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285

  所谓的加太师衔,加光禄卿散官,甚至增加食邑赐给彩绢,这些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皇帝让他滚蛋了。
  所谓的不必每日朝参及到尚书省理由,特许三天到尚书省处理一次公务,实际上都是在剥夺他这个首相的权利。特别是最后那一句,非军国重事,一般事务都不必再劳烦他。实际上就等于从此以后,尚书省的日常事务不归他处理了,而遇上军国重事,他倒好像有资格处理了,但实际上,这样的军国重事,平时就算是宰相他也没有真正的处置权利的。这等大事都是三省六部与皇帝一起商议,最后交由皇帝决定的。如此一来,皇帝虽然没有免掉他尚书左仆射的首相之职,可实际上他却已经成了一个空头首相罢了。
  皇帝一道圣旨,就把他高高架起,从此只能做个看客了。
  杨坚身体前倾,手指触碰到冰冷的黄金,他手指下是一块块龙鳞,凹凸而不平。他用力的握着,心却比这冰凉的金龙椅还要寒冷坚硬。皇帝金口玉言,出口成旨,高颎已经不适合再做他的首相了。
  “老臣谢旨!”高颎趴在地上,声音哽咽的道。
  殿中一道道目光望向那个瞬间佝偻苍桑了许多的背影,五味杂陈,但大家都明白,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高颎的时代终结了,谁将引领新的时代呢?许多人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是右仆射杨素,还是晋王杨广,或者是那个静静于一角旁观的赵王杨林?
第336章
要大干一场
  从两仪殿离开的时候,高颎半路上叫住易风。
  “赵王请上车,与老夫车上顺路聊聊,如何?”高颎道。
  易风轻笑一声,一扯明黄色的四爪蟒龙王袍,直接跳上了高颎的四轮马车,丝毫没有什么犹豫。若是在今天之前,他还真不会这般轻易的上高颎的车,得考虑到与当朝宰相这般过密行为的后果。但现在嘛,高颎虽然还保留着一个尚书左仆射的首相职位,但事实上却已经被皇帝赐出了朝廷中枢的核心圈子了。给他留着这个头衔,易风猜测皇帝不过是不想过份刺激眼下朝廷官员们,留着他,也就是给这次王世积一案定下了调子,事情至此为止,就和对军马走私案定下的调子一样。
  但是这个曾经的大隋百官第一人,如今确确实实已经退出权力舞台的中心了。现在上他的车,陪他聊聊天,就算传到天子面前也并没什么关系。
  高颎却十分的高兴,也许是退下来了,他对于有些东西反而越发的看重起来。从两仪殿退出来这一路上,他敏感的感觉到了众臣们对他的不同目光。过去那是敬畏中带着一丝仰慕,如今却是有些唯恐避之不及了。赵王过去对他一直保持着几分距离,如今这个时候,却没有拒绝他的邀请,能直接上车来,这让他好受了许多。
  “赵王打算何时离京返回幽州?”四轮马车厢里十分的宽敞,车厢里的装饰虽然算不上奢华,但也布置的十分舒适。外面寒风呼啸,车厢里却生着几个炭盆,车厢里温暖如春。
  易风与高颎对面而坐,接过高颎亲自倒的一杯葡萄酒,小抿了一口,立即品味出来,这是出自怀荒酒坊的红酒。“估计上元节一过就离京,具体时间还得看陛下的旨意。”
  “要加冰吗?”高颎叫侍女端来一小盆冰块,先给自己的红酒杯里加了一块,“京中的年轻人都喜欢喝红酒,还要加冰。老夫倒是更喜欢喝紫酒加冰糖,如今放下肩上重担,倒感觉自己也跟着年轻了不少,也就也偿偿这红酒加冰的滋味。”
  “老相国为大隋操劳半生,能够多些时间享受一下,其实倒也不错的。”易风笑了笑,“我平实倒并不怎么喝这红酒,比起红酒紫酒白酒来,实不相瞒,我更喜欢喝那淡爽的麦酒。喝的时候可以大口痛饮,可却又不用担心会醉,不怕喝酒误事。”
  高颎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加冰的红酒,只觉得一股冰凉窜入腹中,犹如他此时的心境一般。长叹一声,高颎苦笑道:“老夫执掌中枢十数年,眼看着也即将花甲,这个时候退下来回家含怡弄孙倒也自在,可唯有一些担忧的是太子啊。”他望着易风,认真的道,“今日陛下让老夫体面离开中枢,老夫不敢有怨言,可老夫有担心啊。老夫担忧,陛下让我离开中枢,这是要换太子啊。”
  高颍觉得是时候和杨林摊牌的时候了,他对于自己在这个时候被赶离中枢,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皇帝要扫清楚废太子的障碍了。一直以来,他都是太子的最坚定支持者,这并非仅仅是因为他的儿子娶了太子的女儿,而太子又娶了他的族妹。实是因为,高颎向来觉得,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大隋立国之后,虽然国富民安,蒸蒸日上,但继承人对于朝廷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皇帝五子皆一母同胞的嫡子,那么当然是长子为太子。而太子早在天子还是周朝臣子时就已经被立国世子,建国后又被立为太子,十余年来,虽然太子算不得什么贤明,但也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在这种情况下,换储就没有丝毫的必要,甚至将成为动乱之源。一直以来,他坚定的支持着太子,可如今皇帝却视他为障碍了。
  高颎也曾经想过放弃对太子的支持,甚至只要他对储君之事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也许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但事到如今,高家和太子已经联结的太紧密了,就算他这样想过,也做不到。高家的利益完全和太子捆绑在了一起,如果太子真的被废,那渤海高家未来的前途也就十分堪忧了。无论如何,他都还应当再争取一下。而高颎看来,自己被皇帝踢出朝堂后,太子党就已经遭受重创了。
  王世积、元胄、元旻加上自己,一日间太子党四个重要支持者倒下,这对太子党来说实在太惨烈了。高颎觉得,眼下能够挽救这种不利局面,重新撑住太子党不利局面的人,也唯有眼前的这位年轻而又得宠的赵王殿下了。赵王如今极得圣宠,特别是这次出任了幽州大总管后,天子甚至否定了众臣的举荐,直接钦定了幽州府的新任总管刺史,这些人全都是些可以为赵王所用的人。谁都看的出皇帝对赵王的信任,看的出皇帝这是在为赵王张罗羽翼。高颎一直想不明白,皇帝一面不停止对太子党的打击,一面也在打压晋王党,可同时却又如此扶持太子嫡长子赵王。
  虽然想不明白为什么,可他却觉得,太子如果被废,那对赵王来说,也将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因此,他觉得这个时候,赵王应当出手维护太子党了。
  “老夫知道赵王跟太子之间有些隔阂,可赵王不要忘记了,你是太子之子,而且还是嫡长子。若是太子被废了,这对赵王来说也绝不是什么好消息。你们是父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太子若能保住东宫之位,将来继承大位,赵王做为太子嫡长,将来来就是太子。而如果太子被废,不管将来哪位皇子继位,试问,谁能容的下前太子嫡长子呢?说句危言耸听的话,一旦换储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赵王最好的结局也许是新君继位后当一个富贵闲王,而更大的可能,则是获赐一杯毒酒。”
  听到这番话,易风知道,太子并没有把自己的真正底细全告诉高颎。他不由的为高颎感到悲哀,他如此为太子着想谋划,可太子却一直并未完全信他,对他一直有所保留。
  “相国的这些话可是很大胆啊。”
  “老夫实话实说罢了。”高颎很直接的道。
  易风端起酒杯轻轻摇晃着杯中腥红的酒液,自己根本就不是太子之子,因此可以说他们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不过眼下对于高颎,他并不打算实话实说。
  “相国之言也不尽实吧。”易风摇了摇头,“就算太子真的能保住东宫之位,甚至将来得以继承皇位,可那个时候,那东宫之位也轮不到某吧。”
  “赵王不必有此担忧,也不该有此担忧,眼下局面,只有你们父子团结一心,咱们才有希望啊。要不然,太子一废,你我都将陪葬,岂非危言。”
  “我会考虑的,但不管最后考虑的结果如何,我还是要先谢谢相国的这美酒款待。”易风说话,叫停车夫,下车离去。剩下高颎坐在车厢里,端着酒杯一人陷入深思之中。
  下了高颎的马车,尉迟恭早已经牵来了他的坐骑,易风虽然是京中诸四轮马车的生产销售者,但他在京中却很少坐马车,更多的时候是骑马。徐德言曾经劝说过他,让他乘坐特制的四轮马车。这种四轮马车特为富豪显贵所打造,拥有极佳的防御性能,能极好的防御突袭、刺杀。
  “那高老头找大帅谈什么?”程咬金总是如此,该问不该问的都要插上一嘴。易风倒也不见怪,他并没有把程咬金尉迟恭等当成是普通的旗卫,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真正的门生义子看待培养,因此也经常向他们解释很多复杂的事情。对程咬金的好奇,他只是笑了笑答道,“高老头害怕了。”
  “大王那是要帮他?”尉迟恭问。
  程咬金在一边道,“帮他个逑,大帅不是说这高老头已经被皇帝赐出朝堂了么,那还管他个鸟啊。”
  易风忍不住一笑,“咬金说的没错,理他个鸟啊。”
  “这样真的能行?”尉迟恭问。
  易风转头回望重重宫阙,“京师再繁华,也不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在燕云。”
  他现在心里想的,就是巴望的早点返回燕云。在这京师里,官爵再显赫,那也有种不得力的感觉,那是无根之感。所有显赫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皇帝自然也能随时夺去。特别是今天见到皇帝对付高颎的那套后,他越发的感到心冷。高颎这样忠于杨坚十几年的心腹重臣,执掌相位十几年,杨坚说踢他出局就踢他出局了。在拥有无上权威的皇帝面前,这繁华的京师不但不让易风留恋反而让他有几分恐惧。他迫切的希望返回燕云,因为那里毕竟有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怀荒,那里还有数万自己一手训练武装的将士。只有回到怀荒,回到燕云,他才能有一种虎入山林,龙归大海的自由之感。说到底,易风还是不相信杨家这一家子,他只相信自己,一旦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在燕云,他至少还能放手一搏。
  “回去的行李早就收拾好了,早等着这一天呢。”尉迟恭老实道。
  “怎么,这京师的繁华还入不得你眼?”易风笑问。
  “也算不是繁华吧,就是觉得人多些,可京师到处都是墙,把人分隔在一个个的牢笼里一样,就是这市场,也都集中在一起,我觉得不如咱们怀荒。怀荒虽然没这大兴城大,可热闹的多。店市商铺都开在街道上,夜晚也没有宵禁,通宵营业,一进城就能听到吆喝声,到京师后听不到还觉得老不自在。天天呆在王府里,连出去骑马射箭的机会也没,憋的慌。”
  “憋的慌你可以去平康坊啊,那里可是有数千的小娘子。”易风也拿着老实的尉迟恭打起趣来。这个时代的男人都早熟,十四五岁通人事的多的是。
  “平康坊的女人太贵了。”尉迟恭居然回了这么句,让易风倒是惊讶了一回。
  然后他笑道,“你别跟老子哭穷说没钱,你小子历来的月俸赏钱等加起来也已经有不下千贯的家资了吧。若是如从前般开店打铁,你就是打上三辈子估计也赚不到这么多钱。这样的身家,你难道还能嫌平康坊的小娘子们贵?”
  程咬金在一边揭尉迟恭的老底,“这个老黑是个死抠,钱都存在银行生利呢,说等以后回到蔚州老家要买地娶婆姨哩。”
  “这是好事啊,有钱那也是你们拿命战场上挣来的,钱来的也不易,自然不能胡乱花的。敬德这个做法就很好,有长远打算。妓院里的婊子再漂亮妩媚,那也不过是要拿钱买的。男儿有钱时偶尔也进去买上一两回算是见识见识也就够了,沉迷其中却是不行。存下钱来将来买地置宅娶妻纳妾,很好嘛。”易风表扬了尉迟恭的行为,“不过有钱存银行里生利息其实不如投资,最稳妥的投资里买田置地算是一项了。我这里倒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我已经跟陛下上奏过将在幽州府均地分田,特别是对燕山以北地区,均田力度更大。等回去后,均田就要开始,不论是百姓还是军将或者官员,都能分到一份田地。其中,尤以我们的将士优先分田。”
  尉迟恭一听到这消息眼前立马一亮,“那我能分到多少田?”
  “咱们幽州府地广人少,尤其是燕山以北地区,那更是人烟稀少,地多荒芜。因此,燕山以北地区每个十八岁以上男丁都可以分得一百亩地,另外,所有幽州府的将士们,都还能再多分一倍的地。”
  “那我能分到两百亩地了?”尉迟恭高兴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金银虽好,但却都比不上一块可以传家的土地。
  “你也别太高兴,两百亩地看似不少,但怀荒的地都是荒地,分下来要自己开垦,另外燕山以北地区的土地多比较贫瘠,除了河谷地不错,其它的地可都不怎么样,就算开垦出来了,也只能实行轮种。关外的两百亩地,都当不得中原地区的二十亩上等水浇地。”
  “那也不错了,二百亩地呢。”尉迟恭还是很高兴。“女人能分地么?娶了媳妇是不是就能多分一份地,牛马奴婢能不能也分地?”
  均田制本是魏时开始的一种土地制度,最初时,男人女人都能分田,甚至为了照顾贵族地主集团的利益,因此大族家的奴仆也能分地,甚至连牛都能分地。这就使得大家族能在本身人口外,凭着家中的奴仆和牛马,分到大批的土地。
  不过均田制到了隋朝此时,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隋朝安稳多年,人口爆炸式增长,比之开国之初,人口增长了一倍不止。如今大隋人口接近五千万,如果按每个人都授田百亩,那就得五千万顷土地,要是连牛也授田,朝廷根本没有这么多土地授田。实际上,天下大量的田地并不都是朝廷所有的公田,而是那些贵族豪门地主们一直占据的私田。朝廷能授田的土地并不多,因此朝廷后来不得不调整均田制度,先是下令牛不受田,后来又规定奴婢也不受田,再到如今,甚至干脆规定,妇女也不受田了,只有十八岁以上的男子才能授田。
  但就算如此,到现在,在中原地区,也早已经就是无田可授了,大部份地区,到达受田年纪的男子,最多也就只有二十亩田可授。可以说,朝廷的均田制因为人口的大量增长,已经不能再维持下去了。正因此,当易风提出要在幽燕均田,甚至提出给将士们授田来解决部份供军费用时,立即得到了杨坚的大力支持。中原地区确实没有田可授,但在幽燕地区,特别是燕山一带,却是地广人稀,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以前朝廷对这边疆带控制力不够,因此这边实际上一直都荒着。但现在有了易风怀荒军的兴起,朝廷在河北的控制线,已经从燕山南麓推进到了燕山北麓,甚至如今易风直接把奚族境内的许多河谷川地也准备拿来均田了。
  “女人不分田,也不需要负担租调赋税,不过只要她们愿意,她们可以租种官府的公田,上交部份佃租就行。”这其实也算是变相的均田,只是把原本土地的租庸调,改成了佃租。
  “另外,有官职的还有一份相对应品级的永业田,有勋职的,还能得到一份对应品级的勋田,有爵位的,也能得到一份对应爵位品级的永业田。此外,若是战场立功,还有机会得到赐田……”易风细细道来,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详细的均田方案,总之,他新任幽州大总管,朝廷并没有多少钱能够拔给他。但是,皇帝却已经通过了他的幽燕均田计划。幽燕地区有了大量的可开垦荒地,特别是在关外地区,那里几乎都是未开垦的土地,就算土地贫瘠一点,可地却足够的多。有了这些土地,有了这个获批的均田计划,易风相信自己回到幽州后,就能顺利的借此打开局面了。
第337章
小霸王
  “骠骑元帅、上柱国、雍州牧、司徒、使持节总管幽檀玄平三十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赵王殿下到!”
  越国公大门前,杨素家唱名的管家一口气将易风长长的官阶爵位唱喝出来,一边杨素的长子杨玄感亲自迎出大门。易风一边佩服那位老管家的肺活量好,一边微笑着下了马在杨玄感的引领下,向着杨素府中走去。身着御赐的明黄蟒袍,腰佩天子亲赐的十三环金玉蹀躞带,头戴乌纱折上巾,脚穿乌靴白袜,金带上还佩着一把宝剑,乃是天子所赐昔年武元皇帝杨忠战阵上所用之剑。
  一路上,易风的到来吸引了越国公府上诸多目光。易风进京不过半月,但却已经在京师无人不晓了。就算是越国公府内的一众人,也都早闻其大名,这个时候都争相赶来一瞧赵王真面目。越国公极尽奢华,杨素能文能武,也将入相,早年数次统兵出战,战无不胜,为大隋立下诸多功劳,屡次得到天子重赏,后来进入中枢,更是一路高升,如今贵为右仆射,富贵逼人。家中不但府邸庞大,而且仆婢众多,府中的姬妾家妓也是多不胜数,据易风的特科所打探到的情报,杨素府里平时穿绫罗绸缎的就不下千人,真正是富贵奢侈到了极点。
  “家父正在前厅恭候殿下。”杨玄感长的十分高大,这位越国公嫡长子少年时十分内向,不太爱说话,因此被当时京中不少人曾叫做痴儿。只有杨素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不痴,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虽然生性骄傲,但爱重文学,好结交四海知名之士。杨玄感很有几分他老爹的遗传,虽然爱好文学,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但他武艺更猛,一杆马槊京中年轻一辈无人可敌,曾被杨坚亲自赞扬为项羽在世,因此渐得一个小霸王名号。杨玄感屡次请求到边关为将,都未得杨素同意。但凭着杨素的功勋,杨玄感虽然一直未有寸功,却已经凭父荫特授为柱国勋位。
  “有劳世兄了。”
  易风对于这个彪悍大胡子小霸王兄,倒是蛮有些兴趣。虽然历史上这位兄台,在隋末动荡之时,是第一个起兵造反的贵族,给了大隋极为致命的一击,甚至可以说,如果杨广征辽之时,没有杨玄感后方的叛乱,说不定那次就能成功了。就算不能一战灭高句丽,肯定也能将辽东平原上的诸城夺下,说不定骄傲的杨广也就此暂时休兵也有可能。不过那只是历史上后来的事情,此时的杨玄感虽然顶着个柱国的头衔,但还没有真正的担任过什么实职。眼下的他,虽负勇名,但还是有几分稚嫩的。甚至他看向易风的时候,还有几分拘谨。易风听王海说,皇帝先前拟的那份幽州总管名单里,杨玄感也是有名的。
  易风不是第一次见杨素,但除了秘密相会与朝堂上相会外,这样的半公开的私下会面,他们还是第一次。杨素今日气色极佳,一袭锦袍在身,腰带上佩着的是天子新赐的九节金带。这九节金带是和易风身上的十三节金带一起为天子新赐,九节金带可以称的上是臣子所能受的最重之物。易风所带的这十三节金带,是天子所用之物。皇帝为示恩宠,把自己佩带的十三节金玉带解下亲自为易风佩上,可以称的上是无上荣耀。当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尉迟迥等总管起兵叛乱,并州总管李穆站向杨坚,为示支持,就向大丞相杨坚献十三金腰带以示诚意。杨素手抚着九节金腰带极为自得,昨日内朝会上,高颎已经被踢出权利中枢,虽然还暂时占着左仆射的位子,但尚书省内,以后却是他一人说的算了。不过当他看到易风身上的十三节金腰带时,依然有些失神。他对于皇帝对赵王的这份恩宠,有些难以明白。
  瞬间的怔忡后,杨素满面笑容的降阶相迎。
  “杨林拜见越国公。”易风上前两步,向杨坚向礼。
  易风虽是国王,但朝中制度,亲王的班次还在宰相之下,因此易风依着拜见宰相的礼数,向杨素先行施礼。
  杨素下了台阶,向着易风回了一礼,“赵王皇族俊杰,世所难匹,老夫知道大王不日即将离京,特于家中设一小宴,聊表心意,祝愿大王一路顺风,马到成功。”
  易风微微侧身,避过杨素的回礼,笑道:“越公功勋着著,杨林晚生后辈,岂敢岂敢。”
  “殿下莫须客套,此非朝堂之上,寒舍之中,随意尔。”杨素笑着道。今时不同往日了,杨林初到京师之时,不过只是一个武州总管,那时他秘密前来见自己与晋王时,杨素对他绝无如此看重。可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当初的杨素绝想不到这位年轻的晋王私生子,如今竟然一窜成为了大隋最为炙手可热的重臣,其现在的权位甚至与晋王都平起平坐了,自己这个相国,都已经不敢轻视小瞧他了。甚至说话间,都还带了几分客套,这是他跟太子说话时都不曾有过的。
  对于眼镜蛇杨素,易风向来不敢有半点轻视,这个家伙太厉害了,后世人论隋朝名将,杨素位列第一。甚至连史万岁、韩擒虎、贺若弼等人都在其下。而杨素也确实百战百胜,从未一败。但杨素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他会统兵,大隋会统兵的将领多了去了,但如杨素一般还能在朝堂之上仕途如此顺利且又身居高位的却少见了。朝中曾经有过许多极得圣宠的人,如李德林、苏威、虞庆则等等,但他们的恩宠却不长久,可杨素,却是朝中如今最得皇帝信任之人,而且到现在也没有半点减弱的兆头。而且易风还知道,杨素不但得皇帝信任,而且他还极得皇后的信任。在大隋,能得到皇后的信任,有时比得到皇帝的信任还要重要。
  等进入厅中,大家分宾主坐下,杨素叫了杨玄感上来重新见礼,他拍着儿子笑道:“我这儿子,幼时不成器,被人称为痴儿,唯我知此儿不痴。如今长大,果然不负我当年眼光。先前承蒙陛下隆恩,封其为柱国,我感恩不尽。不过玄感未立寸功,却忽居高位,总心下难安。这次北伐,玄感提出想要跟我一起上前线战场,马上建功立业,这本来是好事。奈何我为西路元帅,实不方便带他去西路。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请赵王收小儿入帐下,带他一起去幽云。”
  易风听杨素这话,暗自猜测,估计杨素肯定知道了皇帝本来准备给杨玄感安排到幽州府任一个州总管刺史的,谁知道最后却又改变。皇帝为了给这位赵王织罗羽翼,改了先前名单,选了一批谁也没有想到的人去幽州。杨素本倒想带着儿子去西路,但毕竟他是元帅,自己的儿子跟着去,总有许多不便的。因此想来想去,让儿子跟去燕云,一来燕云毕竟这次不是主战区,儿子第一次上战场他希望能安全些,二来,也是想借此再与这位赵王殿下加深些关系。
  “玄感世兄能文允武,年轻一辈中的俊秀,京中难有所匹。陛下新授杨世兄柱国之位,这正是要重用之兆。眼下若跟我去幽云,可惜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啊,各总管刺史之州都已经由陛下选定任命矣。”易风笑着道,他倒并不是真的拒绝让杨玄感跟着去燕云,只不过杨玄感现在新授柱国之位,这是二品勋职。让他去燕云,也确实没有适合的位置。若是他安排的职位太低了,杨玄感父子不满意那反而不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