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697

  但这一次,双方打了一天,特别是被围进山谷的那几千马贼,都是精锐老贼,相当凶悍,一直在拼命。
  最后三千余骑基本上被打光了,就剩下二百来骑。而外面的贼匪不断的冲击进攻,人海战术,虽然给官兵造成了很大伤亡,可官军的防守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尤其是炮火造成的巨大杀伤。
  除了三千多马贼击杀外,还有五千多斩杀,其中有三千多贼匪都是死在正面进攻北口的车阵前。
  激战的战斗,九头鸟携带的大量炮弹都给要打光了,甚至好几门炮都损坏了。
  杀贼八千多,血流成河。可官军的伤亡也极大,由于大雨,使得炮火受限,加上贼军数量众多,胡公国和鲁元孙兄弟的三个营,打的都快散架了,尤其是胡公国的那个营,一直协助辎重营守着北口,一次次拿血肉之躯去挡。
  那一营三千人马,直接战死了八百多,重伤的也有数百,其余也是人人皆带伤,差不多要减员一半。
  鲁元孙鲁元让兄弟俩统领的那两个营,也各差不多减员千人,两营直接战死的加起来过千。
  九头鸟三个营的情况稍好些,一开始他们并没有直接冲在最前面肉博,可到了后来,贼人登山进攻的时候,刘钧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兵马都派出去迎战对战,他的三营人马战死三百多,大量受伤者,初步估计得减员至少五百以上。
  “我们六营人马,直接战死者达两千三百余,重伤者过千,有许多重伤的兄弟挺不过今天,还有许多兄弟会残废,最后还能医好回营的不会超过一半。”袁继咸语气沉重。
  众人都沉默。
  一仗战死三千,哪怕杀贼八千余,依然是个惨重的损失。
  李长庚安慰刘钧和胡公国等将领,“其实这仗已经打的很好了,我们以一万余人战贼五万余众,还遭遇了大雨天气,结果咱们最后还是击杀贼匪八千余,尤其是还斩杀了贼匪三千余精锐骑兵,并生擒了张献忠,不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大大的胜利。”
  大家都只是叹气,虽然确实如此,可这样大的伤亡大家如何不难过。说到底,付出了这么大的伤亡原因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围进来的是几千最凶悍的流匪塘马,贼匪的精锐骨干,不能以寻常流匪看待。二来遇到了大雨,虽然刘钧搭了雨棚,让火炮和火铳能继续使用,但却依然影响极大。比如后来贼匪登山来攻,壕沟里的火器就打不到敌人,出壕沟又无法在雨中使用,最后使得九头鸟的火铳手炮手们得近身肉博,造成了重大伤亡。再有一个,就是楚军中只有胡公国的那个营是个练的久些的老乡团营,其它各营都成立时间很短。
  从这些方面来说,这一万多楚军居然最后还打赢了,这已经相当的了不得了。
  “把所有阵亡的弟兄们尸首带上,押上俘虏,装上贼匪的首级,咱们回去!”
第一百八十四章
挥军再战
  杨嗣昌自得到贺人龙的禀报,得知梅之焕正率楚军和贼匪大战的时候,便开始故意迟缓进军速度,昨天刚过午后他就下令安营。然后今天天亮之后,他更是直接下令继续原地休整一天。
  杨嗣昌虽然让贺人龙与李国奇派出部份兵马去增援梅之焕,但他想来,张献忠和罗汝才五六万人马,肯定不是梅之焕带着那万把楚军新兵可以挡的住的。而贺人龙他们只有六千陕兵,又必须依他命令留下大部把守大昌城,就算去增援也派不了多少兵。
  不管怎么样,梅之焕肯定会败。可杨嗣昌并不打算去救援,他心里甚至巴不得梅之焕兵败。梅之焕败了他无所谓,他在意的是梅之焕能替他拖住贼匪大军一些时间。他需要这些时间,不是要利用这些时间增援梅之焕,而是要利用这些时间再次设立一个包围圈,把贼匪包围起来。
  “即令虎大威、猛如虎二将,迅速入驻奉节,阻挡贼军南下。”
  “再派人去通知左良玉,让他夺取大宁城后,留下部份兵马守大宁城后率兵赶往南面竹菌坪驻守,与奉节和大昌城相互呼应,围堵贼匪。”
  随着梅之焕一次次的胜利,杨嗣昌已经感觉到身边的文武官们将领们对他有了质疑。这种质疑并没有公然表现出来,可杨嗣昌却感觉的到,各总督巡抚总兵参将游击们,对他这个督师已经有些阳奉阴违了。
  军中有了一股怀疑他的暗流,杨嗣昌能感觉的到,河南巡抚袁树初、陕西总督郑崇俭,以这两个督抚为首,这些人在暗里质疑自己的能力,怀疑他的剿匪方略,作战计划。
  他的亲兵甚至从军中打探到一些流言,流言称自己只会纸上谈兵,而总理梅之焕才会用兵打仗,他们如此说的依据就是他预判贼匪会入陕,然后在陕边布置重兵,结果贼匪却入了川。一如梅之焕的预料那样,大家还说他不会识人用人,选了刚在贼匪手中大败的左良玉来做大将。
  而梅之焕却大胆选用了刘钧为手下主将,却连连大败贼匪,擒斩数名匪首,连建功勋。
  “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等梅之焕与贼浪战兵败身死之时,而本督却已经布下十面埋伏,一举歼灭贼匪,取得最后的成功,到时,再看你们如何说。”杨嗣昌现在对梅之焕已经恨到了骨子里,这个总理处处跟自己唱反调,完全不听从自己的调令。
  可就在这时,杨嗣昌突然听到了贺人龙禀报的坏消息。
  梅之焕与贼匪大战,不但没有败,反而赢了,而且生擒了张献忠!
  这怎么可能?
  杨嗣昌怒火翻天,恨不得拔剑砍了来报信的人。
  可在仔细的询问了之后,杨嗣昌才发现,贺人龙并没有去增援梅之焕,还没有等贺人龙出兵,梅之焕已经击败了贼匪。
  他们居然在刘钧上次伏击顺天王和混世王的同一个地方,又伏击了张献忠和罗汝南才一次,而且居然还成功了。
  张献忠率领的数千贼匪精骑被困在谷中,罗汝才率兵解救,双方激战了一整天,两边战死者过万人,结果罗汝才都没有救出张献忠,最后只是丢下了八千多具尸体,丢下了张献忠,匆匆的撤逃了。
  而梅之焕和刘钧那不到两万楚军,居然只伤亡了不过三千左右。
  这他娘的怎么可能!
  这个消息对于杨嗣昌来说,简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原本想当一个渔夫,等鹬蚌相争,他再来个渔翁得利。他想做那个螳螂捕蝉,在后的黄雀。
  可梅之焕这个本来应当兵败,然后成全他剿匪大功的人,居然打败了贼匪,生擒了张献忠,根本没他什么事。
  梅之焕又一次赢了,比上次赢的更大更多。梅之焕一直在赢,而他一直晚了一步,相比起来,他这个督师完全被总理掩盖下去了。
  现在,他就算是把剩下的贼匪全来了,可也依然掩盖不了梅之焕的光辉和功绩了。贼首张献忠已经成了梅之焕的俘虏,梅之焕以两万兵马大战五六万贼匪,重创贼匪并生擒贼匪,居然还能全身而退。
  杨嗣昌感到一阵疲惫,现在局面越发的被动了。他必须得拿下罗汝才等贼匪,也只能拿下这些贼匪,才能在梅之焕面前保留几分颜面。
  不过还好,梅之焕经过刚刚的一场大战,肯定已经是元气大伤,暂时不用再担心他和他的楚军再来个大败贼匪,又或者生擒曹操,或者降斩某某匪首什么的了。
  只要能剿匪曹操等贼匪,他也一样能挽回颜面。
  巫山城。
  楚军回到巫山之后,留下了伤兵,并让袁继咸率领自己的一营抚标留守巫山城,然后全军登上江船,迅速赶往奉节。刘钧的探马一直在盯着曹操所率的数万贼匪,贼人正沿着山中陆路,向奉节赶来。
  好在贼匪得走山路,而他们直接坐船,他们还是能比贼匪先回到奉节。
  “我们在白帝城还留了一批弹药,另外巫山和奉节各有一个抚标营,虽然都是些新兵,但也还是一些生力军。”梅之焕站在船头,指着地图道,“杨阁部所率领的各路兵马已经到了,咱们只需要守住奉节一线,再坚持个一两天,就能等到大军到来,一举将贼歼灭于此。”
  刘钧有些担忧的道,“咱们在烂泥沟大战,就近在八十里外的贺人龙率领着数千陕兵,都只是坐视不理,按兵不动。我只怕,咱们在这里拼死拼活,拿身躯堵贼刀枪,可有人却在后面观望坐视,故意想看我们兵败。”
  “不会如此的。”
  “老师,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刘钧提醒梅之焕,战场之上,对于那些不可信的人,当然就那样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他们保护,要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虽然刘钧也认为现在必须得挡住贼匪,可如果只有他们这么卖命,友军却不配合,那样就太蠢也太危险了。
  刚经过一场大战,几营楚军都有些伤筋动骨,而贼匪却依然还有四万余人马,刘钧还是有些私心的,他已经连续取得三次大捷,也擒拿了张献忠,他并不想再继续跟贼匪拼命。他不想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队伍,一点点的耗光在这里。
  烂泥沟之战九头鸟减员五百多,这还是有其它几营在前面顶着,现在其它几营都残了,再拼,那九头鸟就得自己顶了。上次减员五百,难道这次还要再减员一千,甚至是更多?
  可梅之焕却是不愿意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贼匪在烂泥沟向西南而来,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沿江北岸道路而行,走这条路必经白帝城。第二条路则是走山中,必经唐家湾,贼人至此可往南渡过大梅水往奉节,也可以沿大梅水西进。因此,咱们现在只要守住白帝城和这个唐家湾,贼人就无处可走。”
  “可困兽越发凶残。”刘钧犹豫着道,若是把几万贼匪的去路给挡了,那他们还不得拼命。
  “我们不如派一支驻守白帝城,然后其余兵马退守奉节。咱们只要守住奉节,等侯杨督师的各路兵马来汇合即可。”刘钧是一万个不想再硬拼了。虽然如此一来,贼人有可能就会往西北方向进军,并不一定去奉节。
  江船很快驶近白帝城下,船队靠岸,要从白帝城中取一批囤在此处的军械火器粮草。不过刚一靠岸,刘钧他们得到一个意外的好消息。
  镇东将军秦良玉带着骠骑将军马祥麟率领着五千白杆兵已经到了奉节。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刘钧也是惊喜万分。
  白杆兵的精锐能战,天下闻名,若能得到这样一支生力军,那真是太好了。
  “请镇东将军立即提兵北上大梅溪北岸唐家湾与我部汇合!”梅之焕兴奋的叫来亲兵,派他往奉节请秦良玉率兵北上来堵截贼军。
  “酉卿,就请你坐镇白帝城,守卫辎重,我和继业立即赶去唐家湾与白杆兵汇合。”
  李长庚倒也不争,点了点头道,“好,那我就负责看守辎重。”白帝城易守难攻,李长庚带着他的抚标营守卫白帝城的辎重,倒是让刘钧和梅之焕放心。只要贼人不傻,他们就不会硬打白帝城。
  而李长庚只要紧守白帝城就好了,就算贼匪从城下经过,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最后还得经过唐家湾。刘钧也不用担心贼匪突然调头向南,或者向江对面南岸进军,要往东边巫山进发,他们只能回头从烂泥沟再到巫山城下,不说巫山有袁继咸守着,而且就算到了巫山,没有船只,也是过不了江的。要去江南岸,也是一样道理,五六万人马,没有船只,他们不可能飞渡。
  因此,最后贼人只能到唐家湾来,那是必经之处。
  在白帝城重新补充足了火药炮弹弓箭粮草等后,总理标下六个营再次乘船出发,这次是前往上游,不过不必到奉节城,只要到大梅溪河口,乘船而上,然后到北岸的唐家湾登岸就行了。
  总理标下六营减去了战死者和留下了伤员后,还有近一万五千人。不过其中不少将士们身上还带着伤,但大家的士气却很高昂。
  一只只江船满载着士兵在长江上劈波斩浪,乘风而进,天渐渐暗了下来。
  “明天会是一个好天气,没雨!”梅之焕抬头望了会天,对刘钧道。
  “那就真是天公作美,天佑我们!”
第一百八十五章
会师
  当刘钧与梅之焕率楚兵乘船逆江而上的时候,秦良玉则带着儿子率白杆兵乘船顺江而下。
  虽已是六十五岁高龄,可秦良玉却依然亲自率兵出征。自丈夫早死,而儿子当时又年幼,她代领石柱,多年来无数次征战沙场,援辽、勤王、平叛、剿匪,一次又一次的出战,让她也赢得了赫赫威名。
  不过这些名声并不是她想要的,若是可以,她更希望当初能安稳的留在石柱,相夫教子。可这世道并不安稳,哪怕是处于蜀中的土司,也一样没有一块安静之地。
  五千白杆兵,分乘诸多船只,扬帆而下。
  一路上,大江两边沿岸的村庄集市,看到白杆兵行军出兵,都赶到江边来观看,甚至有不少村中耆老、乡绅、土豪、商贾们乘船来叩拜迎接,送上犒赏之物。
  对于他们,秦良玉也只是匆匆接见,然后告诉他们自己此行的目的,前往剿匪。
  贼匪再次入川的消息,已经渐传开来,夔州、重庆诸府州的百姓也都惊惧难安,现在看到石柱兵顺江而下,都如释重负,这些年石柱的白杆兵,秦夫人和小马超、小秦将军等名声极大,自天启朝一直打到崇祯朝的土司叛乱,还有之前的闯贼、献贼等入川,马秦两家那都是屡立战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