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85

  不过凌云倒是觉得这些将军号还是蛮有用的,起码顺手拿来做为怀荒军的军官们的军衔军阶就很有作用。
  凌云向来是个很推崇军衔的人,指挥作战,军官阶衔当然很有作用。尤其是这个时候,别看朝廷中央军设有十二卫,各卫有大将军、将军、郎将等等,可实际上,几十万十二卫的中央军,其实实际上平时都是军将分离的,军队平时最大的编制就是骠骑府和车骑府,最多的是一千二百人一府,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那些卫府中的高级将军们,根本没权力直接统领下面的兵。而一旦到了战时,朝廷是从各卫下面抽调兵马,各府平时统兵的骠骑、车骑将军们,也并不直接统领本府兵马上阵,而是各府抽调出来的兵到指点地点集结之后,再重新编为行营编制,然后那些队以上的中高级军官,几乎都是上面重新指派的。府兵制,早期在西魏北周时,其实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私兵类似,但到了隋,则成了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一种严秘的防范制度。这其实和后世的军队军官轮调制有些相似,这种情况下,易风越发觉得军衔制度还是蛮好的。
  现在凌云的军队是由怀荒军和各城守备、警备三类军队组成,主力部队是野战营的怀荒军,然后是地方守备力量的守备和警备。不过按朝廷的制度,这些兵马也会改成州兵和镇戍兵。上镇兵一千,中镇兵八百,下镇兵五百,上戍兵三百,中戍兵五十,下戍兵三十。原来的怀荒军将改名为武州总管府州兵,各城守备改为各城镇兵,原来的警备,改为各堡戍兵,和烽堠墩兵。名字换了,但实质没变。不过三个体系的兵,就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军阶体系来分清上下序列了。
  在先前的计划里,一个副伍长,需要五资兵级,一个伍长需要六资,一个伙长要八资。
  因此,凌云现在打算,在把麾下的兵马改成州兵、镇兵、戍兵和墩兵之后,在镇将、戍主、营将等不同的军职下,以军阶来分清序列。
  比如率领三十人的下戍的副戍主,他的军阶就将是四十三号杂号将军中的倒数第二阶,从九品下的偏将,而一个州兵中的五十人队的队副,则是倒数第四阶的从九品上的旷野将军。下戍主是正九品下扫寇将军,而队头则是正九品上殄寇将军。
  统领百人的都头是正八品上宣威将军,中戍主是正八品下襄威将军。团主是正七品镇远将军,上戍主下七品建威将军。
  下镇将正六品下征东将军,营将正六品上翊军将军。
  其余的中镇将是从五品车骑将军,上镇将是从四品虎牙郎将,而军主,应当是正四的虎贲将军。
  不过易风打算,暂时武州总管下面只设下镇,而不设上镇中镇,州兵也只授营将,军主他自己担任。
  州兵、镇兵、戍兵、墩兵全都军官授军阶,士兵授军资,如此总管府下各部上下序列分明。当然,按易风的计划,州兵是主力军种,州兵的兵员补充,从各军镇兵中提拔补充,镇兵缺员,从戍兵中补充,戍兵缺员从墩兵中补充,墩兵则从百姓青壮中选勇武者任之。这样就能做到,保持各部的战斗力,尤其是保持主力州兵的战斗力。
  当然这样一来,武州总管下各部,除了易风这个总管兼刺史兼州兵军主外,各部中以营将的军阶是最高的,然后是下镇将。这样一来,州兵的级别就比镇兵要高。
  这也是他思虑许久的结果,如果设立上镇,那么上镇将从四品,比起营将的正六品要高上好几级。而怀荒以营将为主力大将,镇将是二线守备部队,二线的军官反而比主力部队的军官高上几级,这就乱了套了。因此,最后,凌云虽然手上有可以任命镇将官员的权力,但他也只是把各镇定为了下镇,正好下镇统兵五百,与原来的各城守备兵力也是相同。
  在院里锻炼了一会,由木兰服侍着冲了个澡,那边青莲早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新鲜的牛乳,还有包子、茶叶蛋、粟米粥加腌制的几样小菜,很是丰富。
  跟着凌云这么久,青莲和木兰两个丫头早已经熟知了凌云的口味。凌云刚坐下,小姨子高明月却是已经不等通传就已经进来了。
  凌云对着紧跟着进来的那个来不及阻挡的小丫头挥了挥手,让她下去,然后笑着对高明月道:“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呢,浅雪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估计再有半月就能到了。她已经有了七月身孕,等到年前后估计就会生了,时间不多,我已经派人去迎接了,你正好帮忙也准备下。”
第174章
赏功
  高明月似乎早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不惊讶的点了点头,然后毫不客气的就坐在了桌边,拿起了木兰准备给易风的碗筷盛了碗粥吃了起来。她吃的很快,一青瓷碗的粟米粥几口就喝完了,丝毫没有半点矜持的模样,吃完一碗又倒了一杯牛奶,喝了两口,又挟了几筷子的海带,才终于暂停,抬起头对易风道,“姐姐给我来了信,这事我已经知道了,我让人去请怀荒最好的稳婆过来,还已经在挑选奶妈,另外又让人去挑一批手脚稳重做事利落的丫环婆子过来……”她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不过易风听了却很满意。
  这个小姨子虽然有时候跟他很不对付,但办起事来却是十分的干练的,有铁娘子风范。自到怀荒之后,高明月并没有和易风同住一宅,毕竟姐姐不在,宅中又没长辈什么的,小姨子和姐夫住一起,实在是不合适。高明月就住在易风的隔壁,不过平时却走动的很少。倒不是为了避嫌什么的,而是高明月实在是一个工作狂。自在扬州时从易风那里学了珠算和复式记账法等新式东西后,这个本来的女帐房越发的有些着魔了。易风明面上的大帐房是张叔,可实际上,张叔手下第一帐房却是高明月。高明月不但成了张叔手下的大会计,而且还把自己身边的侍女们也都培养成了小会计,后来甚至还不断的招兵买马,挑选了不少的伶俐聪明的姑娘,全都培训成了她的会计助手。如今怀荒帅府的户曹公事房里,三分之二的会计,都是高明月带领的女会计们。
  凌云有时候很佩服这个小姨子,长的那么漂亮,出身那么高,可偏偏对于什么附庸风雅啊,女工刺绣之类的事情啊,半点都没兴趣,就是对这些数目啊,算盘啊,帐册啊兴趣十足。
  “上次桃山之战的勋书已经核算完毕了,各种奖赏数目也都做成帐册了。”高明月低头喝了口牛奶,鲜红如花瓣的嘴唇上,还沾着几点萤白的乳汁,凌云一见之下,一时也不免有些暇思浮想,想入非非。其实,小姨子长的真的非常漂亮,高挑、肤白,胸前挺拔,面容皎好……
  高明月见易风没有答话,抬头望去,却正好目光碰到他那有些直勾勾的眼神。高明月突然心头有些慌,脸上不自然的泛起些红润,然后她马上狠狠的瞪了易风一眼。这段时间跟随易风北上之后,她亲眼看着易风的极大变化,把一个散乱的猛虎盟绿林组织,短短时间,就已经经营成了隋朝的边疆总管府,有时候,她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姐姐的眼光确实很厉害,能在当初一眼就看出落魄的易风,居然是一个如此了得的骏杰。正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她也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了对易风的许多观念。只是没想到,刚才易风居然会用那样的眼神看着她,真是太过份了。
  易风被高明月一瞪,有些讪讪的收回目光。
  “户曹帐上有足够的钱粮支付这次大赏吗?”易风只好借话题转移。
  “上次扫荡了秦山、燕山之后,我们得到了不少的钱财,这段时间怀荒边市的贸易也十分兴旺,我们赚到了远超当初预计的钱。如今怀荒仓库中金银满仓,不过……”提到正事,高明月很快就回归了一脸正容,“不过我们现在很缺钱,缺铜钱。”
  缺钱,当然不是指怀荒现在没有钱了。实际上,这个缺钱的意思是指缺少做为货币流通的肉好五铢钱。大隋立国之后,废私钱,铸肉好五铢,严禁私铸,用各种方法统一货币。但是朝廷依然极度缺铜钱,朝廷所铸铜钱一贯是四斤三两,一枚五铢钱约重三克左右,后世一枚一元钢币大约重六克,五角钢心镀铜币大约是三点八克。一枚五铢钱比一枚五角硬币还轻,这钱其实成本说不是高,朝廷每铸一千钱,成本约七百,不过这里面没有算上人工成本,铸钱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服瑶役的百姓。不过虽然铸钱有不少的利润,但铸钱的工序并不简单,一个铸钱炉一年可以铸十炉钱,得三千贯钱而已。朝廷全力铸钱,一年了不过几十万贯钱。可朝廷每年不停的铸新钱,却依然不够流通,最大的原因,一是铜器贵重,把钱融成铜铸成铜器能获两倍之利,因此就算有律法规定不能融钱铸铜器,可依然有大量的钱被融掉。另一个钱缺的原因,就是大唐周边的高句丽、东瀛、新罗、百济等国商人贸易时都把大量隋朝铜钱带回本国,隋朝的铜钱在这些国家一样能成为货币流通。
  朝廷拼命铸钱,却越铸越缺钱,融钱、藏钱、加上钱外流,导致钱荒,使得隋朝也不得不钱帛兼行,很多时候,粮食和布匹都成为了交易的货币,甚至大多时候,直接就是以物易物。中原的百姓,家家养蚕种麻,他们织出来的绢麻,其实就是货币。出去买东西,要么拿粮食换,要么割二尺布扯一尺绢。
  隋朝的钱荒,现在怀荒也同样面临着。
  怀荒之前的军功赏赐,都是赏钱,明码标价,斩首、俘虏每个五贯钱,另外战阵表现,也都是按不同表现多少贯钱,此外,战死、负伤的抚恤,都是给钱。上次易风的军士薪水改革,以俸钱和月粮组成,也是因为缺钱。不过这一次,桃山大赏终于核算完毕,这是高达数十万贯的赏赐,不但出战的五千兵马都有重赏,就是其余留守的各军,甚至是工匠百姓,也都有一份赏赐。这些赏赐加起来,数字极大。怀荒镇有钱,但仓库里堆积的多是金银器物,布匹绢麻等等,铜钱根本不够。
  其实不止是这次大赏缺钱,现在日渐火爆的怀荒边市,缺钱也是一个大问题。
  “把我们仓库中的金银器融了,铸成赏功金牌和赏功银牌,分为一两和一钱两种。”凌云对于钱荒的事情也早有所察,只是先前也还没那么严重。不过现在怀荒走上正轨,不论是将士们的赏赐,还是军队的薪水和工匠的薪俸,还有怀荒交易的需求,都是极大的增加。没有钱可用,不但让交易受到重大影响,而且会让怀荒发不出军士和工匠们的薪水,这是要出大问题的。
  不过铸钱的权利向归朝廷,朝廷也就杨广、杨秀、杨谅几位皇子大总管得到天子的特别授权,可以铸几个钱炉铸钱。易风只是一个小总管,就算天子真的赏易风在怀荒开一两个钱炉铸钱,可一年几千万把贯钱,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想来想去,正好仓库里堆积了不少的金银器物,这些金银都不是流通货币,不过易风正好打这主意,把金银铸钱赏功银牌,赏功银牌可以说是一种特别的赏赐之物,算不得货币,但金银实打实的又是可以半流通的贵重金属。这也算是易风的一个擦边球,用金银赏功银牌,来解决如今缺钱的问题。
  一边说着,易风干脆让木兰拿来他自制的铅笔,开始在白纸上绘制这种赏功银牌。
  “金银牌皆圆形,中间不开方孔,银牌正面上方是一头伏虎,这和虎符的形状相似,表明此金银牌与军功赏赐关系。伏虎下面,是赏功二字。”凌云一边说,一面拿笔以正楷凝重写下赏功两个大字,并在左下写了三个字重一两表示数额,一两的金银币直径一寸,约三十毫米,重约四十二克。而一钱的则直径三分之二寸,约十八毫米,重约四点二克。而金银牌的背面,皆是蜿蜒长城图案。
  “如何兑换?”高明月轻咬着嘴唇,没想到困扰着户曹众人许久的麻烦,却在凌云手里如此轻松的解决。原来的金银,大多是器物,要么就是金银铤,大多很重,一个几十两重,并不适合流通。但如果把金银币铸成一两或者一钱重,那却是方便流通的多。而且有了赏功牌这样的名目,也不用担心私铸这样的问题。
  “就按如今的兑换比率,一两金兑五两银,一两银兑换一千六百钱。”
  此时的金银比例并不是十比一,民间金银的兑换比例一般都稳定在一比五左右,这比一两金十两银的汇率要低了一半。而一两银却能兑换到一千六百文铜钱,却又远远高于后来的一两银千文钱的汇率。虽然一金十银,一两银千钱的汇率更方便计算,但易风也不会傻到把自己的金银币直接无视现有汇率。那样做,是行不通的。
  不过按眼下的汇率,一两金也能值八千铜钱,金价和后来变化不大,就是银价稍比后世贵重不少。一两银能值一千六百钱,一金只值五银。
  “一两的赏功银牌等于八千铜钱,或者五枚一两银牌。一两赏功银牌,等于一千六百文铜钱。一钱的金牌等于八百铜钱,一钱银牌等于一百六十文铜钱。这次桃山大赏,皆以金银赏功牌发放。”顿了顿,易风又道,“通知怀荒各商铺,金银赏功牌一律不得拒收,且不得贬低价值。”铸金银牌是为了解决钱荒,弥补铜钱不足的问题,金银牌发下去,当然不能到时用不出去。“另外,找个时间,户曹的人都到白虎堂来议事开会,商量一下各级军将官员和工匠等的薪俸标准以及发放的方式。”如今即将成立总管府,但凌云并不奢望朝廷来帮他负担这些官僚薪水和军队的供给,他既不会这样想,也不敢让朝廷帮他养兵。真的让朝廷来养,这兵到时听谁的就说不准了。既然得由自己养,那这以后就是常项开支了。每月的支出都是大笔数字,凌云已经在想,打算和各朝各代一样,把这些薪水俸支出,以俸钱和禄米的形式支出,然后就连俸钱也要分为本色和折色,三分之一是本色,就是发钱,三分之二要折色,就是改成发放各种实物。
  “这没问题。”高明月很是利落的回答。虽然现在临时铸这些金银赏功牌,但不算什么大问题。铸金银牌其实和铸铜钱差不多,只有做好钱范,剩下的并不算难。铸一千枚铜钱和铸一千枚金银币没啥区别。但铸一千枚铜钱才一贯钱,可铸一千枚金钱,却是八千贯铜钱,相当于差不多三座铸钱炉一年的铸造量,而朝廷也不过二三百座铸钱炉而已。一两黄金值八贯,一斤十六两能值一百二十八贯。一千斤黄金就能铸出价值十二万八千贯的赏功金牌,十万两白银能铸出十六万贯的赏功银牌。千多斤金子和五六千斤银子,对于如今抄了整个秦山和燕山上千家寨堡,又在边市上大赚了一笔的怀荒来说,确实不是什么问题。再拿出倍数金银来都不成问题,原本放在仓库中没多大作用的金银,这下子却能一下子代替三五十万贯铜钱。“半个月时间,户曹和工曹就能办成此事。”
  凌云很欣赏高明月的这种办事干练,若是放在后世,这绝对是一个雷历风行的女总裁。
  “那就拜托你了。”凌云笑道,其实要解决钱荒,凌云心里有好几个办法,除了铸金银币外,还可以发行军票。甚至再狠一点,直接印纸币。不过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基础,需要循序渐进,步子迈的太大,总是容易扯到蛋的。发行钞票这样的事情,还是过于步子大了,给部下发真金实银,总比发一张纸更能让人安心。凌云可不想,一不小心,让手下革了命。钞票这样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
  高明月从易风手上接过画纸,上面有易风画的赏功金银牌的样子,不过等她低头细看时,却突然白纸上除了易风画的四枚金银牌正反面八幅钱样外,居然还有一副人像。只是用那简单的铅笔,不着色彩,可一个少女形像却跃然纸上,她一眼就已经认出,那画上的少女正是她自己的模样。画的是那么的传神,栩栩如生,她从未见过自己在画上居然是如此美丽。一时间,竟然有些愣神。
  另一边,凌云也有些惴惴不安,刚才他画完钱样后,和小姨子一面谈事,一面就不知不觉的把对面的小姨子给画了下来。等把钱样稿递过去后才想起上面还有那副小姨子的肖像。正当他以为自己又要受一次白眼时,却不料这次高明月望着那画愣了好一会神,然后突然抱着画稿站起来,对他匆匆说道,“还有一件事情你得尽快解决,怀荒镇的粮食储备越来越少了,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竟然不等凌云回话,就一阵风似的跑掉了,让凌云愣在那里好久,一时不知道该要如何反应。
  这小姨子,怎么是这个反应,莫非?
第175章
人面虎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对于怀荒诸将来说,这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怀荒即将成为武州总管府,易帅即将出任使持节大将军总管武州十四镇诸军事武州刺史,对于怀荒众文武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激动人心的呢?当然有,那就是易帅还获得了便宜行事,上镇将州刺史以下总管府内文武官员任免以及开大将军幕府自行征辟幕僚的权力,对于易帅任命的总管府和幕府文武官员,朝廷将按制授任,给予印章。这真真正正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激动万分的消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跟随易帅之后,这么快就已经让大家修成正果了。
  如果只是易帅成为总管,那么他们这些易帅的部下还不一定就能得到重用。但既然现在易帅有如何便宜行事大权,可自行任命官员,朝廷也会随后承认给印,那他们这些易帅部下,自然也就是易帅一人得道,他们也跟着鸡犬升天了。
  怀荒上下,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打听易帅会如何任命总管府和幕府官职。
  白虎台,帅府,易风的亲卫教导团,甚至是帅府的侍女门房,这些天都不知道收了多少银钱赏赐了,都是那些将校们想要从他们那里探听一下易帅的口风。想要知道,在未来的武州总管府内,他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职位。这可不是以前的官职,之前怀荒镇的官职,虽然也是易帅封的,但那只能算是自封。可如今不同,如今怀荒就要变成大隋的武州总管府,这每一个职务,都是将得到朝廷承认,并由天子发给印章的。
  易风对于这些情况倒是全看在眼里,不过他也没有刻意的去制止。怀荒上下的这股子兴奋之情,他很能理解。大家跟着他,哪个又不想要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呢。就算是原来猛虎盟的那些绿林好汉们,其实绝大多数,也还是希望有这样洗白的一天的。
  凌云不但没有制止将校们的打探,反而故意让手下的亲卫和侍女们,不时的透露一些情况出去。这也算是给这些亲卫和侍女们的一个福利了。
  “大帅拟授王将军征东将军之位,担任武州总管府州兵飞熊营营将!”
  白虎台上今日当值的教导团伙长黄石悄悄的将大将王保递来的一个银铤收进袖内,然后悄声向王保透露了一个他极想听到的好消息。
  “征东将军,飞熊营营将!”燕云十八骑中的第一骑王保双手捏成拳,有些激动的重复着。征东将军,他知道,是正六品下。飞熊营他也知道,就是原来的怀荒军一营,前几天他才打听到,怀荒军将改为武州州兵,其中原一营,将改为飞熊营。飞熊,不是会飞的熊,而是会飞的老虎。古代传说,老虎修练千成长一翅,修练万年便生双翅,传说中姜子牙是飞熊转世。而且三国之时,也有一支飞熊军,汉末乱臣贼子董卓手下最精锐的西凉军,就是飞熊军。
  听说易帅已经决定,武州军以后以白虎为军旗,步军一营能以飞虎为旗号,那已经相当了不得了,必是精锐蕃号。而他王保能出任飞熊营营将,看来易帅还是念着自己老兄弟啊。
  这个时候,黄石手里掂过了那块银铤估摸着可能有十两重,那可是值一万六千铜钱,好大一笔赏钱了。心里高兴,便又凑过去笑道,“恭喜王营主获得征东将军之位。”
  “区区六品官职而已,有啥好恭喜的,估摸着王伯当、高甲和窦建德三个家伙也都是这个职位吧。”王保虽然嘴上如此说,可心里其实还是蛮得意的,自己跟那几个家伙可不同,咱可好歹是好多年前就跟随殿下打仗的老部下了,燕云十八骑中的老大,当初为易帅挡了多少刀箭,才有今天。
  黄石笑笑,“王、高、窦三位营主据说也是授六品将军号,不过却不是征东将军。”
  “哦,难道营将之主还有高低?”王保一下子上了心。
  “确实,据小的所知,王营将是征东将军,而高营将是征北将军,窦营将是征南将军,王营将是征西将军。”说到这里,黄石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才道,“将军怕是有所不知,朝廷的四征将军虽然皆是正六品下,但其实排序有先后的吧。将军的征东将军排在四征中的首位,然后才是征北,再是征南,最后是征西。”
  王保听到这里,心情顿时大好。易帅果然还是在意咱们这些老部下,同是营将,俺就论第一。
  “某听说,易帅准备以后把这些将军号做为武州军军官们的军阶,就如同军士们的军资一样。因此虽然四征将军和内军、镇军、抚军同为正六下,但却是七个阶级。”
  王保这下更是高兴,如此一说,那他就不光是排在其它三个营将前面而已,而是说他确实比他们高级了。心情大喜之下,王保又从身上掏了一个十两的银铤塞给黄石,如他这样的大将,真心不缺钱,况且现在心情如此之好。另外,他也知道眼前这个小伙长虽然连最低的将军号禆将军都排不到,但他却是教导团的轮训军士,而且还是易帅的亲卫,这样的人已经属于易帅的亲信了。早晚有机会,能成为军官,这样的人有机会结交,花点银钱真是小意思,他不怕送的多,只怕对方不收。
  又说了几句话,王保满意的离去了。
  看着王保离去的背影,黄石把两锭银子掂了掂,脸上笑容更盛了。二十两银子,回去后拿出十两来给孝敬队头和副队头,剩下十两,本伙十人平分,刚好一人一两,虽然这样上下一分,拿到手的只有二十分之一,可也依然有一千六百钱。这已经不少了,相当于他小半月的月俸。而且这些天,有易帅的特别交待,他们可以放心的拿些易帅透露给他们的消息,去和那些来打听消息的将校们换些赏钱,虽然不会个个都和王将军一样大方,可每天也有百来文甚至几百钱的额外收入,真心不错。他想着,这段时间他已经攒了不少钱了,听说桃山大赏就要下发了,等赏钱一发,他就去领了婚假,然后回家先把家人接来,然后就迎娶许娘子成亲。
  黄石参加教导队轮训已经快三个月了,他听教导团的上司说,这次轮训可能会提前结束,他们这些第一批轮训的伍伙长,很可能会破格提拔使用。一想到这里,黄石就激动的晚上睡不着觉,他本来是因为在桃山之战中表现突出,因此被选为教导队第一批预提伍伙长轮训成员的,结果刚进入教导队,就被特别提拔任命为讲武堂学军教导团的伙长。现在按教导团的上司所透露的,那么他这个本来培训后就要下去担任伍长的学员,在担任了教导团伙长之后出去是要担任伙长甚至队副的,而如果上面要把这批学员再破格使用的话,那他就会可能青云直上,有可能会一下子成为一个队头,起码也是个队副了。
  按即将出来的新军阶,队副会是从九品上的旷野将军,而队正会是正九品上的殄寇将军,一个是四十三号将军中的倒数第四阶,一个是倒数第八阶。他现在的军资是五资守阙听候使唤,如果升副队长,那他就一下子升了九阶,而且还跨越了兵与官的最艰难的障碍。而如果能升队头,那他就等于一下子升了十三阶!
  这若是平时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但是现在,他已经有些相信了。看看易帅,半年前还不过是燕山绿林猛虎盟一个分堂的堂主,而如今,已经即将成为从一品的开国郡公,正三品的大将军,从三品的总管,还有那位秦琼,据他所知,秦琼之前是建州总管的亲兵伙长,不到半年前跟随易帅北上怀荒,而如今,他已经成为了怀荒骑兵营副将,这次封赏中,易帅甚至已经拟他为翊师将军。翊师将军为正六品上第二阶,仅在翊军将军之下,是四十三号将军中的第二阶,连王保等四位步军营主都只有有从六品,秦琼却排在四营将之上,成为正六上,比王保高一级,比起王伯当,甚至高了四阶。秦琼半年时间,从一个伙长,到了正六品上的翊师将军,骑兵营副将,比起他从小兵升到队副,那更是提升飞速。
  跟对了人啊。
  黄石感叹,若不是跟对了易帅,半年时间,一个山民成为九品军官。半年时间,一个小伙长,成为正六品翊师将军。一个绿林的分舵香主,成为正六品的征东将军!这些事情,就是说出去,都没有人相信。可现在,都将成为事实了。
  等成了队头,不但能得到正九品的殄寇将军名号,而且月俸也能直升为每月十贯钱,加上三千的折麦钱和折布钱,另外还有每月十五石的月粮,以及春冬每季各级绢十五匹、绵二十两。这待遇,真正是丰厚。要知道,一个下下县的县令年禄也不过六十石而已,一月算下来只有五石米。上上县也才一百四十石,一月也才十石出头。他一当上队头,光是月粮就要超过县令了。何况他还有月俸呢十钱呢。听说以后还有一项军龄月钱,入伍满四月起,第一年每月五百钱,然后每过一年递增一成。第二年每月就是五百五十钱,若是军龄十年,那么第十年每月就有近一千二百文钱。若是二十年军龄,光是这个军龄月俸,每月就已经有三千零五十七文了。这项军龄月俸是不论士兵还是军官的,只按军龄计算,因此哪怕你当了二十年兵,还只是九品以下的十资军士,你除了每月月俸三千,折麦折布钱一千五,月粮六石,春冬衣绢布各十匹外,还有军龄月钱三千。这个待遇真的很不错了,现在黄石经常感叹,若是当初自己没有去卖那只鸟,没有一时急需想要那笔安家费给娘治病,那他现在也依然只是在山里头打打野兽卖了贴补家用,一大家人依然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娘有病了也治不起,几兄弟年纪大了都娶不起老婆。
  自己真是跟对了人!他再次感叹。
  要中能当上队头就好了,听说以后不但有军龄钱,各级的军事主官还有一笔军职钱。不过这笔钱仅限于那些各级主官,队头开始有职钱,队头每月五贯,都头每月十贯,团主每月二十贯,营将每月五十贯。
  站在白虎台高高的台阶上,黄石思绪翩翩,他听说最近易帅让许多中原和辽东的商人,弄来了一批紫杉木,据说这种紫杉木可以制出比现在他们用的榆木制出的长弓更好的长弓。不过据说紫杉极其珍稀,现在易帅也只是弄了少量一批紫杉木。黄石很想得到一把这种紫杉木制成的紫杉长弓。他很清楚,这次自己能有机会进入教导队中,完全是因为他在桃山一战中的出色表现。而如果有一把紫杉长弓在手,他估计自己就能建立更多的军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