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285

  “正是,宋金刚说黑风寨上下早就已经受大王招安,归附于官府,怀荒军如此行为是非法行为,请汉王为他们作主!”
  “哼,盗匪就是盗匪,还真把自己当事了。本王当时不过要率军东征,便暂时放过这群盗匪,让他们得以逍遥一时而已。招安,他们也配。”杨谅骂了几句,“不过,也罢。孤当初确实是已经招安了黑风寨,就算他们抢劫杀人犯法,可此事也是在武州境外,易风有何权力敢越境抓人?嗯,告诉宋金刚,放人也没什么问题,可孤也不能白放。若是他们能替孤办成一件事情,不说蔚县官军手里的那三千黑风贼放了,就是被抓到怀荒去的王雄等一干人孤也可以把他们要回来放归。”
  萧摩诃立马听明白了话外之音。
  “让黑风寨的人出手,只怕他们不是易风对手啊。”
  “那又何妨,事若成自然很好,若不成,也无所谓嘛。反正不管成与不成,都是易风和王须拔他们之间的江湖绿林恩怨而已,不是吗?”杨谅阴阴笑道。
  “大王高明,好一招驱虎吞狼之策,而且不管事成不成,这事都攀不到我们头上来,就算王须拔失手招供,也绝无人会相信,妙啊!大王真是越来越高深莫测了。”
  “哈哈哈!”杨谅得意大笑。“此事就由你去办,宋金刚就不必领他来见孤了,也不要让他在太原城里招摇,谈完事后就让他赶紧回去。总之,你告诉他,孤向来守信,只要事办成了,孤不但放人,而且也少不了其它的好处!”
  “是,末将一定尽心办成此事。”
第270章
无穷之门
  从怀荒到关中京师,最近的路线是自大宁镇入长城,然后经朝廷新罢的妫州向西南行,入蔚州经代州过太原,一路沿汾河南下到蒲阪蒲津大桥过黄河直入长安,全程两千三百余里。而易风选择的是过大宁镇入妫州后向东行经军都关过第二道长城,进入河北入幽州一路南下,最后到达洛阳,再西行入大兴,这条路线全程则约三千二百里左右,比走河东多走九百余里。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易风最后还是选择宁愿多走九百里,也不走更近的河东路线。
  三千二百里路,在此时的路况,又是寒冬腊月,更便捷的水路早已经冰冻,舟楫不通,只能全程走陆路。不过此时南下西进的官道,也几乎都到处被漫天的大雪封锁着,这么长的道路,等于是从帝国的东北角一直到帝国的西北角,横跨帝国东西疆界。若是易风轻车简从骑马进京,按驿骑的速度,得半个月左右。朝廷在天下各地设置水陆驿站,陆路驿骑的速度官方要求是驿马一天行一百八十里路,再快些的则要求日行三百里,最快的则要求日驰六百里,甚至有最快的八百里加急,一天得跑八百里路。北周宣帝曾经在洛阳亲自驾驭驿马日行三百里,而后来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天后叛乱消息传到唐玄宗面前,驿马达到了每天五百里的速度。
  此时已经是腊月十四,距离新年元旦只剩下半月时间,易风每天至少得走两百里地,才能刚好到达京师。但路上总得预留点时间以防万一,因此易风若想不误期,一天怎么也得赶个三百里。在这样的寒冬雨雪天气里如此赶路,已经十分艰难了。
  一天三百里若有马匹轮换,虽然辛苦些倒也可以坚持,可若是带上后面的大队人马就难了。
  过了怀荒南面最后一座军镇野狐镇后,前面已经是长城大宁镇,那已经是妫州境内了。易风提出了队伍分开走的打算,“我带人轻车简从,先一步赶路,以免误期,后面的大队慢行跟来。”
  易风这次带了八百侍卫和一千多押送马匹和贡品的士兵,另外还有一万匹战马,以及上百车的各类携带的物资,另外还有陈婤和萧素美两个女眷以及服侍二人的十几个侍女等,再加上跟着一起同行的十几支商队上千人和大批货物,行动起来太缓慢了。一天别说三百里,就是二百里都够呛。
  “大帅此次入京是奉旨朝集,这是必须得赶在年前入京的。不但得赶上明年元旦的大朝会,而且入京后还得到各部上报州政和财计情况,接受考核,确实不能耽误了。”
  朝集使是沿用汉代时的一种上计制度,最初时汉代各郡每年都要遣派官员入京,上报郡政和财计情况,称为上计吏。这一制度到了本朝,则改称为朝集。规定,每年各州总管、刺史及上佐为州朝集代表,为朝集使。总管三品官、下州刺史也是四品官都是地方的高级官员,称之为封疆大吏也不为过,而州上佐则是州长史和司马二官,这两个官职虽然比起总管和刺史来相对较低,但是他们都是州府里主事的重要官员,掌贰州府之事,以纲纪众务,通判列曹。
  本来按朝集制度,这些州朝集代表的朝集日期是有特别规定的,每年十月二十五日前就得到达京城,到明年春天陆续返回。在京期间,朝集使的职责就是参与地方官吏考核,参加元日大朝会,并向朝廷贡献方物。朝集使可谓是汇集了所有地方重要官员,因此皇帝对这批人是十分重视的,基本上每位代表都会受到天子的亲自面见,亲加询问。大隋三百余州,每州一刺史加上两个上佐,再加上那几十个总管,每年总共有近千的朝集使入京,场面盛大,十分隆重,就跟后世的两会代表三月份入京参会一样,是朝中大事。
  在京的朝集使们甚至得十日一参,参加朝会。宰相们还要每天抽出时间面见朝集使们,一起商议政务。
  每年的冬末,各地主要官员云集京师,汇报地方的政务财计以及地方官员的考课结果,元旦大朝会时金殿朝拜皇帝,那场面是天子和朝廷威严的重要体现。这也保证了地方官员很难搞分裂割据,拥兵自重等情况。每年的朝集没人敢不到,除非遇上战事重灾等情况。要不然,那就是大不敬。
  易风是武州总管、刺史,自然也是武州朝集代表,另外长史和司马需要一同朝集,本来高伯和张叔应当也是武州朝集代表。不过高伯他们一来年纪大,二来易风也不放心武州无人留守,最后易风以自己手上的便宜行事特权,直接把大将军幕府的谘议参军魏征授为武州长史,以大将军幕府的主簿徐德言为武州司马,而高伯和张叔两个则跟魏征、徐德言两个对调职务,改任大将军幕府的职务。如此一来,两位老头子也不必再千里迢迢入京朝集,但依然可以以幕府的职务留守管理怀荒军政。
  本来易风需要在十月底到达京师的,不过武州做为边疆军事州,且当时易风又在北方做战,因此也如诸军事州的总管们一样,可以在新年之前的最后日子赶到京城即可。
  “那就在这里分开吧。”易风想了想,“近卫团的八百人另外单独走,我带上旗卫队就可以了。我也不用打官牌旗号,就装扮成普通的商旅就好。”易风是觉得八百骑兵侍卫有些太招摇,他这次还得赶去洛阳和杨广会面商议入京之后的一些安排。大张旗鼓的跟杨广在洛阳会面,这不是稳妥的举动。毕竟他是太子的儿子,而太子又和杨广如今关系紧张。所以这次会面最好是私底下秘密进行,最后让八百侍卫先大队一步,带着他的旗号,而他则带着旗卫队扮作商队先八百骑兵一步赶到洛阳。这样大家都以为他是和八百侍卫走在一起,就没有人知道他和杨广的秘密会面了。
  “会不会不太安全?”魏征担忧问。
  “河北这一路南下渡河到洛阳,应当不会有什么麻烦,更何况,论起来,一百旗卫也不见得比八百近卫差,毕竟咱们又不是去打仗。”易风笑道。
  简单的一番商议后,最终大家都同意了易风的计划。由于魏征文弱,因此由他带着八百侍卫打着易风的旗号,跟在易风后面赶路。而易风则带着旗卫队和秦琼、来整、王保三人同行,徐德言则负责指挥后续的大部队。
  易风把旗卫队分成了三队,扮作贩马的商队,每支三四十人,带着一百余匹战马,前后分开又相距不远保持着一个随时能够相互支援的距离。
  “大帅一路顺风,我们长安再会。”魏征笑着道别。
  大家站在野狐岭下的道路别,这里已经是武州与妫州的边界。野狐城的镇将在山下修了一座很大的门楼,既像是一座城门楼子又像是一座大型牌楼。这座巨大的牌楼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无穷之门”。
  “终于又要重返中原了,一恍多年过去,真是恍如隔日,当年从这里出塞时,还没有这座门楼。那时本以为,这辈子就此游荡塞外,再无机会重返中国。”徐德言望着这座巨大的无穷之门,充满着感慨的叹道。
  易风笑笑:“当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开国国君赵襄子吞并代国之后,将势力推进到了野狐岭下。面对着坝上那一望无穷尽的高原,赵襄子这位赵国开国之君也不由感到这里已经到达了华夏的北疆,于是城域封之,筑城境上,为之封域,在这里修筑了一座界定赵国北疆的军事要塞,并取名无穷之门。当时这座无尽之门是一座雄伟的军事要塞,而非是一座门,是一座城堡要塞,用以界定疆域显示实力昭示后代并寄托自己远大理想的军事要塞。对战国时代的赵襄子来说,华夏族能到达的最远北疆就是此处了,再往北已经是无穷尽的塞外。自无穷之门建起后,多少朝代兴衰,可基本上汉人的势力都不曾越过此处。”易风说起这些的时候,心里是充满着自豪的。大隋的北疆本来也是在这无穷之门的南边,可是他易风来到了时代,在无穷之门的北面建立了一个怀荒,为无穷之门,为大宁,为幽云守卫着这道北疆门户。
  “无穷之门原来是一座城啊,居然还是战国时代赵国开国君主修建的,哎呀,俺原来竟然一点也不晓得。”身为易风燕云十八骑之首的王保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个只有一个门楼的无穷之门,其实还是有次他听易风说起过怀荒野狐城下曾经有过一座无穷之门,他还以为是一个寻常的路边牌楼,因此有次野狐城的长孙刚到怀荒来办事一起喝酒时,他也就顺嘴提了一句当做吹牛的资本。谁知道同曾经是易风燕云十八骑的长孙刚倒是记在了心上,回来后就找那些商人们提起,募捐银钱修建起了这座很是雄伟的无穷之门。只不过赵国的无穷之门是一座军事要塞,而长孙刚修的却是一座真正的门,一座雄伟牌楼。
  易风等这时才算明白了眼前这座无穷之门的由来,倒是不由的笑了。不过这座无穷之门确实修的很有气势,倒成了如今武州的南面界门,每日无数中原商队经此进出,让大家印象深刻,反倒是原来赵国那座无穷之门知道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赵无恤是个英雄,大帅并不输他,甚至有机会能比赵无恤做的更好。起码,赵无恤一生立赵吞代,但却未曾把势力扩充推进到无穷之门以北。而大帅,如今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无穷之门建立了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怀荒。”魏征充满真诚的赞叹自己的主公。
  赵无恤也就是赵国创始人赵襄子,他出生于王霸称雄的春秋末代,死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是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早在做公子时,就向赵简子表明了他日后吞并代国的野心。史书记载,赵简子曾经跟他的一众儿子们说,我在常山上藏了宝符,先找到的赏。诸子驰之于常山上,却都没有找到。这个常山就是太行山,诸子无果,却唯有赵无恤说已经找到。赵简子问他详情,赵无恤说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之。于是赵简子明白这个儿子懂得了自己的心思,认为这个儿子最是联明,于是便废掉了太子伯鲁,而以赵无恤为太子。赵无恤的姐姐当时是代王夫人,赵简子死后,赵无恤继位,还未除服,赵无恤就请代王到家赴宴,然后借机将代王击杀,发兵攻取了代国。
  魏征这个时候把易风和赵无恤相提并举,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无穷之门的原因。魏征提赵无恤,是因为赵无恤是赵国的开国之君,而且赵无恤最初并不是赵简子的继承人,是因为赵无恤的那份野心和见识让他得到了太子之位。而且赵无恤在父亲死后,不顾在丧礼中,就请姐夫代王赴宴,然后趁机杀死代王,立即发兵夺取了代国,使得赵国最后占据了对赵国十分重要的代地。魏征借赵无恤这个人物,向易风隐晦的建言,只要易风愿意,他也可以和赵无恤一样,可以开创自己的基业。易风如今是皇孙,赵无恤当年也不是太子,只要有野心,肯争取,一切都有可能。而赵无恤夺取代国的手段,则说明,大丈夫有时候,可心用各种手段达到目的,而不用拘泥于各种束缚。魏征知道这次易风入京的重要性,也是在提醒易风,现在的易风手里其实本钱已经不少了,并不一定非要替他人做嫁衣裳。
  易风点了点头,却没有明确的回复什么。
  徐德言也听懂了魏征语中之意,对于这位新任武州长史的明显出格的意思,他并没有反对之意。他本是南陈的官员,若非易风算是他的养子,他根本不会在意什么隋朝的官职,他宁愿一直游荡在契丹部族里,也不会回到中原去给灭掉陈朝的隋朝天子做官。他现在这个武州司马,只是为了帮助易风而已。至于其它的,他根本不在意。就算易风真的造反,只要时机成熟,他不但不会反对反而会赞成。
  魏征没有得到易风的回应,有些不太满意,目光一直望着易风。易风被他看的有些不自然,只好隐晦的回道,“赵襄子吞并代国,开创赵国,虽然其本人见识不凡,手段果断,但说到底若是没有赵家世代为晋国上卿,在赵地经营多年,积累了实力,赵襄子也根本不可能创建赵国,更不可能吞并代国。”
  “可若不争取,就算水到也不一定渠成。”魏征继续道。
  易风叹了一声道,“顺势方可为,当年赵襄子能吞代建赵,可若是代国强势,其实也可以代吞赵国。”说完,易风又远眺着远处的长城道,“相比起怀荒地处塞上,无险可守,反倒是妫州是一个好地方啊。居于燕山、阴山、太行山之间,联通塞上、河北、河东三地,真正是鸡鸣三省,北连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进可攻退可守。若得妫州,向南可争代、赵,向东可取幽、燕啊。”
  虽然说北魏之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实际上都是由当年北魏六镇中的两个军镇军官们建立起来的。但如今易风所处的怀荒、御夷二镇,还是太过于单薄,根本没有什么战略纵深。而若是能够取得如今妫州所在的张家口盆地,则将大大不同了。能取得妫州之地,对易风来说,才是真正有了一定争天下的本钱。取得妫州,易风就算是突破了第一道长城防线,并占据了张家口这块河北河东北部之间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到时,不论是向东进取河北平原,还是向西南进入大同盆地,都是极好的选择。
  而在那之前,怀荒还只是处于塞外坝上一只边缘势力而已。谈论什么开国争霸这些,还真是太早了。
  不过易风的这番回答,却让魏征心中振奋。易风这番话却是等于明确的透露了自己的野心,他不是不想争,而只是现在没机会而已。
  要先取妫州么?魏征心思大动,开始把心思放在要如何算计着拿下妫州了。嗯,妫州现在还很荒僻,但是朝廷似乎已经很重视妫州了。要不然,当初也没有必要设立武州同时,又保持了妫州,而且现在妫州的主要文官武将,全都来头不小,总管刺史屈突通,两个县令屈突盖和房乔,另外还有大宁镇将李靖,以及宇文化及等一众朝中权贵们的子弟充任。有这些人在妫州,想要收买拉拢几乎没有可能啊。
  得想个什么办法控制妫州呢?魏征一下子沉浸其中了。
第271章
张三
  无穷之门前一番话,让魏征更进一步的坚定了追随易风之心。
  当天,易风就与大部在无穷之门分开,先一步过了长城大宁关镇,夜里就在地主李靖的镇将府里睡了舒适香甜的一觉。睡的早起来的也找,第二天鸡刚叫第二遍易风就已经起身,在卧室外的小院腊梅树下打了套太极,又舞了套剑法,顿觉整个人都精神抖擞起来,这时李文相程名振两个当值的旗卫才打了水拿了毛巾刷牙子进来。漱洗过后,易风到了前面客厅,一进去,却看到一名年青的大宁兵把几份报纸送进来。易风直接拿来看了,当头一份就是熟悉的怀荒印刷发行的铁血周刊,又翻了翻,下面几份则是商报、日报、晚报以及还有一份刚创刊发行的马球快报。看看日期,除了几份周刊性质的刊物杂志,以及昨天发行的晚报外,那份日报居然正是每天凌晨才发行的当天报纸。正翻看着,李靖已经进来,向易风拱手行礼:“易帅起的真早。”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易风笑着说道,手里抖了抖昨天夜里才刚印刷出来的早报,“倒没想到你还订了这么多报刊,嗯,邮局都已经扩展到这边来了。”李靖笑道:“怀荒的这些报刊都不错,商报日报晚报还有各种杂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乃至军国大小,地方风俗应有尽有啊,一报在手,天下之事尽在掌握啊,足不出户,却能知晓天下之事。怀荒印刷的报纸,有一份我这里订了一份。嗯,怀荒的邮局办事效率十分不错,一开始我这里还只能看到前一天的报纸,可是从这月起,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已经能看到当天早上发行的怀荒日报了。听说这个邮局是由易帅全力打造的,花费不菲,但效果极好啊。”
  得益于怀荒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以及油墨技术的革新,再加上怀荒有大量的来往行商和坐商,各种信息传播极快,商人们也对各种信息搜集十分用心,因此怀荒自第一份报纸开办印刷之后,就十分成功,特别是易风导入的市场机制,引入广告制度后,怀荒的报业不单是传播信息,导向舆论的一种手段,还成了一项便民和赢利的产业。怀荒如今销量最高的是怀荒早报,拥有日发行量万余份的惊人业绩,各种广告的收益更是让怀荒日报赢利极多。而其它的各份报纸刊物虽然发行量都比日报略少,但也有许多日发行量超高千份的报纸,甚至商报的日销量也多次突破万份,平均日销量也在五千份以上的好成绩。报刊业虽然在怀荒不是最赚钱的,但也确实是项不容忽视的产业,而且除了赚钱外,还兼有引导舆论、便民、为怀荒商业经济推动等诸多好处。刚不久前才开始第一届马球联赛季后赛的体育盛事,在易风率十万军民参观后,取得了极大的开门红成功。各种商铺广告赞助不断,并且还催生了第一份专属于马球联赛的马球快报,发行后,短短时间内,就已经取得了日发行三千份的好成绩,除了对马球联赛的详细报道外,进而也对各种新设立的比赛也开始报告,隐隐已经成为了体育方面的报道权威。
  当然,易风并不仅仅愿意看到这新兴的报业只能在怀荒立足,他更希望这些新兴的报纸杂志能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
  邮局,正是怀荒报业向外扩充最重要的一个助力。
  易风控制怀荒之后,开始修筑军镇城堡,同时也开始在怀荒各镇城之间修筑一个畅通的道路网络。新建的各个军镇城,成为了怀荒重要的节点,各种作坊林立,并开始以各个镇城里独特的一些产业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市场,比如盐城的盐市,七星城的酒市,以及还有诸如煤市、铁市、糖市、纸市等等。而在那些新建的道路上,每隔百里修建有巡检司设卡检查收费。另外每隔二十里还在原来一些寨子的基础上设立了新的兵站。这些兵站集补给站、巡逻站、驿站为一体。担负着许多重要的职责,其中驿传这一项就是新增一项重要职责。兵站担任的驿传任务和朝廷驿站一样,但却又非朝廷控制,而且还有着怀荒的特别动作方式。
  兵站里有一个专门的驿传队,专职负责驿传任务,他们直属于怀荒新设立的邮局网点。但与朝廷驿站有很大不同之处的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并非是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虽然兵站里也负有这个职责,但这部份人员却是由另一个驿传系统承担。说白了,就是传统的驿传职能有专门的队伍驿局负责,而邮局系统则是专门客运和运送私人的信件任务。这改变了原来驿站只专供政府官员以及信使往来食宿换马,开始担带民用职能。
  邮局系统有专门的邮车,使用怀荒新式四轮马车,是马车坊专门生产订制的一种专用邮车,体形很大,而且封闭的四轮马车,由两到四匹马拉车,行车速度为每个时辰四十里。邮站之间的距离为二十里一个,邮车到达一个邮站时,会稍做短暂停留,将一些送达本站的信件放下,把搭载到本站的客人卸下,同时把本站需要外送的信件和等候的客人载上车,驶往下一站。邮车上有两名邮局专人负责驭马以及信件和乘客安全,邮车每经三站,就得更换一次马匹,每辆邮车一天的行程是四百里路,除了车上的两名邮局工作人员,车上还能容纳十名乘客和一万余封信件。
  这种特别设计的邮车里的座位可以向下而成为床,乘客可以睡在这样的床上,也可以躺在信件包上。马车除了每站的知时间依靠休息外,还有两次各半个时辰的长停休息时间,这也是每天的吃饭时间。按邮局运行规定,每里路一文钱的车费,驿站吃饭,也需要自己购买食物。
  怀荒邮局建立后,从怀荒城通往怀荒下面各镇之间,每天都有多辆邮车,从中心到周边各城,近的一天之内到达,最远的新设立在奚增的双河镇也顶多三天就能到达。
  大宁镇能一大早看到当天的早报,正是得益于怀荒邮局的成果。每天天还没亮,怀荒城里印刷坊印刷出来的当天早报,会立即分发交给邮局,然后再经邮车一路送到大宁。怀荒城到大宁镇不过百余里路,两个多时辰就已经送达大宁,半夜分发下来的报纸,送到大宁时天还刚亮。
  邮局成立不久,建立起来花费不少,但收效也是极好,得益于怀荒商业的繁荣,邮局这项对民间商人百姓展开的业务,蒸蒸日上,前景极好。按高明月提交上来的分析报告,甚至显明邮局这边已经开始赢利,甚至用了不多久,邮局的收益还能补足帅府在驿局这一快的投入。驿局是官用,这块根本不能赢利,是纯投入,现在民用的邮局却是能解决这块的支出。
  “其实易帅可以用朝廷的驿站南下,每到一站可以直接更换马匹,还有食宿准备。”李靖向易风建议道。怀荒镇的驿局和邮局都属于怀荒帅府自己建立的,并非属于朝廷所有。而且,暂时不管是驿局内还是邮局都只是修到了怀荒的周围边境上,并没有出境。易风若要用驿站南下,只能用朝廷的。不过这个提议易风却是否决了,用朝廷的驿站虽然能带来不少方便,可他这次南下是要秘密先行去洛阳和杨广会面的,朝廷的驿站只能官用,得表面身份,如此一来还哪有隐秘可称。
  “嗯,这次是大队南下,朝廷的驿站倒是用不上的。”易风随口说道,并没有解释。
  李靖点点头,“我倒也是想回长安家中过年,只是刚到任不久,现在倒是没机会回去了。不过我也有些东西要送回家里,是些怀荒的方物特产以及几封家书,我安排了人带回去,还想让他们跟着易帅队伍一起走,不知可否?”对于这个要求,易风没有拒绝。李靖便派人却叫他安排回京的人过来,很快进来两人。上前向易风行礼后站到一边,李靖介绍道:“这两位都是我兄弟,一个乃是某结义兄弟张三郎,另一个则是某亲兄弟客师,家中排行第四,易帅可以直接叫他李四。”
  张三和李四,这两人名字到是很配。
  不过易风倒没有失礼发笑,看到张三第一眼,他脑中马上想起了一个人来,虬髯客张仲坚。实在是这个张三的外貌太有特点了,首先就是长的很丑,一副火红而且打卷的络腮大胡子极为显眼,另外鼻梁很高,眼窝也深,并且易风发现张三微眯的眼睛中,竟然透着几分碧绿色。这是一副十足的胡人相貌,特别是他这副打卷红胡子,让易风马上想到了一个传奇人物来。虬髯客,张仲坚!
  李靖见易风猛盯着张三,还以为也和其它初见义兄弟的人一样为那副外貌所惊,连忙道:“张三郎虽然有些其貌不扬,但身手不凡武艺极高。而且张三郎家乡扬州,其父乃是扬州首富张季龄员外。前些天自扬州来大宁看某,如今正要入京一趟,正好可以跟大帅同行。张三郎交游广阔,从南到北,自东到西,到处都有他的朋友。他跟着大帅同行,还能充当半个向导呢。”
  听到李靖确认了眼前之人就是虬髯客,易风倒也没有拒绝同行之请。他没想到的是,张仲坚居然是扬州人,而且他父亲是扬州首富。这个时代的商人地位很低,那些什么当地首富,基本上跟那些地方官关系十分密切。杨广坐镇江南多年,张仲坚父亲是扬州首富,若说张季龄不是扬广这边的人,他绝对不信。李靖的舅父韩洪是杨广那边的人,李靖是不是他还不太确定,但肯定和杨广有关联。现在李靖一个结义兄弟张三,其父亲又是扬州首富,易风不由的多想几分,张三这个时候出现,还要跟他同行,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深的安排?
  “好啊,路上正好多个伴了。”易风笑着说道,“这就么着,吃过早饭就启程了,张三郎和李四郎也先去准备下,一会就走。”
  张仲坚并没有带什么多余行李,两匹骏马,一袭锦袍狐裘,再加一把长剑,连个随从仆役都没有,若不是李靖先前介绍,都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个仗剑江湖的侠客,而非是个扬州首富之子。反倒是李靖的弟弟李客师,却带了足足三十多匹骏马,以及好几匹马鞍上的大包小包,另外还有些马背上挂着许多个大小不一的鸟笼子,里面各种禽鸟,易风甚至还看到了一对长的极雄俊雪白的辽东海东青。
  只是简单的估算了一下,李四带的这些东西,不管那些马背上包袱里的东西价值,光是这三十多匹好马和这对海东青,估计就价值不下万贯了。这个家伙,北方银行里还欠着自己五十万贯呢,这里就让兄弟捎带回长安上万贯的东西。
  不过李靖倒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丝毫不觉得自己在易风这个债主面前有些不适。
  不过让易风有些意外的是,他本来觉得李四应当最在意那对海东青,毕竟碰上喜欢的主,几千上万贯的钱也是愿意出的。可是李四最在意的鸟居然不是那对海东青,而是十几笼鸽子。
  “这不是普通的鸽子,而是某特别训练出来的信鸽。”李四见易风有些疑惑的样子,得意的指着自己的鸽子说道,“这些鸽子可以相距数千里往返送信,不但可以从大宁往长安送信,而且还可以从长安往大宁送信,甚至还可以在半路上往长安或者大宁任一地方送信。”
  震惊!易风听完李四的吹嘘心里满满的全是震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