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97

  “一来就惹这么大乱子。”李春江无奈的道。他虽然觉得刚才刘钧带头斗殴不对,可当刘钧动手了,他也没有再公开反对,并且还跟着一起挽着袖子上了。
  “有时适当的展示下肌肉,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看我们一来,就有人说我们杀良冒功,面对这样的污蔑,我们跟他们口头争论没半点用,不如直接挥拳头上。你等着看,一会梅公他们岂定不会再有人说我们杀良冒功了。”
  “可这游兵营就得恨死我们了。”
  “一群蠢货,管他们做什么。”
  一名家丁走到两人面前,“李队、刘队,梅公请你们入堡议事。”
  刘钧和李春江跟着入堡,梅之焕和一群乡团军官都在堡门前等候。
  “公辑、继业。”梅之焕笑着上前。
  “属下参见梅公。”刘钧和李春江上前行礼。
  梅之焕上下打量了二人几眼,然后笑着道,“说说,前前后后都仔细说下。”
  刘钧向李春江摊手,让他来讲。李春江也确实很难讲,不愧是个解元公,他从九头鸟到入驻女王城,然后当地乡绅们请九头鸟队帮忙剿灭流窜在光黄大道上做案的那伙流贼讲起,然后又说到他如何带着夜不收与家丁四处搜寻这些流贼的踪迹。
  到最后流贼惨绝人性的林家寨屠杀,也因此泄露了痕迹,让他们查到了些蛛丝马迹,并最终成功的顺藤摸瓜找到了这伙贼人落脚之处。之后又是如何与刘钧率九头鸟连夜突袭贼匪,并取得了大捷。
  整个故意,那是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当时因为担心贼人逃窜,因此来不及禀报梅公,我们就自作主张出兵剿贼了,幸好幸不辱命,剿灭了这些贼人,为林家寨遇害的百姓乡亲们报了仇。”
  “虽然有些行险,可结果还是好的。”梅之焕惊叹于九头鸟的强悍战斗力,训练月余,第一次战斗,居然就能有如此成绩,实是难得。
  “关于贼窝的情报可靠吗?”梅之焕问。
  刘钧回道,“我们抓获了十四个俘虏,贼窝的情报是分开审讯后得到的,估计没错。现在我们把这些俘虏移交给梅公,也许还能问出更多有用情报来。”刘钧主动的把俘虏交出来,他也知道,仅凭他们的一面之辞,梅之焕并不就真的相信他们。但有活生生的俘虏,他们可以自己去审。
  只要一审,他们就会知道,他们的这场战斗如假包换,他们的战斗过程,贼人的身份,一切都比真金还真。
  当然,梅之焕也能从这些贼人身上,得到他想要的贼窝消息。
  “马上派人去审讯俘虏,另外把那些贼人首级处理一下保存好,那些妇人也要好好安置。”梅之焕交待下去。几名家丁应声而去,然后刘钧和李春江就坐在那里,一问一答的回答着梅之焕等人的好多问题。
  既有九头鸟的训练方式,也有战士们的战斗表现等等。
  大约一盏茶时间过后,一名家丁进来,附耳在梅之焕耳边轻声回报,“梅公,俘虏已经分别审问过了,确实如九头鸟所说的一样,那些人就是屠灭林家寨的贼人,匪首是底柱子,已经在战斗时被杀。他们一共五十三人参与屠村,有三十九个被杀,十四个受伤被俘,一个也没逃掉,交待的贼窝也相互验证过,应当没错。”
  梅之焕点了点头,彻底放下心来。当下大笑几声站起来,“好了,公辑、继业,随老夫一起前去检阅我们保生堡乡团,好多兄弟们你们还没见过呢。咱们保生堡乡团,拥有正兵营、游兵营、骑兵队、火炮队还有夜不收队,几个营有好几十支队,加起来有一千多人呢。我们不光守护着麻城县,而且还守护着周边诸县乡,可以说,整个蕲、黄八县,都仰仗着我们防贼剿匪,保境安民。”
  “如今,我们保生堡乡团,又有了一支后起之秀,一支非常了不起的马队,九头鸟马队!”
  堡外的空地上,十几支队伍站在一起,除了外出的马队和夜不收队,近千人汇聚于此。不过看的出来,这么多支队伍,并非都如九头鸟一样精锐。刘钧看到,虽然这些乡勇基本上都很年轻,可多数人都只穿着比较破烂的衣服,拿着的也只是普通的木枪,连腰刀都没有普遍装备,弓箭也只有少数人装备,至于火器,装备率更低。
  不过听了梅之焕的介绍,刘钧也算是对这支乡团真正的认识了几分。总的来说,梅之焕的保生堡乡团其实算是一支乡绅联合武装。
  乡团总共拥有十几支队伍,其中正兵营、游兵营、马队、夜不收队、炮队,这都是由梅之焕一手建立起来的,也是乡团的主体。但其中,正兵营、马队、夜不收、炮队又是其中最精锐的,正兵营有三百人,马队二百人,夜不收五十人,炮队又有三百人。
  游兵营则是自流民中招募的青壮,相当于乡团的辅助协守部队,人数有五百,但装备一般,全营基本上没有火器装备,没炮也没铳,弓箭也只装备少量,大多只装备了木枪。标准的炮灰部队,刘钧看来只是凑数的。
  而在正兵营等几支精锐乡兵中,其实又都是联合蕲黄八县的不少乡绅家丁武装建立起来的。因此,乡团里最基本的单位是哨,百人左右一哨。各哨又都以各地的豪绅子弟为首。
  九头鸟马队,其实也就是这种形式,由李家全力支持建立起来。不过又有些区别,九头鸟既是李家支持,又有梅家支持,同时队员主要是招募为主,且这支马队里只有李春江一个李家人加几个李家家丁而已,队副更是跟李家没关系的刘钧。
  正是这种联合性质的形式,保生堡乡团人数众多,正编就有一千多人,还有不少属于编外的各地主乡绅们的家丁武装,也跟乡团关系往来密切,时常联合剿贼等。
  各个哨队既属于乡团直属,统一在梅之焕的指挥之下,但又由各大家族派子弟直接统领。乡团的经费,则主要来自于各乡绅商户们的捐纳,钱款统一集中到梅之焕手里,然后再统一发下去。同时,各队也可以自己募饷。各队受乡团梅之焕和各哨队队长们的双重指挥。
  因此各队的装备各不相同,如游兵营这种没娘的孩子,就纯粹比叫花子好些。而如正兵营和马队的那几个队,装备都很不错。
  但相比起来,他们的装备都不如梅家的队伍,甚至也不如九头鸟队。
  梅之焕等各队队官也都发现了九头鸟队站在队伍里,就如同一只白鹤立在鸡群里一样显眼。
  统一的明盔、绵甲,所有人立在战马旁边,身上还有干涸的血渍。
  刘钧走到自己的队伍之前,朝所有人大喊一声,“全休立定!”
  百余人右脚同时用力往地上一踏,哗的一声大响,同时百余人齐声高喊一声,“虎!”
  这声响直震云宵,让整个马队更添几分气势。
  刘钧转身,向梅之焕行礼,“女王城九头鸟马队队副刘钧,率本队奉命前来,克期到达,请梅公检阅示下。”
  众队官望着刘钧和九头鸟马队都有些震惊,这个九头鸟马队,还真如他们那面九个脑袋的凤凰旗帜图案一样,让人惊叹,甚至有几分畏惧。
  梅之焕目光从九头鸟队员们身上一个个扫过去,最后点了点头,缓缓开口,“九头鸟好样的,我宣布,每人赏银十两!”
  这一句话顶一千句,九头鸟的队员们兴奋欢呼,而其它各队乡勇们则用充满着羡慕的目光望着他们。
  “继业、公辑,一会我就要亲自率乡团进剿歧亭贼穴,你们还能战否?”梅之焕笑问。
  刘钧和李春江都微笑回答,“愿随梅公一举荡平贼穴!”
  “好,带你们的弟兄去休整一下,稍后我们就出发!这次,老夫一定要将那些乱贼杀个干干净净!”
第五十三章
小巡抚
  结束了检阅后,刘钧回到堡内临时划分给他们的营房内,和九头鸟的乡勇们一样在井边打了井水冲洗了一遍后,回到床上倒头就睡着了。
  一夜的行军、战斗、行军,之前还很亢奋不觉得疲惫,一洗漱放松下来后,整个人立即感觉到疲惫万分,片刻就进入了梦乡。
  两个时辰后,家丁过来叫醒了他。
  “什么时候了?”
  “马上正午了。”家丁回道,“别担心,队伍还没出发,陆县令赶过来了,还有好些个官差,上面传令,得明天才能出发了。本来想让你多睡会,不过梅公派人来叫你过去。”
  刘钧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睛,穿起衣服往堡中心的议事厅过去。
  靠近议事厅,刘钧便发现外面系着许多的马,还停着不少的马车和轿子,旁边站着许多不同穿着的汉子,一看就是家丁一类。
  看着这些人,刘钧暗自猜测,估计真有不少大人物过来了。
  本来兵贵神速,立即出兵直捣贼穴才是最要紧的,时间拖的久了,未免夜长梦多,让贼人有了察觉准备,甚至逃遁。不过他也知道,很多事情,扯到官面上去了,想快也快不了。
  “继业你来了,走,梅公正等我们呢。”李春江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见他过来,笑着说道。
  “看这阵势,谁来了?”
  李春江扫了一眼那些车马家丁,轻声道,“确实来头不小,林家寨子的事情动静不小,现在连巡抚衙门都知道了,听说巡抚大人都拍了桌子,限期破案。你知道的,最近张献忠、罗汝才等在均州一带降而复反,闹的各地人心惶惶。这个时候出了这样的灭寨惨案,上头很是震怒。”
  “这不,陆知县赶来了,另外黄州卫也派了一个千户亲自赶来,此外兵备道也亲自过来了。赵兵宪一来,就宣布接手负责统领这次的剿匪事宜,现在正调集黄州卫所的卫军还有附近各乡团乡勇和衙门的三班捕快,看样子,他准备来个大动作。”李春江的话里面,不无有此嘲讽之意。
  底柱子的贼穴不过几百人而已,其中青壮贼人只剩下百余人。对付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大动力干戈,直接由保生堡乡团立马出动,保证能马到成功。
  不过赵兵宪手中有权,大家也只能遵守。
  兵备道属于分巡道的一种,归各省三司中的按察使司之下。最初本没有这个官职和机构,不过在明中初以后,开始在三司下和州府上,在全国重要的地区设立分守、分巡道,属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派出机构,而后来又于分巡中设立兵备道。
  兵备道专门负责军事和粮饷,并兼理司法,巡禁私茶、负责水利、军屯等,并可以直接参与作战。因此兵备道,其实可以视为地方军区司令,尤其对于地区军事方面管辖权极大。
  湖广地区设有两个兵备道,管辖麻城的兵备道正式名称是下江防道,驻蕲州,专管汉江而下至蕲黄德安等处,整个鄂东都归下江防道管辖,赵兵宪的正式官职则是下江防道兵备佥事。
  说直白点,这些分驻各地的道台,其实就相当于小巡抚,只是辖区不如巡抚大而已,但对于辖下各府县的管辖权,却是很强的。
  赵兵宪亲自赶来,那么他自然就成了这次剿匪的总指挥。
  刘钧进入议事厅后,一眼就认出了赵兵宪。满厅之中,也只有这位穿着青色的官袍,袍上子还有一块白鹇的补子。刘钧知道。明代官员五到七品的官袍都是青色,而只有正五品的文官,补子才用白鹇。
  赵兵宪是位正五品的文官。兵备道其实属于差遣职务,和巡抚、总督、总兵们一样,本身没有品级,担任这些职务的官员品级,得按他们的本职。如兵备备大都是以按察副使、按察佥事来出任,按察使司的副使是正四品,佥事是正五品。
  现在赵兵宪的补丁是正五品的白鹇,那么他的本职就是按察使司的佥事了。
  虽只是五品,可蕲黄二府八县都在他的管辖之下下。
  刘钧在打量着赵兵宪,赵兵宪却也在打量着刚进来的刘钧和李春江。
  “这二位年轻俊才,想必就是刚刚一战剿灭了底柱子一伙凶残贼人的九头鸟马队的队长队副了。”赵兵宪四十出头的样子,青色的官袍,头上戴着乌纱帽,留着五绺长须,长的有些清瘦,但很儒雅的样子。
  他满是欣赏的打量着刘钧二人,“李春江李公辑,上科湖广乡试解元,自小名传四方的天才。刘钧刘继业,黄州卫武学生员,以勇猛多智,武艺绝伦而特招入武学,两人今年都刚刚二十岁,了不得啊,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本官真想不到,两位如此年轻的俊才,竟然只用了一月余时间招募训练了九头鸟马队,然后就能一战剿灭了五十余悍贼,自伤竟然无一阵亡,了得,非常了得。”
  刘钧与李春江上前行礼,然后道,“这都是陆知县与梅公指挥有方。”
  赵诚只是笑笑,他虽是文官,可对于官场上的那套捧人的习惯还是知道的很清楚的。来之时,他已经派人仔细的打听过了这次的匪情,以及进入他视线的李春江和刘钧二人。他因此很清楚的知道,这次的兴安寺之战,都是这二两个年轻人亲自指挥取得的胜利。
  只是,他也没拆破。
  “给两位年轻俊杰,每人赏银一百两!”赵诚很高兴自己的辖下有如此能干的年轻人,也难得很大方的拿出二百两银子来赏赐。
  刘钧见赵诚只赏他们两人,而没有再赏队员,心里明白这赵兵宪是想要笼络他们,也只点头称谢收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