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285

  另特别规定,凡拜为宰相者,若未有爵位在身,则一律授虚封终身公爵,若有功则另授他爵。
  这个方案交到易风手里后,易风又亲自加了两条。
  所有封爵的食邑,不再由封家直接到封邑收取,而是改为每户食封二十五文钱,由朝廷随俸发给封臣。真封的封臣也不再封永业田,而是改为每亩给粟二斗,随官禄一起发放。如此一来,受爵的封臣就跟那些封户没有半点关系,甚至根本就没有了封户,各个封臣的食邑和永业田,都只是一个数字,记在朝廷的档案上,最后朝廷按他们的真封食邑数量和永业田的亩数,直接给钱和粟。封臣管理封户、征收粮食等环节,全都取消了。原来封臣食邑真封的粮食三分之二归封臣,三分之一归朝廷,每户封户多者可以有六七丁,按每丁一年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来算,如果一户平均五丁,一户就能收十石粟、两匹半绢和十五两的绵。就算最后交给朝廷三分之一,一户口也还能收六石多粟,六丈多绵和十匹绵。可现在,易风一刀切,不管丁多丁少,都直接以每户二十五文钱计算,而且也不再按爵给永业田,直接按每亩田给粟二斗。本来一亩田起码能收粟一石,虽然如果出租,按职分田的租率是亩田收六升,朝廷给的每亩二斗是职分田租率的三倍有余,可却不能拥有爵位永业田,只剩下了每亩收取二斗粟而已。
  皇帝加的这两条,可以说让爵位的含金量大大降低,除了政治上的好处外,封爵已经得不到什么经济实惠了。
  尚书左仆射、太傅杨素如今是楚国公,封邑五千户,真食长寿县两千五百户。按原来的制度,杨素在长寿县有真真切切的封邑,那里有两千五百户人农户,他们每年不向朝廷交税租庸,而是把这些租庸交给杨素的国官,然后杨素再把其中三分之一转交给朝廷,杨素对于自己的那两千五百户的封户是有一定的管理权的。
第543章
大封功臣
  可是现在,新爵制如果实行,长寿县的那些百姓跟他半个铜板的关系也没有了。同时,他因是在本朝加封的爵位,因此可以保留爵位,如果最后一切爵位不变,等他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就得降一等,袭的不是楚国公,而是得改封为郡侯了,杨素两千五百户的真食邑,每年能得到的也只有六万两千五百文铜钱,只有六十二贯半。这点钱,对他来说真的是可心忽视不计了。最重要的上本来国公的永业田有四十顷,也就是四千亩,这些永业田赐下后就不会收回,四千亩地,就算一亩产一石,四千亩年产也有四千石了。哪怕租出去,也能年年收获大笔田租粮食。可是现在,这些永业田要收回,每亩每年直接给粮二斗,四千亩一年只能得到八百石的粟,而且还没有了田。到儿子袭爵降阶,给的粮食自然也就少了,不会如原先一样,不管爵位降不降,反正永业田拿到了就永远不会变了。
  当然,对于杨素来说,损失食邑的收入和爵位永业田的收入还是其次,最大的影响有两个。一是原来世袭不变的楚国公爵位,以后每继承一代就降一等,如果子孙不立功,五代之后这爵位就到头没有了。另一个则是,原来杨素因为屡立大功,因此按魏以来的传统,往往是把父亲的功劳,分一些给他的兄弟儿子,给他们论功能封爵。如杨素就因为屡立大功,他不但自己封到了楚国公,而且如今还有三个儿子都是爵封郡公,长子杨玄感还封赏为上柱国,这些爵位勋职,都不是他们立功得来的,而是因为杨素的功劳而加封他的儿子。而现在按皇帝的新制,杨素家只能保留他的楚国公爵位,三个儿子的郡公爵位通通得直接撤消,毫无保留。甚至按制,杨素一家兄弟子侄只能保留一个爵位,因此他的五个兄弟的那些郡公爵位,也都要取消掉。只有他的叔父堂侄们,不是他的亲兄弟子侄,不受他的影响。
  这个新爵制对杨素的影响极大,他一家,要被撤消的公侯爵位就有八个,还不提因此损失掉的那些食邑和永业田。
  当然,杨素还算是好的,毕竟他的爵位是在本朝立功能授封的,而如李穆等豪门,原来满门公侯,一家几十个封爵者,这次一个大家族就算分开来,最多也只能保留几个爵位,还几乎都要降阶。
  虽然杨素等好几个宰相受损利益极大,心里并不高兴,可以刘文静为首的其余多数宰相却是表示赞成这个新制的。
  易风见杨素等心有不满,却并没有出言反对,当下笑道,“这是对于原来爵位的整理,朕将于明日对于此次北伐以及平叛乱的诸功勋之臣,论功能行赏,封爵赐邑,到时人人平等,疏远不遗,微贱不漏,只论功勋,不论门第。”
  刘文静等一听,都不由喜形于色。刚对那些旧勋进行大肆清理整顿后,皇帝肯定也要跟着对自己的嫡系们加官进爵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新爵制后,对于所有封爵都有很大的影响,收益减少许多。可对于这些天子嫡系的新贵们来说,他们现在最在意的不是钱财收益,他们现在最在意的还是政治地位的提升。
  如果能封一个国公或者郡侯,谁还在意每年少收那几百贯钱财。
  第二天一大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文武百官都纷纷起了个大早,穿戴一新,骑着马赶往皇宫。
  皇帝今天要论功行赏,册封勋爵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开。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次授勋的制度,还以为如前一样。不少人边在路上走着,边在心里想着,新皇即位,按多年来惯例,有功者要重赏,本人升爵位,兄弟子侄也有机会授爵加勋。而就算那些原本并没有立下功勋的贵族臣子们,一般也能沾个光,也升个官或加封食邑,甚至还能给子孙也谋一个爵位。总之,这就应当是一个雨露均沾,大家都高兴的日子。
  杨素坐在马车里,却没有半点喜色,昨天晚上他可是几乎一夜没睡着。
  首相没当成不说,前些天还受了皇帝一顿批,这转眼加官进爵机会没了,杨家还要丢掉八个公侯爵位,若是把叔父堂兄弟侄子们要被撤掉的爵位,杨家这回一下子要丢掉十几个爵位,数万亩爵位永业田。哎,杨素一路唉声叹气,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皇帝哪来的胆气,敢来这么狠一刀?他就不怕大家都起来掀翻了他杨家的宝座,或者说皇帝觉得有自己的怀荒嫡系和关东与江南的那些支持者,就可以完全不顾关陇人的感受了?
  不远处,刘文静也李密相遇。刘文静笑着道,“知道这次你会改封什么爵位吗?”
  李密苦笑道,“我承袭我父亲的蒲山郡公爵位,这次能被封个蒲山郡侯就是皇恩浩荡了,别的可不敢奢求。”
  “你可是跟随陛下有从龙之功,况且还是皇后的堂兄,这次论功封赏,我觉得你大有机会晋封国公啊。”
  “我是不这么想了,倒是刘公你,如今身居宰相之位,不管如何,都至少能封一个国公呢。”
  “宰相封国公,也不过是虚封的终身爵而已。”
  “你可是另有从龙之功的,当然是一不样的。”
  两人一起说着话,不知不觉已来到了午门外,午门外的宫门外已经侯满了人,等候宫门开启。官员们三五成群,都在谈论着今天的封爵之事。
  天色微明,宫门打开,百官入宫,来到朝堂。
  百官入殿,分文武面对面站立,待皇帝升殿,静鞭响起,皇帝落座,百官才转头面向皇帝。
  “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跪拜,山呼万岁。
  “众卿平身。”
  易风伸手虚扶,然后朗声道,“朕今以功论封赏,定勋爵,然恐有不足之处,待宣读完毕后,可再自言之,魏征!”
  “臣在。”魏征应声上前。
  “你来唱名,宣布封赏。”
  “遵旨。”
  魏征来到御阶下,高声唱喝道,“大隋皇帝令,高颎,封世袭齐国公,赐实封连同以前共三千户,爵位永业田五千亩。杨素,封世袭楚国公,赐真食邑连前共三千户,爵位永业田四千亩。高第,封世袭赵国公,赐实封三千户,爵位永业田四千亩,赐钱一万贯、赐一万匹。魏征,封世袭巨鹿郡侯,并食实封一千五百户,赐绢一万匹……”
  魏征也没料到,封赏功臣名单上,自己居然能位列第四位,在高颎与杨素这两位首相之后,以及新皇的元老高伯之下,第四个就是自己。虽然是一个郡侯,可还是让他喜出望外,这可不再是原来九等爵位中的侯爵,也不再是原来滥封情况下的侯爵,如今五等爵制下,能获得一个实封世袭郡侯爵位,已经是极高的封赏了。
  “刘文静进爵太原郡侯!赐实封一千五百户,赐绢一万匹。”
  “李靖进爵武威郡侯!”
  “秦叔宝进封济北侯、来整进封高密侯、窦建德进封河间侯、单雄信进封东平侯、徐德言进封丹阳侯……”
  朝堂上,百官越听越加的茫然。封赏了大半天,世袭爵位中最高的世袭国公只封了三个,然后几乎都是封郡侯、县伯,而获封郡侯、县伯者,还基本上都是天子嫡系。
  越听众人越心沉,尤其是那些老牌贵族,原本个个身上都是国公、郡公、县公要么就是郡侯,可最后却几乎都被降爵,公爵降侯爵,候爵降伯爵。最让他们脸色难看的还是他们绝大多数的爵位前都加上了开国二字,这意味着他们的爵位都成了虚封,还有许多人不但爵位前加了开国二字,还在爵位后加了终身二字。他们的爵位不但成了虚封,没食邑没永业田,而且还成了终身爵位,身死爵除,子孙不得承袭。
  魏征还在继续唱名。
  “史万岁进封太平县开国伯终身爵位,贺若弼进封世袭宋国开国公……”
  贺若弼本来因平陈之功封宋国公,如今过了十年,反倒成了虚封的世袭国公,当下脸拉的长长的,不过转头一看史万岁的脸更是早已憋的通红,当下故意对他道,“哎呀,魏征是不是念错了啊,怎么史大将军只封了个县伯,还是个终身爵啊。哎哟,居然还不如我这个虚封开国公,真是奇了怪了啊,肯定是搞错了。”
  史万岁紫胀着脸,一双大手在官袍的大袖里早已经捏成了拳。
  封赏唱名还在继续,可史万岁和贺若弼等许多人早已失望透顶,心中怒火燃烧。尤其是史万岁,他向来自视甚至高,自诩为本朝名将。可如今史万岁只封了个虚封开国县伯,虚封不说,还他娘的是个终身爵位。再看看前面唱的那些名字,来整封高密郡侯,还是世袭的实封。他娘的这个来整才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封这么高的爵位了。想当年,来整他率军在江南平叛的时候,来整的爹来护儿还只是平叛军中的一个小兵而已,连个伙长都不是。可如今呢,来护儿的儿子都他娘的实封世袭郡侯了,他却还只是个虚封的终身开国县伯,这他娘的还有没有地方可讲理了?
  皇帝这是在打他史万岁的脸,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污辱他。
第544章
疯狂的李靖
  “咻咻咻!”
  三支雕翎箭一箭快似一箭,天上飞过的雁群中三只大雁接连中箭落下,余下的大雁哀鸣着远遁。
  呜呜呜的牛角号声在山间回荡,打破了山野的宁静,雄浑的山岭间,起伏着野兽惊慌的嚎叫。
  一队骑兵纵马奔驰而来,掀起滚滚烟尘,隆隆的马路声中夹杂着刀剑的铿锵,战马喷出的气雾里,闪现的是无数历经风霜的坚毅脸庞。山风阵阵,将血红的旗帜扯的笔直,上面露出一个凝重的大字——“隋”。
  枢密院枢密后使、燕山道行军元帅武威侯李靖微眯着眼睛,站在高坡上俯瞰着奔驰的骑兵们,看着他们在山间围猎。自他兵出渝关,如今已经一路向东行四百余里,抵达了白狼水南端的松山。长途奔驰数百里,为的就是能截断营州柳城数万高句里兵马撤回辽河东岸辽东城中的退路。长途的奔驰不但没有拖垮他们,反而让他们心中积聚良久的求战之心更加急切。
  众将士都期望着能在白狼河畔截杀高句丽人,把这些胆敢入侵中原的东胡歼灭,然后高奏凯歌而还。
  “大帅好箭法,连发三箭,箭箭皆中,秋天的野鸭子最是美味,今天晚上我们有口福了。”将军李景笑着对李靖称赞道。
  李靖头也没回,“辽西这块地方还是很不错的,土地肥沃,猎物丰盛,缺少的就是人,缺少的就是对这里的开发。”
  “是啊,咱们出来围猎,仅这一天功夫,就已经猎到无数猎物了,都够吃上十几天,连粮草都不用后方转运了。怪不得这些塞外之人如此骠悍,他们长年渔猎,早就习惯弓马,加之这关外到处都是猎物,随处可猎,并不太仰仗后勤供应粮草,确实完全不同于中原之战争。”一名参军也感叹着说道。他们这一路上,长途奔驰了两百多里,从白狼城赶到松山,骑兵步兵都是骑马奔驰,仅只带了半月的粮草。可一路上,每天行军途中,元帅李靖都会让他们在安营的时候,分出一部份人去打猎,每次都能轻松的猎到大批的猎物和捞到许多的鱼,使得他们携带的干粮几乎都没有怎么动过。到了松山,士兵们加紧建立营寨的同时,骑兵们也都每天去打猎,使得他们现在不需依靠后方的粮草转运,反而还积存了一批鱼肉,每天有士兵负责烟熏火烤或者风干,使得他这个负责粮草的参军倒是轻松许多。
  “车营什么时候能到?”李靖问。
  “回元帅,哨探来报,车营现还在西面百里外,最迟后日晌午前到达。”回答李靖的是前锋将领罗艺。
  车营不仅仅是步军中的战车营,也还包括了辎重营中的辎重队。辎重队不仅载有大批粮草和消耗军械,更重要的是还载有许多重型军械,如车弩、抛石机、火油等攻城守营必不可少的器械。高元在白狼城损失了两万余人,可他们至少还有五万余众。李靖要想在松山拦截他们,那么这一战必须不会轻松。一座临时垒就的营寨并不坚固,急需要这些重型器械协助守营。
  虽然眼下骑兵们猎到许多猎物,不缺粮食,可军中的大批战马却不吃肉的,他们需要饲料。仅靠每天放出去吃草,对于战马来说绝对是不够的,战马必须吃饲料还得是精料,才能保持体力不会掉膘,战马比人骄贵的多。没有辎重营的粮食,他们在辽西还可以打猎捕鱼,没有辎重营的器械,工兵营还可以临时赶制。可没有辎重营运送的马料,他们的战马马上就将战斗力大减。
  “柳城的高元所部动向如何?”
  “高元依旧还在营州,没有动静,他们似乎还不知道我们已经穿插到了这里,绕到了他的背后。”李景接着回答,他早派出了数支侦察骑兵队,时刻关注着高句丽王兵马的动静。不过到目前为止,营州城中的高元,似乎还沉浸在白狼城大败的失利情绪中,丝毫没有发现他们的这一大胆动作。
  “辽东城呢,有动静没有?”李靖冷笑一声,“辽东城的虚实知道了多少?”
  “辽东城距离我们足有四百里,距离营州更有六百余里,连营州那边都还不知道我们的动静,辽东城就更加的不清楚了。军情司的细作给我们的最新情报是辽东城现在守卫空虚,高元带了八万大军过辽河,其中大部份就是来自于辽河东岸的重镇辽东城等诸城守军,因此现在辽东城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守军只要八千,还多是些老弱,精锐都去了营州城。因此,我们不用担心辽东城方面会发兵过来,咱们只要应对高元的兵马就可以了。”罗艺咧嘴答道。
  “八千老弱守着辽东城,他们不可能还敢出城四百里来攻我们,东面已经无忧了。”李景一脸轻松的笑了起来。
  李靖却没有笑,反而皱起了眉头。他望着罗艺,“你确定现在营州和辽东城方面都不知道我们已经到了这里,而且辽东城只有八千老弱守卫?”
  “确实如此。”罗艺回道。
  李靖手按着佩刀,任山风卷起丝绸披风抽打在他的脸上,他的目光中露出一丝兴奋的神色。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脑中形成,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大有可为。
  “我准备改变计划,松山只留一支兵马在此守卫,然后我带其它兵马继续东进。”
  “继续东进?”罗艺和李景都愣住了。他们一路突进到这里,已经算是孤军深入敌后,远离渝关已经四百余里了,如果再继续东进,那真正太冒险了。
  李靖却已经兴奋起来,他握着拳头用力一挥,“没错,继续东进,既然高句丽人对我们于出现在这里还毫无反应,说明他们并没有发现我们。而辽东城里只有八千老弱,正是极为空虚之时,如果我们轻骑长途奔袭,完全可以在高句丽人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就杀到辽东城下,我们有大把的机会夺下辽东城。”
  罗艺和李景都为李靖的这个计划而震惊,居然要去夺辽东城。辽东城原本叫襄平城,在一百九十年前,高句丽人夺下襄平城后将之改为了辽东城。
  高句丽人占据此城后,近二百年来用心经营,早将之建成了一座要塞,使辽东城成为了他们在东部地区最重要的核心。而据军情司的情报,这座要塞城方形,内外有两重城垣,内城是官署,外城是商业区,外城有三座城门,东西两门相对,双层门楼。城垣还有角楼、雉堞、女墙等建筑,城外西北还有卫堡,防御森严,而且辽东城还引了活水绕城墙,成为一条宽阔的护城河。
  辽东城历史悠久,秦汉之时就已建立,按军情司密谍们打探到的情报,这座辽东城并非高句丽那些只有城名的山城,而是真正的城池,辽东城不但是军事要塞,甚至还是辽河平原上的商业贸易中心。辽东城中居民就有五万余,平时守兵有超过两万,这还没有计算大量的流动商贩等。而做为辽东第一要塞,城中更常备有超过五十万石的粮草储备,以及大量的弓箭刀枪铠甲等器械,围绕着辽东城附近,还筑有许多城池堡垒和山城。
  这样一个高句丽的东部门户,李靖居然想要长途奔袭,简直就是疯了。
  就算能出其不意的跑到辽东城下,可这样一座拥有内外两道城墙的要塞,要如何攻下来?若攻不下来,到时他们远离渝关八百里,那他们就真将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