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697

  一般来说,下人们也收集不到什么太有用的信息,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东西。
  不过范志完一直没有放弃,他一直期望能抓到刘继业的什么把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范志完刚看了个开头,就来了精神。
  “好词,大气磅礴,扑面而来啊。这是谁的词,莫不是李春江或者那四公子的?”范志完也是个两榜进士出身,平时也是爱舞文弄墨的,这词一开头,就非常大气。
  他接着往下读。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此人好大的口气,狂!”范志完忍不住在炕桌上拍了一掌。
  可等他看到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已经忍不住变了脸色,先是惊惧,接着他马上翻到最后面,“此诗传闻为刘继业与李春江日前酒后所作。”看到这里,范志完已经从惊谔变为了惊喜。
  这赤裸裸的反词一首啊。
  居然敢如此狂妄的评论历代帝王,还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想干什么,意思你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更厉害?这不是反词是什么?
  宋江写一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都是反诗,而黄巢当年也写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以及那首更有名的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然,更有名的还有太平道黄巾起义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如果这首词只有上半段,还没什么,只是咏雪写景,可有了后半段,那就是铁定的反词。如果说这词是皇帝所写,那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可你刘继业不过是一个带兵的武将,就敢写这样的词,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这是野心暴露,反迹明显啊。
  范志完越想越激动,好你个刘继业,你也有得意猖狂过头的时候,这回总算让我抓到把柄了吧。
  范志完怀着激动的心情,立即就取来纸笔,飞快的写起密奏来。
  “老爷,奴婢为您磨墨。”
  “老爷,奴婢为您添香。”
  两个辽东汉人丫头轻手轻脚的上前,一个替范志完磨墨,一个则替他添香。
  范志完抬头看了两个年青漂亮的丫头一眼,点了下头就继续写折子去了。这两个丫头都是辽东汉人,也是鞑子治下之民。在楚军进攻辽沈后一路攻破了许多城堡村镇,把许多居民百姓都带走了,有些押回了辽阳、旅顺,和镇江,有些则直留在沈阳外楚军营里。
  那些女真人和蒙古人自然是做苦力负责修城挖壕,伐木砍树捕鱼,汉人待遇稍好一些。自刘钧允许楚军将士购买辽东俘来的女子做婢女侍妾,还专门成立了女营后,范志完也买了几个姿色不错的年轻辽东汉女做丫环。
  他身为巡抚,买来的丫环自然不用再居住在分开的女营里。在买来的那些丫环中,范志完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个,都才十六七岁,虽是汉家女子,但他们家族都是鞑子中地位不低的汉军旗,因此她们也都受过不错的家教,还都裹了小脚。尤其是两个原来的小姐,如今做了他的丫环,也很懂事,平时磨墨添香,敲腿锤背,还能暖床。
  自从有了这两丫头,范志完再没找过书童陪寝了。
  范志完心情激荡,挥笔疾写,完全没有注意到,他所写的东西,早被那磨墨添香的两丫头一字不漏的看在眼底,记在了心中。
  帅府。
  刘钧酒宴结束后,也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因为是战时,所以宴上所有将校官员也都只喝了几杯酒而已,此时的刘钧很是清醒。
  朝廷要议和,刘钧不意外,朝廷让他负责与清人意外,倒是让他有些小意外。刘钧也赞成此时议和,松锦大战后明朝是损兵折将兵力大损,尤其是辽西丢的只剩下了一座宁远。
  而楚军虽然保持着实力,但毕竟楚军兵力不多,而且现在中原又开始乱起来,刘钧更关心自己的大本营。
  清军其实数量还是不少的,在这次战前,清军大约有二十万满蒙汉军。就算到了现在,也依然还保持十万以上,其家眷奴仆更有百万以上。如现在这样,全面动员起来,人数不少。
  现在就搞决战,硬碰硬,刘钧认为是下策。
  就如楚军,攻城能力出众,守城能力更厉害,但兵力有限,如果分散的太开,就过于单薄。他还是坚持自己过去的计划,控制海权,凭战舰的海上机动优势,能够随意登陆沿海,再有铳炮之利,可以说清军根本不是对手。
  楚军根本不必急着与清军决战,利用这种优势,就可以让清军持续流血。甚至都不必跟他们打什么大仗,直接就跟他们搞搬迁,弄坚壁清野。
  在入辽的这大半年时间以来,刘钧认为楚军最大的战果不是攻下了几座城池,也不是歼灭了上万清军俘虏了几万汉军,而是把满清原来控制的沿海上千里海岸的几十里纵深一带上的几十万人口抢走了。
  清人全部人口不过百万,加上控制的几百万汉人,也依然够不上大明的一个零头。大明可是有上亿人口,清朝的人口一比不过几十分之一。
  楚军夺走了他们几十万人口,把他们的上各里沿海给糜烂,加之又把朝鲜给夺走,这个打击是巨大的。现在时间短,一时还显现不出来。可只要几年时间,楚军的这些攻击,就会让清军极为难受,若持续个几年的这种攻击,清军直接就会经济崩溃。
  说到底,打仗还是打的综合国力,不论是军队用的粮饷还是刀箭铠甲箭矢,哪一样不需要后勤保障。甚至是清军的战马,士兵,一样需要人来支持。
  有几百万的人口,清军才能有一二十万的规模。如果清军只剩下一百万人,那十万兵马都难支撑的起来。
  可惜崇祯就是不肯听刘钧的,手里刚有两糟钱,就坐不住。
  非要跟清军硬拼,结果一下子把刘钧借他的那点本钱又拼没了。现在崇祯终于知道怕了,下旨让刘钧主持与清军议和。
  崇祯甚至为了能使议和成功,都已经另给刘钧一道密旨,列出了议和底盘。
  用辽东换辽西。
  对于这样的议和底线,刘钧只想用两个字评价,愚蠢。
  现在辽东的作用可比辽西强多了,有辽东在手,清军根本不敢再全力西进,不然就可能再次重演今天这样被楚军兵临盛京的结果。
  而如果大明用辽东换回辽西,清朝没有了辽东的后顾之忧,明军就能守住?既然清军这次能破松锦,那下次当然也能。而且就算清军不打松锦,可他们也完全可以绕道蒙古,自宣府甚至是蓟北破口入关,绕过辽西防线啊。
  议和可以,但辽东不能放弃,刘钧的底线是最多把辽、海、盖、复诸州拿来换辽西,镇江和旅顺,是绝不可能放弃的。
  这是底限,没的更改。若清虏不肯,刘钧倒也不介意以打促和,让鞑子再认真的考虑一二。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可胜者,守也
  蒲河城南门前的那片百来步的开阔地,到处都是倒下的鞑子。
  有的早已死亡,已经被冻成了冰陀,有的刚死不久,身上还冒着热气。最可怜的,是那些受伤倒下却还没有死的,他们躺在冰冷的地上,可怜的呼救。
  一队阿哈打着白旗上来,他们小心翼翼,畏手畏脚,缩头缩脑的一步三回头,生怕城头上的铳炮响起。
  “收尸队又上来了。”炮兵参谋约翰森·张·敬德嘴里叼着一根香烟,一边美美的吸着,一边望着城下的那队鞑子道。
  “让他们收尸吧,我们可是大明帝国的王者之师。”尼古拉斯刘进忠用着那口黄州腔大明官话说道。
  约翰森·张敬德自加入楚军之后,也照军中规矩参加了军中的学习班,学习汉语官话,顺带着也学习了汉人的历史。学习汉语时,照例要取一个汉名,因为他本名约翰森,因此选了与约翰有些音近的张,至于名字,他用了自己最喜欢的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名字做自己的名字,比刘进忠还要简单。
  一如瑞典老爹给儿子取名字一般漫不经心,约翰森的父亲就叫约翰,当年他出生后,他父亲给他取名字也懒得想名字,直接在后面加了个SON,直译其实就是约翰的儿子,好多瑞典人都这般取名字,比如约翰森是约翰的儿子、安德森就是安德的儿子。
  就好比许多荷兰人都姓范,大多俄国人后面都拖着一个斯基,日本人总喜欢取名某某郎一样。
  “要我说,不能让那些鞑子把尸体收走,这尸体都收走了,咱们回头怎么报战绩啊?说我们击退三千人的围城,杀敌一千余人。可人头在哪,何人作证?”约翰森张敬德道,“这可都是我们的战绩,是功勋和赏赐呢!”
  尼古拉斯刘进忠也点燃一根香烟,猛吸一口,然后熟练的吐出一串烟圈,“放心吧,咱们九头鸟向来就不靠人头论军功。再说了,就那些被击杀的鞑子,也算战绩?不过是群老人和少年,一些牧民和农夫,他们算什么战士。”
  第一次担任指挥官,代理营长之职,凭着两个连五百人,就击退了三千清军的进攻,还让鞑子在城下留下上千具尸体,尼古拉斯现在很是豪气万丈。凭着这一战,自己升官晋衔是肯定的了。
  城下的鞑子见城上没有理会,总算是松了口气。
  “快点,趁着那些楚军兵老爷现在心情好,咱们快点把尸体抬走。”带队的是个汉人包衣,作为一个正黄旗的包衣,他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些暗暗高兴明军的强大威武,一面又为自己的命运前途担忧,毕竟地上躺的可大多都是如他一样的包衣,以前一样多是汉人。
  “开饭了。”
  城头上,军需官董贤带着一群妇人走上城来,她们扛着一桶桶的热汤,还有刚出蒸笼的馒头大饼。
  “老董,做啥好吃的了!”张敬德将只剩下短短一截的烟屁股弹了出去,转向迎向老董。
  “都是新鲜热乎的,有猪肉炖粉条,猪肉白菜馅大包子,还有烧饼,那边还有热乎的蛋花汤,份量足,管够。”董贤腆着大肚子上来,笑呵呵地说道。
  蒲河城里的粮食很丰富,这里做为黑旗军一个营的驻地,屯积了许多物资,都是从周边各地抢来的。城里也有不少被强迁进城的“满清子民”,董贤从其中挑了一群小媳妇大婶子,负责为守城的几百弟兄和几千协助守城的民夫们做饭。
  都是些辽东汉民,经过了初步甄别的妇人。
  “伙食还蛮丰富,不错,猪肉炖粉条子,这样的大冷天,美食啊。”朱敬德一脸笑呵呵的望着那些热乎丰盛的伙食。
  他是个瑞典人,北欧是个寒冷的地方,生活也很艰苦,尤其是德国的内战,打来打去已经打了十几年,最终把欧洲几乎所有的大小国家都卷入进去,打成了一锅粥。约翰森张敬德刚成年就加入了瑞典军中,后来又成了雇佣军。
  按他那些年在欧洲各国军队受雇佣的记忆,欧洲的战场,打仗很多时候就是靠就地补给,说白了就是抢劫。打到哪里,就抢到哪里,当时各国主要都是靠雇佣军作战,军队打到哪里,哪里就抢掠一空,后面甚至还跟着庞大的商队,和许多妓女。
  在欧洲各国的这种战斗方式下,糟糕的后勤补给,导致了军中的伙食相当的差。有时一个土豆两个洋葱,可能就是一天的伙食。那些能够当武器用的硬面包,在寒冷的战场上,绝对是个恶梦。
  后来到了东方,常时间在海上,战舰上面的伙食更好不到哪去,基本上吃不到蔬菜,咸鱼能吃到吐。
  当初约翰森张敬德被九头鸟俘虏后,俘虏营里呆了几天,他就已经决定要加入楚军了。不为别的,就为楚军的伙食。楚军的伙食太好了,特么打仗有专门的后勤营车队跟着,车上有米有肉还特么的连烧水煮饭用的煤炭都带着。
  就如现在,在城头上指挥着炮手们打了半天炮,又累又饿,然后军需官立即带着人挑来了热乎的饭菜,还特么的菜式丰盛,可以任选三菜一汤。
  就连那些帮忙守城的民夫,都每人有两个大馒头和一大碗热汤。
  一顿热乎乎的午饭过后,刚刚还疲惫不已的楚军,立马就精神抖擞了起来,连那些民夫,一个个都比上午更加卖力了。
  特么的就楚军这士气,城下的那些喝着西北风的鞑子,他们还想破城?
  蒲河攻城战打响后,仅仅半天的时间,清军发起了数波进攻,可惜只有着简陋填壕车和云梯、盾车的清军,打了一个上午,战到午后,连特么的城墙边都没摸到,他们一直在试图架设壕桥越过壕沟呢。
  可惜每次顶着炮火到达壕沟前,他们密密麻麻的反而只是成为楚军铳手更好的耙子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