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697

  其中这个古怪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含了五大部份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
  这些题目大多跟四书五经没什么关系,仅有少部份的内容与其有关。
  不过卷轴后面很详细的写明了这五部份内容考试的用意。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这很多内容都是他这个老进士所不理解不明白的。
  唯有策论,但还算唯一正常的。这上面也有一道策论题。
  策论:《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过去所谓夷狄,就是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为中心,凡没有文化的,称为夷狄,因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种族在当时是没有文化,非常野蛮。中国则称中夏、中原,是有文化的。
  如楚国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所以我们知道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家不怕亡国,亡了国还有办法复国,如果文化亡了,则从此永不翻身。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夏朝虽然亡了,但夏朝的文化,一直流传下来。
  题目:材料中的文化一说,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理解,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给定材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一千以上。
  这道策问以论语中的一句圣人言做为题目,考的却是华夷、文化这样的重要内容,很有考点。这也算是整个试卷里,唯一还算让他满意的地方了。
  可除了这道题,其它的都考的是些什么乱七八糟啊。
  刘钧看出了礼部尚书的心思,道,“你们回去后好好研究下这张卷子,今年的乡试、会试都要按此卷出题,绝不允许再考八股制艺。你们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圣人经典考题进去,但只能最多点到试卷分数的三成。”
  不顾这些礼部官员们的惊讶,刘钧继续道,“今年科举,乡试,按省划片考试,各省乡试今年资格考试即科考录取数为六万人。”
  此时全国的生员也就是秀才大约有六十余万,秀才们参加乡试之前,得先参加科试,也就是乡试资格考试。须取得乡试资格,才能参加乡试考举人。
  现在刘钧给出一个科试录取人数,六万,意味着科试的录取率为百分之十。
  “今年各省乡试总录取三千人。”
  这意味着今年将产生三千名新科举人,这个数字远高于明朝历届,一般明朝时每届录取的举人也就在一千四五百人左右,刘钧直接翻了一倍。但六万人中录取三千人,这是百分之五的录取率。
  全国录取三千名新科举人看起来不少,但刘钧又加了一条,这些录取名额按省划划分,每省百余人。
  这样一来,如东南的那些文化比较发达的大省,如浙江和江北江南江西福建诸省,就会很吃亏。因为三千个举人名额是平摊到各省的。
  不过考虑到现在省份比较多,好多新设的省根本没什么人,因此刘钧把全国划为分七大考区。
  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七大考区。每个考区有四百余个名额。
  “今科会试,将录取六百名进士。”
  今年乡试会新录取三千名举人,但原来考上的举人,也会继续参加考试,因此会试参考的举人会很多,最少也有五六千人。
  刘钧在提高了举人的录取率后,也把进士的录取率提升了。
  反正现在不比不明朝,别说考上秀才,就是考上举人、进士,也不会有什么优免特权,如今是官绅一体纳粮时代,就算是官员也得照章纳税,因此就钧不在乎多录取千八百的举人进士,反正也不要成本。
  而且刘钧也有意想要从科举中选出一批优秀的人才,经过培养后,用来取代那些并不合格的现任官员。
  “会试考试,到时则按南北中三区取卷,各考区各取二百名。”
  明代时,就因为南北地方的文化水平差异,出现过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长期垄断录取名额的现象,甚至还在朱元璋时期发生过南北榜的事件,第一次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引发北方士人大为不满,激化了南北地区矛盾,迫使朱元璋不得不采用铁腕手段处置此事。
  后来便采用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规定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后来,又从中分出了中卷。
  这个南北卷中制度,就是为了平衡地方文化差异,保证国家的科举取士最后取的全是南方人。
  现在刘钧更干脆一点,乡试划分为七大考区,而会试考试,则分南北中三卷取士。
  所有的士子按照各自的籍贯在相应的考区报考参举。
  这样一来,虽然选取的六百名进士,不会是全国成绩最好的六百人,但选官员,又不是选科学家,并不一定要成绩最好的,兼顾公平,这相当重要,毕竟科举取士,选出来的都是未来的朝廷官员。
第五百三十三章
土皇帝
  贵州,水西。
  靖南将军、两广总督、太师、齐国公刘侨带着部队,骑着马自阡陌纵横的稻田间行过,贵阳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苗岭横延境内,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
  贵阳的地貌属于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多,坝地少。
  七月的太阳火辣无比,地里的稻子却长势正好。
  “路还不错。”刘侨笑着对身边的参谋们道。
  刘侨是从广东进入广西,然后又接到朝廷的命令,转入贵州。
  跟着刘侨身边的是南下平叛的两镇兵马将领们,此次南下平叛主力都是从京畿一带调来的,其中许多将领都是打过大仗的楚军大将。两广的部队留守地方,这两镇南下的兵马,今后将在平定叛乱后驻守在广西和贵州。
  他们都是有备而来,对贵州的情况早有了详细的了解。
  “当年奢香修建龙场九驿,确实很有意义。这些年来,龙场九驿这条大道,一直是贵州与外面的重要联系通道。”一个参谋笑着说道。
  龙场九驿就是水西和水东的土司修的,修的人还是被称为奢香夫人和刘淑贞的两个女土司。
  当年的奢香夫人,其实跟如今四川总督秦良玉出身类似。
  不同的是,石柱土司是土族,而水西则是彝族。
  水西彝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远古西北氐、羌族的一支,辗转进入贵州境。在蜀汉时,因其首领协助诸葛亮南征有功,受封为罗甸国王。
  以后就一直与中原中央王朝保持着联系,唐宋时被称为罗施鬼国或者罗氏鬼国。辖境以后世贵州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分为水东和水西。
  元时改水西为亦西不薛总管府,以水西首领阿察为总管,开始了土司制度。其后人世袭宣抚使职位,成为黔西北以至黔中一带最高的土官。
  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明朝后,对于西南的这些各族土司,只要肯归附的那么就依然让他们继续为地方土司,依然是世袭罔替。
  洪武五年,水西宣抚使霭翠及水东宣抚同知宋蒙故(后赐名钦)入朝袭职,旋列为正副宣慰使,治所移至贵州,也就是后来的贵阳。
  后宋钦死,霭翠年老,分别由钦妻刘淑贞及翠妻奢香摄职。
  当时大明击败元朝,成为中原之主,对于西南的土司的强盛,也很是猜忌。当时水西土司对外称宣抚司,是明朝封授的命官,可对内则自称“苴穆”,其妻称“乃叶”,是全境最大的奴隶主和最高的统治者。
  其下设九扯、九纵和十三则溪土舍、土目,形成一套体系严密的行政制度,统治着全境的各族。全境为十三则溪,每一则溪置一穆濯为笃,由苴穆之宗亲充任,又以一慕魁镇之,犹汉代之封国。苴穆在各则溪均设官庄,耕者为官户;下级官职人员均授以土地,由各族人民耕种,形成奴隶制体系。
  水西归明以后,年贡方物与马匹。地方四千里,胜兵数万,势力空前强盛。
  这引得明朝官员猜测,也就有了后来的明廷派驻贵州的都指挥马晔,故意挑起冲突,公开裸笞奢香夫人,当时差点引发贵族土司叛乱。
  当时奢香和刘淑贞深知明王朝的强大,不敢叛乱,她们直接入京告御状,并表示愿意开山修路设置驿站。
  奢香此举,也确实使得当时明朝找不到理由对土司动刀。而奢香回到贵州后,也亲率各部落开置了以偏桥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一条向北,驿道纵横贵州,打开了川滇湘的通道,也稳定了西南的局面,明确的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此后大明定水西每年输赋三万石。
  但在万历时,水西北面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朝廷对贵州大举用兵,平定播州叛乱后,实行改土归流,把播州一分为二,一部份归入四川,一部份归入贵州,将原土司之地设府置县,派任流官。
  明贵州地方官经此后,与土司关系越发紧张。
  在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攻占重庆、遵义,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彦挟持宣慰使安拉响应,攻占了毕节、安顺、贵阳及云南沾益等地,杀死明巡抚。
  奢安之乱,比播州之乱造成的破坏还大,贵阳被攻破后,更有十余万百姓被杀害。这场混乱,持续十余年,大规模交战九年,死伤百万。
  后来奢崇明、安邦彦战死,安位因年幼得免,被迫献水外六目归降。明遂改贵州宣慰司为水西宣慰司,仍以安位为宣尉使,并规定其不得干预军民两政,安氏辖区和势力大为缩小。而水东宋氏则被革除土司,水东划为贵阳府管辖。
  大汉立国后,水西一直态度不明,尤其是水西还趁汉代明之机,进入了水东,占据了贵阳。
  这次刘侨出兵,皇帝特意让他先入贵州,就是要这些人表示臣服。
  当年明王朝初立之时,奢香夫人事件,明朝开了个头,但最后不了了之。之后二百余年,虽然汉人不断的向西南扩充,可实际上地方上依然是这些土司们当土皇帝。
  一旦地方官方有什么动作过火,他们立即就会造反。
  刘钧绝不允许自己的帝国,还有这样的国中之中。因此,这次正好借平乱之机,派大军进驻西南。
  要不然,对付区区一些前明叛党,根本用不了抽调数镇精锐南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