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285

  “那你究竟为何出现在这里,难不成说河间王要去投敌叛变?”
  杨庆没想到这些人还贼喊抓贼,“叛变的不是我,你们不要贼喊捉贼。我父亲对陛下忠心耿耿,待你们也不薄,你们到荆州,我们为你们准备兵营,安排住宅,安排粮草,可你们呢,又是如何回报这份忠心的?你们杀了我父亲,你们兵变,现在,你们还要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来戏耍我,这样很有意思吗?要杀要剐,随你们便,直接上就好了,我若皱一下眉头就是小婢养的。”
  如果不是这场暴风雨,如果不是急着逃离荆州,他也不会一头给撞到了江淮兵的大营里来。可事情也很奇怪,段达等人去围剿梁刚,不是应当在峡州一带,怎么却又到了荆州的西北端来了。
  张衡为杨庆的那番话而震惊,他皱起眉头仔细的打量着杨庆,杨庆突然出现在荆门,而且是如此狼狈的模样,甚至就连个护卫都没有带,太不正常了。而他所说的什么江淮军叛乱,杀了荆王等事情,虽说的不太清楚,却已经让他隐约觉得江陵城出了大事了。自当日出了江陵之后,十万淮南军兵分四路在荆州西面的峡、归、施、房诸州转战,试图包围梁刚的益州军,将他们一举歼灭。可这个梁刚极为狡猾,带着他们四处绕圈,还不时的袭击州县城镇,以战养战,倒有些越战越勇的模样。最后江淮军徒劳无功,折腾了许久累的都散架了,却只是一直被牵着鼻子走而已。最后还是张衡出了一个主意,故意调了一支兵马去运送粮草,把荆州运来的粮草运往荆州西北的荆门城里,然后几支主力部队假装搜寻益州军西进,远离荆门。
  结果,梁刚所部果然上当,他们试探了几次之后发现江淮主力确实远在峡州,当即就迅速的赶往荆门,准备吃掉这支落单的兵马,并夺取毁掉江淮军在荆门聚集的粮草。只是梁刚也终有失算的时候,荆门那只押送后勤的兵马虽然不多,但却是由副帅段达亲自所率的最精锐之师,而选择荆门做诱敌,也是因为荆门历来就是荆楚门户,这里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荆门城虽然不大,但却修建的极为坚固,完全可以据城坚守,以待援军。当梁风杀到荆门城下,发动进攻后,段达一开始还故意隐瞒实力,总装做要坚持不住,只差最后一下就能被攻破,可就是死撑着吊住,结果引的梁刚一时不察,围攻了多日。待梁刚终于感觉出不太对劲时,郭衍和张衡终于率着大军从南面包抄而来,行动迅速。梁刚想要撤退,这时段达带着一直在城中养精蓄锐的骑兵,半夜突然杀出城,夜袭梁刚大营,给益州军虽然杀伤不大,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日数袭,扰的他们根本无法全速后撤,等拖了几日,郭衍张衡赶到,双方一场大战,疲惫不堪的益州军本就疲惫,这下更是寡不敌众,大败于江淮兵,最后五万人马只余数千撤入山中逃散。
  郭衍等人撤入荆门城修整,原本准备暴雨过后,回师江陵,却没想到斥候在附近捉了杨庆过来。
  “叛乱?你说江陵城发生了叛乱?”张衡念着这个词,脸色越变越难看。“具体是怎么回事,请殿下告诉我们,我们还一无所知,之前一直在围剿梁刚,刚刚取得了剿灭梁刚益州军的胜利,正准备等雨停之后回师江陵,还什么都不知道。”
  “江淮军突然半夜发难,他们抢夺了城门,把荆州兵拦在城外,然后司马德戡突袭了我荆王府,他们杀了我父亲。”
  “司马德戡领兵叛乱吗?天啊,他可是皇帝的禁卫将领,虎贲郎将,统领着陛下身边最精锐的骁果军。”
  “不止司马德戡,还有杨雄和宇文化及,另外宇文智及、赵行枢等人通通都有参与。至于这些人谁为首领我还不知道,但江陵城中的江淮兵几乎全参与进去了。”
  听到这消息,张衡段达郭衍三人都不由的心里一沉,江淮军突然兵变,杀了荆王。他们三人脑子里几乎是立即想到了一个人,留守的宇文述,留守重臣中,荆王统兵,宇文述主政,这两人本应当是要互相协助的,现在荆州军却和淮南军互相厮杀起来,他们立即想到极可能是宇文述主导了这场兵变,尤其是他们刚才已经听到叛军将领中有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时。可他们不明白的是,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内乱,难道说是争权,也不太可能啊。可现在杨庆这个模样,也不可能是在说谎。
  宇文述不可能谋逆叛乱,他手里没有兵,就算杀了杨弘,可江淮大军却还在外呢。
  “殿下先请去洗个澡再换身干净衣物,我会让人为你安排好房间,再给你准备好饭菜,然后你安心的睡上一觉,等醒来之后我们再谈吧。”手里的信息太少,张衡不打算什么都听杨庆的一面之辞,因此他打算先等等再做结论,想办法弄清楚江陵城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再说。
  送走杨庆后,三人都沉默的坐在厅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许久,还是段达打破了沉默。“如果宇文述叛乱,我们该怎么做,打回去吗?”
  门外又是一阵脚步声响起,侍卫赶来禀报。
  “诸位将军,宇文化及将军自江陵城赶来,有重要消息通报。”
  段达三人面面相觑,宇文化及来了?
第513章
斩草除根
  “皇帝陛下已经龙驭宾天了。”一身湿漉漉走进厅中的宇文化及第一句话就让张衡三人大吃一惊。“荆王杨弘勾结左翊卫大将军元寿谋逆作乱,我等虽发觉阴谋而冒死戡乱,然陛下依然为元寿之子内史舍人元敏所弑。”
  张衡目光直盯着宇文化及,似要吃人一般。他如果没有先见过杨庆,也许真会相信了他的话,起码会有三分相信。可是现在,宇文化及嘴里吐出来的那些话,他却是一句也不相信了。他忍着心中的愤怒,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荆王和元寿作乱?我们不是留了三个禁卫营近万精锐驻守江陵城中,拱卫皇宫护卫陛下吗,怎么会让元敏弑君?还有,现在江陵什么情况?”
  “元敏逆贼勾结收买了陛下行宫中的几名侍卫,乘宫外乱起,以丝巾绞死了陛下。”宇文化及尽量保持着镇定,“我们发现了荆王的企图,及时关闭了城门,然后在城中与叛军死战,杀死了杨弘和元寿、元敏等一众叛逆。随后家父以三人首级传示叛军,又宣布余者反正便既往不咎,平定了城外荆州兵马。目下江陵城已经平定,只走脱了杨弘之子杨庆,我们估计他已经叛逃长安。”如果可以,宇文化及一万个不愿意来这一趟,一路上风雨不歇不说,他更担心的是张衡等人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这个谎言。如果到时张衡他们非要追究起来,要忠心皇帝,那他可就死于葬身之地了。可父亲却很镇定的对他说,事到如今也只有这样,他也相信张衡三人知道该如何选择。这场江陵动乱,父亲原本并不知情,事后,司马德戡和杨威几个都表示要推他父亲出来统领众人,父亲位高权重,关键是只有父亲出来,才够资格与张衡三人平等对话。父亲的话,张衡三人也许会慎重考虑。
  虽然这是一个拙劣的谎言,但如果张衡三人聪明,就不会揭破,这是他出发前父亲对他说的话。让他亲自过来,也是父亲为了表明诚意。
  郭衍端起酒杯,将杯中满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眼睛都变的通红了。“是不是你父亲亲自指挥平定的江陵动乱?”
  “是的,若非危急关头,有忠义之士冒死禀报杨弘叛党阴谋,我们也无法及时阻止。而若非家父亲自出面,也调动不了江陵城中江淮军各营。可惜,最后我们虽然阻止了荆州兵入城,又诛杀了想在城中里应外合的杨弘元寿等逆贼,可终究算漏掉了一个元敏,没想到此贼如此猖狂,居然独自入宫,勾结陛下内侍弑君。”而实际上,这场叛乱根本就是扬州军中的一些中层军官们的策划,荆州兵根本就没想过要叛乱,他们围攻荆王府时杨弘更是毫无提防。而皇帝,则是死在他们的手中,被赵行枢带兵入寝宫,直接用皇帝的腰带绞死的。动乱开始,父亲就被他派人“保护”在府中,根本与外面沟通不得。直到事情已定,宇文化及和司马德戡等人才一起提着杨弘、元寿还有“弑君者”元敏的首级来到府中面见宇文述。父亲一眼就明白了整个动乱的前因后果,只是长长叹息了一声,父亲就开始提出,必须立即派人去联络在外的十万淮南军,必须向他们说明厉害,陈明局势,然后以荆襄之地向洛阳投诚归顺。父亲事后如此态度,一直让宇文化及觉得,其实父亲并不是对他们的计划一无所知,而更像是父亲早就知道一切,但却并不干涉,似乎父亲也一直等着这个结果。
  “弑君者,又是弑君者,这世间还有忠义可言吗?”段达咆哮着道,“你父亲派你过来,还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
  “家父让在下前来,一为通传江陵城中发生的变故,二来,是代家父请求诸公立即率军返回江陵。江陵城现在表面平静,可下面却是暗流汹涌,数万荆州军并不老实,有不少将领已经在谋划着叛归长安,江陵淮南军少,必须请诸公率军返回,以稳定局势。”
  郭衍冷哼了一声,“稳定局势?皇帝已经死了,太子也死了,陛下还剩下唯一的一个儿子,却在杨秀的手中。你说,还稳定个什么局势,还有什么局势可言。”
  “陛下可不止杨暕一个儿子。”宇文化及压低声音,“诸位都知道的,洛阳那位皇太子,他也曾经被陛下立为皇太子的。如此杨昭太子先亡,陛下又宾天,家父与江陵城中众人都一致认为,我们应当向皇太子杨林效忠,萧后也是这个意思。”
  “萧后也是这个意思?”郭衍差点都没忍住笑。在座的三个当然都知道杨林其实是杨广的私生子,甚至如今这个消息已经渐渐传开,但外界却大多以为这只是一个谣言而已。可就算他们是知情的,但萧后怎么会愿意让他们归顺杨林?萧后唯一的儿子现在在长安,她应当会让他们归顺长安,以换回儿子的性命才对的。
  段达更是毫不客气的道:“皇后还在世吗?”
  宇文化及有种被当场揭穿后的恼怒,不过还是老实的回答,“元敏弑君之时,皇后也在,是陛下向叛贼要求不得伤害皇后,因此叛逆没伤害皇后。”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张衡喝了一口酒,“既然做了初一,就不要怕做十一。”
  宇文化及竭力去相信他刚才听到的,“你是说要除掉皇后?”
  “元敏弑君,还谋害了皇后。”张衡低沉着声音道,“连皇帝都敢弑杀的叛逆,岂会放过皇后。”
  皇帝死了,这已经足以改变一切了。三龙争位,如今竟然是杨广最先出局,剩下的,他们不过是要二选一而已。几乎毫无犹豫的,他们和宇文述一样的知道该选谁。既然要投杨林,那就不能带着萧后去投。不管怎么说,宇文化及的话中他们已经知道,皇帝死时萧后是在场的,哪怕元敏弑君这件事情太不经细究,可也不能被揭开,更不能被萧后揭开。况且,萧后可不是杨林的亲娘,他们的关系甚至并不好,何况萧后还有一个儿子呢。江淮军举荆襄归附就好,不需要还带上一个隐患。做事,就得做干净一点,那样新君主才会喜欢。
  “诸公,你们能马上率军还师江陵吗?”
  “我们会回去的,但不是全部。既然要归顺洛阳,那就得守住荆襄,把荆襄一起附上。而我相信,当长安的杨秀得知陛下被弑之后,肯定会立即派人来招降,并且不管我们肯不肯受招降,他都会立即率兵出关前来争夺荆襄。宇文将军,我们一会会仔细的商量一下,决定由谁先带一部份兵马回去。但是更多的兵马,得继续留在这里,我们得抓紧时间布置,以应付杨秀的到来。我们不能等杨秀把我们杀的大败,空手逃到洛阳去。”
  荆襄地区,又称山南地区,而细分之下,又可分为山南东,与山南西,也就是山东与山西。山南东指长江以北、河南西南部这一地区,山南西是从山南分割开来,指巴、汉地区。山南地区对于立都关中的朝廷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山南与剑南,就是荆襄与蜀汉对于关中极为重要,其重要性是使得关中巴蜀荆襄为一整体,既护翼关中西南地区的安全,同时蜀中平原、江汉平原,也是重要的产粮地区,为关中提供着粮食税赋保证。上古秦朝,正因为吞并了蜀地,才得以崛起,最终一统天下。杨秀立足关中,如果没有了蜀中,就没有了半点后退的余地,再没了荆襄,那更是只能困死一隅。
  因此,张衡可以料定,杨秀肯定早就在做着准备,本来要与江淮军大战一场。如今杨广突然被杀,得到这样的消息,杨秀岂能不立即易守为攻,前来抢夺荆襄?荆襄地区的核心虽在江陵,但最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却是在北面的汉水襄阳,以及襄阳与江陵之间的荆门。襄阳把守汉水,江陵扼守大江,这两个点就控扼了上游的关中军和巴蜀军南下东进的必经之路。守住这两个战略要点,就能掌控荆襄。如果全军退回江陵,那就画地为牢,顶多守住江陵一城而已。
  张衡向外面喊了一声,一个侍卫进来。
  “给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上酒菜,吃过饭之后,宇文将军还得接着赶路回去呢。”
  酒是葡萄酒,腥红的颜色,配着炖肉,宇文化及一眼认出是炖马肉,这也许是战场上吃的最多的一道菜了。对于这道菜他却没什么兴趣,倒是几条烤鱼做的不错,烤的焦黄,鲜而脆。对于一路上驰马奔波,还得忧心忡忡的宇文化及来说,终于放下心头的重负,来了一顿美味的大餐,这确实是他现在急需要的,他心情感激的吃了起来。
  “你不吃马肉吗?”
  “吃过,很难吃。”宇文化及回道,在死守怀安城的那段日子里,城中虽然不缺粮食,可屈突通却下有严令要节约粮食,做长久防御的准备。因此每次战后,都会派人出去在城墙的尸堆里,去抢那些倒毙和受伤的马匹肢解抬回来,然后就是大锅炖煮,那段时间天天都是吃这个,屈突通和房玄龄还特别要求所有的官员也必须一视同仁,让大家带着吃马肉。那马肉又没有加什么调味料,也没有细心的煮炖,就是一锅乱炖,吃的他现在是再也不想提到马肉二字。
  “这些马确实很可怜,生前得背负骑士,奔跑驰行,冲锋陷阵。一旦受伤立即被抛弃,就算被抛弃了,还要被宰杀扒皮吃肉。”张衡一边笑道,“其实咱们人也一样,自诩优秀,也不过是被选为坐骑。而一旦受伤难治,就会被抛弃,扒皮拆骨炖肉煮汤。”
  宇文化及放下手中的烤鱼,仔细思索着他这番话的深意。
  “我记得宇文将军与皇太子曾经结拜过?”
  “没有,皇太子曾经与司马德戡和杨威结拜过,但没有和我结拜过。”
  “真是遗憾呢,若是将军曾经与皇太子结拜过,那以后的前途可真是无限量啊。”
  可不是嘛,宇文及及心里暗暗的想,当初他是第二批前往怀荒,错过了与杨林结拜的时机。不过在当时,他也并没有怎么瞧的上杨林,不过是将他当成了一个马贼,一个是晋王私生子出身的马贼罢了。那时他从没有想过,短短时间过后,这个私生子却已经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到了让天下人都得仰望他的地步。要是当时自己姿态放低一些,也许如今洛阳朝廷中也早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用不着如今这般惶急了。
  “你听说了嘛,杨昭的未婚妻,广平公主家的临洮郡公主,与杨昭定婚之后不久就有传闻说在洛阳失踪,不见了踪影,当时有传闻说这位性子洒脱的郡公主跟某个人一见钟情,然后私奔了。现在看来这个传闻是真的了,只是她与之相奔的那位却绝对是要让无数人震惊了。前不久,这位郡公主在洛阳现身了,与皇太子杨林在一起,甚至有消息说,其实她与太子在一起许久了。”段达讲了一个小道消息。
  宇文化及嘴巴张的大大的,心里直呼天啊。当年晋王杨广与元氏一见如故,然后婚外有孕,结果最后元氏嫁给了杨广的哥哥太子杨勇,最终生下了与杨广的婚外子杨林。多年后,杨林认祖归宗从一个马贼又变成了皇孙,然后,他把异母弟杨昭的未婚妻给拐走了。这,简直就是太乱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如此奔放的宇文玉波跟杨林之前,是不是与杨昭有过那么一腿呢,要是宇文玉波跟杨昭有过,然后跟随杨林,甚至他跟杨昭之后了身孕再跟杨林,那将来生出孩子来,到底算谁的,岂不是又一出杨广和杨勇的恩怨情仇?宇文化及越想越远,甚至都忍不住想要击掌赞叹一声故事的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精彩万分了。
  “不要说那些。”张衡打断了段达那些充满了对他们未来君主不敬的话语,转头对宇文化及道,“你吃过饭后马上回转江陵,告诉你父亲,我们会支持他的,稍后就会有到兵马返回江陵。而剩下的大军则会有一部份驻守荆门,一部门立即北上前往襄阳,布置防御,扼守汉水,以防杨秀出关来夺荆襄。告诉你父亲,尽早联络皇太子,还有,记得斩草除根。”
第514章
大运河
  七月的东都洛阳,炎热无比,热的人都不想出门。可在穿城而过的洛水河上,却依然有无数的船只,城内城外沿河两岸的诸码头、城门口,无数的船只、车队依然不断进出来往。
  自朝廷将洛阳定为东都之后,这座城池立即成为了整个关东地区的中枢,原本就人口众多、工商繁荣的天下中心,立即越发的热闹起来。洛阳银行、报馆、交易行、邮局、驻军营,新开的商铺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了出来。而街道上除了汉人百姓们,还有无数的各种方式各种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胡人蕃人。
  自朝廷定都洛阳之后,军民官员以及家眷还有随之而来的商人,让整个洛阳城起码增添了二十万人口。整个洛阳城的人口迅速攀升至俞五十万口。这么多的人口,无论是宫廷和百官以及诸军将领们的奢侈品需要,还是普通军官百姓的生活必须品,整个洛阳城的需要,都非常惊人。而这一切,全都有赖于中原地区的迅速安稳,以及中原地区本就已经很发达的水陆运输行业以及那大量从事于这个行业的人。而如今大量四轮马车的推行,还有码头等地方的马车轨道,码头的滑轮起重吊机等,更加使得货运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工部已经向朝廷提议,着手在原来联通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汴水,以及联通淮河与长江的刊沟,进行全面的疏浚并且扩大,使得从洛阳一直到扬州,有一条直通以及宽阔的运河,大大提高朝廷京畿与淮南和江南地区的联通。
  修建运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之时开挖的胥河,至此时已有一千一百余年。而秦统一天下后,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也开挖了灵渠。春秋时吴王夫差筑邗城,掘邗沟,沟通江淮水道,邗城就是扬州城,这条邗沟更是历经千年,至今还是江淮最重要的水运通道。
  本朝立国之初便建都关中长安,关中长安人口众多,粮粮多仰供关东,多走黄河,然黄河中上游不少水道险浚,船多出事。故开皇四年,文帝就使宇文恺率领水工另开漕渠,自关中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余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
  而后在开皇七年时,为了兴兵伐陈,一统中国,又特别从淮安至扬州之间,开山阳渎,后来又采取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的取直整治。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朝野有识之士都早认识到了运河的重要性。运河比起陆路运输,更加便捷、快速,同时也消耗更少,一条运河,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不但对于经济有重要的提升影响,同时对于政治甚至军事,都有巨大的帮助。
  对于工部提出的这项计划,易风原则上是持赞成态度的。虽然后世一提起隋朝的大运河,就想起什么十万龙舟,下江南看琼花,昏君,丧国等等。然而实际上,运河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甚至是利在千秋的一项工程,甚至比起长城来说,更有实用性。后世对运河的种种不好印象,主要还是隋朝开挖运河时,项目铺的太大,同时又工期过紧,对百姓劳役很苦,同时隋朝的短命而亡,也使得后世将亡国之因也算到了运河的头上。事实上,杨广之前杨坚时代就已经挖了好几段运河,都相当的顺利,也并没有什么问题。文帝开的两段运河,已经通行十余年,为百姓所称赞,也为朝廷漕运贡献了大力。
  而易风之所以持谨慎态度,并没有立即批复同意,也是吸取了后来杨广挖运河惹出的这些乱子。挖运河是好的,但必须得提前制订好详细的工程计划,甚至得把工程的预算,以及后勤供应,工役的征召等等全部都计划好,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打仗得先根据实情做好完全的准备,然后还得选对合适的将领,有一个良好的执行领导团队。做工程同样如此,如果只是中央提出一个工程,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就立即交给一个并不专业的人来领导操作,那这事情不出乱子还真奇了怪了。
  易风仔细思虑之后,下了一道太子教,让百官以及各地官员乃至有识之士,公开讨论运河工程,为工程出谋划策,提供有益意见。并为此给出悬赏,只有是提出的有益的意见,都能得到赏赐,至少也有一万钱的赏赐,甚至特别好的还能得到授勋。此外,易风又让宣传司全力启动,开始为运河项目背书,让天下人都彻底的了解运河到底是什么,运河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挖运河,挖运河对百姓有什么好处。此外,易风甚至在工程还没有正式立项之时起,就已经开始公开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皇家周刊上面,其中有一条很关键的就是,朝廷将从北方银行贷款一千万贯,用于运河工程的专项工程款。而开挖运河,朝廷并不再强征百姓免费驱使,而是采用一个全新的方式。由朝廷向各地招募挖运河的劳工,凡应招为工人的百姓,都有工钱,每天最低为五十文钱,而有各种手艺技术者,还能得到更加的工钱。同时工程方还包这些工人来返的路费、以及在工地上的伙食,提供帐篷等,包吃包住,甚至还发级劳动的衣服鞋袜。同时,还特别让工部举办了一个工程学院,开始提前为运河工程临时培训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洛阳的太学,也新办了一个班,专门从各地征召了一批有经验的办事吏员们,让他们学习如何管理工程,监督工程……
  总之,在刚刚朝廷收复淮南,紧跟着岭南归顺,七蕃来朝这几件大事之后,现在东都城里,谈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挖运河了。对许多人来说,太子的运河计划真的很新奇,尤其是出钱招募劳工这点更加是觉得不可思议。
  对于北方银行的那一千万贷款,许多人反倒觉得不奇怪,毕竟北方银行就是太子的私人财产,现在这样,不过是太子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国用。
  虽然说,一般都是拿国家财政的钱,放到皇家的内库中,这种拿私人钱供国家用还真是少见,但也符合这位如今人人称赞的太子的风格,听说朝廷的军队基本上就是由太子私人钱财供养的。
  许多百姓也对这项目交口称赞,不时的打听工程的最新动静,毕竟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如果工程紧,可能就要好几十万的工役,天下百姓每个大隋的男丁,都有每年二十天为国家免费劳役的时间。
  而如果工程大,甚至他们还得超期服役,朝廷抵扣他们次年的一些租庸。可听起来一年二十天似乎也不算长,但这得看是什么工程。如果是国家型的大工程,有时往往有穿州过县,光赶到工程去就可能要走上一个月上千里路,做工二十天,来返路上两个月,还得自带口粮铺盖,背井离乡,这绝对是相当沉重的劳役任务。
  而现在,太子不再强征他们,只向每个人征收一百文钱的代役钱,就可以免除这趟若役。按原来朝廷的代役标准,本来是每天计绢二尺,二十天的代役,得一匹绢,上千文钱。现在,太子只收他们一百文就免役。同时,如果离的并不远的,也可以报名前去做工,就算什么都不会的男丁,一天包吃包住,包路上来返路费,在工地每天还能拿到五十文钱。许多人都已经在心里暗暗打算,一等官府正式招募劳工,他们立即报名前去。若能拼着干上一年,就能拿一万八千钱的工钱,如果这笔钱都省下来,都能买回来一大一小两头牛,甚至是起一栋新房子,给儿子定一门亲事了。
  商人们注意到的则是太子现在简单透露的关于运河收费的问题,运河挖好以后,将来会在运河上设立一些运河关卡,对通行运河上的船只进行收费。不过具体到时运河上会有多少收费关卡,如何收费,过路费多少,还都没有进一步的透露。有些商人对此担忧,但马上有些怀荒的商人,立即笑着告诉他们是在杞人忧天。
  如今天下,随着太子的上位,怀荒的商人也已经走遍全国,成为天下最有名的一群商人。他们跟着太子起家,如今个个身家丰厚,有太子与北方银行这两大靠山,这些商人可谓是无往而不利。对于开挖江淮运河,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而对于有些商人担忧什么运河收费问题,他们更是不屑一顾。
  历来诸朝抑制商人,可太子却绝对是一个异数。在怀荒之时,正是太子的全力支持,并亲自引导,才有了怀荒商人的兴起。太子在怀荒时也修过路,也设过过路费,但收路费并不高。那点点钱完全不值一提,而太子修路设卡收费之后,也还派人负责巡路防盗防匪保护,并且有派专人一直维护道路,这比商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通往江淮虽也有水路,可船多河窄,经常容易堵在路上,如果付出点小钱,就能有一条顺畅的河道可走,哪个商人会在意这点过路费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