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697

  “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他刘继业是战神转世,可说白了,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凭着海上战船之利,大炮之猛,避实就虚而已。如今辽东封冻,其水师已无用武之地,这便废去了刘继业一条左膀。而现在刘继业愚蠢的深入到了沈阳城下,其所部几万兵马,还左一路右一路的分别放在各地,镇江和旅顺都驻有万余兵马,现在辽阳和沈阳又各驻一军,这样的用兵之法,呵呵!”
  多尔衮在破了松锦之后,现在是自信心爆棚,完全不把刘钧放在眼中。
  “刘钧业现在仅剩下一个铳炮之利,我大清虽无犀利之燧发火铳,但也有火绳枪。尤其现在又自吴三桂手里夺得这些大炮,他刘继业还有何可凭来对抗我大清?”多尔衮意气风发地说道。
  多尔衮并不怕火铳,火铳不过是懦弱的南人骑射不行,便想借火铳之威。可火铳却也有诸多弱点,发射费时,受风雨影响,准头差等等。真正两军对决,火铳哪比的过女真的骑射冲锋?
  他唯一所惧的就是大炮,在那猛烈的炮火下,任何城池都承挡不住。而明人以往最擅长的就是躲在坚城里面,八旗的勇士骑射再勇猛,可破不了城池也无可奈何。
  但是现在,他们有了这些大炮,刘继业想躲在城池中做缩头乌龟,没门。
  “如果攻破辽阳,我们不能再像锦州时一样屠杀楚军。”代善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些楚军极擅长铳炮和舟船,如果这些人能为大清所用,那么南朝任何关隘城池都挡不住我们的铳炮攻击。如果我们有了楚军的巨舰坚船,我们甚至根本不必要再跟南朝一步步的争夺关宁,我们可以直接扬帆过海,攻打山东,攻打天津,甚至直接在南朝东南腹心登陆,绕过了那些重兵把守的关隘城池,这南朝还如何敌挡我满州八旗勇士!”
  多尔衮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应当优待俘虏的楚军,可以给他们抬旗。那些楚军军官如果肯降,我们可以给他们保留原职留用。嗯,如果刘继业肯降,我看,可以封他一个亲王,封号就封和硕楚亲王,赏他一百牛录,你觉得如何?”
  “和硕楚亲王,这可是天大的恩宠了,嗯,相信刘继业到时肯定会因此感动,臣服我大清的!”代善觉得这封赏不可谓不厚,但如果刘继业真心肯降,这个封赏还是值得的。
  “那就这样定了,不得乱杀楚军一人,所有军官都可原职留用,封刘继业为和硕楚亲王!”多尔衮最后拍板道。
第三百七十三章
窝里斗
  清都,盛京。
  盛京原名沈阳,在洪武二十一年由辽东都指挥使闵忠督建。建成后,城墙周长九里,高二丈五尺,一度是明军在辽东抵御蒙古和女真的军事要地,在此设置沈阳中卫。嘉靖时期,为抵御女真的扩张,曾扩建沈阳城。
  一六二一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由兴京新宾迁都东京辽阳,四年后,一六二五年,再迁都沈阳,一六三四年,黄台吉尊沈阳为盛京,两年后黄台吉改元称帝,立国号大清,从此盛京成为满清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此时的盛京比早先之时更加坚固雄伟,整个盛京城经过扩建后,呈井字格局。城中四条大道形成了一个井字,将满清皇宫围在中间,四条道路对应的是盛京的八座城门,八旗军各守一门。
  黄台吉在出征锦州之前,曾与六部议定扩建盛京的计划,打算在盛京外围再建外郭城。计划中的外郭城墙高七尺五,周围三十二里,为圆形,设八座城门。建成后,整个盛京将是外圆内方两重城。
  皇宫金殿上,刚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的太玉儿与姑姑母后皇太后哲哲坐在帘后,在她的前面,金殿的龙椅上坐着她才三岁的儿子福临,如今大清国的皇帝。
  儿子的御阶下,站着一排重臣。
  大玉儿从帘后望去,里面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尤其是汉臣之中,以范文程为首的三大学士,都没了踪影,如今站在汉臣之首的是早先曾被贬职的宁完我,如今他刚接替范文程的内院大学士之位,成为了汉臣和文臣新首。
  在大玉儿的眼中,儿子福临头上的那顶皇冠,无疑对他来说有些过于沉重了。
  虽然这顶皇冠是盛京的顶级工匠临时赶制出来的,可戴在三岁皇帝的头上依然有些不太合体。
  这顶皇冠是按照先皇的皇冠所制,通体以金工中的镂空累丝技法制成,顶衔一颗鸽子蛋般的极品大东珠。下方分成三层,层与层之间贯一颗稍大东珠为间隔,每层承以四只金龙,半球形底座层之金龙首朝下,上方两层之金龙张口朝上,各龙之间饰以东珠一颗。
  皇冠顶上的金龙东珠冠顶足有三寸七高,皇冠正面中央还有一尊金佛,冠背中央还有舍林。
  这顶皇冠极为耀眼,完全匹配戴的人尊贵身份。
  可对于才三岁的福临来说,这顶金龙皇冠还是太沉重了一些。
  这顶皇冠上的金冠顶、金佛、金舍林,无不精美华丽珍贵无比,仅那颗最顶上的东珠,就价值万贯。只是这顶皇冠全高四寸二,极为沉重。
  大玉儿看到儿子坐在那龙椅上总是不停的摇晃着脑袋,他一会往左偏,一会又把头往右偏,接着往后仰,然后又往前倾,好像这能让他更舒服一些。
  他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啊,他甚至都还不明白这顶皇冠的意义。他只是在坐上那龙椅戴上皇冠之前,听从母亲的承诺,乖乖听话的戴上皇冠然后坐在龙椅上听大臣们拜见议政,完事以后就可以去看孔雀。
  大玉儿本名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她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博尔济吉特氏其实是孛尔只斤的误记,明人写元吏时误将其作为元朝皇族的姓氏记入,但其实古代蒙古人有名无姓,孛儿只斤是蒙古语的音译,博尔济吉特氏是孛儿只斤的误记。
  布木布泰是蒙古人,也是蒙古黄金家族传人。在黄台吉时代,后宫都是蒙古部族的女人执掌。
  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儿,十三岁就嫁给黄台吉,进入清宫。在她之前,她的姑姑哲哲已经嫁给了黄台吉,并成为了黄台吉的皇后。在她嫁给黄台吉十年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入清宫,并且从此成为黄台吉最宠爱的妃子。后来林丹汗的大福晋也嫁给黄台吉,黄台吉后宫最受宠地位最高的一后四妃,都是蒙古女子,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
  议事开始。
  兵部尚书,正黄旗代旗主、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上前,“太后,陛下,辅政王多尔衮与代善刚发回消息,他们已经成功收复海州,目前正率兵北上,即将收复东京辽阳。”
  阿济格站在金殿之中,态度傲慢,并没有丝毫将两宫皇太后与皇上放在眼里,甚至被尊为四辅政王之一的豪格,他也一样不放在眼里。
  这是一个嚣张之人,大玉儿暗道忖。大玉儿很清楚的知道,先皇突然驾崩,如今朝中就以多尔衮三兄弟势力最强,虽然儿子继位,可也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原先丈夫刚继位之时,手中实力最弱,可通过拉拢代善,稳固了实力,后来通过与多尔衮兄弟换旗,大大削弱了他们三兄弟的实力。
  她知道一直有传言说当年太祖有意将皇位传给多尔衮,只不过这话大玉儿根本不信,当年多尔衮还只是个孩子,她十三岁就嫁入清宫,很了解多尔衮。不过当年逼多尔衮之母殉葬,再之后换旗,确实使得多尔衮三兄弟对黄台吉心生怨恨。
  大玉儿有些不明白的是,这个时候多尔衮怎么不亲自回盛京主持大局,反而让阿济格回来代表他主持大局。
  阿济格这个人,勇不如多铎,智不能多尔衮,行事鲁莽且又嚣张。他回盛京才没几天,却已经干下不少跋扈之事,比如她听说阿济格昨天闯入了已故大学士范文程的府上,强行抢占了范文程的妻子,还霸占了范家的宅第财产。
  就如同强盗一般,手段简单粗暴,让人难以相信。范文程身为满清文臣之首又是汉臣之首,对大清向来忠心耿耿,甚至在辽河为陛下殉死尽忠,可阿济格居然如此待他的妻子,这将让多少人寒心。
  尤其是这个时局。
  “如此就好,但愿二王能够早日收复东京,回师盛京,驱逐明军。”母后皇太后哲哲在帘后缓缓说道,这位皇太后对于军国大事并不热衷,甚至在黄台吉在位时的后宫里,她都一直只是个淡泊不争的姿态,多年来,宫中事务尽掌于海兰珠,万般宠爱更集于海兰珠一人,哲哲这个中宫皇后也没妒忌过。
  若不是海兰珠所生的八皇子不到一岁就夭折,如今坐在皇位上的肯定不是大玉儿所生的皇九子。
  福临坐在龙椅上,对于他们所说的事情,一概不懂,只是左右观望着。
  福临根本不知道,就在盛京的外面,明军早就兵临城下。若不是诸王回师的快,只怕那个刘继业早就发起攻击了。
  现在诸王大军回援,可那个刘钧业却依然就驻军城外,丝毫没有退兵的迹像。大玉儿这段时间听说过不少这个刘继业的事情,知道他才二十多岁,但却用兵如神,自领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尤其是他手中有极强大的火炮,无论多么坚固的城池都能轰开。
  大玉儿听说阿济格已经派了不少兵马出城,她不无担心的开口问道,“英亲王,听说你派遣了军队出城,不知道战况如何?”
  “回太后,一切进展顺利。”阿济格回道。
  豪格在一边冷哼了一声,这哼声不轻,许多人都听到了。阿济格转头怒视豪格,豪格冷笑着道,“一切顺利?英亲王只怕所言不实吧,据本王所知,昨日你调了两万人出城,兵分七路,去扫荡城北面的那些黑旗叛军,结果,不但毫无进展,而且还在蒲河城损兵折将不少,听说死了上千人!”
  “不过是折损了千余包衣奴才而已。”阿济格有些恼怒的道,事实上他接到蒲河城战报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细究之下才知道,蒲河城里兵虽不多,只有五六百人,可却有铳还有炮,攻城的那三千人马过于轻敌,结果在城下丢了上千具尸体,最后不得不撤下来。
  “包衣阿哈也是宝贵的,这年来我们虽夺取松锦之胜,可也前前后后折损了好些兵马。不说几万黑旗军如今尽成叛军,倒戈南朝。就是我们八旗披甲勇士,也前后折损了七八千之多,我们八旗每一个勇士都是宝贵的,现在就是包衣阿哈也是宝贵的,可经不起这样的损伤。”豪格趁机道,然后他再次冷笑,“又或者说,蒲河城下死的都是正黄旗的包衣阿哈,所以你这个代旗主根本不心疼?”
  “你敢!”阿济格怒喝。
  豪格也大声喝道,“放肆,敢对辅政王无礼,敢在两宫太后和皇上面前咆哮!”
  “两位亲王息怒,都是一家人,不要伤了和气。”东太后哲哲连忙劝道。
  因为如今有两个皇太后,一个尊称母后皇太后,一个尊称圣母皇太后,有些混淆难清,下面的人干脆称哲哲为东宫太后,大玉儿为西宫太后。
  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窝里斗,大玉儿心里叹息。
  “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蒲河城而已,本王稍后就亲自去把他拿下来!”阿济格冲着豪格冷冷说道。
  “说的到还得做的到才行,本王就在京师等你的好消息!”豪格不甘示弱的应道。
  “走着瞧!”
第三百七十四章
反诗泄露
  沙岭堡。
  这座不大的城堡如今早已经不复原来模样,经过欧洲顾问们的设计,又有大批的满清俘虏的赶工建筑,沙岭堡已经扩大了一圈不止,原来的城堡早被圈在了新堡之中成为了内堡。
  在旧堡的外面,建起了一圈新城墙,完全是清人没有见过的城堡式样,犬牙交错般的城墙,遍布堡垒炮台,外面还有坡道和一圈圈的壕沟,以及许多打进地里的尖桩和拒马。
  内堡里,范志完长吁短叹,他刚从督师府中出来。
  京师有天使到来,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皇上下旨,让刘钧与清人议和。这些倒不让他意外,都是意料中的事情,毕竟松锦大败,听说折损了十二万大军,现在关外辽西只剩下了一座宁远城。吴三桂和祖大寿都吓的龟缩不敢出城,八万人马任由济尔哈朗的三万人占据着义锦松杏塔等诸城。
  范志完有些恼怒的是,议和这样的大事,皇帝居然交给刘钧一个武夫负责。更让他恼怒的是,朝廷刚对各地军镇重新调整,如今没有九边也没有十三镇了,北方现在是五大军区和京畿三大营。
  京畿三大营九镇兵马,一总督三提督。边军五大军区十五镇新军,同时也设立了五位总督和以及十五个巡抚和十五个总兵,其中五个巡抚和五个总兵又加提督衔。
  范志完原是辽东巡抚,现在辽东镇也是五大军区之一,连登莱镇、旅顺镇、镇江镇三镇。傅宗龙不出意外的是这个军区的新总督,范志完也依然是巡抚。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是镇江巡抚,而不是旅顺巡抚。偏偏按新制,只要旅顺巡抚才称辽东巡抚,也才加提督军务、兼理粮饷衔。朝廷新任的旅顺巡抚居然是李春江,一个年初才中的状元,半年就出任辽东巡按都已经算是破天荒了,现在巡抚当了才几个月,居然一跃升为巡抚。
  还特么是旅顺巡抚,加右佥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提督辽东、登莱军务兼理粮饷。而他这个镇江巡抚,却只加右佥都御史衔,原来官职里的提督军务没了,改成了兼理军务、粮饷。
  特么的同样是巡抚,他这个十年前的进士,出仕十年的老巡抚,反而成了李春江的属下了。
  想不明白,想不通。
  傅宗龙任辽东、登莱总督,李春江任辽东提督兼旅顺巡抚,傅山任辽东提督兼旅顺镇总兵官,范志完任镇江巡抚,宋一鹤任登莱巡抚。三镇新到任的三位巡按,也全都是今年的新科进士,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三个新任巡按,加上一个北洋镇的巡按冒辟疆,这四人不就是跟李春江关系极近,而且一直为刘钧唱赞歌的那复社四公子?
  在帅府为天使和新到任的一众官员接风洗尘回来后,范志完感觉很是疲惫,身体疲惫,心里更苦。
  身体累,心里苦,虽疲倦却难以入眠。
  心里苦睡不着,范志完便坐在炕上在灯下看着东西。这些都是范志完安排他的随从平时打听收集到的各种消息,有刘钧的,也有楚军将领们的,甚至还有李春江和傅宗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