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697

  松山之战后,一系列的战事,清军屡屡失利,济尔哈朗甚至都有些觉得自己不会打仗了。一打仗,总担心明军那呼啸的炮弹。可现在,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面对明军,他再次感觉到自己是狼,而明军只是羊。
  被击杀的明军尸体到处都是,更多的明军已经丧胆,他们开始四散而逃。
  那面总兵大旗也开始后撤,明军败了,一万山海兵败了。
  “砍光他们!”济尔哈朗纵马追击,大声呼喊。在他们的前面,山海关镇的败兵正拼命的逃跑,头也不敢回。
  义州南面战场。
  吴三桂和祖大率还在率着宁锦兵马与多铎等率领的清军激烈交战,宁锦军面对杀出城来的清军,爆发出激昂的战意,奋勇杀敌,死战不退。
  没有人后退,也没有人去割首级,在吴三桂的大声呼喝之下,这支松山之战后多次对清军作战取胜的关宁劲兵,对过去这段时间的手下败仗,没有了畏惧。
  两支兵马激烈交战,不断有人倒下,每时每刻都有数十成百的战士永远倒下。可两边都在激烈战斗,没人后退。
  “马科和王朴怎么还没有来?”祖大寿战阵经验丰富,虽然明军此时爆发出异常的战意,可战场上,清军的攻势还是太猛烈了。明军正在渐渐处于下风,尤其是在炮阵被夺后。眼下宁锦军还在凭着一腔热血战斗。可他知道,若再没有援兵过来,等这腔血气一降,那么明军很有可能又会恢复到过去那种畏惧建虏的状态。
  一旦落于下风,很可能随时会崩溃。
  吴三桂也发现了两人久久不至,心里愤怒异常。
  “来人,再去催王朴、马科速速前来!”
  吴三桂转头对祖大寿道,“我先把宁远骑兵调上去顶一会。”
  祖大寿面色犹豫之色,然后他拉住了外甥。
  “情况有些不对劲。”
  “怎么了?”
  祖大寿回头望着义州。
  这时只见马科正率着一支骑兵狼狈的向这边跑来,而在他们身后,是一支疾速追击的清军骑兵。
  “败了,败了!”
  随着马科到来的,还有无数的惊惶喊声。
  “他娘的这是怎么回事?”吴三桂怒火腾腾。
  马科纵马奔来,远远的就在喊,“大事不好了,大股清虏自广宁杀来,带队的是睿亲王多尔衮,起码两万满蒙八旗精锐骑兵。他们已经击败了总兵刘肇基的兵马,我抵挡不住,部下已经溃散了。”
  吴三桂愣住,有些难以相信。
  广宁就在义州的东面,隔了一座大山,相距并不远。
  石廷柱并不是孤军来援,他只是一支前锋,真正救援义州的主力是多尔衮率领的两万精骑。
  远处,蹄声如雷,九王多尔衮杀到了。
  吴三桂眼中满是不甘,他望着对面的那片白旗,隐约看到旗下的正白旗主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与他同年,甚至还比他小了几个月。在努尔哈赤诸子侄中第九个封王,因此也称为九王。
  现在,他的到来,粉碎了吴三桂夺取义州胜利的计划,甚至还将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多尔衮来了,没希望了。现在得想办法立即撤退,保存军力。撤吧!”祖大寿很冷静的劝说侄子。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就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吴三桂就要取得义州胜利了。
  可就是差了这一点,天堂到地狱。
  “舅父,我们跟他们打,我们有十二万大军,鞑子加上援军也不过五万,只要咱们顶住他们的这轮攻势,我们就能赢,起码能稳住局面。舅舅,现在不能撤,一撤我们就完了,到时必然溃败。”吴三桂不甘心,他很清楚,如果此时撤退,那极可能变成一场大溃败。到时,能带回多少兵马,都难说。
  “别傻了。”祖大寿喝声道,“现在这局面,别说十二万,就是二十四万,我们都打不赢了。马科已经败了,刘肇基也败了,王朴那边还没消息,但以这家伙的品性,只怕会第一时间逃跑。就靠我们宁锦两镇兵马,如何挡的住这些挡子?若是炮还在,说不定不家机会,可现在炮都落入鞑子之手了,咱们拿什么跟鞑子拼?”
  “听我一句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这里还拼什么,多想想以后,若是我们能带着兵马撤回去,哪怕是只保住宁锦精锐,到时也还能保住地位不失,不被朝廷追究。若是我们真在这里跟鞑子拼光了,那时真的一切休矣。没有了兵马,你拼的再勇敢,也会被问罪。”
  祖大寿自当年袁崇焕被杀后,就一直对朝廷始终提防着,平时都不离军营。他深深明白,当年皇帝杀了袁崇焕,却不追究他,皆只因为他们祖家是辽西将门,对辽兵影响极大。关外战事的紧张,使得皇上需要他而已。
  可如果手上没了兵,那皇上岂还会容他们。
  至于说跟鞑子拼,祖大寿根本不相信能拼的过,也不愿意拼。处于顺风局势之时,宁锦兵马还能凭着一腔热血奋战。可现在这局势,还怎么打?
  战场局势瞬息变幻,证实了祖大寿的话语。
  在多尔衮率两万劲旅自广宁一路杀到后,战场上刚刚还在与鞑子英勇对拼的宁锦战士,立马就开始动摇了,战场上很快出现了后退的明军,接着整个战场的明军都在开始撤退,很快撤退变成了逃跑。
  “大势已去,跑吧!”祖大寿长叹一声,也开始策马转身而逃。
  吴三桂望着崩溃的战场,痛心不已,一世英名尽丧于此。他很想冲上去,与鞑子死战到底,可最终,他也长叹了一声,调转马头跟着舅父祖大寿向南撤退。
  “败了,败了!”
  “跑啊!”
  ……
  明军甚至已经连像样的撤退都没了,只是各顾自己的逃命,四散而逃。营帐、辎重,一切都抛在了后面,五镇兵马,甚至也完全各自撤退,甚至就连在一起做战的宁锦两镇兵马,此时都完全是四散而逃,吴三桂和祖大寿都只带着一支骑兵,完全管不上其它的兵马了。
  “我的大炮!”吴三桂骑在马上,忍不住还回头望向城南的宁远炮阵。他费尽心血从刘钧那里换来的火炮,全完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莫要认贼作父
  旷野里到处是倒下的士兵。
  有的早已死亡,有的身负重伤还在可怜的呼救惨叫,可是过往的败兵却都视而不见,没有人愿意为他们停下匆匆的脚步。
  几批八旗骑兵也呼啸着纵马而过,同样没有人理会这些可怜者。他们在追逐着战场上的大群溃败明军,力图将每一股大队明军都给击溃,绝不让明军有再次聚拢抱团的机会。
  宁远骑兵吴继祖躺地烂泥地里,他的战马身上插着几支箭躺倒在身旁数步外。吴继祖躺在地上,血浸染了衣衫,染红了身下的泥地,他感觉身上越来越冷。他惨叫,他悲呼,他向每一个路过的明军弟兄哀求,求他们带上自己。
  他的声音喊哑了,力气衰竭了。
  身体很冷,冷的发抖。他的腹部开着一条大口子,肠子也流出来了,他一直试图把肠子再塞回去,可总会再流出来。
  现在他已经没有力气再把它们塞进去了,那是一个凶悍的蒙古兵砍伤的,绵甲都没能挡住那一记凶猛的弯刀劈砍。
  现在,吴继祖只希望能得到一个痛快。
  又一队人走了过来,吴继祖抬眼望去,却见是一些没披甲的青壮。看着样子,倒像是大民的百姓,他想了想,也许是义州城里的百姓,那些百姓被鞑子奴役,替他们运输粮草,修缮城墙,现在,他们又来替鞑子打扫战场了。
  “兄弟!”吴继祖努力喊了一句。
  一双陌生的眼睛在面前打量着他,那是一个很年青的人,也许还没十八。
  “兄弟,给我一个痛快,我要不行了。”吴继祖又说道,说完这句话,他更加虚弱了。
  那年青人走了过来,在他身边蹲下。
  “你要死了,救不了了。”那年少年用一种可怜的眼神告诉他。
  “我知道。”吴继祖道,“活不了了,不过没关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赵小四。”
  “小四兄弟,帮我个忙,我胸口有一封信,是写给我家中妻儿的。以后如果有机会,你能不能把这信送到我家,给我妻儿,告诉她们我死在了这里。不过你记得告诉她们,我这条命死的值得了,从松山到义州,我铳下打死了七个建虏真夷,给我们吴家报仇了,值了。”
  赵小四伸手替吴继祖把肠子塞回去。
  “小四兄弟,你是一人不错的人,你一定要记住,你是汉人,你是大明子民,我们与鞑子不共戴天之仇,如今情势所迫,你替鞑子做事没办法,可一定得心在曹营心在汉,绝不能真的认贼作父,忘记了自己的祖宗,知道吗?”
  “哥,你要死了。”
  “死就死了,谁没一死,可我有七个鞑子做垫背,黄泉路上不寂寞。兄弟,记住我的话,将来替我报仇。”
  说完这话,吴继祖呼吸渐弱,最终没了气息。
  赵小四望着死大睁着眼睛的吴继祖,心里很受震动。他伸手在吴继祖的怀里摸出了那土豪信,又从他腰上解下一个钱袋,那里有两块银钱。最后,他又捡起了吴继祖的两把骑铳。
  两把骑铳握在手里,年轻的赵小四突然觉得心里升起一股激昂。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义州城,突然有股冲动。
  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都死在了城里,义州本是他的家,可如今那里却没有了他的家人。刚才吴继祖的一番话,让他心底的那股冲动难以压制。
  绝不能认贼作父。
  我死的值了,有七个鞑子做垫背,黄泉路上不寂寞。
  替我转告我的妻儿,我死了,可死的值,转告她们,我给吴家报仇了!
  赵小四握着骑铳的手越来越用力,他的胸脯起伏越来越剧烈,终于,他握起两把骑铳插进自己的腰里,然后捡起了吴继祖的腰刀,开始转身离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