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697

  “都是赵副使指挥有方,末将不敢居功。”
  “哈哈哈。”赵诚越看刘钧是越喜欢了,拉着刘钧走到同来的几人面前,为他介绍。“继业啊,我来替你引见一下。这位是新任分守下江防道袁继咸大人,新近从分守武昌道调来。”
  袁继咸没有穿官服,只是一袭儒袍,面容比较清瘦,身后跟着一个高大武威的年青人。
  “可是曾提学山西的袁大人?”刘钧听到这名字还没怎么惊讶,可是一边的梅清却已经是惊讶出声。梅清见刘钧那迷惑的样子,忙附耳在他旁边小声的快速介绍了一下。
  原来这位袁继咸来头确实不简单,自幼家贫,但出身于进士之家,祖父曾是进士,虽幼时家贫,但聪明好学,胸有大志,十二岁就曾经做咏红菊明志。天启五年时中进士,历任御史,礼部员外郎、山西提学佥事。
  他性格刚直,以敢于忤逆当权宦官闻名朝野,深孚众望。
  而最让袁咸名闻名的,还是他提学山西时上疏抨击权宦,引得阉党诬陷其贪赃枉法,解京治罪。引得当时山西生员数百人追随入京,散发传单,为之鸣冤。当时朝野上下千余人为他申冤,事情轰动了整个京城。
  最终得以洗清冤情,最后得以恢复官职,转任湖广参议,分守武昌道。这次蕲黄大捷后,原分守下江防道因此升任他职,袁继咸因此转任分守下江防道。
  听梅清这么一介绍,刘钧倒是想起了一些关于袁继咸这个名字,不过他想起的不是他的冤案,而是记得历史上,后来袁继咸当过总督,总督湖广江西等处军务,后来南明时,左良玉发大军八十万清君侧,袁继咸不肯相从,被左良玉软禁,后来被左良玉之子献与清朝邀功,但他拒绝投降,以身殉国,相当有气节的一人。
  对于这样有气节的人,刘钧还是很佩服的,他觉得如果是他处于那样的境地,不一定能做到他那样。
  “久仰袁大人忠直之名,刘钧拜见。”
  袁继咸的官位与赵诚现在相当,一个是湖广按察副使,分巡下江防道兼兵备道。一个是湖广参议,分守下江防道。都是省级官员,可以说,在蕲黄这一块,他们两个人位高权重,比起知府这些强多了。
  甚至可以说,在如今明末这个时候,湖广的三司实际上都只是虚衔了,巡抚早侵夺了布政使司三司的权力,三司上有巡抚,下有直接向巡抚听命的各分守、巡守、兵备道等,三司完全被架空了,成了一个摆设的虚衔。
  原来大明是各布政使司的三司,下面是各府州县,而现在,三司上有巡抚,下有各道,权力布局完全改变了。
  如赵诚这个兵备道,只要是在他的地盘上,连总兵都能管的到,更别说刘钧这个小小的游击了。而刘钧想要从地方上得到粮饷民夫等支持,不光得赵诚支持,也同样得袁继咸这个分守道的支持。
  “老夫也听闻刘将军少年英雄了得,敢以数百练勇激战数千贼匪,还能尽歼其敌,闻之让人激昂啊。”袁继咸虽名气大,但却也很好说话,或者说他对于刘钧这样的年青人很好说话,并没露出半丝对武将的轻视。
  “听闻刘将军正在招兵买马,若还有空缺,我这倒有个学生仰慕刘将军之勇武,也想加入麾下为国效力。”说着,袁继咸叫出身边的那个高大年轻人。“这是我的学生,山西太原诸生傅山。”
  高大的年青人上前两步,向刘钧行了一礼,朗声道,“在下山西傅青主,见过刘将军。”
  “傅青主?”刘钧惊声问道,满脸惊讶神色。
  傅山有些疑惑,点头道,“在下姓傅名山,字青主。”
  刘钧听到面前这个高大的男子确实就是傅青主,心里确实有些十分惊讶。刚才听到袁继咸时,他也没太过惊讶,但傅青主这个名字有些不一样。傅青主,他中学时曾经迷恋过的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啊,明末清初的神医国手、大儒,无极派大宗师,康熙初期三大剑术名家之一,梁羽生的多部武侠小说中都有傅青主,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河洗剑录等都有。
  在刘钧中学时代,傅青主那就是跟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样的绝世高手。
  他没想到,现在居然见到了真人。傅青主历史上究竟是不是武林高手刘钧不知道,但估计也肯定是个厉害人物。
  没想到,这样的厉害人物,现在居然准备投身自己的九头鸟营中效力。
  “好,非常好,我军中正需要傅兄这样的豪情义士加入。”刘钧看着傅青主的眼睛都在发亮,“傅兄,顺便问一句,你擅长何种武艺?”
  傅青主对刘钧那过份的热情弄的有些疑惑,但还是如实答道,“学习圣人四书五经,也稍通医药,略懂骑射,会使剑。”
  傅青主回答的很谦虚,袁继咸在一边道,“青主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还擅长剑术。”
  刘钧重点在意的还是傅青主精通剑术,果然是个高手。
  “请傅兄做我的中军官如何?”刘钧向傅山发出邀请。中军官有两种,一种属于一营之主,一种是主将的传令官,刘钧说的这个中军官,自然是传令官。传令官不是信使,而是相当于主将的副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职务。
  傅山今年三十二岁,是个贡生,他并不热衷于仕途,也无心于官场。先前率领山西的诸生们入京为老师袁继咸奔走,老生冤情得伸后,又一路护送着南到湖广。本来他见老师在湖广已经安稳下来,是打算返回山西去的。
  但听闻了刘钧的一些传闻后,他对刘钧不免产生了些敬仰之情。佩服刘钧凭一已之力,练起一支兵马,守境安民。在老师的提议下,便也有了入刘钧麾下效力的想法。
  刘钧请他担任中军官,他愣了好一会,最终在老师的催促下终于答应了下来。
  “好,从现在起,青主就是九头鸟的中军官了,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合力,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事情吧。”
  梅清站在一边,一脸艳羡,可惜她终究是女儿之身,偶尔女扮男装可以,但想加入刘钧的九头鸟却绝无可能。
  天黑之前,李春江终于到了。
  旧友重逢,不胜高兴。
  “恭喜你了继业,又建功勋,荣升游击,再获更广阔的天地,脚下的路越来越宽了。”李春江由衷的为兄弟的成京感到高兴。“一听到你虎头堡大败数千贼匪,我立即就从南京动身赶回来了,我一定要亲自到场祝贺你。”
  “我的胜利也有你的一半功劳,这胜利是属于九头鸟的,而你是九头鸟的创立者,要没有你,就没有如今的九头鸟。”
  “说那些做什么,其实九头鸟完全是你一手带起来的,我顶多就是出了点银钱支持了下而已。”李春江谦虚地说道。“现在九头鸟已经扩编成营,规模数十倍于从前,只怕麻烦也有不少吧。”
  “是啊。”刘钧道,“现在九头鸟一个战兵营一个辅兵营,全部人马加起来都快七千了。不过别看听起来很雄壮,但实际上,九成九是新兵,而且我们现在连军械铠甲等通通都还不齐,更别提新兵们的安家费一付,九头鸟的口袋已经见底了。”
  “都是意料之中,不过你不必担忧。你以前不是说过嘛,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何况现在的问题正是钱的问题。”李春江拍拍刘钧的手臂,“我这次回来可是带回来不少朋友,若你能得到他们的认可,相信我,现在困扰你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话说的相当大气,甚至让刘钧感觉有些吹牛的感觉。但他对李春江很了解,知道他不是那种好吹嘘的人,当下不由有些奇怪,不知道他带来的是何等厉害朋友,竟然只要得到他们的认可,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第一百四十四章
陈圆圆
  “继业,我来为你引见几位好友,他们也是久仰你的大名,这次特地跟我从金陵一起前来会你的。”李春江拉着刘钧的手臂向那边刚从马车上下来的一众年轻人走去。
  刘钧定了定神,倒有些好奇李春江要引见的这些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不知什么时候,也许那个朋友就能帮个大忙。刘钧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走的这条路并不容易,经营人际网络,利助这些人的能力很有必要。
  虽然今天见了许多客人,还带着几分酒意,身子有些疲倦,但他仍旧振作起精神,略为整理一下衣冠,笑道,“那就有请公辑为我引见了。”
  刘钧很快与客人们面对面。
  这是一群俊男靓女,虽然那些女子也都做男子装扮,儒袍折扇,可刘钧却依然一眼就认出这些都是些女扮男装的女子,实在是这些人并没有真的要隐藏自己的性别。穿着儒袍也都是裁减过的,更加修身,也毫不掩饰她们那婀娜的身材。
  特别是她们的脸,都上了十分精致的妆,红唇黛眉。离的远远的,刘钧就闻到了一阵阵袭人的胭脂香味。
  四男四女,男的个个风流倜傥,女的也个个气质不凡。
  刘钧立时感觉到这些人都不简单。
  “继业,这就是我们复社四大公子。”李春江介绍道。
  此话一出,刘钧心头不由的一震,哪怕刘钧这个以前并不太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在穿越之前也早听闻过明末金陵四公子的名头,而穿越过来后,复社四大公子的大名更是早就耳朵听出茧子来了。
  “宜兴陈定生贞慧,商丘候朝宗方域,桐城方密之以智,如皋冒辟疆襄!”
  李春江站在刘钧身边,依次向他介绍复社四大公子。
  刘钧认真打量着近两年来名扬金陵声动天下的复社四大公子,四人中陈贞慧年纪大约三十出头,其余几个都也就二十出头。在这两年的士林之中,这四人可谓是风头最劲的才子了,为士人推崇的四大公子。
  刘钧对于这四大公子,其实也早私下做过些了解。这四人才情极高,也性格飞扬洒脱,正是豪放不羁之时,不过除了才气极高外,这四人出身也相当不凡。正是因为既有才气,又出身好,这四个在复社上万成员中,成为风头最劲的,被人称为四大公子。
  不过虽称为四大公子,四大才子,但实际上这四人中现在只有陈贞慧是个举人,其余三个甚至连举人都没中过,如冒襄,今年二十三岁,可却已经参加了四次科举乡试,但只中过一次副榜。而所谓副榜,其实就是每科乡试过后,从那些未中举的武生中,再选一些成绩较好的考生列入副榜。进入副榜的,不能参加本科会试,但能参加下科的会试。说白了,依然连中举人都不是。
  不过这四大公子的出身都不俗,如陈贞慧,四公子中家世最贵,他父亲陈于庭曾是太子少保、左都御史,是万历时进士,还是东林元老。陈贞慧的岳父汤兆京也是万历时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
  而侯方域也一样官宦子弟,他的祖父方执蒲两榜出身,父亲侯恂以进士为言官,天启四年阉党大攻东林时落职而归。崇祯元年复起,由广西道御史转太仆寺少卿,擢兵部右侍郎,为时不过两年。崇祯三年出驻昌平,称为“督治侍郎”。崇祯六年五月,调升为户部尚书。
  不过此时的候恂却在大牢之中,崇祯九年被当时的奸相温体仁唆使言官奏劾糜饷,被捕下狱,至今还在牢中。
  冒襄的父亲冒起宗也是进士,还是崇祯元年的进士,先后任山东按察副使、湖南衡阳知府、督理七省漕运。
  不过这四大公子中,刘钧最重视的还是方以智,因为方以智的父亲正是如今的湖广巡抚方孔火召,那是刘钧的顶头上司。
  看了这四大公子的家庭背景,就能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称为四大公子了,一来确实有才气,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的父亲都是高官,而且还都是东林党元老。陈贞慧父亲是左都御史,方以智父亲是巡抚,候方域父亲是户部尚书,冒襄父亲是漕运总督,全都是真正的高官。
  “我等在金陵,亦久闻继业勇名,神往已久,今日终于得见。”三十出头的陈贞慧大约六尺身高,但有些销瘦,不过一开口,声音却很洪亮。
  陈贞慧方脸大嘴,浓眉大眼,说话的时候摆出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确实很让人产生亲近感。
  站在他后面的则是侯方域、冒襄、方以智三人。
  不得不说,这四人不但有才气有好出身,甚至还都有副皮囊,着实让人羡慕。
  刘钧也介绍了自己身后的梅清与傅山,陈贞慧几人也早看出了梅清是个男装的女子,笑着打了招呼,冒襄甚至还朝着刘钧眨了下眼,似乎把梅清当成刘钧的女友了。等他们听到傅山的名字时候,方以智问,“莫非就是前年曾经率百余山西诸生入京,为袁先生伸冤的太原傅山?”
  “正是傅某。”傅山也早久仰四大公子之名,不过他毕竟也是三十出头的人了,倒表现的很平静。
  “原来是太原傅青主,兄台之前为袁先生奔走之义举,实为我辈读书人之楷模,让人佩服,失敬失敬。”
  “只是做了应该的而已。”
  相互恭赞了一会后,四公子的女友上前来见礼,几个女子倒是落落大方。
  “奴家李贞丽见过刘公子、傅公子和梅妹妹。”最先出来的是陈贞慧的女友,也是几个女子中年纪最长的,不过也只是二十余岁而已。
  “奴奴李香君见过诸位。”接着是侯方域的女友,充满江南味道的美丽女子。
  “李香君是李贞丽的养女,但她们仅相差九岁而已。那位李贞丽相当豪放,有须眉丈夫之气,在秦淮的名气不输于前辈名姬马湘兰,再告诉你,李贞丽还喜豪赌,曾经夜输千金而面不改色。她与陈贞慧关系极好,当初陈大公子为了追求她,前后花了数千两银子都没能见到她一面,后来还是凭着才情作了数首诗词才打动到她,得以成为入幕之宾。”
  剩下的两个女子,一个叫董小婉一个叫陈圆圆。
  董小婉是冒襄的女友,而陈圆圆是董小婉的姐妹,这次被董小婉相邀作伴前来,但其实并不是方以智的女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