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697

  另外几员大将也一起上前劝说,“王爷,汉军的提议还是不错的,不如就此答应,撤军吧。”
  “请王爷撤军!”
  济尔哈朗不甘心,可诸将的话也说到点上,他要守也守不住,打也打不过。要援军没援军,最要命的是,万一惹怒了汉军,他们真要全力东征,那大清在这次惨败后连个反应的时候都来不及。
  济尔哈朗的目光再次在诸将脸上扫过,在他们脸上,他看到的只有畏惧,没有一个敢打这一战。
  “罢,先撤回辽东吧。”
  济尔哈朗叫来一位将领,让他带着多铎和阿济格的首级,以及他的一封亲笔信,火速送回盛京。
  冯元飙的一位随从第一时间把打听到的消息赶来禀报。
  “大人,清军已经准备撤退了。”
  冯元飙有些意外,眉毛挑了挑,“哦,清军真的要撤?”
  “是的,济尔哈朗已经下令,明日一早就撤回辽河以东,不留一兵一卒在河西。”
  听到这消息,冯元飙心绪有些复杂。在吴三桂的军营里被软禁了一段时间,他也曾极度绝望过,甚至曾想过自杀。
  经历了这段灰暗绝望的日子后,如今的他已经和过去的想法有了许多不同。
  他也听说了如今中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看到刘继业轻松的在燕北大败清军,他也深感扬眉吐气。
  这次他受命前来,一开始他还带着自己不是以汉朝使者前来,而是以华夏汉人一员的身份前来的,事关华夷,中原与胡夷。
  但一路走来,他的心情在不断的变化。
  辽西如今真的成了一片无人区,千里之境,无鸡犬相闻,了无人烟。
  五月初,清军燕北大败之后,济尔哈朗率三万清军撤出辽西,退往辽东。
  与此同时,刘钧调关外提督左良玉入京任兵部工兵司令,以把兄弟曹端接任关外提督兼辽西总兵官之职。
  同时,原关外总督侯恂调任塞上总督,枢密院中军司令调任关外总督。
  邓原就任漠南镇总兵官,朱元成任旅顺镇总兵官。
  济尔哈朗退出辽西,曹端就已经带着军队进驻了辽西,不但把原来松锦等地收复,还把义州、广宁也都收复,东面疆界一直延伸到了辽河。北边也越过了早先的辽西长城,而到了新的北面疆界努鲁儿虎山。
  新到任的塞上提督张国栋也带着漠南总兵邓原,在喀喇沁两旗的带路下,一路北进。
  敖汉旗和翁牛特旗,纷纷望风而降。
  “我们愿意献上我们最肥美的牛羊,献上我们部族最美丽的少女,敬献给大汉皇帝陛下,我们愿意永远臣服大汉皇帝陛下!”
  “提督大人,这位是翁牛特左旗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逊杜棱部长。”
  喀喇左旗的首领色楞为张栋介绍着翁牛特左右两翼旗的两位首领,两人一个被清人封为世袭多罗郡王,一个是世袭多罗贝勒。
  “这位是世袭多罗贝勒栋代青。”
  翁牛特左右两翼旗和喀喇沁左右旗情况差不多,都是近年归附的清朝蒙古部族,他们的部族名就是瓮牛特旗,左旗的现在扎萨克逊杜陵就是原来的族长。
  逊杜棱连忙上前道,“别再提女真人给的那些衔头了,如今我等都是大汉帝国子民。逊杜棱拜见提督大人。”
第四百八十七章
让豪格打前锋
  古北口。
  燕北大战已经结束,但战后清理工作还刚开始。燕北一战,汉军官兵只伤亡三千余,不过清军却前后死了三万余,其中也包括豪格和吴祖两部的兵马。最后降军和俘虏超过了十万之数。
  基本上没有漏网之鱼。
  缴获也不少,最大的缴获还是战马。不论是清军还是辽军,都拥有大量的战马,驽马,其次是各种刀枪箭矢,相比起战马的受重视,这些武器铠甲倒不怎么受重视。刘钧打算运回去后,装备给各地的乡军,算是民兵装备了。
  “缴获的金银合计值银元近百万,粮草少量,战马、驽马等各种马骡超过十万匹。”
  “还居然有这么多金银?”刘钧听着报告,倒有些小小意外。
  傅山在一边道,“毕竟十几万人马呢,每个人身上积少成多的,也不少了。尤其是那些辽军,之前出兵的时候,可是把大半身家都带身上了。”
  “陛下,这些降兵降将和俘虏,要怎么处理?”
  百来万银元,对于如今的刘钧来说,真算不了什么。这次朝廷为了打这场燕北战役,调动了不下五十个师,最后出动都达到三十个师,直接参战的都有十个师。战死者都不下三千之众,这些兵马调动,钱粮消耗都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更别说战后的抚恤和赏赐了。
  打仗就是打钱,尤其是到了如今这个层面。
  倒是这些马匹,算是一个不错的收获,汉军现在长于海军和炮兵,陆军也都是以步兵为主,骑兵只是个辅助兵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楚军缺马。现在不是以前,两三万人,就算建个五六千人的骑兵部队,有个一万匹马也就够了。
  刘钧称帝之后,已经准备在全国扩建至三十六镇左右的兵马,哪怕其中有些镇会是些缺编镇,架子镇,但需要的马匹依然是个大数字。战马需及很多,驽马也需要很多。
  就算是地方上的恢复生产,不管是用于运输还是耕作,马匹都是项极宝贵的资源。好在大汉不会是宋朝,不会缺少马匹来源。
  刘钧沉吟。
  “朕金口玉言,说话算话。朕赦免吴三桂与祖大寿等归降辽军将士,一律既往不咎。按先前所承诺的,吴三桂和祖大寿等将领皆卸甲归乡。至于辽军士兵,眼下还有六万人,嗯,全都迁往台湾、海南以及我们在朝鲜和日本的租界安置吧,他们以前在辽西的田产房屋,统统没入官中,至于关内的财产存款等给予保留。将他们安置到台湾等地后,这些士兵及其家人,按成年男子每丁五十亩荒地,成年女子每人三十亩地,十二岁以上到成年的儿女则给予每人十亩荒地,任他们开垦。新开垦荒地三年不起征田税。”
  张国维有些惊讶的道,“所有辽军降兵都迁往海外?那岂不成了充军?”
  “当然不是充军,充军是要受管事且没自由的,是犯人。而他们只是移民,在到新地方,不会受半点岐视。不过我们安置迁移的时候,一定得注意把他们尽量打散,过去的同乡、同伍不能分到一起。”
  刘钧解释着道。
  张国维提议,为何不干脆就近安置到辽西,甚至安置到燕北或者漠南也好啊。这样一来,更方便,也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等等。毕竟燕北、漠南、辽西三省,虽然或新设或收复,但如今还多是些偏僻之地,人口极少,且多是些塞外胡人。
  要想建立统治,必须得汉人居主位才行。
  傅山却支持刘钧的移民计划。
  “张尚书莫忘记了,这些辽兵许多人世代居住辽西,跟那些辽将,早形成了辽西将门军阀,若是还让他们留在辽西或者就近迁到燕北漠南,那么这些人很快就会通过错综复杂的关系,又联合起来的。眼下看来,是方便了不少,可长远来看,这却是一个深深的隐患。把他们迁到海外去,现在麻烦一点,但却是一劳永逸。”
  直隶总督刘允升这个时候也提出了一条建议。
  “也不能太让那些降兵降将轻松了。没收这些人在关外的田地房产之余,可以保留他们在关内的财产,但有个前提,他们必须先把龙汉元年以前五年内积欠全部缴清。不管是积欠多少,五年内的田税丁银等等,欠多少就得补缴多少。”
  “只有缴清所有欠银后,才可以保留关内的财产,否则将从他们关内的财产扣除。”
  刘允升接着又说出了对辽西降将们的政策,也不能让他们就这样轻松了。
  “所有的军官,不但需要把过去五年家族的积欠缴清,而且还得完成他们五年任期内的所有账目清理。如有亏空情况,必须补平。”
  这就是很严厉了,这意味着如吴三桂等人过去吃空饷或者克扣军饷粮食,以及借兵器装备等贪污的钱,都得吐出来。
  刘钧想了想,现在全国上下衙门也都在搞清理亏空,对吴三桂等人没必要反而网开一面。
  “可以,把公欠私欠都补上了,就可以放他们自由了。”
  张国维见皇帝已经拿定主意,虽然还有些意见,也不说了。他转而问起清军降军和俘虏的问题。
  “真要让豪格整编一镇兵马?”
  “哦,豪格的建州镇编为两师四协两万人的乙种军,豪格和索尼各任一师师长,他们将是一支骑兵部队。”
  “陛下,臣反对。这岂不是放虎归山?清人反复无常,不可轻信啊。”张国维大声反对。
  刘钧笑笑,“你也先别急,我用豪格,但也不会疏忽大意的。我将从这数万清军降兵和俘虏里,最后挑选两万人马,组成建州军镇。但这支人马,我并不会放他们回辽东,甚至也不会把他们放在辽西和塞上。”
  张国维愣了一下。
  “那陛下准备调他们去哪?”
  刘钧走到沙盘前,指着张家口和大同北面的长城之外。
  “这里。”
  刘钧手指之地,却是一个特殊的所在。
  “察哈尔。”张国维等人都不由的道。
  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在蒙古各部中,察哈尔是十分特殊的部份。他的部民主体是成吉思汗创立的怯薛军,是常备的护卫军。林丹汗抗金失败后,部份离散衰微。
  在成吉思汗时代,怯薛军是蒙古人的精华所聚,从万户长、千户长和百户长以及自由人的儿子中挑选的品德端正、武艺高强、相貌端庄的人组成的大汗护卫亲军。
  在明代时,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各部之时,曾分封诸子统治左右翼六个万户,达延汗自驻察哈尔,为左翼三万户之首,统领全蒙古,大汗直接统领的就是察哈尔万户。
  察哈尔是居正统地位的宗主部,是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察哈尔领主世袭蒙古汗位,在达延汗之后,共经历六主大汗。
  察哈尔在明朝时由八个鄂托克,也就是部落组成,统称察哈尔八部,八部左翼又被称为山阳察罕儿,由阿喇克卓特、敖汉、奈曼、兀鲁四大鄂托克组成。右翼又被称为山阴察罕儿,由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克什旦四大鄂托克组成。
  后来蒙古右翼以阿勒坦河为首向西发展后,左翼察哈尔万户和喀尔喀万户,则在达赉逊库登大汗统率下,向东方迁移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