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697

  老管家慌忙的跑进来。
  “大人,锦衣卫闯进来了。”
  管家的话未落,锦衣卫已经踢开了书房的门。周延儒转头,“刘侨!”
  刘侨扫视了一遍书房,然后对身边的锦衣卫使了个眼色,顿时几名校尉上前将管家推了出去,并把书房门关了起来。
  “周先生,陛下有旨。”
  周延儒忙站起身来,整理下衣服。
  “不必摆香案了,就在这里听旨。”刘侨道。
  周延儒跪下接旨,身体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
  “皇上有旨,首辅周延儒多贪脏不法,甚失朕望,姑念其往日功劳,不约公开处置,着即令自缢,保其全尸。钦此!”
  周延儒伏在地上,连谢恩都说不出来了。
  “周延儒接旨吧。”
  “臣谢恩。”周延儒叩头,声音打战。
  刘侨将三尺白绫扔在周延儒的面前。
  周延儒捡起白绫。
  “不!”
  周延儒突然高呼,“不,我不相信这是陛下的旨意,我要面圣,我要见驾,我要亲自面见陛下。”
  刘侨冷哼了一声,“周老先生,你还是配合点,莫要让我为难。”
  “这一定是矫诏,是刘钧的意思,对不对?”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我要面君,我要告诉陛下,刘继业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年老夫谋划复出,刘钧业也凑了几万两银子送入宫中给王承恩和曹化淳。我要把这一切都告诉陛下,我还要告诉陛下,先帝之死,刘继业他逃不脱嫌疑!”
  刘侨脸色一变,突然冲了过去,捡起白绫就一把勒在了周延儒的脖颈上。
  他双手用力,越勒越紧,周延儒拼命挣扎,可在身高一米九以上的刘侨手里,他的挣扎毫无作用,脸越胀越红,呼吸艰难。
  “周先生,你若是能识时务点,又何至于有今日?”
  周延儒拼命的踢着脚,眼睛瞪着老大,这一刻,他确实充满后悔。为何就要与刘钧不死不休呢,为何?
  挣扎渐渐停了下来。
  刘侨看了他一眼,试了下他的鼻息,然后叹息一声。
  “一路走好!”
  白绫被挂上屋棱。
  刘侨从书房中走出来,守在门外的锦衣校尉们望过来。
  “周先生自知罪孽深重,愧对先皇与陛下,无颜面君,已经自缢了。”
  刘侨令锦衣卫守住周府和周延儒的尸体,然后离府入宫复命。
  “什么?周延儒自缢了?”
  皇帝惊讶,连吴甡和刘宗周也一脸震惊,刘钧也露出了惊讶之色。
  “是的陛下。臣往周府宣旨之后,周先生说要静思一会,然后过了许久也不见他出来。臣便让人去请他,结果发现周先生已经自缢而亡了。”刘侨道,“都是臣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算了,这事不能怪你。”朱慈烺有些意兴索然。
  刘钧道,“陛下,既然周阁老已经自缢,人死罪消,还望陛下能够宽恕他的家人。若是陛下能够宽恕,还请不再追究周阁老身后之罪。就当周阁老病逝吧,若陛下还能给予一些哀荣,大家都会称赞陛下的仁慈的。”
  “可以给他保留几分身后名,也不再追究他的罪责,但周家必须主动把周延儒这些年贪污的脏款主动上交朝廷,若敢有半分隐藏,到时朕绝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
  “谢陛下宽恕。”刘钧道。
  “陛下仁慈。”吴甡和刘宗周也一起道。两人对于刘钧这个时候还替周延儒说话,都有些意外,也有些感激。毕竟周延儒的那些事情,证据确切,没什么可怀疑的。周延儒贪污之内的,都算是官场惯例了,哪个官不贪污?就靠大明官员们那点极低的俸禄,连生活都过不下去。
  但周延儒幕后煽动京军闹饷,却明摆着是冲着刘钧去的。刘钧现在反而还替周延儒说话,确实难得。
  不过这个时候,给周延儒留个身后名,也不仅仅是刘钧仁慈,而是目的已经达到,干掉了首辅后,现在要的不是乘胜追击,大搞清洗,弄的人心惶惶,而是要尽量把这次事情的影响先降低。
  周延儒的死,对外宣称是病逝。但京师上下,都知道周延儒是上次京军闹饷的幕后之人,因事情暴露后,畏罪后自缢而亡。
  周延儒一死,顾命大臣便剩下了三人,内阁首辅的位置也空缺。
  “陛下,臣提议由次辅接替首辅之职。”刘钧提议。
  朱慈烺想了想,“准。”接着他又道,“次辅之位就由刘宗周接任,另外,皇兄也一同入阁。”
  这个提议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刘钧主动表态不入阁,刘宗周也接着表示不入阁。
  可最终朱慈烺却坚持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朕的顾命大臣,入阁之后,更好办事。此事就这么定了。”
  “臣谢陛下厚恩。”刘钧接受了。
  刘宗周想想也接受了。反正他们都在总理处了,再入内阁也没太大关系。
  如此一来,首辅就成了吴甡,刘宗周为次辅,接下来四位群辅,刘钧、程国祥、方逢年、蔡国用。
  内阁依然维持了六人的数量,首辅吴甡加中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次辅刘宗周加建极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刘钧加文华殿大学士兼直隶总督、程国祥加武英殿大学士、方逢年加文渊阁大学士、蔡国用加东阁大学士。
  吏部尚书郑三俊、兵部尚书陈新甲、户部尚书李邦华、刑部尚书金光宸。
  首辅吴甡兼任礼部尚书、次辅刘宗周兼任工部尚书。
  原工部尚书调任枢密使,原礼部尚书则调任左都御史。
  同时,吴甡进太师、刘宗周进太傅、刘钧进太保。
  吴昌时一案,把首辅周延儒扯下水,他一死,朝廷的格局再次改变。剩下的三位顾命大臣全都入阁,朝廷的核心变成了总理处、内阁、司礼监,这其实就相当于隋唐之时的中央三省,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总理处相当于中书省,司礼监相当于门下省,内阁相当于尚书省。总理处决策、司监审核、内阁执行,六部庶政。
  外朝有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内朝则有东厂和锦衣卫。
  兵部也进行了一波波调整,军机处、兵部、枢密院。兵部有陆军司、海军司、海军陆战司三个兵种司令部,以及总后勤司、总装备司,负责的是军政后勤。而枢密院有总参谋司和五军司令部,下辖各军区、军镇,负责的是军令指挥系统。
  这一系列的改变,对于刘钧来说,不过是个手段,这些新的机构都是他进一步争夺权力的工具。
  周延儒一死,刘钧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第四百一十五章
八大总督
  镇南侯府。
  刘钧陪着李惠一起,刚接受完孕期检查。李惠已经怀孕五月,小腹隆起,怀孕期间,她的食量大增,整个人都丰满了许多。
  “王爷,公主的身体很好,胎儿也很健康。注意适当的走动,会更好些。”御医笑着道。
  刘钧点了点头,握着李惠的手,对她道,“听到没,以后你跟我一起练太极吧,等儿子一出生就是个太极拳高手。还有,你这是第一胎,不能太补了,要不然孩子不好生,王太医,你说对吧。”
  “王爷说的对,孕期适当进补有必要,但不能补过了,尤其是头胎。适当进补,适量运动,最好。”王太医是宫里产科圣手,“我一会给夫人开一份食谱吧,孕期按着这个食谱用膳,更加健康。”
  “有劳王太医了,成功,给王太医准备笔墨,再把我书房里的那套玉杯包了送给王太医答谢。”
  陪着李惠又坐了一会,刘钧去送了王太医离开,回到书房。
  “义父,罗副官来了。”
  “叫他进来吧。”
  情报副官罗平安在门外喊了一声报告,然后进来。
  “坐。”刘钧示意他在对面坐下,“平安,辽西那边现在如何了?”
  罗平安坐的笔挺,充满着一名优秀楚军的英武,“回郡王,我们加强了对辽西的监察。吴三桂已经率本部移驻广宁,祖大寿也回镇锦州,如今秦老夫人已经正式在宁远建镇。”
  “吴提督回广宁后忙什么呢?”
  “忙着修复广宁城,另外忙着跟蒙古人和清军做交易呢。”
  “做交易好,我也不反对他做交易。毕竟朝廷给锦州和广宁两镇六万的兵额,他们却养着十万人马,压力也还是很大的。”刘钧笑笑,吴三桂和祖大寿先前收拢辽西败兵,又招募兵马,两镇拥有十万之众。
  其意图还是很明显的,想要保持对辽西的控制。这也是关外的惯例了,自李成梁起,辽西就有军阀化的趋势,出现了多个将门,李成梁的辽东集团,毛文龙的东江集团,到后来祖大寿吴三桂的关宁集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