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697

  “小的江夏刘良佐拜见侯爷,能受到侯爷邀请,真是让小的受宠若惊,一点小小礼物,还请侯爷笑纳。”刘良佐刚才在衙城里坐了许久冷板凳,又见侯爷一回来,见都不肯见那些大盐商们派来的管事家丁,立即就临时决定,把送给刘钧的礼物又增加了。
  他原本准备的是一千两银庄票,另外一块玉佩。可现在,他直接送上了三千两的庄票,还好来时多带了些,庄票也轻便。
  刘钧看着刘良佐捧在手上的庄票还有玉佩,只看了一眼,他就知道这个刘良佐很有诚意。
  傅山站在刘钧身边,附耳向他小声的介绍了一下刘良佐的身份。刘钧才知道原来刘良佐还是原来赵武的上家,不过也只是个小盐贩而已。
  “刘员外能来,已经很给我刘某面子了,哪还能让你破费!”刘钧没收他的银钱礼物。
  刘钧笑的越是那么温和,刘良佐却越觉得心慌,总觉得是刘钧嫌银子少了,当下暗骂刘钧贪婪,咬咬牙,一狠心道,“都是小的不懂事,小的愿意再拿出三千两银子来助饷。”
  摇了摇头,刘钧道,“刘员外误会某了,我下贴请你们来,可不是为了敲诈你们银子的,我刘钧不是那种人。”
  “是是是。”刘良佐表面上连连点头称赞,心里却完全不信。
  刘钧只是笑笑,“其实我本来是有桩大买卖要和诸位合作的,这是一桩能赚大钱的买卖,互惠互利的双赢买卖。可惜,看来大家还是不太相信我刘某啊。既然如此,那我刘某也不能强求,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嘛。不过买卖不成情义在,各位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多玩几天,我会安排人陪你们的。”
  刘钧又对着其余几位商人说了些勉励的话,便让亲兵带他着他们下去安顿了。
  等盐贩们离去后,傅山对刘钧道,“我们一共下了三百六十张贴子,可总共只到了五十余家,其中又多是派了些管事前来,只有刘良佐等八人亲到。还有三百多家既没派人来,也没有个解释。”
  “哼,这些人是敬酒不吃想吃罚酒。”刘钧脸上依然带着笑,可眼睛里却泛着凶光。
  “现在这些商人不肯前来,那大帅的计划?”傅山问道。
  刘钧确实是有计划的,可没有人支持配合也是不行的。现在这些盐商如此不给他面子,若他没有反应,只怕今天派人来的那几十家,接下来也不会理他了。
  郧阳镇地跨四省,拥有十府十五州一百零五县,而且又处于四省中心,因此是个庞大盐码头,盐商也极大,实力庞大,牵涉极广。
  不过刘钧虽然是想与盐商们合作,可不表示他得跪着求他们合作。
  “这些人怕是忘记了,我现在是镇南侯,而且还是郧阳总兵官,在郧阳辖下的这一亩三分地,我的话他们还是得认真听一听的,要不然,得罪我可没好下场。”刘钧嘿嘿冷笑了几声,“从没来的人中挑一家近点的,有那种确切把柄的,直接灭了。”
  “大帅要杀鸡儆猴?”
  “既然别人不怕我们,那我们总得展示下我们的肌肉才行。”
  “属下明白,我立即安排人去办。”傅山应声道。
  当天晚上,刘钧设宴款待刘良佐等八个盐商,而那些各家代家主前来的管事家丁们,刘钧依然没理会。有些管事愤而直接回家去了,有些人更直接把礼物也带回去了,只有少数几家的人,还依然住在虎头堡的客栈中,只是派了人回去询问接下来怎么办。
  酒宴上,刘钧亲自招待了刘良佐等人,但并没有再说什么合作赚钱的事情。
  第二天,刘钧继续款待他们,然后剩下不多的几家盐商的人,又走了不少。
  第三天,宴会继续。刘良佐已经不想再呆下去了,正当他准备向刘钧请辞的时候,刘钧一挥手,却突然有一个军官大步走了进来,然后向刘钧大声的禀报。
  “禀报大帅,我们查到武昌城中周文顺私通回左五营,不仅私信往来,而且周文顺还为回左五营贼匪采购粮食、药品、盐巴、布匹等各种物资,还替他们搜集官军的各种情报,然后贼匪付给他们劫掠来的金银和饰品等赃物,各种证据确切,弟兄们已经突袭了周武和周家的各个商行,拿下了周文顺以及周家各个管事,并抄出许多通匪证据。”
  刘钧听罢,冷冷笑了两声,“既然一切证据确切,那就按朝廷法制办事,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该查的查,该封的封!”
  刘良佐听到周文顺三个字时,早就心头发凉,等听到刘钧那番杀气凛凛的话时,更加腿都软了。
  周文顺,那正是他的上家。来时,他还去见过周文顺,周文顺对刘钧轻视不已,原本还打算派个管事送五百两银子来,可后来他来了却没见到周家人。等再听到周文顺的消息,想不到是从刘钧的嘴里,更想不到的是,周文顺已经被安了个通匪之名,眼看着就要破家亡族了。
  宴会厅上,一众盐商们也都跟刘良佐一样,有种心惊胆跳的感觉。周文顺是否通匪?他们觉得这极可能是真的,但这其实都不是什么事,商人图利,只要有利可图,谁会管是不是通匪,山西的商人还一直跟建虏做生意呢。
  现在刘钧突然拿下周文顺,刘良佐等人觉得绝不是因为周文顺通匪。这就好比官场上,哪一个官员突然被查了,哪怕表面上是因为贪污,但那肯定只是个幌子,因为无官不贪。他们马上想到,肯定还是因为周家这次没来会面。
  这个时候他们突然才惊恐的发现,这位镇南侯还真是一头凶狠的老虎,一个不顺心,他就能把你吃的连渣都不剩下。
  这时,刘钧继续道,“大家也不必担忧,周文顺这种通匪的奸商本镇自然是严惩不殆,不过大家只要是奉公守法,本镇自然也不会难为大家。相反,我这里倒还有一个很不错的合作计划,如果诸位有兴趣的,可以参一伙。”
  马上有人问,是什么生意,他们愿意出一份力。
  “先不着急嘛,大家再好好玩几天,过两天,我们再谈。”
  当天,武昌盐商周文顺通匪被查的消息,就如风一般的迅速传扬开去。镇南侯派兵突然动手,一下子把整个周家和周家的生意都给查封了,周文顺被直接以通匪罪处死,一家人也都下了狱,所有财产都给没收了。
  雷霆手段,狠辣无比。据说期间也有人为周文顺出面,可镇南侯却半点情面都不给。
  而随着周家被灭,坊间还有一个消息在迅速流传着,据说通匪的并不止周文顺一个,还有许多,只是镇南侯暂时还在追查证据而已。
  第二天一早,刘良佐起床后突然发现,虎头堡里多了好些熟悉的面孔,都是湖广的盐商盐贩们,其中还有不少老对头。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越来越多的盐商盐贩们赶来虎头堡,这次再没有人只派家丁来了,他们都亲自赶来,甚至还拉着一车车的礼物。
  有周文江那只鸡被杀在前,没有哪个盐商再敢不把刘钧放在眼中。这个时候,许多人才想起来,这位镇南侯不仅仅才二十岁,他还有一个阎王爷的外号。
  “还是先听听这位镇南侯究竟有什么大计划吧,但愿破点财就能免灾!”几个盐商凑在一起,小声的叹气道。
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万两的大买卖
  短短三天时间,郧阳十府一百零五县的大小盐商们,就已经纷纷齐聚虎头堡。能赶来的基本上都赶来的,十几家还没到的,也是因为暂时人在外省,他们也由重要人物前来参会。
  一直以来,盐都是最赚钱的商品,盐商也是最有钱的商人,而且这些盐商也多有着自己的靠山,他们虽有钱,可也不是想动就能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盐商地位特殊。可现在,刘钧说杀就杀了一个周文顺,甚至还把周家一下子连根拔起了。
  好多人都知道,这个周文顺背后是靠着武昌城里的楚王家的一个郡王的,这样的关系已经够硬了,但现在,人死了,家人都在狱中,十几万的家财全都被抄没了。
  没有人想在这个时候硬碰刘钧这个阎罗王。
  大家都是带着和气生财,息事宁人,破财消灾的这种念头过来的,至于刘钧之前屡次提起的什么大计划,合作双赢等等,并没有几个相信。大家都认定刘钧就是想要来抢食的,想要分一杯羹而已。
  刘钧确实想要分一杯羹,实在是这里面利润太高了。据他所知,朝中的那些嗣贵们通过掌握盐引窝单,每年仅告转卖这些通过特权弄到手的盐引窝单,一年就能得利一百万两银子。
  而当今实力最强劲的扬州盐商们,据称盐业资本不下三千万两,每年他们能得利润九百万两,其中给国家纳税却只有一百万两,再除掉各项费用计三百万两,最后仍可获纯利润五百万两之巨。
  而大明朝廷一年的国库收税不过二百多万两。
  湖北是一个人口大省,明代湖广开发以来,成为天下粮仓,人口大量增长,盐当然也消耗越多。湖广属于淮盐的官盐销售盐区,一年的官盐销量达到六十万引盐以上。而现在刘钧的郧阳镇,战据了半个湖广,另外还有河南、陕西、四川好几个府,比方湖广只大不小。
  但郧阳这一片地区,虽然说是一个消耗盐的重要地区,但却不产盐。所需要的盐得从扬州、或者广东、福建,乃至于山西或者四川运进来。
  但湖广地区真的没有盐吗?
  不,有盐,而且有很多的盐。
  就在刘钧出兵四川的前段时间,张山受刘钧之命,缉查私盐贩子,发现了一件事情。当时他查到一伙私盐贩子,都只是些散贩,肩挑手提走乡窜户的卖私盐,张山抓到他们后,想要顺藤摸瓜往上查,结果却意外的发现,这伙人的盐不是从外省进来的,居然是自己熬的盐。
  最后仔细追查,发现这些人在黄州西面的德安府应城县,在那里挖盐。
  原来那里本来是一个石膏矿洞,以前的矿场主开采石膏时,只取白石膏,而把与之共生的上下两层青石膏做为废渣弃之洞外,然后废碴日积月累,形成小山。天下大雨,冲淋产生的水流到附近的稻田,把稻苗弄死了。当地百姓发现那弄死稻草的水带咸味,熬煮能出盐。膏洞附近农民便用废碴浸水取汁,代替食盐,周边居民都相继效仿。
  后来那矿场主的石膏生意经营失败,那个矿场主干脆铤而走险,他干脆不再取石膏,而是直接用废洞蓄水,汲水熬盐,取水一旦,可得盐三四斤,熬出的盐再卖给附近一些胆大的百姓,他们再挑到外面去卖。
  这个消息,应当说算不得是什么太过惊讶的消息,起码在座的那些盐商中就有不少人知道这事。但他们对那矿洞派人察看过,规模太小,一年也产不了多少盐,根本看不上。
  刘钧看着这些人,却是摇了摇头。那些盐商也许看不上那个新发现的矿场,可刘钧知道后却是相当的激动,因为盐商们看不上矿场,是因为他们只是卖盐的,不是产盐的人。产量不高,自然也就没吸引力。
  可刘钧是谁,他是郧阳总兵啊,现在手里还握着皇帝给的多方筹饷的特旨。这多方筹饷,自然也就包括自己采盐了。
  先前唯一让刘钧犹豫的只是应城的盐矿有多少的储量,他派了不少人过去查探,发现那片地区应当是一个大盐层,量很大,起码百年内都不用担心没盐采。
  储量足够,剩下的就是如何赚这钱了。正常情况下,应当是刘钧招人采盐,不过最后刘钧还是否决了这种念头。一来采盐得需要大量人工,二来见效慢。刘钧急需要用钱,他需要的是投入少,见效快的生意。
  最后想来想去,刘钧想到了借鸡生蛋这个主意。
  刘钧一挥手,一队队亲兵进入大厅,引得厅中一阵骚动紧张,许多商人还以为刘钧准备要拿他们。
  不过随后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
  士兵们进来,是给他们送上一个本子。
  刘良佐接过一名士兵递上的本子,发现是印刷的。他目光扫了一眼,然后很快就被上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应城盐场招募计划书。”刘良佐轻轻的读道,继续往下看去。越看,他越惊讶,越看越激动。这果然是一个天大的计划,镇南侯居然在应城发现了一人大盐矿,然后他要招募人合伙开采盐矿,按上面的计划所写,刘钧准备开挖盐井,用水采法采盐,三年后,预计盐场挖盐井百口,盐工十万,年产盐一百万担以上。以后只要加开盐井,产量还能继续提升。
  一担盐百斤,一引盐三百斤。过去淮盐每年在湖广一省的销售就在六十万引,这还不包括各种进入湖广的私盐销量。一个百姓平均一年起码得食盐十斤,因此盐这个买卖是可以一直做的,利润也是极高的。
  刘良佐暗自在心里计算着,官盐便宜时一斤一分,贵时一斤甚至达到六分银,而私盐则是一斤一厘五到两厘之间,差距巨大。但就算是一斤一厘五,私盐不用交税,也依然有厚利可图。
  虽然私盐价比粮价要低,可私盐却是能源源不断的熬出来,粮食产量却是固定的。
  一斤私盐卖一厘五,一担一钱五,这一年一百万担,那就是十五万两。
  当然,帐不能这么算,在座的并不是纯粹的私盐贩子,他们实际上多数都有官盐商人的身份。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把这不交税的便宜私盐用官盐的名目卖出去,而这价格却是天差地别的,十倍差价,甚至有时能达到四十倍差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应城在湖广德安,就在汉江附近,也距离武昌和长江极近,这就意味着这里的盐能迅速方便的运输出来。相比起许多盐商得从东南海边把盐运进来,千里迢迢,湖广自产的盐肯定更具有优势。
  当然,在这诱惑面前,还是有人提出了疑惑。
  朝廷严禁私盐,一般的私盐都是那些朝廷的盐厂里的灶户们流出来的,这种私盐比较隐秘。而如刘钧这样的,想直接在应城建一个盐场,而且还是一个打算年产几十万担的盐场,那岂不是太过招摇了,朝廷能允许?
  “当然能允许。”刘钧笑着对那名盐商道。“诸位有所不知,皇上让刘某编练新军,但朝廷现在一时没有粮饷拔付,因此皇上让某多方自筹。现在我打算采盐措饷,这能帮朝廷解决一个大问题,朝廷当然会同意。事实上,我已经向陛下上呈了奏折,要在应城采盐,而皇上已经允许我在应城办盐场,盐场所采之盐可以发卖,所得用做训练兵马的军饷钱粮。”
  刘钧这话一出,众商人们就都激动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