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285

  “杨林!”杨坚手捏着报纸,口里念着易风的名字。他突然觉得,其实荆州大总管的空缺,他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人选。
第293章
九五
  丢下脸色难看的杨俨,易风一阵哈哈大笑率部策马而过。
  刚回到元府,宫里就有使者前来宣诏,这次带头前来的依然是王海。一见到易风就满面笑容的上前来,“恭喜恭喜。”
  “敢问内侍,何喜之有?”易风见他那笑脸模样估计也有喜事,但具体的他一时也猜不透。
  王海望着易风,心里也是充满着感慨,这位皇孙刚回到大兴,这才多长功夫,就已经如此得圣眷,真是让人惊叹。“是大好事,陛下特让咱家来传旨,为总管赐宅第而来。”
  元家安排下人准备了香案,易风跪接圣旨。杨坚给易风赐下宅子,但却豪爽的有些惊人。赐给易风的不是一般的宅子,而是整整一个坊赐给了易风。就在朱雀大街东京城中最大的佛寺大兴善寺的东面隔壁的靖安坊,整整一坊之地全都赐给了易风为私宅。
  大兴城中有东西、南北交错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九坊。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属大兴县,本有五十五坊,因为城东南角曲江占去一坊之地,故实有五十四坊一市。西部属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整个大兴城又分为宫城、皇城、外城三部份。外城部份两市一百零九坊,坊也有大小不同。皇城东西的十二座坊面积最大,其次是宫城东西的十二座坊次之,再接着是皇城南面最东西两侧的三列四十九坊,最小的则是皇城以南朱雀大街东西两侧的十八个坊区。这十个坊区南北各三百五十步,东西三百五十步,折算下来三百五十步为五百四十米左右,相当于三百七十五亩面积。
  杨坚赐给易风的靖安坊就属于大兴城一百零九坊,四类坊中面积最小的十八个坊之一。可就算是四类坊中最小的,却也足足有三百七十五亩。易风现在暂停的元府所在的兴化坊,也归属于这十八坊之一,元氏昔日十分兴盛,也不过只是占据了整个兴化坊的十六分之一而已。现在杨坚一下子就把一整个坊赐给了易风,这份宠爱可见非同一般。
  不过相比于易风此时眼里想的只是一下子在京师的御街朱雀大街旁边拥有了几百亩宅基地的高兴同时,元家上下和王海的脑子里想的可不是这个。大隋立国十八年,迁都大兴城也有十几年了。大兴城内的人口也多达四十余万,但总的来说,大兴城当初设计规划之时就时相当大气的,这种城池规划时是按照能容纳百万人口设计的。因此,到了现在,其实大兴城里的几十万人口连城内一半的地方都还没有住满。外郭的这一百零九坊,最热闹的还是围绕着东西两市和皇城宫城左右,越往大兴城南面,就越空荡。为此,当初杨坚特别下旨,把诸位皇子和郡王等的宅第,都赐到了京城南部。如杨广、杨谅、杨秀、杨俊甚至杨雄以及诸公主驸马们的宅第,其实都是赏赐到京师城南的。而且往往都是一赏就是一整个坊,加上还有不少的坊,甚至整坊都是佛寺和道观,如大兴善寺就占据了一整个靖善坊,崇业坊里的玄都观,同样是占据了整个崇业坊。
  沿着朱雀大街两侧的这十八个坊区还算热闹些,越往南的那些坊越空,基本上根本没有开发,全是坊墙围起来一的一片荒芜。
  按说,天子就算赐给易风一坊之地,也算不得什么。但王海和元府上下去不会这么认为。原因很简单,靖安坊所在的位置虽然是在城南,但却首先是位于大兴中轴线朱雀大街的附近,其二,更重要的一点是,靖安坊是位于大兴城六爻之中的九五之上。
  大兴城做为大隋建国之后营建的新都,在设计上都城的位置,以及街数、坊数也都是有所依凭的。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则取周礼九逵之制。皇城两侧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
  另外,宇文恺当初在设计大兴城时,也参照了风水思想。大兴城选址在汉长安城故城之南,地势开阔平远,有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横贯。从高处俯视,就能看出这种地面形状很像易经里乾卦上的六爻。
  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横贯西安地面的这六条土岗从北向南,依次称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从六坡的高度看,地势从南到北渐次降低。不过宫城设计在北,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相对应,因此最后把皇宫布置在了北边中央位置。而且北边有渭河相倚,从防卫的角度来看,也比较安全。
  但如此一来,至尊的九五之地,却是在相对的城南地区。九五最为尊贵,所谓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皇帝不居,那也不当是普通人居之的。因此,当初把皇宫布置在最北中央位置后,宇文恺便在九五这条高岗的中轴线部位,东西对称的建筑了两座规模极为宏大的寺观,就是西面的道教玄都观,东面的佛教大兴善寺,希望借用神佛的力量来镇压住这个地方的帝王之气。
  而其它的五道土岗,初九,卦论上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因此便置宫至,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正好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体现文武百官健强水息,忠君勤政的理念。因此,最终宫城和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了九二和九三的坡地上。而最尊贵的九五之地,因处于城南,因此最终空了下来,只是修筑了两座规模宏大的寺观。这条土岗上其它几坊,则一直空置着。
  如今皇帝却把位于这道九五至尊上的靖安坊赐给易风建宅,王海和元府上下的人就不由的不多想了一些了。太子居于宫城之东的东宫,可四大国王和诸多的郡王、公主们,可是没有一个的府第赐在这九五横岗上的,更不用说京师的那些上柱国、国公、宰相们了。可现在,皇帝却一下子把这个宝地赐给易风,容不得他们不多想。
  当今天子可是很在意这些风水之类的东西的,甚至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气,当初迁都之始,就曾经下令宫城皇城之南的居民里坊,取消南北坊门而仅开东西门。现在天子却主动将九五至尊之地赐给易风,这里面是否暗含着更多的信息?京师的人都习惯了从最普通的平凡小事之中,探寻天机。
  王海和元府的人都是满怀激动,认定易风是真的入了天子的眼,当成了未来的继承人培养了。
  唯有易风倒根本不明白这些,还反而并不怎么满意。东贵西富,大兴城里最好的地带是在皇城和宫城左右的这些坊区,再接下来是东西两市附近的坊区,其次才能算是朱雀大街两侧的这些坊区,也仅仅是比更南面的那些坊区稍强一些罢了。可天子现在赐给他的靖安坊,紧挨着一个大庙不说,边上还全是空荡荡的地方,大兴城这么大,虽然外面有外郭墙包着,但已经可以说的上是京师的郊外一般了。这样的地方,他真不喜欢,还不如直接在东西两市边上赏他一栋现成的宅子呢。光给他一块地皮,自己还得亲自动手建造,等建成了,他也不一定有机会来住了。
  幸好他这种想法也没有说出来,不然元家上下和王海等人还不知道要怎么震惊呢。就算以晋王杨广之贤名,汉王杨谅之受宠,他们都没能染指到这块地方分毫,而大公主乐平公主杨丽华,五公主兰陵公主杨阿五,这两个最受宏的公主,一样都得不到这块地方。给了易风,这天大的恩赏,他却还嫌弃。
  “营建府第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事情,看来我还得在舅父家多借助些时日了。”
  “想住多久都行。”元无竭看向外甥的目光里,又多了几分热切。这个外甥看来前途无量啊,天子莫非真的想让他成为东宫继承人?
  等接过赐旨,易风也笑着拉王海一起留下来喝茶。
  王海等到左右无人时,立即悄悄跟易风说道:“刚才咱家派人过来通知总管,让总管关注今日的边防报,总管可有留意?”
  “刚回来,已经听舅父说起内侍派人过来传话了,不过还没来的及去看呢。”易风说着,一边叫来尉迟恭和程咬金让他们去把这几天的边防报都找过来。虽然他人已经到了京师,不过怀荒那边的各种事务以及报刊等还是会通过自己的线路送过来。
  报纸送上来,易风马上就找到了边防报,这份报纸是份偏向于军事方面的报纸,他来之前已经在筹备。眼下也才刚发了第一期,属于周报性质,他很快就找到了这份报纸,一眼扫过,脸上就不由的笑了起来。
第294章
归宗
  “到底是何好事?今日宫中,至尊看了这报纸后也是大喜,立即就派人传两位仆射入宫议事,稍后又让咱家来宣布赏赐呢。”王海话语不经意间,把杨坚的一些情报泄露了出来。
  易风对着王海微微一笑,他知道,王海这样的老狐狸是不可能会无意间泄露这样情报的,泄露禁中语,是项大罪。他这般行为,只说明他是故意向自己示好了。易风很满意这个结果,也从这话中知道了杨坚其实对自己对怀荒还是很关注的,起码,情报的报纸京师中知道的人并不多,可杨坚却已经在收集情报的报纸,并经常阅读了。这就说明,他对怀荒的了解可能要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多些。可经过先前的见面,杨坚却似乎表现的对怀荒的事情并无多少了解,这让易风不由的多了几分思虑,看来杨坚一如继往的深沉。
  “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易风笑着将报纸送到王海手里。王海也不客气,拿起报纸就看,这让易风对这宦官总管又多了几分了解,他是识字的。
  其实边防报上登载的头条也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主要的内容其实他已经先一步在怀荒送来的奏报中看过了。不久前,李靖带着各军拆分出来新建的骑军,在经过前期的磨合训练后,主动的带着骑兵开始野外拉练,实战训练。这种实战训练,其实就是主动离开怀荒的地界,深入到突厥人的草原上,拿那些突厥部落练手。可以说,李靖是十分大胆的,他的这个实战练习计划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可偏偏李靖这个总教头却说服了骑兵军各营的将领们,跟着他一起冒险胡闹。
  也不能说是胡闹,李靖的计划还是很详实的。几个骑兵营分开来,轮流拉出去,不断的深入到草原深处,不顾寒冷,犹如草原上的寒风一样,四处侵袭,草原上的突厥人一时吃了不少的亏。在连续遭遇不明身份马贼的袭击后,突厥人也怒了,不顾寒冷,集结了不少的牧民战士,凑了五千人马,开始搜寻这股来去无踪的马贼,誓要灭亡他们。不过五千胡骑虽然不少,但也只是部族牧民集结而成,并非是突厥人的附离狼骑侍卫,特别是他们还以为袭击他们的只是奚、契丹等东部部落牧民,结果大意之下,被李靖指挥的骑军引诱,最终在草原上遭遇怀荒骑军的埋伏,最终全军尽没,战死千余,余皆尽为俘虏。李靖胜利之后,还并不撤退,直接带着得胜的骑兵横扫了怀荒北面西面数百里的草原,将那些失去了青壮战士的胡人小部落扫荡,俘虏了大批的胡人部落男女人口以及大批的牲畜皮毛等物。
  当然,怀荒边防报上,并没有直接写李靖是此次战役的主谋和指挥者,公开的说法是胡人突然集结上万战士冒雪南侵,怀荒军奋起反击,保卫边疆,取得连串胜利。
  “真的取得如此胜利?”王海惊讶的握着报纸,有些难以置信。先前他已经听易风跟天子当面说过,怀荒军号称十万,其实只有骑马步军八千,其余大部份是新兵和民夫。可现在怀荒居然击败上万突厥军,还是在易风这个总管不在的情况下取得如此胜利。
  “某先前已经收到怀荒发来的快报,确实大捷。歼敌一千,俘虏敌骑四千余众,另外催毁突厥大小部落百余个,生擒人口三余万,获牛羊杂畜二十余万。”易风没有隐瞒,他知道现在他对王海说的话,可能一会王海就会告诉杨坚,但他没有隐瞒。这场大胜虽然不在他的预计之中,但也确实很值得高兴。
  “怀荒军伤亡多少?”王海惊喜的问。
  “战死三百余人,重伤百余,轻伤不计。”
  “就这点?我的天!”王海惊叹。“怀荒军出动多少?”
  易风笑道:“八千骑马步兵。”
  “那就是倾巢而出了,太冒险了。不过,以八千怀荒兵马,对抗数千突厥骑兵,竟然能取得如此战果,真真了得。”王海没带过兵,可并不影响他对这一战的判断。不管怎么说,怀荒这一战都算是大捷了,怪不得当时陛下如此高兴。他甚至在想,陛下也许并不只是高兴怀荒军打赢了这一仗。而可能还是在高兴怀荒军有如此胆色,敢主动出击,甚至有如此战力。他很清楚最近皇帝一直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担忧,特别是东征失败后,让皇帝甚至开始怀荒起大隋军队的战斗力来。而如今怀荒军一而再的击败突厥人,却让陛下信心大增。尤其是易风的这支号称十万的怀荒军的战力,越发的让陛下高兴起来,这意味着,陛下手里又有了一支真正可堪大用的精兵,奇兵。
  易风这个时候也没有保守的主动向王海介绍了下怀荒军的装备编制和训练等,他也是有意的通过王海告诉杨坚,怀荒军也是有战斗力的。先前他为了隐瞒实力,故意的把怀荒军说成只有八千骑马步兵。但他也并不希望杨坚真的不把怀荒军放在心上,毕竟在他的计划里,明年的突厥之战中,他也是想要参战的。突厥之战,将是这几年来改变朝野局势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他要想获得更多实力,就肯定得参与其中。那么这个时候,适当的向杨坚透露些怀荒军的实力,也免得到时候上不了场,或者上场后表现太过突出,而引发杨坚的猜忌之类的。
  送走王海时,易风又给王海备了不少的小礼物,都是些精致的东西,王海满意而归。
  元无竭元文都兄弟俩都十分高兴,连元雅老哥俩也高兴不已,他们还在想着易风得赐的靖安坊之地,想象着易风的前途无亮。元无竭高兴的大声叫来管家,宣布张灯摆酒庆贺。
  “清漳王来访!”门房小跑着进来,喘着气报道。
  清漳王杨雄可不是普通人,当初也曾经领兵率将征战讨伐,为大隋立下过汗马功劳。开皇前期,杨雄甚至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高颍和虞庆则都是仆射,苏威也曾担任过仆射和纳言等三省主官,杨雄与他们并列,可见其威望之高。因为此,杨雄还因此被杨坚猜忌,封他为司空,明升暗降,不再给予实权。如今更是担任着宗正卿,专门负责皇族宗室事务。虽如此,杨雄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宗正寺卿不但掌控皇族事务,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谱牒、守护皇族陵庙,还代管理道士、僧侣等。基本上,皇族宗室子弟生老病死,他们都管。出生,封王、甚至贬废等,都要经过他们。虽然说,他们也只是遵从皇帝命令,但也不容小视。
  这个时候宗正寺卿杨雄到来,不由的让元家上下都露出惊喜面容。刚刚皇帝来赐宅地,现在宗正寺卿又来,这肯定不是来窜门做客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来给易风认祖归宗,重新记述皇室祖谱上。
  “开门迎接!”元雅大喜的喊道。不管皇帝再怎么赐宅给易风,可只要易风一天不恢复本名,他们心里就不算踏实。
  杨雄长的十分高大魁梧,与杨坚一样有着一副漂亮的大胡须,此时他还不到五十年纪,正是最强壮的时候。大隋立国之初,他曾经担任过左卫大将军,后来升任司空,兵权因此被夺。大隋皇家宗室不多,皇帝杨坚有四兄弟五子,四个兄弟都已经死了,儿子侄子加一起也不过十余人,孙子辈也只有十余人。其余更远些的宗室,也只有族兄弟族子等十余人而已。杨雄的父亲和杨坚同一个祖父,虽然隔了几代,但在皇族宗室人口稀少的情况下,已经算是很尊贵了。
  “易风拜见清漳王!”易风上前行礼。
  杨雄笑着上前,“快快免礼,今日吾来,乃受陛下之旨前来,为你重录皇室谱牒之上。你可直接称吾为叔!”
  元雅等人闻之大喜,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杨雄前来,就是要为易风认祖归宗的。本来易风还以为会有很繁琐的手续,但其实十分简单。几下就操作完毕,然后易风的名字就变成了杨林,从此就成为真真确确的皇族杨氏子弟,是记在玉碟上天子杨坚的嫡长孙,太子杨勇的嫡长子,是太子杨勇与太子妃元氏嫡出之子。
  “还有一些仪式,但陛下交代暂时免去。马上就是新年,到时要南郊祭天还要祭祖,到时陛下会亲自带你在宗庙禀明。”杨雄温和的笑着,对于这个突然回归的皇侄,他也是充满惊叹。谁能想到,皇室嫡长孙十六年后失而复还。而且又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里回来,可以说随着这个皇孙的回来,整个京师的政治形势都全将为之改变了。先前太子之位已经摇摇欲坠,可是现在,太子之位却因易风的回归而渐渐稳定下来了。这真是相当神奇的一件事情,当年太子毒杀了太子妃元氏,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可如今太子地位的稳固,竟然因为元氏之子回归。
  “这里还有一道诏书,杨林接旨!”
第295章
封王建国
  易风再次跪下,再次出乎意料,易风被杨坚下旨封王。
  “赵王!”这是易风新受封的王位。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出乎预料的王位。杨氏子弟封王,一般都是皇子封国王,国王世子封嗣王,余子封郡王。皇嫡长子封太子,太子诸子同样封郡王。现如今大隋有一位太子,国王有八位,分别是四位皇子,以及皇帝的四位封王兄弟之长继承王位。余皆都是封郡王,太子家封了八个郡王,晋王两个儿子封郡王,秦王个儿子封郡王,蜀王和汉王各一个儿子封郡王,然后是杨雄等几个宗室郡王。
  可是现在,易风却被封赵王。
  元雅有些不解,悄声问杨雄:“这赵王是国王还是郡王?”赵王有赵王,也有赵郡王。但区别极大,一个是国王,一个是郡王。按理易风当封郡王,可圣旨上却只说赵王。
  杨雄是负责传旨的,也是宗正寺卿,这样的事情他自然不可能搞错的,封王的册封礼仪都是归他管的,他早亲自问过天子了。
  杨雄有些复杂的说道:“正一品、国王!”
  元雅等人忍不住一起直吸冷气。处处不同寻常啊,先前赐地九五,如今又超封国王。
  杨雄见易风似乎古井无波一般平静,也不由的为这个侄子叫好。虽然也是初见易风,但这个侄子的许多事迹他也已经打探过,知道这个侄子虽然年青,可经历却绝不平凡。在塞外草原呆过,又在绿林草莽中混迹过,可在塞上却短时间经营起了一支不小的势力。幽州总管燕荣是他女儿丈夫的公公,他们是儿女亲家,因此他比许多京师权贵们都更清楚怀荒的情况。知道易风去年出塞打的几仗,那是实打实的胜仗,也知道易风在怀荒建立的边市,如今十分的繁荣,流金淌银也不为过。
  杨雄眯着眼睛笑道:“我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听说陛下欲以大郎为荆州大总管,镇守荆襄!”
  这个消息是最新的宫廷消息,但也算不得什么机密,只要过不了多久,肯定就会传出来。他此时说出来,也不过是卖易风一个好而已。能够直接封王的皇孙,这可是头一个,而且这又是皇嫡长孙,明摆着是值得下注的。
  封赵王,出任四大总管的荆州总管,这下倒是有些合情合理了,毕竟其它三大总管都是国王坐镇。易风如果出任荆州大总管,封个国王也说的过去,毕竟他也是太子嫡长子,又是嫡长孙,封个国王,也并无不可。按常理,等将来太子继任大统,易风就直接是太子了。
  不过易风听到这个消息,却没有什么高兴的。荆州大总管听起来确实不错,掌控着三十六州之地,但实际上,荆州总管府处于关中、蜀中、江南三大板块之间,势力是最弱小的。杨秀的益州总管府属于易守难攻,杨广的扬州总管府更是地广富庶,至于关中那更就是天下中心,去那里,能有什么益处。最紧要的,如果去了荆州,那怀荒肯定就得交给别人了。那里可是自己的心血,根基,岂能随意让出去。而且怀荒他经营许久,兵马也全在那里,丢下那些,单人匹马去了荆州,那真是龙困浅滩了。
  他眉头微皱,也不知道这个提议是谁提出来的。自己无论如何,都必须阻止这个计划才行。
  “怎么,大郎有何想法?”杨雄看到易风皱眉,连忙问道。
  易风哈哈一笑,“只是一时难以相信,吾只是皇孙,于国于朝未有寸功,有何德何能能受封国王,更别说,出任四大总管之一的荆州大总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