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285

  “陛下,臣以为,当由太子挂帅,统帅三军。”
  “太子?”杨坚惊讶。
  “陛下,此次临阵换帅虽属无奈,可也确实会对军心造成不良影响。虽然皇太孙也足以担任大帅,但臣以为,若是由皇太子亲自挂帅,则当更好。原本因换帅所动荡的军心,将会因为皇太孙亲自统帅三军而士气高涨。”高颎直指皇太子挂帅的好处。
  皇太子挂帅当然不错,不过杨坚担心的是杨勇敢不敢上阵。之前选帅的时候,杨勇就怂了。现在,他敢上吗?
  “为国效力,这是太子的荣耀。”高颎道。
  杨坚想了想,“召诸国王进宫入见。”
  大隋有国王爵位的并不多,在世的仅有九位。杨坚曾封四位兄弟为亲王,滕整蔡卫四王,不过四王都已经过世,如今四王都是杨坚的侄子袭爵,并没有什么出色的人物。剩下六王,其中四个是杨坚的儿子,杨坚五子,一母同胞,长子为太子,剩下四子为王,秦晋蜀汉四王。此外,还有两位皇孙封王,分别是如今已经成为皇太孙的易风曾被封为赵王,另一个则是晋王嫡长子原河南王杨昭如今为韩王。
  易风如今为皇太孙,高于亲王一等,因此如今大隋只有九位亲王。
  皇帝召见,一位皇太子一位皇太孙,加上九位亲王很快赶来。
  杨坚先是当着诸王和重臣们的面训斥了杨广识人不明的过失,然后直接宣布让杨广暂时回府闭门思过同时也算是避嫌。在案件查清之前,杨广要一直暂居京师晋王府邸内,不得与外交通,扬州总管之职依然由皇帝的从弟河间王杨弘代理。而北伐元帅之职,也就此换人。
  杨广听着这个结果,面如死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转眼间就落得了如此结果。一个莫名其妙的刺案,结果却让他跌入深渊。他想要争辨,可一见皇帝那副不耐烦的样子,一时间所有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间说不出来了。
  殿中的杨广失意无比,可却有人高兴万分。最高兴的属于杨勇,或者说最喜形于色的就是杨勇了,甚至没有半点掩饰的打算,望向杨广的目光充满了得意和张狂,看的龙椅上的杨坚暗中直摇头。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就凭他这份心志,他如何能将大隋王朝交给他来继承。除了杨勇外,杨谅也很高兴,杨秀嘴角也微有得色,倒是易风,虽然心里也十分惊喜,可脸上却是没有表现出半点高兴来。几位皇子中,倒只有秦王杨俊没有幸灾乐祸的表情,反倒是微微皱眉。经历过上次的中毒事件,本来就只安于享受的杨俊,对于这种权利之争更淡了。
  倒是韩王杨昭,听到父亲突然落到这结果,不由骇然,脸色苍白,嘴巴抖动着想要为父求情,可却被杨广用眼色狠狠的止住,只能无奈而又苦涩的站在那里。
  易风心里对于杨广眼下的处境倒是蛮高兴的,他对于杨广其实真没什么感情,心里更多的是忌惮。特别是经历了册立太孙之后,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急速的破裂。易风如今和杨广还维持着那副微妙的合作关系,那也不过是他知道自己更不容于太子。不论是太子还是晋王,都是容不下他的。他只能玩着危险游戏,在两边中寻找着平衡,利用他们为自己寻求暂时的安全。因此对于这两人之间的争斗,其实易风哪一边也不支持,他更多的是想让两人多维持一些平衡,他们之间的这种对峙平衡,能让易风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他明白,真正能保护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不论太子还是晋王一旦两边决出最终胜负,下一个倒霉的就将是自己了。
  最近杨广的势力扩张极速,对太子党接连取得几个关键性的胜利,平衡已经打破了。按这种局势发展下去,北伐一结束,估计就是换储之时,那个时候杨勇一倒,接着自己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杨广突然被翻盘,原本已经倾斜向杨广的天平又开始重新向太子一面倾斜,双方实力再次趋于平衡,这对易风来说自然也是最有利的局面。他真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遇刺,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易风出列,向杨坚道:“陛下,孙臣相信晋王,晋王绝不可能派人行刺孙臣。还请陛下也能够相信晋王,还晋王清白。北伐之事,孙臣以为依然由晋王统帅为上。”
  易风一番话,可谓有些石破天惊,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他居然会向着杨广说话。要知道,杨广可是易风遇刺案最大的嫌疑,此外,一直以来朝野都有皇帝欲换储的打算,新太子自然就要晋王杨广。如今易风是皇太孙,这个第二储君的地位是建立在皇太子的储君地位上的,如果杨勇被废,那他的太孙自然也就不保。不管怎么说,皇太孙都应当跟太子站一边,和晋王是对头才是。
  杨坚意外的望着孙子,对这个孙子不由高看几分。
  “朕也相信晋王是清白的,现在让他在京休养,也是对他的爱护,是暂时的避嫌而已。”杨坚对易风解释了几句,然后问:“如今北伐帅位空缺,你可有人选举荐?”
  易风回道:“北伐统帅之位,事关重大,此非孙臣可以干预之事,还请陛下与重臣们一起商议选择。”
  北伐元帅之位十分重要,如果可以,易风当然也是想要坐上去的。不过他有自知之明,能够得到东路元帅的位置,他已经相当满足了。贪多嚼不烂,冒然想要争取北伐大帅之位,这几乎没有可能的。也许第一次选帅时,太子一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帅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相信谁都不会轻视了。就跟他刚才向杨坚为杨广说情一样,易风对眼下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这个突然刮起的风暴,太强烈了,杨广都顶不住,他自然就更不行了。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次杨广不死也得脱层皮,但杨广也绝不会被这一棒子给彻底打趴下。因此他刚才突然为杨广证明清白求情,其实只是在皇帝面前表个姿态而已。他说不说情,杨广这关都不会这么轻易的过去。但明知道说了没用,反而还要说出来,自然是为了在皇帝和杨广的面前得一个好印象,毕竟他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很重要,而以后肯定还得继续跟杨广合作,这次事件后杨广受到打击,杨勇势力抬头,他也必须调整下和杨广的关系,可不能任由杨广眼下被干倒。杨广是他对付杨勇的最好利箭和盾牌,在他没有足够的实力前,这个盾牌可不能丢掉了。
  至于替杨广说话,会不会引得太子党的敌视,他倒真没太在乎,有得必有失嘛。再说了,为杨广说两句好听的话,太子高颎们也不可能就因此把他划到杨广一党里头去。
  “刚刚越国公举荐你接任北伐元帅,你可愿意?”杨坚又问。
  “回陛下,孙臣自知资历极浅,威望不足,实不敢贪功担下此重任,将军国大事视为儿戏。”
  “如果朕也打算让你接任北伐帅位呢?”
  “孙臣感激陛下之信任,然孙臣不敢接此重任,怕辜负陛下厚望,请陛下慎重考虑。”
  杨坚欣慰的笑了笑,如果杨林真的二话不说就接下此重任,那杨坚肯定不会真的同意的。现在他这般慎重,反倒让杨坚真的开始考虑让杨林来挂这个帅了。不过照例,他还是往太子望去,问道:“太子可愿担此重任,挂帅北伐?”
  杨勇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京城里呆的舒服无比,诸多美人环绕,美酒佳肴,享受无比。为什么要吃这个苦跑到北方边疆去打仗?可刚才一进殿,柳述就已经趁他刚进来时,悄悄的跟他说了几句话,让他一会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个北伐统帅之职。刚才高颎又转头对着他连连示意,因此这会皇帝问了起来,他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上前点头应下。
  杨坚微微意外,杨勇居然点头同意?
  这时高颎出列:“老臣愿意随太子出征,协助殿下统领大军。”
  杨坚皱眉沉思,许久不言,殿中一片安静。
  许久之后,杨坚终于开口。
  “以太子杨勇为北伐行军元帅、尚书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行军长史,上柱国贺若弼为中路行军元帅、柱国韩僧寿为中路副帅。尚书右仆射杨素为西路行军元帅,上柱国史万岁为西路行军副帅。皇太孙杨林为东路行军元帅,兵部尚书苏孝慈为行军长史,治书侍御史刘行本为行军司马,清漳王杨雄为东路副帅。其余原任北伐诸路各将领职位不变。另由内史令柳述接替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诸军后勤辎重粮草总调度!”
  北伐行营的上层架构几乎完全改变,杨勇取代杨广成为北伐元帅。东西两路元帅不变,依然是易风和杨素,但史万岁从东路副帅调任为西路杨素的副帅,东路另一副帅贺若弼则调到中路担任行军元帅之职,又调了太子一党的大将,原上柱国韩擒虎的弟弟韩僧寿为东路副帅。易风的两位原副帅史万岁和贺若弼调离东路,而将清漳王杨雄提升为东路副帅。虽然其余的将领说是不变,但最上层的主要将领却换了一多半。原来是晋王党全面统领北伐,仅有预备军的东路是太子一党。可现在,却一朝变天,北伐军最上层几乎尽是太子一党,虽然杨素依然是西路元帅,可副帅却安插了国朝名将史万岁,这可不是一个好相与的,摆明了就是去分杨素兵权的。
  好在易风对于这些倒是并不太在意,本来他就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北伐诸军元帅,只要自己能保住东路元帅就好了。管他是不是预备部队,重要的是担任了东路元帅后,他对于幽州诸州府的控制能更加有利。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反而比原来更好了,史万岁和贺若弼这两个军中威望极高的大将,不再担任他的副帅,也算是给了他许多方便,要不然到时肯定还得有冲突。自己的东路几乎没有变化,反调走了两尊大神,这算是个意外的好消息了。
  至于太子挂帅,对于北伐战事是否有影响,易风倒不觉得会有什么影响。哪怕杨勇取代杨广为帅了,可杨勇根本就不是打仗的人,就算他挂帅,也仅仅是挂帅而已。这样的人没本事,但也不会胡乱瞎指挥。更何况还有高颎和贺若弼、韩僧寿这一文二武的大隋名将坐镇,基本上不用太过担心。挂名的元帅换了,可真正指挥作战的大将依然是本朝名符其实的那些大将,最精锐的一批名将。
  到在他最期待的,还是早点离开这京师。呆的越久,越让他觉得这京师太过邪门,简直就如龙潭虎穴,呆的越久,意外越多。刚经历了一场刺杀,又刚目睹了太子党神奇的逆风翻盘后,易风真的对京师很有些怕了,这鬼地方,谁知道哪天自己就阴沟里翻船了。到现在,他还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派刺客行刺了他。
  特科等情报机构已经派出了大量在京畿的人员,可到现在,对于行刺他的幕后人物,依然是一无所知。
  就当易风以后尘埃落定时,杨坚突然又开口了。
  “晋王杨广改授并州总管、秦王杨俊改授扬州总管、蜀王杨秀改授秦州总管、汉王杨谅改授荆州总管、韩王杨昭改授益州总管。”
  五王对调,大隋六大总管府五个大总管对调,唯有易风所辖幽州府没有变动。当然,杨广暂时不能到并州就任,并州总管一职由河间王杨弘检校代理。
  这个旨意一出,可谓是满殿皆惊,在此之前,谁都没有听说过半点五镇对调的消息。
第374章
倒屣相迎
  酉时刚过,挂在南门城楼檐角上的夕阳,已经一缕一缕的收尽。南门之东的熙光坊内,齐国公、太师、尚书左仆射高颎府邸里的那一池碧波,也渐朦胧起来。高颎出宫后,一路上心情亢奋的坐着皇帝前不久御赐的那架豪华的四轮马车回到府里,立即掩不住心情激动的来到后花园的荷塘上的有风塘水上阁楼。
  自从当年他选择了追随老主公独孤信的女婿杨坚后,这些年高颎的仕途可调是一帆风顺,凭着从龙辅佐之功,成为杨坚最信任的臣子,甚至百官之首的左仆射之位一坐就是十几年。前些日子大意之下,被晋王和杨素设下套摆了一道,被迫回府休养。执掌中枢十几年也忙碌了那么多年,突然之间被赋闲在家休养,那种突然冷清下来的感觉真是太难受了。可尚书省回不去,朝政大事管不了,最终也只能叹息的呆在府里,那些天,他也不想看着府中冷清的样子,他的发妻已经于两年前去世,独孤皇后和皇帝曾经打算为他再安排续娶。所安排的女方,却是兰陵萧氏。兰陵萧氏也是当世门阀大族,但高颎却直接委婉拒绝了,皆因这兰陵萧氏实际上是西梁萧氏,那个女子是西梁末帝萧琮的女儿,萧琮是西梁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如今晋王妃萧氏的兄长,入隋以后,封上柱国、莒国公,在朝中待遇还算不错。皇帝皇后当初把萧氏女安排给他,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很明显的想让他改换门庭之意,想让他弃太子转投晋王。这本来也是一个不错的安排,如果当初他能答应,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这此麻烦事情。可高颎考虑过后,还是拒绝了这门亲事。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算是彻底的绑在了太子的船上,尤其是跟晋王成了死对头了。
  拒绝了皇帝皇后安排的那门亲事后,高颎一直没有再续娶。他一把年纪了,也不想再当一回新郎,况且虽然死了老妻,可他并不缺女人,齐国公府里贵妾侍美婢不少,就在昨日府里一个年青的侍婢就刚刚为他新涏下一子。这让他十分高兴,刚得一男,然后晚上就发生了太孙遇刺之事。此事一起,形势逆转,等他此时回到府中时,他都还处于一种极度的亢奋之中,事情的发展好的让他都有些难以置信。借此案,他重返中枢不说,而且成功的让杨广被禁闭王府之中,北伐帅位也被免去。他高颎不但重返中枢,而且还成功的成为了北伐行营的长史,太子取代晋王为北伐元帅,整个北伐行营的高层几乎一朝为太子一党所把持,局势好的让人惊叹。
  有风塘本来是他被迫归家休养后让人兴建的一座水榭阁台,居于后花园的荷塘之中,有曲折的走廊连接,木制的三层水上阁台,远离喧嚣。阁楼中摆了好几个大书架,每天听听琴曲看看书,对月弹琴,扫雪烹茶,佳人佐酒,这也算是人间一等一的乐事了。
  不过今天再次走入阁楼之中的时候,高颎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了。
  之前他只能是以酒解闷,聊以打发心中的那份失意苦闷。而现在,重返中枢,大权终于再握,特别是借刺案重重的挫伤了晋王一党后,他心中的那份得意就别提了。他现在就想要对酒当歌,痛快畅饮三大杯再说。
  老来得子,重得圣眷,真是双喜临门。
  天尽黑了,有风塘里也点起了名贵的龙涏香,将精致的屋子照的亮堂。
  屋子里,高颎的三子高表仁也在,此外还有三个女子,一个是高表仁的妻子,杨勇的女儿大宁公主,另一个则是高颎的堂妹,太子杨勇的太子妾良娣高氏。另外还有一个则是刚为高颎产下第四子的婢女,已经被他刚抬举为妾,此时正抱着高颎的小儿子坐在一边。
  今日的聚众,正是打着看望新涏之儿的名头。也没有什么外人,简单的几人。
  这实际上不过是为掩人耳目,高良娣前来看望新涏的小侄子是假,实际上是代替太子杨勇而来。一直以来,高良娣和大宁公主实际上就是高颎与太子之间传递消息的,以避免杨勇与高颎过从甚密,为上忌惮。高良娣是高颎的从叔父之女,说是从妹,但实际上已经是出了五服的族亲,只不过此时代大家族间关系紧密,往往聚族而居,甚至有十几代的族亲也还一直共同生活的。高颎做为本代的大宗族长,又是当朝宰相,在宗族内与其它的族人关系自然也就近了许多。加上她的那桩婚事本就是高颎一手安排的,高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又亲密,因此高良娣嫁入东宫后这些年与高家走的越发的密了。高良娣三十出头的年纪,可看上去却依然二十出头,眉如新月,肤如凝脂,长的娇小玲珑,柔弱无骨,穿着一丝蜀锦面料裁成的襦裙,裙子束的高高的,裙带直接系在了腋下,将一对与身材不成比例的丰满双峰越发的衬的挺拔耸起。双臂间挽了一条碧绿的丝绸披帛,腰带上系了一条鹅黄的宫绦,下面还坠着一块玉佩压着裙角。肩上则又搭了一条柔软的银貂皮披肩,一头乌黑的头发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高高发髻,一朵嫣红的蔷薇斜插其上,站在窗边,真是美丽动人,雍容华贵,一颦一笑,惹人赞叹。
  都是一家人,屋里也没外人,几人说话倒是无所摭拦。
  “姑母这件披肩真的好漂亮啊,定是那些怀荒商人自塞外运来的珍品。”大宁公主杨静淑艳羡的道。
  “嗯,怀荒皮货商人带来的塞外皮草。”高惠贞微微有些得意的道,“那些怀荒商人真是了得,个个豪奢,有钱的很。”
  “是啊,都说怀荒发现了摇钱树,聚宝盆,那地方流金淌银,去那里的人都发财了。”大宁公主应和着道,她是太子之女,见识并不浅,可如今满耳听到的,确实是怀荒的种种神奇之处。
  “公主要是也喜欢皮草,回头让皇太孙叫人送些过来就是,你们可是兄妹呢,妹妹喜欢怀荒的皮草,当兄长的岂有不相送的道理。”高惠贞笑着说道。虽然她也发现,太子和太孙之间关系似乎有些复杂,到今为止,皇太孙到京也快有一个月时间了,这眼看着又要离京了,可到目前为止,这位皇太孙也还没有正式去东宫拜见过太子和诸太子妾,这让人很是不解。不过在她想来,估计还是那位已故元太子妃去世之事,使得太孙不愿意去东宫。
  “他如今可是皇太孙,我哪巴结的上啊。”大宁公主有些酸酸的道。先前她知道那位兄长身家丰厚后,也确实有过想要沾点光的念头。在太子和这位姑母的窜缀下,丈夫高表仁兴勿勿的跑去找了杨林,提出愿意帮他管理银行之事。结果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大宁公主却极意外的发现,丈夫不但没有得到大兴银行,甚至最后还拿出了二十万贯钱给杨林,说是入股大兴银行,最后得到的股份却少的可怜,十万贯钱只换得了一成的股份。然后没过多久,大兴银行又数次扩大股本,为了保住这一成的股份,丈夫又从家里先后拿出了八十万贯,前后投入了一百万贯钱进去,到现在,手上的大兴银行股份却还不如最初,只剩下了半成的股份。
  虽然这事后来也被公公知道了,而公公知道丈夫居然投入了这么多钱进银行,结果最终只拥有半成股份后,十分不满,但这事最终还是就此默认下来。虽然丈夫跟她说了许多持股大兴银行的诸多好处,说了许多从杨林那里听来的各种美妙前景,可大宁公主心里还是很生气,他那般有钱,可却还要这样算计家里人,简直就是太无情太不应该了。就算银行真的很值钱,可送点干股总可以吧。一百万的真金白银,居然才换半成股份,真是岂有此理。因此,一直到现在,大宁公主对于这位兄长,心里是很有些成见的。
  当然,她心里不单对那位兄长不满,也对丈夫不满,更对眼前这位姑母不满。丈夫从家里拿了一百万贯换来的这大兴银行的半成股份,最后却又拿出来一半送给了太子。而据她所知,这其中一多半最后是落到了高良娣手里,最后成了即将嫁入韦家的异母妹丰宁公主的嫁妆。丰宁公主正是高良娣的女儿,一想到丰宁公主的嫁妆比自己丰厚的多,而且这丰厚的嫁妆还多半来自于高家后,她更加不满了。
  “他不喜的是云氏和她的孩子。”高惠贞两道细长的眉毛轻轻一挑,咯咯笑起来:“咱们跟太孙又无冤无仇的,他哪犯的上跟咱们不对付,况且,你可不光光是太子之女,你还是宰相之媳呢。如今大兄重掌中枢,还是这次北伐实际上的统帅,那位皇太孙岂会看不明白当今局势,只怕巴结你还来不急呢。莫说一两件皮草,你就是提再多的要求,只怕他也立即巴心巴肝的应承下来了。”
  高惠贞伶牙利齿,一边说一边笑。
  高颎坐在一边听着这些话,倒也心情大好,也跟着微笑起来。他也是这般觉得,如今局势,只要那位皇太孙不蠢,那他就当知道,他该站在哪一边。晋王这次虽然还没被彻底打倒,但也遭受重创,太子党的前景再次光明起来,皇太孙理应向他们靠的更紧密些。
  “父亲喝茶。”大宁公主为高颎倒了一杯新茶。
  高颎呷了一口,缓缓道:“惠贞说的没错,皇太孙是你兄长,公主你应当多走动走动。太孙和太子间一直有些误会,你应当想办法帮他们化解。和皇太孙处好关系,不单单只是表面上那般简单,这对于太子甚至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你们也应当知道了,朝廷刚刚又经历一轮大动荡,晋王暂时禁于京中,五大总管对调,六总管中唯有皇太孙的幽州府因新设立而没有动。这是相当不寻常的一次大动作,皇太孙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太子需要他的支持。由公主你来出面缓和太子与太孙的关系,最是合适。”
  杨广出宫之后就病倒了,一病不起。
  皇帝派出了御医前往看诊送药,易风也带着孙思邈亲自去了一趟晋王府。
  晋王府早已不复当初门前车水马龙的热闹,如今是一副门前车马稀的样子。整个晋王府外,早有禁卫兵马守卫森严。表面上,这些禁卫是奉皇命来加强晋王府的守卫,防止刺客。但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这些禁卫实际上就是看守晋王的看守。晋王是刺案嫌疑犯,一天没有脱去嫌疑,那么一天就不能离开这座如同牢狱的王府。
  朝中风云巨变,除了一些重臣之外,许多人都对这场巨大的风暴反应不及。到此时,还有许多人并不知道晋王在这一次突然的风暴中遭遇了重创。许多人还真的以为晋王真的突发急症,因此无法继续提供北伐统帅之职。另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们,则还处于目瞪口呆之中,难以相信这样的结果。前一刻,晋王党大败太子党,太子党的核心左仆射高颎被踢出了朝堂,三位上柱国、大将军被处死,牵连数十位官员,太子党遭遇重创。然后在许多人以为太子党这次要完蛋了的时候,局势再次逆转,晋王居然被卷入了皇太孙的刺杀案中,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然后被太子党抓住这个把柄不放,一举把局势翻盘。北伐换帅,晋王幽禁,五王对调。
  一切发生的这么突然,太子挂帅北伐,高颎再度出山。
  晋王府里,杨广回府之后急怒攻心,确实是昏死过去,可消息报入宫中,皇帝也不过是只派了一个御医过来看诊而已。吃了御医祛死去邪的汤药,又用了针,半天后杨广总算是恢复了清明,不过内心的苦楚却没有减清半分。易风到来时,杨广正躺在床上,双眼无神的瞪着天花板,整个人憔悴万分。
  “大王,皇太孙殿下来特来看望。”门口一个禀报的声音打断了杨广的失神。听到皇太孙三个字,杨广空洞的眼神里突然泛起一道明光。
  “快请。”杨广喊道,然后又摇头,快速从床上坐起,“不,孤亲自去迎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