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697

  经李春江在旁边那么解释了一下,刘钧才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四个女子都是来自金陵秦淮河上的红人。
  尤其是陈圆圆的大名,后世谁人不知?
  刘钧打量着据说今年才十六岁的陈圆圆,长的娇小玲珑,居然与邓丽君有几分相似之感。一头又黑又亮,缎子似的丰厚柔软长发,异常白净细嫩的脸蛋,一双顾盼含情的眼睛,如远山般弯曲的眉毛下,游动着动人的波光。
  此时初秋时节,她穿着一身月白儒袍,却越发的显得轻盈俏丽。
  出身于货郎之家的陈圆圆,母亲早亡,养在姨夫家中。自幼就冰雪聪明,艳惊乡里。后来因遇灾年,被姨夫卖给了苏州梨园,成为一个戏子。她最擅长的就是演西厢记中的红娘,每次登台,都能引得观者着迷入魔。
  戏子是贱籍,自然也逃不过以色事人的命运,她也曾中意于吴江的邹枢希望能嫁入吴家,可最后命运弄人,却被江阴贡贡若甫以重金赎回为妾,可嫁入贡家的陈圆圆却终不能为贡若甫的正妻所容,后来贡子甫的父亲做主让陈圆圆离开贡家,并不论赎金之事。
  经历这段失败的婚姻之后,陈圆圆到了金陵,与董小婉相识,成为姐妹。恰适冒襄要来麻城,董小婉便带着陈圆圆一起出来,算是散散心情。另一方面,也有意为他多介绍些士林中的公子们。
  本来董小婉是想把陈圆圆介绍方以智的,结果方以智却是个有些太过正经的人,一路上两人客客气气的,没半点进展,气的董小婉也只能顿足叹气。
  后来他又想把搓合陈圆圆和李春江,但李春江似乎跟方以智是一类人。
  此时董小婉见刘钧众人之中,独特别打量陈圆圆,不由的心中一动。说来这些天她也听了不少刘钧的事迹,知道这位武生出身的刘继业,非常了得,很不一般。特别是亲眼见到真人后,董小婉也承认刘钧并没有如意料中的是个纠纠武夫,反而是个很是温文尔雅的公子。
  难道刘钧对圆圆有意?一见钟情?
  陈圆圆也感受到刘钧看向她时,与看其它几个姐妹有些不一样。可那种目光却并非那种让人讨厌的那种,反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像是欣赏,赞叹,还有点别的说不清的什么。
  她抬头,目光正好与刘钧的目光相遇,四目相视,刘钧先是微微一笑,陈圆圆回之一笑。董小婉一见,心中兴奋,莫不真对上眼了。
  她当下捏了下冒襄的手,目光向他示意刘陈二人。
  冒襄会意,笑呵呵道,“继业兄,圆圆是小婉的好姐妹,这次一起来散心,还缺一个护花使者呢,这个好差使可就交给你了,一定得保护好圆圆哦。”
  李春江也笑着道,“圆圆姑娘可是姑苏城里烧得红半边天的小娘,色艺才堪称三绝,尤其是一出弋阳腔,迷了多少人啊,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现在你能有机会守护圆圆姑娘,传出去,可不知道得让多少吴越男儿羡慕妒忌呢。”
  “只要圆圆姑娘不嫌弃我,就算再多人妒忌羡慕,我也一定不推辞此护花重任!”刘钧笑着回道。
第一百四十五章
戏点鸳鸯
  天虽黑下来,可锁口河镇却越发的热闹了,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到处张灯结彩,喧闹阵阵。
  陈圆圆与董小婉、李贞丽、李香君还有梅清以及复社四公子加上李春江、刘钧、梅涟、刘允升、傅山一大桌,他们这一桌坐了十几人,稍显拥挤,但大家都是年轻人,坐一起更加谈的来。
  一群人相互仰慕,交谈正欢。又有几位擅长搞气氛的秦淮河上的美人在,就越发的气氛热闹了。尤其有李贞丽这个豪爽女中丈夫中,更是如此。不过陈圆圆却一直没有说话,她的目光不时的去打量坐她对面的刘钧。
  这时,坐她旁边的董小婉早将这一切看在眼中。
  “你觉得这个刘继业如何?”她问。
  “先前听春江公子说他那般勇武能战,还以为是个虎背熊腰,满脸钢须的彪形大汉,却不料竟然是如此,倒像是个翩翩公子,说话谈吐很有气质。”陈圆圆答道,实是很难想象一个刚率几百乡勇却歼灭了数千悍匪的刘继业,居然是这副模样。“你看,他就算是跟四公子一起交谈,也丝毫不弱下风的。”
  “这可是老天送你给的好归宿。”董小婉轻笑着道,“你看,他也回看了你好几次,每次都带着微笑,看来他也很中意你呢。男有才,女有貌,落花有意,流水有情,你们真是很配的。”她见两人也都是有那么点意思,便极力的挫名着道。
  陈圆圆自离了江阴后,不想再回到梨园却唱戏,便到了江陵投亲,后机缘之下结识了董小婉,立即便成了好姐妹。董小婉很喜欢陈圆圆,也真心希望她能找个好归宿。毕竟不论是戏子,还是秦淮河上卖艺,都吃的是青春饭,最终还是要嫁做人妾的。
  现在圆圆刚好还是自由之身,没有拘束。
  “我刚才打听了一下,刘继业有一个订婚的未婚妻陆家小姐,是麻城一个富商之女,他们下月就要成亲了。那位陆家小姐曾经还和刘钧私订终身,还差点私奔,中间还闹了场官司,使得刘钧远走他乡两年,今年陆家本要将陆小姐嫁与本县周家,结果刘钧上门抢亲,然后陆小姐直接跳墙跟着刘钧私奔,最终陆家答应了他们的婚事,真跟听戏一样精彩呢,没想到这个刘钧,原来还是这么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董小婉说到这些时,有些眉飞色舞的,实是这种私订终身、抢亲、私奔的故事,对于女人来说简直是太有吸引力了。
  “啊,他已经有未婚妻了啊。”陈圆圆道,心里突然有些失落。
  “啊什么啊呀,刘钧这样的人有妻子不是正常的,何况我们以不会去奢求做正室,能做个侧室就满足了。”董小婉劝说道,哪怕是秦淮河上最红的姑娘,也有自知之明,不会去奢求嫁作正室,除非他们去嫁个普普通通的人。
  但她们见识过那么多的男人,哪个又甘心嫁个普通男子呢。
  陈圆圆也自嘲的一笑,她曾经中意于吴江的邹枢,邹枢也对她有情,曾经一度她幻想着嫁给邹枢,常在皱家演戏留连不去。可最终邹家还是无法接纳她,那次也是她真正正视到自己的地位。
  “可刘钧既然与这位陆家小姐如此有情有意,只怕容不下她人了。”
  “妹妹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男人嘛,都爱风流的,哪个不想三妻四妾呢。”
  “只怕大妇难容。”陈圆圆又道,他在江阴贡家,就是因为大妇难容,才被赶出来的。
  董小婉掩嘴轻笑,她已经看出来,陈圆圆说出这话的时候,其实是真的已经有些动心了。不论从哪方面讲,刘钧确实是个很不错的男人。如果真能成就这一段姻缘,那也是一桩美事了。
  “放心吧,其实女人妒不妒,能不能容人,主要还是看男人的。刘钧这般英武,肯定能安抚的住大妇。不过妹妹,遇到个好的男人不容易,见到了就不要犹豫,勇敢主动才行,咱们可不是什么名门闺秀大家小姐,只能坐在闺房里等待,咱们得自己主动。”
  “多谢姐姐提醒,那以后姐姐还是叫我沅儿吧。”陈圆圆道。
  陈圆圆本名是叫邢沅,只因后来由姨夫所养,便跟了姨夫姓陈。被卖入梨园后,取了圆圆这个艺名。如今陈圆圆打算从良,自然也就不想再有从前的艺名,打算回复本名。
  “好,以后就叫你沅儿妹妹。”
  董小婉的笑声引起了一旁冒襄的注意,“小婉笑的这么高兴,是什么好事,说来大家听听。”
  “告诉大家一声,是圆圆以后要恢复本名,从此大家得称他一声邢姑娘,或沅儿姑娘,不许再称圆圆了。嗯,说不定再过段时间,沅沅就寻得佳偶了,我们一起为她喝一杯吧。”
  一群年轻人纷纷为陈圆圆庆贺。换回本名,放弃艺名,这里面的意思自然是很清楚的,陈圆圆似乎已经决定不再重操旧业了。
  冒襄更是好奇的道,“沅沅难道已经有了意中人,说来听听,让大家帮你参谋参谋?”冒襄其实当初在小婉那里一见到陈圆圆时,就已经有些惊艳了,他也是个多情风流之人,在认识董小婉之前,其实就已经从秦淮河上赎了两个红姑娘回家做妾,看到陈圆圆似有从良之意,也觉得有些微微失落。
  沅沅和圆圆,念起来倒是差不多,刘钧想着,却没想到陈圆圆与他才刚相识,居然已经对他有些意思了。他在想着,如果陈圆圆就此成了邢沅,是不是以后就没有了冲发一怒为红颜了呢。此时的陈圆圆,还没有与历史上曾对他至为重要吴三桂,李自成等几个男人相识。
  其实不光刘钧没想到,在座的也没有几个想到陈圆圆此时的心意。恭贺了几句后,大家又谈到了其它事情上去。
  说话间,李春江和四公子提出邀请刘钧、刘允贞、傅山三人加入复社。
  复社于如今天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是继东林党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江南士大夫以文会友的团体,成立于崇祯五年,由太仓人张溥、张采合并江南若干文社组成。复社名义上是“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实际上是继承东林党的开放言路、改良政治的主张。复社中的不少骨干成员,就是东林党人的子弟,他们与东林党人士互相呼应,在江南一带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势力。
  尤其是到了现在,复社的实力越发的膨胀,也早不满足于只是以文会友评论时政了,他们开始参与朝政大事。
  如今的复社可以说是带着浓烈的正知色彩,以东林后继自任,称为小东林,主张“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复社社员遍及各省,党羽遍天下。
  复社盟主张溥的名望更已经是登峰造极,门下弟子已经多达七千多人,全都是读书人,现在人们甚至都不敢再直呼他和另一个首脑张采的名字,而改口尊称为西张、南张,或者西张先生和南张先生。
  与之相匹配,称张溥手下太仓四社长为“四配”,张溥的十个门人为“十哲”,张溥的十兄弟为“十常侍”。又有依托张溥门下,为复社奔走集资提供活动经费的五人,则被称为“五狗”——张溥成了货真价实的帮主、教父和无冕之王。
  而复社的组织也越发的严密,他们在江南每一个县都设立了一个负责人,让他负责发展复社新成员,宣扬复社的宗旨。在麻城县,复社成员不少,如李春江、梅涟等许多高官大族子弟的士子都是复社成员。
  而李春江甚至还是复社麻城县的负责人。
  听说复社要吸纳自己入社,刘钧还是很惊讶和意外的。因为据他所知,复社虽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近代正党的雏形,但依然还是一个士人组织,他们的成员基本上都是读书人,还主要是江南地区的读书人。
  复社成员早已过万,尤以江南的举人秀才为主干。
  刘钧虽然也是个生员,可却是武生。
  虽然自己与李春江关系很好,但他相信,招他入社肯定不是李春江自己的主意,就算他有这想法,也肯定还得有其它人的同意。
  那为什么要邀他入社?
  刘钧想起了一件事情,一件还算的是很机密的事情。是沈曼告诉他的,而沈曼则是从红袖坊里的楚楚那得知的,来源是楚楚的一个恩客无意中透露出来的。据说如今复社正在谋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面他们在加强对科举的渗透影响,一面还在谋划一件大事。
  复社谋划的这件大事就是准备扳倒当今首辅薛国观,然后支持周延儒复相,重入内阁。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件大事,甚至是一件让人听了后有些难以置信的大事。当时刘钧听了也只以为是某个客人酒后胡言乱语,但结合现在复社邀请他入社一事,他隐约觉得只怕那件事情是真的了。
  复社确实谋求甚大,他们既然敢谋划扳倒当今首辅,然后支持前前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上台,那野心就不是一般的大。那样的大事都敢干,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刘钧自己猜测,他们要邀请自己入复社,只怕不仅因为他现在是刘侨的侄子,若只因刘侨的缘故,拉刘允贞一个就足够了。他们拉自己入社,只怕还是跟他掌握的九头鸟有关。
  也许复社不但打算把手伸进内阁,甚至也准备把手伸进军队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复社的邀请
  东林党跟阉党争斗几十年如今早两败俱伤,虽然阉党已灭,可东林也并不受崇祯喜欢。如今内阁首辅薛国观,甚至就是一个阉党余孽,薛国观素仇东林,对于自称小东林的复社自然也是相当厌恶。
  崇祯朝内阁首辅位上呆的时间最长的温体仁,同样是一个仇视东林党的奸臣,他上台后翻阉党逆案,给了东林重重一击。刘钧认识的许多致仕高官,如梅之焕、李长庚、李树初等等人,其实都是被温体仁所攻击罢官的。
  薛国观正是在温体仁罢相后得温体仁所推荐入阁,等年初首辅许宇亮罢相后,他一跃而成为内阁首辅。薛国观成为首辅后,虽然温体仁已经死了,可他依然完全奉行温体仁的那套方针行事,引导崇祯推行严苛的政策,并继续大力排挤打压东林,以及如今兴起的复社。
  因此复社对于这个新首辅可谓是恨的不得了,巴不得早点把他赶下台来。正好温体仁的前任首辅周延儒也一直谋求着复相,双方便一拍即和,复社为周延儒筹银子,造舆论,同时攻击薛国观。
  要把当朝首辅,还是如今皇帝很信任的首辅赶下台,并把一个前前前前任首辅重新送上首辅位置,这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拉拢团结更多的盟友,而朝中的锦衣都督刘侨自然也成了他们拉拢的对象。
  因为刘家锦衣世家,在锦衣卫中影响极大,且刘家向来与东林关系极好,虽掌锦衣卫却向来支持东林党,不论是当年的刘守有还有如今的刘侨,都曾经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关键时期,给予过无比的支持。
  把刘家子弟拉进复社,这自然是一个极好的拉拢刘侨的方法。
  一番仔细的思虑过后,刘钧自认为把握住了复社招他们入社的打算。他又计算了一下得失,加入复社对他来说应当不会有太多的坏处,毕竟如今复社成员早过万了。有他一个不多,没他一个也不少。
  从另一方面来讲,他视为老师的梅之焕李长庚等人都是东林党人,而他视为兄弟的李春江则是复社成员,他现在加入也算是极为正常的选择。
  拒绝,才会让人觉得奇怪。
  不过复社成员是实名公开制的,所有复社成员都会直名实姓的记录在《国表》上公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