬的干草呢。”
  “就是,就是,乙利可汗都死了,咱们还在这做什么,走。现在就走!”越来越多的首领开始叫嚷起来!
第839章
复仇女神
  自乙利可汗死后,统叶护越来越暴躁,越来越难以控制。为了不让他的情绪表露在部众的面前,这些日子他每日躲在金狼大帐之中,足不出帐。不过虽然他人在帐中,但关于大营十几万兵马的情况却是了如指掌。只不过感受到自己头狼的地位,似乎随时要面临来自莫贺咄等强有力的小可汗的挑战,统叶护有目的开始让儿子肆叶来分掌部份权利,期待能让儿子早日成为自己得力的帮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