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697

  而银币不同,银币每个只半两重,且有花纹齿纹等可免防伪防刮削,使用的时候甚至都不用再称重,也不用再麻烦的去金银店铺钱庄里鉴定甚至兑换,不用再鉴定成份、真伪,不用称重,使用起来会极为方便。
  只要银行做到随时回收兑换这些银币,那么就算是银九铜一也不用担心不会被接受。毕竟平时百姓交易的银子虽然是称重的,可使用过程中鉴定衡量切割兑换等,一般在金银铺钱庄里也是要收手续费的。
  银九铜一,铸造的银币越多,利润也将越高。刘钧的军械坊里有足够的技术,开铸银币并不会很麻烦,而且成本很低,真正一本万利的买卖。
  刘钧就是要借这次机会,把银行开起来,尤其是要开到繁华无比,资本极多的江南。
  “有国姓爷支持,我等自当奋力。”两广总督张国维说道,虽然说可以想象开市舶司建海关,肯定会触犯到那些地方官商的利益,可刘钧刚才话里面也说了,收上来的税,朝廷只要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是留给地方上的。
  做为地方督抚,当然也希望手里有钱,有钱就好办事。
  刘钧也知道想要从江南这些地方豪强手里抢饭吃不容易,所以这次他压根没打算就这么过去。
  刘钧是带着兵去的,他人还在京师,却已经给退回蕲黄驻扎的九头鸟发了命令,把上次出战江北的那些兵马都调到南京去等他。
  一般情况下,各地的兵马是不能随意调动的,但刘钧这次是奉旨往东南祭海神,还要提督军务,是奉旨钦差,得了皇帝和内阁以及兵部许可的。
  皇帝也知道,要想在江南开市舶司建海关不是那么容易的,让刘钧带着两万余人马南下,就是要震慑下东南。若有敢不开窍的,就要让刘钧杀鸡儆下猴。
  崇祯现在是穷怕了,一听说郑氏在海上一年收保护费都能收一千万,都恨不得立即让刘钧带着他训练的五万新军直接驻扎到福建去,把这收保护费的权力抢过来。有了那大笔银子的刺激,现在崇祯真的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除了允许刘钧调动军队,崇祯还给了刘钧很大的方便,让曹化淳和刘侨各派了批厂卫陪刘钧南下,随时调动厂卫支持刘钧。
  有皇帝的支持,刘钧打算玩次横的。
  船队入扬州,刘钧带着自己的骑兵营登上码头,上岸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自己的骑兵营,直接把扬州城门接管了,然后由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带队,按着一份早拟好的名单,直接冲进城中,把三十六家盐商的豪宅给围了。
  “拿人,抄家!”
  刘钧的举动,把一众跟着下船的督抚大员们惊的一愣一愣的。
  “侯爷,这是?”
  刘钧轻笑几声,取出一份折子交给他们。“这些奸商多行不法,朝廷早已查明证据。”
  刘钧拿出来的证据,都是厂卫们搜查到的。厂卫是什么人,没罪他们都能让你有罪,何况那些大盐商们,哪个没有罪?什么贿赂官员、贩卖私盐,甚至是与后金通商都有,可以说,随随便便都能弄出个二三十条罪证,还都是大罪。
  以往没有人查,那是因为他们都跟官员甚至朝中的勋贵们盘根错结,相互勾结。可是这次,刘钧要拿他们做儆猴的鸡,便谁都救不了他了。
  这如今,比后台,谁比的过刘钧?
  皇上的义子,国姓爷,宰相门生,本身还是侯爷。
  刘钧从厂卫提交的名单中,挑选了三十六家最肥,平时最嚣张的盐商。
  盐州有名的大盐商郑继宗家财数百万,在扬州向来呼风唤雨,基本上扬州人都知道,这位郑胡子如此嚣张,那是因为他妻子周氏其实是当朝皇后的堂妹,国丈嘉定伯周奎是郑继宗的大后台。
  可今天,郑继宗正在家里跟新收的第十二房小妾嘿咻之时,被破门闯入的九头鸟给从床上带走了,甚至都没给他一件衣服以摭羞,就那么把他跟个光猪似的从家中抓出来,直接押到了扬州最热门的码头上。
  扬州三十六位盐商被捆在运河码头上,虽然这些既不是扬州的所有盐商,也不是其中最富有的,但一下子抓了三十六个,也足以震惊全城了。
  然后锦衣卫当众宣布了他们的罪状。刘钧直接请出了尚方宝剑,当场处斩了这三十六人,不给丝毫机会。然后宣布抄没所有的家产。
  刘钧的这番雷霆风暴,把整个扬州城的人都吓的不轻。
  就这么把人杀了?
  真的杀了。
  一看始大家是来瞧热闹的,可见到人头滚滚后,那些看热门不嫌事大的人才感觉心头发冷。这时大家才想起来,这位当今皇帝的义子国姓爷,原来还有个外号员刘阎王。
  杀人,抄家,扬州城一时鸡飞狗跳!
第四卷
天子近臣
第二百四十八章
善者不来
  扬州府山雨欲来,许盐商都不免兔死狐悲之感,人心惶惶。可江北巡抚史可法却跟本不理会扬州会一众官员的求见,而江北巡按这时则开始接连上本弹劾扬州知府等本地官员。
  最让那些扬州官商们绝望的是,事情发生了好几天,他们早派人入京活动,可京师却根本没人肯理会他们这些人。包括以往各家在家里的后台,以往年年分红孝敬,从来没有断过,可这个时候却再没有人理会他们。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不是那些勋贵大臣后台甚至是内臣后台不肯帮他们出面。实际上扬州事情一出,嘉定伯就进宫了,可惜国丈在皇帝面前哭诉刘钧的跋扈,结果反而痛皇上痛斥,据说皇上甚至喊出了要削掉周奎的伯爵之位。
  最后若不是皇后赶来相劝,说不定周奎就削爵了。皇上虽最后看皇后之面放过周奎,可却对他下了责罚,罚俸三年加罚银十万两,另外让他回府闭门思过。
  正因为国丈爷的遭遇,才使得其它人都不敢收扬州盐商的银子,不肯替他们出面。所有人这时都知道,刘钧在扬州做的事情,那都是皇帝的意思。
  江北巡按弹劾扬州府官员,内阁也很快发下批复,扬州知府在内的十余名官员被就地免职,其中扬州知府等数人还被下狱。
  结果传到扬州,扬州城上下更加的气氛沉重,似乎整个扬州城都凝固住了,死气沉沉一片。
  数天时间,刘钧也将那三十六家盐商抄了个底朝天,所有的财产都被抄了出来,其中还又抄了十几个敢窝藏转移盐商财产的。刘钧亲自负责抄家之事,出动的全是九头鸟的兵,所有的犯罪盐商财产一文不少的都被抄没登记。
  最后刘钧在扬州公开发售拍卖那些盐商的房屋家具田产珠宝等,刘钧故意把拍卖搞的很热门,延续了整整半个月时间。
  最后所有的抄没财产都被拍卖,换成了银子。
  整整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数目惊人。这些银子刘钧自己一分没留,全都呈报给崇祯,准备派人押送入京送给崇祯。
  刘钧在扬州半个多月,却是让扬州城闻刘钧之名而色变,甚至有了小儿止啼的本事。而刘钧在狠杀一通之后,也和史可法在扬州建起了扬州海关衙门。
  扬州海关设在城外的扬州港,划立了一块很大的地方,开始招募工匠建造衙门,以及仓城。这座海关按计划,将建立一个很大的仓城,外面还要建上城墙。以后从扬州港进出口的货物,进港后都要先把货物入关,送到创设中报关核查,征税过后才能取货。
  具体的关税,则分为引税、水税、陆税和加征税四种。其中引税就是许可证税,所有从扬州港进出口的海商,都得先申报由引,取得许可证,交纳引税,登记船只、人员等信息。
  而水税,则是按船只的大小征税,往贩西洋的船只宽1丈6尺以上者,征银5两;每多1尺,加征银5钱。往东洋吕宋等地去的船只较小,比去西洋的船只减十分之三。
  陆税,则是商品进出口税,按货物价值百分之五征税。
  加征税,则是因为此时许多从吕宋等地回来的船只多携带银两而不带货物,因此对那些从吕宋回来的船只,每船加征二百两银子的加征税。如果船只运回的是米,则每石米税银一分二钱。
  海关税收主要就是这四类,具体的则还会有些港口的收费。
  海关建起来以后,还会有海关辑私,没有海关发放由引的,都将会被查处。
  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刘钧倒也没指望这海关一天就能真的杜绝走私。
  不过刘钧在扬州做的这些事情,还是很快传遍了整个东南沿海。
  许多人都在沉默着,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究竟会是如何,谁也说不准。没有人愿意看着刘钧一路把海关建起来,谁也不愿意自己嘴里的肉再吐出去。
  可有扬州三十六盐商掉脑袋在前,一时间也没有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他们都在等着别人先出面,而就在这种沉默的气氛中,刘钧在扬州拍了拍手,带着自己的兵马越过了长江,到了南京。
  南京的繁华更盛北京。
  南京城很繁华,可刘钧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刘钧入南京的时候,是带着麾下兵马进城的。这次不是三千,而是两万余众。整整七个营的九头鸟,两万多兵马全副武装,崭新整洁的铠甲,锐利的兵器,整齐的方队。刘钧特意让麾下换装了干净的新军服,尤其是那三千骑兵,分成十几个骑兵方阵,每个方阵的坐骑都是同一个毛色。
  而且每个骑兵身上都还披着一件在京皇帝检阅后赐下的御赐大红披风。
  当两万多人排着上百个方阵,以分列式气势威武的进入南京城时,着实把南京上下都震了一把。
  如此威武之师,确实罕见。
  虽然说大明是从南方起家,以南统北。可这些年来,南兵毕竟驰废,不如北方九边兵马常年守边备战精悍。
  而且江南的土大夫多年来热衷于经商赚钱,所谓兼并土地其实反而只是一种习惯而已,土地里并不能赚多少钱。在江南,几乎有点资本的都去做生意了。小本就做生意,大本钱就做大生意,或者开店或者出租,又或者把钱拿去给人放贷,或者集合资本拿去给海商放洋出海贸易,坐亨分红。
  那些地方豪强资本越积越厚,最终又转来收购土地,土地最后还是多集中到了那些地主土绅们手里。而那些普通的农户也多成了他们的佃户,或者干脆带着自己的那点田地投效到那些豪强名下。
  投效之后,在那些豪强手底下交租种地,其实比起在朝廷手底下纳赋兼服瑶役,更轻松一点,尤其是当投效到了那些豪强手下时,往往便能少受地方胥吏的盘剥。
  大明江南到了现在,耕地反而比国初减少了,纳的税额更少。田赋在变少,商税又几等于无,江南是那些土大夫们的天堂,就是普通的小民也过的还算不错。大明日子最难过的,也就是北方。
  而现在,镇南侯就是要来动他们这块奶酪的。
  在临街的一处酒楼楼上,郑芝龙望着街道上那耀武扬威的楚军,面色有些沉重。郑芝龙早先收到兄弟郑芝凤和熊文灿的信,说镇南侯邀请他到南京会面。他还没怎么当成一回事,并不打算前来。
  可随后就听说刘钧在扬州杀了三十多个大盐商,砍头又抄家,还设立海关等等,郑芝龙就有些坐不住了。
  盐商们主要是卖盐,设立海关对他们影响并不会太大。但对于专门垄断海上贸易,甚至大收海商保护费的郑氏集团来说,这就将会是影响极大的事情了。
  郑芝龙坐不住了,丢下福建的事情,连忙北上。不过到了南京之后,郑芝龙并没有马上去扬州见刘钧,他还要多观察一下这位如此强势的国姓爷。
  在南京这些天,郑芝龙确定了一件事情,朝廷这次来者不善。东南的督抚都换了人,甚至还新设了闽浙总督,以统辖福建、浙江、台湾三地。
  看着刘钧的麾下兵马,郑芝龙大为惊讶。印象中,朝廷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精兵悍将了,看那装备,那气势。
  郑芝龙这几年实力扩张迅速,甚至被人称为闽海王,可自己手下兵马加起来也不过三万左右,这些兵还多是商船水手兼任。但郑氏的兵马强的是海上作战,可说到陆上,郑芝龙自认为跟刘钧带来的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