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697

  对付襄城这样一座既没火炮,也没瓮城、护城河和羊马墙等防御工事的小县城,楚军确实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炮车一辆辆的推到了炮兵参谋划定的位置。
  因为清楚的知道城头上缺少远程武器,因此炮兵们放心的把火炮直接推到了城下二百步的距离位置,抵近到这个距离后,骑兵炮和山地榴稍显减弱的射程和火力,也得到弥补。
  一声轰鸣,十余门骑兵炮和山地榴依次轰响,将一枚枚炮弹轰向城墙。实心的铁弹砸在城墙之上,夯土的城墙立时大块的剥落泥土。
  骑兵炮发射实心铁弹,对着城墙猛轰。而山地榴则开始改换榴霰弹,一枚枚榴霰弹经过减装发射,纷纷飞到南门城头上空,凌空爆裂,城头上的贼匪顿时哭爹喊娘。
  虽然站在南门城头上的,是王杰亲自带领的家丁,许多都曾是他当年在千户所时的老部下。可就算当初,他们也不过是群农兵,何曾见识过楚军这样的精锐,这样的新式战法。
  黄土夯制的城墙并不结实,在承受了楚军火炮的一阵抵近猛烈轰击后,终于轰然倒塌。烟雾阵阵散开,出现了一道大豁口。
  “别停,继续,把口子轰大一些。”张山放下千里镜,转头对着传令兵道,“通知步兵们,让他们做好准备,马上到他们出击的时候了。”
  炮兵接到命令后,继续开炮,这些炮兵们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实弹训练,在经验丰富的教头和炮兵参谋以及士官们指导下,平均两分钟就能发射一枚炮弹。
  尤其是这种二百步距离的轰击,使得本来不高的精确度也大大提升。
  半个时辰后,南门城墙已经出现了一道四五十步宽的大口子。
  哨声响起,满身哨烟的炮兵们终于停了下来,大家大口的喘着气,脸上身上全是黑色的烟灰,头顶还在冒着白气。
  冲锋号声已经响起。
  早等的都有些不耐烦的骑马步兵们,纷纷来了精神,在各自上司的带领下,排成纵队,开始向着缺口小跑着前进。
  王杰趴在一堆城墙砖石土渣后面,终于等到炮声停了。
  “将军,官兵打上门了,他们派人冲上来了。”一名流匪额头染血,跑来大声禀报。
  王杰抖了抖身上的土,握紧了身上的大刀,冲着后面大喊一声,“弟兄们,跟我上,堵住缺口。”
  一群流匪纷纷喊叫着冲了上去。
  远处,步兵们已经冲到了数十步外。
  “嘀嘀!”
  小跑着的楚军步兵停了下来,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整理了一下队形,随着哨声再次响起,他们纷纷叩动扳机,一排排的铅子射了出去。
  燧发火枪虽然比火绳枪先进了许多,但依然也有着许多缺点,首先就是无法连发,其次就是换装时间不短,加之精准度始终是个大问题。
  因此,楚军的步兵战斗,最后形成了集中步兵使用,以齐射来弥补准度差的问题,尽量依靠齐射数量,来加强杀伤力。
  一阵密集的铅弹射击过后,后面又马上响起一轮射击,再是第三轮。等第三轮射击完,最先开枪的那批火铳兵已经完成了装填。
  前进,射击,前进,射击。
  如此数轮射击过后,他们已经接近到了缺口处,距离流匪已经很近了。
  “上刺刀!”
  “上刺刀!”
  “上刺刀!”
  命令一层层传了下来,骑马步兵二等兵石远连忙从自己的刺刀套里抽出了刺刀,套上枪口,用力转圈,把卡隼卡紧。
  转眼间,一把把火铳,立即变成了一把把一米八的森森刺枪。
  风吹过,弥漫的硝烟散去。
  缺口处却已经没有了抵抗的贼军,在刚才那数轮的猛烈齐射中,王杰带领的家丁遭受重创,他们只支持了片刻就崩溃了,非死即伤,要么是转身而逃。
  王杰直接被乱枪打死。
  石远他们很轻松的越过了缺口,进入了襄城。
  “弃械不杀!”
  “投降免死!”
  ……
  “报告,襄城已经夺下,贼首王杰被射杀当场,余皆多已弃械投降。”
  “很好。”张山听到禀报,脸上带着微笑。不过算不是惊喜,这是预料当中的事情。“派兵继续搜捕全城,打扫下战场,让其余弟兄们入城,维持好秩序,开始做午饭吧。”
  襄城的战斗结束的很快,楚军只动用了两个标,就把三千襄城贼军打的大败,城破而降。三千余贼军,在这一战中,战死达百余,战场不足一成,可城墙短短时间里就被轰开,是他们很快崩溃的主要原因。加之王杰的战死,使得他们再无抵抗之心。
  对于这些俘虏,张山倒没有什么杀意。
  “收缴兵器,仔细甄别登记,然后打散关入俘虏营看押。”
  这些人,按刘钧给他的指示,是要通通送去开矿修路的,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劳动改造。类似于充军,但会根据他们从贼时间长短,犯过的罪行程度,最终定一下劳改期限。而且在劳改的过程中,也会按他们的表现好坏给予一定的减刑。
  “我们江南制造局现在正缺劳工呢,那边新开了不少矿山,急需劳工,这下抓了三千,那边可得高兴了。”一名参谋笑着说道。
  “三千人顶什么用,我听说现在江南制造局规模极大,开山探矿,冶铁炼钢,打造军械,那是全套的产业,整个江南制造局上上下下都有好几十万人。三千人,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另一个参谋说道。
  “别闲扯这些了。”一名高级参谋走了过来,“虎帅发话了,让他们立即把县衙里的所有公文档案都整顿一遍,要抓紧时间把缴获的物资登记好了。”
  “小张,你把这份告示找人抄录几分,带几名兄弟张贴在城中。”
  “小王,你带几个兄弟,按这个名单,把城里的缙绅大户商家都请来,记住,一定得有礼貌!”
  县衙。
  原来王杰占据这里做了他的将军府,现在则成了张山的临时行辕。张山坐在那里,听着陈观和几名参谋的禀报。
  襄城已经拿下来了,不过襄城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城里粮食紧缺,物资匮乏,尤其是容纳了许多的饥民,这些人既有本地的,也有外乡的,既无工作,也没钱财。
  “要马上恢复地方秩序,开始春耕,安置好这些百姓。”这里毕竟不是当初的辽东,不是攻下城池来个拆迁一空就行了。最重要的还是得恢复生产和秩序。而这些,也离不开地方上的这些缙绅商人们。
  襄城中有头有脸的大户很快都来了,既有致仕的官员,也有功名的秀才、举人等,还有地主以及商人们,还有原来官府里的胥吏们,所谓的一地乡望,说的就是这些人物了。
  “请诸位前来,一是因为襄城收复,城里乡下需要有出来维持秩序,恢复春耕,你们都是地方乡望,本帅希望你们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好表率做用,带头维持。”
  一众襄城人连忙点头应肯。
  张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继续道,“还有一件事情,襄阳有不少的灾民,缺粮少衣,本帅呢需要大家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拉这些兄弟同胞们一把。我知道诸位家中还都有不少的存粮,大家都拿出多余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诸位放心,我们也不会白征你们的粮食,两块银元一石粮,按这个价,我们拿现银买粮,一分不会少也不会拖欠。”
  张山这个话一出,官厅中却立即冷了场,刚才还连连应声称是的一众乡绅商人,一听说要买粮,却全都不肯吭声了。
第四百三十章
再裁三十万
  京师。
  吴甡很快发现自己当了刘钧的大当,先前他把盐务和四海银行、江南制造厂、东印度公司等的税务一起打包,订了一个每年两千万块银元的税额,刘钧痛快的答应了。吴甡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特别是当刘宗周支持他要求刘钧同意了这两千万税款,得进入户部,并在使用时得经过三人一起签字才能拔付时,他当时是兴奋万分的。
  两千万块啊,财政问题能够大大减轻。
  然后,他很快就发现了,刘钧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痛快那是有原因的。两千万块虽然要分批上缴,可第一批的八百万确实已经到帐。
  但当他与户部的官员拟了一个拔款计划,准备动用这八百万块的时候,才发现,事情远远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刘钧否决了那个拔款单子,因为他指出没有把军费开支列入进去,而且军费开支拔款应当优先。而刘钧很快提出了一个补充计划,里面的拔款单让吴甡吓了一大跳。
  因为刘钧在这个单子里,列入了一笔很大的军费开支。
  最出乎他意料的部份不是中原剿匪的军费预算,而是其中楚军的军费也正式的列入了军费预算中,这是头一次。
  楚军从一开始到如今,数年时间,从数十人的九头鸟马队,到如今的遍及十余镇,他们都还从没有领过朝廷的粮饷。
  这也让吴甡他们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
  可现在,刘钧左手刚给了吴甡八百万,右手却已经列出了楚军的军费预算请款单。
  按刘钧的这张军费预算单,龙武元年明军的开支军费将达到八千万。其中楚军这块占据了不小的数额,九大军区,海陆军各部,加上关外的防御以及中原的剿匪,还有诸镇的换装、训练、粮饷等,一项项列的明白,让人看的惊骇。
  光是八千万这个数字,就把吴甡给惊住了。
  朝廷绝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而且就算楚军的军费朝廷不支付,其它的部份朝廷一样支付不了。
  “全面换装可以暂缓。”
  总理处,三顾命大臣碰头,没有其它大臣。吴甡一脸阴沉,“我们现在没必要马上全面换装。”
  刘钧抽着一支雪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着。而刘宗周则手端着一支大烟杆,一口一口的抽着烟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