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285

第515章
亲征
  他们不但不在意出这点小钱,甚至怀荒那些有影响力的各大商行的行首们已经在开会商议,准备发起一次募捐,向各行的商铺商队们,公开募集一笔钱,或者向工程捐献一批物资,来资助这个工程。还有一些商人,则在猜测,以太子以往的那些行事风格,只怕这次的运河工程还会引入赞助商系统,到时拿一笔钱来赞助一下,争几个广告位,也是极不错的。
  皇家周刊,东都日报,新京报,怀荒日报等许多报刊都在连篇累牍的热炒运河工程,如果只是读报纸,大家或许会有种错觉,现在不是天下动乱之时,似乎没有杨秀弑君篡位占据着关中,杨广占据着荆襄,而高句丽又入寇辽西等等一系列的坏事。大家通过报纸,看到的总是各种各样的利民安心工程,看到的总是各地的良政,各地的一片丰收,安居乐业,商业兴隆等等。大家能看到朝廷在报纸上颁布的削减今年租庸调好消息,宣布的移民均田好消息,宣布的粮食收购设立保护最低价,宣布在各地设常平仓,粮价超过最高警戒线时,朝廷会立即开仓平价放粮,抑制粮价等。甚至各州县开始大规模修建州县乡学校,凡村、乡学校里的小学生,都可以免学费入学,由朝廷派教师教学,给州县乡学校划拔校田,以供养学校开支等等好消息。
  似乎天下真的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对于这种情况,有官员直接向易风提出谏议,认为易风这是在欺骗百姓云云,易风只是笑而不答,让普通百姓生活在新闻联播里有什么不好?何况他并不是欺骗,不过是让大家看到积极正面的一面,同时他也没有真正就把那些不好的忘记,而是在努力解决。易风向来推崇的是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情,打仗让军队去,治理地方派有经验的官吏去,司法诉讼之事交由专门熟识律法的公正官员去。同时,他也只是让报纸等舆论机构宣扬正面,但并没有去刻意掩饰那些坏的事情。
  炎热的七月,易风刚刚与新罗、百济、东瀛三家达成一项协议。三国以大隋为宗主国,而易风也以监国摄政太子的身份对三国国王进行册封,正式册封百济武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征东大将军,册封新罗真平王金白净为新罗郡王、征南大将军。册封东瀛推古女天皇为扶桑郡王,征夷大将军。
  同时,经易风亲自出面调停,百济与东瀛不再与新罗交战,双方讲和。三家争夺的关键任那地区。易风将原来的伽耶十国,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任那三国割让给百济,而百济则将其中的任那四县割让给东瀛。如此一来,算是三家平息战火,将伽耶国瓜分。当然,易风费这么大力,可不是为了给三国当和事佬的。百济和新罗原来都与高句丽是世仇,连年战争,以应付不断南侵的高句丽。后来高句丽不再继续南下,转在北方向中原的辽东地区吞食扩张,百济便率先与高句丽议和,转而全面与新罗战争,正是百济与新罗的战争,使得高句丽在三韩半岛更加是一家独大,有足够的精力趁中国内乱之时,蚕食了辽河以东地区。
  如今三蕃来附,易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这三国讲和,然后想办法诱他们与隋朝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对付高句丽。不过要让他们对付在他们眼中强大的高句丽,易风必须提供足够诱人的诱饵。易风的诱饵就是向三家提供贷款,三家并不真正的拿到贷款,他们的贷款被用于专门购买隋朝的战马、军械、船只。隋朝将向他们大量出售这些军事器械装备,甚至还将向他们提供一批经验丰富的军事教官,为他们培训战士,组建精锐军队。然后待时机成熟之时,隋朝将与统领他们一起进攻高句丽,最后灭亡高句丽后,以汉江为界,江北归隋,汉江之南归百济与新罗,东瀛三家平分。而做为借款的偿还条件,则是当攻灭高句丽后,三国以瓜分到的高句丽土地上的人口等物偿还借款。
  条件很诱人,三家得到的贷款总额是一千万贯的各种军用物资,战马、战船、铠甲、武器等等,而这么大一笔贷款都是无息的,同时用攻灭高句丽后得到的人口钱财等还款。一天没攻破高句丽,隋朝都不会追他们还钱,同时隋朝还会派人帮他们训练军队,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三国使者都高兴的答应下来,立即带着协议书返回各国,请国王签字去了。
  洛阳城喜气洋洋,一片欢欣热闹。
  朝元殿。
  炎炎夏日里,这里却格外的清凉。
  易风躲在一张藤椅中,静静的在消化着刚接到的那个巨大的消息。
  杨广死了。
  就在今日,特务司刘鹰自江陵发回飞鸽急报,李三一连收到了十八只自江陵飞回的鸽子。每只鸽子都携带着一条同样的紧急消息,杨广死了。
  江陵兵变,司马德戡、宇文化及、杨威等人为首,趁杨广的三个心腹重臣张衡、段达、郭衍领大军离开江陵之机,突起发难,绞死了杨广,然后嫁祸给荆王杨弘和大将军元寿,污蔑他们谋逆做乱并弑杀杨广。
  易风到此时还有些震惊,杨广居然就这么死了,据说是之前就已经重病,连续昏迷,不能视事,淮南诸将对前途因此悲观,终于爆发了这通兵乱惨剧。杨广就这样死了,对于洛阳朝廷来说这自然是件极大的好事,就是对易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只是内心里,他也仍然不免感叹。其实在心里,易风对于杨广还是满欣赏的,他勤勉、能干,而且既有才又有理想,虽然历史上他最终亡国,可他不是昏庸亡国,而是太勤勉太有理想了,而导致了操之过急,引发了诸多矛盾,最终各种因素综合一起,丢掉了帝国。可比起宋徽宗南唐后主陈后主这些人,总是强过千百倍的。不过这就样落幕,虽然未免惨淡了一些,不过也好,继续下去,他的前途只会越发的惨淡,结束更加悲惨。
  收起心中的那些感慨,易风召来了李密,“立即着枢密院准备,我要亲自领北衙十万禁军出征。”
  李密惊讶,“殿下,传诏淮南,让高太师与王枢密使移兵西进,接收荆襄就好,刘鹰将军不是说宇文述已经派人前来上书归顺吗?”
  易风摇了摇头,“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是时候一举结束这场动乱了。我们如今已经拥有一战而定天下的契机,当晋王被杀,荆襄归顺之后,唯一反抗朝廷的也就杨秀了。而杨秀肯定也知道若是让我们占据荆襄之后,他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他定然会立即率兵出关,来争夺荆襄。若他能争到荆襄,那么他就也能守住益州,并进一步占据关中。拥有荆襄、巴蜀、关陇三地,杨秀完全可以跟我们拖下去,长期割据。我们不能让他如意,这一次我要亲自率军南下,自洛阳入南阳,直趋襄阳。同时让高颎与王保率南征军接管江州、洪州、江夏,并支持江陵。另外,还要让贺若弼所部加大进攻力度,并传旨杨素,让他也出兵陇右,总之,这是最后一战,此战胜,则天下可定。杨秀再无半点机会,输掉这一战,天下局势彻底明朗,再不会有多少人死心踏地的跟着他,也不会有人再摇摆不定的观望。”
  争天下从来都是如此,特别是这种皇族内部之争,并不会真正的打到一兵一卒,也不会有打到最后一城一地的惨烈。必然会有一个节点,当越过了这个节点之后,局势不利的一方就会完全崩溃,一朝丧尽军心士气人心民望。现在,易风就拿到了这一样的一个节点,一个只要战胜,就能取代全面胜利的节点。
  关中,大兴。
  “哈哈哈!”杨秀哈哈大笑,笑的脸都快要抽筋,笑的都已经直不起腰来了。他笑的不能停止,手掌不停的拍着桌案,砰砰作响。“杨广死了,你说杨广死了,被他的部下给绞杀了,真是太好了,哈哈哈。”
  “陛下,密探传来消息,说宇文述已经杀了杨弘,控制了荆州军,然后,然后,统兵在外的张衡、段达、郭衍三将也已经同意宇文述的计划,他们要举荆襄归顺洛阳杨林,已经派出使者北上洛阳了。张衡率两万兵回师江陵,段达率兵三万守荆门,郭衍率兵五万往襄阳驻守。”兵部尚书元衡小声的在后面继续禀报。
  “什么?”杨秀的笑声戛然而止,先是怔忡,然后气的发狂,猛的拔出佩刀,朝着前面的书案狂砍,一直将紫檀书案砍成片片碎木,杨秀的眼睛依然如同充血般发红,面目狰狞。
  “这些乱臣贼子,竟如此不识相!”他不断的咆哮,声音响彻宫殿。
  “元衡!”
  “臣在。”元衡低着头,战战兢兢,生怕将皇帝的怒火引到自己身上来。
  “朕要御驾亲征,朕要扫灭江陵群贼,朕要夺取荆襄!”
第516章
新罗公主
  “南方新置淮南、江东、江西、福建、岭东、岭西、湖南、山东、山西、黔中、南越十一省。凡此十一省与原北方河东、河南、河北、京东、塞上、塞北六省,共十七省,皆以布政使为民政、财政长官,以按察使为司法长官,都指挥使为军事长官,此外,于各省新增设学政使司,以学政使为教育、考试长官。四司并举,四权并重,然互不相统辖,互有监督之权责。诸省另各置监察御史二人,互不统属,监察四长官,稽核一省刑名案件,上报朝廷,有调查权无处置权……”
  最新的朝廷内参上,百官都看到了翰林院新拟颁行的诏令,朝廷在刚下洛阳之时,改行省制,当时也只有六个省,而如今一夕之间,却又新增设了十一个行省,大隋疆土,洛阳朝廷已三分有其二了。而如今皇太子已经点兵亲征,亲率十万北衙禁军南下襄阳,一场决战就要打响,无数目光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绝大多数的人,都对于此战极为乐观,以如今洛阳朝廷的威望,此战是讨逆平叛一战,洛阳朝廷挟正统之名,挟席卷之势,必然是排山倒海般的打击。皇太子亲率洛阳十万北衙禁军南下襄阳,太傅尚书令高颎、枢密使王保率十万南征军往荆州,而贺若弼十二万军攻蒲津,另还有杨素三万军在灵州,宇文述张衡等率十五万淮南荆州兵在荆襄。五路兵马,总计五十万之众,杨秀根本不可能阻止的了灭亡之势。
  每日处理着这个庞大的朝廷诸多事务,易风也有些明显的销瘦。他看着地图,大隋帝国的疆土上,如今只剩下了蜀汉、关陇、河西三地未复,虽然在隋朝广袤的疆土上,这三地也只占据了一个小角,但这三地却是大隋相当精华的一角,称为金边银角也不为过,尤其是关中,哪怕他已经在洛阳定都,可一日不能拿下西京大兴,那么洛阳朝廷就一日不能称之为掌控天下。易风脑子里转动着各种想法,最终还是决定不再等待,就在这个时候,尽发精锐,与杨秀决战。
  静静的把整个身子都陷进那羽绒轮椅中,他闭上了眼睛,如今决策以下,应当好好放空一下自己,明日,大军出征。
  殿中安静,无人敢来打扰。
  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响起,一个披着轻纱的年轻丽人走入。
  “臣妾为殿下按摩。”来人用一口并不太流利的汉话柔声讲道,易风并没有睁眼,听这奇特的口音他就知道是乐浪公主金德曼。乐浪原是汉时设置的辽东四郡名之一,因此乐浪郡主并非是汉家女子,而是新罗国王金白净之女。朝廷不久前册封新罗王金白净为新罗郡王,并有借款联盟协议,新罗使者急忙坐船赶回新罗,将此事上报。新罗国此时处境并不好,虽然与百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吞并了伽耶,可百济与东瀛联合,却是不肯死心,连年的战争不断,加之北方的高句丽也一直虎视眈眈,多年吞食,早将最肥沃的汉江平原侵占,新罗处于高句丽、百济、东瀛三国的攻击压迫之下,处境艰难。如今隋朝上国居然愿意册封他们,将新罗纳为藩属,同时还肯出面帮他们与百济东瀛休战讲和,又肯借钱出售他们军械装备,并提供教官为他们训练军队,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新罗上下一听使者带回这样的好消息,都兴奋不已。朝中大臣们更是齐齐要求,当立即派人渡海回复隋朝,甚至有人提出,为了稳固这份来之不易的关系,应当从王室嫁一位王女到隋朝,给那位如今执掌着隋国朝政的皇太子为妃。
  新罗人甚至等不及隋朝的回复,直接就让使团起程,并且直接就把公主带上了。新罗人的积极传到易风耳中时,新罗使团和公主都已经在京东沿海登陆。洛阳朝廷对新罗人的反应很满意,都表示应当同意这桩和亲联姻,最终易风让翰林院似诏,派人往京东赐封这位渡海而来的新罗公主为乐浪郡主。
  乐浪郡主金德曼,比易风还小五岁,此时年方二八,乃是新罗王与王后的嫡女,长的确实漂亮,也通汉人文化,字写的很不错,就是汉话带着些新罗口音。
  “有劳了。”易风靠在椅上,回了一句。对于她,易风也蛮怜惜,一个小姑娘远渡重洋,各亲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嫁给一个从没有见过的男人,也真是为难她了。
  金德曼一双玉手开始为易风揉捏肩膀,揉捏的力度刚好,易风很满意的哼了一声。“在这里生活的还习惯吗,我拔给你的那些新罗侍女还好吧?”
  “隋国好大,臣妾自海上来,登陆后到洛阳,一路上四轮大马车和舟船换乘,走了足足十余天,听说足有两千余里路途。而洛阳,才不过是大隋的腹心而已,从京东沿海要隋国的西京,甚至是河西,据说更加的遥远,听说有五千里之遥,大隋疆土真是广袤啊。洛阳城也好繁华,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真是如书上所载的一般挥袖如云挥汗如雨。洛阳比起新罗王城热闹繁华许多,一个洛阳城的人口,感觉都有大半个新罗的人多了。”
  “回头我让玉波带你好好游览一下洛阳风景,明天,我就要出征了,不能带你一起,你自己留在洛阳,好好照顾自己。”
  金德曼嘴角流露出一丝苦涩,远嫁而来,幸运的遇到了太子对她很好,可太子总是忙碌的,并没有多少时间陪她。大多的时间她都是孤独的,这让她更添故国情思。幸好,太子为她找来了许多新罗的宫女,这些女子多是少时被卖给奴隶贩子,然后调教之后再送到隋国,卖给那些大户豪门。她们虽然多数十来岁时甚至七八岁就被卖给了人贩子,从此学习汉字汉话以及各种歌舞技艺等,可毕竟也是新罗人,还会说新罗话,异国他乡,有几个故国同胞在一起陪伴,也能解很多乡思。
  “臣妾预祝殿下马到功成,早日平定叛乱。”
  “你可以给你父王写信,告诉他们,我已经决定给新罗追加一笔借款,给新罗的借款会达到五百万贯。目前给你们的军械正在紧急筹备之中,马上就会把军械清单报价给你们送去,只待你们把订单拟好,我们这边立即就能发货装船送到新罗,到时还会有教官随船前行,帮你们训练军队。”
  “真的?”金德曼瞪大眼睛,惊喜的道。远渡重洋来此,不就是为了帮助家国取得隋国的支持,以对抗高句丽的侵袭吗。不成想,隋国太子如此说话算数,已经准备好一切了。
  次日,洛阳城外。
  数十万洛阳百姓一起至郊外送皇太子率军出征。皇太子在郊外检阅了十万南下北衙禁军,誓师出征。皇太子南下,几乎带走了洛阳城中的全部兵马,甚至连皇帝也一起南下,皇帝御驾亲征,大子从征,朝廷文武百官相随,只留下民部尚书樊子盖等少量官员留守洛阳。
  南阳城。
  宇文化及到荆门为宇文述传话后,十万淮南军立即兵分三部,张衡率两万还师江陵,稳定荆州,以防荆州兵作乱。而段达率兵三万镇守荆门一线,郭衍则率兵五万北上襄阳。郭衍到达襄阳之后,又立即分出部份兵马,让他们分守邓州南阳、内乡、新城、穰县、谷城诸城。
  此时,郭衍长子郭臻率兵把守南阳。此时,武牙郎将郭臻一身戎装,站在南阳城楼之上,翘首北望。
  “少帅,始终不见皇太子的兵马。”
  上前禀报的是郭衍调给郭臻的部将,车骑将军麦铁杖。在他的旁边,还有另两员部将钱士雄与孟金叉,皆是骁勇善战的武将,郭衍将三将拔给儿子,让他率五千兵马守南阳。
  “昨日斥候的报告,皇太子到了何处?”
  “昨日太子殿下率军离开洛阳,今日前锋应已到汝州。”麦铁杖话语之中有些担忧。太子虽然出兵迅速,可十万兵马动员出征也还是需要时间的,但杨秀却明显比太子来的更快。若是太子兵马未到,他们就把南阳丢给了杨秀,那到时肯定没脸见太子与郭帅了。
  “立即调一团人马前往鲁阳关。”郭臻皱起眉头,哨探禀报,杨秀已经兵出武关。武关是关中南大门,处于商洛山中,而一出武关之后,立即就是一片巨大的平原,邓唐二州毫无险阻,南面的襄阳则依山背山,联通着唐邓与荆襄。南阳城就处于这个巨大的盆地平原的中心,西面是武关,直通关中,南面是襄阳,联通荆州,而北面,是鲁阳关。鲁阳关名声不显,但却是通往洛阳的一道必经之路,南阳的北面有伏牛山与河南相阻隔,鲁阳关正是穿越伏牛山的一个关隘。如果让杨秀夺下这道关口,那太子的兵马就将被阻于伏牛山北,需要绕远路才能进入南阳,抵达襄阳。
第517章
鲁阳关
  “是。”麦铁杖高声应答,“将军,干脆让某亲自前往鲁阳关迎接太子殿下到来。”
  “也好,你带两团人马前去吧,钱将军和孟将军一起前往,鲁阳关很重要,我担心杨秀会派兵去抢夺。”郭臻想了想,最后还是觉得增派五百人马为上。
  “是。”钱士雄与孟金叉闻令一起大声应道,然后三人一起大步下城楼。
  到的城楼之下,麦铁杖对两人道,“速速点齐两团人马,我们赶往鲁阳关,去守住关隘,迎接太子。”
  鲁阳关在鲁山与南召之间的一个南北走向的断裂大峡谷中,号称长城百关之首,自古是车马古道,又因民间曾有乌鸦三次为刘秀引路通过鲁阳关的传说,而有三鸦路之名。此关为重要的车马通道,是从巴蜀以及荆湖通往洛阳一道的要道。
  “杨秀已经出了武关,正直逼而来,咱们这时不是更应当留在南阳城中,守御城池吗?”钱士雄疑惑问道。
  “就你懂的多。”麦铁杖哼了一声,“南阳城中不过兵五千,可你知道杨秀带了多少兵前来?光凭我们肯定守不住南阳城,既然如此,那就得指望皇太子的兵马来援。若是让杨秀派兵抢了鲁阳关,到时我们就孤立无援,更是死路一条。现在分兵守住鲁阳关,郭将军凭城坚守个几日总不成问题,只要太子兵一到,咱们就无忧了。快去召集兵马吧,咱们得立即起程。”
  钱士雄连忙点头,“是。”回头,却发现孟金叉已经早一步离开去召集兵马了,当下连忙快步赶上去。
  三人在城下迅速整队,两团一千兵马,清点之后,立即兵出北门。
  一千兵马都是步兵,没有马,只拥有一百头骡子,用以驮运粮食和一些装备。近三百里的路程,就算急速行军,也需要两天左右。而武关距离南阳城,不过五百里。虽然武关离鲁阳关更远些,但杨秀肯定有骑兵,如果他派出精锐骑兵前往鲁阳,说不定他们还会晚到。
  钱士雄路上笑着对麦铁杖道,“太子肯定会派前锋骑兵先行南下的,太子骑兵最多,据说他们的骑兵都是一人三马,就连普通的步军,也都有马呢,不是普通的矮小马,而是一水的塞上大马。甚至若是大路行军,还有大马车坐呢。真有豪华啊,你看咱们,一千人马,除了几个军官有马,其余的都得靠两个脚底板,三百里路,咱们一天行军百里如何?”
  麦铁杖却没有那样的轻松,沉声道,“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若是太子的前锋没及时赶到呢,若因此让杨秀的兵马抢夺了鲁阳关,你知道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吗?打仗不是儿戏,我们必须得慎重。三百里路,必须两天之内赶到。我们现在只有一千人马,还有一百头骡子运辎重,走的是平原大道,一天就算走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里都是正常。咱们又不是大军行进,携带着大量粮草辎重,怎么还要求一天只走百里?别只顾着贪那点轻松,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我们在半路上被杨秀的兵马赶上,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在这样的平原上遭遇敌人骑兵,哪怕就是来个二三百骑,我们也会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我们都应当尽快赶到鲁阳关。”
  “唉,我觉得你们都是多操了心,要我说,这仗根本没什么可担忧的。待太子兵马一到,我敢说关中军立即就要崩溃。杨秀现在不过是垂死的挣扎罢了,可又能挣扎出什么花来。当今天下,皇太子深得人心民望,杨秀则是弑君篡位,各种不得人心,况且,皇太子已经拥有天下大半地区,杨秀不过守着关中那一丁点地方而已。再说了,皇太子统兵打仗,你听说过有输的时候吗?连杨素都已经归顺朝廷,杨秀还拿什么争。”孟金叉大大咧咧的摇了摇头,满不在意的说道。
  麦铁杖顿时有种说不出反驳之语的感觉,这让他想到了当年的南陈。十年前,隋发兵攻打南陈,当时南陈上下也都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次南北交兵罢了,最终,南陈将凭长江天堑挡住隋人的进攻,结果呢,谁都没有预料的到的是,隋朝居然只用了短短时间就攻破了都城建康,近而整个江东纷纷归降,直接崩溃灭亡了。麦铁杖是江南始兴人,早年曾经陈后主打过伞。因为勇猛而又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又粗犷放荡且好酒,喜欢结交朋友重信义,平时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置产业。后人跟人合伙做贼,被抓,从此成了官奴,专们给陈后主打伞。虽然转行给皇帝干活,可那时麦铁杖却依然暗中操持旧业。每天陈后主退朝后,他还要步行一百多里,夜间跑到南徐州去打劫偷盗,次日早晨又赶回建康,依旧为后主撑伞。这样干了十几票后,有人认出了他,状告到陈后主那里,当时朝廷许多官员都说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麦铁杖,不相信他能跑到南徐州去做贼。结果最后尚书蔡徽挖了个坑,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结果麦铁杖立即上当了,高兴的出来应招,揣着诏书而去,第二天早上及时回奏。结果陈后主给徐州刺史的诏书上其实就是让他证明麦铁杖到了徐州,然后回复成书再交给麦铁杖带回给后主。因此后主一看书,就知道麦铁杖确实能跑,也确实是那个做贼的家伙。不过陈后主却并没有处置他,只是警告他一番后,怜惜他勇猛敏捷,就让他回老家去了。
  回到老家后,麦铁杖很快加入到了隋军中,并在陈灭后隋杨素镇压江南的叛乱。在杨素军中,麦铁杖也是屡立军功,当时和另一江南投军的来护儿并称勇名。有一次,杨素派麦铁杖去江南侦察,麦铁杖头戴草把,在夜间浮水过江,全部弄清贼营情况后回报杨素。后来又再次到贼营窥探,被贼兵捉住,贼帅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绑着准备送给高智慧。押到肻亭,军士们吃饭休息,可怜他饿,解开绑着的手让他吃饭。麦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直到杀尽为止,然后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而归,杨素十分惊奇。后来论功行赏,却没有麦铁杖,碰上杨素坐驿车回京都,铁杖徒步追随杨素,每夜同宿一店。杨素发现麦铁杖时才明白麦铁杖的用心,特地向隋文帝请奏授铁杖为仪同三司。但因麦铁杖不识字,放回乡里。杨广欣赏铁杖勇猛,在开皇十六年,又征召麦铁杖到扬州,任命他为车骑将军。
  回忆起自己的大半生,麦铁杖也不尽感慨。想想当初杨素军中的两员江东小将,一个来护儿一个麦铁杖,两人都是隋灭陈时投军,都骁勇能战。可两人的境遇却大不相同,来护儿因为是名门之后,立功后很快得到重用,不断高升,去年已经是建州总管,进位柱国,加封永宁郡公,如今听说归附了洛阳朝廷之后,更是被新加封为福建省都指挥使,统领一省军事。就连他的第六子来整,小小年纪,只因为去年路上遇到太子,救过太子一回,然后便与太子结义,一起北上怀荒,如今更是已经封侯拜上将军,有了元帅武阶。而自己呢,当年立那么大功,甚至就因为曾经做过贼连功都不叙,最后好不容易才靠杨素请奏才封了个散官,最后还因不识字又给放回老家了。如今再出来,却也不过是一个车骑将军。
  原本杨广是一个不错的主公,待自己很好,如果他不是突然被弑,也许自己能更得重用吧。
  一路上,麦铁杖始终紧绷着脸,眉头紧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