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697

  刘钧接过董小婉送上的茶杯,轻轻一笑,“都是朋友,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对侯爷来说,只是些许小事,可对小婉来说,那却是终身大事。”
  “听说你们已经有情人终成眷属,我这喜酒还没吃过呢,今天这杯茶,就当是你们的喜酒了。”刘钧道。
  董小婉给刘钧敬了茶,又道,“说来,这里还有一人也要谢谢你呢。她一直想要谢你,可无缘得见,如今她正好在京,也在这馆里,我去叫她下来亲自谢过你。”
  过了一会,董小婉牵着一个年约双十的佳人到来。李春江等人似乎对这女子很熟悉,也不需要回避什么的。
  那女子有一头黑亮的头发,鹅蛋脸庞,黛眉杏眼樱桃小嘴,美丽但不妖艳,反有种素雅的美。
  “小女子如是,在这里拜谢侯爷大恩。”
  原来这就是柳如是,刘钧伸手虚扶,“柳姑娘何必如此客气,我听说你跟沅沅是好友,当初在金陵时你也对她多加照顾过。再说,其实那银子是沅沅和三娘子的,跟我并没多少关系。”
  柳如是却是不理会这些,亲自倒了一杯香茶,双手捧到刘钧面前。
  刘钧推不过,只好接过来。双手接过茶杯时,刘钧感觉到柳如是的纤纤玉指在他手上轻轻划过,有如触电一般。
  刘钧意外的抬头望向柳如是,发现她对自己微微而笑,笑的很美。
  “侯爷什么时候回楚地呢?”柳如是主动的问。
  董小婉在一旁打笑道,“柳姐姐问这个做什么,可是打算一路相随,红袖添香?”
  柳如是回道,“先前我跟沈姐姐和沅沅妹妹都说好的,等金陵事了,要去湖广帮她们一起经营红袖坊。现在侯爷在京,我正好可以随侯爷一起回楚地,路上也有个伴不是。”
  董小婉见柳如是如此说,觉得柳如是似乎对刘钧有些过于亲近了一些。不过想想又觉得很正常,如她和柳如是这样金陵河上的红姑娘,都想着在正年青的时候找一个能怜香惜玉又有才情身份之人做归宿。
  遇上一个好的,自然不会轻易的放手。
  其实董小婉对柳如是的过往知道的很清楚,柳如是今年刚二十岁,但感情经历却已经相当的丰富了。
  据她所知,柳如是出身贫穷,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女,等妙龄之时又被卖入青楼,从此改名柳隐。等到崇祯五年时,柳如是嫁与当时已经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某为妾。周是状元出身,经常将她抱在膝上教她读诗学文,结果引得其妻醋意大发,周某发后,柳如是被赶出家门,不得不重操旧业。
  之后柳如是流落松江,改名自号影怜,与当时复社的诸多公子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声名大增。其间,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士子都有过感情,但可惜都没结果,尤其是与陈子龙之间,虽然双方情切意笃,可惜陈子龙的元配张氏却带人闹上南楼,柳如是无法再呆在那里,便想要赎身离开。
  本来原朝廷的礼部尚书钱谦益仰慕柳如是之才情美貌,愿意为她赎身,可恰好陈沅沅愿意出手相助,为她筹银赎身,柳如是最后便得了陈沅沅之助自己赎身离开。
  柳如是曾经几段感情很受伤,因此恢复身由之身后,择婿的要求更高了。她并不愿意再嫁那些有着悍妻的男人,不想再被妒妻赶出家门。
  柳如是见到刘钧之前,就听陈沅沅和董小婉她们多次提起过刘钧,此时见到刘钧,越发的觉得刘钧样样俱好。
  “我可能过些天就要南下,不过要先去一趟南京,然后再回湖北。”刘钧回道。
  柳如是连忙道,“那侯爷不介意如是跟随同行吧?”
  “若是柳姑娘不怕晕船就行。”刘钧道,“我这次打算在天津出海,坐船从海上到南京,然后回湖北时,也坐船从长江上走。”
  柳如是轻笑,“如是自小吴松之地长大,江南水乡,人皆惯乘舟船,哪有晕船的。”
  半天功夫,不但董小婉、李香君等女人看出来了,就是冒襄、陈贞慧等人也看出来柳如是有意跟刘钧亲近了。对此,大家倒没什么意见,反觉得是桩好事。美人爱英雄,太正常了。刘钧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堂堂的侯爷,长的也不错,这样的人不正是柳如是这些女子最理想的乘龙快婿吗。而且如柳如是这样的女子,很多时候并不太讲什么感情,只要觉得条件合适,那么委身相随才是正理。
  “侯爷,在下有个事情想要求侯爷帮忙。”侯方域请刘钧到二楼走廊外面的美人靠上做着,然后请求道。
  “是伯户的事情吗?”刘钧问,侯方域的父亲曾是户部尚书,不过后来因为贪污罪名被下狱,至今还在狱中。
  侯恂也是东林党人的元老了,他的入狱其实也是当初的党争的结果,至于贪污嘛,其实明朝的这些官员,真要查贪污,没有哪个能够清白的。毕竟官员的俸禄这么少,平时各种礼节早成了惯例了。因此有些礼物,既可以说是寻常的人情往来,也可以说成是贪污,这事情就是如此。
  侯恂是东林党的元老,也是很有能力的,尤其是在钱粮这方面。
  “侯兄其实过于担心了,这次皇帝重用东林,不再拘于派系,侯伯父也肯定能马上出来。你放心,回头我会与梅首辅和李次辅提一提此事,相信伯父的事情很快能弄清楚的。”
  如侯恂这样的事情,现在刘钧确实能这样说。首辅和次辅都是刘钧的老师,而且他现在的地位也不低,加上侯恂的情况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一点贪污问题,又不大,如今东林上台,肯定能放他出来。
  侯方域千恩万谢,随后方以智又单独来与刘钧求情,想帮自己的老爹运作一下,重新出山。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原是湖广巡抚,因剿匪不力被撤职,现在家闲住着。
  “没有问题。”刘钧大包大揽道,侯恂和方孔炤都是老东林,而且都是能力很不错的那种。刘钧不会为了点私人感情就如此大包大揽,而是他很看重侯方两人的威望和能力。把这些人弄出来,当然也是对刘钧的一个助力。
  说白了,他刘钧也是东林弟子,复社成员,在明末这种凡事都要先讲讲党论论派的年代,刘钧身上早打上了东林和复社的标签。
  稍后,刘钧告别了李春江等一行人,离别时,兄弟刘键陪着刘钧多走了一会。
  刘钧望着刘键,这个才刚满十四的少年,却已经是一个新进举人了,还将参加明年的会试,说不好还会成为进士。刘钧认为刘键考中进士的可能性很高,就跟他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考中了举人一样。
  刘键中举,并不完全靠的是才能,还有他这个侯爷的弟弟。
  “如果明年中进士了,你想做什么?”
  刘键虽然才十四,可却跟一个大人一样,尽量的装着成熟老成样。
  “我想入翰林,将来成为大学士,入阁当辅臣!”
  “有志气。”刘钧夸赞了兄弟一声。“我觉得如果你中了进士,在翰林呆两年也好,不过不必呆太久,还是应当下到地方多煅炼煅炼,到时你可以到回湖北或者去湖南。”
  “二哥考虑的真远,可进士哪那么容易中的。我今年才十四,我觉得明年我肯定中不了。”
  “中不了也没关系,回家再读三年,下一科再考就是。”刘钧拍拍兄弟的肩膀,才十四的孩子,比自己矮了一个头。
  “之前我进宫面圣,陛下给咱爸也封了官,南京左都督府都督同知,祖父也被加封为南京左都督府都督知,母亲被封二品诰命夫人。”
  如刘钧这样的功臣,皇帝给他封赠祖上是常例。刘修一个老秀才,也一下子封了一个都督同知的二品高官,不过这照例只是一个虚衔,享受二品部份待遇,但并没有实权,代表的是皇帝给予的荣耀。
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阁老刘钧
  出了会馆,刘钧又去分别拜访了梅之焕和李长庚。如今两位老师都入阁秉政,一县出了两辅臣,两人还是亲戚,这可以说是相当特殊的情况了,这也就是在崇祯朝的内阁才有可能,在大明其它朝是断不可能的。
  两人入阁为首辅次辅后也是日理万机,并没有多少时间与刘钧这个弟子多谈。但对于刘钧提出的明年攻辽计划,却都持赞成态度。他们之前也反对崇祯准备锦州决战,可惜他们的话崇祯并不听。却不料,最终皇帝竟被刘钧给劝说改变了主意。
  梅之焕留刘钧一起吃了顿饭,其间他感叹道,“其实我是真不想当这个首辅,若可以,我连京城都不愿意来。都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一当了这大明首辅我才知道朝廷已经穷困到了何种地步。”
  “到处都是要钱,到处都没处,累啊。”
  “好在流匪已经剿灭,算是救了命了。”梅之焕感叹连连,“继业啊,你之前搞的那个清理整顿卫所和屯田之事,非常好。我看了你们送上来的公文,仅整顿清理湖广行都司的诸卫所,你们就清理出了二百多万亩屯田,明年计划能收到二百多万石的屯租,相当了得啊。”
  “我打算在全国相继推动卫所整顿清理,第一步先清理湖北湖南四川云贵,第二步清理南畿闽浙两广,第三步清理河南山东,然后是九边各地。等完成第一阶段的清理整顿后,到时我还打算将卫所彻底的撤消,各省的都指挥使也一并撤消。”
  刘钧听了,对于梅之焕的大胆计划也是动容。
  “老师,这卫所改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应当先步子小一点,一步步来。而且学生以为,清理卫所,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前提,那就是得先考虑好安置那些卫军,若是不能安置好这些卫军,一个不好,这好事就可能变坏事,就如当初裁撤驿卒一样。另外清理整顿,也得有一个好的执行,绝不能让有些官员把整顿当成发财的手段,借机敛财。弄不好,整顿卫所就会成为新的动乱之源。”
  “你说的对,这些我都会考虑的。你到明年夏天才会出战,这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就先从两湖和四川陕西这四省先整顿,两湖有你在,四川也有秦良玉,陕西有孙传庭,都有强军驻守,由你们出面协助清理整顿,不用担心出问题。”梅之焕说道,“等到明年整顿好的各地屯田收获,朝廷就能放开手来清理整顿更多地方。”
  “如果今年能整顿好湖广四川陕西四省,那明年这四省的军屯就能收到数百万石屯租,这将大大改善朝廷的困境。”
  其实刘钧觉得梅之焕这样苦心竭力的为大明缝缝补补根本不会有用,大明早已经从头到脚烂到根了,不是一两项改革就能救的了大明的。
  可刘钧现在也无法说太多,他也是在这个漩涡里打着转,也一样还只能随波逐流,勉强挣扎着。若他现在跟梅之焕说要造大明的反,估计得被上梅之焕打破脑袋,要被梅之焕亲自出手清理门户。
  刘钧提起侯恂和方孔炤之事,梅之焕道,“放心吧,这两人很快能够得新启用的。”
  “会安排什么官职?”
  “你觉得如何安排合适?”梅之焕问,他现在对刘钧这个学生,从不当成一般学生看待。
  刘钧想了想,“我觉得方孔炤可以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侯恂可以出任南京户部尚书。”
  梅之焕想了想,“不错的安排,我到时和酉卿商量一下。”
  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户部尚书这两个官职其实相当重要,虽然也和南京工刑礼吏四部一样都挂着南京两个前缀,但南京兵部和南京户部的权力却远跟其它四部尚书不同。
  北京六部,以吏部权最重,而在南京六部,却以兵部权最重,其次为户部。
  南京兵部尚书惯例加参赞机务衔,和南京守备太监以及南京守备勋臣这两个内外守备,一起同为南京甚至是整个南直隶地区最高决策三人组。南京兵部尚书不是个闲职,而是相当于江南江北两江总督这样的实权地方大员。
  南京兵部尚书掌控整个南直隶地区的军务,拥有调动南直隶各地兵马,以及南京三大营还有水师等权力,还负责南京城防,负责江防海防,等等诸多大权。
  说白了,南京兵部尚书,就等于是南直隶总督。他所挂的那个参赞机务衔的意思就是南京距京师太远,但有紧急事务奏报不及,因此南京兵部尚书加参赞机务之衔,以拥有临机决断,便宜全权处置之责。
  南京守备太监和南京守备勋臣,实际上权力还不如南京兵部尚书,在这个南京决策三人组中,兵部尚书才是权最大的那个。
  而南京户部尚书的权利也同样极大,整个东南地区的钱粮都经过他手,还总理漕粮食盐等。
  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户部尚书,这两个官职,一个相当于南直隶总督,一个相当于南直隶的巡抚,实权人物。
  刘钧提出这个安排,其实是考虑到历史上大明没几年就要完蛋了。现在做这样的安排,也许万一,将来这个后方还有个自己人。
  刘钧自己能一直把湖广经营成自己的大本营,若是将来南直隶地区是自己人,哪怕只是盟友,也好啊。
  在梅之焕家吃了顿便饭,谈论的却是许多军国重事。饭后,刘钧告别,出府的时候,突然有人拦住了他。
  “梅小姐。”拦路的是梅清。
  梅清一袭儒袍,站在刘钧面前,“听说你过些天就要回去了,我想归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