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697

  郧阳巡抚的全称就是提督郧阳军备兼巡抚郧阳等处地方,新任的抚治李长庚管辖的辖区也绝不仅是一个小小的郧阳府,而是管辖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四省交界处八府九州六十余县。
  汉江边上的郧阳城里,不但是县衙驻地,还同时是府衙所在,抚台衙门所在,甚至这里还有一个湖广行都司衙门,湖广行都司是稍低于湖广都指挥使司的衙门,大明只有五个行都司。
  到如今,郧阳府设立已百余年,郧阳也以其控扼汉水,势连秦巴,毗连鄂豫川陕四省的地域优势,吸引了无数商贾云集,成为了四省交汇之地的商品集散地,还是经济、文化的中心。
  而在此时,这里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只是郧阳城坚墙高,崇祯朝以来横行天下的各种流匪,却还从没有一支攻下过郧阳。张献忠与罗汝才再次叛乱后,也想过要攻夺此城,可结果却只能望着高高的城墙而兴叹。
  现在,督师杨嗣昌率兵进入了郧阳城,并把自己的督师行辕设立在郧阳城中。
  杨嗣昌远路而来,此城的主人郧阳巡抚李长庚却没来迎接,李长庚跟着梅之焕跑到四川去了,一想到此,杨嗣昌就暗自恼怒。
  入城后,杨嗣昌直接入住了本属于李长庚的都察院衙门,他心里恨恨的想着,等他此次擒斩了张献忠后,到时倒要看看李长庚什么反应。他肯定会为今天的选择而后悔的,他应当来拜见自己,而不是跟随梅之焕去四川,跟自己唱反调。
  想起梅之焕,杨嗣昌更是火大,他一连给梅之焕送去了数封加急信件,叫他率兵前来与自己相会,可到现在都没有半点动静传回。
  一气之下,这两天他又写了几封弹劾梅之焕的奏章送去京师。只是奏折送上京师就如泥牛入海,毫无动静孩了。
  同样没有动静的还有左良玉那边,左良玉等在鄂陕边界上拦截的兵马,到现在也还没有发现张献忠等贼匪的踪迹。
  这种情况,让杨嗣昌非常的不满,他等的心焦,等的难受。他甚至都已经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判断来,也许局势还真被梅之焕蒙对了,贼人要入川而不是入陕?
  他接连派出多支队探马去搜寻张献忠等贼匪的踪迹,一边坐在郧阳城中等待着朝中皇帝的回复。
  他相信皇帝肯定会支持自己的,若是不换掉梅之焕,自己还如何主持这剿匪大局。
  在这种焦急的等待中,这天杨嗣昌终于等到了好消息。
  有派出去的探马回报,在鄂陕交界的湖广竹溪县与陕西兴安州平利城之间的山里,发现了贼匪的蛛丝马迹,似乎正是张献忠等人。听闻此消息,杨嗣昌多日来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些,竹溪就在竹山县的西面,张贼等肯定是在伏击左良玉后便继续西进,现在在山里隐藏着,准备寻找突入陕中的漏洞。
  高兴之余,杨嗣昌又连忙给左良玉以及郑崇俭、贺人龙等诸将连发几道军令,让他们务必加紧提防,小心警戒,仔细防备献贼的突围。
  把信发出去后,杨嗣昌又给梅之焕写了一封信,催促他立即听令前来,同时还给李长庚也写了一封信,催他来见自己。最后,他又给皇帝写了一篇奏折,将梅之焕毫不与时俱进自己命令之事禀明皇帝。
  信发出去不久,有皇帝的旨意自京中快马递来。
  皇帝加封杨嗣昌为太子太傅,这是从一品加官,相当荣耀了。可杨嗣昌却没怎么高兴,因为加衔并不只有他一个人,梅之焕也被加太子太保衔,还加了兵部尚书衔并左督御史衔。李长庚则加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兼大理寺卿,同时还有个太子少师衔。
  另外左良玉得了个太子少保衔并挂兵部右侍郎衔,他为左良玉请求的平贼将军也封下来了,并授平贼将军印。而前不久才刚从练总钦点超升为游击的刘钧,居然也升了官,被提升为参将,担任总理标下中军官一职,原来的署都指挥佥事也去掉了那个署字。
  弄了半天,皇帝来了一个和稀泥,人人有赏。杨嗣昌心中十分不满,对皇帝这种做法难以接受。
  “先让你们得意一时,待某拿住献贼时,看你们还笑的出来吗。”杨嗣昌喃喃道,仿佛已经看到梅之焕、李长庚、刘钧等在四川空等许久,结果张献忠却根本没往四川去,反而在鄂陕边界被他和左良玉等人击败擒住后的那种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面孔。
  就在杨嗣昌一心以为张献忠等贼真的往陕西而去的时候,张献忠却已经踏入了四川的土地,并站在了川东第一座城池大昌的城头。
  张献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这座城池,杨嗣昌调派到此负责驻防的四川副将张奏凯的五千人马,败的相当难看。
  张奏凯虽奉命率本部进驻大昌城,可心里却和杨嗣昌一样认为贼匪不可能入川,因此所到了大昌城后,根本没有什么小心警戒。而且他的部下也不是五千,只有三千人而已。其中真正精锐的,只有他的五百家丁,其余的都是些一年多都没领过饷,连号衣军袍武器都已经典当的差不多了,几乎都成了赤手空拳。
  进驻大昌城后,张奏凯没有马上修筑工事,加强城防,而是派手下四处找城中商人和大户们讨饷。张献忠只不过用了流贼们最常用的一招,就把大昌城夺下来了。他派了一批手下精锐假装成商人和百姓等,潜入城中。
  大昌城的守兵对张献忠派出的这些人根本没怎么盘查,只要递上锭银子,守兵立即放行。等到天黑之时,张献忠率部摸到了毫无防备的大昌城下,然后城中潜伏的细作里打开了城门,引张献忠入城。
  张奏凯还在睡梦里,被手下家丁叫醒,等发现八大王和曹操已经杀入城中后,张奏凯没有去组织兵马防守反击,他迅速的换了身普通百姓的衣着,然后趁乱在家丁的护卫下逃出了大昌。
  号称统兵五千驻守大昌的四川副总兵张奏凯就这样败了,将大昌城失守。他的几千兵马留在城中,却也没做什么抵抗,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投降了。张奏凯的五百家丁,也几乎都投降了贼匪,只有十余人跟着张奏凯逃出了大昌。
  张献忠与罗汝才两部兵马轻松拿下大昌,俘虏了两千余官兵,并从城中的大户和商铺里,抄出了上万石的粮食以及不计其数的布匹,并在第一时间审讯那些富人,然后从各家银库和地窖里挖出了数万两银子。
  这座富裕的城池,让张献忠和罗汝才等流贼们大为惊喜,收获巨丰。
  “他娘的,官府衙门里的官仓全都空荡荡,老鼠屎都找不到一粒。可城里这些缙绅土豪们,却家家地底埋着银子。”张献忠的养子一堵墙张可旺兴奋的向义父禀报着。张可旺本姓孙,是张献忠的同乡,张造反时,他跟着追随,后来便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因为打仗时勇猛而又狡诈,每遇敌,总能沉着应变,因此被部下呼为一堵墙。
  十一年张献忠被左良玉大败,那次张献忠被左良玉射中数箭,脸上都被砍了一刀,差点就丧命,就是张可旺拼命的救下张献忠。因此,如今他越发得张献忠所器重,甚至还专门抓了秀才教张可旺读书识字,在张献忠的那一大群义子之中,张可旺与张定国等其它三个年青人,却是最爱信任器重的。
  张献忠听张可旺禀报的收获,也不由的兴奋,最后笑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之事了,我们这些年这样的事情难道还见的少了。狗朝廷穷的要死,不停的横征暴敛,可依然没钱给官发饷,给百姓救灾。但那些地方上的缙绅地主盐商海商们,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在江南,随便打下一个县城,稍有点头脸的当地缙绅家里,随便都能挖出几万十几万银子来,这大昌城现在才审出来几万两银子,这还不够一家之富呢。这里面肯定是有很多人不老实,给他们上点颜色瞧瞧,看看他们究竟是舍财还是舍命。”
  张献忠等人都是老贼了,一进大昌城就认定起码能从城中榨出个二三十万两银子。现在才审出几万两,他如何肯相信。
  “我再给你一天时间审问。”张献忠道。
  “太急了,多给我几天时间,我一定能把这些地主老财们藏在地下的银子全给挖出来。”
  “我只给你一天时间,你能弄出来多少就弄多少,你也不用可惜,如今咱们已经入川,你还怕弄不到银子?”说着他对另一个养子张定国道,“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弄银子,这银子也不能吃不能喝,关键还是多搜集些粮草,再多招募些人马,招募的事情我就交给定国了,凡愿意来投我们的,每人赏他五两银子。”
  “发这么多银子?”自十岁起就跟随张献忠的张定国有些惊讶。
  “有什么舍不得的,等我们攻下其它城池,那银子还不是源源不断。不会舍不得钱,咱们现在缺的是人,只要把队伍再带大了,这整个天下都是我们的。”张献忠野心勃勃地笑道。
  “接下来咱们打哪里?巫山还是大宁,或者奉节?”张可旺问。
  “先打大宁再攻巫山,然后打奉节,再沿江一直打到重庆、成都去。”张献忠道,在他看来,这次杨嗣昌愚蠢的把重兵布置在陕边,却不料他们其实并不一定要回陕西,四川空虚而且还比陕西富裕,他干嘛要回陕西,直接进川岂不是更好。
  这两年他屡次兵败,实力大降,这次打进川中,正好要好好恢复一下。其实这次突围之顺利,让他都有些难以相信。先前他知道朝廷正谋划着调兵遣将,准备把他们这些投降的义军围杀,他迫不得以只得提前起兵。
  当时他心里还是对前景很担忧的,经历这两年的官军围剿,张献忠虽借诈降得到丝喘息之机,可实力还是削弱的厉害。面对的又是他的老对手左良玉等将领,可谁知熊文灿真是个人,在他被剿的顶不住时二话不说接受他的请降。而在这次又不断催促左良玉等进兵,还不给筹措粮饷,结果导致左良玉中伏大败。
  熊文灿因此被革除逮捕后,他还有几分可惜和担忧,生怕接任的杨嗣昌不好对付,却不料这个杨阁部也就是名声大些。居然弄了张四处漏洞的网就想堵住他,四川方向居然就派了张奏凯这么个饭桶防守,这不是明摆着送他入川吗。
  而张奏凯一败,四川境内已经再没有什么像样的官兵了,张献忠现在对他们的前景充满无比的乐观,谁还能拦的住他!
第一百六十二章
迟来一步
  几乎就在张献忠进入四川的同时,刘钧与梅之焕、李长庚率着近两万人马乘坐着江船也出了湖广进入了川东。张献忠顺利攻占大昌城的时候,载着湖广兵马的船队正缓缓驶入夔门。
  “夔门到了!”船头上,船老大高声喊道。
  刘钧走出船舱,站在船头打量着前方。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子美用的这个争字,真是活画出夔门的赫赫水势。”梅之焕也走出船舱,眺望着远处的夔门。
  夔门,又名瞿塘关,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进入四川的大门。这里的河宽只有百余米,把滔滔大江紧束的如同一条沟壑,滚滚的长江水自三峡奔腾而出,水势湍急如奔马。
  刘钧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第一次来到夔门,可他却对眼前的景象十分的熟悉。想了一会,他才记起来,人民币第五套的十块钱背景图,不正是这眼前的夔门景象吗?
  夔门两侧的高山,南名白盐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
  夔门就如似一道天然的关口,出夔门,长江进入湖广境内,被称为荆江。而过此夔门,则是风光无限险峻无比的三峡,在四川境内的这段长江也称为川江。夔门就是一个天然的分界线。
  载着刘钧他们的江船是专跑荆江的,到了夔门也就到了航行的终点。
  刘钧他们也将要在奉节下船,踏上剿匪战场。
  船队刚靠近奉节岸边码头,刘钧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刘钧带着大部队出发之时,就已经安排了冯胜带着夜不收队乘快船先行一步。
  “张献忠已经入川了。”冯胜比刘钧他们出发更早,因此也早在三天前就进了四川。
  刘钧笑着道,“这是个好消息啊,总理大人料敌如神,早就摸准了贼匪的动向。”可他看到冯胜并没有半点高兴神色,反而脸上满是忧虑。
  “怎么了?”
  冯胜叹了口气,道,“是坏消息,献贼不但已经入川,而且已经拿下了大昌城。大昌守将四川副总兵张奏凯全军覆没,仅带着十余家丁侥幸逃脱。”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刘钧脸色也那郑重起来,这绝不是什么好消息。张奏凯五千人马守大昌城,没指望他对打败张献忠,可这也败的太快了。
  “献贼是前天晚上利用潜入城中的细作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大昌城的,现在献贼还在大昌,正到处讯问抄掠钱财,还树起招兵旗,大肆招兵买马,只要投效的,就每人发五两银子,想要投效加入献贼者无数。”冯胜禀报道。
  刘钧带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个坏消息禀报给了梅之焕和李长庚。
  梅之焕听到这消息,气的胡子乱抖。张奏凯的兵败失城,让刘钧他们处境十分被动了。
  “现在我们怎么办?”刘钧问。原来他们的计划是坐船赶到夔州,抢先张献忠一步进驻大昌城,堵住流贼的入川之路。可现在,张献忠反比他们抢先了一步。贼军不但入了川,还已经击败了张奏凯夺了大昌城,夺了大批的钱粮,还有了一座城池。
  九头鸟毕竟只是一支新军,刘钧可不想去打一场攻城战。
  “要不我们就入驻奉节,倚城阻敌?”
  梅之焕捏着拳头道,“我们守在奉节并没什么用,顶多能拦住一条路,可献贼完全可以不走我们这边,他完全可以往西去太平县,然后可以继续往西进入保宁府,到时从剑门进入川西,也可以直接从太平南下达州,绕过我们进入顺庆、重庆。”
  一句话,光靠守着奉节,是拦不住贼匪的。奉节虽然把守着夔门,可那是对经长江入蜀而言。张献忠他们是从北边的山区进来的,守在奉节的话对贼军是没多少效果的。
  “我们当立即进军大昌,剿灭贼匪。”梅之焕道。
  刘钧却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赞成。虽然他们有六个营,可多是新兵、民夫,跟贼人比起来,不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没太大的优势。而且大昌城距离奉节有一百多里路,等他们赶过去,说不定贼人已经离开了。
  最关键的还是刘钧不想打那种太冒险的仗,有保存实力的念头,不愿意把自己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九头鸟去冒险。
  梅之焕把临时行辕设在了夔门旁的白帝城中,贼人攻下大昌的消息严格保密,并没有告诉将士们。
  湖广将士们还在排着队从船上登岸,近两万人和数千的骡马,以及大量的厢车粮草奶至火炮等,完成登陆上岸起码得一天时间。
  坐了几天船,终于靠边上岸,将士们都十分兴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