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285

  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干是个学过汉文化的突厥贵族,年轻之时,伯父沙钵略臣服隋朝后,派出了儿子往隋朝学习,他虽然没有一起去过长安,但却也从那位堂兄带回来的诸多汉人,汉家书籍里知道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见识到了许多不一样的思想。从书上看到了汉人的文明和发展后,他对于突厥现有的这种制度传统,越发的担忧起来。突厥各部之间经常纷争不断,经常为争水争地争夺草场而互相厮杀,你来我往,加上瘟疫,雪灾、旱灾等,经常弄的草场凋敝,人蓄锐减。尤其是突厥人的可汗继承制度,以及部落分封制度,更加充满了隐患。突厥人是强大的,但他们的强大却都耗在了内斗之中。他希望能学习汉人,就如历史上自草原大漠上发展壮大起来的鲜卑人一样,最后一统北方,统治整个中原的北方,甚至统治那些文明富足的汉人们。
  他认为,要做到这些,就得学习汉人。可惜他的同族们明显跟他想法不一样,他们只知道骑马与砍杀、掠夺。
  当这场猝不及防的战争降临时,他马上召集在汗庭的贵族们,他的驻地眼下骑兵不过千余,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当下最要紧的就是迅速集结兵力,召集统领的部落牧民们武装集结起来。因此,他下的第一道命令是让自己的长子阿史那·咄吉赶紧带着自己的令箭去调集东面各部落的骑兵,让次子阿史那·俟利佛设带着他的令箭去调集西面各部的骑兵,然后让第三子阿史那·咄必去调集北面的兵马,让四子阿史那·步利设去调集南面的兵马,而第五子阿史那·叱吉设随自己留在牙帐备战。
  染干的五个儿子都是相当强健骠悍勇猛的小伙子,各自都已经在战场上用敌人的首级证明过了自己,尤其是老大咄吉,更是深得染干的信任与满意。
  阿那史咄吉对于父亲的安排有自己的想法,他上前行了一个单膝礼,然后站身了身子对染干道:“可汗,我以为当前之势,达头和都蓝来势汹汹,就算我们现在召集各部兵马,只怕也来不及集结,就会被他们个个击破。我以为当务之急,咱们不能只考虑孤军作战,应当先把这个消息告诉南面的隋朝,让他们出兵相救。”
  “远水难解近渴!”阿史那染干叹息,他左算右算,唯独没有算到都蓝会联合了东部十几年的世仇西部的达头一起来犯。如果只有都蓝,染干虽然实力不及于他,但只要隋朝趁机发兵,他完全不惧都蓝。
  阿史那咄吉是染干的长子,此时二十六七岁,身材只是中等,但身肌肉贲起,异常结实,一双深陷的眼睛透出智慧与精明,双鬓留着的那部细密卷曲的胡子为他增添了几分成熟与老练,他的脸庞与身架都如同刀削斧砍一样,轮廓分明,晒的古铜色的肌肤下,隐含的是一种力量与意志,站立在那里矫健挺拔,骠悍勇武。
  于都斤山在大漠之北,与都蓝的漠南汗庭隔着一片大沙海,与达头的西部突厥,也隔着一座连绵的金山山脉。也正因此,突利与大隋这个后台之间,其实相隔遥远,尤其是还隔着都蓝的漠南势力。现在都蓝与达头一杀过来,突利立即要被包了饺子。
  “南面的隋军是解不了我们的围,但我们也不必在这里坐等,我们完全不必跟达头和都蓝在此作战。我们可以暂避其锋芒,达头从西来,都蓝从南来,但咱们可以向东撤退。我们一面向东撤退,一面还可以召集东部的各部人马,然后一路向东。”咄吉向自己的父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向东?”突利抱着双臂,目露沉思。“向东是铁勒诸部的地盘,这些人只怕和我们并不一心。”
  铁勒部族众多,东西突厥境内皆有,甚至实际上,铁勒诸部落加起来,其人口兵马远胜于突厥阿史那部族,但铁勒向来分散,因此虽然部族众多,但向无一个领头羊,匈奴强大时,铁勒为匈奴统领,鲜卑强大时又为鲜卑统领,柔然强大时又为柔然统领,突厥当初也正是击败了铁勒,借着合并铁勒的势力,才得以击败柔然,成为草原的霸主。虽然铁勒历史上也曾经建立过几个小汗国,但都没能长久。染干为突利可汗,便一直管理着这些铁勒部族,不过这些铁勒部族虽在他统领名下,可实际上各大铁勒部族自管自的,他除了能征收些税赋,也管不到他们太多。
  现在都蓝这个大可汗要来讨伐他,只怕没有哪他铁勒人愿意跟随自己对抗都蓝和达头的联合。
  “我们不去铁勒人的地盘,我们一直向东!”咄吉道。
  “一直向东?那是契丹、奚、霫三族地盘了。”
  “没错,父亲当也知道,如今这三族已经内附于隋朝,咱们只要到了三族,就等于找到了援手。”
  “可三蕃只是小部族,他们连铁勒都打不过,更别提达头和都蓝的联兵了。”染干犹豫起来。
  “父亲,三蕃确实不强,可父亲只怕还不知,这三蕃如今不但已经内附隋朝,而且已经被隋朝正式划为州县,列为疆土了。”
  “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染干惊讶。
  咄吉道:“父亲,这也是我刚从商队那里打听到的。据我得到的消息,大隋皇帝在奚族南面幽易诸地,设立了一个新的大总管府,三蕃如今尽辖其内,这个新设的大总管府的总管,乃是大隋皇帝的嫡长孙亲自出镇。”
  “这事当真?”
  “绝不会有假。父亲,我们直接往东撤,只要进入三族境内,就等于进入隋境了,到时就算达头和都蓝敢追进去,咱们也不用再怕他们。”
  染干见儿子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当下心中很是满意,对于这个儿子的能力他是了解的,儿子十六岁就开始跟他上阵厮杀,十年来,身经十余战,斩敌过百,在漠北草原上的战士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勇士了。这个儿子不但上阵勇猛异常,而且还十分机警,善于动脑子。当下他心中暗暗赞赏,道:“如果我让你率部打头阵东进,你需要多少人马?”
  “只需要一百附离侍卫足矣,父亲不需多派人马,我一路上自会召集沿途兵马,为父亲开路。”
  “很好,你先行开路,我随后就率兵跟上。记住一点,如无必要,就不要跟铁勒部族起冲突,只要他们肯放我们过去,不加阻拦就足矣,也不需要他们发兵相随。”
  “明白。”说完,咄吉立刻转身出帐,不到半个时辰,他已经召集了部下一百名附离狼卫,披挂扎束停当,一起纵马呼啸而去。
第362章
出轨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普天之下,再没有一座城市比的上此时的隋都大兴城宏伟,也没有哪一个节日比的上大兴的元宵灯节热闹。
  火树银花不夜天。
  繁华、绚丽、热闹、喧闹、金碧辉煌、光采夺目。尉迟恭、程名振、武士彟一群年青旗卫们就算自诩已经在京师呆了不知时间,自觉见惯了京师的繁华,可是面对着金吾不禁的上元灯节,也无不露出乡下人第一次进城般的震憾神色,插肠刮肚的想找出一个贴切的词语来形容。
  元宵是一年最热闹的节日也不为过,特别是京师大兴的上元节,朝廷每年特旨允许开放三天宵禁,平时街鼓一响,各城门坊门纷纷关闭,可在这三天,却是彻夜开放,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街坊的武侯们查夜巡禁了。
  自腊月开始,以东西两市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几条大街,街道两侧就已经开始搭建彩棚露屋,作为临时的商铺,以应付这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盛大狂欢。街边临时的商铺,售卖着各式物品,甚至还有大马士革的弯刀、契丹的雕花马鞍、靺鞨的猎鹰、突厥的名马、波斯的胡姬、新罗的女婢……此外当今最活跃的怀荒商人们更是带来了大量的怀荒热销商品坝盐、坝糖、坝酒、坝纸等,另外时果腌腊,鲜鲊熟肴等各种档次的消费商品也是品种俱全,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灯节开始,立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百姓,挤的水泄不通,比往年更加热闹。历年的灯节也形成了一股子风气,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喜欢在那些当街临时搭建的彩棚摊铺里选购商货,而宁可舍弃市场里那些老店正铺,他们认为摊铺里的货品这时更新鲜也更时髦。这使得每当这个时候,就算东西两市里那些百年招牌的老字号,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提前在街边搭起自己的彩棚,放下架子,随着这股大流,当街摊铺叫卖。
  上元节时,大兴城里也照例是天下各地的杂耍卖艺之人汇聚之时。这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就仿佛是这些卖艺人的一个行业汇报演出,每到腊月将尽,就纷纷涌到大兴来献艺,直到正月结束。大兴是一座数十万人口的天下最繁华的城市,这些一个个来自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艺人,都身怀绝技,名扬江湖,他们走遍天下,到了年尾之时,便赶来天子脚下,谁都想要露上一手,博个名利双收。每年的这段时间,京师的官差们,也对他们格外开恩,并不驱赶他们,任他们尽情的表演。这一年一度的灯节,甚至成为了天下卖艺人同行竞争比赛之时,每年的灯节,都会涌现出一批受百姓称赞喜欢的班子和艺人,在灯节上一举扬名,甚至名利双收。
  当然,上元节最为人称道的还是灯,上元节也称灯节,各式各样的彩灯也就随处可见。
  购物、看戏、赏灯,这是每个大兴百姓在上元节都不会错过的热闹之事。
  当然,百姓们看灯看热闹,在东西两市的街道上挤来挤去,高门显宦之家是断不会这样跌身份的去跟百姓挤在一起的,那样是有失体统的。每年的灯节,一夜过后,街道上都能遗留上万只被挤拥踩掉的鞋子,就如同海潮退后,遗留在沙滩上的螃蟹一样到处都是。
  高门大宅里的这些达官贵人,公子小娘们当然不愿意被挤掉靴子,再丢了幞头,或者被那些游侠地痞儿趁着机会摸了胸脯揩了油,那样的挤法,还像什么。
  他们也根本不必去街道上挤,就算是灯节,他们也一样享有特权。可以按着品级在指地的地段上搭个临时的帷幕来赏灯看戏。当然,如果身份够高,还可以在临街的那些大酒楼里订个临街的雅座,坐下来悠闲的喝酒听曲赏灯,看着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被挤的丢了鞋,听着她们被揩油后的尖叫怒骂……
  今年京师灯节位置最好的酒楼是虎楼,虎楼原名福楼,本来也是西市里有名的一家老字号,后来被燕荣所有。燕荣获罪入狱,福楼跟着燕荣其余在京的产业一起被转到了易风的名下。易风得了这福楼后,便让人将他重新改造装修,由易风亲自给出的改造装修图纸,重新装修过后的福楼,成为了西市最受欢迎的酒楼。他有七座格式相同,但又彼此独立,中间又用天桥相连通的三屋楼房,重新翻建装修后,不仅油漆重刷,而且还增修了各楼之间的飞楼露梯,既可互相走通,还可凭楼俯眺,除了底层全部做为散座外,七栋楼每座二三楼各有大小几十个阁子,全都珠帘绣额,布置的富丽堂皇。
  今年的灯节,京师有身份的官员和豪门,早早就都来福楼预定好了阁子。
  福楼也因为改换了主人,京师百姓纷纷把这座楼改称虎楼,盖因酒楼的主人杨林还曾有个名号叫易虎,而且易风接下酒楼重新装修后干脆给酒楼设计了一个新的招牌幌子,就是一只咬着火红蔷薇的白色猛虎。
  新翻修后的虎楼甚至已经有好事之人评为京师第一楼,天下第一楼的美誉,因此虽然七座楼除了底层的散座外,二三楼还有三百六十个阁楼,可依然满足不了需求,早就一阁难求,最后能获得一个阁楼的,无不都是京师有头有脸的名门贵族。
  易风做为主人,倒是不用担心没有位子。
  他早早的就给自己预留了最好的位子,天还没黑,他就已经接了李丽仪等来到了酒楼。
  这才不愧是观赏灯市的最佳位置,居高临下,一眼望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搭建在西市诸条街道上的无数灯楼。
  灯市最好看的就是彩灯,而彩灯里最好看的就是这些灯楼了。这些灯楼都是各个有名的商铺以及京中的诸豪门出资搭建,不但拼比的是灯楼的高和大,还比拼的是灯楼的造型,这些灯楼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有庞大无比的龙凤,它们的口眼耳鼻鳞甲羽翼之间都嵌着大大小小的灯盏,振翅张翼,昂首向天,似有飞天之势,周围更是挂有多的数不胜计的灯彩,有成组的天下太平灯、普天同庆灯,有单独的“福”字灯、“寿”字灯、“喜”字灯、长方胜灯、梅花灯、海棠灯,有制作繁复的孔雀灯、狮子灯,有虽然简单却也维妙维肖的西瓜灯、葫芦灯……说得夸张一点,天上、人间一切有形可象的事物都被复制在灯采中了。这些灯,有的大至数丈方圆,有的小到可以袖珍,有的需要很多人一齐动作,才能把它挥舞起来。它们一经点亮,霎时间就涌现出一片光明世界,把千门万户、工巧绝伦的灯楼照得洞中彻里,一览无遗。
  这个时候,就连朝廷也参与进来,皇城南门楼上也点起价值连城的琉璃灯,这都是由少府寺专门制作,供朝廷与民同乐。琉璃灯点起来,挂在琼楼玉宇高处,晶莹透亮,就如同为夜空中增添了无数星光。
  这时坐在虎楼上的易风,仰看碧空中皓月争辉,星光灿烂,如果再有烟花放出来,那就真是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不过此时的易风哪有精神欣赏这个!
  本来今晚赏灯,阁子里只是易风和李丽仪然后就是三个在京的妾侍了,他没想弄太多人,虽然热闹但他就是不想要无时无刻的应酬,只想难得放松一下。他给太孙府的学士、舍人、洗马们安排好了一个阁子,又给尉迟恭诸弟子也安排了一个,其余的旗卫和侍卫也多放了假。不过他想法是好,可如今他刚刚荣升为太孙殿下,哪个会真让他清静。
  虎楼三百六十阁,今晚全被京师的豪门贵族们包揽,得知太孙也在楼上观灯,一个个都前来拜见,就算易风事先安排了侍卫在外面挡驾,可有些人也不得不见。如杨素、高颎、柳述、元雅、李长雅等一群人,不见也不行,结果哪怕大家都只是过来打个招呼而已,也让他疲于应付,好不容易见完一群重要的人物,其余人易风是再不肯见了。
  可结果最后宇文玉波和宇文娥英跟着乐平公主、襄国公主、广平公主几位公主过来打招呼后,却非要留下来。宇文娥英是杨坚大女儿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女儿,嫁给了李阀出身的上柱国、玄州总管、刺史李敏。这两位郡公主跟易风夫妇关系可不浅,从易风这边算,那他跟她们是姑表姐妹,从李丽仪这边算,那她们是李丽仪的姨表妹。因此虽然说今天这样的场合,可她们要留下来,易风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果仅仅是这样,易风倒也无所谓。可偏偏要命的是,大家赏灯听曲的时候,易风却发现宇文玉波居然不时的给他眉目传情。
  这让他有些搞不清状况,上次发生那件事后,宇文玉波说的那么干脆利落,说是那件事只当是个梦,梦已醒。后来他想办法去找过宇文玉波一次,可她却一副拒之千里的模样。但这短短时间,今天她却又一直这样,这是怎么了?
  更要命的是,易风今天所在的这个阁子,是他特别设计装修的,一圈的沙发,中间一张大茶几,暖和温馨,用实木牛筋牛皮加天鹅绒制作出来的沙发坐的十分舒适,一群人围坐在茶几边也显得温馨,本来如果只是一家人这倒没什么,还显得亲热些。可偏偏今天宇文玉波和宇文娥英两位郡公主也在,而宇文玉波就坐在易风的侧面。
  当李丽仪正陪着两位表姐观灯聊天之时,易风却是僵住了。
  因为他发现不但宇文玉波在跟他暗送秋波,最关键的是,大茶几下居然有一只脚踩到了他的脚上。如果仅仅是这个,那还没什么,毕竟踩到脚也算不得什么。可易风却轻松不起来,因为他发现那只脚不简单,来者不善。因为那只脚明显是没穿着靴子的,软软的还带着些热量,并且,那并非是无意的碰触,而是在有意的挑逗。
  因为那只脚在不断的往上移,一开始是脚背,然后最后一路竟然到了他的大腿上。
  易风向宇文玉波望去,她向她轻轻眨了一下眼。
  是她,不会错,易风的右侧就她一人。
  这下他是真搞不明白她要干什么了,但他确实没想到她会这么的大胆。居然在这里,当着这么李丽仪等满屋子十来人的面,偷偷做出这样的大胆举动来。
  这是在玩火,不过不得不说,这确实让人兴奋。
  那只脚还在往上走,如同一只小手一般轻轻按压着。
  易风的心不争气的跳动加速,甚至感觉有些口干舌燥起来,他不得不端起面前的茶杯假装喝茶以掩饰脸上的一点不自然,那个该死的小妖精,那只脚已经到达要害,而且另一只脚居然也已经过来了。易风发现自己有些失控了,这样的挑逗太刺激了,根本控制不住。
  他终于忍不住把右手悄悄移到茶几的桌布下,按住了那两只调皮的脚。
  宇文玉波正玩的高兴,不料易风一下子抓住了她的脚,当下也不由的脸色泛红,幸好阁中虽然点了不少灯,但都是彩灯,屋中光线倒并不是亮堂,而且屋里还有一支波斯的胡姬在跳着肚皮舞,腰上的金银片不断的碰撞发出清脆而有韵律的响声,大家的目光又都不时的为外面热闹的灯山人流所吸引,一时倒没有人发现,这两个胆大包天的男女在茶几下所干的事情。
  易风决定给宇文玉波一个教训。
  他抓住了宇文玉波的一只脚,然后把那只脚上的袜子给脱了。
  宇文玉波轻轻挣扎,她想把脚收回去,可易风哪能让她轻易的收回去。
  手掌在那玉足上轻轻抚摸,不时用力捏拿几下。对此时的女人来说,脚其实比脸还要私密,大家族的女人讲究不抛头露面,露脚当然更不得了了。此时宇文玉波的脚被易风抓在手上,被脱去了袜子,一只光洁的小脚在桌下被易风肆意的揉捏抚摸着,宇文玉波即羞又痒,特别这还是当着表妹素君的面,和她的丈夫一起做着这偷偷摸摸的事情,她只觉得亢奋无比,湿润了一片。
第363章
梅开二度
  “带我走吧,我们远走高飞,从此隐居山林。”
  她终于提出了这个问题,自那天从梅园回去后,她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只当那是一场梦,天亮后梦也就该醒了。她如果真的喜欢他,那么就更应当离开,那样对他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的家族都是明智的决定。然而就算心里知道应当那样做,可时间越久,她心里的那个念头就越发如荒芜地里的野草一样疯长起来。他马上就要离开了,她再无法忍受这股折磨。虎楼雅阁中,她也想不到自己怎么就敢当着表姐妹的面给他眉目传情,甚至当她看到他和素君表妹两个紧挨着坐在一起那甜蜜亲热的样子,最终鬼使神差的把脚踩上了他的腿。
  可她不后悔这样做了,反而感觉松了一口气。
  夜半三更,在太孙府留宿做客的宇文玉波悄然来到梅园,一路上,她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同时又充满了担心。在虎楼时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吗?他会来吗?近了近了,梅园依旧,寒冷的夜风里这里寂静无比,清冷的月光下静谧,同时还有一股红梅的暗香浮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