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285

  “只是销售额,也还是有成本支出的。”
  “不过是用些砂子而已,又不是用金砂银砂,哪有什么本钱,差不多是无本。”高明月撇撇嘴,在她看来,这行业真是暴利了。用砂子制出玻璃,然后却要卖出玉石的价格,点石成金也不过如此。
  易风笑笑,“帐可不能这么算,原材料确实不值钱,可要建造工坊、培养工匠,甚至还有研究成本,销售网的建设,这些都是要钱的。此外,我已经决定,朝廷将对玻璃按销售额征收两成的重税。销售一千万一年上交二百万贯税,朝廷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这玻璃坊可是你自己的产业,还用的着交税,还交重税?”高明月倒是有些意外。
  “那当然,税收是每个朝廷子民应尽的义务,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每个人都应当交税,不能有例外,我更应当以身做则嘛。”
  “那你不如干脆把这作坊收为国有。”
  “那可不一样,好的东西交给官府,最后说不定肥了一群贪官污吏,却亏了国家。这样一个赚钱的产业,还是归到我自己名下吧,有你们帮我管着我也放心。这样每年财务清楚,赚到大笔钱财,我也有不少的私房钱,还给给朝廷交一大笔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干嘛最后却要弄的那么麻烦?”私营和国营区别还是很大的,虽然说这天下其实也算是皇帝私人的,可终究还是有区别的。真把玻璃工坊弄成了国营,派官员管理,搞不好最后还弄成亏损了,不如放在皇帝私人名下,这样的私营还更好些,反正这玻璃坊本就是他私人投资研究出配方培训出工匠建立起来的。
  “不过得做好保密工作,配方和熟练的工匠绝不能外泄,我看,最好是把工坊建到哪个岛上去,做到禁绝交通,把工匠们的家人也都接到岛上好好的照顾。玻璃这东西最重要的一是配方,二是熟练的工匠,若是配方泄露,工匠流出,到时咱们这日进斗金的产业也就保不住了。”
  有些东西可以拿出来分享,比如易风搞糖产业,就打算跟大隋的世家豪门商贾们合作,易风掌握的是提炼白糖和加工冰糖的技术,而他把上游的甘蔗做植和榨糖、红糖这一块交给他们去做,特别是鼓励这些大族和商贾们到琉球岛,到岭南等地方去建立甘蔗园,这也算是变相的鼓励这些有本钱的大族去开发东南沿海地区,鼓励他们去如今还开发不足的琉球和海南等大岛上开发。今天他们种甘蔗能赚钱,跑去南方种甘蔗,也许以后南方种粮能赚钱,他们又想办法招人去垦荒种粮了,总得有人带头,开发也总是需要一步步来的。
  在这方面,易风是不在意那些大族们抢占先机,大赚一笔的,只要利国利民,他并不反对他们赚钱,只要他们赚了钱别忘记交税就行。
  “现在生产了多少千里镜出来?先都给我,我派人给李靖送去。”易风道。
  高浅雪一直静静的站在一旁,并不多说话,只是满脸幸福的逗弄着才一岁多点的儿子。
  “前后几次试产,有百来副吧,回头我就让人都送过来。”高明月点了点头,“李靖将军现在打到哪了,听说二次北伐非常顺利啊,都蓝试图抗拒已经被击败斩杀,整个漠南都已经收复,现在已经移军漠北,据说年前就能进军西域,平定达头了?”
  易风一脸骄傲的道,“大隋旗帜之下,各藩发兵来助,都蓝抗拒不过是自寻死路,不自量力,已经兵道身死,整个漠南都被收复,现在朝廷选派的官员已经前往上任,那里以后就将是大隋直属管辖的州县。接下来就是荡平漠北,平定西域,大隋的红旗将插遍天下各个角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第574章
大隋、波斯、罗马和西域
  大隋开元元年,十一月,海东靺鞨诸部向大隋依附称臣,遣使进贡。同月,高句丽国王高健武再次派使者至洛阳,送上亲笔所写请降国书,请求两国休兵罢战。并进贡黄金一千斤,将境内汉民十万口送还大隋。
  “高句丽人慌了。”易风收下了高健武的国书,也收下了那一千斤黄金,接受了送还的十万汉人百姓,却没有明确答应高句丽的请求。将高健武自署名辽东粪土之臣健武的国书扔在一边,易风回到殿中巨幅地图前面,问枢密使王保,“李靖到哪了?”
  延英殿内,政事堂与枢密院两府宰执们齐聚,跪坐在巨幅地图的两边。延英殿内的君臣奏对要相对轻松许多,没有监礼官等时刻注意着大臣们的行动礼仪,君臣之间以轻松的姿态对话。不过能进入延英殿中享受这一待遇的,目前也只有两府的宰执们而已,偶尔有相关的在京重臣被召列席。超过宰执们的重要会议,一般则都会在大业殿内,大业殿内的奏对就没有这般的重要了。延英奏对如今已经成为了皇帝与宰执们的重要会议,每每讨论的都是事关帝国的军政大事。
  “有情报显示,达头在向波斯和罗马请求援兵。”今天列席会议的是监察院的三位主事,军情司的主事裴增通报了一个重要的军情。
  “我觉得可以不用担心这方面,达头的父亲主掌突厥西部时,与波斯联合灭掉了西域的强国厌哒,本来双方事先约定是各取一半厌达之地,可胜利之后,西突厥马上翻脸,制作借口,最后进攻波斯,把厌达的另一半也给夺占了,之后引发了西突厥与波斯之间的战争,那场战争打了差不多二十年,其中西突厥为对抗波斯,联合了拂林也就是罗马帝国进攻波斯,波斯与罗马之间也打了二十年都没停止,后来西突厥稳固了厌达地区后,又与罗马开战,趁波斯与罗马交战之机,夺取了罗马不少的地方,罗马与突厥也从此交恶。而就在去年,达头更是趁着波斯与罗马连年交战,再加上内讧叛乱导致的虚弱之机,出兵大败波斯,将其打的求和。眼下达头势弱了,就想要向波斯和罗马求援,波斯和罗马都被突厥戏耍过,且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他们又不傻,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兵帮助他,不趁机出兵夺取之前被突厥趁火打劫夺去的土地就是好了。”调查司的主事高乙冷笑着说道,虽然波斯与罗马都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方,可调查司一样早就向这些地区渗透安插了他们的密探。
  对于如今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东方中心的大隋来说,必然会向遥远的西部地区打开视野。有易风的倡导,大隋的官民商人们也早就不再只局限于东方,他们也已经从不少地理性的新书籍和报纸中知道,原来大隋虽然确实是天下中心,是中央之国,可是在大隋的四面既有那些他们早就熟悉的地区、民族,也还有许多他们以前并不知道或者并不清楚的地区和国家。比如汉之西域诸国,既并非真正的极西之地。这只是相对来说的西域,在葱岭以西,还有更广阔的地区,天竺、波斯、罗马以及埃及、希腊等等,甚至这也并非就是极地,世界上还有无数的国度、地区处于未被发现探知的状态。书刊报纸杂志不断的宣扬这些新地理,鼓励大隋的商人们前往那些未知的地方,把大隋的文化,大隋的商品带到那些地方去。
  而那些走出国门,往那更遥远国度走去的商人僧侣道士等人中,就有许多是监察院三司安排的密探们。
  “事情也没有绝对,万一波斯或者罗马对西域有野心,他们趁此机会插足西域,不论是出兵相援达头,还是收容达头撤退到他们境内,对于我们来说,都不会是一个好事。波斯和罗马,都是西方的两大强国,如果这两大帝国想借机插足西域,那么对于朝廷来说,这会是一个麻烦。过去有西突厥控制着西域,在波斯罗马两国之中左右逢源,甚至左挑右拨,让罗马与波斯两国交战不停,而他趁机坐收渔翁之利,稳固了西域,同时也让中原与波斯和罗马两国隔绝。可现在达头已经势衰,西域将会出现新的状况,我们谁也无法保证这两国会不会趁机东进。”
  易风点了点头,刘文静虽不是领军之人,可对于局势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国与国之间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友情可言,有的只是利益。波斯和突厥可以为了灭亡西域的强国厌哒而联兵,甚至当初突厥西部可汗还把女儿嫁给了波斯皇帝,两国亲密合作,把一个当时占据着阿富汗一带强大的厌哒王国给灭亡然后瓜分了。可一转眼,突厥为了独占厌哒之地,就可心立马背叛波斯,出兵相向,强夺走了另一半厌哒,还联合了罗马进攻波斯。这并非只是突厥人狡诈无信,而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利益所致,信义不过是个笑话。西域地区是块肥肉,何况西突厥控制的并不只是葱岭以东的地方,他们的势力早就达到了更西方,西突厥早就已经与波斯与罗马两大西方帝国接壤,尤其是突厥控制着西域,也控制着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贸易的这条黄金路线掌握在他的手上,不知道赚取了多少的财富,波斯和罗马早就羡慕万分了。现在如果有机会,谁不会心动?
  而一旦两国东进,想要夺取达头控制的西域,隋朝会很麻烦,不但对西域的控制权可能失去,而且丝绸之路也会被别人掌控,特别是西域一直以来就是中原的西面屏障,是阻止西方势力侵入中原的一道坚固屏障。而朝廷要与他们在西域开战,现阶段来说,基本不太可能,太遥远了。
  “希望李靖能够速战速决,早点拿下达头,抢在波斯与罗马有可能出手之前就把西域控制了,等朝廷分封的诸侯各自控制了自己的封地,那么两国再想伸手进来,就会难的多。”
  “万一波斯和罗马真的出兵,我们怎么办?”苏威问出了众人心中的一个疑问。
  “那就想办法解决,若是两国真的都发兵,那我们就挑动他们二虎相争,然后等他们两败俱伤时再出手。若是只有一国出兵,那么我们也可以挑动另一国,或者联合另一国灭掉那国。总之,当年突厥西面可汗都能把波斯与罗马玩弄于掌中,耍的他们团团乱转,相互大战二十年,让西突厥坐收渔翁之利,不可能如今我们大隋做为中央之国,东方盟主,却还不如个小小的西突厥吧。”易风道。
  西域,三弥山,达头汗庭。
  达头惊慌的问,“李靖来了多少人?”
  侍从回道,“三十万大军!”
  达头惊问,“怎么可能这么多人?”
  “李靖一路之上势不可挡,诸部纷纷归降,都蓝虽率兵抵抗,可却被一战而败,兵败身死,其部也皆归降隋军。而且,漠北的叛乱铁勒诸部也早率兵配合隋军出战,一路打来,无不望风而降,如今西域的铁勒诸部,以及高昌等国,皆主动归附隋军,诸路汇集,李靖大军已达三十万之众,马上就要杀到这里了。”
  “派去波斯的使者呢,怎么还没有回信,波斯皇帝可愿意借兵救援我们,还有派去罗马的使者,有回信了没有?”
  “没有。”
  “一点消息都没有?”
  “没有。”
  “难道天要亡我?”达头仰天长叹,内心几乎崩溃。
  “现在怎么办?”侍卫问。
  “跑。”达头仰天长叹,一年多前他击败波斯大军,然后向东进军,又大败都蓝兵马,那时他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得意,都蓝臣服之后,他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准备攻隋。突厥汗国多任大汗都不曾征服过中原,他要成为第一个征服中原的突厥大可汗。那个时候的他,绝没有想过自己会败的这么惨,短短时间,他已经走投无路了。
  咬着牙,达头挥手,“向西撤,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早晚我还会回来的。”
  达头自汗庭撤离,三天后,李靖已经亲率着一万轻骑追了上来。半夜时分,李靖率轻骑突然杀入达头西撤的营地,四面喊杀声响起,突厥营地里一片混乱,看着隋朝的旗帜,许多梦中被惊醒的突厥牧民们惊恐万分,以为隋朝大军已经杀到,纷纷四散奔逃,达头见状,只得在少数亲卫的簇拥下向西逃去。
  一夜大乱,李靖只凭着一万前锋轻骑,就把达头超过十万人的大营给突袭的崩溃。天亮之后,隋军后续部队赶到,继续向西追击。
  七天之后,碎叶川碎叶城外,达头一行疲惫万分的赶到,达头望了眼碎叶城,心里松了口气,狼狈逃了这么多天,终于可以进城稍事休整补充了。
  离城越奔越近,城门缓缓打开,达头的脸色突然大变。
  只见城门打开,一支精骑直冲而出,疾驰而来,而在这支队伍的前面,是一面火红的隋字大旗,隋字旗后,是一面绣着斗大李字的帅旗。
  李靖早就绕了近路,在这里埋伏等候达头半天了。
  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弃族人而逃的达头最终还是在碎叶城下被李靖生擒活捉。随后,李靖调派兵马,分为多路,迅速扫荡达头的残余势力,肃清了突厥顽抗分子,然后代天子主持了对诸侯的封地划分。
  西域第一场雪降下之时,李靖接到急报,波斯皇帝和罗马皇帝都派了军队向东进发,但走到一半,听说达头已经兵败被俘,隋军已经控制了西域,并进行了分封后,又撤了回去。
  听完这个消息,李靖一阵长叹,“总算等来了这个好消息,西域终于可以安稳了,暂时都不会有什么麻烦了。我们也可以安心的班师回朝了,传令下去,班师,草原诸侯和各藩国各自撤兵返回自己的藩国、封地,押达头等草原反抗诸部首领们入京献俘。”
  洛阳,虽进入冬季,可天气却晴暖极好,洛阳的鸽站里,一只白色信鸽飞落,早有鸽部人员赶上前去,捧起鸽子,认真的记录下鸽子脚环上的信息,然后取下鸽子脚上的信筒。信很快送到了李客师的手中,他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自关中发回的十万紧急的飞信,当下亲自揣好信,跳上马向洛阳宫中急驰。
第575章
装了逼还想走?
  开元元年十二月底,李靖凯旋回朝,在洛阳举行盛大献俘仪式。
  献俘仪式在洛阳紫微宫的正南门举行,正南门原称则天门,正式迁都洛阳之后,皇帝钦定为中华门,成为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座恢弘的中华门,是由一座门楼、垛楼和东西阙楼以及相互之间的廓庑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中华门上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宛若空中楼阁,城门东西宽六十六丈,比后世的北京紫禁城午门更大,是天安门进深的将近三倍。其中阙高一百二十尺,这座恢弘的城楼差多相当于后世十几层的高楼,比北京天安门更高。中华门一侧三出阙,两侧共六阙,城楼上两重观,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的最高礼制,两重观、天子三出阙,一切都是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
  中华门前,李靖亲自押送着达头可汗等大小共百余突厥贵族头领将军们,达头跪在囚车之中,被推到了皇帝面前。
  易风望着达头,“我们终于见面了,早闻达头可汗大名,却一直无缘相见,不料如今却在如此场合之下会面。”
  达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是啊,我曾经无数次想象着有朝一日能够进入中原,亲眼见识一下大隋都城的繁华,却不料,今日会以这样的一个身份出现。成王败寇,无话可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今天的失败,并非是兵不强马不壮,实是因为你倚仗着你父亲留给你的部落,不顾信义,只讲蛮勇,四处侵扰,妄想侵略中原。突厥曾是一个强大的部落,但也早就臣服于大隋,相互定下过誓约。当年你为莫何可汗征讨之时,也曾经亲自上书请附,奈何一转身就把这一切忘记了?”
  达头低下头,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陛下,臣愿意悔改,愿意以后永远效忠于大隋。”
  易风审视着达头,从他的眼中看不出丝毫的悔意,“你想回草原?”
  “是的,陛下。”达头回道,“臣知道陛下如今分封诸部首领为诸侯,臣自知有罪,不敢奢求再统领草原,只求陛下能让臣回到西域,继续我家族的领地,我向陛下发誓,回去后一定痛改前非,为陛下屏藩西疆。”
  易风冷笑,“你不会真以为我会相信你这番话吧?”他摇了摇头,“况且,就算你是真心想要悔过,可我已经将东西草原都分封完了,没有多余的地地盘可以分封给你了。不过你也是阿那史家族的重要一员,如今既然已经来了中原,就不要再想着回去了,好好呆在中原,享受一下这中原的花花世界,锦绣江山。朕,特赐封你为违命侯,给你在洛阳一套府第,以后朕有空时就找你一起打打猎喝喝酒,岂不逍遥快哉?哈哈哈!”
  达头一张脸难看的要命,阴沉的要滴出水来,他没料到这位年轻的皇帝根本不为他的话语打动,完全不似从前杨坚时一样。当年阿波被莫何生擒,献于长安,杨坚并没有处死阿波,也没有幽禁他在中原,反而是让他回到西域,还给他可汗名号。原本被擒后,他以为自己的处境会和阿波差不多,被中原皇帝一番训斥后,最终还是会放回草原的,也许当不了大可汗了,可封个国公总应当吧。怎么也没料到,最后居然封了个侯,还是个违命侯,并且只能呆在中原京师的违命侯。再回不去草原了。
  “违命侯阿史那·玷厥,还不跪下谢恩领旨!”
  一名高大的隋朝官员站在一边高声喝道。
  达头抬头看了看大隋天子,又看了看他们之间相隔的那道囚车栏栅,最终无奈的跪下,向大隋皇帝谢恩。“臣,阿史那·玷厥谢皇帝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看着达头屈膝下跪,易风心里不禁升起一股难言的畅快,突厥最后一位大可汗,被生擒献给于阙下,还向自己屈膝下跪,这不仅是自己一人的胜利,也是大隋的胜利。
  随着开元元年的二次北伐胜利,都蓝兵败身死,达头兵败被俘,被献俘于阙下,皇帝的重定草原秩序的战略也得以初步实行。
  开元二年正月元旦大朝,草原二百四十三位分封诸侯,西域十六位分封诸侯,以及铁勒、党项、靺鞨、室韦、新罗、百济、东瀛、林邑、孙波、附国、女国、吐蕃、象雄等诸藩国纷纷派遣使者率使团前来朝贺入贡,此外高句丽、波斯、罗马、天竺诸国也同样遣使前来。
  开元二年的元旦大朝,四面来朝,八方来贺,大隋真正的在东方建立了以大隋为中方的天朝系统。大隋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盟主,各国皆以大隋为盟主,为宗主国,从此以后,大隋与诸国协定,各国之家相互和平,禁止侵略,若有违背,大隋有责任和权力阻止,并保留召集诸国出兵讨伐的权利。大隋做为盟主,有权征召诸国军队用以保卫大隋疆土,以及维持东方和平之用,同时大隋做为盟主国,也有义务保护诸藩属国不受他国之侵略。这是一个崭新的秩序,一个全新的秩序。
  在这次的大朝会,易风代表大隋,与诸国签定了这一联盟协约。与此同时,高句丽受到突厥灭亡的惊人事实,终于不得不再次退步,高健武派出了自己侄子高宝藏为使团代表,最终答应了隋朝的要求,高句丽最终同意以鸭渌水为大隋与高句丽的边界,而隋朝也同意了高句丽请求划定边疆后,允许鸭渌水以西的乌骨、骨内、大行等四城高句丽军和百姓撤回鸭渌水以东境内的要求。同时大隋也答应了高句丽要求隋与高句丽划定边界签署议和协议后,敦促新罗、百济、东瀛三国停止进攻高句丽的请求。
  枢密院不少将帅们对于皇帝的这一决定有些意外,倒是政事堂诸相们对于这一结果很满意。
  “朝廷已经灭亡突厥,在草原上建立新的秩序,这个时候正好回师辽东,一举灭亡平定高句丽啊,为何却要答应高句丽的求和?”韩僧寿率先发问。
  李纲是坚决支持皇帝决定的人,“此次陛下与诸国签署的联盟协约,是极为重要的,意义深远,从此以后,建立了大隋对周边诸国的宗主国、盟主国的地位,诸国都被纳入了这一联盟之内。这里面的意义和作用你们难道看不出来,此时答应高句丽的请求,就能顺利的把这一联盟协议签定。有了这个协议,以后我们就能以宗主盟主身份,合法合理的插手到整个东方的国与国之间的事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把一些隐患解决于未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