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97

  脑子里一直就闪着一百四十两这个数字,一百四十两,好大一笔钱啊。买房、买地、娶媳妇!能做的事情太多了,现在,钱就要发到他手里了,他还有些不敢相信。
  “这里按手印画押。”
  冬狗子有些机械的把刚才领赏时的动作又重复了一遍,然后伸出双手,把几个大银锭捧在了手里。一百四十两,将近十斤重。
  这份量重的有些超过他想象,他从没有想到,一百四十两银子居然这么沉。一不小心,一个银锭掉下去,一下子砸到脚背上,痛的他直咧嘴。
  引来了一众队员们的哄堂大笑。
  更有在旁边围观的其它队的乡勇大喊,“兄弟,你要是觉得银子多拿不动,兄弟我帮你拿,我不嫌重!”
  “哈哈哈。”
  张冬狗已经激动的找不到北了,弯腰去捡银子,结果一弯腰,又掉了几锭银子下去,满地滚着,他急忙去捡,捡了这块,又掉了那块,最后还是队友们帮他捡起来。
  银子还在发,后面又发了一两的开拔银加上四斗的米。
  冬狗子的怀里抱着满满的银子,脚下还装着一袋米。一共一百五十一两银子,六十斤大米。
  他甚至在想,这明天要开拔了,他怎么带着这么多的银子和大米啊。想存在这里,可又没有熟人,他为此满头烦恼。
  他从没有想过,原来他也会有为钱多而烦恼的时候。
  最后还是刘旗总让大家把领到的银子和大米都存到他那里,登记起来,等剿匪归来后,再领回去。虽然冬狗子相信刘旗总,可还真有些舍不得把银子再交出去,犹豫了许久,最后才依依不舍的把银子抱到前面登记交上去。
  “这个刘继业还真是有意思。”
  九头鸟这边发赏银的情况,兵备道赵诚也看到了,看到其中一个小乡兵,居然真的领到了一百五十一两的赏银,而没有克扣半分时,他不禁惊叹。朝廷的军队,就算是最精锐的关宁铁骑,都不敢说没克扣。可九头鸟一个乡团,却真的做到了没半分克扣。赏银说多少就发多少,不拖不克,真是难以想象。
  刘钧把赏银发了下去,又收了回来,虽然银子最后还在他的手上,可九头鸟队员们的士气却越发高昂起来。大家也不用再一直惦记着赏银会不会真的发给他们,现在好了,虽然银子发了又交上去了,但那只是他们的银子暂时存放在刘旗总那里而已。
  刘钧把这些银子,连带着剩下的那些银子财物一起送到梅之焕那里,让他帮忙暂时保管,另外那几十石米的行粮,他也都暂时存在保生堡。昨天出兵时每个队员携带了三天的口粮,基本上没动。明天出兵继续带着这些就行了,发下来的行粮不用背着。
  把粮食送去仓库的时候,刘钧遇到一伙妇人,正是九头鸟队从兴安寺救回来的那伙。这伙妇人坐在墙边,满脸的麻木。刘钧知道,这伙妇人并不是林家寨的,而是贼人洗劫了另一个村子抢来的年轻妇人。
  这些人被解救出来时,都已经被贼人凌辱过了。对于一个大明的妇人来说,失身于贼手,也就意味着很难再回到家里去,回去了,家里人也很难接受她们。现在的她们,有家难回。
  刘钧很痛恨明代的礼教,灭绝人性。可他却难以改变那些妇人家人的态度。
  一个站在一边守仓库的老苍头叹了口气,“真可怜,有好几个想要自尽,好不容易才阻止,现在还得专门看着她们。”
  “通知她们家人了吗?”
  “没有人愿意说出家人名字和地址,她们知道,说出来,家人也不会来接她们的。”老苍头叹道。
  刘钧无法坐视这群可怜的女人自生自灭,他走上前去,对她们道,“我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你们有家不能回,心如死灰。可我觉得,你们就算回不了家,也可以继续活下去,起码为自己而活。你们若没地方去,可以在这里等我,等我剿灭贼人归来,你们可以跟我一起走。”
  “去哪里?”有一个高瘦的妇人问,看样子,她也不过二十来岁的样子,也许还有两三个年幼的孩子。
  “你知道我们是九头鸟马队,军营里不能有女人。不过我打算在军营驻地旁边买个院子,你们可以安置在那里,平时为九头鸟的弟兄们洗涮缝补衣物。以后我们也许还会弄个被服坊、火药作坊什么的,到时你们也可以帮我们做这些事。我们会给你们酬劳工钱,你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活下去,一起生活,互相帮助。也许等过些时间,你们的家人你们的父母、丈夫就能接受你们了,你们就可以重回家中。”
  “真的还可以再回去吗,我想我的孩子!”一个妇人哭泣着问道。
  “当然可以,但也许不是现在,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在此之前,你们得安置好自己,好好活下去。”
第五十五章
九头鸟大抬枪
  队伍出发之前,赵兵宪带着家丁抬着几个大箱子过来。
  “继业贤侄,这算是世伯送你们的一点礼物,打开看看。”
  对于这位兵备道,刘钧感觉还是不错的,官居要职,却为人和气,而且看的出来,他一直对九头鸟马队很赏识。只是不知道他刚赏了银子,现在又要送什么礼物。
  刘钧走过去,打开了箱子,入眼的却是鸟铳,或者说是大号的鸟铳。
  “你们马队名叫九头鸟,而这火器也名叫九头鸟,感觉此物天生就与你们相配,正好老夫家丁队里装备了一些,只可惜那些莽夫却没有几个用的好的。我知道继业你们火器装备不少,而且也用的很精,就干脆物归明主,拔几把给你们。”
  箱子中的九头鸟静静的摆在里面,长长的枪身,完全就是鸟铳的放大版,光看那又粗又大的外表,就能感觉到威力也必然远大于鸟铳。
  实际上,刘钧对于赵兵备很是得意的九头鸟并不陌生。
  这玩意,明明就是抬枪啊,长达一丈多,重三十多斤一把。属于中国特有的一种火器,明代时开始制造,后来在清代更是大规模装备。甚至在后来的一些抗日剧里,都能经常看到土八路们拿着这东西打鬼子。
  但说白了,就是一个放大版的鸟铳,三十多斤的重量,一丈多的枪身,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装药量、射程及杀伤威力远远大于兵丁鸟枪。这种枪在清代十分盛行,发射时两人操作,一人在前面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则瞄准发射。
  在清军中,这种抬枪是做为步兵支援火力配备的。在清军对付火器薄弱的太平军的时候,效果很显著,据说这种抬枪如果数量足够,齐射的时候声势极为的宏伟。后来中法战争的时候,清军也在对付火军的时候大量使用。
  有法军记载,万枪齐发,天摇地动,然后是弹如雨注,法军惊骇莫名。可最后却又发现并无人受伤,然并卵。
  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清军更是大量制造装备军中,不过在甲午战后,抬枪终究因为过于笨重和精度太差而被淘汰。
  但是在一六三九年的大明崇祯十二年,九头鸟却被视为是一种极具威力的重量级火器。普通的鸟铳射程能达到百步,可抬枪却能达到二百步的杀伤距离。
  抬枪威力比鸟铳大的多,却又比大炮轻便的多,不需要车载马拉,一个人都就能扛着走,因此被视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火器,尤其是对付中原的贼寇,效果更好。
  赵诚也一样将抬枪视为秘密武器,并很是大方的一口气拿出了十二架送给刘钧。他拿出来的这些都是新家伙,还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外号九头鸟,一个人就可以操纵。
  一开始刘钧看到这抬枪时有些不屑,可转念想到现在还只是一六三九年,连火门枪三眼铳快枪都还是做为先进火器在使用,抬枪这样的大号鸟铳已经可以算是单兵重火力了。特别是对于他们这样的内地乡团来说,十二架九头鸟若是一起发射,那声势威力估计得把贼人吓尿。
  尤其是其达到近二百步的射程,就算精确度只能保持二百步,那也远比鸟铳超出一倍多。比弓箭火铳都远,还没有炮那么贵重以及笨重。
  “如此宝贵之物,真是太感谢兵宪大人了。”
  “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利器还得勇士才能发挥其作用。”赵诚温笑着说道。“近来献贼又闹起来,原本受到招安的许多贼寇也是纷纷响应,豫楚大地一时又是烽烟四起,地方不靖,国家不宁啊。老夫做为鄂东的兵备道员,深感忧虑啊,以后,还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有为的义勇之士多为国出力啊。”
  “只要大人有召唤,我等定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就好,以后有需要你们出马的时候,我定不会客气。”
  刘钧应的很痛快,张口许诺是每个官员必备的本事,不管能不能做到,先应下再说。收了赵诚十二门九头鸟,刘钧当然要答应的痛快。
  领了十二架九头鸟回来,刘钧立即找来李春江,商量在炮队里增加一个抬枪伍。
  原来左右两旗旗总下各有一个炮队,有三门虎蹲跑。如今刘钧打算干脆单独建一个炮旗,下面辖一个炮队、一个抬枪队再加一个火箭队。炮队六门炮,一炮两人,刚好十二人一队。而抬枪十二支,因为有支架,所以可以一人操作,十二把抬枪十二个铳手,正好也编一个队。剩下编一个火箭队,装备火箭,另外还可以考虑购进点一窝蜂、百虎齐奔之类的火箭筒、火箭箱。
  这个火炮队,就作为战斗火力支援,为左右两旗六个战兵队提供火力支援打击。原本的左右两旗编制不变,依然是原来的配制,保持着以鸳鸯战阵为核心的作战方式。
  “也许我们要再招些人了。”李春江一直念念不忘把马队搞大。
  “确实需要再招点人,眼下先让梅公借我们的那些火器教头多留些日子,另外把我们两个的家丁也都编进旗队去。回头再招募点人,马队可以改成左右前后四旗,幸好这次我们缴获了不少马,不需要再额外买马了。要不然,这马价,真是有些吃不消。”
  刘钧一直对于九头鸟队的费用问题担心,现在基本全靠李春江个人的财力支持,虽然也募捐了一些,还收到一些助捐,可毕竟马队一直没有收入,全靠输血,他很担心,李家虽有钱,可不表示李春江个人能拿出多少钱来。马队已经总共花了上万两银子,其中李春江个人就掏了五千多。
  他一直想找一个其它的方法来解决军需经费问题,可又苦无办法。他们这支乡勇虽是乡勇,却又类似于职业雇佣军,是全天在营,又没有土地可囤田,也不像边疆的军队,还可以偷偷搞点回易什么的。
  不过这次的剿匪,却让刘钧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
  剿匪可以生财,这次剿匪,缴获的银钱财物就有一千多两,然后还有五十三匹马,几十套刀枪,此外还得了一千多两赏赐银。除去这次战斗的赏赐与抚恤等,他们依然赚了一千多两银子,以及五十三匹马和几十套刀枪。
  这还只是一次战斗的收获,若是能多来几次这样的胜利,他们靠剿匪完全可以维持马队的开支,甚至还有富余,根本不用再依靠李春江个人的银钱投入。那样,才是长久之计。
  而且剿匪不但可以赚钱,也可以练兵,虽说眼下张献忠等人刚刚又反叛起来,势力似乎还不怎么样,可刘钧却是清楚的知道,在经历了崇祯十一年的中原叛军低潮之后,马上就将又掀起一波中原流寇的叛乱狂潮,并且越来越膨胀,最终无人可制,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
  而麻城居于楚豫皖赣四省之间,处于南北要冲之地,必然无法幸免于即将乱起的战火。要保一家老小,唯有依靠手里的刀兵,依靠他的队伍。
  第二天一早,一千余人集结,先由赵诚训话,然后梅之焕、陆晋锡等一众官员也纷纷各说了几句,最后全军出发。走在最前面的是保生堡的夜不收队,然后是朱宠率领的黄州卫所军,接着是梅之焕保生堡正兵营做了中军,赵诚、梅之焕等一众人官员都在里面,还有保生堡的马队在边上护卫。
  其余各队乡勇则列为后军,刘钧主动提出九头鸟马队担任殿后任务。
  一开始士气还不错,可走了大约两个时辰后,太阳已经升到半空,暑气渐热,朱宠从卫所里拉来的那些农夫卫军已经士气低糜了,队形也没有了,速度也没有,直嚷嚷着要休息。最后赵诚不得不下令休息半个时辰。
  可走了没一会,朱宠的那些卫军又喊热喊累,气的赵诚直瞪朱宠。朱宠被上司瞪了,气的亲自骑马赶到前面,跟家丁拿起鞭子就上去一顿狠抽。那些卫军也是贱,好好的让他们赶路,叫苦叫累,可被朱宠一顿鞭子,却再无一人喊苦喊累,老实赶起路来。
  前面的那乱象并没影响到九头鸟马队,他们居于队后,个个骑着高头大马,头上戴着大毡帽摭阳,很是轻松。
  九头鸟马队队列整齐,气势昂扬,与前面的卫军一对比,那真是天差地别,倒仿佛九头鸟才是正规的朝廷军队,前面的那群穿着破烂的反像是刚招募的民夫。
  大军一路前行,有夜不收在前探路,并不担心贼人伏击。大明的夜不收属于精锐勇武者,甚至比各将领的家丁还要精锐。在大明军队的各级军队里,都有自己的夜不收队伍,大的边镇夜不收数百,然后总兵、参将、游击各将下又还有自己的夜不收,甚至连下面的都司、守备等也都设有夜不收。
  现在连乡团,不论大小规模,也一样设有夜不收。
  夜不收与家丁,实是大明军中的最精锐者。
  一路平静,他们一直走到了岐亭贼人所在的山岭。虽然底柱子一伙已经被灭一天,可明显山寨里并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或许底柱子一伙以前经常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也不会经常保持联系,所以山寨里的人习以为常了。
  到了贼窝所在二里外山脚下,赵诚下令,全军暂时休息,做战前准备。
第五十六章
莽夫、怂货和一窝蜂
  “怎么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应当趁贼人并无防备,立即乘势杀上山去,打贼人一个措手不及才对。现在队伍就停在贼人山下二里之外,贼人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我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