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85

  “孤也不解。”杨广摇了摇头,当初事情发生后,太子妃和杨广都以为那孩子死于太子毒手,谁也没有想到,这孩子十六年后又出现了。不过事情的真相已经无法得知,易风先后两次失忆,根本不记得当年的事情。但现在看来,当初,很可能有人救走了易风。
  杨广笑了,笑的有些疯狂,“易风十六年后又出现了,而且如今连父皇母后都已经知道了,纸终究包不住火,雷霆即将降临,你说孤和太子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一旦天子和皇后知道了这段孽缘的真相,知道了易风的真实身份,只怕太子和杨广都不会有好下场。
  “也许殿下过虑了。”沉寂中,段达突然开口道。“当事三人,太子妃已经去世数年,剩下太子和殿下,只要殿下不主动说出此事真相,想来太子也绝不会说出来的。”
  “你是说?”杨广惊起。
  段达道:“我以为只要殿下不说出真相,太子也绝对不会主动先说出来,殿下想想看,把当年的事情抖出来,对他有什么好处?”
  “你是说见地伐会认易风为子?”杨广冷冷道。
  “是的,他肯定会坚守当年的事情的真相,只装作仿佛亲生儿子失而复得。殿下,你想想,事情抖出来对他有害有利,如今太子地位不断下降,越来越不受二圣宠爱,他说不定还能借着这突然出现的皇嫡长孙在二圣面前扳回点印象。”
  杨广摇头,“他不配!”
  “可属下觉得,此事不若就此先按下,易风的身份是把双刃剑,爆出来,对太子固然是个致命的打击,但对殿下也同样是个要命的事情,殿下莫忘了,当今至尊可是有五位嫡子。切莫与太子两败俱伤,徒让其余三王,尤其是汉王给得了渔翁之利。反正,就算我们不在此事上发难,咱们如今的形势,也一样比太子占优,取代太子,早晚之事,何必旁生枝节?”段达劝戒。
  “请大王早做决断!”段达拱手长拜。
  “段达,你说孤要不要把这些告诉易风?”
  “属下觉得这些事情易风早晚会知道,从殿下这里知道这些,总好过从别处知道。况且,长安来的飞鸽传书上也说了,天子已经授易风武州总管、刺史、大将军和长宁郡公爵位。这说明陛下对于易风很是欣赏,对这个嫡孙的出现,是高兴的。要不然,易风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得授总管刺史和郡公爵位?这是件好事,大王当与易风再拉近点,处置的好,易风能成为大王对付太子的一记有利杀招。而且,如今易风有城有人,又得陛下的看重,未来在怀荒肯定能获得更大权势,若大王能得到易风的全力帮助,这也能成为对付汉王的一记杀招啊。大王莫忘记,如今太子失宠,被废是迟早的事情,可太子废除后,是晋王还是汉王继承太子之位,现在还不好说。”
  杨广不说话,转身过去眺望远方,任黑夜冷风吹拂他的长袍。
  良久,他低声问,“段达,孤从来没有好好的和杨林相处过,你说,他心中真的认我这个父亲吗?”
  “他的血管里流着的是大王的血液,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你是他的亲生父亲!”
  “高颍和汉王东征大败,连败的方式都早被易风料到了。”杨广呵呵轻笑,“他上次北上之前,曾跟孤说,东征必败,然后朝廷与突厥北方战事必将再起。”
  “易风预料东征必败,那他如何看待北方即将开始的这一战?”段达也曾亲耳听过易风东征必败的论调。
  “易风说过,与突厥这一战大隋必胜,这一战过后能保大隋北疆十年安稳。他还建议,让某上书请缨挂帅出征,并推荐由杨素、史万岁等分统一路兵马。”
  段达点头,“也许大王可以考虑下他的这个提议!”
第172章
节度
  天越来越凉,坝上的边市贸易却越来越火爆旺盛。白天坝上的道路上,到处都是连绵的驼队和牛车队,驼铃和牛脖子上的铃铛响彻不停,组成了欢快的乐章。一到晚上,各城各寨更是热闹不已,虽然处于塞外坝上,可凌云却并没有实行如中原一样的宵禁制度,相反,怀荒各城通通都有开辟专门的夜市街道,通宵达旦营业,直到天明。
  经过大规模的四处宣传炒作,以及一开始的让利促销和拍卖等活动,也让最先前来交易的商队们大赚一笔,他们回去后,也把怀荒这边的热闹景象和无限商机四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本来许多准备往塞外的中原商人和准备进入隋境的胡商,也都纷纷绕路前来怀荒。加上如今怀荒出产的坝盐、坝糖、坝纸、坝酒、坝书……等一样样极有市场的独家商货,更是引得每天前来怀荒的商人都在增加。
  与怀荒热闹商贸相反的是,这段时间突厥人却是出乎意料的安分。
  怀荒军整日加紧训练,巡逻轻骑没有一刻放松警戒,可突厥人却根本没有意料中的进攻,不但没有大举进攻,没小股骚扰都没有。甚至许多经过长城边上的商队,都没有受到过什么突厥人的骚扰。这个情况让怀荒军上下都很是意外,虽然突厥人没有出现,让大家心中有些暗自松了口气,也多亏了这些突厥人没有来进攻,让得坝上的商贸比预料中的繁盛的许多,市场也在短时间打开了名堂。不过易风却没有半点放松的心情,越是这般,越让易风感觉到反常。
  事出反常即为妖,突厥人强盗习性,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变的这样的爱好和平。
  进入十月,大隋东征高丽大军兵败的消息也终于随着商人们到来而传的人人皆知。大隋的东征失败,惊掉了所有人的眼珠子,谁都没有料到,大隋居然会败,而且败的为么惨这么快。六月出塞,九月就已经败还,甚至连高丽人的影子都还没见到呢,一兵未战,就已经十出一还的败还来了。怀荒城中的酒楼茶肆里,到处都能听到商人们的议论,许多人都认为大隋肯定要进行第二次东征,甚至说等不及明年,今年就会第二次发兵。不过易风听到东征兵败消息传回来,却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东征失败太正常了,别说文帝今次东征失败,就是历史上,将来杨广继位之后,先是扫平了吐谷浑、伊吾,以及林邑等诸国之后,又开挖了运河,修建了通往涿郡和营州的几条就主干道和支道之后,发兵百万征辽,最后依然还是兵败了。杨广连续三征辽东,甚至成了亡国的重要诱因之一。隋灭之后,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唐太宗李世民又再次发兵征辽,虽然唐太宗带着开国的猛将们在高句丽攻城破地,屡屡胜绩,可最终辽东的群山恶水,山高水远,还是让李世民不得不撤兵退回。一直到了高宗之时,大唐联合新罗,先灭了百济,在三韩半岛开辟出了第二战场,南北两线作战,最终才凭着大唐和新罗的综合国力,灭掉了高句丽。自开皇十八598年大隋东征高句丽,到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灭亡高句丽,小小的高丽在隋唐两朝四任皇帝的进攻下,依然撑了七十年才灭亡。
  高句丽不是游牧部族,他们不似突厥、契丹那样,对付突厥、契丹这样的游牧部族,中原王朝集中兵力,往往一次决战,就能分出胜负。可高句丽占据的辽东有山川之险,攻打高丽最大的困难其实是补给问题。出动的兵马越多,后勤的压力也就越大,战争也越难持久。
  这次征辽失败,易风清楚的知道,会大大的刺激突厥人,不论是东突厥的都蓝可汗,还是西突厥的达头可汗,胆气都会壮上不少。
  东突厥此时反常的平静,也越发的让易风确定,东突厥此时很可能正和历史上一样,暗中在积极联络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准备干一票大的了。回忆历史,易风记得好像大隋和突厥从开皇十九年,一直断断续续打了好几年,才先后把都蓝和达头灭掉,一手把亲隋的突利可汗扶持成为突厥大可汗,此后利用突利控制突厥,隋突稳定了十几年,直到中原崩乱。
  这个记忆对于易风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突厥和隋数年的战斗,自西北的灵夏到东北的幽营诸州,数千里的北方边疆,都将成为战场。而坝上,居于长城之外,距离幽州五百里,距离此时都蓝可汗在白道川的汗庭也只有八百里而已。真打起来了,对于如今完全投向了大隋,而又富裕的怀荒,就会成为突厥人认为的嘴边上的肉。
  这些时间,易风着手边市的同时,一面大练兵,一面也在加强整合猛虎盟和高家两支势力到怀荒镇来。如今,猛虎盟的影响力渐渐消弱,易风开始全面的在消除猛虎盟这个怀荒曾经的基础,怀荒镇幕府如今已经全面的取代了猛虎盟的全套组织,议事会、长老会这些几乎都已经只成了空名,连正常的议事机制都没有了。甚至原本各城保留的堂主一职,如今也被易风刚改为按察使。虽然易风的这些动作,让原来猛虎盟众们心中有免有些复杂,可在裴增和拓跋横刀等人的支持下,凌云也给原来猛虎盟中的成员们都安排了不错的新位置,倒也推行顺利。易风很清楚,要想把怀荒镇做强,依然保留着原来的那一套是不行的,而且必须让下下都明白,怀荒镇以后真正的中枢,决策层是怀荒镇幕府,以及确定怀荒军的地位,才能真正的整合这支本就山头派系林立的势力。
  时间不多了,东征军败还,时间已经进入十月,突厥人也不会再安静下去了。
  风雷将至!
  易风让魏征举荐一些文士前来,怀荒镇兵将是不少,可对于处理庶处的文士还是太少了。尤其是下面各城,越发缺少这样的文士帮忙。
  魏征对于这个请求倒是没有拒绝,马上提笔连写了许多封信,给巨鹿魏家的叔伯兄弟们写了几封,又给原来的州学教授博士写了一封,还给州县学的同学,以及河汾的老师王通以及同是王通弟子的河汾门下写了不少信,力邀他们前来怀荒做事。
  这天一大早,易风从青莲的温柔里起床,在木兰的服侍下梳头穿衣。自那天发生了大被同眠的事情后,现在木兰和青莲两个丫头已经俨然成了怀荒将军府中的女主人,上下大小一应事情都由两人说了算。浅雪和蔷薇两人都在扬州,季瑶也留在盐湖城,对于怀荒府里的事情易风倒也乐的做甩手掌柜。易风也正式给两人一个妾的身份,比起原来婢妾的身份要高上许多,女主人不在府中的时候,她们也就成了半个女主人,可以掌管府中家务。不过自那天以后,两丫头却是不肯再大被同眠,易风想要偿齐人之福的美好愿意再难得实现。两丫头如今一个居东厢一个居西厢,甚至私下把侍寝的时间都给安排好了,逢单在青莲这边,逢双则由木兰陪着。
  这天早上从青莲房里出来,木兰早已经带着两个新进府的小丫头准备好了早餐,吃过早餐,高甲已经带着一都教导团的学军在门前等候,由他们护卫着到白虎台的白虎堂理事。虽然一百多号人拱卫着有些招摇,不过易风却不反对,如今怀荒到处都是生面孔,自身的安全还是得要多加小心的。
  刚进白虎台,录事参军事魏征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一见到易风,立即拿着手上刚刚到手的一封信笑道,“好消息!刚刚从扬州传来的好消息,高夫人和慕容两位夫人都有喜了,晋王已经派了宇文将军护送两位夫人动身前来,随行前来的还有书吏文士等百余人,亲信卫士千人。另外还有一批军械随着一起运来,主要是箭矢等,另外还有大帅上次托宇文公子采购的硝和硫磺。”
  听到这个消息,易风眉头一挑,喜上心来。
  蔷薇和浅雪居然都已经怀孕,这是个极好的消息。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杨广居然让宇文化及护送两人来怀荒,这是什么意思?当初杨广留两人在扬州,可是明摆着要做人质的。
  不过魏征紧接着拿出的第二封信,上面的内容却是让易风差不多明白了为什么。
  第二封信上写着,天子正式下旨在怀荒建立武州,并设总管府,而易风就是这新设的武州总管府总管兼刺史,同时他还得到了广宁郡公爵位,大将军勋官,同时使持节都督诸军事,武州以及下面十四镇军事。同时还给了他便宜行事,以及继续开设幕府的权力,并且对于易风原先安排的怀荒诸文武官员也全都承认,依制补授给印章……这样的结果,让易风都难以相信,文帝不但承认了怀荒镇怀荒军,甚至没有对怀荒镇有半点插手。
  为什么?
  不过当易风打开第三封信之后,一切都明白了。第三封信是杨广给他的私信,里面首先透露了一件极其隐秘的事情,易风竟然是杨广和太子妃的儿子!看到这里,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会在江淮受到太子黑铁卫的追杀了,为什么那些黑铁卫那么麻烦的设计诱他南下,而且有机会杀掉他时却没有杀,反而想要擒拿他的原因了。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个皇家秘闻,易风表面上竟然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嫡子,实际上却是太子妃嫁给太子之前和晋王的儿子。不过这封信上杨广告诉他这些,并不是要承认他的身份。而是告诉易风,说如今天子也知道了易风的一些传闻,不过大概只知道他是太子与太子妃之子。杨广希望易风知道他的身世之后,暂时不要说出去。他希望,如果到时天子发现易风是太子当年丢失的嫡子,那么让他不要揭穿,还说这是对他对易风都好的事情。
  看到这里,易风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谁又能想到,他居然还有那样的身世,而杨广如今又会有这样的安排。不过想想,杨广的安排也还不错。这个时候,跳出来,把这一切捅穿了,对易风来说又有什么好处?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事情这么快就让杨坚夫妇也知道了,自己的这个武州总管估计也是这样来的吧。
  也许这只是一点补偿。
  不过他肯定,杨坚夫妇现在也肯定不会马上就真的认定易风就是他们的嫡长孙,毕竟这事情需要仔细调查,容不得半点失误。他倒不担心,杨勇会捅穿这事情。捅出来,对杨广不利,对杨勇也一样不利。他本来现在就已经不得宠了,若再爆出这样的丑闻来,估计他这个太子是彻底当不了了。
  朝廷新设武州、妫州二州,怀荒镇成了武州,怀荒城和下面的诸城都置为镇,皆由易风统领。两道长城之间的原北齐旧北燕州一带,新设为妫州。信中杨广说,天子本来是准备在现在武、妫二州地盘设武州,由现在的妫州总管屈突通来担任武州总管,而易风会是武州怀荒县的县令兼镇将的。但那道旨意发出没多久,天子又追回了使者,重新发了这一道新的旨意。怀荒县成了武州,易风也成了武州总管、刺史,还封了爵升了勋。
  虽然这个武州总管府只是管着关外坝上的这块地盘,但对于易风来说,这真是想象不到的最好结果了。从猛虎盟这样的绿林势力,终于漂白成了朝廷的一个州,甚至还是总管府。不但如此,朝廷甚至没有半点插手这个新成立的武州总管府的半点事项的打算意图。武州总管府,完全由易风控制。依然还是那些地盘,依然还是那些人,但他们却实实在在的从猛虎盟变成了武州总管府了。这个变化,对易风来说,首先第一条,那就是他可以从中原大量购进粮食,再也不用担心边境上的关卡了。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好处。
  信上还说了,这次朝廷在北方一连新设了好几个总管府,武州总管府、妫州总管府是新设之外,朝廷还把幽州总管府进行了折分,幽州总管燕荣原本统辖十二州诸军事,结果这次东征兵败,高颎和汉王还没有受到弹劾,燕荣却是第一个倒霉的。这次东征,燕荣的幽州总管府是东征大军的总方后基地,结果东征兵败,也确实有后勤粮食运送不力的原因,再加上燕荣为了凶狠残暴,治理地方相当的简单粗暴,特别是对那些北方的士族大家更是视如牛马般,任意欺压。当初杨坚让他镇幽州,说不定就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凶残,让他来对付那些地方豪强,但如今他镇守幽州诸州多年,形势已经大不一样,加上如今北方大战在即,杨坚也便以这次输粮不力的理由,直接把燕荣斥责贬官,以安抚地方,燕荣任是幽州总管,但原来是总管十二州数十镇,现在则只总管六州五十镇了,权力一下子削减了一大半。新的幽州总管府,总管幽、易、定、恒、瀛、檀六州五十镇。另外六州,有的直接就成为普通州,另外燕山下的玄、平、营三州则单设总管府。
  这就使得原本太行山以东皆属幽州总管府的形势完全改变,从原来的幽州总管府独统,变成了武、妫、幽、玄、平、营六个总管府防御燕山一线北疆,并负责防御东面的奚、契、高句丽。
  不过总的说来,这河北六总管府,依然属于四大总管府中的并州总管府,是汉王杨谅的属下。不过虽然比幽州总管府级别低,但武州总管府和幽州总管府却是互不统属的平级了。
  大隋如今,加上新设的这几个总管府,天下共有四大总管府,三十六个总管府,二百九十九州,一千三百五十二县。
  武州总管府属于下等总管府,级别上与中等州相同,下面设怀荒、御夷二县,以及十四军镇,另一百零八个戍堡。怀荒军虽已经归属于大隋军队序列,但并不归属于十二卫府中。实际上,大隋的十二卫府只是中央军,中央军外,依然还有大量的地方军。地方军包括各州州兵,以及各沿边地区的军镇、戍堡的卫戍边兵。怀荒军现在就是武州总管府下的地方军,有了正式的编制,由十四军镇和一百零八个戍堡守军组成。隋朝的镇戍,按制都是各有三等,上镇兵额一千,中镇八百,下镇五百,和中央军的骠骑府和车骑府类似,上戍三百,中戍五十,下戍三十。易风手上的一万多怀荒军和几千各城守备警备加起来,数量与手上的兵额相当,名正言顺。
  等拿到正式的诏令,易风就真正的成了边疆大吏,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虽然只是一个小总管,可全国也不过四十个总管,四大总管下三十六总管。易风也成为了一地总管,成为了一个军区的司令。
  嗯,天子还给了易风开府和授刺史以下地方文官和总管以下各镇戍将领军官官职的权利,他任免的官职,报给朝廷,朝廷将会都一一按制被授,并给予印章。
  开幕府自辟幕僚的大权不算,如今竟然还有了自行任免总管府内文武官员的权力,这可是只有少数几个总管才有的权利,拥有这权利的不是大总管,就是处于蛮荒之中的总管,如桂林总管府。易风都不由的兴奋起来了,有了这个权利,会有多大的帮助。那些跟随他的人,其中多数人本就是为了能挣一份前程。现在他手里握着发官帽子发官印的权利,谁还不对他效忠效力!
  娘的,杨坚对自己家人还真是大方爽快,还没有完全确认呢,就已经对孙子如此豪爽了!这孙子,看来确实不白当。
第173章
小姨子
  天子封赏凌云武州总管的消息虽然已经由杨广先一步传递到怀荒,不过长安的传旨使者却还没有这么快就到来。虽然武州是一镇新开下等总管府,可地处北疆边地要冲,同时又是此时北方风云突变之时,因此对于凌云和怀荒诸将的封赏朝廷并不马虎,要选派专门的天子使者携带诏书旨意以及兵符印信等前来。
  天使虽未至,不过封赏之事却是已经确定,凌云并不担心会朝令夕改,何况,当此辽东兵败,突厥将猛边之际,位于关外塞上的怀荒几十万人口两万余兵是朝廷的一道屏障,更且如今还有一个他易凌云居然成了天子嫡长孙的传闻呢。直到此时,易风整个人才突然之间松驰了下了,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之前这段时间确实崩的太紧了。他把杨广视做了极大威胁,以至于在怀荒动作连连,可现在想想,却是有些太过急躁和紧张了。杨广原先对他,也许顶多就是些防范,因此让他去怀荒时留下了蔷薇和浅雪,可若说杨广就对他有忌惮那就太过了。而现在,杨广给他的信件,还有杨广正派人送蔷薇和浅雪北上前来的事实来看,如今的杨广对他已经十分重视了,甚至已经隐隐视他平等对待,甚至当成一个盟友了。要不然,蔷薇和浅雪,两人的身孕算算已经快七月时间了,这个时候杨广还要急着送她们北上,明显是想要修复之前的那点留人质的不愉快。
  杨广这个时候对他坦承了凌云的身世,又把两个留在扬州的人质送还,已经很是表现了他的诚意。在如今易风进入天子视线之际,杨广也很担心出现什么支栉,这种时候,杨广的坦白,也是告诉易风,首先他们确实是亲生父子,其次他们现在是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也许自己这个时候趁此机会,把季瑶的事情和杨广说明,或许能避免以后的一些麻烦。凌云在心中想着,一大早起来,易风感觉整个人都要舒畅了许多,仿佛疲惫一扫而空。
  不管怎么说,先前有杨广的暗中支持,凌云还不算是真正在怀荒站住脚。但如今有了天子的封赏诏书和旨意,那易风在怀荒就真的是稳如泰山了。他已经无需再担心来自背后的威胁,大隋不但不会成为他的威胁,反而会是他最坚固的靠山,起码,短时间之内是的。他现在要担心的只有一个敌人,突厥人!
  不过突厥人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眼看着离开皇十九年越来越近,凌云也是越来越轻松,等新年一过,大隋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将就序,到时大隋就将全面出战突厥,那个时候,有大隋的精兵强将冲在前面,怀荒就算处于塞外,也将压力大减。
  算算时日,长安来的天使可能还有些天才能到达。不过天子既然已经许了易风便宜行事,自行任免幕府幕僚、总管府和州县官员甚至是总管府下诸镇戍州兵军官将校的特别权力,凌风当然也不会客气。他现在已经在考虑如何拟派任命这些官员了。之前怀荒虽然也有许多人有官职,不过都是些他幕府里的幕僚,就是怀荒军的这些官职,也都是行营编制职务,并非正式的官职。
  若按朝廷的制度,那么新设的武州总管府,其实将有好几套人马。首先是总管府和武州,这是两套班子,但也可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另外还有凌云的大将军幕府,这也是一套班子。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军队,武州总管府是明面上的武州最高指挥机构,而大将军幕府则是直属于凌云的私人幕府,也可以说,大将军幕府是武州的最高决策机构,也能说大将军幕府只是一个武州总管的私人参谋团。大将军幕府决策机构之下,是武州总管府和武州刺史府,武州刺史府其实也是总管府辖下,但也可以视为总管府侧重管军,刺史府侧重管民。刺史府是州县乡里民事行政一套班子管理,而总管府则统领州兵、镇城、戍堡、烽堠一套边军地方兵班子。
  如今怀荒既然成了朝廷治下总管府,当然也就得按朝廷的设置来。
  原来怀荒镇下有十四座城,怀荒城与十三座外围城,现在怀荒镇设为总管府,辖武州一州,武州下辖怀荒和御夷二县。御夷原本也是北魏时设立的一座边镇,并不在北方六镇之中,而是后来新设,位于怀荒的东面,在长城边的赤城,这里地形很是独特,在白河的上游,同时也是内外两道长城在东面的交汇之处,御夷镇故地几乎是处于长城的包围之中,外长城在过了广宁向东后没多远,突然折向北面,把御夷镇数百里包围进去,然后又折向东南,最后一路至幽州东北的渔阳与从五台太行至军都关过来的内长城最终汇合,合为一道,一直沿着燕山通往临榆关,也就是后世大约山海关的位置。
  怀荒和御夷,本就是北魏北方七镇中最东面的二镇,因地形险要,先后设镇,屏障幽燕。如今虽然自六镇起义到如今,经历魏齐周隋的多年战乱,这一带地区早荒废,但新设总管府后,武州总管府的地盘却是极大的,怀荒和御夷二镇旧地皆在武州总管府辖下。
  原本凌云的怀荒镇十四城主要集中在张家口大宁城以长城北面的怀荒镇旧地,以怀荒连城为中心,在御夷镇旧地,虽也有城堡,但却偏向怀荒。现在有了朝廷的诏令,易风想着,倒是可以有了机会的时候,可以向这边扩张了,御夷镇这边如今多是些西迁过来的奚、契丹人。
  一州两县,这方面倒是好办,凌云兼任武州刺史,下面的两个县,凌云想了想,打算让魏征和高伯分别担任。两人都是凌云完全放的下心的人,不用担心有什么意外之处。况且,武州现在的情况,也类似于军管区,州县地方很多地方都是和军方交错管理,事务也不重。
  倒是对于军队,易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先前他已经对士兵设立了十级军资,当初没有对军官进行这方面的改动,只是当时没不方便。现在成了武州总管,有了便宜行事的大权,成为了类似于节度使一样的军政要员,他倒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变动了。凌云其实很想在军中实行军衔制,不过如今他是朝廷官员,怀荒军也是朝廷边军了,朝廷既没有军衔制,那他也不好直接实行。不过朝廷其实也有类似于军衔制的东西,那就是官阶。特别是此时,朝廷的官制里有一个四十三号杂号将军的系列官职,这些官职本来是承自汉魏以来的旧东西了,如四征四平这些将军名号,在汉朝时,那一个个都是很威风很有实权的将军称号,但到了南北朝时,这些散号将军就几乎成了杂鱼称号,特别是到了隋朝以后,虽然朝廷还保留着这四十三号将军称号,但真的有点类似于荣耀称号,加衔的意思了。特别是这四十三号将军的品级已经很低,从九品到六品,总共四十三号将军名号,最高不过正六品,最低只有从九品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