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697

  他们出兵了,贼匪必然会被赶走吧。
  八月的秋风,吹的船帆哗哗的响,秦良玉身上的猩红披风随风吹起,拂过秦良玉的脸庞。
  秦良玉站立船头,看着两岸的景象不断的倒退,心神也微微有些恍惚,这是她第几次率军出兵了?
  江两岸,景象是那么的熟练,她甚至能清楚的叫出那些岸边村镇的名字。不过再次看到这些熟悉的景象,她发现好多地方显得残破衰败。
  甚至有不少的村庄成了一片废墟,没有了曾经的热闹景象。
  “姑母。”秦翼民站在秦良玉的旁边,“一连经过好几个村子,都是这个样子。”
  秦良玉看了看侄子,这是她兄长秦民屏的长子,多年来也一直跟随着她和兄长一起做战,很是勇猛。
  天启元年,他长兄秦邦屏率白杆兵在浑河与后金骑兵血战而死,天启四年,另一个兄长秦民屏也战死。留下翼民和拱民两个儿子,当时这两个侄子突围而出,也身受重伤。之后翼民和拱民一直跟随她做战,成为白杆兵中与她儿子一起的三员大将。
  翼民、拱民和儿子祥麟三个如今都是副总兵衔,而秦良玉挂着总兵衔。不过早在崇祯七年时,翼民就曾经升任过总兵官,不过后来因为在中原剿匪作战不利,被连续两次降职贬官,最后回到了石柱。
  秦良玉也早看到了那些,闻言长叹了一声,“这些年就算是蜀中也不太平,奢崇明当年叛乱,虽然很快将其击败,奢崇明父子也逃入贵州,但各地零星的叛乱却直到崇祯十年才彻底剿灭,前前后后叛乱十几年。其间又有闯贼、献贼等两度窜入蜀中,加之朝廷各种加派,地方更加杂捐,又有不断的天灾,百姓生活一年比一年艰难。”
  自从石柱出兵之后,这一路上秦良玉看到的到处都是衰败残破,所见怵目惊心。百姓大多面黄饥瘦,食不果腹。
  都是四川天府之国,可现在川中百姓也已经到了极限。
  “剿匪剿匪,越剿匪越多!”秦翼民道,当初他曾经带着白杆兵随着川抚入中原剿匪,曾经在关外都能在八旗兵面前打出威风来的白杆兵,却淹没在那些流贼之中。贼匪只是群流民,可他们却杀之不绝,剿之不尽。
  “四川绝不能让贼匪突入,不然,川中将再无宁日了。”秦良玉虽挂着总兵衔,但也只能管着石柱的九溪十八峒,那周边二三百里地而已。
  “还好咱们石柱的男丁大多应募吃粮,还能有个军饷赏赐。这次咱们五千兵马出兵,也能赚笔粮饷回去。”
  自石柱白杆兵的威名打出来以后,这些年朝廷屡屡让他们招募训练石柱白杆兵。九溪十八峒的石柱土族子弟,大多应募吃粮当兵。凭着朝廷拔给的粮饷,还有作战时得到的赏赐,许多石柱人的日子反倒过的比从前好了。
  不过这也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石柱白杆兵一次次出兵,援辽、勤王、平乱、剿匪,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立下赫赫战功之名的同时,也有无数的石柱子弟战死他乡,马革裹尸而还。
  这些年来,石柱土司各奚峒山寨的青壮,几乎都已经走上了当兵吃粮上阵打仗的路。
  只是如今这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了,他们打来打去,连家的安宁都要守不住了。
  “现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粮食了,那些粮行米店全都不出售粮食了,就算出先前双倍的价都买不到粮了。”战事一起,粮价也跟着立即猛涨,原本七八钱一石大米,现在出价二两一石都很难买到米。
  “希望这次能迅速将贼匪驱赶出川,要不然咱们这五千人马,粮食也没个着落。”负责军中粮草的秦拱民在一边道,他们这次出兵仓促,只携带了十天的粮草,其余的得靠就地补给。
  “好在现在这个季节,大江里水还较深,只要我们把住奉节一线,贼人找不到船就无法过江。”
  “现在只希望杨阁部率各路兵马能早点赶过来。”
  秦良玉摇了摇头,“最怕梅总理那边出事。若是梅总理有了意外,贼人说不定就直接顺江而下,又窜回湖广,各路官军追了半天,结果又被他跑了。”
  “贼人去湖广,总比去我们重庆强!”秦翼民道。
  几人正说着话,那边一条小船飞快靠近。
  “母亲,好消息!”上船来的是马祥麟,一脸兴奋神色,一路高声叫喊着,“好消息,说出来你们都不会相信,梅总理率楚兵,在巫山与贼匪三战三捷,斩杀俘虏贼军两万余,并阵斩了十反王、扫地王、顺天王、灭世王、二只虎、一条龙等六个贼首,还生擒了张献忠!”
  独眼马剩下的那只独眼里闪动的全是兴奋神色,“母亲,官军大捷,贼匪大败,现在贼匪在曹操的带领下正向南溃来,梅总理知道我们已经率军北上,正急令我部立即赶往奉节以北大梅奚北岸唐家湾与他会合,一起拦截贼匪!”
  “一举歼灭贼匪之机,就在眼前!”
  他们出兵之时都在担心那位胆大的总理这般突然入川,会被贼匪击败。若是总理被击败,他们石柱自然责无旁贷。而现在梅总理居然带着那万多湖广军连战连捷,大败贼匪。这自然是个好消息,而现在贼匪败兵正在逃窜,他们这个时候赶上去配合梅总理正好将贼人一举击灭,这是大好机会,简直就是摘桃子。
  秦良玉对夔州地形很熟悉,不需要看地图她也知道大梅溪在哪里。在大昌与巫山之间,有上马渡、中马渡、下马渡三个渡口,但水浅地平,并不适合防御。要守,只能守烂泥沟、观音岩、夜叉岩、三黄岭、磨子岩、鱼河洞等处。
  而现在楚军在烂泥沟大败流匪,贼匪不再往巫山进军,转而向南,奔奉昌而来,那么他们先得经白帝城,再得经唐家湾。
  秦良玉仅从梅之焕选择唐家湾阻贼的地点,就已经看出这位新总理确实在兵事上很精通,难道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战绩。
  梅之焕守住巫山、白帝城,在烂泥沟大败贼匪,迫使贼匪要么撤回昌、宁,要么就只能往唐家湾而来。而现在撤回昌宁那边,更是死路一条,因为杨阁部正率各路大军追来川来。往回撤,那就是找死。
  “知道楚兵伤亡如何?还有多少人马?贼匪又还有多少兵马?”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楚军前两战都几乎没有伤亡,唯烂泥沟因天降大雨,火器部队受限,才造成了三千余伤亡。现在湖广巡抚袁继咸率手下一营抚标守巫,郧阳巡抚李长庚率麾下一营抚标守白帝城,梅总理与刘参将等率一万五千余楚兵,正乘船赶往唐家湾。”
  “前后三战,杀敌近两万,还斩杀六名贼首,生擒张献忠,居然只付出了三千余伤亡?而且刚刚跟五六万贼匪大战,就已经立马能再次投入战斗?这是楚军,还是从北方调来的京营,或者是关外来的关宁铁骑?”
  秦翼民那也是征战多年的悍将,什么样的对手都遇到过,可正因此,他越发难以相信,梅之焕他们带着一支不到两万人的新军,居然可以在短短十天之内,连打三次大战,还只付出了这么点伤亡,而且现在又开上战场了。
  白杆兵号称天下精锐,都不敢说有如此勇悍。
  “就算是京营,也没这么厉害。”马祥麟摇了摇头,他也是刀山血海里拼过来的,知道京营其实并没有几支能打的营,不过是统兵的将领比较厉害一些罢了。“不,就算是关宁铁骑,也不一定有这么能打。”
  “战阵上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么眼下就是一个歼来贼匪的大好机会,我们得加快速度前去增援梅总理。”
  “贼匪起码还有四万,咱们真要在唐家湾野战?”秦翼民道。
  “五万余贼匪,都被梅总理大败,现在剩下四万,我们白杆兵再加上梅总理的楚兵,难道还打不过这些败军之将?”秦良玉冷笑了两声,“而且我们还有杨阁部等各路大军正在赶来之中。”
  秦翼民笑着道,“献贼今年复反谷城之后,皇上就曾经颁下赏格,有能擒斩张献忠者,爵封侯赏万金,可惜这次咱们没机会了,不知道楚军哪个将领居然如此好运气。”
  “嗯,是啊,朝廷自开国之初和靖难之后曾经两度大封功臣后,之后以功封爵的可是少之又少,倒是皇亲国戚和那些权阉以他们的家人封了不少。其余以功封爵的,近几朝来,我记得好像就只有正德朝平定宁王之乱的王明阳封新建伯,万历时镇守辽东三十年的李成梁被封了宁远伯吧?”
  “嗯,差不多吧,虽然景泰等朝时,朝廷也屡次颁下重赏,有擒斩北边虏首者封国公,可几次悬赏,都不过是镜中水月,从没有人真能做到,也就没有得到过封爵。这次楚军真是运气好,皇上居然对一个流贼首领悬下如此封侯之赏。”
  “那个走狗屎运的家伙你们也听过他的名字,就是前不久陛下刚钦封的游击将军,如今是梅总理的标下中军官,哦对了,听说朝廷刚不久前又提升他为参将了。再过不了多久,这位刘参将,就将是大明自李成梁以军功封爵以来,近六十年来第一个军功封爵者了。”
  船头上的几人都不由心中感叹这个刘钧好运气,就擒了个流民匪首,居然就能封侯。想想他们石柱秦马两家,为朝廷东征西战,南征北讨多少年,立下多少战功,可却不如刘钧擒拿一个张献忠,要知道,张献忠早在崇祯七年时,就是他们的手下败将了。想到这,羡慕之情不由转为了妒忌之情。
  “好了,别羡慕妒忌别人了,现在大股贼匪就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的本事能斩杀多少了,想要封赏,就凭你们的本事去得吧。”秦良玉大声道。“不要多话,加快速度,尽早到达唐家湾与梅督会师。”
  乘船顺江而下,秦良玉的五千白杆兵行进速度,天还未黑,刚近黄昏,他们已经路过了府城奉节,然后很快到了大梅溪入江口。在江口,已经能看到在江上巡防的江船,正是楚军的船。
  石柱兵到来,早已经为楚军所得知。
  刘钧听说秦良玉带着白杆兵到了,亲自坐船来到江口迎接。
  贼匪四五万人还在山区里转悠着,那么多人马还携带着大量物资以及老营家眷,他们速度可快不了。刘钧他们靠着辎重营和大量骡马,迅速从战场撤回巫山,然后乘船绕了一个圈来到唐家湾。看似绕了更远的路,但大半的路都是坐船,速度飞快,反而跑到了贼军的前面。
  现在,有了五千白杆兵的到来,这下贼匪必将插翅难飞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哗变
  就在楚军和白杆兵会师于大梅溪时,曹操罗汝才还带着数万人马携带着老营家眷和辎重,在北面的山沟里艰难跋涉着。与此同时,杨嗣昌则带着陕山总督、河南巡抚、河南总兵等大部人马一路急行军进入了大昌里。
  大昌城相距唐家湾一百六十余里,消息的传递有着一天的延迟。杨嗣昌还只知道梅之焕率楚军在大昌东南八十里的烂泥沟大败了贼匪,生擒了张献忠,然后曹操罗汝才率部调头往西南的奉节方向逃跑了。
  他并不知道梅之焕烂泥沟大败之后,并没有退入巫山城中休整,而是已经又乘船绕到了曹操的前面,并在曹操必经之地唐家湾拦截,他也不知道,他一直派人去召的石柱女总兵官秦良玉已经带着五千白杆兵乘船到了大梅溪,已经与楚军会和。
  杨嗣昌率部一路急行到了大昌城,他急着去追击曹操。
  可进入大昌城后,杨嗣昌却陷入了麻烦之中。
  秦兵突然生乱了,先期到达的秦军副将贺人龙、李国奇二部六千余人马,加上随后由陕督郑崇俭率领的三千余秦军,他们突然发难,军士燥动。
  “放粮,放粮,放粮!”
  上万的秦军燥动着,秦军的营地已经有些混乱和紧张了。秦军被调出陕西来围剿湖广的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时,已经有整整十个月没有发过饷了。而这次先入鄂再入川,他们一路行军,被杨嗣昌调动频频,可却连一仗都没打过,只是不停的调动,调动再调动。
  本来欠饷已经欠了十个月了,再欠一时半会也不会有事,毕竟秦军欠饷欠的最严重的时候整整欠了二十四个月,两年时间没领过饷。
  可这回,出兵在外,因为杨嗣昌先前判断失误,认为贼匪必然入陕,因此官军调集的粮草都屯在鄂陕边界,川东根本没有粮草。几万人马一下子赶过来,偏偏大昌城和附近先前被贼匪占据,并劫掠过了。
  然后杨嗣昌这时还不让各军休息,还要让他们饿着肚子往奉节赶。更不妙的是,京营和豫军、楚军、京军等都还多少有点粮食,可最先赶来大昌的那贺人龙李国奇两营人马却已经断了粮。
  贺人龙去找杨嗣昌要粮,希望能分拔点粮食给他们先,结果杨嗣昌不但没答应,反而指责贺人龙先前没有及时出兵增援烂泥沟之战,使得贼匪曹操等逃窜,叫人打了贺人龙四十军棍。
  贺人龙被家丁扶回营帐后,越想越气,明明是你杨嗣昌事先让我们只坚守大昌城,不得命令不得出击离开,然后你现在却又反过来指责我还责罚我。贺人龙人称贺疯子,打起仗来不要命,被杨嗣昌这么一顿打,心里憋着气,正好又没要到粮,秦军燥动不安。贺人龙知道这情况后,不但没有派人安抚军心,反而让自己的亲兵在营中挑动这种不满情绪。
  在有心的挑拔之下,先是贺人龙所部开始燥动,继而李国奇所部,再连郑崇俭的那营人马,也都骚动起来了。
  “我们要发饷,再不发饷,我们不发兵!”
  有人高喊道。
  “发饷,发饷,发饷!”
  越来越大的声音在大昌城中响起,秦军要求放粮,要求立即发饷,甚至到了后来,又有人喊着要给开拔银,要行粮,总之,情绪一挑动起来,再想马上平复下去就难了。
  秦军们心里也清楚,好不容易闹起来了,那肯定就得闹出点结果来,不趁着这机会要点粮饷赏赐,以后朝廷更不会给。
  秦军的喊声传到杨嗣昌的行辕里,杨嗣昌阴沉着脸望着郑崇俭,“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这个时候鼓燥要粮要饷,你觉得合适吗?”
  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一脸无奈,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他能马上控制的了的。
  “立即把此事平息下去。”
  “阁部,此事若不答应那些将士们一些要求,只怕很难平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