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285

  独孤氏不耐烦道:“这个心黑肠烂的贱婢云氏,当初她敢毒杀元氏,现在又敢造须弥的谣,越来越无胆无天。若由着她这样,等须弥入京后,说不得又要遭她毒手。至尊,让我直接派人去东宫赐她一杯金屑酒好了。”
  “此非明智之举!”杨坚叹了口气,“须弥即将进京,这个时候你杀了云氏,那以后让须弥如何与见地伐相处,又如何与云氏四子做兄弟?”
  “那你倒是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做?”独孤皇质问。
  “什么也不用做,由他们去说去,谣言止于智者,过不多久自然烟消云散。只要等须弥入京后,让须弥认祖归宗,到处再授官封王,又还有谁敢再传播谣言呢?”杨坚对皇后道,不过有一件事情他并没有告诉皇后的是,他先前已经直接派了两拔人分别去见太子和汉王,向他们宣读自己的口谕,让他们收敛。
第284章
同盟
  曙光洒在房间厚厚的窗帘上时,易风就已经醒了。
  前天易风就已经到了洛阳,杨广前脚离开,他后脚就到。为了避嫌,易风没有马上离开洛阳,而是一呆就是三天。
  洛阳城里迎接杨广的人还没有散去,又来了更多的人,大多都是来拜见易风的。其中,有许多河南的地方豪族以及豪商巨贾,都是因为如今怀荒商贸利益的巨大慕名而来。洛阳地方官府还有许多大族都邀请易风上门做客,不过易风最后选择了入住元文都府上。
  元文都是洛阳元氏家族的当家人,其祖上是北魏宗室,汝阴灵王拓跋天赐的玄孙,元修义的曾孙,安昌平王元均的孙子,安昌郡公元则之子。易风一到洛阳,元文都立即带着洛阳元氏家族举族来迎,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元文都是易风的舅父。已故太子妃元氏的父亲元孝矩,和元文都的父亲元则是亲兄弟,元氏是元文都的从妹,因此易风是元文都的从外甥。元氏家族自魏后,一部份继续留在洛阳,一部份则迁往长安。元孝矩四兄弟,老大元则这一支长房就是留在洛阳,其余三支迁往长安。做为北魏宗室,后来又是站到北周宇文泰一边,隋建立前后,又正确的选择站到了杨坚这一边,因此这一支元氏家族可谓是富贵不断,荣宠不衰。元孝矩兄弟四人皆封公,元孝矩女儿更嫁给了杨坚嫡长子,后来成为太子妃。若不是后来元氏省亲路上车祸,孩子没了,元家当在本朝富贵更炽。
  后来太子和太子妃不和,元家跟东宫的关系自然也不好,虽然还有天子这边的信任,但终究不如开始。等到元妃突然暴毙宫中,后来元孝矩、元则兄弟等纷纷年老及逝世,元家地位更见下降。今年,突然传出当年太子妃的孩子没死,并且出现的消息时,元家上下着实震惊了许久。等事情渐清,易风如同耀眼新星般升起时,元氏家族上下都高兴莫名,激动万分。就在前不久,天子和皇后突然降临京师元氏府第,让整个元氏家族都激动万分,有种时来运转的感觉。
  而就在天子降临京师元氏府第不久,元氏家族子弟也纷纷获得了天子赏赐以及加官。本来在京师中担任太府少卿的元文都,就被天子亲自新授尚书左丞一职。相比起太府少卿一职,尚书左丞不仅仅是正四品的官职,而且这还是尚书左仆射的佐贰官,真正的权势之职,中枢要员。
  元文都接到这个诏书后,马上就清楚了这突然升此要职的原因。这都是因为外甥杨林的原因,若非外甥重回帝室,元氏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更不可能突然之间,重振家族门楣。
  易风对于元氏这门母族亲戚并没什么特别感情,说不上反感也没有特别喜欢。毕竟,他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杨林,就算披着元妃之子的身份,可也与元家没太多感情。不过他对于元氏对他的这份热情倒也理解,在这个时代,母族舅家这样的关系,那是极重要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要是自己荣耀了,能够带显这些亲戚,一起发达。要是你惹出了大祸,亲戚们也是逃不掉的。律法中最严酷的株连罪,母族那边也是占了一份的,想撇都撇不开的。再说了,元家渐渐没落,如今易风的出现,却让元氏重新成了皇亲国戚,得了这么大份好处元家岂有不高兴,岂有对易风不亲切之理。
  一番认识后,易风对于元氏家族如今的地位倒也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虽然说如今的元家不如二十年前时那般煊赫一时,也却也并非真的就没落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元氏家族依然是关陇贵族中那些汉化鲜卑胡人中的大族高门,特别是元氏是北魏宗室一支,与其它北魏宗室的分支,依然是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再加上早年联姻结下的关系,元氏家族的潜力依然十分庞大。能够得到元氏家族的支持,对于易风目前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
  隋唐时的洛阳,是天下的中心,世界的名都。到达洛阳之前,易风也一直在想象中洛阳会是如何的繁华模样。
  只是真的身处于洛阳城之中时,易风才发现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
  在元文都的带领下易风仔细的逛了逛洛阳城,最后满是失望。
  此时虽然已经是隋立国十八年,但洛阳城却并非都城,连陪都不是。洛阳做为隋东都,得等到将来杨广即位之后,才会开始营建东都洛阳城。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又有匠作大师宇文恺的设计,最终的隋唐洛阳才成型。现在的洛阳,实际上属于北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初年,一直用到了如今,前后已经延续使用了近一千六百年时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数朝先后以此做为国都,都城史长达五百余年。
  这座北魏洛阳城的占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东汉洛阳城,和后来的隋唐长安城以及隋唐洛阳城的规模,甚至还超过了明清北京城的规模,据说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
  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约一百年前,孝文帝迁都洛阳,对汉魏故洛阳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到宣武帝时终于建成规模宏宠大的北魏洛阳城。
  但这座宠大的洛阳城并没有存续多久,迁都洛阳后不到四十年,东魏迁都邺城,拆毁了洛阳宫殿。而在六十年前的东、西魏邙山大战中,这座北魏洛阳城更是化为废墟。
  这座曾经规模宏大,人口多达六十余万的都城,到了此时,最不复当年繁华。元文都提起洛阳曾经的繁华时,也是不胜唏嘘。当年北魏分为东西两魏,都城也就变成了东魏迁都邺城,而西魏建都长安。到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以关中为本位的这几朝,更是把天下中心立于关中。
  不过易风知道,当年不论是北魏从平城迁都洛阳,还是东魏迁都邺城,西魏建都长安,其实都有着特定时期的特别原因。每当动乱之时,都城一隅,都更容易防守,汉时的关中本位,以及西魏、北周、隋等先后定都关中,都是因为如此。当时天下动荡,或分裂,或诸侯势强,朝廷只能依拖于一隅。不管是东魏的邺城还是西魏北周隋的长安,都是如此。但现在大隋结束天下四百年混乱,一统天下也已经近二十年,太下太平,承平日久。关中人口也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管理万里江山也不如从前只统治半壁江山时那么方便了。
  历史上后来杨广营建东都,也并非全是好大喜功,而是出于长远和全面的考虑的。后来的李唐,也继续经营东都洛阳。
  不过比起当初东魏迁都邺城,以及后来的邙山大战对洛阳的毁灭性破坏,大隋建立后,天下一统,中原休养生息十几年,洛阳也依然恢复了几分元气。
  “洛阳十万人家!”元文都有些感叹的道。洛阳在北魏最繁盛的时候拥有六十万人口,而现在洛阳城中只有十万人口了。当初宇文泰等在关中建立西魏时,长安不过是个几万人的小城,而现在长安却拥有四十余万人口的大都城。反倒是曾经繁华的洛阳,几十年后,已经只剩下了十万人口。
  不过易风倒是仍然对洛阳城的十万人口十分赞叹,在这个时代,一座城能拥有十万人口,而不包括城郊乡村的人口,这个数量已经相当了得了。易风甚至可以说,洛阳城依然能算的上是眼下大隋的第二大城市,就算是江南的扬州城还有河东的太原城以及河北的幽州城,全都无法拥有如此重多的人口。
  而且洛阳又处于天下的中心,黄河边上,易风对于洛阳城可是相当看好的。
  “我在怀荒有一家银行,做的是存款、贷款还有抵押、保管、异地取款、汇款等多项生意,我觉得洛阳不错,想在洛阳建立一家分行。不知道舅父可愿意参一股?”易风对一早就来喝茶聊天的元文都道。银行的诸多个业务都是很赚钱的,当然易风准备在洛阳开分行,并不仅仅是为了钱。就如同现在他邀请元文都参一股一样,易风的打算还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他这边来,哪怕一开始只是一起做点生意一起发点财,可只要以后这生意做大了,钱赚的多了,谁还会愿意放弃这份利益,跳下他的船呢?
  洛阳是中原的中心,在这里建立一个银行分行是很有前途的,而元家是洛阳的地头蛇,有他们的加入,这买卖自然就更好做了。何况,有元家帮他出面,易风能拉拢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毕竟,北方银行的许多业务,其实也就是各地豪门大族一直抓在手里赚钱的门路。若是直接单枪匹马来开分行,这就是夺人财路了。但若是凭借着易风手里庞大的网络和资源,拉着这些地方的豪门大族一起,联手打造一个庞大的银行网络,汇通天下,那就是有钱大家赚,大家都能赚到比以往更多的钱,这笔帐,易风相信大家都会算。
  “听你这么说,这确实不错。”元文都虽然如今已经做到了尚书左丞这样的高位官职,家族也很富裕,可听完易风仔细介绍了钱庄的运作以及合作模式后,依然马上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元文都看中的不是合作开钱庄能赚多少钱,而是看到了自己这个外甥提出的计划中更重要的一环。洛阳建立钱庄分行,拉拢大批本地大家族一起合作赚钱,赚钱对他来说是件小事,最重要的是这个联合起来的网络。而这还只是一个分行,如易风话中之意,北方银行还会在各个大城中开设分行,这就意味着易风能在各地建立起一个利益同盟的关系网。如果这些各地的关系网汇聚起来,哪怕最终能利用其中一成的关系力量,这也将是一个让人惊讶的力量。易风的这个钱庄银行,在他看来就如同那些世家豪门通用的联姻手段一样,以往大家通过联姻,把各家串连起来,组成一道庞大的姻亲网。而现在,易风用的手段更简单,却也更直接,用一个很赚钱的生意,把天下各地的大小豪强们联合起来。
  元文都对于这个外甥不由的有几分刮目相看,外甥真的当过马贼?可他却怎么觉得,这外甥满脑子里都是让人惊叹的点子。
  “那是当然,这事还得请舅父替我出面联络。”易风笑道。
  他对于这个计划是很有信心的,如今这个时代,对于金融的运作还十分初级。各地的豪强们有钱除了买地收租,就是放贷收息,主要的就是这么几种。虽然说易风银行贷款的利率远低于这时各地豪强们放贷的利息,可是北方银行的业务却不止是放贷。规模也不可与各地豪强们单打独斗同日而语。北方银行最厉害的地方还是网络,只要网络建立起来,不管是借贷还是汇款那规模都将是相当的大,这收益自然也就更大。
  当天吃过早饭,元文都就立即派家人四处给洛阳及附近的豪门大族送请帖,邀请他们上门赴宴,打的是宴请易风以及升任尚书左丞的名义,但实际上却是邀请他们来商议在洛阳建立北方银行洛阳分行的事情。这一整天,元府宾客不绝,洛阳和附近有头有脸的家族基本上都过来了。如同易风预料的一样,当元文都把建立洛阳银行的计划细节一公布,立即就引得诸多豪门动容。基本上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银行建立之后的利益,但是对于各家如何分配这个利益份额,却一时间争吵不止,谁也不肯让步。最后,经过易风亲自出面劝说解释,大家才初步达成了一个约定,那就是洛阳银行是北方银行的一家分行,北方银行做为总号,持有洛阳分号六成的股份,而在座的这些洛阳各家族,一起分配剩下的四成股份。总号和分号之间,虽然有业务往来,但是各算各的帐。洛阳分号成立的本金为一百万贯,按股份比例,总号投入六十万贯,洛阳各家一起投入四十万。不过对于经营方式,分号却得听从总号的制度。虽然具体的细节还要待商议,但大致的框架却十分顺利的建起来了。
  大家从上午一起说到下午,中间易风叫来了魏征和徐德言两个代替他出席接下来的商议,他自己则退席离开。在洛阳拉拢当地的豪强们建立银行分号,对于易风来说,并非最重要的事情,临关中越来越近,他需要抽出更多的精力来全力以对,京师,那里的事情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我的鸟儿刚飞回来。”一回到元家给自己安排下榻的别院,李四立即笑着上前道。一边说着,他一边把一个小小的铜管交给易风。
  接过飞鸽从京师带回来的信,易风立即回到书房,检查了封腊完后无误后,他取来一本诗经按约好的方式将信译出,仔细看了几遍记在心里后,把原信和译文一起放到了烛火上烧为灰烬。
  出了书房,秦琼和来整两人正在院里比试枪法,来整用的是家传的铁枪套路,而秦琼则用的是一支充满韧性的白腊杆大枪,一个刚猛无比,一个挑刺劈挂,以柔克刚,打的难分难解。两人见易风出来,一起收了枪。
  “三郎面色不佳,怎么京中传来的消息不好?”秦琼一面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面问。
  “确实不太好,现在京师全是我的各种诽谤之语,传的沸沸扬扬。”
  “谣言而已,怕什么?”来整不在意的道。
  “是啊,谣言而已,可又不仅仅是谣言。”易风摇了摇头,京师重地,天子脚下,每句传言都不会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
  傍晚时分,易风收到了第二封从京师来的飞鸽传书。这封信却是杨广发出来的,这个时候杨广直接给他发飞鸽传书,那是冒了很大风险的,毕竟如今他们的关系那是绝不能暴露的。易风猜测,必然是有十分紧急的事情,要不然杨广也不会如此冒险。
  译好密信看完之后,易风不由的怒拍旧案。“好一个云昭训,好一个汉王,圣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诚不欺我也。既然你们非要跟我过不去,某就奉陪到底。”易风倒真没有想到,他人还没有到京师,京城却暗流涌动了,对于汉王肯定不会轻易了却他们之间的恩怨本来他倒是早有预料的,可没想到,连云昭训都敢暗里推波助澜。
  “二哥,你马上出城回营准备,明日一早我们立即赶赴京师。”易风沉声道,京师情况如此复杂,他已经不能再慢慢的走走停停了,必须得立即赶到京师,先见皇帝一面。
第285章
济世安民
  当天色放亮的时候,一座雄伟壮阔的大兴城矗立在易风一行的面前,完完整整的显现在关中平原的大地上。
  大兴城就在眼前,四百年分裂后一统天下的大隋王朝的国都,一如大隋这个崭新而又强盛的王朝一样,大兴城年青而又繁盛。
  距离大兴城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道路两边已经遍布商铺,招牌和幌子林立,让易风甚至分不清身处城内还是城外。大隋立国之后,大兴城并不是国都。最初之时,大隋的国都是长安城,那是汉长安城,历经数朝之后,到隋立国之后,汉长安城早已萧条,尤其城市破旧,地下水都已卤苦,市区狭小。而且杨坚立国之后也不愿意住在被他篡位前代的宫殿开创自己的大业,重建一座新的都城也希望能达到“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期”的目的。另外,民间还有一个传言,据说杨坚称帝不久后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洪水淹没了长安城,梦醒之后心里就一直不舒服,因此决意迁都。
  新都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原附近,由宰相高颖总监,宇文恺设计监造。从开皇二年六月动工建造,十月正式命名为大兴城。
  大兴这两个字对于皇室杨家来说寓意深刻,大兴公曾经是他的封号,也寓意着杨家的天下将大大兴盛。大兴成为一个系列标志,在这座新城中,皇家的宫殿被命名为大兴宫,宫殿的主殿被命名为大兴殿,主殿前的大门被命名为大兴门,皇家的后花园被命名为大兴苑,都城所辖的万年县被改名为大兴县,城中第一寺院被命名为大兴善寺。
  开皇三年九月,杨坚就正式入住新都。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入住,新都的营建速度是非同寻常的。不过新都营建并没有大兴土木,主要的还是从长安城拆除木石等运到新城重新搭建,节省了大量的材料。而且杨坚入住新都时,当时大兴城也仅是宫城部份初步完成而已。大兴城的建设还在持续,直到开皇九年,外城部份才算基本完成。
  “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饌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州、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易风的身旁,是昨天就已经出城等侯易风入京的郇阳郡公元无竭,此时正亲切的向易风介绍着大兴城外路边繁华热闹景像的他正是故太子妃元氏的亲兄长,早几年前袭爵郇阳郡公。对于这位外甥的回京,元无竭表现的十分高兴。自父亲和妹妹先后去世,他接掌元家后,确切感受到的是元家的中落,可前些日子,天子夫妇却亲自驾临元府,这段时间又接连自宫中拔出赏赐,这份荣宠真是让元氏上下受宠若惊。原本早已经门前车马稀的元府,这段时间也是突然之间宾客不断,家中几个儿女的婚事本来也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现在京中诸多豪门贵族却纷纷主动上门询问,甚至不乏李氏、裴氏、于氏、杨氏等这些顶级门阀。甚至就在前日,一个在吏部做官的员外郎上门拜访时,还向他透露,等正旦大朝会过后,吏部就会正式下文,调他入太府寺为少卿。太府寺和少府寺都是朝廷中央机构之一,均为供应皇室用度之官,两者的分工是太府专管库储出纳,少府专管工程制造。太府寺少卿是太府寺的二把手,正四品官,相当于副部长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位,这对自袭爵之后,一直只是领着俸禄吃闲饭而没有半点实职现权的他来说,相当不错了。
  随着元无竭的话,易风也发现了,这道路两边的诸多店铺门,确实有不少的毛驴走骡,先前他还以为是行人们的坐骑,听他一说,倒也明白,原来这就是隋代的京城出租了。想想也是,大兴城如此的规模宠大,面积极广,光是宫城皇城外城三部份组成的大兴城城内面积就达到了八十多平方公里,这还没有算上同样繁华不已的城郊地区,若是没个坐骑光靠走路,就有的走了。
  “没有专门载客的马车吗?”武士彟在一边疑惑的问,见惯了怀荒那方便而又顺捷的公共马车后,再看到偌大的京师,居然到处是驴骡,连马匹都少见,不由的奇怪。
  元无竭笑了笑:“京师城内就有四十余万口,若是再把城郊的二十余万人口算进来,那就是六十余万人口了。这么多的人口,居住不易啊。京师当然也是有马车的,但多是富贵家族私人所有,也有少数一些专门供载客运货的马车行,但可不便宜。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平时出行能租用驴骡,已经不错了。”
  易风听了也是点点头,京师人多,对于车马需求确实不小,但有钱的人家基本上是有私家车马,而普通的人家,想要养马养车,那可成本不便宜。京师各种物价都高,马匹价格比起怀荒这样产马地来说更是高的多,而且在长安供养车马,成本也高,各种草料等全靠外运进来。从某些方面说来,这倒和后世有些相像,就算买的起车,也供不起啊。
  易风还发现,每隔一段路,道路边上还立有一块里程碑。
  “这是什么?”程咬金也发现了。
  “哦,这是里隔柱。每五里立一堠子,行十里立二堠子。用土筑堆,成四角形,上狭下阔,高四尺或五尺、六尺不定。”元无竭解释道,这时大家一行已经走到了京西北的开远门前,那里有一块高九尺的石头里程碑,上面刻着一行大字,“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安西是哪?”尉迟恭问,这些年轻人第一次来京,对于各种东西都觉得新鲜。
  “安西就是西域,汉时曾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易风一旁解释。心里也不由的充满感慨,汉代之时就开发西域,设立过安西都护府,等到将来唐朝时,也曾经扬威西域,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并征发十万长征健儿屯田西域,可惜后来安史之乱,西域唐军不得不撤回中原平叛,自此之后,唐军再没重返西域,当年那数十万长征健儿,也就慢慢的胡化了。看到这块碑,他觉得朝廷还是没有忘记西域那块地方的,朝廷立国虽不久,但积极进取,统一天下,平定四方,接下来肯定就是要开拓四边了。目前突厥人是大隋最强大的一个敌人,等击败这个对手后,大隋肯定要向西域拓展。
  “这里去安西真有九千九百里吗?”
  “其实这里距离安西超过万里之遥,之所以写九千九百里不写万里,只是人们不愿意有离家万里之遥的伤感。”
  到了开远门下时,易风发现,大兴城的外郭城居然只是一座一丈多高的矮土墙而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宏伟高大的城墙。
  易风的八百亲卫全都留在了灞桥军营,身边只带了一百旗卫。有元无竭、元文都兄弟俩带路,再加上易风的总管将军印,一行人很顺利的进了大兴城。一入大兴城,虽然街道上依然是人来人往,是却与城外的热闹又井然不同。进城之后,有专门的交通规则,左进右出,一律靠左行,这和易风在怀荒搞的靠右行完全相反。他当初还以为自己在怀荒弄的交通规则是首创,此时才发现,其实古代也早就有了这些了。不管是走路的还是骑驴坐牛车的,都通通靠左而行。
  而且最让易风惊叹的还是入城之后,除了川流不息的行人,路边并看不到商铺、摊位。大兴城这座崭新的都城,处处体现了一种军事化的风格,外面是城墙,入城之后才发现,城内一条条街道分隔开来的里坊,也还建有高高的坊墙,如同一座座小型的城内之城,甚至坊墙还比外面的那个外城墙还要高大些。那些本来临街的里坊位置,应当是黄金商铺,可是在这里,所有临街的坊墙,都是高高的墙体,一个门窗都没有。听元文都介绍知道,私自在临街坊墙上开设门窗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大兴城有一百多个坊,每个坊就等于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内之城,坊与坊之间的街道上是没有商铺摊贩的。城内有专门的市场,西市有利人市,东市有都会市,都是占地面积相当于寻常两个坊,大兴城内的市民要购物,要么去东市,要么去西市,因此购物也被俗称为买东西。当然,一些简单的生活物资,在各个坊内,也有一些便利商铺营业的。每到天黑,城门关闭,各坊门关闭,这个时候街道上是不允许随时逛街的,在各街头和坊角,左右武侯卫设立了许多街铺,里面有四五个武侯,这些人就相当于后世的派出所了,专门巡夜,一经发现犯禁违反宵禁制度的,抓到就得先打上二十棍。
  不过在坊里面,则要好的多。天黑之后,虽然城门坊门关闭,宵禁开始,可是同坊内还是可以窜窜门甚至到坊里的小店喝喝酒什么的。不过若是到别的坊内的亲戚家做客,天黑之后,就只能到亲戚家住宿了,要不然,回家路上被武侯抓到是要打板子的。
  大兴城东贵西富,富人多住在西城,贵人们则多住东城,皇帝的宫城在北面,一般的人家则多聚集在南城。
  杨广在京的府第就是在朱雀大街第一街东的开化坊,临近皇城。长孙晟家住朱雀大街东第三街永兴坊,朝中最富贵的太师李穆的府第则在平康坊,四贵之一的纳言苏威则在南门之东的永宁坊。
  元无竭家在朱雀大街西面第二街的兴化坊,是继承的父亲右卫大将军郇阳郡公元孝矩的府第。在元家所在兴化坊北面是通义坊,唐国公李渊家正是在这坊。东南面的安业坊内,则是兰陵公主杨阿五的府第。元氏兄弟一路上,向易风很详细的介绍着京中权贵们的住宅。
  大隋如今有八位国王,二十多位郡王,以及上百位的国公,以及数百的郡公,县公以下的更是数不胜数。由于大隋是自西魏一脉传承下来,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都属于中枢政变型改朝,因此几朝的高官贵族们几乎都得以保持爵位,这就使得如今大兴城内,拥有爵位勋职的数不胜数。元孝矩四兄弟,就个个都是郡公,而且如今这爵位都还传到了下一代,并没有降等承袭。如此多的世袭爵位,对于大隋来说,可想而知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易风虽然把八百近卫留在灞上,但身边依然带着一百旗卫。
  一百旗卫皆顶盔贯甲,穿着与京师军队黄色军袍全然不同的红色军袍,锃亮的红色胸甲、火狐皮披风,长筒重靴加上闪亮的马刺,胯下清一色的枣红大马,人马威风马也神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