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285

  “大王你看那花露瓶,上面绘着两个句子。”
  杨广拿起瓶子,边看边念,念完之后,眼中透出一抹赞叹,“不错的句子,不拘一束,别出一格,写的很好啊。”
  “当然好啊。”萧氏接道,“这是易风写给元季瑶的,这只是其中的两句。”说着,她把整首词给杨广念诵了一遍。“大王,这首写的多情真意切啊,刚才妾身本也想写一首,描绘你我夫妻情意,谁知却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句子来。奴家不管,易风都能给元氏写出这么感人的句子来,你可是诗赋无双的晋王,你一定得给妾身写首更好的来。”
  “原来因为这个啊!”杨广的脸色一下子变的好看了起来,不过他又马上惊叹,因为刚才这首连他都赞叹的诗句居然是易风写的。这让他马上想到了先前收集到的关于易风消息中的一件,先前他也曾经见过易风写的另一首诗,饮马长城窟行。那首诗相当大气磅礴,当时他见到这诗时根本不信是易风所写。如今再看到一首风格完全不一,但却依然十分精彩的词,也是易风所写,他不由的更加迷惑不解了。易风居然能写出两首如此佳作,而且这两首诗还完全风格不一。这太让人难以相信了,这个私生子,真是越来越让人想不明白,看不清了。
  “好罢,孤今天就也为爱妃写上一首。”
  杨广很有诗才文赋,不是被人吹捧的才赋,而是真真切切的才能,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他的文才甚至可以在当今天下排到前三。写诗,对于他来说,真不是什么问题。
  提笔,略作沉吟,杨广很快挥笔而就,一首诗跃然纸上。
  萧美娘站在一侧,轻轻吟诵。
  “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一口气将这首乐府诗念完,萧美娘望向杨广的眼中充满着崇拜之色,丈夫的这首乐府诗,果然并不丝毫落于易风那首,虽然少了些儿女情长,但却更添几分大气。整体来说,易风的那首倒像是篇艳词,而晋王这首却是大气了得,格调更高一档。“好诗,大王妙手成章,果然诗赋才气无双。”
  杨广也有几分自得的看着桌上刚写就的这首诗,他自小得诸多大儒教授,到江南之后,更是网罗了大批才子,娉为王府学士,平时与他们一起诗文唱和,说到写诗作赋,这份能力无人不服。
  等萧美娘赞叹的差不多了,杨广才招呼说:“爱妃,你且坐,我有话要跟你说。”
  萧美娘嗳的一声,坐到杨广面前。
  “大王要跟奴说什么?”萧氏问,刚刚她心情激动,此时白皙的脸颊上升起两朵娇艳的红晕,眼光之中更是霞光流动,胸脯起伏着,越发的显得妩媚迷人,杨广看的都不由的入迷。
  “啊。”杨广定了定神,又瞧了瞧萧美娘一眼,缓缓吐了口气,说道:“爱妃,我想跟你说的是,这次入京,是我多年来谋划的最关键之时,能否从太子手中夺下东宫储君之位,就在这次了。若是这次我们发动攻击却不能奏效,那也许我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甚至,会更糟,要么成功,若是失败,则可能连如今的地位都保不住。我知道你不太喜欢易风,可是眼下不是谈这些的时候。这次入京,易风对我的大业至关重要,甚至有可能成为左右成败的关键筹码。我希望这个时候,你能暂时放下对他的那些成见。”
  萧氏的眉头挑动,睁大眼睛,“易风真的站在大王这边,愿意全力支持大王吗?”
  杨广点了点头。
  “你给他许了什么诺,答应了他什么条件?”
  杨广摇了摇头,“我确实给他许诺,让他提条件,可是他什么条件也没有提,但却发誓会全力支持我,完全站在我这边。”
  萧美娘微微有些意外,她本来以为易风肯定会借机提条件,这个时候她就可以以此在丈夫面前给这个私生子种下一些猜忌的种子,挑拔下他们父子的感情。可谁知道,他竟然什么条件也没提。甚至丈夫主动让他提条件,他也没提。她仔细的思考着,忽然想到一个可能,易风现在不提条件,那是他有更大的目标,想获得更多的好处。更多的好处是什么?难道他想等丈夫将来成为太子,甚至是成为天子之后,想要争夺储君之位?这不可能,他只是一个私生子而已,怎么敢有这样的非份之想?她想要提醒丈夫,可是话到嘴边,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她并不蠢还很聪明,他知道这个时候丈夫对那个私生子早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种看法了。眼下这个时候,自己若是说出那样的话,只怕会让丈夫以为自己只是一味的想要挑拔离间他们父子关系,自己会因此被丈夫看清,甚至会被疏远。她不想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没有半点好处。
  想到这里,她吞下到嘴边的话,脸上也换了一个笑容,有些违心的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易风如今真是越发的懂事明大局了。大王放心,易风都知道如此,妾身又怎么会不顾大局呢。其实,妾身对易风也没什么偏见,大王莫要误会了。或者说,在大王的眼里,妾身就是那种不明是非,一味妒忌的蠢女人不成?”
  “爱妃如此娴慧,怎么会是妒妇蠢人,孤一时说错话,爱妃可莫往心里去。”杨广笑着陪礼道歉,不管如何,看到如今易风和萧美娘两人先后的态度,这让他心情轻松了不少,也对这次进京的夺嫡大战更添信心。
第282章
谣言四起
  雪后初晴,天地间到处粉妆玉砌,皓然一色,杨广的王驾车队也重新上路,在王旗的指引下,车队缓缓驶出虎牢关,继续向关中进发。易风站在虎牢关城楼上,目光远送。
  连日来与杨广密会暗议多日的易风,并没有继续跟随杨广同行。看到杨广的车驾远去之后,易风收回目光,转身下城楼:“我们回荥阳!”
  虽然护送进贡的大批战马的队伍还在黄河以北,但那支一路打着武州总管旗帜的近卫团却已经刚渡过了黄河,正向荥阳赶来。易风已经和杨广秘会完毕,赶回荥阳正好与队伍相会。
  当天午后,八百近卫举着易风的大将军总管旗进入荥阳,易风带着旗卫们与之汇合。
  曾经的荥阳郡如今的荥阳县,城内官府上下以及大家豪强富商等,纷纷前来迎接。对于这位在开皇十八年末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易风,荥阳城上下都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易风不但是位大将军总管刺史带郡公衔,而且人家还已经是位货真价实的皇孙王子,这可就是实实在在的猛龙过江了。尤其是看着易风居然带着八百武装整齐威风凛凛的骑军卫兵,他们就更不敢轻心了。易风的这支侍卫骑兵,其架式威风甚至比起几天前刚从这里过去的那位扬州大总管晋王殿下还要威风几分。不少人都想借上机会,看能不有搭上这位皇孙。官员们想趁机借助易皇孙这条线,搭上皇太子的船,将来博个更好晋身之阶。但更多的荥阳的豪强富商们,则更看重的是这位易总管还是个财神爷。谁不知道这河南的单家、徐家、王家等东边几州的土豪,就是因为早早搭上了这位易皇孙的船,如今早就赚的盘满钵满,甚至还都为家族子弟博得许多官身,不管是发财还是升官,这都是足以让他们羡慕万分的。要知道,就在前两年,当今天子曾特别下诏颁令,宣诏商人工匠及子弟不得担任九品以上官职。这条诏令对于那些工匠商人们来说,简直是个极大的打击。尤其是对那些地方上有钱的富商们来说,这条诏令让他们失去了许多保障,成为栏中那待宰的肥猪而已。
  看到徐、单等家族搭上易皇孙后,如今不但生意做的更大,而且人家还成功的博得了官身,成功的突破了皇帝的那条禁令,根本不用再时时担忧人怕出名猪怕壮了。
  当然,迎接的人中,也并非个个是如此欢迎态度。在一众人中,荥阳最大的家族郑氏,这个曾经关东顶级豪门,如今依然威风不减多少的大豪门,就不有家主前来,郑家家主推辞抱病在身,只派了一个旁枝庶子前来,那态度十分明显,他们并不想拍易风的马屁。
  这个结果让荥阳上下许多人疑惑不解,他们都知道郑家这些年还能保持这个势力,皆因他们早早的投靠到了太子杨勇一边。如今太子嫡子易风路过,这郑家本来更应当卖力巴结才对啊,怎么却如此冷淡呢?
  “郑家看来还记着当初北上时抢了他们家的地下军械坊之事呢。”魏征在易风边上笑道。
  “事情只怕没有这么简单啊。”易风也早注意到了郑氏家族对他到来的冷淡反应。当初他北返燕山,黑铁卫拦截刺杀,易风恼怒之下,直接出手把郑氏名下实际上为太子所有的荥阳郊外山谷中的那座地下军械坊给突袭了,并且把那军械坊洗了个干净,走时把工匠都给全一个不剩的带走了。尉迟恭,当时就是易风在那里收下的小铁匠。不过郑家应当并不清楚易风真正的身份不是太子之子而是晋王之子,但郑家如果不知道这层关系,可现在却依然如此冷淡反应,那从侧面反应,他们肯定也是得到过一些幕后指点的,而且这指点也只能是来自东宫方面。要不然,郑家哪来的胆子敢得罪主子的嫡子?易风心里冷笑,看来从长安方面传回来的情报也不够全面。如今外面都传天子皇后和太子都对这位失落民间多年的皇长孙极为期盼回京,可现在仅透过这简单的一件事情,易风就已经更加坚定,太子绝对不会真的忘记之前的恩怨的。
  “郑家好大的狗胆,竟敢如此无礼,让某带队兄弟去郑家亲自为大帅问候下郑家家主,看他是不是真的病的快死了。”尉迟恭大声的说道,似乎故意要把话说的城门口所有迎接的荥阳人听到。他当初本来是雁北的铁匠,结果却被弄到了荥阳那个作坊里卖命,几乎等于是囚禁起来的。虽然他早知道了那事其实是东宫的人幕后操纵,但对于郑家也依然毫无感情。他巴不得能有机会,亲自上郑家去出当初的那口鸟气。
  易风笑笑:“郑家天下名门,郑郎君有恙,我本应亲自去一趟府上探望,不过一路车马疲惫,一身尘土也不适合冒然上门拜访。敬德,你是我义子又是门生,过去和郑家还有些渊源,你带一队弟兄,多备些礼物,就代我亲自去一趟郑家拜访下郑老爷子。记住,不得失礼。”
  虽然易风口里说的是不得失礼,可是在城门前的那些荥阳人听来,却已经是透着彻骨的寒意,甚至是杀意了。不少原本直受郑氏打压的一些荥阳家族,这个时候心里甚至不由的幸灾乐祸起来。郑氏数百年大族,雄踞荥阳,过去哪家不得看着郑氏眼色过日子。如今好了,终于遇上一个能治他们的了。
  老黑得了易风的首肯,咧嘴一笑,笑的很是有些得意,大手一挥:“走!”
  登时一队五十骑兵马蹄响动直冲入城,向着郑府而去,那份杀气腾腾毫无摭掩,哪有半分是去拜访的样子?至于刚才易风说的多带礼物,更是一点没带,带的只有他们的刀枪剑戟。站在迎接队伍里的那几个郑氏庶出子弟,此时脸都全白了,站在那里,浑身颤抖着,出来说话也不是,离开赶回去报信也不敢,左右为难。
  易风倒是没有丝毫为难他们的意思,让尉迟恭去稍稍为难下郑家就好,表明下态度。真要怎么样郑氏,易风没那个想法,也不会那么鲁莽,毕竟郑氏不如从前了,但也还是关东顶级豪门,特别是和关东各大家族甚至是关陇各大新贵们的联姻,错踪复杂,盘根错节,牵连极广,易风做的过了,到时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只是控制在一个小层次的话,是没什么关系的。
  入城之后,与荥阳上下一番寒喧过后,打发走了那些人,还没清静下来,魏征拿着一封书信进来。
  “京师过来的密信。”
  信打开,易风仔细阅过,不由的眉头紧皱起来,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人还没有到京师,但却已经有人把他弹劾了。
  上本弹劾他的人有御史台的,但也不全是,仿佛突然之间,京师大兴城里,他这位即将入京的皇孙一下子又引人注目起来,不过这一次却不是什么好事。京师大街小巷到处都在传播着关于易风的小道消息,各种各样都有。但绝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的消息,更多的是一些造谣。甚至有人故意把易风曾经在燕山绿林中的经历晒出来,还大肆捏造易风是如何烧杀抢掠,奸淫打杀的,总之,他就是一个无恶不做,恶惯满盈的凶残盗匪。还有谣言则大肆传播易风在怀荒设立私市,幕后操纵走私,倒卖走私违禁物资,向胡人出售铁器、军械、粮食等等。甚至有谣言传,易风曾经跟着燕山贼投靠突厥人,跟着突厥人一起劫掠大隋边境等。
  又有人把慕容蔷薇和高浅雪的身份挖出来,说浅雪是北齐余孽,亡国公主,一直阴谋复辟等等,还一直勾结高句丽。而蔷薇则是投靠突厥的凶恶马贼燕山贼的女头子,在那些谣言里,浅雪是个白发魔女,蔷薇则是一个红发魔女,易风娶了这两个魔女,也是一个喜欢吃人肉的邪恶狂徒。
  这些流言一夜间传遍京师,并有向其它地方扩散的趋势。
  这些流言一出现,京城里立即有许多品级不高的官员跳了出来,开始纷纷上本弹劾易风,弹劾他走私、谋逆、勾结高句丽人、勾结突厥人,故意在边境制造战事,挑起事端,私造军械铠甲,大肆训练兵马、囤积粮草等等罪行,各种罪行加起来,如今已经有了一百零八条之多。
  “大帅,这明显是有人在暗中操纵,想要坏了大帅名声。”魏征道。
  “是太子还是汉王?”徐德言问。
  “都有可能,但最有可能的还是杨谅,我们刚把他派来的黑风贼击退了,估计坐不住了。”易风想了想道。“不过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忧,咱们这次入京,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能在天子面前得到认可,那这一切就都算不了什么。”
  谣言止于智者,但更会止于天子。只要天子一发话,谁还敢传播?易风表面上很是轻松的样子,可心里却有些不安起来,谣言满天飞,可为何天子却没有任何反应?甚至那些官员上本弹劾他,到现在宫里也还没有传出半点回复。
  天子这是在等什么?
第283章
金屑酒
  “须弥现至何处?”
  深夜里还在大兴宫中批阅奏文的杨坚又批完一本奏折,突然抬起头来问道。殿下侍候着的内侍省宦官连忙小声应道:“回陛下,长宁郡公昨日已过虎牢关,今日当刚入洛阳。”
  “嗯。”杨坚在殿中龙涎香烛火的映照下点了点头,脸上神色莫测,然后就没有再说话,低下头继续批阅那高高堆起的奏折。内侍省少监王海悄悄打量了皇帝一眼,低下头去没有多说半句。他服侍了天子十八年了,也早见惯了天子宵衣旰食操劳国政。虽然如今天子越发老迈,华发早生,甚至性格也转变了许多,比如不再如曾经那般的节俭,也开始喜欢奢华舒适,甚至沉迷女色之中,但对于国事,这位曾经从女儿女甥手里抢夺下江山的天子,却是一日不曾懈怠的。不过王海有些疑惑不解的是,天子并非那种耳目闭塞不闻宫外事情的昏君,为何如今京师流言满天飞,甚至御史和许多官员都蜂拥上表弹劾长宁郡公,可天子却迟迟到现在也没有半点表态呢?
  难道那位皇孙已经为上所恶?不可能啊?
  一阵脚步声响起,殿外响起内侍和宫女们的声音:“参见皇后娘娘!”
  殿门推开,皇后独孤伽罗入殿。
  皇后没等王海上前见礼,“那些人统统该死!”她怒气冲冲的喝道,“他们是在离间皇家亲情,诽谤皇孙之名誉,这是欺君是犯上,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十恶本是佛家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后来西汉律法中有大逆不道不敬罪,到北齐时,齐律十二篇中,又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尊崇佛教,因此开皇律订立时,特别把佛教中的十恶之名引入律法,以之代替北齐重罪十条。“十恶”之罪名遂正式出现,《隋书·刑法志》第二十五卷中即载:“开皇元年更定新律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十恶是隋朝开皇律中写在最前面的十条重罪,遇赦不赦,相当严重。独孤皇后一上来就喊出十恶不赦之罪,那已经是相当愤怒和严重的指挥了。
  杨坚从御座上起身,上去扶着独孤皇后,从皇后手里接过那张信纸,只瞧了一眼,就已经知道皇后为什么这么愤怒了。信的内容其实就是这几天京师风传的各种关于易风的流言,另外还有那些官员们上表弹劾易风的罪名,不过在后面,添列了一张长长的名单,多是弹劾易风的官员之名。
  “前面这些都是御史台的御史们,风闻奏事本也是言官的职责。”杨坚向皇后解释,“倒是后面这些人,则未免有些越俎代疱。”
  独孤氏怒气未减:“这是大不敬!”
  大不敬是十恶重罪之一,指冒犯帝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独孤皇后把眼下这些人定为大不敬,也确实可以说的上,毕竟外面的流言现在越传越不堪,确实已经冒犯了皇室的尊严。
  “我要把这些上书官员通通抓起来,一个也不留。”皇后怒气腾腾,“还得立即派出左右武侯和亲翊勋三卫五府禁卫出动,把那些敢于传播谣言冒犯帝室之宵小通通逮捕!须弥马上就要进京了,眼下各地的朝集使也是云集京师,传播这样的谣言如何能够容忍。”
  “我估计须弥眼下可能都已经听到这些谣言了。”杨坚冷冷的说,“谣言如风一样传播,想必早已经传到了关外去了。至于把那些官员和传播谣言者捉起来,并没有多少作用,很多人不过是以讹传讹而已。其实,这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任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现在如何跳的欢,不过也跳不了多久。”
  独孤伽罗望着杨坚,有些怒气未消:“你到底怎么想的?你明知道现在京师谣言满天飞,为何却迟迟不动手?你难道没有听到,你们说我们的孙子是强盗,说他滥杀无辜,强奸妇女,甚至是烹饪小儿食用!”
  “谣言止于智者!”杨坚轻笑,“更何况,我这不过是欲擒故纵,为的就是要引出那些幕后煽动之人。”杨坚虽然老了,可却依然老练,京中谣言一起,他就立即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杨坚没有第一时间去问责那些传言者,是因为他知道关键其实是那些幕后的煽动者。这就是杨坚的厉害之处,从不为表象所迷惑,直指事情本质。
  “我绝不许有人如此污蔑皇家,至尊查出谁是幕后煽动之人了吗?”
  谁是幕后煽动者?皇后啊,以前你是多么的聪慧之人,若是从前只怕你早就已经看出这件事情幕后的本质了。杨坚心里暗自叹息,事情其实并不复杂,谣言一起,杨坚就立即派人秘密调查,虽然表面上没动声色,可实际上很快他就已经查到了想要知道的消息了。最初散布谣言者,是几个地痞游侠儿,而这些人的背后却是一个汉王府的管事。顺藤摸瓜,杨坚很快就已经弄明白了前因后果,事情果因最小的儿子阿客而起,是他派人暗地里收买那些闲汉地痞到处传播须弥的谣言。当然,也顺带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除了汉王府那边的人外,京师还另有一些势力在暗地里推波助澜,其中甚至还有东宫的人。
  “这次的事情我已经查明,主要是老五胡闹,另外老大家的云氏也有推波助澜。”
  “这事怎么跟阿客有关?”独孤皇后有些不愿意相信,杨谅是她最小的儿子,因此一直留在京师,直到去年才出京就藩。而杨林是她的嫡长孙,自己的幼子和长孙之间,就算关系不太亲密,可起码也不应当这般僵硬啊。何况,他们之间以前又不认识,怎么会起冲突?她倒是更愿意相信这件事情是大儿子的那个妾云氏搞的鬼,当初那个狐狸精勾搭了太子,使得太子和太子妃元氏不睦,甚至后来云氏还蛊惑太子一起谋害毒杀了元氏。现在元氏的儿子重回京师,这云氏肯定是最难安的。“我看肯定是云氏女做的,当初就谋害了元氏,现在又想要谋害须弥。”她越想越是如此,毕竟就算不提当年云氏和太子毒害须弥生母太子妃之事,现在须弥一回京,那就有可能成为皇家嫡长孙,如此一来,对云氏威胁最大,她生的庶出长子,可就立即从太子的继承人变成什么都不是的庶子了,也就只能是个郡王而已。
  杨坚却不为这么想,他想的更深,也知道的更清楚。五儿子在京的时候,承欢膝下,确实很得他喜欢。可是外出就藩这近两年来的表现,却让一直暗中关注的杨坚极其失望。空得了偌大的北齐旧地,关东五十二州,可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掌控并州总管府,今年的东征高句丽,更是表现让人极其失望。兵败不说,最后却还没有半点承担责任的勇气,只知道一味的推卸责任。这次他闹这一次,原因他也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竟然是因为派人去怀荒向杨林强行索要一座酒坊不得,而背后使出这样的阴招,真真是狗肉上不得台面,阿斗扶不起。不管他也知道皇后对这个儿子的喜欢,因此也没有跟她细说。
  “云氏确实越来越不像话了。”杨坚对于太子妾云氏也是印象十分不好,这个出身于贱籍工匠之女的云氏,除了长的狐媚动人外,没有半点值得称赞的地方,出身卑微,心机歹毒,甚至生的四个儿子,也没有教养好一个。这方面,比起老二家的萧氏真是天差地别。晋王妃萧氏出身后梁皇室本身就是公主,而且贤淑温柔,和二儿子也是相敬如宾,把晋王府的后院打理的非常和谐,特别是为晋王生养了两个儿子,一个个都还教养的十分听话懂事,不论是河南王杨昭还是豫章王杨暕,都极得他和皇后喜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