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85

  “这里真是热闹啊,你看这沿街道两边全是商铺,这得有多少家商铺?”孙平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大兴和洛阳,可是不管是京师还是地方县城,基本上都是里坊形制,城中有坊,坊中有里,市场是单独在城中一角,除了市场,坊与坊之间的街道两侧,全是高高的坊墙,除了官员住宅,根本不能在坊墙上开门窗,更别说开商铺了。
  怀荒的这种临街遍立商铺,街上到处都是行人的繁华景况,真是让孙平赞叹。
  正惊叹间,突然听到前面有孩童在大喊:“卖报,卖报,怀荒商报,今日头版头条,交易所明日第二次拍卖,本次拍卖有海量货物,淮荒雪盐、冰盐、雪、冰糖等也在拍卖清单之列了……”
第166章
难以相信
  凌云手握着刚刚创刊发行的第一期《商报》,感受着报纸散发出来的油墨味道,深吸了口气,感叹道,“今天将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是大隋的第一份报纸,也将是世界上的第一份报纸。办报纸并非是凌云的突发其想,事实上,对于办一份真正的报纸,他是反复考虑过许久的。实际上,报纸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是很强的。另一方面,他也看中了报纸的舆论功能。在这个时代,舆论是掌控在朝廷以及那些掌握着经学的士族手中的。而办一张报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打破舆论垄断的办法,这让凌云能更好的把自己的一些观念传递给更多人。
  要办一份报纸说简单也不简单,但说难也不难。不过凌云本身就是一个穿越者,因此本来很难的事情,在他这里就变得简单的多了。
  报纸最关键的就是制版印刷技术,历史上,到唐朝才有了雕版印刷术,然后到了宋朝才有了活字印刷术,而现在,凌云的出现,让雕版和活字印刷术都提前出现了。有了活字印刷术后,办报纸的最大难题就解决了,剩下的不过是些小问题。不过这个时代的造纸技术很落后,导致纸张极贵,此时的书籍,基本上是按页算钱的,一般的书每页也在四五钱左右,如果纸张更好些的,一本书可能就要过千钱。此时的造纸术技术落后,主要就是稻杆等制造的土纸还有藤条制成的藤角纸,公文用纸皆用藤角纸。不过对于凌云来说,印刷术都能提档,造纸术当然也能升级。桑皮纸、竹纸、藤纸、牛皮纸、羊皮纸,槠皮纸以及芦苇、稻草等制成的草纸、宣纸等。凌云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这些本来得需要数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技术,在他手里飞快的出现了。在一口气建立了十几家造纸作坊后,易风特别给一家作坊下达了专生产草纸的任务。这种草纸只用最普通的草制浆造纸,用来书写或印刷都太差,造纸坊的工匠们都以为造纸失败,凌云却看着那制出来的一堆堆草纸差点流泪,心中长叹,终于告别厕筹了,以后再也不用削厕筹了。当易风宣布作坊以后全力生产这种草纸,而且这种草纸竟然是要用作如厕揩腚时,惊呆了所有造纸工匠们。
  易帅居然要用纸擦屁股,太奢侈了!
  不过大家用手摸着这柔软的草纸,也不由的有些心动。
  印刷术有了,造纸术也升级了,凌云马上迫不急待的开始了办报纸。
  凌云选了魏征为商报的总编,然后又选了一批读书人为编辑和记者。魏征在听了凌云对商报的解释之后,马上就兴奋起来,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进来。虽然凌云只是说这商报是为怀荒边市的商贸服务,可以魏征的聪明,却是马上听出了弦外之音。这商报的形式类似于邸报,可又完全不同,邸报是自汉以来就有的一种对朝廷要闻的传抄,内容毕竟单一。但这商报却不同,按凌云的话说,商报最主要的还是刊登各种商业信息,比如说怀荒新到的商队的商品信息,甚至是商铺出售、招租,住宅的租售,乃至于招聘工人伙计,商铺开业,二手物品转让等等,但除了这些主要内容,也还会刊登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朝廷要闻,本地消息,或者是些各地风土人情等等。魏征是个读书人,这让他想到,其实如果商报办起来,那么其实商报大有可为,比如通过这商报宣扬儒家圣人教化,教化民众等。
  魏征是聪明的,凌云只是把商报的定位,以及版面、排版布局等说了自己的想法后,魏征就带着自己的编辑部,很快就弄出了一份样刊上来。凌云又提了一些改进意见后,第一期商报也就已经似模像样了。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传于天下!”这是魏征亲笔书写的商报创刊词,刚从这句话,就看出魏征的野心勃勃,他并不真的甘愿只把商报当成是一份广告报。
  《商报》采用的是四开张,共有八个版面。报头由凌云亲笔题写,创刊词由魏征题写,一句话点明了他想要议论时政的想法。不过易风倒不是很在意,报纸嘛,总会往这方面发展的,只要魏征不要做的太过线了,就没关系。
  不过对于这份报纸的定位,易风是有很明确的要求的,那就是这份报纸是服务于怀荒的商贸的,对象是前来怀荒的商人和在怀荒经商的人为主,因此,这份报纸必须用直白的白话来书,而不能写的花团锦绣的骈四骊六,让人看不明白。对于这点,几个编辑一开始还是很抵触的,他们自认都是文人,让他们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写大白话,这也太丢人了。不过易风态度很坚决,连毙掉了他们多份稿件后,最终他们只得妥协了。在版面的安排上,易风也是一手拍板的,八个版面,有七个版面是各种商贸信息,然后是各种的招租招聘开业庆贺打折促销等广告,最后只给这些编辑们留了一个版面,让他们发一些历史通俗讲解,经典解析,诗词赏析等经学内容。
  魏征看着易风拿着报纸不停点头称赞,脸上却没什么高兴的神色。他自听到易风谈起办商报后,就满腔激扬,可谁知道最后,易风却把这商报办成了整版整版的广告,连中缝都没放过。看着报纸上那些什么卖马售羊,什么木匠铺开业大酬宾,开业三天内所有家具九折优惠等等这样的内容,他不由的感觉一阵阵失落。
  “商报不应当是这样的……”魏征幽幽的道。
  “这样不是很好嘛,为商贸服务,也是为怀荒服务。”凌云笑着道。
  魏征一想到自己一个读书人,经学士族出身的读书人,河汾门下的弟子,最后居然为一些商人动笔写文呟喝,就感觉十分的不痛快。
  “慢慢来。”凌云很清楚魏征的心思,毕竟士农工商,商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还是极为低下的。“要知道曲高和寡,你一来就谈什么国朝大事,经学史集,老百姓们知道吗,懂吗?咱们得慢慢来,你先要把这份报纸办起来,只要报纸能够办起来,在百姓心中有了影响力,让百姓们有了读报纸的习惯,那么百姓在观看每天的各种柴盐油米酱醋茶的同时,也会渐渐的看些其它的内容,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这报纸十文钱一份,有几个百姓买的起,也就那些商人能买的起。”魏征叹口气。
  十文钱一份的报纸,这价钱要说贵,也算不上,毕竟书籍一页都得四五文钱,而这是八版的大报。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如今米价不断上涨,斗米已经从原来的五文涨到了二十文,可算起来,买份报纸的钱依然可以买上半斗米了,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天的口粮。普通的百姓怎么舍的花这个奢侈钱,也就那些商人们有这闲钱了。
  看看这上面的各种广告,广告这词也是易风告诉他的,创刊号第一期,易风成功的拉来了一百条广告,占满了商报七个版面。让魏征很是惊叹的是,易风通过卖这些广告位给商家们,报纸还没刊印出来时,他们就已经赚了一百贯钱了。这个结果让魏征暗自惊叹,他原本以为这个报纸得易风拿钱补贴,却没想到,居然还能赢利,而且很赚钱。有这一百贯钱,这报纸甚至免费发放,都已经赚大发了。
  这些商贾真有钱!这是魏征的又一个感叹!
  怀荒西城,孙平疑惑的看着那个少年扬着一叠写满字的纸张,在大声的喊叫:“卖报,卖报,《商报》今日创刊号发行喽,北方钱庄今日开业,把钱存进钱庄不但不要保管费,还有利息可得了……卖报,卖报,十文一份,一报在手,应有尽有……”
  “这位郎君,要来一份报纸吗?”报童走到孙平面前扬了扬手中报纸。
  孙平看着那纸上密密麻麻的字,奇道,“这是什么?”
  “这是易帅编的报纸,看到没有,这上面的两个大字,就是易帅亲笔题写的。”
  “给我来一份。”孙平掏出一粒银豆子,“多的赏你。”
  “谢公子。”那银豆子起码能有一钱,少说也值十五六文钱,报童一下子得了五六文钱十分高兴,马上给孙平拿了一份报纸。然后又扬着报纸跑到前面,喊的更大声了。
  商报第一期创刊,易风也没有印太多,总共印了五千份。这个数量,怀荒是不可能都卖的出去的,不过易风也根本没打算要全卖出去。他给怀荒留了三千份,然后下面十三城送去两千份。这些报纸除了派报童在街上零卖外,易风还给怀荒各个办事的机构衙门,军营、学堂等免费派发,同时还在各城的一些重要地方晚些时候张贴供人阅读。反正广告费已经把成本赚回来了,易风现在要的只是报纸能让更多人阅读到。
  孙平接过还散着油墨香味的报纸,入目最显眼的就是右上角的商报二个大字,这两个字写的很有气势,听刚才的报童说这两个字居然是易帅所写,他有些半信半疑,易三郎年纪轻轻做上了盟主的位置,又打败了老刀把子,勇猛骠悍这是不用说的,毕竟早年就有白马银枪的名头,可是他居然还能写这么好的字就有些让人意外了。也许是找人代笔的,孙平暗暗想道。在报头的下面,就是创刊词,将天下可传之事、通传于天下。然后是日期,日曜日,开皇十八年八月初一。然后看下去,头版就是关于交易所明日拍卖会的消息,上面具体的介绍了这个交易所的情况,然后后面还附列了一张交易所明日拍卖的主要货物,排在最前面的是良好一百组,每组十匹,起拍价二百五十贯,排第二的货物是淮荒雪盐,一共一百组,每组十石,起拍价每组十贯……
  第二版是北方钱庄开张的消息,上面详细的介绍了钱庄的情况,这个钱庄类似于质库,但是钱庄既有抵押借贷业务,也还有存钱业务,而且这存钱竟然不要手续费,在他这里存钱反而有利息。同时,这家钱庄还有总汇业务,金银钱绢的通总等。孙平甚至还在上面看到了本地存钱,异地取钱的业务介绍,不过这项业务暂时还未开通。后面连续好几版,都是各种各样的商铺出售,出租,房产出售出租,招聘、商铺开业、商铺促销等各种跟商业信息,甚至还有驼队、马车出租等这些消息,最末一版,倒是不同,这一版有一个历史专栏,还有一个经义栏,下面还有一个诗词栏,最后还有一个地理栏,都写的很不错。
  一页页的匆匆翻过一遍后,孙平大感这十文钱花的很值,马上又开始从头认真的看了起来。
  从头到尾把八版商报重新细读一遍后,孙平小心的把商报折叠好收入怀中,然后若有所思。
  “我们去交易所!”
  对于刚刚读完的商报,孙平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是交易所,二是钱庄。对于这家新出来的钱庄,居然存钱还有利息这样的好事,他有些惊奇,一般情况下,有些质库做抵押抵当之外,也进行借贷和存钱服务,但不管是借贷还是存钱,都是要钱的,不过存钱只是收些手续费,但从没听说存钱不用手续费还有利息的。尤其是对于这个还没有开通的本地存款,异地取款的业务,他越是惊叹。每次商队出行,他们都不得不带上大量的钱,而一贯钱就有四斤三两,带上一万贯钱,装钱的车就得上百辆,这对商人来说,是个极为麻烦却又无法解决的事情。若真有异地取钱这样的业务,那对商人来说可是个极好的消息。
  不过,他眼下更感兴趣的还是这个交易所,在刚才的报纸上,他看到了交易所的货物清单上有许多他本次想要采购的货物,而且价格竟然都便宜的让人难以置信。一匹上等良马只要二十五贯,一石雪盐只要一贯钱,简直难以相信!
第167章
连环
  怀荒交易所就在怀荒三连城的西城,处于十字街口的繁华地带。
  在这个黄金地段,崭新的交易所拔地而起,占地极广,不过城中许多百姓对于这座建筑并不太清楚是干什么的,直到前几天这里挂上了交易所的牌子,然后举行了第一次交易所竞价拍卖会。时隔几天过后,就是到了现在,怀荒城中的商贩百姓们,一提起那天的拍卖会,也无不动容兴奋。交易所的头一次拍卖会,就引来了无数百姓,据说,当天交易所里最终容纳了三千多人。还有无数的百姓被挡在外面,只能听进去的人回来后的激动称赞。
  刚从河南赶回来的徐盖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然后打量着庞大的交易所,对易风笑道:“这个商报倒是蛮有意思的,不过你这个交易所不就是牙行吗?”
  易风站在拍卖行里,看着一群工人们在忙碌着,笑道:“交易所和牙行有些类似,但可不是牙行。”
  这座交易所占地三十多亩,长一百二十步,宽八十多步,高达十八丈。整个交易所拥有三个大厅,一主二副,主厅有五层,共三千个席位,另外还拥有一百八十个包厢,此外还有一个可容纳四百人的大戏台,并拥有后台、休息厅。两个小厅也各有一千五百多个席位,和可容纳一百多人的戏台。另外还有不少配套的建筑还在施工之中,易风的计划中,整个交易所其实是相当于一个大剧院,会有藏书馆等配套建筑。这三个大厅最大的作用就是拍卖大厅,同时也可以用作会议厅,以及兼作戏院。
  在这个时候,商铺都是集中在一个专门的市场上,在市场上有为买卖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中间人,这些中间人就被叫做牙人,汉时也称为侩,从汉至隋,这些牙侩一般都获得官府给予的垄断权。牙商们和各个商铺一样,也都有同业组织,称为行,牙商们的组织就叫牙行。
  牙行在市场里专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商品质量,以及价格的中介人。
  如现在许多邸店也有牙商常驻,但易风的交易所却绝对不是牙行。牙行只是中介,但交易所则要比中介更复杂。
  徐盖也是大商家了,对于牙行是相当熟悉的,他看了易风一眼,笑道:“哦,那你这交易所有什么不同之处,说来听听。”
  凌云指了指徐盖手上的报纸,“三哥看到这商报了吧,这也是我们交易所的一部份。”
  “交易所和商报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怀荒建立边市,客商们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有中原人也有胡人,他们到了怀荒要交易,以往只能由牙行中介,可是牙行这种方式太散太乱,交易所有牙行的性质,但职能要超过他们。你看这报纸上的广告,不但有各种商货的消息,还有各种物价。我们把进入怀荒的各种货物编列清单,然后用报纸广告的方式告诉所有怀荒商贩,这样要便捷许多吧?”
  “嗯,确实是很清楚。我今天还没进怀荒呢,就在野狐城买了份商报,结果马上看到上面有便宜的好马以及怀荒特产雪盐预备销售的消息。”徐盖对于商报上刊登的这消息还有些奇怪,“上次我从你手里收的那匹马,价格可不便宜啊,每匹上百贯,怎么的这次却每匹只要二十五贯?这是真还是假?”价格一下子跌了四分之三,徐盖趁机向易风兴师问罪了。
  “虽然都是马,可马跟马也有区别的啊。”凌云笑道,“上次给三哥的马一百贯一匹,那是因为那些马都是战马,久经训练的战马啊。而这次的马虽然也是军马,可却是还未经训练过的,你也知道,一匹好马要想训练成合格军马,光马好还不行,还得大量的时间人力训练才行的。”
  “就算如此,可这价格相差也太多了吧,一个一百贯,一个才二十五贯。”徐盖不依不饶。
  凌云无奈道,“你走了这么久,咱这怀荒变化也很大啊。”怀荒镇接连两次大胜仗,又扫荡了几百家山寨堡垒,这自然是大好事。可这也带来了连锁的反应,首先就是大量的人口迁入怀荒,然后是怀荒十几座新城的建设,各种基础建设以及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怀荒的物价迅速的飙升,特别是粮食,原来斗米五钱,现在已经是斗米二十钱了。与此同时,必须从中原运来的布匹绢丝等也是大幅上涨。相反的,裴增等人北上的商队返回,带回来许多草原皮货,以及不少的草原商队,再加上扫荡几百家山寨得到的许多物资中,也多以牲口皮货为主,这就导致现在怀荒一面是粮食和绢布等大幅上涨,一面牲口和皮货等却又大幅下降。
  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市场物价,易风也不可能强行改变。
  “我上面看你说这个拍卖,是怎么回事?”徐盖倒也并不真认为易风先前故意坑他,因此很快转移了话题。
  “这就是我们交易所的特点了,你来的时候经过了我们的巡检司吧?”
  “对。巡检司设卡,不过收费还很便宜,一石货收两文钱,只是他们特别要了我的货单。”
  “这也是交易所的要求,凡进入怀荒的商队,我们会事先要求一份货单,然后马上传回怀荒城交易所。交易所得到这些货单后,会马上进行统计,然后做成广告通过商报以及张贴散发等形式散布出去,组织货物进行一场拍卖。我们先根据市场行情,把货物制订一个起拍价,然后等拍卖时,入场参加拍卖的商人们,在此基础上加价,最终最高价码者可心获得商品。当然,我们也还有一种减价拍卖方式,另外还有招标模式,招标也有明标和暗标。总的来说,我们拍卖行能够利用优势渠道,掌握更丰富的货源,能够最快速的出货,这不论对要卖货的商人,还是买货的商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方便的。”
  易风做的是市场,因此虽然怀荒也有盐、酒、茶、糖、马匹、铁器等各种货物,但他最重视的还是如何把市场做大,把这个平台做大。平台做大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的商贸越繁荣,那么怀荒能够赢得更多。
  徐盖这时也觉得易风说的很有道理,笑道:“这交易所的方式不错,不过说到底,你这还是加强了的牙行。”
  “但这确实要比牙行更好。”易风道。
  正说话间,外面有侍卫来报,“大帅,外面报上谷孙家商队大管事孙平求见。”
  孙平被侍卫带进来的一路上,已经看到这交易所的巨大了,特别是进入主厅后,看到许多人正在里面布置大厅,他心里便估摸着这是在准备明天的拍卖大会了。看到大厅中的几千个席位,他心里终于对太原王家商队十房子货一下子卖光的消息不再怀疑了。
  孙平给易风见礼,抬头便看到站在一边的徐盖手拿着一份商报,孙家和徐家同是关东大商人,因此孙平对徐盖并不陌生,相反还很熟悉。连忙上前也见礼,徐盖笑道:“听说孙管事这次带了十房子货过来,这是要出塞啊?”
  孙平答道:“回徐官人话,这次的十房子货倒并非孙家一家的货,还有清河张家和崔家的一批货,原计划确实是要走塞外的,不过一路上过来,听说太原王家的商队前几天在这里一夜间就卖光了十房子货,就特意过来拜会易帅。”
  “确有其事。”易风便笑着把王家商队那批货在这里出手的事说了一遍,“王家带了十房子货,本来也是要往塞外去的,后来直接在这里全卖了,那些货最后都被一群契丹部落的商队给联手吃下了。王家把货在这里卖了,省的辛苦跑草地,契丹人在这里买到了货,也舍了往幽州往太原去,两赢的事。”
  孙平一边听,一边思考,“易帅请恕在下无礼,不知王家商队那批货什么价钱出手的?”这些本来事涉商业机密,不过易风只是挥挥手并不在意,“拍卖是公开的,最后的成交价格大家都知道。”易风招手,让侍卫把那天拍卖的各项商品成交价表格拿来给孙平观看。孙平仔细的看过去,越看越惊讶,王家的那批货的拍卖成交价格,虽然比跑草地的价格要低,可低不了多少,毕竟他们也省了很多时间。另外他还在上面看到了王家也拍了一批货回去,包括马匹牛羊皮货人参貂皮等各项货物,甚至还有怀荒的盐,怀荒的砂糖、冰糖等紧俏货物。
  他心里迅速的计算了一遍,很快就得出了王家商队这次大赚了一笔的结果。王家商队如果按往年那样出塞,现在出塞,得到十一二月才能回来,可现在,一个月时间王家就走了个来回了。
  “易帅,在下也想购买一批坝盐和坝糖,不知道易帅能不能帮个忙?”怀荒出的盐和糖,都因为独一无二,如今是迅速在北方紧俏起来,特别是那些糖,让人无法相信,世上居然还有那样纯净如冰的糖块。这样的紧俏商品,买来贩往中原,特别是长安和洛阳、扬州等大城,肯定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当然没有问题。”凌云笑着道,“不过如今坝盐和坝糖产量都不高,但销量却是极好的,无数商家都想要购买。为公平起见,坝盐和坝糖都会参加拍卖会,孙管事可以参加拍卖会竞价拍卖。另外,某也有一事想求孙管事,我希望孙管事能够把你们的货放到我们的拍卖会上拍卖,你看如何?”
  “不能拔一些给在下吗,价格好商量。”孙平试探着问。
  “这事很难办啊,你看我们把消息都发出去了,可不好出尔反尔。”易风道。
  孙平其实并不太愿意把货放在这里卖,毕竟他们都是跑草原深处的,跑的越远,就能卖的越高。更关键的是,他们不但是要去卖货,而且还要去草原进货,把货卖了,然后再带一批草原方物回来,一来一回是两趟买卖。当然,他也不会直接拒绝易风,于是沉吟道,“在下这趟还要去草原进一些方物回来的。”
  “现在大批草原的部族带着货物来怀荒交易,你想买什么没有,何必舍近求远呢。”徐盖在一边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