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285

  “据我们推测,就算这个易风这次能够安然回来,可他既然敢主动挑衅突厥人,那他也蹦跳不了几天了。如今突厥和大隋的关系越发紧张,他这个时候敢主动去挑衅突厥人,这不正是老寿星上吊找死嘛。甚至不用咱们动手,突厥人不能直接灭了他。”
  萧美娘异常冷静,她望着这个最年轻的兄弟,摇了摇头:“你觉得他是在找死,我却觉得没这么简单。你没有直接接触过他,可我见过他,那不是个蠢人。他既然敢去挑衅突厥人,肯定就有自己的仪仗本钱。想当初,我也觉得这个私生子不会是威胁,可是这才多久时间,就一点点的看着他从当初的狼狈无奈北上,到如今成为一州总管。这个私生子不简单,我总觉得他是个威胁。”
  “你上次不是说晋王似乎也对他起了猜忌吗?”
  “先前我确实是成功让晋王对他起了猜忌防备之心,可我觉得晋王现在好像又改变了心意,前天我又试探了下,晋王却是好像忘记了先前的事情。我觉得似乎是旁生枝节,可又摸不清状况,可这事我又不得说的太露骨直白,不然只怕引起晋王的反感,认为我有心挑拔他们父子感情,那样就更难成事了。”萧美娘站了起来,对兄弟道,“我需要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晋王态度转变这么快,七弟,我知道你向来足智多谋,你帮我查查到底哪出了问题。”
  ……
  扬州总管府大厅内,扬广和手下的幕僚官员武将们群聚于此,坐在席案之后,都有些喜气洋洋。
  杨广的文臣武将们今日都很高兴,张衡一身蜀锦披身,不过最显眼的还是那套锦衣外面披的一件雪白的雪貂大氅,洁白而柔顺的雪貂大氅让他看起来就像是个突然暴富的皮货商人。晋王参军段达腰间佩着一把金豹头刀柄,刀鞘上镶着硕大宝石的宝刀,就算是坐在案席前赴宴,他都没把刀解下,他那魁梧的身子每动一下,那把镶金嵌玉的宝刀便散发出耀眼光芒。主位上,晋王杨广身穿着蟒袍玉带,熠熠生辉。他座下的诸文臣武将们,今日也都是锦衣华袍,时而大呼小叫,时而咯咯窃喜。
  萧美娘和萧瑀穿过大群的军将文官和侍女、卫士们,最后才进入厅中。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响声,侍卫喊道:“库真车骑将军杨威与武州总管府参军裴增求见。”
  杨威和裴增在侍卫的引领下昂首步入大厅,直到王座前方才停下。萧氏还从来没有见过二人身上那般华丽的铠甲:锃亮如火的红钢板上纹刻着一只跃然而起的白虎,只是几块带着拱形弧度的钢板便构成了一件充满着力量与美感的坚固铠甲。两人左手上抱着的头盔更是与常见的不同,那奇特的头盔上围着一圈璀璨的宝石,盔顶还镶着一只白金打造的白虎,一双眼睛更是用红宝石点缀。两人双肩上也有一对白金伏虎扣住一件又长又重的金色披风,金丝织成的披风上同样有一只白虎纹章。
  两人的铠甲如此华丽威武,以致于当他们进入大厅时,大家都吃了一惊,目光都猛然盯在两人身上。特别是许多武将,一件上好的铠甲对于武将们来说有时就是第二条命。而杨威他们身上的铠甲,样式奇特而又华丽,却一眼能看出并非华而不实,而应当是有极强的防御力的。只是以往,他们还从没有见过如此样式的铠甲。
  裴增满脸敬畏的向杨广行跪拜之礼,并献上最华丽的谥美之词。
  一通礼毕,裴增马上向杨广禀报了易风率领的武州军取得的一连串大捷。“一个多月前,突厥铁勒同罗、仆骨、拔野固三部大举南下,易总管率军北上,御敌于国门之外,远救大隋蕃属奚、契丹、霫三族。第一战战于奚境舍河川,易总管成功诱敌入围,并成功将一万铁勒同罗骑兵一举击败,前后数次大战,最后歼敌七千,俘虏三千。歼灭同罗万骑救下奚族之后,易总管又迅速挥师北上,卑职南下扬州路上,刚接到易总管的快马急报。就在十天前,易总管在饶乐河再次成功伏击追击契丹族之铁勒仆骨、拔野固两部,此战,最终阵斩三千,俘敌两万三千余。前后北上行军千余里,大小战斗二十余场,共歼敌一万余人,俘虏两万六千余多,彻底解除奚、契丹、霫三族之围,并瓦解了铁勒人妄图奴役我朝北方三蕃,并妄想驱使他们南下为侵袭大隋北方边境的狼子野心。易总管眼下还在契丹,特急传此捷报让卑职禀报大王。此战全赖陛下天威,托晋王之福。”
  “易总管指挥有方,足智多谋,武州军将士上下齐心效命,功勋着著。”杨广点点头道。其实易风出兵北上之后,杨广就一直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事。每天都有消息从北方传回,从易风舍河川立营挡住同罗人,再到易风分兵急行军绕到同罗人后面筑冰堡堵住了他们的退路,然后易风又如何把奚人拉拢为已用,甚至他招募八千奚兵,以及后来北上再次成功伏击了拔野固和仆骨,以及易风之后又是如何与契丹、霫、奚三部达成盟约,甚至连他弄出了一个盟军,编列了六个军近十万人马的事情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一开始的时候,杨广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是惊讶万分,甚至是难以相信的。但是消息源源不断的从北方传回,不同的情报来源,最终证明这些让人惊讶的消息确实是真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杨广心中悄然有了变化。原本他还因为京中传回来的消息说天子认定易风是太子之子,而太子又承认这事后,让他心中难安。可是现在,当他发现,易风的实力在突飞猛进之后,与幕僚心腹们的一番仔细考虑商议过后,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易风这个私生子已经从当初的可有可无,到了如今连他都不得不慎重对待的地步。因为易风现在有这个实力,按张衡所计算的结果来看,易风在这次北上大捷后,经过数次扩编,其兵力已经是连翻数倍。
  易风现在具体有多少兵马?
  张衡告诉他,易风现在手上各路人马,加起来起码有十万之众。这不是一个虚数,而是实打实的数字。完全是可以一项一项的累加起来的,首先,他们知道了易风手上最大的王牌武州军,已经有了前中后三军,满编后就有五万多人近六万人的庞大规模。同时,易风还有镇戍兵,原本就有十四个镇一百多个戍,而易风在北上之后,与奚已经达成了协议,武州军可以在奚西部山区筑造镇堡,修建道路,有了镇堡之后当然也会增加驻军,按一镇五百一戍五十来算,武州的镇戍兵能达到三万甚至是四万的规模。而武州还有许多巡检、乡兵、弓手,这些武州特有的预备兵,和中原的府兵一样实行秋冬集训,甚至还拥有简便的装备。特别是那些乡兵,全都是精选出来的高大力壮的青年,他们只练长弓,完全就是武州如今特别犀利的长弓步兵的预备队,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把这些乡兵招募入军中,成为强悍的长弓手。更何况,凭易风现在和那三个蕃部的关系,三部可以提供五万胡兵,甚至如果全力动员,还能动员五万的后备兵。也就是说,如果易风全力动员,他能在北方塞外拉出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虽然说,真要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但起码他确实有这个潜力。
  就凭这,杨广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这个私生子的关系。
  别说二十万,就是十万,甚至光是易风现在手上的那个五万多人的武州军,就足以让杨广心里对这个儿子慎重对待了。
  用参军段达的话来说,他虽然坐镇江南八年,控制着四十四州江淮之地,但手上真正控制的兵马,能够在特殊时候一呼百应的军队,也不会超过五万。而且江南之兵本就不如北方兵,更别提易风手上的兵还多是北方汉胡各族兵马,他们天生彪悍,更多骑兵。杨广一心争夺储位,也一直做着万一失败,必要时候得在江南起兵以谋割据一隅的打算,但他手上的兵实在太少,南兵又弱。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走到那一步。甚至到了那一步,等待他的也许只有兵败身死。可如果有了易风和他手上那支军队的全力支持,争夺储位的筹码就能增加许多。虽然易风这支军队建立时间很短,且多次扩编,但易风这次北上的战斗表现,却充分说明,易风确实很有统兵指挥的才能,而他的那支军队也确实练的不错。
  用心腹谋士宇文述跟他说的话来说,万一夺储阻力太大,文的不行,那么有了易风的手上的这支兵,他们甚至可以考虑来武的。到时易风率兵越长城南下,直趋河东,一路南下,西渡黄河直捣长安。而杨广则可以在扬州起兵,率领江南之后逆长江而上,直攻江汉荆襄,经武关入关中。到时杨广在江南,易风在塞北,两军齐发,南北并进,就如同一只大钳一样的钳制长安。这是一个不到万不得已的计划,但却也是一条十分有成功性的计划。甚至可心说,有了这个最后措施,杨广争夺储位能更放开些手,更大胆些。
  而且就算暂时不考虑易风手上的兵,杨广也还要考虑到杨广手上的钱。
  易风当初北到怀荒后,说要建立怀荒边市的时候,杨广也只以为易风是想搞些走私回易,并没太过重视。但现在,那个市场很成功,易风凭此真的赚到了很多钱。究竟他赚了多少钱?杨广根本不用细究,只看易风凭着经营怀荒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拉起了七八万的军队,养了差不多四十万的人口,就可以知道,那个怀荒容易有多赚钱了。
  易风的军队杨广也许一时半会用不上,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可能会用。但易风的钱,杨广真的很需要。造反,最需要的就是钱。不管是拉拢收买官员将领,还是直接招兵买马蓄养私军,都需要钱,大笔的钱。而杨广很缺钱,一直都得不到什么太过丰富的财源,如今他手上最主要的财源就是来自于妻子的萧氏家族、心腹谋士宇文述的宇文阀,以及他这些年费尽心力拉拢的一些江南大族。但相对于大笔的开支,杨广还是一直都缺钱。
  而易风很有钱,真的很有钱。之前易风给他送了一千匹战马,已经让杨广高兴了许久了。
  可是这次,裴增前来,当然不止是来报捷的,杨威早已经派人给杨广送了信,透露了裴增南下的重要目的。裴增是得了易风之令,前来给他杨广送钱的。昨日裴增一行人进入扬州的时候,随行的船只有一百多艘,另外还有一只陆上的庞大马队,那都是裴增带来的礼物。昨天晚上,杨广手下的文官武将们,只要是有品级的官员,哪怕是个九品的队头,也都得到了一份不菲的礼物。今天这厅中众人身上的这些耀眼之物,就全是来自于易风昨日的馈赠。
  当然,给手下官员们都这么大方,易风给杨广的礼物就更不少了。
  送给杨广的礼物昨天已经进入了总管府的库房之中,不过裴增今天还是在正式面见杨广的时候特别奉上了礼单。记载礼物的不是一张单子,而是一本厚厚的礼簿。杨广的晋王令昨天就已经把所有的礼物记录在册送到了杨广面前,礼物多的让杨广惊叹,贵重的让他昨晚兴奋了一夜都没睡着。
  随同易风塞外大捷捷报一起送到扬州总管府的,还有自怀荒一路南下的总价值百万贯的礼物,金银宝石铜钱,战马骆驼牛马,铠甲刀枪箭支,以及许多如今紧俏热销的怀荒特产。
  有钱能使鬼推磨!
  易风的这个大手笔,直接把杨广给砸晕了。看到那厚厚一本的礼单,此刻杨广早已经忘记了曾经对这个私生子的猜忌怀疑了,一百万贯,买来了杨广对私生子的完全信任。在他看来,这就是私生子易风对他全力支持的证明,这一百万贯,就是他们父子骨肉之情的证明!
第226章
借鸡生蛋
  红朝太祖有句话说的很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团结朋友,攻击敌人,虽然有党同伐异之嫌,但斗争的精髓却正是如此。易风在塞北取得连串大捷的同时,也没有过于得意忘形,他很清楚,虽然怀荒的形式一片大好。但放之整个天下,怀荒其实不过是塞外一隅而已。怀荒民不过四十万,兵不过数万,与塞外的奚、契丹等族比起来,已经足以雄视一方。但若与如今户口近千万,人口近五千万,兵甲百万,疆土万里的大隋王朝比起来,依然犹如蚂蚁和大象一般相差甚巨。
  易风人在长城之外,可却依然没有忘记打探扬州和大兴方面的动静。
  京师方面天子杨坚认为他是当年太子与太子妃的那个孩子,而太子杨勇也居然也这样认下后,易风就已经猜到此事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变化了。天子、太子、晋王这三个人里面,太子和晋王都很清楚他的真实身份,只有天子有些误会。大兴的这些消息传到易风手里后,他马上就想到了这个变化可能会让他和杨广之间的关系起变化。
  暂时不理会天子,在太子和晋王之间,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易风看的很清楚,这次太子出人意料的认他这子,但这里面的内幕他可是很清楚的。太子之前可是派人绑架季瑶,又让人追捕他,他们之间是绝不会有什么父子亲情的。虽然从某方面来讲,不管当年太子妃元氏如何珠胎暗结,先孕后婚,算起来易风虽不是太子亲生儿子,也算是他的儿子了,起码也是个养子啊。不过太子是什么人,他怎么能接受帮别人养儿子的事情,而且这个儿子还是他亲兄弟的。现在太子在天子面前认下,一来是这件事情隐瞒多年,又是一件大丑闻,他肯定是不想太多人知道的。二来,眼下他见天子对嫡长孙失而复得的高兴,便也想借机认这个儿子暂时巩固地位。但说到底,太子和易风之间,矛盾不可调和。也许太子为了巩固自己眼下的危急地位,会暂时的跟他演戏,但终究他们还不是一路人。
  只有晋王杨广,才是易风一直以来最大的盟友。这既是因为他们本就是亲生父子关系,天然的利益共同体,二来易风熟知历史,因此也早知道最终杨广才是诸皇子争夺的最后胜利者。明知最后杨广才是那个获胜者,易风岂有反而把宝押到失败的一方去的?既然因为这种种原因,易风现在只能站在杨广这一边,因此,他也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赢得杨广的信任。虽然,易风并不完全信任杨广,他在怀荒拼命的扩充势力,其实也是一直在做着最坏防备,但他不会真正信任杨广不代表他不会想办法让杨广信任他。
  值此之时,一百万贯的大礼,确实送的很及时。那大礼就好像冰雪洒入沸腾的热锅滚水中一样,百万豪礼和怀荒军的接连大捷把杨广心中的那点猜忌都迅速消融掉了。
  从杨广的满面笑容来看,易风的这个礼送的值了。
  一百万贯确实很多,但这里面也是有些小门道的。易风并没有真正直接送出一百万贯钱,这么多的钱易风虽然有,但绝没有这么多的现钱。而且就算是换成金银,他也不可能真送杨广这么多钱,怀荒形势很好,可开支也大。易风的一百万贯豪礼,其实是价值一百万贯的各式物资,是价值百万。
  具体来说,价值百万和一百万真金白银还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易风的礼单上,第一项就是塞外千里名驹十六匹,全都是最顶级的骏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虽不足也差不多了,不论是品相还是能力都是上上之等。这样的千里马,易风的礼单上是标价每匹价值一千贯。极品良驹,一匹千贯,这个价钱就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如今怀荒马市上一匹挽马的价格大约在二十五匹绢左右,因怀荒绢价上涨,折算下来,一匹挽马可折合四十贯铜钱左右。而一匹战马,是挽马的两到三倍,可值八十到一百二十贯钱。一匹千里马千贯钱,可以相当于十匹战马,或二十多匹挽马的价格,但千里马难求,往往是有价无市。不过对于易风来说,他几次击败铁勒人获得大匹战马,而且又与奚契丹霫三番结盟,三族的牧场就如同是他的马场一样,什么样的好马没有?礼单上价值一万六千贯的十六匹战马,易风却基本上是没本钱的。
  除了十六匹骏马,这次易风的礼单上还有战马一千、挽马三千、牛五千头。战马按每匹百贯计算,挽马每匹二十五贯,牛每头十五贯,这批牛马就总价二十六万两千贯了。
  此外,易风还向杨广送来了辽东海东青十对,每对价值一万贯。这种雕中王者,本就无法用一个正常的价格衡量,完全看喜不喜欢,喜欢的人花几万贯也愿意买一只,不喜欢的人你拿着当成鸟煮了吃那真是一贯都不如,就如比字画这些东西一些。杨广送给高颎一画东汉蔡邕的字,就花了两万贯买的。
  另外,易风的礼单上还有如辽东百年老参、貂皮、鹿葺等珍贵药材、皮草等。另外还有突厥白药、突厥鸣镝、契丹雕花马鞍、靺鞨东珠、铁勒镔铁等方物特产,另外就是怀荒的一些特产了,雪盐、冰塘、白酒、白纸、书籍另外还有板甲、长弓、骑兵刀等零零碎碎的东西,真正的真金白银,只有一万两黄金和五万两白银,这些金银不过价值十六万贯铜钱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样,易风送给杨广的这批礼物确实是车拉船载,不说那一箱箱的金铤银锭,就是那一千匹铁勒战马,以及那一千套铁板甲就足以让杨广高兴的快合不拢嘴了。他让郭衍在洪州打造军械、训练私兵,暗中经营好几年了,可那支私兵的规模也一直不大。最大的限制就是器械不足,其中尤其是优良的战马和铠甲的不足。杨广是知兵的,很清楚的知道,真正要打起仗来,南方的舟兵是派不上多大用场的。最关键的,还得是骑兵。而骑兵就得有好马,但南方却是不产马的,所有的战马都等从北方运来。而想从朝廷北方的牧场里买战马,是很难的,数量少点还好弄,若想大规模弄战马到江南为私用,肯定会很容易被朝廷察觉。但易风的马不一样,他的马来自塞外,完全不在朝廷掌控之内的。而且他的战马都是用挽马的名义运到南方来的,这就避开了朝廷的注意。上次一千匹战马,这次又是一千匹战马,前后两千匹战马,使得杨广手上的私兵能迅速增加两千骑兵,这对他的实力可是如虎添翼。更何况,易风送来的那一千套板甲,这种铠甲他早试验过了,真正的精良铠甲,比原来的铁甲轻便,但防御性能却更高。
  而且易风礼物中的那些骏马、海东青、辽东参、东珍等物,也并不仅仅只是好看的奢侈品。这些东西易风虽然标价高,杨广自己不用,可江南之地本就奢侈成风,他随便拿来送人或者拿出转售,都能立即得到比易风标注的价格只高不低。更别提那一箱箱的真金白银了。
  有了这么大笔的钱财珠宝,立马解决了杨广的财政问题,至少有了这笔钱,他短时间是不缺少钱了。有了这些钱,他甚至能再加大些对朝廷官员和那些贵族大阀的拉拢收买。而易风送来的战马、铠甲,也让杨广手上的私兵武装实力再升一个台阶。他怎么能不高兴,妻子萧氏原来的那点挑拔,他早已经抛到了脑后去了。若是易风真的跟他不是一条心,这个时候他怎么会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给自己。在他想来,易风还是很聪明的,没有被京师的那些传闻给乱了心智,他还知道自己才是他的亲生父亲,知道他们父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易风的这个大手笔,也立即让杨广对这个儿子好感大升,甚至在他心中地位大大提高了许多。
  裴增为易风南下扬州,除给杨广送了百万豪礼,也同时给扬州的上下官员们都孝敬了一番。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一时间,扬州上下对于易风,对于武州军,都是好评好潮。
  接下来杨广在总管府举办了一场酒宴,酒宴十分的隆重。有了易风送来的这大笔钱财,杨广手上也顿时宽裕了很多,他没有守着这些钱不放,而是立即拿出一笔钱来,举办了这场盛大酒宴,趁机将扬州大总管区下的四十四州文武主官们都召来许多,又把江南的那些豪门大族也都请来,甚至还请来了许多佛道高僧名道一起前来,端的是热闹非凡。借这酒宴之机,杨广花钱如流水,大批的金银赏赐下去,大量的东珍人参貂皮骏马等送了出去,一时间,杨广也收获了无数的忠心及好评。
  洪州总管郭衍和寿州总管宇文述更是各领到了一千匹战马和五百套板甲,另外还各获得了一千把骑兵刀和一千把长弓,看着这批精良的武器,杨广的这两员大将都兴奋万分。纷纷表示,回去立即各再练一千骑兵两千骑兵出来。寿州在扬州西北面,而洪州在扬州的西南面,一个守着淮河重镇,一个守着长江中游中镇,都是扬州外围最重要的两个屏障。杨广在扬州布置的是自己的侍卫亲兵,大部份的兵马都是明面上的卫士。但在洪州和寿州,却才是他一直以来暗中招兵买马训练私兵的地方,郭衍和宇文述两人除了手上的兵马,都各自替杨广暗中积蓄死士,积谷练兵。易风送来的这批战马军械,杨广都分给了二人,让他们再招募训练一支兵马。
  “现在我们手上有了钱,要练就多练点。”杨广手上握着大笔钱粮,又有了怀荒这个战马和铠甲的来源,因此对于扩编私兵也有些胃口大了许多。“我看你们回去各自再练三千骑兵,五千步兵。钱粮现在我不缺,缺的战马和铠甲,到时我再让易风想办法解决。”让两个心腹各增练八千人马,这是个很大胆的计划。
  小陈平宇文述有些惊讶于杨广的激进大胆,“会不会动作太大了点,万一引起朝廷注意就麻烦了。”
  “尽量谨慎小心一点。”杨广眼中露出毅然决然的神情,长安那边的动静,让杨广有些按捺不住了,皇帝一天天老去,可太子平庸无能,却还一直霸占着太子之位不放。杨广也不知道能不能让天子废掉太子,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坐上储位的一天。他担心只怕事情还没到成功的那一天,万一天子突然驾崩,那个时候新君即位,这事情可就难以回旋了。为此他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抢,也得把这皇位抢回来。让两个心腹再各增练八千兵马,杨广还打算自己也在扬州再练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兵。总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的狠点。
  若是过去,杨广肯定不会这么做,他就是想一下子增练两万人马,也拿不出这么多钱粮来,更拿不出那么多的军械战马来武装这些兵。但现在,他手上有钱,而且易风那边也能帮他解决这军械战马问题。他倒没想过要全让易风供应,他只是看好了易风怀荒的特殊性,可以让他安全隐秘的获得所需战马和军械。若不是易风在怀荒,他杨广就算有钱也没地方去购买这么多的战马和军械。有了这个秘密供应点,使得杨广的胃口一下子大了起来。
  宇文述这个时候脑子一转,向杨广道,“某这里倒有一个不错的计划,可以提高我们兵马的实力。”
  “哦,什么办法,快说来听听。”杨广有些着急问道。带过兵的杨广很清楚,军队并不是招募兵员,然后简单训练就能称之为军队的。若是花了大本钱,冒了很多风险却又不能练出多少真本事来,那就郁闷了。
  宇文述笑了笑,他向来足智多谋,一直以来都是晋王手下第一谋士。他早早就投了晋王,整个宇文氏家族可谓是和晋王的命运绑在一起的,若是最后晋王争位失败,宇文氏家族也就遭遇灭顶之灾。“其实某是觉得易风带兵很有本事,他北上怀荒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可手下已经练出了数万兵马,而且先后打了四场大战,虽然都是以计谋取胜,但看战后双方的伤亡统计,却能看出有巨大差别。每次怀荒军的伤亡都很小,而且都能取得几乎完胜的战绩。最厉害的还在于,易风的兵越打越多,每打一仗,他的兵就能打着滚的往上翻。所以某就想,也许我们可以让易风来帮我们练兵。这样既有效,也能避免一些隐患而更安全不是吗?”
  易风的手下是有杨广的兵的,易风最初北上时,杨广派出了三百多人的亲卫随他一起北上。也正是这批亲卫,成为易风最初兵马中的中坚力量,甚至后来都成为教官军官,替易风带出了更多的兵。易风当初正是借着杨广的亲兵还有高家的私兵和猛虎盟的那批绿林好汉们,借鸡生蛋,最终短短时间内,拉出了一支数万人的自己兵马。
  现在宇文述也想借鸡生蛋,打算借怀荒军这只鸡,来生晋王私兵这个蛋。
  “我们送一批新兵去怀荒,把原先北上的那批我们的人换回来。这样一来,我们送去的人可以让易风训练,而回来的那批已经算是精英老兵,他们可以以老带新,用他们为骨干建立新营,用他们来带领训练新营。等半年一年之后,再派一批新兵去怀荒把第二批人换回来,然后我们再用这第二批人为骨干,再建立一支新营……”
  听到这里,杨广也不禁眼前一亮。这个计划不错,也很有操作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加快加强训练,特别是把人先送到易风那训练,然后再回来以老带新,以此为骨干建立新营,这种模式真的很不错。杨广先后曾几次送人北上,如今在怀荒军中的晋王私兵不下千人,这些兵马在怀荒军中的经历,一直都有反馈回扬州,杨广很清楚这些兵经过怀荒的训练和数次参战后,如今已经远胜从前。战斗是最好的训练,同时怀荒的训练确实不错。再加上,把兵放到怀荒训练,可以大大的躲避一些朝廷察觉。毕竟,私拥兵马,就算是杨广这种坐镇地方的亲王大总管,也是得小心小心再小心的。
  “嗯,好,那就先选三千人分批北上,换回先前那几批共一千余人回来。”杨广做出了决定。
  “大王,怀荒产的这种骑兵刀和板甲真的很精良,骑兵刀犀利,板甲坚固轻便,如果可以,还请大王向怀荒多购买一些。”郭衍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杨广笑道:“没问题!”
第227章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徐叔,我想请你屈身担任武州总管府主簿一职,还希望徐叔能够不要嫌弃官职低微,请你帮我。”易风对着徐德言诚恳的说道。
  徐德言自当日南下寻找易风求援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回到契丹大贺咄罗身边去。这些天他就留在武州军中,易风经常抽空和徐德言夫妇还有阿婤一起聊天,他们经常会谈起易风的过去,可惜易风对于那些根本毫无记忆,他们讲的那些对易风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陌生的人的故事。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易风倒是对徐德言、乐昌公主和阿婤都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了解。在易风的印象中,徐德言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一个儒雅的男子。
  在陈国灭亡之前,徐德言是陈朝的太子舍人,也是乐昌公主的驸马。能成为驸马的徐德言,本身家世很好,陈家属于当时江南的顶级世族之一。徐德言的祖父是南朝著名才子大诗人,不但有才,而且仕途晃贵,历仕梁陈两朝,特别是入陈后,更担任过尚书右仆射的宰职。徐德言的父亲也在南陈担任右将军之职,徐德言年少之时就有才名。国破之后,妻子被掳往长安,由天子杨坚赏赐给了平陈功臣杨素。后来徐德言带着阿婤入长安,救出了乐昌公主。杨素派人追捕不果后,为掩饰这件家丑,便编了个破镜重圆的爱情故事,把自己说成了一个宽容之人,成全了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夫妇的破镜重圆。不过事实上,却是徐德言这个才子其实还是一个剑道高手,他潜入杨素府中救走了妻子,此后一直隐居于契丹。虽然隐居塞外多年,但徐德言依然保持着那副翩翩洒脱风度。谈吐之间,易充分显露出他的才气。
  徐德言的才不只是书生的泛泛空谈,也不只是那种只会诗词琴画的才,而是真的胸中自有丘壑。不论是关于政事还是兵事,徐德言都有一番不错的见解。甚至易风还了解到,徐德言居住契丹纥便族这些年,一直都担任着咄罗军师谋主的身份,可以说,纥便部能成为契丹最强的部族,也与徐德言的帮助谋画分不开来的。
  这样的人才,正是易风所需要的。怀荒势力膨胀极快,这也导致了各类人才的紧缺。虽然他手下也有一批河南河北过来的人才,甚至还有高浅雪和慕容蔷薇原来的那两批人,但那些人里虽不乏如高伯这样的人才,但也都老了。余者,也只能算是二流人才,特别是文僚这块,如今易风手下最得力的也就是一个魏征而已。不过魏征也还是有些缺陷,一来太年轻,二来魏征对于谋划劝谏这方面不错,但真正处理庶政的能力还达不到顶级层次。而徐德言,易风观察这么久,觉得他正是一个行政的一流人才。人到中年的徐德言,经历了陈国破灭之后的这些艰辛磨砺之后,整个人越发的稳重成熟,早脱去了当年建康大才子的那种青涩,抛去了那种轻浮,静心沉下来,已经老练于世事。
  而且徐德言曾经是易风的养父,收养他多年,这是一个可以让易风完全信任的人。
  有才,又值得信任,这样的人当然得重用。不过徐德言如今算是初入怀荒军,易风也不好一下子就将他的职位超过高伯、魏征这些老人。想来想去,便先请徐德言担任主簿一职。
  主簿这个官职,在各级官署之中都广泛存在。一般来说,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专掌文书的官员。基本上来说,各级官署中都有主簿这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亲王国公等,下至九寺五监以至州县皆有。历史上,在隋唐以后,主簿是部份官署和地方官府的事务官,职责不断降低。
  但是在魏晋至隋时,主簿是长官的亲吏,权势却是颇重的。亲王府和统兵开府的各大总管以及各州刺史的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可以说,到隋时,正是主簿权势炽盛的最后一个阶段,此后主簿权力就不断下降了。
  主簿这个职务,若与后世的官职相比,大约类似于市委中的市委秘书长,一般的市委秘书长,一般都是入市委常委的,算的上是权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