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285

  段志平却在一边给他倒了杯茶一边道,“其实这表格填了对孙兄也是大有帮助的。”
  “哦,这话怎讲?”
  “孙兄可能不知,如今我们怀荒各城建起来,可是很热闹的。尤其是怀荒三连城,那边更加的热闹。我听说,易帅还建了一个什么交易市场,主要就是面对你们这些大商团的。你若是提供一张货物清单给他们,他们马上就能帮你把货物单挂到交易所里去,然后各地来的商队,只要对你货物有需要的就可以直接竞价,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总之听说河东太原那里来的王家商队,他们十顶房子的货,就是在交易所直接挂单,只十天就给全部卖光了,他们甚至根本没有出坝。”
  “太原王家商队,王得喜掌柜的那个商队?”其实能办的起十顶房子货的太原王家商队不会有第二家,只会是那家,可孙平还是很惊讶,难以相信。要知道,他们这些大商队其实越往北,那么货物带来的利润就越高。对于王家居然会把货在怀荒就给卖掉了,他有些想不明白。这不光是卖货的问题,他们这些走草原的商队,把中原带来的货卖到草原深处的部落,然后还要再带回来草原的各种皮货牲畜的,这一来一回,就是两次交易。若在怀荒就卖光了,一来肯定难以卖到好价,二来,怀荒难道能买到草原货物回去?
  他暗暗皱眉,难道王家商队的货物被怀荒给抢了?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太原王家,那可是山东顶级豪门之一,他们家虽然在新朝不如从前显赫了,可也依然是顶级大阀,易三郎既然是受了朝廷招安的,不敢冒然强买王家的货物吧。
  “就是他们家,具体的我也说不清,不过听说王得喜掌柜可是大赚了一笔,笑的合不拢嘴呢,回去的时候,据说带了整整五千匹马回太原,听说走的时候还说回去后要马上再组织货物再上坝呢。”
  听到这里,孙平也有些摸不清情况了,不过想一想自己这次的十房子货,里面可是有清河张家和崔家这两大家族的货在里面,这张家和崔家可都是河北大族,尤其是这个崔家,那可是太皇的娘家啊,易三郎总不敢抢皇后家的东西吧。想到这里,孙平最后还是按着单子仔细的填好了,反正这些东西就算不填,若是他们要检查的话,也是能弄清楚的。
  单子填好后交上去,段志平的一个手下很快就又填了一张单子交给孙平。
  孙平接过一看,却是一张收费单,上面明细写的很清楚,收费名目就是过路费,收费的标准不是按人也不是按货物价值,而是按运货工具来算。孙商十顶房子驼队,一千六百驼,每驼满载货物,大约一驼运四石,因此一驼收费四文钱,一共就是六千四百文,除此外,并无其它费用。才六贯四,这让孙平有些意外。以往他们就算是只有十来车货,买路费起码也得十贯,还别提每年的常例。
  对于孙平的疑惑,段志安笑道,“没错就这个数,都是上面规定好的,一石一文钱,不管你是车驴马牛,都按这个数来。你的骆驼是按每驼四石量计算的,一石一文正好一驼四文钱。你在这里交一次钱,可以管一百里。从这里到怀荒还有四百里,一路上你还要经过三个巡检站,还得交三次钱。另外,如果你的驼队要进城的话,是要另外收入城费的。”
  孙平点了点头,对于一路上还要收三次钱这个事,他并不在意,十顶房子的货,哪会在意一百里交六贯四千钱过嘴费这点小钱。何况,他也看到了,这条商路怀荒镇是有派人拓宽平整并养护的,这让他们驼队路上好走多了,而且也没有了路上的盗匪,不用再次买路钱,算起来,还节省了一大批。
  “孙兄,看着时间不早了,要不要在这里补给一下,吃点饭什么的。我们巡检司旁边就是一家邸店,吃饭住宿都行。”
  邸店功能很多,包含了客栈、饭店、仓库、甚至还有牙行和交易行的性质,最适合这样的商队了。孙平看了看天色,点了点头让商队暂时休整,在这里吃饭并补给一些物资。另外,孙平也有意先在这里停一下,派几个得力手下先一步赶往怀荒镇,看看那边的交易所是怎么一回事。
  孙平的驼队出发时已经带了粟米、冷糕、山药、咸菜、干肉这些干粮,不过现在路上有补给,也就不用吃这些东西了。
  商队在邸店过了一夜,第二天才开始重新启程,一慢路孙平减慢速度,迟迟没有走完这一百里路,到达第二个巡检司关卡前。派去怀荒的几个人快马加鞭赶回,带回一个令孙平惊讶的消息,王家商队确实在怀荒就把十房子的货给全卖了,然后买了大批的马和盐回了河东,据说他们赚的不少,不比以往跑到草原深处赚的少。这个消息让孙平极为惊讶,伙计还带回一个消息,“有许多的草原部族商队南下到了怀荒,甚至还有从西面白道川突厥汗庭赶来的突厥商人,他们带来了许多货物,眼下正在那个交易所里挂单开卖,各样货物卖的极快。还有,怀荒镇新出的那种极好的雪盐和冰盐,现在被抢破了头,听说已经有价无市了。”
  孙平一听到这里,有些急了。这次他带着这支商队虽然是要出塞的,但孙家家主也给了他一个任务,那就是经过怀荒的时候,从怀荒镇买进一批怀荒雪盐和冰盐,能买多少就买多少,最好是和怀荒镇签订一个长期合约。上次孙平买回去的那批盐,孙家家主看过后十分的惊讶,拿出去放在自己的商铺中试卖,一下子就卖光了,许多有钱人家还纷纷打听这种盐,想要购买。
  “驼队加快速度,咱们去怀荒!”孙平现在已经对怀荒城的市场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见识一番了,特别是对那个交易所,越发的有兴趣。他很想知道,这个交易到底有多神奇!
  入秋之后,怀荒镇终于开始热闹了起来,每天都有无数的商队开始上坝,涌入怀荒!凌云站在怀荒城门楼上,看着开阔平坦的草原上,一支支的商队如蚂蚁群一般的汇聚而来,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盛!
第164章
武州总管府
  京师,大兴。
  大隋立国之后,最初是定都在汉长安城。不过数朝古都的汉长安城早已经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杨坚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建立一座新都城。这座新都城自开皇二年起开,在一代建筑宗师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了九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这座新都城,是宇文恺吸取了当时北魏都城洛阳、北齐邺都南城的精神,精心所设计。开皇三年,杨坚迁都新都,因为杨坚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这座新的都城,便以大兴命为。
  皇宫御书房内,大殿中心的地板上,此时铺着一张巨大的羊皮地图,用一张张皮子拼接起来,几乎铺满了半间大殿地板,上面绘制着整个天下的舆图。
  杨坚手提着一根龙杖,脚上只穿着袜子站在这天下之中,脸上神情凝重,手中龙杖不时的在其中一处点击一下。一旁是如今朝中极得庞信的右仆射杨素,还有兰陵公主驸马、兵部尚书柳述,纳言苏威,以右卫大将军、宗正卿、清漳王杨雄四位重臣侍立一侧。
  杨坚凝视着地图上一点许久,缓缓走回御案前,重又拿起那份奏折,仔细的重读过后,杨坚再抬起头,脸上已经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高兴。
  “越国公,这奏章上面所说皆属实吗?”杨坚问。
  尚书右仆役、越国公杨素恭敬行礼,笑道:“至尊,这消息刚送到的时候微臣也有些不能相信,还特别派人仔细的去核对过,如今派出的人传回消息,核对无误。”
  杨坚把奏折放回案上,提着龙杖又走回到地图上。
  “好消息啊,开疆拓土数百里。”
  除了杨素,柳述、苏威、杨雄三人都有些一脸茫然,自六月尚书右仆射高颎和汉王杨谅率大军出临渝关后,进展的并不顺利。一直到现在,水陆两路兵马都还在路上缓慢行进,这让天子十分不满。今日早朝后,天子突然把他们几个留下,还一脸的高兴,难道是东征之事有了好消息?
  “处道你跟他们几个解说一下。”杨坚笑道。
  杨素点头,一边简要的说明道:“早年我们在北疆埋下的一着伏棋如今终于起作用了,北疆燕山猛虎盟新盟主易风前段时间主动南下投诚朝廷,得到招安之后,他返回北疆,短短时间内,已经先后平定了燕山和大青山一带的诸多盗匪山寨,如今在长城大宁关外原北魏怀荒军镇故地,收拢了三十余万边民,还建立了十六座城池,并且修筑商道,还奏请建立边市,现今,大宁关外方圆数百里之地,几十万人口,皆为我大隋所有。”
  杨坚坐回御座,端着一杯参茶,喝的很惬意。
  几十万人口和几百里土地,当然不能让拥有四海的大隋帝国的皇帝如此高兴动容。真正让杨广动容的还是如今的局势下,怀荒镇的这个变动而将带来的连锁好处。西北的西突厥依然还在对抗着大隋,而东突厥又已经强大起来,大隋要揭制突厥的强大,就不能让东西突厥联合,杨坚向来是东西突厥谁强就打谁,而且多用分化的策略,如今都蓝可汗势力渐大,他便想拉拢突利可汗来反制都蓝。可惜突利虽然听话,可实力却有些不济,都蓝如今也已经洞悉了朝廷的策略,去年的掠边,就是他开始与隋决裂的明证。
  而这个时候,高句丽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今年春天的高句丽攻营州,真实的情况朝廷上下都很清楚,高句丽王高元是在攻打契丹,而并不是直接犯边,营州之战,实际上是营州总管得朝廷授意强硬插手高丽和契丹之事而爆发的战斗。但朝廷不得不打这一战,甚至还得借机大打,契丹虽然只是一个几十万人的部落,但他们所处的位置太重要了。夹在隋、突厥、高丽三强之间,大隋必须控制契丹,如果让突厥或者高丽任何一家征服了契丹,对于隋来说都将是极为不利的情况。如此一来,突厥和高丽就可能联成一片,对隋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正因如此,大隋才决不允许高丽吞并契丹。不但如此,隋还要趁此机会,派出大兵东征,起码也得把高丽赶出辽河平原,把他们赶回辽东的山里去,绝不能让他们与突厥连声呼应。
  东突厥人的汗庭本来是在漠北的于都斤山,可早在北魏灭后,突厥人就趁中原内乱不断南下,最终越过阴山,占据了雁门关外到榆林以北的大片土地,前套平原这块沃土不但为突厥占据,也让突厥的重兵一直就顶在长城脚下,随时威胁着河东太原,甚至是关中地区,这也是一直让大隋君臣们自立国起就不敢松懈之处。虽然有过两次大败突厥,可当时都没有余力彻底击败突厥,隋朝也一直没有实力,把军队布置到长城以外的地区。
  不说恢复当年北魏把北方防线布置到阴山、燕山以北去,就是连前河套平原这样的沃土都为突厥人占据着。东突厥的牙帐,甚至距离雁门关不过五百里,距离河东北部重镇云内不过三百里。正是因此,后来杨广才会在雁门被东突的始毕可汗突然率四十万骑兵围困。
  柳述上前打量着地图上怀荒的位置,也不由的叹道:“这个怀荒镇将十分重要,不但能帮朝廷加强对奚、契丹的控制,同时还能屏障幽州、云内,甚至只要在此驻扎一支重兵,那么关键时候甚至能够直接出现在东突厥定襄汗帐背后。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真的十分重要!这个易风是什么人?”
  杨素笑道:“这个易风是猛虎盟现任盟主的丈夫,也是如今猛虎盟的代盟主。今年只有十八岁,却是允文能武,十分了得,本是猛虎盟老当家慕容恪当年捡回来的一个义子,据说他捡回易风时,易风才十二岁,可当时已经独自一人力博猛虎,单杀一头白虎。这个慕容恪,其实是当年朝廷派往草原的密探,后来建立猛虎盟,五年前去世,猛虎盟由其女儿慕容蔷薇接掌,也就是易风新娶的妻子。”
  杨坚听的易风如此情况,倒是有些赞赏,“勇武了得,更难得的是还记得忠心报效朝廷。”
  怀荒镇确实十分重要,而有了三十万人口,十六座城池的怀荒更加重要。原本朝廷对于第一道长城控制极强,但出了第一道长城,河东出了雁门关,河北出了军都关后,都是地广人稀,驻有军队也并不多,也就是一个预警作用。如怀荒背后,长城上的大宁城在魏时本是个大城,可到如今,这里只剩下了少量兵士,在大宁关到军都关之间的三百里内,大宁关向河东到云内的四百里之间,除了一些烽堡,连座县城都没有。这广大的区域,更似无人军事缓冲区。
  “至尊,臣请于怀荒设立军镇!”杨素适时道。“以怀荒为军镇,臣保举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褒国公、寿州总管宇文述之子开府宇文化及为怀荒镇将。”
  柳述一听,却是脸色微变,不等杨坚答应,紧随着出声道,“臣以为怀荒极为重要,设军镇不足以体现其重要,当建总管府,可以大宁关内外三百里地新建武州,刺史加下府总管,建武州总管府,以示其重。臣保举右武侯车骑将军屈突通为武州总管,通事舍人韦云起为总管府司马。”
  柳述娶的是杨坚的第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兰陵公主极得杨坚夫妇庞爱,因此这柳述也极得杨坚庞信,他本也是功臣之后,因此年纪轻轻就已经坐上了兵部尚书之位。杨素在朝中也极得杨坚庞信,结果杨素和柳述两人私下关系不和,私怨很深。另一方面,柳述是坚定的太子党,杨素如今则已经倒向了晋王杨广。如今太子党首领高颎不在朝中,柳述虽然并不清楚杨素和这易风是什么关系,可一听他举荐宇文述之子出任怀荒镇将,立即就已经想到,这个怀荒镇可能和杨广有关,就算没关系,那么他们也想通过安插宇文述做镇将,来间接控制这个怀荒镇。
  柳述毫不犹豫的反对了杨素的提议,然后也拿出了一个提议。他直接提议把军镇升为总管府,军镇比总管府级别要低,军镇有三级,总管府也有三级,可上镇镇将才从四品,下府总管却都已经是从三品了。整个大隋如今不过有五十多个总管州,从三品的总管刺史级别很高,按制,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权利,都在天子的手中。原本若是从四品的军镇镇将,这个任免权是在三省六部手里的。这一提升,宇文化及一个开府肯定是没资格了。而他推出来的屈突通本身是个极有经验的武将,同时还刚刚因为奉天子之命到陇西巡查牧场,表现出色而得天子赞赏。最重要的,这屈突通不是杨广杨素一派的人。至于那个韦云起,倒不过是出于私心而已。韦云起是个科举出身的进士,是在天子身边的一个小官,结果上次天子让韦云起提意见,他竟然当着自己的面向天子攻击自己。事后天子让他举荐人才,他还得咬着牙推荐了这个韦云起,其实心里早看这个愣头青不顺眼了,这次正好借机,把他赶出京去。
  不过不管是杨素的建军镇,还是柳述的建总管府,他们推荐的官员中都没有易风的名字。
  当天,杨坚下旨,建立武州总管府,下设怀戎、怀安、怀荒三县,以屈突通为武州总管,韦云起为寿州总管府长史,宇文化及为武州总管府司马,屈突盖为武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兼怀戎县令,羽骑尉房玄龄为怀安县令,易风为怀荒县令。另授郭恪、段庆、张希玄等为诸曹参军。另以易风兼怀荒镇将,驾部员外郎李靖为大宁镇将……
第165章
商报
  剿匪就如同是挖田鼠,每挖开一个田鼠洞,除了能收获一只田鼠外,还能收获一田鼠洞的粮食。
  易风把燕山和大青山南北两麓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堡寨一扫而光,除了迁来了二十余万人口,还收获了无数的钱粮,各个山寨虽然多数抢劫为主,但实际上也有安排些家眷进行些简单的种植和放牧,攻破山寨后,每家山寨的库房里都或多或少的堆积着起码三月以上的口粮,还有牲口圈里的牛羊马匹,这些牲口粮食全都运回到了怀荒后,让负责粮食的张叔等人是长松一口气,这次的粮食收获是喜人的,光是一个桃山寨,就收获了过万石粮食。各寨运回来的粮食,最后已经超过了百万石,真是应了那句话,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发,再怎么也没有抢的快。
  虽然眼下怀荒有三十多万人口,就算每人每天平均一斤粮,三十万人一天也要消耗将近三千石粮,一个月就得十万石粮。而这还只是最低标准下,且还没有把那些战马、牲口等算进去。何况,眼下还养了那么多的军队,月俸、月粮,加起来又是大笔数字。不过起码,能让怀荒上下松口气了,有了这批粮食,起码能坚持半年以上。
  暂时解决了最迫切的粮食问题后,怀荒镇也稍稍放轻松了一些。燕山大青山已经没有什么堡寨了,他们要么被剿灭要么投降,要么就早早的望风而逃,逃去了更远的西面,或者北上南下,有多远逃多远。剿匪迁民随之靠一段落,易风开始把整军练兵重提为重点,各营团的主官都任命下去,易风对于新怀荒军很看重,但却也没有全都抓在手上。他做的只是制订出了怀荒军的军中制度,然后亲手选定了营、团两级军官,然后再由各营团军官,营将挑选都级军官,团主挑选队级军官,都长选伙长,队头选伍长,这样隔一层挑选任命军官。
  新军各营团都队编制组织拉起来后,再填充兵马,然后就是整编之后的练兵。易风建立了讲武堂,亲自给都队班的军官们上课,又建立教导队,让司马德戡、杨威、秦琼等军官们讲课,又请了魏征等文僚来给受训军官们上文化课。
  易风十分重视对于新军的训练,除了对各级军官轮训外,易风还在各营中建立新兵队。所有新兵入营,都要先进行基本的新兵训练,为期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各个新兵队中都有专门的教头。
  如今怀荒镇,除了各城的守备团和各寨的警备队,新组建的怀荒军一万多人,自军官到士兵,全都在进行训练。
  训练一开始还有些乱,但有操典下发,上面对练兵各项都有严格规定,各级的教官、教头们很快也就熟悉起来,练兵也就走入正轨。这样一来,易风除了偶尔去讲武堂上上课,便不需要怎么盯着练兵了。
  各营团大练兵,易风也没有闲着,他这些天开始忙起边市的情况。
  易风派出那些战俘在怀荒境内修路,把怀荒连城与下面的十三个城都给连通起来,将路面拓宽平整,同时还将十三城之间与相互联通起来,修建道路,又在这些路上,每隔百里新建一个巡检站,设立了邸店等补给站,并把各个警备队所在的寨子与诸城连通起来,最终以怀荒为中心,以十三分城为支点,再把各个巡检站、警备补给站为终端,用各条道路将他们全都串连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大网。
  现在每天只要是踏入怀荒境内的商队,他们的信息都会第一时间通过这张四通八达的网络,迅速传回怀荒镇城中。
  “易帅,二龙巡检司送来的快报,河北上谷孙家的商队已经出了关沟,往怀荒来了,他们有十顶货房子,整整一千六百头骆驼满载着不下六千石的货物。嗯,这是他们携带的货物清单,丝绸、茶叶、瓷器、香料、金银首饰,铜器等为主。”
  “大商队啊!”易风看着上面的货物单,笑着道,“可惜没有粮食啊。”
  魏征在一边笑着说道:“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粜,贩粮去塞外,路途遥远,运输艰难,成本太高,根本不划算,这些大商队才不会做这样亏本的买卖呢。”
  “可咱们需要粮食啊,怀荒这地方,实在是不适合种粮,就算放牧,可也根本养不活如今这三十多万人。”怀荒是可以种粮的,但这里本就是农耕交错地带,种粮有个很不利的条件,缺少,除了些湖泊边上能种点粮,其它地方种粮根本没什么收获。何况,易风的计划中,怀荒是不会吃力的去种粮的,他打算在各城的周边适当的开垦一些土地,但是这些土地不会去种麦粟,而是会做一些蔬菜瓜果,以供应各城。毕竟粮食还能从外面运来,而新鲜的瓜果蔬菜去很难从远处运输供应而来。对于粮食,易风考虑的计划中,最终还是得靠外部输粮,主要还得从中原输送粮食过来。只要怀荒边市搞起来了,他有充足的信心能解决粮食问题。
  “把孙家商队的货物清单拿去交易厅登记备案,添加到明天的商报上去。”
  孙平带着孙家的商队连续经过四个巡检站后,终于远远望见了怀荒三连城如同三座山峰一般的矗立在坝上草原上。
  “驼队先在城外等候,我先进城去打探下。”孙平谨慎小心,没有马上把驼队带入城去。这不是他舍不得掏那点进城费,而是情况不明之前,他不会贸然把这批货带进怀荒。
  安排过后,孙平带着几名管事和数名护卫就骑马往怀荒城行去。在城门口,孙平他们因为没有携带货物,并没有被搜查就直接放行了。孙平过关卡后,还特别停下来观察了一下,发现入城的时候,只要是没有携带货物,那么就不要交货,也免于检查。不过如果携带了牲口,却被强制购买一个粪兜,每个五文钱,皮带和麻布编成,绑在马屁股上,据负责的人所说,这是为了保持怀荒城内卫生清洁,并告诉他们,城内严禁牲口排粪在街道上,如果违犯,一经发现,会被处以重罚。
  携带货物入城是要缴费的,和巡检司的收费标准差不多,只按重量收费,不按货物价值,每石货物大约两文钱入城费,不过对于有些货物却又完全免收入城费,如入城的粮食蔬菜宰杀的牛羊等,还有薪炭这些也不收费。看到这些,孙平若有所思。
  等手下给几个的马匹都在马屁股上系上一个粪兜子后,孙平等便往城里走去。
  入城后孙平的第一印象是热闹,街道上摩肩擦踵,到处都是人流车马,不过大家都严格按照了入城时兵丁所交待一律向右走,车辆走中间的规矩。怀荒的街道真的很宽,足有二十步宽,更加让孙平惊叹的还是这街道上的车辆人流。这条大街上的来往的人泾渭分明,都是按照往右边走的规则,这就使得来和往的人各占半边路,根本没有半点混乱,他甚至还看到路中间隔一段距离就能发现有一个兵丁在指挥路况。更让他惊奇的是这条二十步的大街,大街中间可以并行四车不说,两边居然还有稍高于中间大路的路牙子,各有约两步宽,骑民的人不能走这上面,只能是步行的人行走。
  “这是人行道,骑马不得通行!”一个穿着橙色衣服的老头挡在了他们的面前,毫不客气的说道。
  “这位老伯是?”孙平拱手问。
  “我是怀荒镇环卫处的!”一身橙色的老头回道。
  “环卫处?”孙平有些疑惑,环卫两个字听起来很大气,像是怀荒镇的什么军事衙门,再看这老头,一身橙衣橙帽也像是某种制服,而且这老头的模样气势,好像是个当过兵的。孙平一时有些搞不清楚这环卫处是什么衙门了,当下只好笑着上前,暗暗捏了一锭银子在手心往老头手中塞去。
  老头看了眼那锭银子,轻笑一声,好像有些不屑,“这位公子不须如此,老头我其实只是个扫大街的,不过是提醒你们遵守怀荒城的交通规则,看你们也是初次进城,下次记住了,走路走右边,骑马不能上人行道。”说完老头就离开,走到一边商铺墙边,俯身拿起了一只扫把继续扫着大街。
  “我靠,真的是扫大街的!”一个刚才被老头唬的不清的护卫,终于忍不住出声。
  孙平摇摇头,“我倒觉得不错,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怀荒城处处透着新奇,透着热闹,果不简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