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697

  他刚才去北货铺,买参递过银票的时候,里面夹着一张纸,上面用密语写了关于九头鸟军队驻防,兵马编制,将领名单,出兵日期和数量等三十余条情报,相当详尽,虽然都还算不上是什么机密信息,可也确实很全面。
  而这些他都是从北货铺拿到任务要求,然后依要求收集的。
  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一名山西商行管事,并不是什么锦衣卫也不是东厂,更不是满清的细作。不过从某方面来讲,他其实也算是一名细作。山西的许多商人都通口外,暗中与清人走私交易,除了向清军运去粮食铁器布匹等物资,换回清军的金银珍珠人参貂皮等外,他们还向清军贩卖情报,根本清军的要求,搜集明朝的种种情报。
  去年,清军直接向乔桂的商行提出要收集九头鸟的情报,并开出了不低的价格,商行便派出了乔桂等不少人南下,还在湖广各地成立了数家商行。
  山西商人因为靠近张家口这条通往草原的商路要道,因此一直以来都与口外的胡人关系密切。清军征服了口外的蒙古人后,山西商人便也开始与清人合作。
  各种物资走私,情报贩卖,只要是能赚钱的,他们无所顾忌。
  乔桂刚译出的暗信,是商行给他传送的最新任务,让他想方设法弄到九头鸟从红夷那里得到的火炮威力。另外,还让他想办法搜集九头鸟的燧发火铳情报,最好是能够得到一两支这种新式火铳,秘密送回山西总部。
  一艘商船在辽海解冻之后,乘风破浪来到旅顺口。
  船头站着一个商人装扮的中年人,他的后面站着数名做护卫装束的年青人,他们站在船上正仔细的打量着港口。
  旅顺口,一个优良的港口,哪怕这些年冬天奇冷,可旅顺口结冻的时间也极短,甚至据说在早些年天气不这么冷的时候,旅顺口的海港甚至终年不冻。
  加之这里隐蔽险要,是一座天然良港。旅顺口与庙岛列岛以及山东半岛蓬莱角共扼渤海海峡,构成了京津与渤海海岸的天然屏障,对于定都北京的大明来说,这里向来是个极为重要的地方。
  可惜,这样重要的地方,大明却已经丢失数年了。
  崇祯二年,东江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后,东江镇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其旧部先后在皮岛和登州等地作乱,虽朝廷先后平定东江和登州之乱,可随着孔有德投靠清军,在其协助下,清军于崇祯六年发兵猛攻旅顺,驻守明军虽奋勇抵抗,可最终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旅顺丢失。
  旅顺丢失后,明军也很快丧失广鹿等海上诸岛。崇祯十年,东江镇最后一任总兵沈世魁兵败皮岛,败走石城岛,最后被俘而死,大明彻底失去辽海及诸岛的控制。
  “就里就是旅顺口了!”站在船头的中年商人长叹一声道。
  “马上就是我们的旅顺口了。”他身后的年轻人回道。
第二百八十七章
黄台吉
  旅顺。
  隋唐时名都里镇,元称狮子口,大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山东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在大明曾经还统治着辽东的时候,辽东到关内主要是从山东登莱半岛乘船经庙岛群岛到旅顺口登陆辽东半岛。
  后来女真崛起,朝廷大军到辽东征讨,其粮饷辎重也多是经登莱海运到旅顺。这里还曾是商业港口大镇,辽东的皮货药材自此经海上运回山东,山东的粮食布匹等从这里登陆销往辽东,甚至这里还曾是在大明与朝鲜贸易商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山东蓬莱到辽东旅顺,海路不过两百余里。
  “港口船只好少!”
  李逸锋望着港口,这么一个良港,可里面却只有极少数的船只。多数都是小船,传统的硬帆船,有沙船也有福船,多是单桅,还有许多更小的渔船,连桅杆都没有。
  船小破旧,船上的船工渔民们也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港口有些士兵在巡逻,还有一些箭楼岗哨。
  “曾经这里很热门的,港口常泊着上百条船,可自从建虏占了这里,这成这副模样了。”胡掌柜说道。
  自清军攻占旅顺后,朝廷便彻底失去了对辽东半岛以及辽海上诸岛的控制。由于无力反攻夺回,朝廷便开始禁止山东等地的商人渔民前往辽海沿岸。虽然依然还有些人偷偷的前来走私贩卖货物,可毕竟是少数。
  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迅速的衰弱了下来。
  “前年鞑子入关洗劫后,又派山东三矿徒率汉军旗与满蒙旗兵出兵朝鲜,不到两月就征服了朝鲜,如今,鞑虏已经征服了朝鲜和蒙古,完全控制了辽东沿海以及直隶海湾北部地区。”
  “山东三矿徒就是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汉奸叛将吗?”
  胡掌柜点了点头,孔有德三人都曾是辽东的矿工,其中孔有德父亲还曾经对抗鞑子而死,后来他们都成为东江总兵毛文龙的麾下,还成了他们的义子。后来毛文龙被杀,孔有德等又投奔山东,最终又都起兵作乱,兵败后投奔了鞑子。如今还都被封为满清的王爵,因为封号里都有个顺字,因此也被称为三顺王。
  不过大明一般都称他们三人为山东三矿徒或者山东三叛徒。
  “这些汉奸!”李逸锋冷冷的骂了一声。他是九头鸟情报处的夜不收,这次大军东征,他和许多夜不收被派作先锋,先行入辽。李逸锋也是一员老九头鸟了,身好极好,一直是夜不收,如今也挂着百总职。
  不过九头鸟早在去年淮西之战后,就已经开始派出细作、密探入辽,发展眼线收集情报,而这次夜不收分批入辽,他们其实是去联络这些情报人员,负责的是接收传递情报。李逸锋带着几名队员乘坐的是商人胡掌柜的船。
  胡掌柜曾经长跑旅顺,对这一带很熟,甚至周掌柜还有一名亲戚就在旅顺。
  “投靠鞑子的汉人不少。以前佟养性的乌真超哈,后来马光远的尼堪超哈,再到后来孔有德的天佑兵,尚可喜的天助兵等。数量不在少数,这几年清虏还把这些汉奸兵从两翼扩编成了汉军四旗,估计以后很快就要变成汉八旗了,清军里,汉四旗和天佑、天助兵加起来有大约有两三万人。”
  李逸锋哼声道,“马上就要清算这些汉奸。胡掌柜,这旅顺港口似乎防御不强?”
  “鞑子最近从旅顺调了不少兵往锦州去了,听说要围锦州。”
  “我们这样进港,不会被发现吧?”
  胡掌柜笑笑,“放心吧,鞑子其实更好糊弄,更贪财。只要给他们些银子,这些人根本不会严查。何况,我们这是商船,运的还是粮食,鞑子现在正闹粮慌呢。”
  船只进港靠岸,果然有几个拖着猪尾巴的鞑子过来检查了一番,在收到了胡掌柜塞给的一块银子后,又看到运来的是粮食,当下吆喝了几句后就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多谢胡掌柜相送,我们就此告辞。”李逸锋道。
  “你们也多加小心。”胡掌柜关切的道。
  李逸锋上了岸后,很快就进了旅顺的一家商铺。
  “掌柜的,我有点东西寄存在这里,来取一下。”
  “是哪件货物?”
  “一批日本运来的漆器。”
  掌柜的打量了一下李逸锋,“客官请随我来。”
  几个随着掌柜往后面走去,进了一间厢房,掌柜的低声道,“信物!”
  李逸锋取出半枚铜牌,掌柜的接过,也从身上摸出半块铜牌,双一相对,严丝合缝,正是一块。掌柜的点了点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太阳照常升起!”
  “黎明就在眼前!”李逸锋回答。
  掌柜地笑道,“终于等到你们了,大军终于出征了吗?”
  “嗯,我们打前站,侯爷率大军随后就到。”
  掌柜的拉着几人坐下,“那太好了,我有一个大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前些天,虏首黄台吉刚刚从旅顺抽调了一支建虏北上,我们打听清楚了,是往锦州去的。另外,还有个好消息,我们的人已经拿到了旅顺建虏驻防的详细情报,另外我们还成功的说服了几名投降鞑子的汉人军官,我们原都是东江镇的,后来兵败不得不投降鞑子,可并不受重用,还屡次鞑子欺负。尤其是有一人,他的一名妾室还被鞑子将领酒后调戏。”
  “这人可信吗?在旅顺什么职位?”
  “牛录章京,相当于朝廷的守备或都司。不过这人在旅顺降清的汉官中人缘很好,我们通过他已经又联络策反了好几名汉将。”
  满清从去年把汉军两翼扩编为汉军四旗,旗帜为纯青镶黄、纯青镶白,纯青镶红、纯青色四旗,四旗兵马七千余人,以石廷柱、马光远、王世选、巴颜为固山额真。不过孔有德等三叛徒的天佑兵和天助兵一万余人,并还没编入汉四旗之中,他们打的旗帜是白旗镶黑,直属黄台吉统辖。
  那个牛录章京赵得志是纯青镶红汉军旗的,旧为东江镇军官,后来跟着沈世魁一直在东江镇坚持到了崇祯十年,兵败后被俘,最终投降。降后被授官职,还曾经入朝鲜作战,因功升为牛录,后调到旅顺驻防。
  可在旅顺口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因为被驻旅顺的清将索要钱财多次,每次他都忍气吞声,可后来有次他在家宴请虏建,结果却发生了一桩极严重的事情。那个虏将酒醉后闯进了他家的内院,还调戏他的一个小妾,他的小妾极力反抗,结果却被这人怒后一刀捅死。
  此事被赵得志视为奇耻大辱,因此当九头鸟的细作知道此事后主动联系上他后,赵得志二话不说就同意为九头鸟做事。他不但自己向九头鸟提供情报,还主动的劝动了几名跟他一样的汉人降将一起反正,暗中为九头鸟做事。
  “很好,你想办法把这个赵得志带过来,我见他一面。”李逸锋道。
  辽东,盛京。
  四十六岁的黄台吉正当盛年,继位已有十四年。
  开春以来,黄台吉感染时疫,卧病多日,天气回暖,他的身体也终于渐渐恢复。不过就算身体不适之时,他也并没有松懈军政要事的处置。
  不过当他看着手上的这份报告时,还是忍不住紧皱起眉头。
  “传丁启民来见。”
  一旁有侍卫小心回道,“禀陛下,前三等梅勒章京丁启明因犯罪已被褫职为奴。”
  黄台极不耐烦的道,“既授丁启明牛录章京,立即带他来见。”
  丁启明原是明将,曾是兵部侍郎刘之纶的标营副将,后来与清军兵败被俘,黄台吉按他原职降一级授为游击,因对丁启明对红夷大炮有些了解,黄台吉就让他主持清军的铸炮事宜。后来丁启明还真的把炮铸出来了,以后还升为梅勒章京,不过后来被其家奴所讦,指控其将上赐的百口人“耗费殆尽”,且将上赐的貂裘典当,经查明属实后,遭褫职为奴。
  但现在黄台吉已经管不了这些了,他需要丁启明这个大清的铸炮专家来给他解决一个疑惑。
  丁启明很快被找到,这个被贬为奴的倒霉家伙听说他被恢复官职后,激动的差点疯了,虽然只授为牛录章京,顶多相当于一个守备,可也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起码不用再为奴了。
  匆匆沐浴过后,换上新官袍,丁启明入宫见驾。
  黄台吉不等他下跪行礼,就挥手道,“丁启明,你过来,替朕看看这个。”
  丁启明小心上前,从黄台吉手里接过一封信。上面还配有多幅图,有舰船也有火船。
  “丁启明,你告诉朕,这上面的说的战舰和火炮有可能是真的吗?这世上,当真有如此威猛战舰和此犀利之火炮?”
  丁启明仔细的打量,越看越心惊,长达二十多丈的战舰,吃水近三丈,四桅,一个时辰能航行六十里,拥有三层全炮甲板,连上顶层甲板的炮位,这艘战舰居然拥有一百零四门大炮。底层甲板的大炮居然有六千多斤重,一炮能射十二里,发二十四斤的炮弹,炮管长达一丈多。
  而且这样的大炮,居然是铁铸的。
  他越看越惊讶,最后已经有些头脑发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