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697

  码头上一片热闹,人仰马嘶。
  码头上的本地百姓商贩们先是见诸多江船到来,都以为是哪支大商队,纷纷赶来观看,甚至有许多小商贩们过来准备揽生意。结果等船一靠岸,却见是一支大军乘船到来,又吓的往回跑。
  不过等第一条船上的士兵走上岸后,他们又惊叹起来。最先上岸的正是刘钧的九头鸟营战兵营,也是梅之焕的标下中营。
  第一个下船的是一名高大的九头鸟旗手举着刘钧的营旗,高高的旗杆上一面九头鸟旗帜飞扬,然后是刘钧的营将认旗,然后是前部千总旗,后面还跟着千部千总认旗、司旗、把总认旗等一面面旗帜。
  每一面旗帜下船之时,船上还有鼓号声。
  那些奉节的百姓商贩们一见这场面就都有些震住了,夔门也置有一个瞿塘卫,可那额数五千余人的瞿塘卫的卫军们,跟大明其它的卫军一样,都跟群叫化子一样,哪有半点雄壮气势。
  而现在下船的这支军队,不说旗帜如海,光说那些兵的穿戴,合身的绵甲上一个个的铜泡钉黄耀闪亮,头上的明盔都发着光。更不说这些人还都穿着靴子,手里的刀枪弓箭等也都相当的整齐,尤其一下船,他们就立即开始整队,迅速的排成那整齐的方阵列队,看的人心跳剧烈。
  码头不远就是瞿塘卫的驻地,这个卫原本是属于四川都指挥使司的瞿塘守御千户所,后来升为瞿塘卫,改划属湖广都指挥使司,再之后又划归湖广行都司,负责把守夔门瞿塘关,军额五千五百人。
  一大早,瞿塘卫掌印指挥使杨凌正在吃早饭,结果就看到一个家丁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
  “大人,江上自下游驶来一只大船队,全是大江船,足有二三百艘。”
  “慌张个什么,有大船队来了不是好事么,去把家丁队都叫上,顺便再叫些军户集合。”杨凌听说大船队来了,第一个反应就是又有外快可以进帐了。商队到了他的地盘,还不得给他点孝敬。虽然说几百条大船的大船队确实罕见,肯定也是大有来头,可再有来头,也得给他这个地头蛇点好处吧。
  这么大的船队,随便漏下一点来,也让人高兴了。
  “大人,那船队运的都是兵,全是兵,背枪带炮的。”
  “兵?”杨凌一下子愣住了,脸上的笑容也没有了,换之是惊恐之色。他细思量,没听说最近有大军要过啊,难道说是贼匪。听说最近八大王又在湖广造反了,难道是张献忠坐船杀来了?
  一想到这里,他越发的脸色难看了。
  “快敲钟,把所有的家丁都召集起来,把那些军户也召集起来。还有,关上城门。”
  瞿塘卫立时一片鸡飞狗跳的。
  大军登岸,也很快惊动了奉节城中的夔州知府、知县等一众官员,城中的诸多大户巨贾也都派了家丁前来打探。很快,他们终于看到了梅之焕等人的旗标,忙不迭的跑回去报告了。
  “来的是新任六省剿匪总理梅之焕大人,另外还有新任的郧阳巡抚李长庚,两位大人带来的兵马起码有一两万之众,兵强马壮,极其齐整健壮。”
  夔州知府和一众同僚及乡绅们倒是知道朝廷已经对剿匪的官员大换了血,通过朝廷明发的邸报,他们也知道新任总理梅之焕曾经任过甘肃巡抚,而新任郧阳巡抚曾任过吏部尚书,这两位大人都是湖广人。
  “没想到两位上官亲临,诸位同僚乡亲快随本官前往迎接。”知府没想到两尊大佛突降,惊讶之余连忙招呼人跟他去迎接。
  不说梅之焕是六省总理,就说李长庚,那也是他们的顶头顶头上司啊。奉节虽属四川,平时要受四川巡抚管辖,可奉节也同样受郧阳巡抚管辖。
  匆匆张罗了不少的酒水猪羊,知府带着人赶到码头来。一靠近码头,看到江边码头的空地上已经摆开了数十个方阵,估摸着有数千人。最让他们震惊的是,那些兵铠甲整齐,队列森然,旗帜如海,刀枪如林,这些兵就那么排的整整齐齐的站在那,也不乱动,也不乱说,充满肃杀之气,看的就让人腿软。
  “哎哟,这是天上降下来的天兵天将么?居然如此……如此……”一个肥胖的奉节富商看着那支大军,吓的一羽屁股坐在了地上,脸色苍白,半天也爬不起来,嘴里直呼天兵天将。
  虽然九头鸟确实只是一支新军,可九头鸟齐全,穿着还是崭新的铠甲号衣,拿着那精良的武器,那些不知兵事的普通官员百姓们,确实被震住了。
  北岸的白帝城中,刘钧正和梅之焕等人商议究竟是要战还是守。
第一百六十三章
巫山
  大昌自古就产盐,因此大昌城中多盐商,张可旺对城中的大户严刑讯问,仅仅半天时间,就又从那些大户的隐秘地窖里挖出来数万两银子。这样的结果,不但没有让张可旺因此停手,反而越发兴奋,让手下对那些大户们逼迫讯问的更紧。既然半天就又弄出来几万两,再加把劲,说不定还能再弄出来个几万两也有可能。
  张定国的招兵工作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当他从张可望那里把刚挖出来的银子一箱箱的摆在城门口,把银箱盖子都打开来,不断让手下兵丁大声敲锣打鼓的宣扬来当兵就能立马拿到五两银子的时候,立即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报名。
  虽然八大王和曹操都是朝廷的反贼,可这年头,普通平头百姓饭只要能有口饭吃,哪还管的了那些。大昌产盐,因此这里的百姓基本上都是盐丁,他们从山上的岩洞里采旷盐卤水经过烧煮后就成了雪白的矿盐。
  那些人常年在陡峭的山壁上采盐,个个练就一身攀岩翻山如走平地的本领,比起普通的农夫们来,明显更适合当兵吃粮。现在大昌城被破了,城时的那些收盐的商人们也被拿了,盐丁们就算采了盐也没地方卖去,现在八大王开出这么好的条件招兵,这些原来的盐丁们便干脆转身一变,来报名吃粮拿饷。
  短短的半天多时间,张定国就从报名者中挑选出了五千多人,另外他还把先前俘虏的那些张奏凯的部下都给收编了。张定国招兵没什么太多要求,总之就是多多益善,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只要是男的,不缺胳膊不少腿的,他都要。
  新招募的兵一下子编了四个营,其中两个归张献忠,两个归了罗汝才。现在张罗两部虽联合一起,但还只是一个联盟关系,两部各不统属。
  贼军一边追赃助饷,一面招兵买马,同时还四处搜罗马匹骡驴,布匹粮食。
  “八大王,某请令出兵,愿率本部儿郎为八大王取大宁城。”过天星惠登相向张献忠请令。
  惠登相早年也是十三家首领之一,匪号过天星。江湖资格也是相当的老,不过这几年运势不好,接连吃败仗,实力是越打越弱,在之前和罗汝才等联合一起,号称九营,去年也曾向朝廷请降,接受招安。不过在三个月前,张献忠重新造反起兵后,面对张献忠派去的联络使者,惠登相却错误的做了选择,他跟花关索王光恩等五营将领一起盟誓,说绝不再反。
  结果等张献忠和罗汝才一会师,惠登相却又坐不住的背弃了之前的誓言重新反了。后来虽也加入了联军之中,可地位却大不如前,平时处处受到张的打压。这次拿下大昌城,张献忠和罗汝才那是搂的盆满钵满,可过天星却连汤也没喝到几口。
  这不实在是坐不住了,便来请命去打大昌西北的大宁城。
  在张罗联军里,还有不少如过天星这般处境尴尬的反王们,他们原来也是老江湖了,如今再次反叛,实力却已经远不如张献忠、罗汝才等人,甚至不但无法继续平起平坐,还已经相当于寄人篱下了,再这样下去,他们肯定也只能沦为二人的属下。见有人主动要出去打机会,马上又有两人跟着也提出请求。
  扫地王曹威,十反王杨友贤趁机站出来请求让他们联手去打大昌城东南的巫山县。
  “我看可以,我们还要在这里休整几天,正好让他们分别去扫平大宁和巫山二城,到时我们就直接进兵奉节,也省点时间。”匪号曹操的罗汝才道。
  论起江湖资格来,罗汝才比张献忠要老的多,他的实力也一直很强劲,不过前两年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不过在之前的那轮官军大围剿中,李自成那股人马被打的全军尽没,现在连点风声都听不到,张献忠实力也受到很大打击。
  罗汝才一直想要在联军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对于过天星和扫地王、十反王这些个原本就是跟他一个联盟里的自然多加拉拢,这个时候也替他们说话。张献忠见此,笑着点了点头,不再反对。
  当天,过天星惠登相率本部三千余人往攻大宁,扫地王曹威十反王杨友贤则合兵五千余人往攻巫山。
  郧阳。
  杨嗣昌接到左良玉发来的急报,称先前在鄂陕边界发现的贼踪,其实只是张献忠等贼虚晃一枪,故布疑阵。张献忠做出要入陕举动,实际上却已经窜入了四川。而且张献忠已经歼灭了驻守大昌城的四川副将张奏凯所部,攻占了大昌城。
  低头看着手里的这份急报,杨嗣昌气的都要冒烟,日夜担忧的事情居然成了真,贼人竟然没有逃向陕西反而进入了四川。
  他预料错了,而梅之焕是对的,这个结果让他难以承受。
  不过杨嗣昌不愿意承认梅之焕比他厉害,他把一切的责任都怪到了张奏凯的头上。若是这个家伙稍稍警惕一点,然后凭着五千兵马还守不住一个大昌城?若是这个家伙稍微厉害一点,张罗二贼打不下大昌,那就只能往陕西去。
  一切都怪张奏凯,杨嗣昌咬着牙下达命令,立即革除张奏凯副将之职,派人将其捉拿下狱。
  不过下达了这道命令之后,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现在接下来怎么办?
  “立即急檄梅之焕李长庚在川东堵住张罗二贼,绝不可让二贼南下川中。”杨嗣昌冷笑了一声,盯着一侧的地图,既然梅之焕在川东,那就把堵住二贼的任务交给梅之焕。若是梅之焕真的能堵住张罗二贼,那待他率军赶到,围剿擒斩此二贼,最后他依然是此战最大功劳者。若是梅之焕堵不住二贼,让他们突入了川中,那么到时他就可以把此次围剿失败的责任推到梅之焕的头上去。
  总之,不管如何,他都能变被动为主动。
  在他心里想来,梅之焕李长庚肯定是拦不住的,就靠刘钧的那几营湖广新兵吗,怎么可能挡的住张罗二悍贼?
  奉节。
  刘钧一边等待兵马从船上下来,一面却又安排了冯胜继续带着夜不收盯住大昌城中的贼匪,甚至还把刚从船上下来的几支马队也派了出去。张献忠刚突入川东,此时还不知道他们自长江坐船到了奉节。
  两地相距一百余里,虽然现在梅之焕让人严密封锁官军到来的消息,但这个消息也肯定隐瞒不了多久。
  梅之焕坚持等兵马下船稍事休整之后,立即直捣大昌城。刘钧则有些犹豫,他不是怕贼匪,而是不想打这样的仗。
  日暮之时,六营湖广兵马终于全都已经下船登岸,还在北岸搭起了临时大营。
  “老师,我刚收到情报,咱们的机会来了。”刘钧兴匆匆的进入帅帐。“贼匪分兵了,一部三千人马由过天星率领往攻大宁,一部五千人马由扫过王和十反王来攻巫山。”
  梅之焕也是带过兵的人,因此一下子从这个情报中听出了刘钧高兴的原因。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匪自湖广突入川东,各部贼匪加起来足有四五万人,虽然其中不少乌合之众,可数量却是很多。
  尤其他们攻占了大昌城后,让他们很不好对付。但现在贼人分兵了,那就可以逐个击破。
  刘钧则想的更远,“这是天赐良机,贼匪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在此,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抢先贼人一步,伏击贼人。老师你们请看,巫山也在长江边上,甚至还在我们下游,现在我们的船还没有走,我们可以再登船顺江而下,顶多两个时辰,我们就能到达巫山县。然后登陆埋伏在贼人至巫山的半路上,杀他们个措手不及,甚至我们还可以来个围点打援,伏击扫地王,再放几个人回大昌报信,引张贼来救。”
  如果他们来救,那么他们就要远离大昌城,失去城池的依仗。如果他们不来,那么刘钧就能先把扫地王这路兵马歼灭。
  对于刘钧的计划,梅之焕和李长庚也表示赞同。去巫山设伏打援,比直接去大昌更好。
  “我带中营先走一步,老师你们带其它各营随后赶来。”
  刘钧打算立即就动身,虽然天已经黑了,可船家都对这航道很熟悉,速度慢点夜里也一样可以行船,只要速度稍快一些,甚至可以在天黑前就赶到巫山。
  刚吃过晚饭的九头鸟战兵营的官兵们,突然又接到紧急命令,全营重新登船。
  大家一头雾水,刚下船怎么又要登船。等上了船后,好多人还是不知道要去哪里。
  由于战兵营先行,因此他们不需要再往船上装辎重,每个士兵背了十天的干粮袋在身上,弓手带了六十支箭,铳手带了二百发定装纸弹,足矣。
  三千余人很快就登船完毕,三十多条江船顺流而下。
  虽然扫地王十反王带着五千人马前来进攻巫山县城,但刘钧认为自己的一营战兵已经足够了,况且他们只是先走一步,其余各营稍后就能赶到。
  三千对三万的仗,刘钧不想打,可三千多对五千,身后还带着一万多增援,他自然完全不惧几千贼匪。
第一百六十四章
螳螂捕蝉
  大昌与巫山县城之间,有一条大宁河相连。
  大宁河是川江的一条支流,河床虽然宽阔,但水面并没有完全覆盖整个河床,水面大多只有数丈宽,最窄的地方甚至只有七八尺宽。上游河里只能行驶一些较小的船只,有些地方甚至有浅滩,只能容竹排通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