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697

  刘钧皱了皱眉头,“你留在京师照顾老师吧。”
  “我爹有我娘和诸姨娘们照顾,我想归队。”梅清固执的道。
  “女子在军伍之中多有不便!”刘钧刚说了一句,就被梅清打断了,“先前我也在军中,还参加过数次战斗,不也一样表现很好吗,照样杀敌立功,我还凭军功升到了把总。”
  刘钧无言。
  “明年我们要去辽东作战,兵危凶险。”
  “我不怕。”
  “我怕。”刘钧无奈的道:“你是大明内阁首辅的女儿,却要女扮男装在我军中打仗,这事情传出去,老师和我都要被弹劾。”“我不管!”
  刘钧拿他没办法,只得道,“你为何这么喜欢打仗啊?”
  “就是喜欢。”
  “打仗是男人的事情,哪需要女人替我们冲锋陷阵啊?”
  “四川秦总兵也是女的,她不也征战沙场吗,而且都几十年了,打了那么多胜仗,天下称赞。”
  刘钧拗不过她,只好道,“这事情老师答应吗?”
  “我爹不会反对的。”
  刘钧只能在心里对梅之焕写了一万个服字,这爹还真是奇特。“好吧,我服你了。”
  “你哪天离京,我跟你一起。”
  “到时我派人通知你。”刘钧头也不回的走了,遇上这样的奇特父女他有什么办法。不过回头想想,梅清跟着他从头到尾的打完了四川之战,表现出众,还立下了真真切切的战功,凭本事从队头升到了把总,他又能说什么。
  在李长庚府上拜访的时候,李长庚倒是比较放松,他早年在京为官多年,在四个部任过尚书,还曾经官至吏部尚书,已经是和阁老差不多份量的大臣了。之后罢官回乡,休养了多年,再次出山,也是表现极好。如今再次回京,入阁做了次辅,还兼管了兵部的事务,倒没什么困难的,依然是得心应手。
  “这次回湖广后,我准备按郧阳练兵的方式,整顿湖南兵马。老师,我有个请求,请您帮我把左良玉从湖南总兵位上调走。”
  左良玉嚣张跋扈,所部军纪极差,尤其是他手下招降了大量的流匪,严重超标,朝廷又不给那些超标的粮饷,结果这个左良玉就全靠自筹。
  不过左良玉的自筹粮饷和刘钧不一样,他筹饷的办法只有一个,就一个字,抢。纵兵抢掠,这种将领刘钧实在不愿意要,尤其左良玉的资格又老,而且也能打仗,这样的人就是个老兵痞,实难管束。刘钧也不想跟这种人麻烦,趁早把他调走。
  “那调他为河南总兵。”李长庚倒是很维护刘钧,对刘钧提出的这种很无理的要求,根本没反对。
  “谁来担任湖南总兵,你是不是也有中意的人选?”
  “我觉得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是个不错的人选,马军中号称独眼马,又叫小马超,打仗勇猛,而且是个可靠的人。”刘钧跟石柱马秦两家关系不错,他觉得与其调个不熟悉的人过来,还不如把小马调来。
  “回头我跟傅宗龙和陈新甲商议一下,问题应当不大。”
  “湖南你准备练多少兵?”李长庚问。
  刘钧想了想,“我是这么打算的,现在湖北练了五万新军,我打算在湖南再练两万余人马,到时编成三镇,两万余人马编为一镇,每镇下设二协,每协下设二标,每标下设二营,另外镇下再直辖一两个营,一镇编八到十个营,两到三万人一镇。”
  “两省设三镇?”李长庚想了想,“湖广属于内陆腹心之地,设三镇七八万兵马有些多了吧。”
  “编练三镇兵马也是为明年出兵做打算,明年夏天我打算带五万人攻辽,湖广两省也得留一镇兵马镇守地方啊。”
  如今朝廷主要实行的镇戍营兵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而刘钧提出的这个镇协标营的新布置,却等于在营以上又增加了几级,隶属统领关系更清楚了。而且按刘钧的意思,现在的各种标营等于是取消了。总兵统镇,副将统协,参将统标,游击、都司统营,守备、千总统部,把总统司,百总统局,旗总统旗,队总统队。
  上下的关系更加明了,而刘钧这个提督统领三镇。
  “巡抚的抚标营呢?”李长庚问,大明军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文驭武,巡抚也是有直属的标营的,甚至还有好几营。
  “标营也在其中,巡抚也是通过参将、游击统领标营的。”刘钧笑着回道。不过李长庚还是听明白了他其中的意思,刘钧等于是剥夺了巡抚的统兵权。这样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不过如果刘钧表面上设立抚标营,实际上却是由自己的参将、游击将军分领抚标,也是可以的,那等于架空剥夺了巡抚的标营。
  看刘钧的样子,李长庚知道他肯定早已经这样干了,湖北巡抚朱大典的那几营营兵,肯定早就被刘钧控制了。
  “事情不要做的太过火,有些事情闹起来就不好看了。”李长庚提醒刘钧。
  “学生明白。”
  李长庚想了想,“你回去后可以按你的想法编练湖南新军,但是暂时只能有湖北湖南两个总兵,你还得兼任湖北总兵。”
  “明白。”
  湖广终究是内陆,不是边地。如今大明的北边,其实有些镇已经不止一个总兵官了。就在京畿地区,就有六巡抚八总兵。如蓟镇这样的大镇,拥有好几个总兵。基本上,原来的分守副总兵,都被提升为了总兵衔。
  但内地毕竟不同,一镇依然只有一个总兵。
  “老师,周延儒最近如何?”刘钧突然问道。
  李长庚哼了一声,“周延儒原本是想要复相的,结果临到了被长公占据首辅之位,肯定是有些不满的。不过他能出任吏部尚书,那也是没亏待他的。放心吧,有我们在,他就算心有不满,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的。”
  如今的东林极得崇祯的重用,加之有刘钧和复社一伙人又与太监们联合起来,使得现阶段东林不但得到皇帝重用,还得宫中的太监们联合,甚至连过往的阉党都不再如过去那般生死仇视,因此如今朝中气氛还算很好。
  只是刘钧还是比较担忧的,眼下崇祯也许是迫于形势不得不重要东林,可他相信,以崇祯心中极度厌恶朋党的态度,也许等局势稍好些后,崇祯就会再来算后帐了。
  哎,刘钧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起码现在的形势还是很不错的。
  “需要把朱大典调走吗?”李长庚送刘钧离开时问。
  刘钧笑着摇了摇头,“其实我和朱大典合作的还不错。”
  李长庚摇摇头,不说话了。这个学生,虽是武将,却相当于个小阁老一样影响着内阁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皇帝义子
  皇帝御赐镇南侯府厅堂里,刘钧悠闲的抽着烟。这烟没有过滤嘴,抽起来却并不辛辣,烟丝里似乎掺了些薄荷丁香之类的草药。
  刘钧也是刚发现,原来大明早在万历时就有烟草的记录了。
  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气。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
  烟草到了如今,抽的人很多,甚至不但男人抽,女人也抽,小孩子都抽。总之有种把香烟当成瓜子零嘴般的感觉,烟民数量已经极广。香烟甚至已经成了一个很暴利的新产业,不过朝廷向来对烟没好感,崇祯甚至几度下过禁烟令。但他的禁烟令就跟许多其它的政令一样,基本上没用。
  柳如是在一边小声的劝道,“侯爷,少抽几口,虽说医书上讲烟草能御霜露风雨之寒,食此能杀疳积、消癥痞。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抽多了不好。”
  刘钧暂时还逗留在京城,因为这座府第是皇帝所赐,他便也搬了进去,以便有时在京城中住宿,也方便梅李二位老师和皇帝随时的召唤。刘钧带了一队亲兵搬进这府中,刘钧便把兄弟刘键也接了过来。
  李春江和候方域、方以智等一群人都过来庆贺乔迁新居,热闹了一回。本来刘钧倒想留他们就在这里居住,不过侯方等人在京中也都有府第,各自在家居住。倒是柳如是,却没跟着董小婉去侯家居住,反而主动留了下来。
  京中的这个侯府,除了刘钧兄弟俩,也没其它的主人。府中的仆佣奴婢车夫厨役等倒是一应俱全,柳如是留下来后,倒不客气,直接把自己当成了府中的女管家,每日里指派几个调动那个,不过倒也把府里几十号人收拾的服服贴贴。
  刘钧兄弟两个每天的一日三餐,甚至出外的车马等都安排的妥妥的,刘钧倒也很是满意。府里的下人都还以为柳如是是侯爷的妾侍,平时大家都喊她如夫人,或者柳姨娘。一次刘钧听着有下人当他面喊柳如是姨娘,也没出声纠正。
  柳如是自那以后,更加的用心了,甚至刘钧每日里的起居洗漱等,她都管了起来。
  对于她的那些表露无遗的心思,刘钧也没拒绝,只是顺势而为。一个漂亮的女人围着自己转,这其实是件很让人开心的事情。反正又不抢不偷的,难道他刘钧堂堂一个侯爷,这么点小事也不得自由。
  听着柳如是的劝说,刘钧脸上露出笑容,“好,听你的话,不抽了。”说着,他把那纸烟递给柳如是。柳如是本来给刘钧准备了几根上好的烟杆儿,有金斗的也有玉嘴的,但刘钧并不喜欢那样的烟杆。
  其实,刘钧也不是真的喜欢抽这时的烟,他只是试试这时候的烟而已。一来,算是借此回味下过去抽烟的感觉,二来也是想了解感受下这时代的烟草。烟草的利润,不下于茶叶。尤其是这时候男女老少都全民抽烟的情况下,烟草确实很暴利,甚至还不用如茶叶一样交特别的重税。
  如果可以,九头鸟也是可以插一脚的,毕竟烟草这行业门槛并不高。
  柳如是接过纸烟卷儿在烟灰缸里按灭,又走到后面从伺候在厅角里的丫环手里接过毛巾在热水盆里绞过,走回来亲自给刘钧脸上敷抹几把,刘钧顿时觉得清爽了许多。
  厅堂边上站着的几个年轻的婢女看着眼热,这个姨奶奶,真是个会侍候人的。长的好看,又会侍候人,就是平时待她们这些年轻的婢女跟防贼似的,都不给机会接近侯爷。本来府里也有几个长的好的年轻丫环,知道以后要侍候的是镇南侯时,也是存过些小思心的。
  然而府里有了这如夫人,哪还有她们半点机会啊。
  多好的侯爷啊,年青英俊,天子宠臣,内阁首辅次辅的学生,年纪轻轻就军功封侯,还是二省提督,还这么年轻,可惜,可叹。本以为侯夫人在原籍,她们或许能有一些机会,谁知道却遇到这么一个护食的狐狸精,一点机会都不给。
  这时外头张国柱有些慌张的跑了进来,进入厅堂的时候,脚甚至在门槛上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原本一个精明能干的亲卫旗总,却慌慌张张的。
  “大……大帅……”
  “慌张个什么,出什么事了?”刘钧瞪了他一眼,问。
  “大帅,皇上到了,已经进了府,这会就要到这了。”张国柱惊惶的禀报道。
  此言一出,众人皆哗,屋里的柳如是和一众婢女们都惊呼出声,还有个婢女失神之下,更是把手里端的水盆都掉地上了。
  就是刘钧听了这话,也吓了一跳。现在这份都是晚饭后了,宫中应当已经关闭宫门了,皇帝怎么这个时候来了。而且来之前,也根本没有派人通知迎接,甚至也没有锦衣卫东厂等提前来检查,这也太突然了吧。
  刘钧正想着,刘侨已经带着一队身穿普通装束的锦衣卫到了。
  “继业,快准备接驾,皇上马上到了。”刘侨一见他就喊道。
  “皇上真的驾临寒舍?”
  “快准备接驾吧。”
  崇祯没有兴师动众,也没有带什么皇帝依仗车驾之类的,他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而来。身边只带着些厂卫和宫中侍卫,陪同的也仅有曹化淳、王承恩、王之心、刘侨,另外还有几位勋臣,定国公徐允祯、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以及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
  皇帝深夜出宫,私服私访镇南侯府,这绝对是件让人意外的大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