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697

  刘钧一口气提出了许多计划和要求,赵顺等管事们一个个都认真的记下,瞬间觉得肩头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咱们先建坊满足自己的装备,然后再想办法扩大生产,对外销售,赚取利润!”刘钧的野心很大,建军工作坊,不仅仅是要投钱进去,而是打算以后还要反过来赚钱进来。不过,要做到如现在火铳作坊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百零一章
阎王贴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温暖的阳光自澄净无云的蓝天斜照下来,把赵良佐的身影投在平坦的青石板街面上。赵良佐脚步匆匆,全无兴趣关注街道两边那密密麻麻的店铺。这些店铺的房檐并不高,但门面却都很宽,有绸缎老店也有东瀛倭刀,此外川广杂货,南货铺,口外皮货发售,西洋货物俱全等等各种招牌幌子,琳琅满目。
  街道上,乘轿的,骑马的、跨驴的、步行的,熙熙攘攘。
  来自东西两洋、四面八方的客商,通行在这街市上,携带着各种商货。门前挑着灯笼的茶社里,更是座无虚席,还有说书的瞎子,唱曲的盲女。飘着香味的酒楼,人声鼎沸,随着香味飘荡的还有歌伎的哧哧笑声。
  虽然大明朝到了如今,北鞑南倭总算是平定了。可北有建虏兴起,南有流寇坐大,天下比之从前越加的混乱,一天不比一天。陕西河南连年遭灾,各地饥民四起做乱,连武昌城里的米价,都涨到了一两银子一石。
  可就算如此,当赵良佐行走在武昌城中时,依然有种恍惚的感觉。在这里,依然是金迷纸醉,歌舞笙平,就好比南都、扬州那些江南繁华之地一样。
  刘良佐去过北方,甚至每年都会走遍北方的那些大城市,北京、大同、太原、西安、洛阳、开封等,北方与江南不止是地域的不同,差别的不止是气候,更似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
  在半个月前,武昌城里也曾经有过不少变化,乞丐增加了许多,粮价上涨了,甚至还有许多流民不断的涌来,茶楼酒肆里的那些士绅豪商,脸上的笑容中也往往夹着几丝担忧。甚至不少有钱人,已经开始准备迁往长江的下游。
  原来有钱也难买到的田产,市面上也一度开始有了出售,甚至田价还开始下跌不少。
  然后,这一切就在半个月前,突然又如随风而去,武昌城里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物价也下跌了,流民乞丐也少了,田地也重新有市无价了,那些打点了行李准备搬迁的人,也重新把行李放了回去,一切照旧了。
  原先闹的很大的献贼曹贼们又被官军击败了,献贼还被生擒了,流寇们终于是不成气候的,原来让武昌城一度紧张的流贼已经消失无踪,整个湖广境内都找不着有名号的贼匪了。武昌城终于又安全了,可靠了。
  这座周围三千零九十八丈的湖广省城,九省通衢,水陆码头,繁华依旧。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重新恢复了原来的生活,刘良佐此时就感觉心绪不宁。他是一名士绅,父亲曾经中过进士外放过知县,最后做到了知府。刘良佐自小读书,不过却不是科举这块料,最后捐了个监生。
  刘家也算是富裕之家,家里有几百亩田地,不过刘家的这份家当却不是祖上传下来的,而主要是刘良佐这些年挣下的。他父亲虽曾做到知府,可后来获罪,反把家当给弄光了。若不是刘良佐,刘家早败落了。
  刘良佐一个花钱捐的监生能重振家业,靠的其实就是贩卖私盐,靠着这个,这些年他赚下了万贯家财,置地置宅。
  可现在,刘良佐却发现自己这个赚钱的行当也许要干不下去了。今天一早,他突然接到了一张帖子,邀请他去麻城,落款是镇南侯。
  刘良佐知道镇南侯是谁,一个新近迅速窜起的新贵,凭着大败流匪而迅速升官,一路从小小练总,短短不到三月时间就升到了总兵官,更凭着擒拿了张献忠,而破天荒的封为了镇南侯。
  这位新候爷现在深得皇帝信任,而且他还是八省督师内阁大学士梅之焕,和东南五省总督李长庚的学生。这样一个红的发紫的人物,突然要邀请他去赴宴。
  这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一个荣耀,可对刘良佐来说,他知道他遇上麻烦了。他很清楚的猜测到镇南侯为什么找他,因为盐。
  刘钧数月前还只是一个麻城练总的时候,就曾经缉查过私盐,当时还杀了麻城太平乡分销私盐的赵武,查获了十余万斤私盐。
  那个赵武,过去就是从他这里拿盐的。而刘良佐,正是武赵贩盐的上家,刘良佐也只是一张庞大的私盐贩卖网中的一环而已。当初刘钧查了赵武后,曾放出过话来,让他退出麻城。
  他当时忌惮梅李几家,最后也暂时停止了麻城这块的私盐贩卖。可是现在,刘钧又发贴给他,这事情看来不但没完,反而越发的麻烦了。
  如果刘钧依然只是麻城练总,刘良佐当然可以不理会他的帖子,可现在刘钧却是堂堂镇南侯,郧阳总兵官。
  事实上,接到刘钧请帖的并不仅是刘良佐一个人。
  当刘良佐匆匆赶到武昌城中的周家,在管家带着进入客厅后,周老爷一见到他就道,“你定是为了刘钧的阎王贴来的吧?”
  “阎王贴?”刘良佐愣了一下。
  周老爷靠在官帽椅上,缓缓道,“那镇南侯在四川剿匪时,杀人如麻,砍了数万首级,得了个刘阎王的称呈。如今他一回到麻城,立即就四处下贴,据悉,整个湖广的盐商盐贩都接到了他的帖子。”
  刘良佐没想到刘钧居然给湖广所有的盐商盐贩都发了贴子,大为惊讶。
  “镇南侯要干什么?难道他想要打击私盐?”
  周老爷冷笑两声,“刘钧不过剿了一群流贼,还真就把自己当成天老大他老二了。打击整个湖广的私盐?哼,他这是作死。他岂知道,整个湖广的盐买卖有多少人在做,又都是哪些人在做,这些人背后又牵涉到了多少人,想要来抢食,真是嫌命长。区区一个新封镇南侯,还不够格。”
  刘良佐却没有周老爷这般的自信,他虽然有些身家,可在刘钧这样的侯爷面前,那只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而已。
  “那镇南侯下这帖子是要做什么?”
  周老爷甩开折扇摇了摇,然后笑道,“我量他刘钧也没有那么肥的胆子敢跟所有湖广盐商盐贩做对,我听说刘钧先前曾跟汉东王他们有过协议,他替汉东王他们清理进入蕲黄的私盐贩子,然后从中分一杯羹。”
  周老爷对自己的分析很自信,他不相信刘钧有胆子跟所有的盐商做对。但刘钧也肯定是看上了盐业的利润,想从中分杯羹。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刘钧想找湖广的盐商们合作,刘钧替那些有正经盐引,有合法销售官盐的盐商们缉查打击他们盐区内的私盐。
  官盐盐商们有合法的盐引和盐区,而刘钧有的是人马,两边合作,共赢结果。
  “真的只会是这么简单?”刘良佐半信半疑,而且就算真的如此,那对他们也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些年,官盐私盐早就不分家了,那些拥有盐区的盐商,实际上每年只向朝廷交纳少量的盐税,他们取得合法卖盐权后,只向盐场买进水量的盐,也就只付少量的税,然后再私下里从那些盐户手里低购买入大量没上税的盐,夹带着回来售卖,赚的盆满钵满。
  官盐官因此也是私盐贩,他们不但在自己的盐区里夹带出售私盐,而且还往其它盐商的盐区偷偷贩卖。可以说,那些规模稍大些的私盐贩,实际上都是有官方合法身份的官盐盐商。
  而刘良佐,根本就是一个专门帮周老爷往别区分销私盐的盐贩子。周老爷实际上也没有合法的盐商身份,他也是一个盐贩子,只不过他是直接帮一个合法的武昌盐商分销,贩卖的私盐更多而已。
  刘钧哪怕是要跟各盐商们合作打击私盐,他们也是那些被打击的。
  “咱们怎么办?”刘良佐充满担忧。
  周老爷却是毫不担忧,“刘钧所求的不过是钱财而已,看着盐买卖赚钱眼红,就想插一脚,分一份。这种贪婪的人,我们见的还少吗?直接给他些银钱孝敬,他自然也就满足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那给他多少银子?”
  “随便看着给就是了,你也别真太把他那官爵当回事,这湖广的一亩三分地,还轮不到他来做主。”周老爷摇动着扇子,“我打算明天派赵三去趟麻城,给刘钧送五百两银子去就好了。”
  “周老爷不亲自去?”刘良佐知道赵三,那不过是周老爷的一个家丁长随而已。镇南侯亲自下贴请人,周老爷只派个长随去,而且只送五百两银子,这是不是太过份了。
  想了想,他还是劝说了周老爷一句,“周老爷,五百两银子是不是太少了些?刘钧毕竟是堂堂镇南侯一镇总兵!”
  “我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五百两已经很给他刘钧面子了。这笔银子,我都能新纳一房小妾了。”
  从周府出来后,刘良佐一直在想着周老爷的话。回到家,他又拿起那张帖子看了几遍,最后还是没敢如周老爷那般不去。
  “管家,去准备大发钱庄一千两银子的庄票。”刘良佐想了想,又对管家交待道,“嗯,你再去置备一件上等玉器,价值千两上下吧,今天就要准备好。”
第二百零二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数骑停在红袖坊门前,几名一身蓝色戎衣,胸口还挂着一枚铜质作战纪念章的士兵拦住他们。
  “我是辎重营张国栋,有要事面见总镇大人。”一面腰牌亮起,几名士兵仔细的查验过后,向他行了一个礼,“张游击请!”
  张国栋对几名守兵行了个礼,留下了自己的亲兵,并把自己的佩剑留下,独自入内。
  一路上到三楼,又有数名总兵亲卫拦截,通报身份之后士兵入内禀报,然后放他进去。
  “冬狗子,可是有事?”刘钧正跟沈曼和陈圆圆两个喝茶,见到他过来便问道。张国栋其实也就是冬狗子,不过如今他已经是升任了游击将军一职,堂堂的署指挥佥事,三品官将。冬狗子那个名字自然有些不太合适,冬狗子升职那天,特意开口求刘钧为他赐个大名。
  刘钧便给冬狗子取名国栋,又给狗剩取名国梁,二狗取名国柱,狗蛋取名国强。刘钧给他们取了这些大名后,九头鸟军中立即流行起了改名潮,而且大多都想要取个带国字的名字,因此现在九头鸟军中,原来那些贱名字的现军官们,纷纷改了名,什么国华国顺国富国邦,估计得有二三十个。这还是因为大家觉得只有如张冬狗他们这些大帅的弟子等,才有资格取国字辈,要不然,估计还有更多。
  现在九头鸟军中那些国字辈的,都被公认是侯爷的弟子。尤其是张国栋,更被大家称为大帅门下首席弟子,他也正式担任着大帅标下五营兵马中的辎重营坐营游击。
  “郧阳十府十五州一百零五县的诸多收到贴子的盐商盐贩们,到现在为止只来了不到百家,而且多是派了下管家或者家丁来的,接贴后亲自赶来的只有七八个,而且还全是些小鱼小虾。”张国栋向刘钧仔细禀报着。“咱们准备了这么大的场面,就来了这么点人,是不是再推迟下会面时间,再派点人去催促下他们?”
  “不必了。”刘钧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虽然他当初就预料到可能会有人不买他的帐,但他没有想到,这些人居然敢做的这么过份,连点表面上的面子也不肯给。“这些人既然只派了管事甚至是家丁来,那就是完全没把我刘某人放在眼中。既然如此,那么再去请,这些人只会越发的给脸不要脸。”
  刘钧当初刚从四川动身回麻城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向郧阳镇辖下的一百多个县境的盐商盐贩们发了邀请贴,让他们前来与会议事。
  可现在居然只来了小猫七八只,这些人还真是不把自己这个总镇放在眼中啊。
  “走,去会会他们。”
  刘钧起身,直接往衙城而去。
  皇帝让刘钧练五万新军,刘钧也确实想借机练一支新兵。可皇帝现在没钱了,虽然今年皇帝新决定要全国抽练七十余万兵马,还为此加征七百多万练饷,每兵相当于十两的军费。可刘钧的五万新军却不在那七十余万兵马之中,因此那七百多万的练饷一分也没有他的。特别是皇帝今年先后给了杨嗣昌和梅之焕各五十万的剿饷和赏赐,现在确实没钱了。
  皇帝既要刘钧练兵,又没有军饷拔付,一切只能靠刘钧自己去筹措。
  刘钧也不会点石成金,练几万新军的费用是极大的,尤其刘钧还不打算吃空饷,他是实实在在的想要练一支新军,不是普通的新军,而是真正精锐能战的新军,因此钱粮需求更大。刘钧初步算过,新练一军,每兵一年的粮饷起码得二十两,而他们的装备和训练花费也得达到这个数字,骑兵还更高。
  一兵平均算来来连饷带装备和训练年费四五十两,五万新军一年起码得要二百万两银子。这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刘钧虽然入川剿匪得了几十万两价值的财货,可这些东西就算能出手,也还远远不够,军械坊那边的收入,能补贴部份装备的费用,但依然还不足。
  何况,刘钧还打算要采购一百万石的粮食储备,更是急需用钱。
  刘钧给那些盐商们发贴,就是准备从盐这里先下手,弄一笔快钱出来。
  他有一个很大的计划,可惜盐商盐贩们根本就不理会他。
  到了衙城,刘钧没有见那些各家派人的管事家丁,但他亲自见了刘良佐等八九个接到帖子后亲自赶来的盐商们。
  衙城官厅里,刘良佐等八个小盐商都很忐忑,他们只不过是小小的盐贩子,在堂堂镇南侯郧阳总镇面前,那无异于大象前的蚂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