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285

  “对于这些突厥降军,殿下打算如何处置?”刘文静问。
  易风一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将近七万突厥降军,正如李密所说的一样,其实前后数场战斗,每次都是打的突然,结束的也迅速,基本上没什么血拼到底困兽之斗非要拼个鱼死网破的情况。每次战斗基本上都是各个击破,突袭伏击,每次突厥人基本上折损一成左右的兵力就已经军心崩溃而投降了。虽然做为局外人看来可能觉得这有些不符突厥兵骠悍之名。可事实上,在中古世纪的这种冷兵器做战,他们是很缺少那种顽抗到底的血性的,也许他们很勇猛,也能拼,但也就是开头那阵子,当局势僵持不下,那就再而衰,三而竭了。在战场上,伤亡一成就开始士气低落,伤亡两成还能继续作战的,已经属于精锐部队了。超过三成的战场伤亡,那么九成的军队都会崩溃。而那种伤亡四五成,甚至是六七成还能作战的军队,基本上很难见到,偶尔出现,也是在那种围城战争中,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会拼到最后。而在野外作战,两到三成就是底线,坚持到两成伤亡还能作战的是精锐,坚持到三成伤亡还能作战的,那就是极强精锐的部队了。
  野外正面战场上,最大的伤亡并不是来自于直接交战,而往往是来自士气崩溃的一方,在逃亡的时候被追击砍杀,死在逃跑路上的往往远高于正面对战时的伤亡人数,还有大量的士兵在战场上只是受伤,最后因为医治不及时而战后伤情加重或伤口感染而死。
  近代的军代的作战意志却普遍高于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后世军队的纪律强。怀荒军一直以来也是强调军纪,以纪律建军,怀荒的士兵也许不如突厥人骠悍,但纪律方面绝对比突厥人好的多,因此在战场上,怀荒军能坚持作战更久,承受更高的伤亡数字而不会崩溃。甚至在骑战时,怀荒骑军通过严格的训练,还能让骑兵以整齐的阵列对阵杀敌,如步兵一样发挥的是整体的优势,而非如突厥人一样倚仗个人的勇猛。突厥个人确实勇猛骠悍,但却也缺少纪律,自由烂漫,他们在小股部队的时候,其机动灵活性和个人的勇武,确实能让他们远强于怀荒小股骑兵。
  但易风早就跟部下的军官们强调过,两个突厥骑兵能轻易打败三个怀荒骑兵,但五十个怀荒骑兵已经能跟五十个突厥骑兵打平,一百个怀荒骑兵能胜过一百个突厥骑兵,五个怀荒骑兵则必然胜过五百个突厥骑兵。原因就在于纪律,在于整个的配合,通过整体的配合作战,他们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易风为怀荒骑兵编写的骑兵操典,其实就是近代骑兵的操典,他训练的怀荒骑兵方式,也是近代的正规骑兵的方式。
  郁速射投降之后曾经向易风称赞怀荒骑兵是铁骑军,这个称呼并不完全是拍马屁。而铁骑军,也并不仅因为怀荒骑军身穿的钢板甲胸甲,铁骑军,更多的是指怀荒骑军那种如铁一般坚强的纪律。怀荒骑兵身披着耀眼锃亮的镜般胸甲,手持骑兵剑,还配备着双刃战斧和钢鞭铜锏,手弩和骑弓。他们的个人骑术和射术方面大多并非马背上的民族突厥战士们的对手,但他们却总能在严明的纪律约束下整齐划一的行动。当怀荒骑兵发起标志性的集体冲锋时,他们时刻保持着马挨着马,肩并着肩,就如同一堵快速移动的铁墙。这堵铁墙时刻保持着集体的力量,避免散阵后各自为战的混乱厮杀,他们甚至因此不用手控缰,而可以把双手解放出来战斗。因此怀荒骑军个人战力不如突厥骑兵,可整体战斗力却要远远高于突厥的骑兵。但怀荒骑兵的作战方式并不容易模仿,在奔跑冲锋时还要保持密集队列,这是比个人骑射本领更难的多的整体战术行动,需要的是长时期的配合训练,需要的是职业的军队和高强度的训练,极强的默契,此外,还需要的是如怀荒镜甲这样轻薄同时防御性远超普通铁甲的钢板甲,以及极适合怀荒骑兵们冲锋时的马槊和骑兵刀。
  易风的两个骑军,纯战斗骑兵两万,后勤一万,训练出这两万骑兵基本上已经花费了怀荒大量的钱财,供养骑兵的规模达到了一个上限。
  现在,七万突厥旧式骑兵在手,易风要怎么处理他们?
  他当然不可能把他们放回去,那无异于放虎归山。
  而这些突厥骑兵也不可能马上改造成怀荒骑兵一般的新式骑兵,易风既没有那么多铠甲武器和钱财来投入,也不愿意花这么大力气来训练改造武装这些突厥骑兵。
  想把突厥牧民们组成的部落骑兵训练成如怀荒骑兵一样纪律性极强的骑兵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些突厥骑兵也有许多怀荒骑兵无法拥有的长处,那就是他们天生的马背骑士,个人骑射本领强悍,而且灵活勇猛,极适合小股部队作战,特别是执行侦察、巡逻、骚拢、追击方面,拥有怀荒骑军很难企及的优势。
  突厥骑兵无法对抗怀荒骑兵的队列冲锋进攻,而怀荒骑兵也同样难以在一些外围战场上战胜那些善骑射的突厥骑兵。
  双方各有各的优势,关键是如何用他们。
  七万骑兵啊,这个数量相当有诱惑力,哪怕是传统的骑兵,可在这个时代依然远超普通的步兵,对于易风来说,他需要这支力量加强自己的实力,不可能轻易的放掉这支力量。
  “嗯,我们现在不是有四野战步军二野战骑军加上五守备镇戍军吗,十一个军,每个军配备各两营共六千突厥轻骑兵。分配之前,重新编制一下,打散一些,这些突厥骑兵暂时就算是我们怀荒军一员了。”
  “也给他们军饷?也记战功颁发赏赐吗?”李密问。七万突厥降骑,全都招募到怀荒军中,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不但以后增加了七万人马的粮草,还得有军饷呢,作战还得有赏赐呢,这又是一大笔。
  “既然他与我们的将士们一起并肩作战,当然就也同样有军饷,立功也有赏赐,都一视同仁。不过他们是新加入军队,军阶什么的肯定要吃点亏的,这也属于正常,是吧?”易风做了个你懂的眼神,这么多突厥军最终肯定还是会裁撤掉不少的,但现在,肯定得留在军中,哪怕关键时候拉上去当炮灰,让他们去跟突厥人厮杀,也是极好的啊。为此,付些军饷赏赐什么的,真是太普通不过了。
  “那要给他们换装吗?”李密又问。
  “换装就不必了,铠甲武器什么的就不用换了,但箭矢这些还是得充足供应的,另外粮草方面也绝不能短缺了,既要马儿跑,怎么能不让马儿吃草呢。”
  “属下明白了。”李密点头。“那么我们接下来,不知殿下如何安排?属下好提前做好计划供殿下参考。”
  “接下来。”易风毫不犹豫的道,“接下来当然是立即挥兵北上,泥利现在可正在怀荒城外呢,另外乌沙堡外又来了两万铁勒人,说不定这次咱们有机会把我们麾下的突厥骑兵增加至十万骑了。”
  “北上怀荒吗,那蔚州那两万余突厥军,还有云内的四万余突厥军呢?”李密追问。
  易风一摊手,“那是咱们高相国和贺若元帅的问题了,我们可管不着,还是先扫清咱自家门前的雪再说吧。”
第478章
皇帝驾崩
  怀荒城是易风的大本营,这里百年前曾经是北魏边防六镇之一,百年间这里早已荒废残破,一度只剩下残垣断壁,成为塞上绿林马贼的巢穴领地。是易风,重新让怀荒焕发生机,再次繁荣起来。做为易风用心经营的大本营,这里虽然不如太原那般恢宏雄伟,但也绝对能称的上是一座雄城要塞了。最开始是用三座连城,后来易风又修建了四座城池与之相连,最后形成了梅花吐蕊六城环绕护卫中城的格局。
  怀荒七连城的防御工事做的很充足,六座外城不但都拥有六丈高的城墙以及深深的护城河,还有瓮城、箭楼、角楼、敌台等一样不少,甚至六座外城又用四丈的夯土城墙相连接,把中城整个拱卫起来,形成了一座城中城。
  易风深知怀荒处于塞上,缺乏坚险的地势,便在城防工事上下足了功夫,就连七座城池都建成了棱形,使得城池防御完全无死角。特别是各城上布置了大量的弩车和抛石车,再配合守军装备的大量弓弩,使得怀荒连城拥有极强的远程打击能力,为城池防御再提供一层保险。
  当初易风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能“认祖归祖”成为皇孙,继而又成为赵王,最终还成为了皇太孙,更想不到,皇帝会从并州府分割出太行以东十一州给他。当初易风是想不到这些的,在他的计划里,塞上怀荒就是他的根本,他占据这块地,守住这块地,以此起家。却料不到皇帝最后给了他更好的地盘。如果没有这次突厥入侵,易风会把自己的大本营南移到关内幽州。
  而现在,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做那些了,首先他得击败泥利。
  泥利可汗绕过乌沙堡后一路上干脆也就对那些如刺猬一样让他倒胃口的军镇戍堡通通绕过,率领着自己的四万余兵马,一路东进到了怀荒连城之下。当泥利见到了怀荒七连城的时候,心中不由感叹,不愧是汉族城邦,哪怕只是塞上的城池,也如此宏伟。想比臣服于他的西域高昌国,那只有两万人口的王城,真是天差地别。虽然怀荒七连城比起乌沙五堡更加雄伟坚固,也肯定更难攻打,但泥利却依然觉得兴奋。见到如此宏伟的城池,他也因此越发相信之前流传着的怀荒如何富裕的传言。如果攻破这座七连城,无法想象能得到多少丰厚的战利品。
  只是兴奋过后,泥利可汗发现了一个不怎么让人高兴的事情。
  他没有见到儿子达曼的军队,也没有见到都蓝叔父库合真的军队,甚至在怀荒周围,在整个坝上,他根本就没有见到其它的任何一个突厥兵。
  这让泥利在高兴之余,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泥利决定围困怀荒,继续派人去找达曼与库合真,让他们率军过来,一起攻打怀荒城。他想把怀荒城完全围死,可怀荒七连城,六座外城连城了一座巨大的城堡,六座外城相当于这座巨大城堡的一道大门。而这六座城在那道巨大的城墙的内外还各开了三道门,光是围墙外六座城堡就有十八座门。要围住每座门,就得分兵十八部,他手下只剩下了四万余人,这样一来就太分散了。最后,泥利不得不选择围住了南面的两座城堡,把守那六道门。
  怀荒城内的汉军,只是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冷眼看着泥利一行,他们紧闭着城门,既不应战,也不显慌乱,甚至还能听到城内不时传出的欢声笑语。怀荒城的反应,让泥利有些愤怒,觉得被轻视了。他下令把守西南那座城堡的兵马发起了一次进攻,可这次进攻只维持了不到半个时辰,泥利就不得不草草鸣金收兵,然后让部下打着白旗到城下,抬走了那几百具尸体,黯然的回到帐中,最后不得不承认,怀荒城确实比乌沙堡防御更加坚固,城墙更高,壕沟更深,而城上的守军也更多,弩机更猛。要想拿下这座城池,必须等到达曼和库合真的兵马前来汇合。
  这天黄昏,从南面的野狐堡方向,开始发现了一些绰约的黑色影子。
  远出的哨探游骑奔跑了回来,一面路一面吹着号角,那是警示的号角。这让泥利面色不好,警示的号角说明来的不是儿子或者库合真的兵马,而是怀荒城的援兵。
  合营敲响了警钟,吹起了号角,骑兵们跨上战马,缓缓走出营地,在那片平坦的草地上集结列阵。
  一切准备就位。
  阵列鸦雀无声,只有风吹卷旗帜,呼呼作响。
  那支怀荒的援军渐渐接近,已经能用肉眼看见了。
  第一支最先出现在怀荒视野里的援军,是由李靖率领的鹰扬骑军第六营,不过现在李靖已经不再只是一名营将了,他统领不止南下时的三千人,而是整整一万五千人骑兵。为了奖励李靖这次的突出表现,杰出战绩,易风破格,以鹰扬骑军第六营三千怀荒骑兵为基础,再加上从七万突厥降骑中选拔出来的一万两千名精锐骠悍最善于骑射者,一起组成了怀荒第三个骑兵军,特赐军号骠骑军。这是一支不同于怀荒骑军的骑兵,虽有三千怀荒骑兵,但与一万两千突厥骑兵合组建军后,这支骑兵却是一直轻骑兵性质的部队,他们的主要武器是马刀,以突厥骑兵最擅长的速度突击对方防线,更多的是执行侦察、搜索、追击、巡逻以及增援等任务。易风建立这支骠骑军,就是要利用突厥骑兵的那种骠悍灵活性,来弥补怀荒骑兵的一些短板,各用所长。又因为李靖这次表现出来的出色运动战术,因此易风特意让他来担任这一支特别轻骑军的统领。
  做为拥有正式军号的怀荒第三支骑军,骠骑军有其它突厥降军完全不能比拟的待遇,他们和怀荒军的待遇基本一致。易风甚至还特意给他们装备了马刀,以及怀荒军的专门制服,骠悍的突厥勇士配上精致的军服战袍,以及统一的鞍辔,华丽的披风,锃亮的靴子,特别是配上了突厥战士早羡慕不已的虎徽钢板胸镜甲,立时整个都大变了样,从野蛮变成了威武。
  现在,李靖带着这支刚组建完成,在一路上进行着适应的骠骑军回来了。
  他们跨着高头大马,装备着马刀、长矛、手弩、骑弓,越过野狐岭后,蜂拥而至,展开长长的新月阵形,似乎张开了大口的巨兽,想要一口把怀荒城下的他们吞下。那如云的兵马,刀山剑林,旗帜海洋,天地似乎都为之变了色。虽然只有一万余骑,可那气势,却让拥兵近五万的泥利感觉气势上完全被压住了。
  李靖到来后,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也没有立即率兵入城。
  他在距离怀荒城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始旁若无人的扎营。
  这时,观阵的泥利等突厥首领们都发现了一个情况,那支到来的隋军里,似乎有很多突厥人。虽然此时他们穿着怀荒军制式军服战袍,马也涮的干净,靴子也擦的锃亮,可这依然掩饰不掉他们是突厥人的事实。而且泥利还发现,这些不是什么原来居住在怀荒附近的突厥小部落牧民,他们是突厥战士,如果他滴有猜错的话,这些人就应当是儿子达曼与库合真的手下才对。可现在让他想不明白的是,这些人居然已经换上了怀荒军的军服,打着汉军的旗帜,跟着汉人将领前来对付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达曼现在在哪?
  夜幕降临了,但是天并没有黑。
  因为怀荒城上城下,到处都是冲天的火光,城上火把点点,城下篝火成堆,这一晚上,整个怀荒城四周都是明亮如昼。
  这一夜,更多的汉军部队不断的到来。
  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
  刚纳降了七万突厥军的易风,如今兵强马壮,他去年年末离开怀荒的时候,只带了一千余护卫,现在重返怀荒,却又带回来十万兵马。其中七万突厥降军,皇帝拔给易风一万兵马,加上从幽州带来的兵马,十万兵马出塞到达坝上。
  野狐岭上,这一夜出现无数的火把,组成一条又一条的光带,有如蜿蜒的巨大火龙,从那遥远的南面,一直盘旋而来,最后到达怀荒城下。
  这一夜泥利根本没有睡觉,他手下的四万余突厥军也没有睡觉,没有人能睡的着。
  一支又一支的隋军到来几乎就没有停过,兵马越聚越多,越聚越多,最后聚集了不下十万兵马。怀荒城下,早就变成了一片星之海洋,无数的篝火就如满天的繁星挂在漆黑的夜空之中。他们枕戈待旦,衣不解甲,刀不离身,甚至一整夜一直都牵着马列阵准备着。一开始他没想过要跑,后来想跑已经来不及了。怀荒城内城外到处都是隋军,他往哪跑,他一跑,隋军必然追击,敌众我寡,而且最要命的是他们之前绕过了乌沙堡,绕过了一座座的怀荒军镇戍堡,现在他们要跑,那当初绕过的镇堡就会成为拦路索,索命绳。
  当到来的隋军不下十万之时,泥利终于知道再没机会跑了。而当他看到那些打着隋军旗号穿着怀荒军服赶来的隋军中,居然大部份都是突厥面孔后,他越发的绝望了,他已经猜到了一个可能的事实,只是一直不肯也不敢承认罢了。
  黎明到来,泥利等突厥军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来援的兵马是如何的庞大了。清晨的薄雾之中,无数的兵马,一片片的排列在一起,临时扎下的营地很简陋,那简单的营地里帐篷成片成片的布置着,如同天上的云彩。
  人过一万,无边无际。而十万兵马,摆开在草原上,那更加的是无边无际,一眼望去,满眼的都是兵马。
  汉军的营地里,易风的中军营设立在一处土坡上。
  晨风习习,四月的塞上早晨虽然还有些凉意,可却不是寒冷而是凉爽了。易风、杨雄、李敏、杨义臣、刘文静、李靖、窦建德、秦琼、来整等一众将领们登高远望,冷眼看着那支已经龟缩成一团的泥利四万余突厥军。
  “看他们的那阵容,我敢保证,只要我们来一次全军出击,他们立即就会崩溃,泥利说不定就会跟他儿子达曼一样,丢下自己的兵马独自逃跑了。”说话的是玄州总管李敏,这次得授总管之职,又恰逢突厥大举入侵,原本还以为有机会能上战场,可谁想到,他几乎就没出过军都关,然后仗就已经打赢了。想当年他父亲为幽州总管之时,遇突厥人突袭,父亲在外巡视时被围,最终力战而死。他一心想要有朝一日能统领大军出塞,扫荡突厥,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却不料根本没有他上场的机会。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几万突厥人,这也许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太孙殿下,我请求殿下给我一个带兵出战的机会,一个为父报仇,为国立功的功会。”
  易风却是摇了摇头,“如果可以不打,当然是最好的。还是先派人去劝降吧,说不定泥利能明白利害呢。”
  哪怕出击百分百能胜,可如无必要,易风也不愿意拿将士们的生命去做这样随意的决定。每一个兵都是宝贵的,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
  “报!”
  一骑自南飞奔而是来。
  “禀报太孙殿下,幽州有急信传来,十万火急。”骑士风尘仆仆赶到,呈上一封急信。
  易风接过,打开。
  越看易风的脸越严肃,看完后他整个人立在那里,紧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殿下,是何急事?”刘文静问。
  易风长叹一声,然后一字一句的道,“陛下驾崩了!”
  “什么?”好几个什么几乎同时响起,每个人的语气里都全是难以相信的震惊神色。
  “大隋皇帝陛下,驾崩了!”易风重复道,声音里同样充满了震惊。历史上本来还有五年天下掌御的隋帝杨坚,居然在开皇十九年就死了,比原本历史上早死了五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