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697

  尤其是那个马喀塔,她还有丈夫呢,丈夫献妻,这怎么怎么回事?
  至于其它的,比如什么册封蒙古部族首领爵位,在塞外设省县,建立州郡这些,他们更认为没有必要。
  塞外那种蛮荒之地,又不能耕种,要来干吗?
  在他们眼里,皇帝这是好大喜功,这是膨胀了。
  他们更关心的是前朝宗室的复辟,做为曾经的明朝大臣,如今的汉朝大臣,他们比其它人更不愿意看到明朝的复辟。灭亡就灭亡了,又来折腾什么。
  前朝遗老们折腾的越厉害,就越让他们觉得自己尴尬。
  他们巴不得早点调兵平定这些叛乱,可皇帝的态度让他们很着急,很不满。
  “元辅,你是内阁首辅,还是太师,当过皇帝的老师。你得劝劝皇上啊,如今洛阳一复辟,天下人心动荡啊。你应当也收到消息吧,山西大同的明代王、太原的明晋王,还有陕西西安的明秦王等,数名前明亲王和数十个前明的郡王都已经反了啊。”
  李邦华急的嘴上都起泡了,“就是,还有云南的前明黔国公沐天波也已经举兵反了,他还勾结了云南土司沙定洲一起做乱,现在云南都不复为朝廷所有了。皇帝这个时候却还一心放在塞北,全然不理会中原之乱,这样下去,只怕转眼间,山西、陕甘、云贵等地都要尽皆叛乱了。”
  袁继咸起身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面带着微笑很淡定的道,“两位大人稍安勿燥,先喝口茶,消消气。”
  “这个时候哪还有这闲心啊,这天下一乱,到时必然糜烂各地,刚安宁的日子只怕又到头了。还不知道有多少心怀不轨的奸邪之辈,会趁乱而起。元辅啊,你说话陛下定然会听的,你得出面劝说啊。”
  袁继咸却是很悠然的端起茶杯慢慢品起了茶,其实昨天皇帝一回京,他立即就去面见了。虽然他也没能见到皇帝,但皇帝却让人给他回了一句话。那句话就是尽在掌握和欲擒故纵。
  他回来后仔细琢磨了许久,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登陆也就全身放轻松了。现在见到倪李两人那副着急上火的样子,他不由的想到了之前的自己。
  皇帝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出京,用短短时间就御驾亲征,指挥了一场燕北大捷,如此英明神武,果决了断的皇帝,会看不到中原的叛乱?
  欲擒故纵四字,道明了一切。
  皇帝这是在钓鱼呢。
  倪元路叹了一口气,“其实我觉得如今乱局,也不完全是那些心怀不轨之辈的原因,也有我们朝廷有些事情处置不当的地方。就比如说,朝廷的天下普查,还有这个清欠追缴,我觉得就有些操之过急,甚为不妥。”
  李邦华连忙点头,“确实。这新朝肇建,一切首要稳定。这般四处清欠丈量,搞的跟清算抄家似的,引的无数缙绅商贾读书人都不满啊。”
  袁继咸道,“可这些新政也没有错吧,搞天下普查,清丈田地,那是今后朝廷制度国家政策的基础,连天下的底细都摸不清,那又谈何制定合适的政策呢?”
  “两位也都是明白人,当知道过去前明之亡,就亡于制度驰废,法纪不张,吏治腐败。这优免特权,本意是好的,可最后却完全变了样。天下有田有钱之人反而不纳税,所有的税赋重担都压在普通小民身上,你说这天下能好?”
  “如果那些地主缙绅商贾们连权利和义务都搞不明白,那他们这么些年的书都白读了。他们还想响应作乱,是要绑架民意还是威胁朝廷?我可以这样说,不管他们是想怎么样,这都是一种危险和错误的做法,因为不论是皇帝还是朝廷,都不会因为做对了事,而去妥协。”
  倪李两人被袁继咸说的有些接不上话,但又有点不甘心。
  “可是大局为重啊,朝廷这样强硬,弄的天下沸反,也不是个事啊。”
  “我倒是觉得这是有人借机做乱,他们根本就是对朝廷无忠义之心。他们要跳要反就随他们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有叛乱,那么朝廷就调兵去平乱好了,朝廷如今一年花费数千万银元养军,不正是为此作用吗?”
  倪元路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二位,朝廷推行的政策都是正确的,因此也绝不会因为有人借机作乱,就半道而废。”袁继咸很坚定的道。
  紫禁宫城。
  刘钧看着面前的这些女子,不禁感叹,确实很漂亮。
  虽然这个妆容有些影响她们本来的美丽,但依然让人惊叹。九个蒙古女子,一个女真女子,她们是额哲等送来的。
  本来刘钧不太想接受马喀塔和娜木钟,但额哲坚持。他不想再有一个满清公主妻子,也不想把曾做过黄台吉贵妃的娜木钟留在部落里。
  刘钧后来答应了,但那时他还没见过她们。他只是将这事当成一桩政治交易,没想那么多。
  不过等她们入了宫后,刘钧才发现,这些蒙古女子并非想象中的那般满身腥膻之气,面目黝黑、体格强壮。
  比起汉人女子,尤其是那些大家闺秀来说,首先,她们没有那种畸形的小脚。其次,她们确实很健美,身材普遍高大,连皮肤也充满着健康的颜色。
  其中最清亮的还是马喀塔和娜木钟,一个十六,一个二十六。一个刚刚成熟,一个却已经熟透。
  “瞧您,笑的多灿烂。”
  柳如是的声音从刘钧后面响起,“陛下是不是看上了她们,是不?”
  刘钧回头,柳如是与陈圆圆和沈曼三人联袂而来。三人都是华丽的宫装,色彩鲜艳,犹如三只翩翩的蝴蝶。
  她们三只就如同养在庭院里的金丝雀,美丽,还有着动人的歌喉,会跳曼妙的舞蹈。会弹琴会做画还会赋诗写词。
  但她们对面的这些女子,却有着乌黑的头发,饱经风霜的健康肤色,强壮有力的胳膊,和修长有力的长腿。
  她们就像是草原上的白鹿,充满灵性。
  “你们各有春秋。”刘钧没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
  “陛下还真是博爱多情,见一个就爱一个。”
  “我喜新可也不厌旧啊。”刘钧轻笑。
  陈圆圆望着那几个女人,目光中有些敌意。
  “陛下,你真要收这些女人?”
  “嗯。”刘钧点点头。
第四百九十七章
山河变色
  “朕的仁慈,被他们当成软弱可欺,既然如此,他不义,也休怪朕不仁。”
  刘钧坐在军机处衙门的军议大厅里,朗声宣布。
  将军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充满兴奋,文臣们倒是很沉的住气。刘成功让参谋们在沙盘上标示了如今咬钩的那些鱼儿们。
  除了京畿没有插上蓝旗,其余诸省都出现了蓝旗。有的省只有一两面,而有的省则已经插满了蓝旗,代表着汉帝国的红旗都已经看不到一面。
  最大的一面蓝旗插在河南洛阳,天下的中心。
  此外山西的大同和太原,山东的河南江北、江南、福建、浙江、两广甚至是海南、湖南等地也都有蓝旗。
  不过蓝旗最多的地方,还是在云南贵州以及陕西和甘肃。
  看到这些旗帜,参加军机处会议的文武重臣们都明白了如今形势不妙。洛阳一复辟,天下各地的明朝宗室,以及那些致仕的乡宦,还有地方的缙绅等,纷份响应造反。
  在这股大潮里,还有不少比较引人注目的地方,比如云南和贵族、四川、广西、海南、陕西、甘肃等地的土司,土族苗族黎族回回等都有不少趁机举旗的。
  不过大家没有从皇帝的脸上看到慌张和不安,看到的只有沉着冷静,还有淡淡的微笑。那是一副尽在掌握的表情。
  倪元路冷静下来,再看着大沙盘,看着上面的红蓝旗帜,以及参谋们刚抬上来的一张大黑板,上面用粉笔写满了字迹,还有许多数字。
  这是详细的军情汇总,沙盘上每一面红蓝旗帜,都代表着一支汉军以及一支叛军。双方数量的多少,装备情形,训练状态等等,都尽在上面。
  看着这些,倪元路终于明白了皇帝开头的那句话的意思了。
  这确实是在钓鱼,沙盘上蓝旗虽多,但仔细察看,就会发现,起兵的虽多,但兵马很少。真正造反的主力,还是些从前的流匪盗贼以及各沿边地区的部落夷民。
  反贼的中心,洛阳的小朝廷更是形势不妙,已经处于汉军官兵的包围之中。
  刘钧也在看着沙盘,摇着头道,“朕待前朝宗室以及前朝官员们还有这天下的缙绅商贾,乃至这各地的土司们,不可谓不仁厚,不可谓不宽容。可现在看来,朕还是过于仁慈了,以致于他们都将此视之为软弱。”
  “不过也好,既然不是一条心,那也没必要一起走下去。天堂有路他们不走,那么地狱的大门会向他们敞开。”
  “洛阳反了,朕还想给他们时间考虑,希望他们能迷途知返。结果呢,他们把朕的沉默当成可欺,纷纷跳窜,丑态尽出。看看这天下,这些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敬畏,既然如此,朕对他们的背叛,将回之以刀剑!”
  “所有叛逆者,都为帝国的罪人,不可赦免。”
  当刘钧宣布朝廷将武力剿灭所有叛逆,不可饶恕,绝不招抚的时候,许多文臣们都眼睛瞪的极大。
  他们以为这个时候朕还会跟他们讨价还价吗?刘钧心中冷笑,对于这次叛乱,他会以最强硬的手段来平定,要杀一儆百。
  “命令各总督、巡抚,立即调派兵马,迅速剿灭所有叛逆。凡叛逆者拒不投降者杀无赦,俘虏或投降的叛军,一律充军,家产全部没收。”
  对于平叛,刘钧有一整个计划。
  关外和塞上这两个新军区,都暂时没有叛乱发生,两地的总督巡抚总兵们加强监督警戒即可。
  直隶、中原、三江、闽浙这几个军区叛乱的虽有,但暂时规模都还很小,没有什么成样的叛军势力,多是些小股势力,且比较分散。刘钧让这几省的文武官员,派兵进剿,并加强防御。
  “剿逆平乱,首先就是按军区划界,各自做好本省之内防御,禁止叛军出省,也不得其它省叛军流窜进入。各自守好各自防区,同时监视好本省内动静。”
  至于叛军作乱比较厉害的川湖和中原、陕甘、两广、云贵这几个军区,则要求地方文官加强围剿外,刘钧还将调精兵进驻协剿。
  尤其是叛军势力较强的中原和云贵、陕甘这三个军区,刘钧各调精锐前往。往中原调一镇五万人协剿,陕甘和云贵,则各调派两个整编军进剿,各六万人马。
  “首先当拿下洛阳。”傅山向刘钧建议,“臣提议应当先集中兵马围攻洛阳,待洛阳拿下之后,再兵分三路,一路陕甘,一路川湖,一云贵。”
  “洛阳是叛军中心,攻破洛阳,擒住朱常洵、李自成,必能取得震慑天下的效果。”
  李邦华提出一点担忧,“这样兵分多路,兵力不免分弱,且补给等会负担极重。不若自北向南,一路平定过去。这样大军南下,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